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对柔性配体1,3,5-三(三氮唑-1-甲基)-2,4,6-三甲苯的银配合物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倪天军 苑强涛 +3 位作者 张伟 杨志军 余海红 蔡红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77-2185,共9页
通过在不同溶剂中硝酸银与1,3,5-三(1,2,4-三氮唑-1-甲基)-2,4,6-三甲苯(ttmb)的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银配合物:{[Ag(ttmb)(H_2O)]NO_3}_n(1)、{[Ag(ttmb)]NO_3·H_2O)}_n(2)。研究了室温条件下,2个配合物与相关ttmb配体的固态荧光... 通过在不同溶剂中硝酸银与1,3,5-三(1,2,4-三氮唑-1-甲基)-2,4,6-三甲苯(ttmb)的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银配合物:{[Ag(ttmb)(H_2O)]NO_3}_n(1)、{[Ag(ttmb)]NO_3·H_2O)}_n(2)。研究了室温条件下,2个配合物与相关ttmb配体的固态荧光性质。通过元素分析、粉末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包含一个高度起伏的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2具有一个二维的(6,3)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银配合物 三氮唑配体 配位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T-型二维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配体及其钯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淑媛 李自法 +1 位作者 翟新庄 周其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7,共4页
以4,4′-(烷亚甲基二酰氧)二苯甲酰氯和N-(2,5-二羟基苯)亚甲基-4-正辛氧基苯胺为单体,采用低温缩聚方法,合成了一类新的含T-型二维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配体及其钯配合物,聚合物的液晶行为用DSC、偏光显微镜... 以4,4′-(烷亚甲基二酰氧)二苯甲酰氯和N-(2,5-二羟基苯)亚甲基-4-正辛氧基苯胺为单体,采用低温缩聚方法,合成了一类新的含T-型二维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配体及其钯配合物,聚合物的液晶行为用DSC、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发现高分子配体和配合物均为向列型热致液晶高分子,液晶态温度范围较宽。Pd2+离子引入高分子配体,对液晶性起正效应,随结构改变,除n=2外,熔点(Tm)和液晶态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讥分子配体 合成 T型 铬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复合催化剂体系制备PDLC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娇燕 冯亚云 +2 位作者 崔宏青 陈冬静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提出一种采用复合催化剂体系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的新方法。复合催化剂体系由安息香双甲醚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成,选用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以光聚合引发相分离的方法制备PDLC膜。研究了复合催化剂体系对PDLC膜的微观形貌、电光... 提出一种采用复合催化剂体系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的新方法。复合催化剂体系由安息香双甲醚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组成,选用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以光聚合引发相分离的方法制备PDLC膜。研究了复合催化剂体系对PDLC膜的微观形貌、电光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含量对所制备的PDLC膜的显示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采用单一催化剂的方法相比,在相分离过程中采用复合催化剂体系能够减小聚合物网络表壁对液晶分子的锚定强度,增大聚合物网络的交联密度,进而降低了PDLC膜的饱和电压,减小了薄膜的关态透光率,显著改善其电光特性;实验中复合催化剂的最佳浓度为4%(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复合催化剂 光聚合引发相分离 电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T-型二维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配体的合成与表征(Ⅱ)
4
作者 张淑媛 张征 +2 位作者 邓刚 郑世军 李自法周其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9-52,共4页
以 4,4′- ( α,ω-癸二酰氧 )二苯甲酰氯 ,2 ,4-二羟基 - 4′-烷氧基偶氮苯为单体 ,通过溶液缩聚反应 ,合成了一类新的含 T-型二维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配体 ,它们的液晶行为用 DSC、偏光显微镜和 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发现高分子配... 以 4,4′- ( α,ω-癸二酰氧 )二苯甲酰氯 ,2 ,4-二羟基 - 4′-烷氧基偶氮苯为单体 ,通过溶液缩聚反应 ,合成了一类新的含 T-型二维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配体 ,它们的液晶行为用 DSC、偏光显微镜和 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发现高分子配体均为向列型热致液晶高分子 ,液晶态温度范围较宽。液晶高分子配体的熔点 ( 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 Ti)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增大呈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 二维液晶基元 液晶高分子配体 配合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由两性二酸配体构筑的Cd(Ⅱ)低维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丁芳芳 张娜 +2 位作者 张建勇 王敏 高恩庆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9-1937,共9页
利用合成的两性离子二酸配体1-(4-carboxylatobenzyl)pyridinium-4-carboxylate(HL),通过调变合成条件,制备了2个低维的配合物{Cd(L)2·4H2O}n(1),和{[Cd(L)(N3)]·3H2O}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热重(TG... 利用合成的两性离子二酸配体1-(4-carboxylatobenzyl)pyridinium-4-carboxylate(HL),通过调变合成条件,制备了2个低维的配合物{Cd(L)2·4H2O}n(1),和{[Cd(L)(N3)]·3H2O}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热重(TG)、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1中八配位的Cd(Ⅱ)离子被4个L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化合物2中六配位的Cd(Ⅱ)离子被双羧基-叠氮三重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体的配位方式明显影响其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配体 晶体结构 配位聚合物 荧光 Cd(Ⅱ)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镍(Ⅱ)-镧(Ⅲ)混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雨青 高敏 +4 位作者 张辉 彭雪 顾文 刘欣 廖圣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00-1609,共10页
以1,2,3-三氮唑基杂环多羧酸H_3ctia(H_3ctia=5-(4-carboxyl-1H-1,2,3-triazol-1-yl) isophthalic acid)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三维镍(Ⅱ)-镧(Ⅲ)混金属配位聚合物[Ln_2Ni(tia)_4(H_2O)_4]_n(Ln=La (1)、Ce (2)、Pr (3)、Nd (4)、Sm (5)、E... 以1,2,3-三氮唑基杂环多羧酸H_3ctia(H_3ctia=5-(4-carboxyl-1H-1,2,3-triazol-1-yl) isophthalic acid)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三维镍(Ⅱ)-镧(Ⅲ)混金属配位聚合物[Ln_2Ni(tia)_4(H_2O)_4]_n(Ln=La (1)、Ce (2)、Pr (3)、Nd (4)、Sm (5)、Eu (6)、Gd (7)、Tb (8)、Dy (9))和{[Yb_2Ni(tia)_4(H_2O)_2]·2H_2O}_n(10)(tia=5-(1H-1,2,3-triazol-1-yl)isophthalate)。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10皆具有三维网格结构,其中配合物1~9同构,而配合物10的组成与1~9一样,但晶体学结构则完全不同。在可见光区域,化合物5、6、8和9分别出现了Sm、Eu、Tb和Dy的特征发射峰,其中配合物6、8和9的荧光寿命分别为234、598和2.96μs;在近红外区域,配合物4、9和10分别出现了Nd、Dy和Yb的特征发射峰,对应的荧光寿命分别为4.25、3.42和5.66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混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三唑基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型三硫醚配体-银(Ⅰ)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晶体结构(英文)
7
作者 郭亚梅 赵小军 杜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报道了一个基于柔性三硫醚配体(L=1 ,3,5 -三(苯基硫代亚甲基) - 2 ,4,6-三甲基苯)的新型Ag 配合物{[Ag3 (L ) 2 (Cl O4) 2 ](Cl O4) }∞(1 )的合成与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C2 /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49... 报道了一个基于柔性三硫醚配体(L=1 ,3,5 -三(苯基硫代亚甲基) - 2 ,4,6-三甲基苯)的新型Ag 配合物{[Ag3 (L ) 2 (Cl O4) 2 ](Cl O4) }∞(1 )的合成与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C2 /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4931 (7) nm,b=2 .1 5 84(8) nm,c=2 .8782 (4)nm,β=1 2 3.688(1 0 ) o,V=1 8.0 5 6(3) nm3 ,Z=8.配合物1的不对称单元中存在3个晶体学独立的Ag 离子,其中一个为四配位,另外两个具有线性二配位模式.每个配体中的3个硫原子通过与其邻近的3个Ag 离子配位,形成由6个金属离子和6个配体所组成的六边形48元大环重复单元,并且通过这种重复单元构成具有(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银(I)配合物 三硫醚配体 配位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