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点阵结构光的三维曲面测量技术
1
作者 何俊杰 赵季康 +1 位作者 王天琪 董广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3,共6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空间曲面的三维测量和智能规划需求,开发一种采用点阵光源的智能视觉传感器,并采用该视觉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曲面测量。首先,提出一种“由点到线”的两步法标定策略,确定点阵光源各激光线在工业相机坐标系下的方程:对点阵... 针对工业机器人空间曲面的三维测量和智能规划需求,开发一种采用点阵光源的智能视觉传感器,并采用该视觉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曲面测量。首先,提出一种“由点到线”的两步法标定策略,确定点阵光源各激光线在工业相机坐标系下的方程:对点阵光源图像进行HSV颜色通道分离;利用高斯拟合法提取点阵光斑的质心坐标,按照点阵分布对其进行编码排序,并利用靶标平面的约束计算出相机坐标系中各点阵的三维坐标;分别拟合出点阵所在行列平面方程,确定激光发射点的位置;通过奇异值分解获取各光线的向量,完成点阵结构光的标定。其次,在完成点阵结构光标定基础上,对光斑三维坐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三维曲面重构。最后,通过雷达天线罩模型曲面测量及重构实验验证所提出的点阵光源视觉传感器标定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雷达天线罩工件曲面的快速、准确测量要求,本文实验条件下标定误差范围为0.6%~1.1%,测量误差满足实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结构光 标定 雷达天线罩 曲面测量 三维重构 视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生学的横编保暖面料开发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梦婕 路丽莎 +1 位作者 江学为 沙莎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了研发具有出色热湿性能的针织保暖面料,本文对三类蝴蝶鳞片进行分析,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几何结构的三维模型。根据模型特征,采用双股13 tex×2羊绒纱线混锦纶热熔丝开发出了三种仿蝴蝶鳞片表面陷光结构针织面料。在此基... 为了研发具有出色热湿性能的针织保暖面料,本文对三类蝴蝶鳞片进行分析,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几何结构的三维模型。根据模型特征,采用双股13 tex×2羊绒纱线混锦纶热熔丝开发出了三种仿蝴蝶鳞片表面陷光结构针织面料。在此基础上,对仿生结构针织物的保暖性、透湿性和透气性进行了测试,以全面评估其热湿舒适性。其结果表明:以羊绒纱线为原料织造的蝶翅结构仿生织物不仅热湿舒适性能良好,且织造工艺简洁高效,拓宽了从织物组织结构设计方面开发功能纺织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设计 三维建模 陷光结构 编织工艺 间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反光表面的结构光面形测量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汪运 郭建英 +4 位作者 梁浚哲 朱峰 陈光希 任茂栋 梁晋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共11页
高反光表面复杂的反射性质会使面结构光测量时出现过度曝光和曝光不足的问题。为完整准确地重建被测表面,本文提出一种能根据被测表面反射强度预测曝光时间的多重曝光方法。首先,通过投射一系列不同曝光时间下的均匀灰度图像获得成像系... 高反光表面复杂的反射性质会使面结构光测量时出现过度曝光和曝光不足的问题。为完整准确地重建被测表面,本文提出一种能根据被测表面反射强度预测曝光时间的多重曝光方法。首先,通过投射一系列不同曝光时间下的均匀灰度图像获得成像系统的相机响应曲线,同时计算得到能反映被测表面反射强度的辐照度图像。然后,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自适应分割目标不同辐照度区域并获得各区域的中心辐照度,利用相机响应曲线预测不同反射区域的最优曝光时间。最后,结合多重曝光融合算法实现对高反光表面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同时重建铝合金表面的强烈反光区域和过暗区域,重建误差小于0.5 mm,最大偏差降低了74.78%,标准偏差降低了48.96%。上述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根据区域反射特性准确预测曝光时间,有效克服区域过曝和区域过暗带来的相位缺失和相位失真问题,完整准确地重建了高反光表面的不同反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反光表面 结构光 多重曝光 辐照度 聚类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光谱吸收增强的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亚波长结构设计
4
作者 高毅 过般响 +3 位作者 徐卓 李诗曼 石峰 张益军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3-971,共9页
负电子亲和势GaAs光电阴极具备高量子效率、暗电流小、低发射度、长波扩展潜力大等优势,在真空光电器件和真空电子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于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如何在保证较薄发射层厚度的前提下获得高的量子效率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负电子亲和势GaAs光电阴极具备高量子效率、暗电流小、低发射度、长波扩展潜力大等优势,在真空光电器件和真空电子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于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如何在保证较薄发射层厚度的前提下获得高的量子效率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提出了采用新型亚波长周期陷光结构的GaAlAs窗口层设计方案,以实现薄发射层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宽光谱吸收增强的目的。围绕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的光学性能,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法进行光学仿真,在光电阴极结构设计方面开展了研究。相较传统的平面GaAs光电阴极,具有亚波长陷光结构设计的GaAs光电阴极的光吸收率显著提高。进一步,对周期为600 nm的纳米阵列的线宽、直径、高度、排列等方面进行仿真优化,获得最佳亚波长阵列结构为:线宽为440 nm,高度为490 nm,采用1/4周期交错排列的圆柱阵列,500~930nm波长范围的平均吸收率达到了84.91%,相比传统平面结构在近红外波段提升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光电阴极 透射式 陷光 亚波长结构 光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YNQ的单目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设计
5
作者 万基茂 张乾坤 +2 位作者 周哲海 王福森 班正将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25,共9页
针对基于嵌入式平台的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普遍存在算法不完整、实现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YNQ的单目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该系统结合FPGA与ARM处理器,利用Vitis HLS技术实现了基于互补格雷码结合相移算法的高速解码与重建。首先... 针对基于嵌入式平台的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普遍存在算法不完整、实现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YNQ的单目面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该系统结合FPGA与ARM处理器,利用Vitis HLS技术实现了基于互补格雷码结合相移算法的高速解码与重建。首先,设计了FPGA图像采集模块,并对结构光图像进行灰度化和中值滤波预处理。随后,利用Vitis HLS实现了结构光图像二值化、相位计算和三维点云求解。最后,基于ARM处理器开发了CMOS相机和图像处理的控制程序,实现了系统模块控制以及灵活的系统参数标定,标定重投影误差低至0.0921 pixel。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复杂物体表面具有高鲁棒性,标准球测量的直径拟合均方根误差低至0.1037 mm,解码与重建耗时仅为112.67 ms,速度接近CPU的31.5倍,与集成GPU相当,ZYNQ平台功耗仅为2.696 W,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面结构光 ZYNQ Vitis H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光组合测量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翔 汪进超 +2 位作者 刘厚成 宋万鹏 李姝祺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准确掌握水下构筑物表面的缺陷特征信息,能够为构筑物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水下狭小空间环境中,测试设备尺寸受限、与声光数据同步利用和融合难的技术瓶颈,提出基于声光组合测量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方... 准确掌握水下构筑物表面的缺陷特征信息,能够为构筑物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水下狭小空间环境中,测试设备尺寸受限、与声光数据同步利用和融合难的技术瓶颈,提出基于声光组合测量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方法。首先,在利用声光组合测量技术捕获有效数据的基础上,构建能够反映缺陷目标典型特征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随后,提出综合考虑典型目标特征的声光特征数据匹配方法,以局部单幅光学纹理图像中的缺陷特征为搜索目标,提高声光数据的匹配程度,丰富全局拼接纹理图像中的细节信息;最后,通过构建纹理特征图像增强算法,形成同步利用声光组合数据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技术体系,并结合实例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与优越性。结果表明,声光组合测量技术能够提高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同步利用声波扫描数据和光学纹理信息突显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的3维可视化特征,为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的3维可视化及定量描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构筑物 声光组合测量 缺陷可视化 声波扫描 表面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结构光的单双目混合扫描技术
7
作者 王森 王立忠 +3 位作者 任茂栋 宗玉龙 莫彩利 徐建宁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4,共9页
针对双目结构光系统只能重建出左右相机公共视野区域,导致扫描幅面较小的问题,在双目系统原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单目对非公共区域进行补偿的混合重建方法。首先,建立工业相机的十参数畸变模型,通过增加畸变参数,减少标定精度对三... 针对双目结构光系统只能重建出左右相机公共视野区域,导致扫描幅面较小的问题,在双目系统原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单目对非公共区域进行补偿的混合重建方法。首先,建立工业相机的十参数畸变模型,通过增加畸变参数,减少标定精度对三维重建和粗配准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摄影测量的相机标定方法,大幅提升扫描系统的整体标定精度。其次,提出采用双向搜索原则查找重叠区域并采用聚类法对重叠区域进行融合的方法,解决配准后的点云分层和数据冗余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重建误差可达0.02mm;同时,不同类型的实物实验表明,在单幅点云重建时间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单双目混合扫描技术可提升重建结果的完整性,实现物体的快速、高精度扫描,满足工业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结构光 立体视觉 相机标定 三维重建 点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匹配的机器人焊缝自适应校正打磨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明 胡祥涛 湛红晖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针对目前机器人焊缝打磨过程中,由于工件制造误差、定位装夹误差等导致机器人打磨轨迹偏离实际工件焊缝,造成打磨质量一致性差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点云模型特征匹配的机器人焊缝打磨轨迹自适应校正系统。该系统利用双目面结构光相机扫... 针对目前机器人焊缝打磨过程中,由于工件制造误差、定位装夹误差等导致机器人打磨轨迹偏离实际工件焊缝,造成打磨质量一致性差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点云模型特征匹配的机器人焊缝打磨轨迹自适应校正系统。该系统利用双目面结构光相机扫描工件特征区域,获取工件真实形貌,与标准点云模板进行匹配,得到实际工件坐标系的偏差转换矩阵,应用到机器人主程序实现焊缝打磨初始点的快速引导以及打磨轨迹的在线自适应校正。最后,以高铁转向架为对象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焊缝打磨轨迹自动校正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打磨 离线编程 双目面结构光 点云匹配 自适应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结构光视觉检测的机器人焊缝铣削导引
9
作者 龚烨飞 程艳花 +4 位作者 赵广志 刘继承 谢雨欣 余明岭 谷心浩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16-2828,共13页
为满足焊缝铣削自动化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面结构光视觉检测的机器人焊缝铣削导引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面结构光视觉采集的点云数据和灰度图进行处理以提取视野中的3D和2D轮廓体,并通过结合2D/3D几何约束以及2D图像HOG+SVM方法完成焊缝... 为满足焊缝铣削自动化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面结构光视觉检测的机器人焊缝铣削导引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面结构光视觉采集的点云数据和灰度图进行处理以提取视野中的3D和2D轮廓体,并通过结合2D/3D几何约束以及2D图像HOG+SVM方法完成焊缝对接接头与焊缝本体的分割识别,进一步基于焊缝本体点云数据计算焊缝路径,并通过基于点集对应性计算的手眼标定关系和焊缝铣削的工艺要求生成最终机器人铣削路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接头错位和母材变形等多种不良工况下的焊缝检测,并能够较好的完成实际焊缝的机器人自动铣削,具有提取速度快,检测精度高,路径规划适用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结构光视觉检测 焊缝检测 铣削路径规划 自动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结构光的大型构件表面尺寸加工质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少丽 杜浩浩 +2 位作者 何楠 黄嘉淳 戚慧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1-711,共11页
针对大型构件表面尺寸加工质量的高精度三维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套主动式线结构光旋转扫描检测系统.采用相机主动式旋转扫描,适用于不方便移动且跨距大、特征多的大型构件检测.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旋转中心快速标定的方法,仅需标靶上一... 针对大型构件表面尺寸加工质量的高精度三维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套主动式线结构光旋转扫描检测系统.采用相机主动式旋转扫描,适用于不方便移动且跨距大、特征多的大型构件检测.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旋转中心快速标定的方法,仅需标靶上一点即可完成标定,适合大型构件检测的现场快速标定.加入编码机构,可根据被测物的特征变化动态调整扫描速度,提高了系统检测效率和通用性.所有元器件均可单独调用,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改善了扫描时的串口逻辑,进一步提高了三维点云的密度.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对标准物体的最大偏差为0.0310 mm,标准差最大为0.0150 mm,对大型构件实物的检测误差在0.05 mm以内,满足大型构件表面特征加工质量的高精度三维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构件 表面特征检测 标定误差检验 线结构光 旋转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三频四步相移面结构光三维重建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仕超 周炉保 何新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6,21,共5页
针对面结构光中传统三频四步相移算法投影图片过多、效率较慢这一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三频四步相移面结构光重建算法。改进的算法需要3个高频率的正弦条纹图,但所需投影的条纹数量从传统算法的12张减少到了7张,最高频率的条纹图4张,次高... 针对面结构光中传统三频四步相移算法投影图片过多、效率较慢这一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三频四步相移面结构光重建算法。改进的算法需要3个高频率的正弦条纹图,但所需投影的条纹数量从传统算法的12张减少到了7张,最高频率的条纹图4张,次高频和最低条纹图分别为2张和1张,投影效率比传统算法提高了41.7%。介绍了改进算法的原理,将最高频率4张图所计算的包裹相位用来三维重建,其余两个频率条纹图计算的包裹相位用来进行相位展开,理论上该方法与传统算法精度一致。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重建精度以及对具有复杂表面物体的三维重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面结构光算法在提高投影效率的同时与传统算法保持着一致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结构光 三维重建 相移法 相位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结构光的飞机舱门间隙测量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洪伟 胡鹏宇 +4 位作者 杨树明 张国锋 邓惠文 李霖 高战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5-1051,共7页
针对复杂试验环境下,战机舱门间隙非均匀变形动态测量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面结构光的飞机舱门间隙测量方法,研究了条纹投影结构形面测量方法,包括在不需要空间相位展开过程或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搜索包裹相位图中每个... 针对复杂试验环境下,战机舱门间隙非均匀变形动态测量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面结构光的飞机舱门间隙测量方法,研究了条纹投影结构形面测量方法,包括在不需要空间相位展开过程或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搜索包裹相位图中每个有效像素的立体对应和绝对条纹顺序,生成初始视差图和绝对相位图并进行了视差优化;建立了立体结构光模型,利用视差图和绝对相位图计算三维坐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建立被测件的物理坐标系,曲面截取以及对间隙位移量提取。设计了两种标准间隙,对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可以对任意曲面和动态场景进行快速、准确的间隙和阶差的测量。将本方法应用于某飞机舱门间隙变形的测量中,获得了实际的变形位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舱门间隙 狭长间隙 非均匀变形 面结构光 动态结构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山断层围陷波的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楼海 王椿镛 +3 位作者 丁志峰 何正勤 杨建思 周民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796,共9页
对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产生的断层带,布设了沿断层和横跨断层的两条人工地震测线.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定量分析和处理,求得了昆仑山断层带内部的细结构.分析工作包括从S波震相开始的振幅谱计算、速度频散计算、群速度测量,并用面... 对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产生的断层带,布设了沿断层和横跨断层的两条人工地震测线.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定量分析和处理,求得了昆仑山断层带内部的细结构.分析工作包括从S波震相开始的振幅谱计算、速度频散计算、群速度测量,并用面波频散方法反演S波速度结构,用振幅谱比的方法估计断层带的Q值.野外试验结果表明,S波震相与围陷波组的时间差随炮点与台站之间距离增大而增加,在断层带外的测点上观测到与断层带相关的场地效应.最后得出昆仑山断层带宽度为250m、速度结构为断层内低速的分层结构和Q值为15(断层内)和30(围岩).虽然昆仑山口西地震的震级比美国加州Landers地震的震级(Ms7.6)大,且地震产生的破裂带长度长得多,但是这两个地震断层带的宽度却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带 围陷波 人工爆破 速度结构 面波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表征LDPE与HDPE内陷阱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孟佳 周福升 +5 位作者 陈铮铮 李建英 闵道敏 李盛涛 李茜 夏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5-291,共7页
空间电荷积聚对直流电缆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有重要影响,研究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陷阱分布特性,对抑制聚合物材料中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直流电缆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虑聚合物材料内电荷的脱... 空间电荷积聚对直流电缆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有重要影响,研究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陷阱分布特性,对抑制聚合物材料中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直流电缆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虑聚合物材料内电荷的脱陷规律,提出了一个计算聚合物内陷阱分布的等温表面电位衰减(isothermal surface potential decay,ISPD)模型。通过测量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试样分别在正、负电晕放电充电条件下的表面电位衰减特性,获得其相应的陷阱分布规律,并根据2种试样不同的形态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DPE与HDPE内陷阱主要以深陷阱为主,陷阱密度近似为1021 m^(-3),与其它文献报道的相一致;HDPE内电子深陷阱多于LDPE内电子深陷阱,电子浅陷阱少于LDPE内电子浅陷阱;LDPE内电子深陷阱多于空穴深陷阱,电子浅陷阱少于空穴浅陷阱。分析认为:LDPE与HDPE独特的聚集态结构,以及电子和空穴电导的差异对陷阱电荷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空间电荷 等温表面电位衰减 陷阱 聚集态结构 电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光子晶体陷光的超薄晶硅太阳电池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陆晓东 伦淑娴 +2 位作者 周涛 王月 张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0-634,共5页
先利用有限差分频域法研究了增透膜、Ag底面反射镜对不同厚度超薄晶硅电池光吸收谱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超薄晶硅电池厚度为10~20μm的结论。然后,针对厚度为12μm的超薄晶硅电池陷光结构进行了理论优化,得到了增强因子大于2.25的一维光... 先利用有限差分频域法研究了增透膜、Ag底面反射镜对不同厚度超薄晶硅电池光吸收谱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超薄晶硅电池厚度为10~20μm的结论。然后,针对厚度为12μm的超薄晶硅电池陷光结构进行了理论优化,得到了增强因子大于2.25的一维光子晶体上表面织构结构。最后,对该电池结构的光生电流密度和倾斜入射光的接收角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最优的陷光结构可使12μm的超薄晶硅电池的最大光生电流密度达33 mA/cm2以上,且在入射角为-60°≤θ≤60°的范围内,该电池均能保持较大的光生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晶硅材料 陷光结构 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古生界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焦存礼 吕延仓 +1 位作者 朱俊玲 樊太亮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4期17-23,共7页
塔中地区古生界发育4级不整合面。根据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将塔中地区古生界划分为3个巨层序、8个超层序和19个三级层序。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均与多期重大不整合面(地层削截面、超覆面、缺失面等)和层序界面的分布相关。将塔中地区古... 塔中地区古生界发育4级不整合面。根据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将塔中地区古生界划分为3个巨层序、8个超层序和19个三级层序。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均与多期重大不整合面(地层削截面、超覆面、缺失面等)和层序界面的分布相关。将塔中地区古生界非构造圈闭划分为三大类、10个亚类,并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的特征与分布规律:各种非构造圈闭主要集中在一级层序MS1、MS2顶面的上下岩性段内,且规模很大,是塔中地区勘探的重要领域。此研究对在塔中地区寻找非构造圈闭油气藏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古生界 层序地层学 非构造圈闭 钻井层序 地震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灯影组天然气晚期调整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玮 刘树根 +5 位作者 李泽奇 邓宾 吴娟 宋金民 何若玮 可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1-652,共12页
利用近年来最新钻探成果,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盆-山结构、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全盆地贯通的灯影组顶面岩溶不整合面输导体系联合控制了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盆... 利用近年来最新钻探成果,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盆-山结构、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全盆地贯通的灯影组顶面岩溶不整合面输导体系联合控制了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盆-山结构控制灯影组天然气向造山带运移的大方向。拉张槽内筇竹寺组的侧向封隔作用,使得灯影组天然气分成东西两区,东区天然气向拉张槽东缘持续运移集聚,受侧向封堵而形成岩性-构造大规模气藏聚集带;西区天然气主要向威远和盆地边缘运移,威远顶部封盖能力不足而使大部分天然气逸散,在运移途中的局部构造形成小规模气藏。盆地边缘受盆-山结构影响,保存条件被破坏,使得天然气逸散而不能成藏。华蓥山以东应考虑天然气逸散的方向指向区(现今构造高部位),可能会有气藏保留。灯影组成藏的特征与主控因素为区域性及规模性的构造或沉积差异造成生储运圈的相应调整和差异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拉张槽 岩溶不整合面 构造-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光子晶体陷光的超薄晶硅太阳电池光学结构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晓东 张鹏 +4 位作者 周涛 赵洋 王泽来 吕航 张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18-2922,2934,共6页
先选择增透膜、Ag底面反射镜和三角带型一维光子晶体结构作为超薄晶硅电池(有源层厚度为12μm)的陷光结构,然后利用有限差分频域法对这一陷光结构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吸收光谱和光电流密度谱对优化的陷光结构性能进行了评估。计算表明:... 先选择增透膜、Ag底面反射镜和三角带型一维光子晶体结构作为超薄晶硅电池(有源层厚度为12μm)的陷光结构,然后利用有限差分频域法对这一陷光结构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吸收光谱和光电流密度谱对优化的陷光结构性能进行了评估。计算表明:在300 nmλ800 nm的波长范围内,优化陷光结构实现了Yablonovith陷光极限;在800 nmλ1100 nm的波长范围内,该优化陷光结构的性能略低于Yablonovith陷光极限,但明显高于矩形条带式一维光子晶体陷光结构的陷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晶硅 陷光结构 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酸修饰的多晶硅绒面结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育琼 冯仕猛 +3 位作者 王坤霞 裴俊 刘绍军 刘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710,共4页
本文提出两步法制备多晶硅表面绒面技术,用两次化学腐蚀修饰多晶硅片的表面。实验中首先采用腐蚀液HF/NaNO2/H2O对多晶硅表面进行腐蚀,然后采用腐蚀液HF/HNO3/(NH4)2C2O4/H2O对其表面进一步修饰。通过多晶硅SEM表面形貌图分析,两步法修... 本文提出两步法制备多晶硅表面绒面技术,用两次化学腐蚀修饰多晶硅片的表面。实验中首先采用腐蚀液HF/NaNO2/H2O对多晶硅表面进行腐蚀,然后采用腐蚀液HF/HNO3/(NH4)2C2O4/H2O对其表面进一步修饰。通过多晶硅SEM表面形貌图分析,两步法修饰的多晶硅表面有形状如蚯蚓状的腐蚀坑,腐蚀坑的深度和分布密度相对较大。通过反射谱分析了多晶硅片表面陷光效果,并与用其它方法修饰的硅表面陷光效果进行了对比,与传统配方HF/HNO3/H2O获得的多晶硅表面相比,综合平均反射率下降了7%左右。这种方法获得的多晶硅表面能有效收集太阳光,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腐蚀法 表面结构 陷光效应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太阳能电池硅衬底陷光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耿学文 李美成 赵连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1-754,共4页
制备高效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需要在整个太阳光谱范围内进行有效陷光和保持低反射率。最近,对于硅衬底的陷光结构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近年来硅衬底陷光结构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陷光结构制作的影响因素,展望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硅衬底... 制备高效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需要在整个太阳光谱范围内进行有效陷光和保持低反射率。最近,对于硅衬底的陷光结构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近年来硅衬底陷光结构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陷光结构制作的影响因素,展望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硅衬底陷光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能电池 硅衬底 陷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