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PhE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志民 刘成 +1 位作者 刘颖丽 彭镇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5-149,共5页
The light 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binding protein is one of key protei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ight energy to chemical energy. An open reading frame coding precursor protein of cab gene was cloned from the fi... The light 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binding protein is one of key protei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ight energy to chemical energy. An open reading frame coding precursor protein of cab gene was cloned from the first strand of bamboo cDNA through RT-PCR methods,and named as cab-PhE1 (cab gene 1 from Phyllostachys edulis EF207229). Th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duced polypeptide was highly homologous to some other CAB proteins from monocotyledon,and the gene belonged to lhcb2 family. Tissue specific expression showed that cab-PhE1 expressed higher in leaf than sheath and stem.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cab-PhE1 gene encoding the mature protein was constructed by subcloning the fragment into pET-23 a and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induced by IPT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induced protein was about 28 ku,approximate to that of the mature protein. This work is a key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in vitro reconstitution of light-harvesting Chl a/b compl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 组织特异性表达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缺乏油菜突变体的LHCⅡ多肽组成、蛋白含量与cab基因转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年辉 杜林方 +2 位作者 赵云 林宏辉 梁厚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84-487,共4页
与野生型油菜相比 ,叶绿素缺乏油菜突变体 Cr35 2 9L HC 多肽组成并未发生改变 ,但其含量却都明显降低 .RNA印迹及点杂交结果都显示出 Cr35 2 9cab基因的转录增加 .这些结果表明 :该叶绿素缺乏突变体仅影响L HC 多肽的蛋白含量 ;并未影... 与野生型油菜相比 ,叶绿素缺乏油菜突变体 Cr35 2 9L HC 多肽组成并未发生改变 ,但其含量却都明显降低 .RNA印迹及点杂交结果都显示出 Cr35 2 9cab基因的转录增加 .这些结果表明 :该叶绿素缺乏突变体仅影响L HC 多肽的蛋白含量 ;并未影响其组成 ;突变体 L HC 蛋白量的减少并非 cab基因转录降低所致 .可见转录水平的调节仅对 L HC 在类囊体膜上的积累起有限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 油菜 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 cab基因表达 质体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Pm1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猛 曹福祥 龙绛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2-177,共6页
光合作用是光合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贮存在生物体的过程。现已证明光合生物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都是在光合膜上具有一定的分子排列和空间构象的色素蛋白复合体上进行的(郁飞等,2001)。
关键词 马尾松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仙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Ntcab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江波 王伟英 +1 位作者 邹晖 戴艺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63-467,共5页
以多效唑诱导中国水仙的抑制差减杂交文库(SSH)获得的cDNA片段为基础,采用RACE及RT-PCR技术,分离克隆到1个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Ntcab1。此基因包含有1个798bp完整阅读框架(ORF),编码2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155kD,理论等电点为5.48。... 以多效唑诱导中国水仙的抑制差减杂交文库(SSH)获得的cDNA片段为基础,采用RACE及RT-PCR技术,分离克隆到1个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Ntcab1。此基因包含有1个798bp完整阅读框架(ORF),编码2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155kD,理论等电点为5.48。聚类分析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LHCb1.1聚为一类,推测其属于LHCb1类蛋白,与麦冬和石蒜的Cab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喷雾多效唑后,Ntcab1在抽葶期和始花期的表达量比喷雾清水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仙 叶绿素A b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cab-PhE1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颖丽 高志民 彭镇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3,共5页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PCR技术,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分离了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DNA编码区全长,命名为cab-PhE11(GenBank登记号:EU327783)。该基因全长1154 bp,编码区cDNA全长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PCR技术,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分离了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DNA编码区全长,命名为cab-PhE11(GenBank登记号:EU327783)。该基因全长1154 bp,编码区cDNA全长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cab-PhE11编码的蛋白第62~239位包括典型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还包含1个N-糖基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Ⅱ磷酸化位点、5个N-肉豆蔻酸化位点以及1个丙氨酸富集区。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ab-PhE1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玉米、绿豆、拟南芥、烟草等的cab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都在80%以上,该基因属于lhcb6类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子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全长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高志民 李雪平 +1 位作者 彭镇华 岳永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8,共5页
采用RT-PCR技术与RACE技术,从绿竹中克隆到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全长eDNA,命名为cab-BO1(GenBank登记号:EF061137)。该基因长1102bp,从第64—861bp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265个氨基酸。cab-BO1编码的氨基酸中第64-232位包... 采用RT-PCR技术与RACE技术,从绿竹中克隆到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全长eDNA,命名为cab-BO1(GenBank登记号:EF061137)。该基因长1102bp,从第64—861bp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265个氨基酸。cab-BO1编码的氨基酸中第64-232位包括典型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第9—11位为蛋白激酶c的磷酸化位点,第27~52位为泛素结构功能域信号,第55~58位为酪氨酸激酶(CK2)磷酸化位点O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ab-BO1 DNA序列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玉米、小果野蕉、小麦、水稻等的cab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在85%和89%以上,显示了cab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Lhc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蕾 于永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402,共9页
为了从分子水分研究小麦的光合作用,该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百农207’的叶中克隆到1个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TaLhc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aLhca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CDS)长810 bp,编码269个氨基酸,... 为了从分子水分研究小麦的光合作用,该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百农207’的叶中克隆到1个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命名为TaLhc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aLhca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CDS)长810 bp,编码269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29.31 kD,等电点为8.69。TaLhca被定位于叶绿体,无信号肽,存在3个明显的跨膜区域,预测其蛋白结构含有典型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chlorophyll a/b binding domain),为亲水性非分泌蛋白。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小麦与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和水稻(Oryza sativa)中的Lhca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表明,启动子区域包含多个光响应元件及逆境响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TaLhca基因在小麦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且受NaCl、干旱、ABA、H2O2和低温胁迫表达增强,受黑暗胁迫表达降低。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小麦光合作用机理及其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特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系统Ⅰ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