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and load applied on high-speed train in sand environment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田天 蒋崇文 +1 位作者 高振勋 李椿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42-447,共6页
High-speed train running in the sand environment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In the former situation, there will be sand load applied on high-speed train(SLAHT) caused by sand particles hitting train su... High-speed train running in the sand environment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In the former situation, there will be sand load applied on high-speed train(SLAHT) caused by sand particles hitting train surface. This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train stability, running drag and surface corro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of SLAHT in sand environment is studied. The velocity and mass flow rate models of saltation and suspension sand particles and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SLAHT caused by sand particles hitting train surface are established. The discrete phase method is adopted for numerical simulating the process of saltation and suspension sand particles moving to train surface and generating sand loa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field test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liability is analysed.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of SLAHT changing with cross-wind and train speed is proposed. SLAHT changing law is analyzed.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SLAHT changing with cross-wind and train speed is a quadratic relationship. When train speed is constant, SLAHT increases quadratically with cross-wind speed improvement. When cross-wind speed is constant, SLAHT increases quadratically with train speed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environment train SALTATION SUSPENSION sand loa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毕斗斗 张宇嘉 贾振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2019年旅游业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及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影...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2019年旅游业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及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转型显著,生产、生活空间扩张伴随生态空间萎缩。(2)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长期高位,距碳中和目标差距明显,但已显现下降趋势。(3)“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呈增负与减负双模式,农业生产空间向水域及林地生态空间转化减负效果最突出。土地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整体呈“U”型曲线,但城市间存在“U”型、倒“U”型及“L”型分异特征;土地城镇化与旅游业碳排放负荷持续强脱钩且呈现显著空间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三生空间”转型 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桁加劲PC箱梁斜拉桥风-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
3
作者 卢皓 黄文泰 +2 位作者 王矗烽 王铭 李小珍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2,共8页
为研究大跨度钢桁加劲PC箱梁斜拉桥在复杂环境荷载下的行车动力响应,以西安至十堰高铁汉江特大桥为背景,基于有限元理论和风-车-线-桥耦合仿真分析方法,分析了涡振、温度、风荷载对桥梁变形和列车动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大风天气下车速... 为研究大跨度钢桁加劲PC箱梁斜拉桥在复杂环境荷载下的行车动力响应,以西安至十堰高铁汉江特大桥为背景,基于有限元理论和风-车-线-桥耦合仿真分析方法,分析了涡振、温度、风荷载对桥梁变形和列车动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大风天气下车速阈值建议值。结果表明:涡振附加变形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较小,而对车体竖向加速度的影响略显著;温度附加变形对桥梁和车体动力响应影响较小,车体脱轨系数轻微增大;在风荷载作用下,梁体横、竖向位移受车速的影响较小,梁体横、竖向加速度随车速的变化波动较为明显,车体动力响应随风速和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单、双线行车的动力响应差异主要源于车体气动三分力系数不同;当桥面风速大于20 m/s应限速运行,当桥面风速大于30 m/s时应封闭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桁加劲PC箱梁 复杂环境荷载 有限元理论 风-车-线-桥系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车辆多模态交互和环境负荷对乘员任务绩效的影响
4
作者 栾可迪 郭保桥 +4 位作者 魏中亮 谷源森 王岗亭 邓丽莎 陈鹏万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56,共15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装甲车辆的人机交互方式不断更新,为探究新型多模态交互下乘员的任务绩效,指导未来装甲车辆多模态操作、告警方式的设计,建立一套可集成多模态交互、可调节环境负荷大小的新型人机交互实验系统。基于该系统,招募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装甲车辆的人机交互方式不断更新,为探究新型多模态交互下乘员的任务绩效,指导未来装甲车辆多模态操作、告警方式的设计,建立一套可集成多模态交互、可调节环境负荷大小的新型人机交互实验系统。基于该系统,招募20名成年男性开展了操作(输入)方式、告警(输出)方式和环境负荷水平的三因素工效学实验。在虚拟实验平台中完成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模拟击打目标实验,分析被试的任务绩效。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在触屏输入或语音输入下,机械输入下乘员的反应时间最短,但乘员操作错误率最高;机械输入和触屏输入下乘员的任务完成时间远优于语音输入;相对于单模态视觉告警,叠加了触觉告警的视觉+触觉(Visual+Tactile,V+T)双模态告警会显著缩短乘员反应时间,而叠加了听觉告警的视觉+听觉(Visual+Auditory,V+A)告警则无明显差异;V+T或V+A双模态告警可以显著缩短乘员任务完成时间;对于环境负荷的影响,低环境负荷下乘员任务绩效明显高于高环境负荷;随着环境负荷的增加,V+T告警中叠加听觉告警会造成告警冗余;该研究可为装甲车辆舱室多模态人机交互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车辆 乘员 多模态交互 环境负荷 任务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负载产品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改正效果
5
作者 马一方 范文蓝 +2 位作者 杨艺林 闫睿 周晓慧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3-408,共6页
利用GFZ和GGFC提供的基于不同输入数据的环境负载改正产品,对北京及周边地区50个GNSS测站的大气负载、非潮汐海洋负载和水文负载进行改正,选取环境负载改正前后的GNSS坐标时间序列RMS减少率等作为指标,对比不同产品的影响量级和改正效... 利用GFZ和GGFC提供的基于不同输入数据的环境负载改正产品,对北京及周边地区50个GNSS测站的大气负载、非潮汐海洋负载和水文负载进行改正,选取环境负载改正前后的GNSS坐标时间序列RMS减少率等作为指标,对比不同产品的影响量级和改正效果。结果表明,GNSS测站受到大气负载影响最大,水文负载次之,非潮汐海洋负载影响可忽略。除LNJZ站外,其余测站经GFZ和GGFC大气负载产品改正后,GNSS坐标时间序列垂向RMS值均减小,且RMS减少率均值超过15%,说明大气负载对研究区域内GNSS测站垂向运动的影响不可忽略。GFZ和GGFC的大气负载产品改正效果相当,GFZ MPIOM的非潮汐海洋负载产品和GGFC GLDAS的水文负载产品改正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负载产品 GNSS坐标时间序列 GFZ GGFC 北京及周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焚烧灰渣在水泥中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6
作者 邓恺 李华兵 +1 位作者 袁淑婷 郭晓潞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6-1356,共11页
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结合试验配合比、水泥厂实测消耗排放数据及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数据,对污泥焚烧灰渣(ISSA)替代部分生料用于熟料生产、作为混合材用于水泥生产进行了综合环境负荷值评估及环境影响与抗压强度耦合评价。结... 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结合试验配合比、水泥厂实测消耗排放数据及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数据,对污泥焚烧灰渣(ISSA)替代部分生料用于熟料生产、作为混合材用于水泥生产进行了综合环境负荷值评估及环境影响与抗压强度耦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ISSA替代生料量的增加,熟料的温室效应(GWP)逐渐下降,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逐渐增加;ISSA掺量为3.6%(质量分数,下同)时,熟料的综合环境负荷值相比于水泥厂熟料下降1.05%;ISSA掺量为3.0%时,熟料的单位抗压强度综合环境负荷值最低。随着ISSA作为混合材掺量的增加,水泥的综合环境负荷值显著降低,GWP下降率最大;ISSA掺量达30.0%时,水泥的综合环境负荷值下降29.41%;ISSA掺量控制在20.0%以内时,水泥的单位抗压强度综合环境负荷值相对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生命周期评价 熟料 水泥 混合材 环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GD的悬索桥主梁挠度预测与预警方法研究
7
作者 肖新辉 刘贤 +4 位作者 张海萍 汪泽鹏 陈方怀 罗媛 刘扬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4-94,共11页
悬索桥作为柔性桥梁在运营过程中主梁的挠度控制尤为重要。为预测既有悬索桥主梁在随机车流与环境温度复合作用下的竖向挠度,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 悬索桥作为柔性桥梁在运营过程中主梁的挠度控制尤为重要。为预测既有悬索桥主梁在随机车流与环境温度复合作用下的竖向挠度,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概率密度估计层和桥梁监测数据的集成性挠度区间预测方法。基于南溪长江大桥健康监测数据建立了环境温度、车载和挠度监测数据时间序列训练集,通过CNN-LSTM组合层捕捉时间序列中的局部特征和长时记忆,采用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GD)作为概率密度分布函数,通过极大似然法评估GD的参数,输出最佳的挠度预测值和概率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识别既有悬索桥主梁异常挠度及预警阈值方法。研究表明:相较于LSTM和CNN-LSTM模型,CNN-LSTM-GD模型在预测微小挠度波动和极端挠度上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挠度预测值和监测数据基本吻合。在24 h时间尺度上,相较于传统LSTM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决定系数R2上分别提升了54.40%和10.22%,相较于CNN-LSTM模型,在RMSE和R2上分别提升了38.43%和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结构健康监测 概率深度学习 桥梁挠度 车辆荷载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畜禽粪便面源污染特征及替代化肥潜力
8
作者 龚世飞 翟自建 +3 位作者 丁武汉 张振 望甜 李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7,共14页
为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分析畜禽粪便资源替代化肥潜力,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9个县(市、区)畜禽养殖量及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畜禽粪便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2022年各县(市、区)... 为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分析畜禽粪便资源替代化肥潜力,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9个县(市、区)畜禽养殖量及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畜禽粪便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2022年各县(市、区)主要畜禽粪便来源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估算畜禽粪便资源养分总量及不同区域和畜禽种类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水源地主要畜禽粪便总量为1534.024×10^(4) t且分布相对集中,粪便中化学需氧量(COD)的产生量最大(199.416×10^(4) t),其次为总氮(TN,8.600×10^(4) t),总磷的产生量较少(TP,1.767×10^(4) t)。18.37%的县(市、区)存在畜禽粪便污染的环境风险,其中丹凤县处于较严重风险水平,内乡县和茅箭区处于有风险水平,邓州市、丹江口市、郧阳区、旬阳市、山阳县和万源市处于稍有风险水平,其他地区均处于无风险水平。水源地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为9.235 t·hm^(-2),警报值为0.308,分级为Ⅰ级,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无”。水源地畜禽粪便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48.165×10^(10) m^(3),且不同地区的来源结构存在差异;TP是畜禽养殖的首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占负荷总量的36.69%;其次为TN,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例为35.71%;COD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例最小,为27.60%。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猪和牛,二者对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7.90%和41.77%。水源地粪肥养分资源总量为21.195×10^(4) t,理论替代化肥潜力为20.67%。不同畜禽粪便养分资源理论替代化肥潜力分别为牛粪便(8.86%)>猪粪便(6.50%)>家禽粪便(3.05%)>羊粪便(2.26%),畜禽粪便氮、磷、钾资源理论替代化肥潜力分别为16.77%、6.89%和42.23%。做好潜在风险区畜禽养殖总量管控,推动不同县域养殖结构调整,实现畜禽粪便替代化肥的资源化利用,对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养殖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畜禽养殖 环境风险 等标污染负荷 化肥替代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灭火剂环保性能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9
作者 张宪忠 赵婷婷 包志明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7-1296,共10页
泡沫灭火剂作为一类消防安全产品,其广泛、大量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物毒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泡沫灭火剂的环保性能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泡沫灭火剂环保性能评价指标和方法 ,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类型泡沫灭火... 泡沫灭火剂作为一类消防安全产品,其广泛、大量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物毒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泡沫灭火剂的环保性能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泡沫灭火剂环保性能评价指标和方法 ,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类型泡沫灭火剂的环保性能特征,对比了国内外在泡沫灭火剂环保性能方面的标准和认证差异,并结合我国泡沫灭火剂产品的生产和应用现状,提出了后续发展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泡沫灭火剂环保性能评价研究及泡沫灭火剂标准,降低泡沫灭火剂造成的环境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灭火剂 环保性能 生物毒性 生物降解性 环境有机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桩吊与环境载荷作用下的桩腿受力特性研究
10
作者 金晶 罗瑞锋 黄曌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研究自升式风电平台绕桩吊载荷与环境载荷在不同方向组合工况,对桩腿受力特性的影响,采用简化理论分析方法,对桩腿支反力、弦杆载荷等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当绕桩吊载荷与环境载荷在... 为研究自升式风电平台绕桩吊载荷与环境载荷在不同方向组合工况,对桩腿受力特性的影响,采用简化理论分析方法,对桩腿支反力、弦杆载荷等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当绕桩吊载荷与环境载荷在桩腿底部引起的垂直反力同向叠加时,桩腿底部的水平反力为反向抵消效果;而上述桩腿载荷在各弦杆间的分配则主要由桩腿刚度和抬升系统刚度所影响。通过实船数据模拟分析,发现桩腿垂直反力,水平反力与强度利用因子以及齿轮载荷的最危险状态不在同一组合工况中出现,即绕桩吊载荷和环境载荷方向相同的组合工况无法覆盖最危险工况,因此需要对绕桩吊载荷方向与环境载荷方向进行更为详尽的组合分析,进而保证平台结构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升式平台 桩腿受力特性 绕桩吊载荷 环境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邻区GPS垂向时间序列的环境负载效应
11
作者 彭健东 朱德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基于2010—2020年青藏高原及邻区163个GPS连续观测站的观测数据,解算GPS垂向坐标时间序列。利用GFZ提供的全球负载格网数据,采用双三次线性插值方法计算环境负载位移,并对GPS垂向时间序列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水文负载对研究区GPS观测站... 基于2010—2020年青藏高原及邻区163个GPS连续观测站的观测数据,解算GPS垂向坐标时间序列。利用GFZ提供的全球负载格网数据,采用双三次线性插值方法计算环境负载位移,并对GPS垂向时间序列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水文负载对研究区GPS观测站位移的影响最大,且对研究区南部测站的影响较大,RMS达9.45 mm(MUET站)。通过对比环境负载修正前后加权均方根值(WRMS)、周年项振幅、速度不确定度等指标发现,环境负荷修正可以减少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部分GPS站点垂向时间序列中的非线性变化,同时能显著提升绝大多数GPS测站的速度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GPS 垂向时间序列 环境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锆页岩渣对碱性矿井水中氟、铁、锰的动态吸附
12
作者 李喜林 杨海娟 +2 位作者 王琦 李艳静 温立佳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7-2767,共11页
为了解决矿井水中F^(-)、Fe^(2+)、Mn^(2+)超标对人们产生的危害,研究以固体废物页岩渣为原材料,采用八水合氧氯化锆作为锆源,通过浸渍原位沉淀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吸附剂,并利用动态试验研究其对碱性矿井水中F^(-)、Fe^(2+)、Mn^(2+)的同... 为了解决矿井水中F^(-)、Fe^(2+)、Mn^(2+)超标对人们产生的危害,研究以固体废物页岩渣为原材料,采用八水合氧氯化锆作为锆源,通过浸渍原位沉淀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吸附剂,并利用动态试验研究其对碱性矿井水中F^(-)、Fe^(2+)、Mn^(2+)的同步去除。经过动态试验,发现在进水流速为2.5 mL/min,柱高为10 cm的条件下,动态柱对F^(-)、Fe^(2+)、Mn^(2+)的吸附质量比分别达到1.0753 mg/g、1.7452 mg/g、1.1360 mg/g。Thomas模型拟合发现试验数据和理论数据的趋势具有强而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载锆页岩渣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载锆页岩渣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吸附剂,可用于同步处理含F^(-)、Fe^(2+)、Mn^(2+)的碱性矿井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F^(-) Fe^(2+) Mn^(2+) 载锆页岩渣 动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非构造形变效应的青藏高原东北隅GNSS地壳垂直变形特征
13
作者 赵立 苏小宁 +1 位作者 何月帆 石睿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8-1694,共17页
有效分离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的非构造形变分量是精准提取地壳垂直形变分量的关键,然而目前采用的方法并未考虑到基岩测站和土层测站中非构造形变效应机理的差异性特征,通常采用统一的模型进行建模,导致建模结果不够准确.针对于此,本文... 有效分离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的非构造形变分量是精准提取地壳垂直形变分量的关键,然而目前采用的方法并未考虑到基岩测站和土层测站中非构造形变效应机理的差异性特征,通常采用统一的模型进行建模,导致建模结果不够准确.针对于此,本文结合测站结构特点与热膨胀效应、环境负荷理论,认为基岩测站与地表松散物质下的基岩地质稳固连接,相较埋设于土层条件的测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受陆地水变化影响较小,且土层测站不具备因温度变化而引起位移的基岩结构,基于此分别构建两类测站的非构造形变改正模型.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及六盘山地区加密观测网共46个GNSS连续观测站的垂直坐标时间序列,通过改正模型降低非构造形变对GNSS垂直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准确提取出青藏高原东北隅垂直向地壳运动速度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非构造形变改正后,有96%的测站均方根值减小,有效降低了GNSS垂直坐标时间序列的离散程度.通过对改正前后的垂直时间序列进行函数模型拟合,对比分析其周年振幅与线性速率变化,发现改正后平均周年振幅减小37.7%,且拟合所得垂直构造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其中基岩测站速度变化量平均值为0.14 mm·a^(−1),土层测站速度变化量平均值达到0.51 mm·a^(−1),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改正模型的构建,有效提高了时间序列中构造运动的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隅 环境负荷 基岩热膨胀 GNSS时间序列 垂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测高数据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海平面变化分析
14
作者 杨圣博 贺小星 +2 位作者 胡顺强 黄佳慧 王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采用BIC_tp噪声模型辨识准则分析全球350个沿海卫星测高虚拟站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影响因素,探讨环境负载对海面高时序的影响及不同时间跨度下海平面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N+WN、FN+RW+WN、PL+WN噪声模型假设会导致海面高时序速度参... 采用BIC_tp噪声模型辨识准则分析全球350个沿海卫星测高虚拟站的海面高时序噪声特性及影响因素,探讨环境负载对海面高时序的影响及不同时间跨度下海平面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N+WN、FN+RW+WN、PL+WN噪声模型假设会导致海面高时序速度参数的估计错误,且海面高时序噪声模型存在多样性,不同噪声模型下海面高时序的速度不确定度差异较大,辨识其噪声特性是准确获取海平面变化参数的关键。1993—2006年、2007—2020年、1993—2020年不同时间跨度下的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分别为2.59 mm/a、4.41 mm/a、3.08 mm/a,且海平面在加速上升。环境负载修正前后海面高时序的最优噪声模型与速度变化不显著,说明负载效应对海面高时序特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海面高时间序列 噪声特性 海平面变化 环境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负载变化对GPS台站非线性位移的影响
15
作者 王镜欢 于男 +3 位作者 宋兆琦 万泽莹 胡昌宏 李金泽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8,共9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环境负载变化所引起的非线性全球定位系统(GPS)台站位移,分析大气、海洋和陆地水在全球范围内的质量迁移对地表GPS台站非线性位移的影响:给出地壳动力学数据信息系统(CDDIS)提供的高精度GP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以及地球... 为了进一步研究环境负载变化所引起的非线性全球定位系统(GPS)台站位移,分析大气、海洋和陆地水在全球范围内的质量迁移对地表GPS台站非线性位移的影响:给出地壳动力学数据信息系统(CDDIS)提供的高精度GP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以及地球科学学院和天文台(EOST)、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ESMGFZ)、国际质量负载服务(IMLS)模型提供的全球范围内环境负载变化时间序列;并对环境负载模型计算得到的GPS台站位移与GPS台站实测位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负载影响造成的GPS台站位移与GPS台站所处纬度存在较强相关性,中高纬度地区台站受影响较大,低纬度地区受影响最小,如30°N—60°N地区台站受环境负载位移可达3.34 mm,而低纬地区仅为2.12 mm;在GPS台站非线性位移显著的天(U)方向,EOST可降低207个台站位移残差序列的均方根(RMS),ESMGFZ为200个,IMLS为114个;通过分析RMS改正率差异值发现,相比使用ESMGFZ模型对GPS台站进行负载改正,占实验总数约51.56%的台站更适用EOST模型,而适用IMLS模型的台站约占26.67%;EOST和ESMGFZ模型优势互补,可更好地解释固体地球形变,并对建立和维持高精度的动态地球参考框架及冰雪质量变迁反演等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地球形变 环境负载模型 全球定位系统(GPS)台站位移 非线性变化 均方根(RMS)改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和格陵兰岛GPS连续台站背景噪声时空特性
16
作者 潘元进 张小红 +3 位作者 吴奇文 焦佳爽 丁浩 沈嗣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6,共14页
基于GPS观测数据获取的陆地垂向运动对研究现今两极区域的冰川质量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受地表环境负荷对GPS时间序列中背景噪声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在利用GPS时间序列获取垂向速度场时,估计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度.本文针对南极和格陵... 基于GPS观测数据获取的陆地垂向运动对研究现今两极区域的冰川质量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受地表环境负荷对GPS时间序列中背景噪声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在利用GPS时间序列获取垂向速度场时,估计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度.本文针对南极和格陵兰岛区域的GPS连续观测时间序列中背景噪声的空间特性对速度场及其不确定度的影响问题,利用地表环境负荷模型(包括大气、非潮汐海洋和水文负荷)和重力卫星GRACE/GRACE-FO观测数据反演的地表弹性形变对GPS时间序列进行了改正.通过对改正前后的数据进行背景噪声特性分析,揭示出修正环境负荷形变能够有效降低极区GPS时间序列背景噪声幅度,但是大气和非潮汐海洋负荷改正造成了大多数台站背景噪声谱指数的减小,南极和格陵兰岛分别约为其GPS台站总数的46.1%和84.6%,直接导致了对GPS速度不确定度估计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对背景噪声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极区台站的背景噪声参数主要表现为随纬度变化的空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GRACE/GRACE-FO 环境负荷 GPS背景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药过载环境力等效模拟实验技术研究
17
作者 杜烨 周炜智 +1 位作者 黄求安 李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104,共10页
为解决装药安全可靠性能实验成本高、强过载环境测试难度大等瓶颈问题,以等效模拟弹体侵彻钢板时内部装药过载环境力为目标,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装药过载环境力等效模拟实验装置,并开展了等效模拟实验,突破了同时满足加载压力大于1 ... 为解决装药安全可靠性能实验成本高、强过载环境测试难度大等瓶颈问题,以等效模拟弹体侵彻钢板时内部装药过载环境力为目标,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装药过载环境力等效模拟实验装置,并开展了等效模拟实验,突破了同时满足加载压力大于1 GPa和脉冲宽度大于100μs的技术难点。结果表明,弹丸侵彻钢板时装药受到的过载为正弦波单脉冲。在装置中采用波形调整器不仅能够调控加载到待测药表面的波形,还能对压力的衰减产生大幅影响。随着波形调整器厚度的增大,加载在待测药表面的压力逐渐减小,脉冲宽度显著增大;随着飞片厚度增大,飞片获得的驱动速度逐渐减小,加载在待测药表面的压力明显减小,脉冲宽度变化不明显。装药过载环境力模拟装置形成的脉冲特征值与弹丸侵彻钢靶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超压峰值误差最高为5.71%,脉宽误差最高为14.8%,均低于15%,验证了用该装置模拟弹体侵彻钢靶时装药加载状态的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载环境力 等效模拟实验 飞片冲击 侵彻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娥江流域水环境容量与污染负荷分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志敏 翁巧然 +3 位作者 程全国 王艳 孙明东 雷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0,共8页
以曹娥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计算水环境容量,将其分配至各控制单元并细化到污染源类型,提出各控制单元污染物的削减量,以期提升曹娥江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1)2016—2021年,曹娥江流域内的屠家埠、汤曹汇合口和曹娥江大闸闸前3个监测断面的... 以曹娥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计算水环境容量,将其分配至各控制单元并细化到污染源类型,提出各控制单元污染物的削减量,以期提升曹娥江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1)2016—2021年,曹娥江流域内的屠家埠、汤曹汇合口和曹娥江大闸闸前3个监测断面的COD、氨氮、TP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要求。2)COD、氨氮、TN、TP入河量分别为16013.20、959.10、3658.53、416.05 t/a,且主要以非点源为主。3)基于满足曹娥江流域水体监测断面和入海断面水质达标的约束条件下,COD、氨氮、TN、TP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7945.18、2435.81、6863.19、474.98 t/a。流域内COD还有剩余水环境容量,不需削减,氨氮、TN、TP分别需削减6.91、501.52、128.34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江流域 控制单元 水环境容量 污染负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江流域氮素收支估算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宏伟 黄国鲜 +6 位作者 罗艳 雷坤 郎琪 翁巧然 王文辉 彭嘉玉 李晓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5-1445,共11页
近年来,大量农业氮肥施用、化石燃料使用等人为活动的扰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氮输入,导致河流硝酸盐超标、湖库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分布的主要区域,甬江作为汇入杭州湾的重要... 近年来,大量农业氮肥施用、化石燃料使用等人为活动的扰动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氮输入,导致河流硝酸盐超标、湖库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分布的主要区域,甬江作为汇入杭州湾的重要河流之一,近年来其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和氮通量反弹明显,开展甬江流域的氮收支估算是开展流域氮污染治理与管控、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2021年甬江流域的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该区域氮的收支进行估算,阐明了氮收支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甬江流域氮输入量为5.1×10^(4 )t;氮盈余量高达2.17×10^(4) t,占氮输入量的42.56%;流域氮负荷[172.56 kg/(hm^(2)·a)]和陆地氮通量[105.8 kg/(hm^(2)·a)]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氮输入源主要包括人畜排泄、化学氮肥、大气沉降,占比依次为39.11%、26.33%、20.91%;氮输出中,有48%被作物收获带走,有26.98%通过反硝化、氮挥发进入大气,有21.47%以径流的形式进入水环境;从空间分布上,鄞州、镇海等地区面临较为严峻的氮污染潜势。冗余分析(RDA)显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农作物种植面积、畜禽数量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工业企业总产值、城镇化程度和GDP是甬江流域氮盈余、氮负荷以及陆地氮通量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甬江流域显著的氮盈余状况,建议采用氮素源头减排治理管控措施以消除氮素盈余对甬江流域氮平衡造成的负面影响。甬江流域氮收支平衡估算可为合理制定氮污染治理管控措施,科学调控流域氮收支和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收支 甬江流域 氮负荷 陆地氮通量 驱动因素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科学设施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研究——以环境与载荷耦合全尺寸试验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治国 徐燕 +5 位作者 闫松涛 夏秀芹 李晨光 金莹 任学冲 张卫冬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大科学设施是推动前沿基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支撑,越来越多的高校承担了大科学设施的建设运行任务。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通过研制开发能够实现真实服役工况的、复杂环境与载荷耦合的全尺寸试验装置,积极面向高... 大科学设施是推动前沿基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支撑,越来越多的高校承担了大科学设施的建设运行任务。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通过研制开发能够实现真实服役工况的、复杂环境与载荷耦合的全尺寸试验装置,积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开展复杂工况下服役性能试验,对相关学科融合发展,以及国产高端装备制造的材料选型、新材料应用、设计优化和可靠性评价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验证等环节中加速国产化进程,是直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大科学设施。该文在总结环境与载荷耦合全尺寸试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分析了大科学设施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实际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设施 高端制造 环境载荷耦合 全尺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