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杂交群体叶绿素含量和光补偿点遗传分离规律研究
1
作者 冀晓昊 刘凤之 +4 位作者 王孝娣 王小龙 时梦 王志强 王海波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2-1180,共9页
【目的】探讨葡萄叶绿素含量和光补偿点的遗传规律。【方法】对F1杂交群体的亲本和198个子代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光补偿点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测定。【结果】母本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高于父... 【目的】探讨葡萄叶绿素含量和光补偿点的遗传规律。【方法】对F1杂交群体的亲本和198个子代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光补偿点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测定。【结果】母本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高于父本,而光补偿点则正好相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光补偿点在子代中均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且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低于光补偿点,但其遗传力高于光补偿点。斯皮尔曼秩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年份间及年度内均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且年度内的稳定性更强;而光补偿点在不同年份间则未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光补偿点与叶绿素含量之间未观察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葡萄叶绿素含量和光补偿点具有典型的数量遗传特征,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力高,性状稳定性强,光补偿点遗传力低,性状稳定性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叶绿素 光补偿点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页岩生、排烃组分特征及页岩油相态演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柳波 蒙启安 +7 位作者 付晓飞 林铁锋 白云风 田善思 张金友 姚瑶 程心阳 刘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9,共14页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散失进行补偿校正,研究了页岩油组分演化特征。结合中央坳陷区主要生油凹陷典型井埋藏史、热演化史,研究了页岩油相态演化规律,提出了轻质页岩油勘探有利区和开发压力保护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条件下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升高,页岩油组分中轻质组分比例不断增加、气体逐渐增多,相包络线从高露点温度、低泡点压力依次向低露点温度、高泡点压力演化。齐家-古龙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在嫩江组中期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长岭凹陷青一段页岩油从嫩江组末期开始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三肇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则始终为黑油油藏。无论是黑油油藏还是挥发油油藏,均为单一液相。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青一段页岩油挥发油油藏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心和长岭凹陷北部有机质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为1.3%~1.6%、地层压力为12.2~22.4 MPa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补偿 相态动力学 露点温度 泡点压力 挥发油 页岩 青山口组一段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笔视觉测量系统的精确测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为民 许康康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1,共5页
光笔视觉测量系统是以光笔为接触式辅助测量工具的一种便携式坐标测量系统,具有便携性好、测量范围大、精度高等优点。但在接触式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是测头中心坐标,需要对测头进行半径补偿。结合光笔式测量系统,提出一种针对散乱点云进... 光笔视觉测量系统是以光笔为接触式辅助测量工具的一种便携式坐标测量系统,具有便携性好、测量范围大、精度高等优点。但在接触式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是测头中心坐标,需要对测头进行半径补偿。结合光笔式测量系统,提出一种针对散乱点云进行半径补偿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点云的网格化处理,寻找散乱点云中点的拓扑关系,得到局部点云的矩形拓扑网格。使用拓扑网格点进行NURBS曲面插值拟合,得到网格中心点的法向量。实验表明,该方法求得的法向量误差角度在0.5°左右,测头半径为2.5mm情况下,测量误差在0.030m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径补偿 散乱点云 NURBS曲面插值 光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特征光谱测试系统研制及应用
4
作者 郭勇 王洪 +5 位作者 邱雯婷 陈雄 陈美香 郭建 黄晨楹 刘银春 《农业工程》 2024年第8期62-66,共5页
以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一种植物特征光谱实验方法的发明专利为依据,介绍以双驼峰光谱光源为基础,研制出能够产生覆盖光合有效辐射范围的多种单色光发生器,采用多种单色光发生器和光合作用测试仪组合构建植物特征光谱测试系统。阐... 以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一种植物特征光谱实验方法的发明专利为依据,介绍以双驼峰光谱光源为基础,研制出能够产生覆盖光合有效辐射范围的多种单色光发生器,采用多种单色光发生器和光合作用测试仪组合构建植物特征光谱测试系统。阐述如何通过植物特征光谱测试系统获取植物单色光光合响应曲线、对应的饱和点曲线和补偿点曲线,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该系统应用,为植物光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特征光谱 单色光 光合响应曲线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常见造林树种光合蒸腾特征 被引量:44
5
作者 靳甜甜 刘国华 +2 位作者 胡婵娟 苏常红 刘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758-5765,共8页
为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现状,该区长期以来开展了大量的植被建设,但是,植物的适应性及生长状况如何,还不十分清楚。为探讨造林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从光合、蒸腾和生理生态指标出发,对黄土高原3个主要退耕还林树种:刺槐、沙棘、山... 为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现状,该区长期以来开展了大量的植被建设,但是,植物的适应性及生长状况如何,还不十分清楚。为探讨造林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从光合、蒸腾和生理生态指标出发,对黄土高原3个主要退耕还林树种:刺槐、沙棘、山杏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沙棘不同坡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SP较其它两个树种占明显优势,特别是在上坡位Pmax、LSP分别达到了22.8μmol·m-·2s-1、520μmol·m-·2s-1,具有较高的同化代谢能力,该物种较适应该地区的强光环境,适宜种植于阳坡或坡顶;山杏LSP相对较低,而表观量子效率α明显高于沙棘、刺槐,并在下坡位达到最大值0.069,说明它主要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适宜种植于阴坡或坡脚等弱光环境中,但由于山杏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可能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山杏叶片含水量为65.1%,明显高于其它两个树种,而叶绿素含量仅为0.94mg/g与刺槐沙棘的2.34mg/g和2.00mg/g相差很大,这可能是导致其WUE较低的一个原因;刺槐在上坡位的光合生理参数与山杏相差不大,但是随坡位下降其α、净光合速率Pn较山杏明显偏低各个坡位受限明显,容易形成老头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曲线 表观量子效率 最大净光合速率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暗呼吸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照强度变化的毛竹扩张对杉木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烁 周国模 白尚斌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0-554,共5页
为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蔓延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影响,采用手持照度计测定了毛竹纯林边缘3种林分类型内的光照强度,并测定了毛竹、杉木及其幼苗的光补偿点。结果表明:①3种林分内光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林... 为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蔓延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影响,采用手持照度计测定了毛竹纯林边缘3种林分类型内的光照强度,并测定了毛竹、杉木及其幼苗的光补偿点。结果表明:①3种林分内光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林、针阔-毛竹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分别较空旷处下降了49.31%,55.91%和85.70%,说明毛竹的扩散,使毛竹纯林内光照强度大于毛竹-针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3种林分内光照强度(I)关系式为:I针阔=0.027 3I针阔-毛竹+0.032 0I毛竹+2.297 0。②在光补偿点方面,毛竹最高,杉木、杉木幼苗次之,分别为19.60,9.77和9.78μmol.m-2.s-1。在毛竹林扩散过程中,光照强度并没有降至杉木及其幼苗的光补偿点之下,其光合作用依然大于呼吸作用,可以持续补充有机物。然而,由于杉木幼苗的喜荫特性,光照强度的增强可能会使杉木更新受到影响。为全面地研究毛竹扩张导致杉木死亡的原因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毛竹 杉木 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柴叶片秋季光合特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尤扬 周建 +2 位作者 贾文庆 郝峰鸽 杨小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26,35,共3页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叶片秋季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柴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次峰出现在15:00,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鹅掌...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叶片秋季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柴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次峰出现在15:00,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鹅掌柴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91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773μmol.m-2.s-1,光饱和点为338.618μmol·m-2·s-1。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表明它是一种较耐荫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刨花楠不同种源主要光响应指标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钟全林 胡松竹 +1 位作者 贺利中 唐承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8-123,共6页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Pn) were measured in 18-month-old seedlings of Machilus pauhoi from two provenances of Suichuan in Jiangxi and Jian’ou in Fujian using a LiCor LI-6400 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LiCor Inc...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Pn) were measured in 18-month-old seedlings of Machilus pauhoi from two provenances of Suichuan in Jiangxi and Jian’ou in Fujian using a LiCor LI-6400 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LiCor Inc.,Lincoln,NE,USA) with a LED light source. The other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including 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max),apparent quantum yield(AQY),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 and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were also detected in response to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verage P max,AQY,LSP and LCP of the seedlings from the two provinces were 12.65 μmolCO2.m -2 s -1,0.052 7 μmolCO2.μmol -1 photons,1 120.99 μmol.m -2 s -1 and 18.03 μmol.m -2 s -1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rovenances in the all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except for AQY. The provenance of Suichuan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at from Jian’ou with higher P max,AQY and LSP of 30.48%,4.66% and 25.70% respectively,though the LCP of Suichuan provenance was higher and needed stronger illumination. There was more variation in P max,AQY,LSP and LCP between the two provenances than that within the two provenanc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crown layers with higher P max and AQY in the upper crown,whil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LCP and LSP between the two crown layers due to the integrated influence of the shape of seedling crowns and the photosensitivity of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 最大净光合速率 表观量子产额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刨花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文华 朱清科 +3 位作者 赖亚飞 李宏生 徐怀同 刘广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陕北吴旗县沙棘年生长季内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沙棘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结果表明:沙棘叶片光补偿点(LCP)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范围为15.66...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陕北吴旗县沙棘年生长季内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沙棘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结果表明:沙棘叶片光补偿点(LCP)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范围为15.66~112.31μmol/(m^2·s),光饱和点(LSP)变化范围为1327.39~1638.89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φ)的变化范围为0.0052~0.0122μmol/mol;沙棘叶片的COq补偿点(CCP)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范围为120.83~278.29μmol/mol,CO2饱和点(CSP)的变化范围为192.24~775.59μmol/mol。表明沙棘为C3植物,不耐荫,宜栽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沙棘在年生长季内Tr的变化为:8月、9月高于6月、7月、5月;8月份的蒸腾速率最高,5月份的蒸腾速率最低,WUE高低排序为:9月〉5月〉8月〉7月〉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CO2补偿点 CO2饱和点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土壤含水率下匙羹藤的光合及水分利用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桂清 李锋 +3 位作者 蒋水元 韦霄 蒋运生 王满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8-512,共5页
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生长于两种土壤含水率下的当年生匙羹藤光合特性及其水分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匙羹藤叶片的光饱和点(LSP)200~400μmol.m-2.s-1,光补偿点(LCP)12.1880~12.5593μmol.m-2.s-1,表观量子利用效... 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生长于两种土壤含水率下的当年生匙羹藤光合特性及其水分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匙羹藤叶片的光饱和点(LSP)200~400μmol.m-2.s-1,光补偿点(LCP)12.1880~12.5593μmol.m-2.s-1,表观量子利用效率(α)0.0472~0.0508mol.mol-1,为阳生植物,但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2)叶片CO2补偿点为70.97~73.75μmol.mol-1,CO2饱和点在1115.51~1687.99μmol.mol-1,羧化效率7.35×10-3~8.64×10-3μmol.m-2.s-1,表明匙羹藤为C3型植物。(3)上午10:00左右和下午4:00左右是匙羹藤水分利用率的最高时段。(4)含水率高时饱和净光合速率(Pm)、表观光合量子利用效率(α)、光饱和点都比含水率低时高,但光补偿点却比含水率低时低,说明匙羹藤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能有效地利用全日照的强光,光合潜力较大,生长较好;含水率低时匙羹藤的CO2补偿点较低,说明匙羹藤能利用较低的外界CO2浓度;最大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表明含水率低时匙羹藤的节水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羹藤 光补偿点 表观量子效率 CO2补偿点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野生银莲花生殖生长期的光合作用特性初探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飞虎 梁雪妮 +1 位作者 何瀚 熊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1-287,共7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室外栽培的几种野生银莲花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 Pn 和蒸腾速率 Tr 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前者的峰值出现在10:00~11:00时,后者的峰值出现在13:00时前后.在光强0~2000μmol·m-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室外栽培的几种野生银莲花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 Pn 和蒸腾速率 Tr 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前者的峰值出现在10:00~11:00时,后者的峰值出现在13:00时前后.在光强0~2000μmol·m-2·s-1条件下,Pn呈S曲线,光补偿点为60~8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00μmol·m-2·s-1左右,但光强继续增加到1800μmol·m-2·s-1,Pn仍有少许提高;Tr随PAR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在环境CO2浓度为0~350μmol·mol-1条件下,Pn直线上升,草玉梅、秋牡丹和野棉花的光合CO2补偿点均为50μmol·mol-1左右;Tr在环境CO2浓度25~350μmol·mol-1范围内几乎呈水平线.野生银莲花的Pn和Tr表现出较明显的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银莲花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CO2补偿点 光合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种源间光合作用参数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熊彩云 曾伟 +5 位作者 肖复明 曾志光 涂圣勇 江斌 邱凤英 伍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28-3634,共7页
基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估算3个不同纬度的木荷种源(开平、太平和永丰种源)光补偿点、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等参数,以便为评价不同木荷种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优良种源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纬度种源中,开平种源具... 基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估算3个不同纬度的木荷种源(开平、太平和永丰种源)光补偿点、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等参数,以便为评价不同木荷种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优良种源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纬度种源中,开平种源具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且其生长速率最快;太平种源光饱和点最高,但其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其生长速率也最低;永丰种源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其生长速率略高于太平种源。3个不同纬度木荷种源中,南部开平种源对当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潜力,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种源 净光合速率 表观光量子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暗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脉金花茶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韦霄 王满莲 +3 位作者 蒋运生 唐辉 陈宗游 曹洪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438,共5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Inc.,USA)对显脉金花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夏季,显脉金花茶叶片的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1:00。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3.81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45...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Inc.,USA)对显脉金花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夏季,显脉金花茶叶片的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1:00。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3.81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459.9μmol·m-2·s-1、光补偿点(LCP)为6.9μmol·m-2·s-1。显脉金花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比较低,表明其是一种阴生植物。(2)在控制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条件下,CO2浓度小于800μmol·mol-1,Pn几乎呈直线上升,升高CO2浓度可使显脉金花茶的净高合速率增大,提高了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其叶片CO2饱和点(CSP)大约在1200μmol·mol-1左右,CO2的补偿点(Г*)为70.1μmol·mol-1,最大羧化速率(Vcmax)为17.5μmol·m-2·s-1,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为40μmol·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脉金花茶 净光合速率 光饱合点 光补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栌叶片光合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尤扬 贾文庆 +1 位作者 周建 王芳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5-26,29,共3页
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以多年生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光响应。结果表明:黄栌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日最大光合速率为8.123μmol·m-2·s-1。光... 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以多年生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光响应。结果表明:黄栌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日最大光合速率为8.123μmol·m-2·s-1。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与胞间CO2体积分数呈负相关;胞间CO2在体积分数为4×10-4时,黄栌光补偿点为3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514μmol·m-2·s-1。黄栌的光合特性表明其为典型的阳性耐荫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栌 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合特性的8个葡萄品种耐弱光、抗高温特点比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娄玉穗 尚泓泉 +4 位作者 吕中伟 李政 张晓锋 王鹏 吴文莹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91-1502,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葡萄品种的耐弱光、抗高温特点,为选择其合适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年生阳光玫瑰、瑞都红玉、浪漫红颜等8个品种的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测定不同品种成熟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及在大... 【目的】探明不同葡萄品种的耐弱光、抗高温特点,为选择其合适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年生阳光玫瑰、瑞都红玉、浪漫红颜等8个品种的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测定不同品种成熟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及在大棚自然条件、大棚遮阴条件和大棚高温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结果】8个葡萄品种的Pn随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增强表现出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由光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葡萄品种在弱光和强光条件下的Pn。金手指、瑞都红玉、甜蜜蓝宝石的耐弱光能力和在遮阴条件下的Pn均较高,最大Pn分别达到15.2、14.4、12.6μmol·m^(-2)·s^(-1)。不同品种的Pm与日Pn最大值高低顺序基本一致,甜蜜蓝宝石、金手指的日Pn最大值较高,分别达到15.9、15.7μmol·m^(-2)·s^(-1)。巨玫瑰、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的LSP较高,均大于1300μmol·m^(-2)·s^(-1)。在大棚高温条件下,金手指、蜜光、瑞都红玉的Pn较高,巨玫瑰、阳光玫瑰、夏黑、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的Pn显著降低。【结论】金手指、瑞都红玉具有较强的耐弱光能力和抗高温能力,适合各种模式设施栽培;甜蜜蓝宝石具有较强的耐弱光能力,但抗高温能力较差,适合促早和延迟栽培;蜜光具有中等的耐弱光能力和较强的抗高温能力,适合避雨栽培;夏黑、阳光玫瑰具有中等的耐弱光能力和较差的抗高温能力,适合促早栽培;浪漫红颜、巨玫瑰的耐弱光和抗高温能力均较差,不适合设施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光合特性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耐弱光 抗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黄花蒿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满莲 韦霄 +3 位作者 蒋运生 唐辉 陈宗游 李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比较了相同种源的野生和栽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黄花蒿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183和1 564μmol m-2s-1,光补偿点(LCP)为17和18μmol 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 比较了相同种源的野生和栽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黄花蒿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183和1 564μmol m-2s-1,光补偿点(LCP)为17和18μmol 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8.78和22.38μmol 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8和0.075μmol m-2s-1,表明黄花蒿的光合能力强,能够利用很高的光强,且对弱光的适应性也较强。栽培黄花蒿的Pmax、LSP和最大羧化速率(Vcmax)显著高于野生黄花蒿,两者的LCP、不包括光下呼吸的CO2补偿点、AQY、光下呼吸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差异不显著。强光下栽培黄花蒿主要通过提高Vcmax和Jmax等来增强光合能力,强的光合能力有利于黄花蒿的生长,因此在人工栽培黄花蒿的过程中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开阔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净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羧化速率 电子传递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披碱草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祁娟 徐柱 +2 位作者 王海清 闫伟红 马玉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1-567,共7页
以大田生长的肥披碱草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监测其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其环境因子日变化,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肥披碱草叶片的净光合... 以大田生长的肥披碱草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监测其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其环境因子日变化,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肥披碱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水气压亏缺(VPD)和Tr及Gs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步,胞间CO2浓度(Ci)不随气孔的降低而减小,抑制其光合速率的因子为非气孔限制;水分利用率(WUE)的变化呈单峰型,并且其上午WUE明显高于下午.(2)自然条件下,影响肥披碱草叶片Pn的主要因子是Tr和Ca(大气CO2浓度),影响Tr的主要因子是Gs和Ta(气温).(3)在干旱与半干旱自然条件下,肥披碱草的光补偿点(12.45μmol·m-2·s-1)、光饱和点(1 750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65.125μmol·m-2·s-1)、表观光量子效率(0.128 9μmol·mol-1)都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光环境的适应性和光能利用能力,是典型的阳性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披碱草 光合作用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个柑桔品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国琴 樊卫国 +1 位作者 何嵩涛 刘进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14,共3页
试验研究了 16个柑桔品种的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供试的 16个柑桔品种的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存在差异 ,其大小顺序为 :清见橘橙 >清家脐橙 >红肉脐橙 >丰脐 >姊良 3号... 试验研究了 16个柑桔品种的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供试的 16个柑桔品种的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存在差异 ,其大小顺序为 :清见橘橙 >清家脐橙 >红肉脐橙 >丰脐 >姊良 3号脐橙>德尔塔夏橙 >卡特 >大三岛脐橙 >纽荷尔脐橙 >梦脐橙 >白柳脐橙 >红夏橙 >铃木脐橙 >福罗斯特脐橙 >Fallago橘>朋娜脐橙。大三岛脐橙、红夏橙的光饱和点最高 ,红肉脐橙、姊良 3号脐橙、梦脐橙、朋娜脐橙、白柳脐橙、德尔塔夏橙、卡特夏橙、清见橘橙、福罗斯特脐橙次之 ,纽荷尔脐橙、丰脐、铃木脐橙、Fallago橘较低 ;16个柑桔品种光补偿点在 8.4~6 6 .5μmol m- 2 s- 1 之间 ,福罗斯特脐橙的光补偿点最高 ,姊良 3号脐橙、朋娜脐橙、大三岛脐橙、德尔塔夏橙次之 ,其它柑桔品种光补偿点较低。供试柑桔品种在晴天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 ,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光合特性 光合作用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葡萄品种连年丰产能力与光合生理特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谢计蒙 王海波 +4 位作者 王孝娣 王宝亮 郑晓翠 魏长存 刘凤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3-851,共9页
【目的】为研究设施葡萄品种连年丰产能力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20个设施葡萄品种为试材,连续3年调查不同品种的结果系数和大小年结果指数,同时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指标。【结果】结果表明,(1)‘红旗特早玫瑰’、‘... 【目的】为研究设施葡萄品种连年丰产能力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20个设施葡萄品种为试材,连续3年调查不同品种的结果系数和大小年结果指数,同时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指标。【结果】结果表明,(1)‘红旗特早玫瑰’、‘紫珍香’、‘无核白鸡心’、‘无核早红(8611)’、‘红标无核(8612)’、‘87-1’、‘乍娜’、‘莎巴珍珠’、‘香妃和‘红香妃’10个品种的结果系数年际间差异不显著,且大小年结果指数(B<3%)明显低于其他品种(B>5%);(2)光补偿点(LCP)、叶绿素a含量(Chla)和叶绿素总含量(Chl(a+b))与设施葡萄品种的大小年结果指数呈极显著相关;(3)在设施光合有效辐射较低的环境下,连年丰产能力强的葡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高于连年丰产能力弱的葡萄品种。【结论】(1)‘红旗特早玫瑰’、‘紫珍香’、‘无核白鸡心’、‘无核早红(8611)’、‘红标无核(8612)’、‘87-1’、‘乍娜’、‘莎巴珍珠’、‘香妃和‘红香妃’10个品种具有较强的连年丰产能力;(2)LCP、Chla和Chl(a+b)是检验设施葡萄品种连年丰产能力的直观性指标;(3)设施栽培条件下,耐弱光能力强的葡萄品种其连年丰产能力也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温室 光补偿点 连年丰产能力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郑有飞 胡程达 +3 位作者 吴荣军 赵泽 刘宏举 石春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7-856,共10页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在(100±8)nmo.lmol-1的O3处理下,与对照相比,从抽穗期到成熟期冬小麦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在(100±8)nmo.lmol-1的O3处理下,与对照相比,从抽穗期到成熟期冬小麦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Chla/b的比值则分别持续升高和下降,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抽穗初期无明显下降,但是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下降幅逐步变大。在整个试验期间冬小麦表观量子产额、单位面积叶片活性以及PSII最大光量子效率均无明显降低,而蒸腾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以及最大光合速率却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当采用(150±8)nmol.mol-1O3处理时,各生育期中小麦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参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阈值在100 150 nmol.mol-1之间,且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叶片光合作用受抑制的程度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净光合速率 光补偿点 表观量子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