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4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duction and trade trend of oils and oilseeds in BRICS countries
1
作者 ZHANG Hong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In order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rade cooperation among BRICS countries,and ensure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oils and oilseeds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in China and the world,the prod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rade cooperation among BRICS countries,and ensure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oils and oilseeds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in China and the world,the production,consumption,trade trend,and cooperation potential of oils and oilseeds in BRICS countries were expounded,an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Most of the BRICS countries are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ers,and they are also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 consumption markets in the world.In 2023/2024,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oilseeds in BRICS countries account for nearly half of the world's total;the production of vegetable oils exceeds a quarter of the world's total,and the consumption of vegetable oils accounts for 40%of the world's total.In 2023/2024,th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of oilseeds exceeds half of the world's total;vegetable oil imports account for 40%of the world's total,and exports account for about one tenth of the world's total.China's imports of oilseeds and oils from BRICS countries account for 68%and 29%of its global imports in 2023,respectively.BRICS countries are rich in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oils and oilseeds production,obvious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in trade structure,and huge space for future coopera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Brazil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Belt and Road"co-construction category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Brazil.It is suggested to explore reg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agreements among BRICS countries,promote currency settlement and exchange among BRICS countries,and enhance the facilitation and stability of BRICS trade.It is suggested that China should increase its investment in BRICS countries and export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to benefit lo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a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CS countries oils and oilseed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rade trend agricultural poten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氦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刘成林 洪思婕 +7 位作者 王馨佩 范立勇 王海东 陈践发 朱玉新 丁振刚 张雪 胡浩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9,共13页
氦气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分析中国氦气勘探与开发进展及其勘探前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分析了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了中国典型含氦天然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展望了中国氦气发展前景。研究认为:(1)氦气在中国主要与烃类或者... 氦气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分析中国氦气勘探与开发进展及其勘探前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分析了中国氦气勘探开发现状,梳理了中国典型含氦天然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展望了中国氦气发展前景。研究认为:(1)氦气在中国主要与烃类或者非烃类气藏伴生,且富氦天然气藏具有多层、多类型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中国3大氦气富集盆地。(2)中国西部挤压型盆地以壳源氦气为主,少量为幔源氦气,与烃类和非烃类气藏伴生;中部盆地主要为壳源氦气,与烃类气藏伴生;东部拉张型盆地以壳-幔源氦气为主,主要与非烃类气藏伴生。(3)结合盆地构造背景,划分出7种氦气生运聚模式。(4)特殊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史使中国具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氦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与分布特征。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氦气富集理论、对氦气资源潜力准确的认识和创新性的氦气勘探开发技术是中国氦气产量快速上升并稳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量 产量 勘探 资源潜力 氦气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国高 何春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8,共18页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文章通过构建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2007—2020年城市与企业层面的匹配数据,考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文章通过构建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2007—2020年城市与企业层面的匹配数据,考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潜力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国内市场潜力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和促进专业化分工来推动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国内市场潜力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市场潜力具有虹吸效应,邻接城市的国内市场潜力会降低本地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国内外市场协同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数字经济有效缓解了该不利影响。该研究不仅为市场潜力的生产率效应提供新的微观经验证据,而且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力 全要素生产率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助推碳减排潜力释放:效应测度与实现机制
4
作者 杨万平 黄若滢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8,共13页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释放碳减排潜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效果与机制尚待探究。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估算中国30个省份的碳减排潜力,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验证在提升经济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机制下新质生产力助推碳减排潜力释放...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释放碳减排潜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效果与机制尚待探究。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估算中国30个省份的碳减排潜力,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验证在提升经济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机制下新质生产力助推碳减排潜力释放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远超中西部地区,碳减排潜力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则持续上升;新质生产力对经济效率低、能源结构高碳地区具有更大的边际减碳效益;新质生产力对碳减排潜力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削弱了其整体减碳效果。研究结论可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作用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碳减排潜力 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结构低碳化 数据包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市场潜力提升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扩量提质”视角下的机制探析
5
作者 何文韬 赵世奇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2,共10页
市场需求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内生动力,为此应当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推动生产“扩量提质”,以有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基于2012~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30个省(区、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市场潜力在培育新... 市场需求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内生动力,为此应当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推动生产“扩量提质”,以有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基于2012~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30个省(区、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市场潜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推动市场潜力提升能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且市场潜力会通过促进生产的“扩量”“提质”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人口稠密、高市场化程度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市场潜力提升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效应更明显。据此,本文提出深度挖掘市场潜力,以生产“扩量”带动设备更新与投资需求,以生产“提质”引领创新驱动与科技赋能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力 新质生产力 生产“扩量提质” 设备更新 技术改造 供需匹配 消费升级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RCEP成员国主要热带农产品贸易竞合关系及优化对策
6
作者 张慧坚 刘顺星 黄浩伦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8-152,共15页
【目的】深入探讨热带农产品的竞争与互补关系,为加强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在热带农业贸易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建议。通过系统分析,揭示各成员国在热带农产品领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促进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贸易互利共赢... 【目的】深入探讨热带农产品的竞争与互补关系,为加强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在热带农业贸易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建议。通过系统分析,揭示各成员国在热带农产品领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促进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贸易互利共赢。【方法】基于2014—2023年的15个国家数据,对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在主要热带农产品方面的贸易现状进行细致梳理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结合度指数(TI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等分析指标,研究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近年来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在热带农产品贸易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逆差扩大趋势,从2014年的86.84亿美元扩大至2023年的152.7亿美元,中国的RCA指数一直在0.1左右,反映出中国热带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而且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结合度存在不平衡现象,中国与澳大利亚、泰国、韩国、越南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在2014—2023年间一直保持在1.0以上,与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TII指数小于1.0。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热带农产品贸易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TCI指数均在1.0以上。【结论】为有效促进中国与RCEP成员国在主要热带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建议优化热带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出口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积极调整热带农产品产业和贸易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贸易多元化;推进热带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能和抗风险能力;加强热带农业技术合作与交流,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提升中国热带农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国家 热带农产品贸易 贸易竞争与合作 贸易互补性 贸易发展潜力 贸易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生产力的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光成 雷相东 +3 位作者 史景宁 何潇 向玮 李玉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为验证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此方法,采用潜在生长量法估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局级固... 【目的】为验证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此方法,采用潜在生长量法估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局级固定样地数据,采用广义代数差分法建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根据地位指数划分立地等级。建立含立地等级哑变量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利用黄金分割法搜索最优密度,求解潜在生产力,并通过自然稀疏线进行验证;以现实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指数计算现实生产力;结合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两者差异综合评估生产力提升空间。【结果】(1)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优势高、断面积、蓄积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调整决定系数为0.877、0.985、0.966;均方根误差为1.037 m、0.886 m^(2)/(hm^(2)·a)、9.756 m3/(hm^(2)·a);相对均方根误差为7.353%、6.588%、11.890%。5个立地等级的地位指数平均值大小为19.8、17.8、15.7、13.5和11.6 m。(2)同一林龄,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林分密度指数不同。基准年龄30年时断面积潜在生产力为0.861~0.941 m^(2)/(hm^(2)·a),蓄积潜在生产力为5.319~8.775 m3/(hm^(2)·a)。与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相比,中龄林和幼龄林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差异较大,表明它们具有较大的生产力提升空间。(3)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密度始终不大于林分自然稀疏的最大密度。【结论】约束林分初始株数后计算的潜在生产力更符合实际,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在中幼龄阶段,长白落叶松的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差异显著,该差异随立地质量的下降而增大。研究结果给出了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林分密度,可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经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 广义代数差分法 立地质量评价 自然稀疏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再分析数据和集合预报产品的对流潜势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婧卓 陈静 +1 位作者 马若赟 梁晨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32,共15页
该文对比2023年7月1日—9月30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再分析数据(ECWMF reanalysis version5,ERA5)、中国气象局全球再分析数据(CMA global reanalysis,CRA)、中国气象局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Global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C... 该文对比2023年7月1日—9月30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再分析数据(ECWMF reanalysis version5,ERA5)、中国气象局全球再分析数据(CMA global reanalysis,CRA)、中国气象局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Global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CMA-GEPS)控制预报产品与无线电探空仪观测数据计算的对流潜势指数,并利用国家雷电探测系统闪电定位数据识别雷暴潜势阈值。结果表明:ERA5数据的对流有效位能误差最小,与观测数据相关系数最高,CMA-GEPS控制预报产品次之,而CRA数据的对流有效位能存在正误差,且分布较为离散。复合参数表现与对流有效位能一致。ERA5数据、CRA数据、CMA-GEPS控制预报产品与观测数据的垂直风切变相关系数较高,但均存在较小的负平均误差。与0~6 km垂直风切变相比,ERA5数据、CRA数据、CMA-GEPS控制预报产品的0~1 km垂直风切变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更低,平均误差更高,不宜用于开展对流潜势指数研究。对流有效位能和复合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区分雷暴事件和非雷暴事件,但潜势预报阈值会随着数据和区域的不同发生变化,是一种概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数据 模式预报产品 对流潜势指数 雷暴潜势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资源现状与合作潜力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宇轩 吕鹏瑞 +5 位作者 唐金荣 李玉宏 周俊林 魏建设 洪俊 何子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2-524,共13页
上合组织成员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核心位置,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区域。分析研究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资源现状和合作潜力,可为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提供相关参考。本文全面梳理了上合组织成员... 上合组织成员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核心位置,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区域。分析研究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资源现状和合作潜力,可为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提供相关参考。本文全面梳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资源禀赋、勘探开发进展和产消贸格局,通过对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油气勘探开发和贸易合作现状的梳理,从地缘优势、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等方面分析其合作机遇,研判政局、金融和市场等风险挑战,探讨相应的合作展望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上合组织国家地域上涉及中东、俄罗斯、中亚三大油气储产区和亚太、东欧两大油气消费区,在世界油气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在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需求上的差异,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为各成员国深化能源合作提供了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油气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合作潜力巨大,挑战与机遇并存。亟需进一步深化油气产业国际合作,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合作,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加强油气产业合作政策沟通,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合组织成员国 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 产消贸格局 合作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籽增产潜力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振 李谷成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旨在为挖掘油菜籽增产潜力、提升油料产能和自给率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从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发展成就与发展趋势出发,探讨了油菜籽增产潜力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油菜籽增产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油菜籽增产潜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油菜... 旨在为挖掘油菜籽增产潜力、提升油料产能和自给率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从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发展成就与发展趋势出发,探讨了油菜籽增产潜力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油菜籽增产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油菜籽增产潜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油菜分布范围广,区域适应性强;油菜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小,扩种潜力大;油菜籽单产和含油量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挥油菜籽增产潜力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具体实现路径包括:科学规划油菜产业短期和长期目标;在全国一盘棋全局观下优化油菜生产区域布局;千方百计控制油菜生产成本并降低油菜生产风险和难度;建立稳定的油菜育种创新长效机制;推动油菜规模化、产业化和数字化发展;加快完善和实施油菜产业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产业 增产潜力 实现路径 油料产能 油料自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恢复对典型城市湖泊玄武湖甲烷释放的影响
11
作者 樊施明 顾于 +4 位作者 陈鹤 王洪伟 邢鹏 李彪 吴庆龙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4-797,I0002,I0003,共16页
湖泊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的重要释放源之一,削减湖泊CH_(4)释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沉水植物恢复作为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可能同时具备削减CH_(4)释放的效果。为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典型城市湖泊... 湖泊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的重要释放源之一,削减湖泊CH_(4)释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沉水植物恢复作为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可能同时具备削减CH_(4)释放的效果。为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典型城市湖泊玄武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平衡法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野外观测研究,并结合室内培养实验,比较了玄武湖沉水植物恢复区与未恢复区CH_(4)释放、产生和氧化的差异以及沉水植物恢复在其中的可能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玄武湖未恢复区水—气界面CH_(4)扩散通量的变化范围为23.5~6076.1 μmol/(m^(2)·d),年平均值为(1244.0±1317.6)μmol/(m^(2)·d)。未恢复区的CH_(4)释放主要受温度、多种营养盐(总磷、总氮、亚硝态氮、氨氮)、叶绿素a浓度等影响;恢复区的CH_(4)扩散通量显著低于未恢复区,其年平均值仅为未恢复区的23.8%,该区域的CH_(4)释放主要受温度、总磷等影响。沉水植物恢复可能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削减了CH_(4)释放:(1)沉水植物的恢复显著降低了各类营养盐与叶绿素a浓度(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分别下降了80.2%、73.6%和72.2%),进而削减了CH_(4)的排放;(2)沉水植物的恢复显著地降低了沉积物不同温度下的产甲烷潜势与其温度敏感性,同时还提高了甲烷氧化潜势,使得净CH_(4)释放减少。本研究可为湖泊修复与碳汇能力提升的协同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沉水植物 生态修复 产甲烷潜势 甲烷氧化潜势 玄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12
作者 房彦飞 张山清 +3 位作者 唐江华 徐文修 罗晓颖 胡冬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8,共12页
为了解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利用1961-2020年11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资料,选择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新疆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dall趋势检验(M-K)、反距离权重插值等... 为了解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利用1961-2020年11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资料,选择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新疆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dall趋势检验(M-K)、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分析了新疆冬小麦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20年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温度、≥10℃积温和降水量随时间的推进均呈升高的趋势,倾向率分别达到0.41℃·(10 a)^(-1)、74.05℃·(10 a)^(-1)和9.82 mm·(10 a)^(-1);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倾向率达到-23.32 h·(10 a)^(-1)。在空间上,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整体均以伊犁河谷地区最高,≥10℃积温和日照时数整体分别以塔额盆地和昌吉州东部最高。各站点平均气温和≥10℃积温呈极显著(P<0.01)增加趋势,以塔额盆地平均增速最快;昌吉州东部降水量平均增速最快;昌吉州东部平均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最快。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其倾向率分别达到74.54和323.79 kg·hm^(-2)·(10 a)^(-1)。空间上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整体上分别以塔额盆地和伊犁河谷地区最高。其中,塔额盆地光温生产潜力和昌吉州东部气候生产潜力的增速均最快,二者的平均速率分别为101.45和487.50 kg·hm^(-2)·(10 a)^(-1)。光温生产潜力与气温、≥10℃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气候生产潜力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80%左右的研究站点同上述相关性一致;在降水量丰富的伊犁河谷地区,气温和≥10℃积温是影响冬小麦生产潜力主要因素。因此,新疆旱作农区暖湿化气候有利于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的提高,且在此气候背景下未来新疆气候资源变化对旱地冬小麦的增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旱地冬小麦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背景下水产业的科技支撑:现状、潜力与趋势
13
作者 王璐瑶 鲁康乐 +7 位作者 何晓燕 赵婉莹 陈曦光 王立丽 卢兵友 孙康泰 邓小明 王振忠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水产品是大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在当今陆地资源较为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深耕江河湖海、加大鱼虾贝藻的生产,是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格局、促进食物多元供应的重要战略措施。树立大食物观,根本出路在科技。因此,文章基于水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水产品是大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在当今陆地资源较为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深耕江河湖海、加大鱼虾贝藻的生产,是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格局、促进食物多元供应的重要战略措施。树立大食物观,根本出路在科技。因此,文章基于水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科技支撑的现状、潜力与趋势,并提出科技支撑政策建议,对发挥科技支撑主力作用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发展 科技支撑 潜力与趋势 大食物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育寄主对浅黄恩蚜小蜂发育适合度与控害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章思腾 王晓聪 +5 位作者 郑维琪 张芷琪 高树立 王晶 张俊杰 赵悦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7,共8页
为明确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作为繁育寄主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发育适合度与控害能力的影响,本文以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为对照,评价了以螺旋粉虱为... 为明确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作为繁育寄主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发育适合度与控害能力的影响,本文以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为对照,评价了以螺旋粉虱为寄主所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大小、发育情况、高温寿命及对烟粉虱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与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为寄主所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相比,以螺旋粉虱为寄主繁育的雌蜂个体更大、羽化率更高且发育历期最短,为13.0 d。以螺旋粉虱为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日均致死数为18.0头,显著高于温室白粉虱(13.5头)和烟粉虱(12.0头)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此外,在32℃条件下螺旋粉虱繁育的雌蜂寿命为9.0 d,显著长于温室白粉虱(6.0 d)与烟粉虱(7.0 d)繁育的雌蜂寿命。研究结果为更高效地繁育与应用烟粉虱优势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螺旋粉虱 大量繁育 生防潜能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性质比较
15
作者 赵晨皓 刘文豪 +3 位作者 李博 王赛男 于寒松 于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6,共9页
本研究旨在以传统豆制品加工产生的豆渣为原料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TBP-IDF),并对比其与以分离蛋白加工副产物豆渣为原料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SPI-IDF)在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传统豆制品豆渣的脱脂... 本研究旨在以传统豆制品加工产生的豆渣为原料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TBP-IDF),并对比其与以分离蛋白加工副产物豆渣为原料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SPI-IDF)在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传统豆制品豆渣的脱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复合酶法制备TBP-IDF,并对其基础成分和组分进行测定;利用离子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TBP-IDF和SPI-IDF的结构差异进行对比;通过测定吸水性、膨胀性、持油性及葡萄糖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对TBP-IDF和SPI-IDF的理化性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豆制品豆渣最佳脱脂工艺参数如下:液料比为22:1、处理温度59℃、处理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豆渣的脱脂率达90.13%;TBP-IDF含量可达83.23%,其中纤维素含量为29.3%,半纤维素含量为53.5%,木质素含量为17.2%;与SPI-IDF相比,TBP-IDF单糖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高级结构类似;TBP-IDF的持水性(9.53 g/g)和膨胀性(5.20 mL/g)显著高于SPI-IDF(7.73 g/g,4.30 mL/g)(P<0.05),持油性(6.22 g/g)显著低于SPI-IDF(7.95 g/g)(P<0.05);二者对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证明了TBP-IDF与SPI-IDF具有类似的潜在生理活性,有可能被用作辅助糖脂代谢类功能性食品原料,同时扩大了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来源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加工副产物 不溶性膳食纤维 潜在功能性 复合酶法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异化注采优化的水驱经济采收率快速预测方法——以胜利油田整装水驱油藏为例
16
作者 吕琦 曹伟东 +3 位作者 肖武 张海燕 徐永春 侯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矿场开发单元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的采收率是开发效果评价和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也是科学编制中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油藏的动静态非均质性对采收率影响较大,单井差异化注采优化能够实现非均质油藏的均衡注采,提高采收率。... 矿场开发单元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的采收率是开发效果评价和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也是科学编制中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油藏的动静态非均质性对采收率影响较大,单井差异化注采优化能够实现非均质油藏的均衡注采,提高采收率。目前现行采收率预测方法未充分考虑动静态非均质性影响,难以实现单井差异化注采条件下的采收率准确预测。以胜利油田整装水驱油藏为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明确水驱油藏采收率的主控因素。提出基于单井差异化注采优化的水驱增效技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融合动静态主控影响因素、经济政策界限等,设计多组实操性强的方案进行模拟;借助多因素非线性拟合手段,充分考虑油藏非均质性适配最佳技术政策,结合经济条件约束,构建基于差异化注采优化的水驱经济采收率快速预测模型。矿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水驱非均质油藏差异化注采开发经济采收率的快速、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态非均质性 差异化注采优化 经济极限 采收率快速预测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土壤氨挥发影响因子分析及减排潜力评价
17
作者 崔强 贾明飞 +3 位作者 乜兰春 赵文圣 胡淑明 周洪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5,共8页
为探究日光温室土壤氨挥发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和氨减排潜力,提出适合本地区的施肥方案,以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生产中常规施肥方案为对照,设置不同的化肥减施方案,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土壤氨挥发、番茄产量、品质和产投比的影响。利用相... 为探究日光温室土壤氨挥发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和氨减排潜力,提出适合本地区的施肥方案,以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生产中常规施肥方案为对照,设置不同的化肥减施方案,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土壤氨挥发、番茄产量、品质和产投比的影响。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明确了环境和土壤因子对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全生育期土壤氨挥发累积量为6.18~8.89 kg·hm^(-2),氨挥发随化肥施用量的减少而减少。土壤铵态氮浓度(X5)、土壤日平均温度(X7)和空气日平均温度(X9)是影响氨挥发速率的直接因子;土壤硝态氮浓度(X4)、土壤日平均湿度(X8)是影响氨挥发速率的间接因子。建立了氨挥发速率(Y)与它们的回归模型Y=-1.6677+0.0611X4+0.0375X5+0.0027X7-0.0010X8+0.0084X9(R2=0.9403,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化肥(氮素)减施10%~30%的施肥方案较常规施肥方案氨挥发积累量减少14.53%~30.55%。其中C5方案(有机肥增加30%,化肥减量30%)氨挥发量减少30.55%,番茄产量增加12.28%,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19百分点,VC含量增加51.28%,产投比提高1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生产 氨挥发 影响因子 氨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基材料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建坤 郭占斌 +5 位作者 冯晶 孟海波 叶炳南 李佩琪 徐晗 于佳动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利用6种碳基材料进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试验,采用AMPTS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开展产甲烷潜力试验,结合动力学方程分析餐厨垃圾产甲烷潜力及碳基材料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碳布、碳纳米管(物料比为3∶5,m/m,下同)外... 利用6种碳基材料进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试验,采用AMPTS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开展产甲烷潜力试验,结合动力学方程分析餐厨垃圾产甲烷潜力及碳基材料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碳布、碳纳米管(物料比为3∶5,m/m,下同)外,添加其他碳基材料均可以提高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有机物降解性能。生物炭添加组的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5.9%(物料比为4∶5)和55.5%(物料比为3∶5);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方程对累积甲烷产量进行拟合,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中添加生物炭能够明显提升物料产甲烷的能力并缩短厌氧消化滞后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前后的细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未发生较大变化,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各试验组的优势菌门,厚壁菌门具有绝对优势地位;各试验组优势古菌均为甲烷八叠球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材料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产甲烷潜力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蔬菜废弃物的特性及厌氧消化产沼气的研究
19
作者 李开靖 梁承月 +7 位作者 赵兴玲 吴凯 王昌梅 杨斌 柳静 杨红 尹芳 张无敌 《中国沼气》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了优化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工艺,以白菜、生菜、油麦菜、甘蓝菜和花椰菜5蔬菜的废弃物为原料,采用批量消化工艺,设置5种蔬菜废弃物以及等比例混合物的6个实验组,在35℃±1℃的条件下厌氧消化。结果表明:花椰菜产气速率最快,总产气... 为了优化蔬菜废弃物厌氧消化工艺,以白菜、生菜、油麦菜、甘蓝菜和花椰菜5蔬菜的废弃物为原料,采用批量消化工艺,设置5种蔬菜废弃物以及等比例混合物的6个实验组,在35℃±1℃的条件下厌氧消化。结果表明:花椰菜产气速率最快,总产气量也是最多的,花椰菜的原料产气率达到了34.43 mL·g^(-1),是白菜原料产气率的3.93倍,但花椰菜废弃物的产CH_(4)潜力较弱,其CH_(4)含量仅为42.71%;混合原料产气率比单一原料产气率提高了12.81%,且混合实验组的CH_(4)含量最高,达到了54.32%。在实际工程中,可直接将混合的蔬菜废弃物粉碎进行厌氧消化处理,不仅能提高产气速率和产气量,还能提高CH_(4)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蔬菜废弃物的厌氧消化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批量消化 沼气潜力 产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气候变化对宁夏马铃薯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吴志岐 郭军伟 +1 位作者 庞艳梅 陈超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79-86,99,共9页
马铃薯是喜凉、不耐高温的作物,全球气候变暖给马铃薯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马铃薯实际生产中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可为马铃薯产业布局、提质增效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选取宁夏1981-2020年马... 马铃薯是喜凉、不耐高温的作物,全球气候变暖给马铃薯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马铃薯实际生产中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可为马铃薯产业布局、提质增效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选取宁夏1981-2020年马铃薯发育期观测资料和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逐级订正法,研究马铃薯生产潜力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气温、降水、太阳辐射等气候因子变化及气候变化对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20年宁夏马铃薯平均气候生产潜力整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而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的分布与其相反。近40年来宁夏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升高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321.4 kg/hm^(2)·10a。1981-2020年宁夏马铃薯生育期太阳辐射量减小对其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以负效应为主,仅在最南部为正效应;平均气温升高对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主要是正效应,仅在吴忠市盐池县和同心县为负效应;降水量的增加对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宁夏马铃薯主产区以正效应为主,除了吴忠市同心县;气候变化对马铃薯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除同心县以外均为正效应。总之,气候暖湿化有利于宁夏马铃薯的增产,而太阳辐射量的减小对马铃薯生长不利。未来需引进耐寒、耐旱、光合效率高的马铃薯新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0株/hm^(2),调整播期,以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促进当地马铃薯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马铃薯 生产潜力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