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制混凝土T梁外观质量要点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
1
作者 赵远盛 王法雁 +2 位作者 袁斌 孟小军 朱俊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2期240-242,共3页
预制混凝土T梁外观质量与梁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基于此,论文结合依托工程,分析了预制T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麻面、蜂窝、孔洞、烂边和烂根、气泡以及外观色差等,针对上述外观质量问题,提出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 预制混凝土T梁外观质量与梁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基于此,论文结合依托工程,分析了预制T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麻面、蜂窝、孔洞、烂边和烂根、气泡以及外观色差等,针对上述外观质量问题,提出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混凝土浇筑、拌和及振捣,控制模板安装以及断层面保护层厚度等提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T梁 外观质量 质量提升措施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拌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车车身油漆外观光泽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海泉 朱广 +2 位作者 郭瑞 楚家俊 黄斐荣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5-58,共4页
为提升客车车身油漆外观,分析在涂装过程中影响客车车身油漆外观光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升措施。
关键词 客车车身 油漆外观 影响因素 提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思 黄启玉 范开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石油流体中蜡组分的析出会导致原油流动性的恶化和蜡沉积问题,降低管输经济性,威胁石油生产安全。析蜡特性是开发流动改性剂和防蜡剂以及科学制定原油输送和清蜡方案的基础。目前,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分析... 石油流体中蜡组分的析出会导致原油流动性的恶化和蜡沉积问题,降低管输经济性,威胁石油生产安全。析蜡特性是开发流动改性剂和防蜡剂以及科学制定原油输送和清蜡方案的基础。目前,石油流体析蜡特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分析化学、光谱学、流变学、量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同的析蜡信号检测方法决定了各检测技术在灵敏度、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有时测试结果相差较大。综述了现有石油流体析蜡特性各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测试装置,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从灵敏度、可靠性、测试效率等方面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评价了各检测技术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石油化工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析出 析蜡温度 石油 测量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透镜测量仪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易亨瑜 叶一东 +2 位作者 向汝建 张家如 彭勇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9-592,共4页
为了解决500mm以上大口径光束波前的实时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波前测量系统,即透镜阵列测量仪,其最大优点是避免了现有的H-S波前传感器所面临的大口径缩束器的加工难题。介绍了该测量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测量原理,分析了测量系统在设计中... 为了解决500mm以上大口径光束波前的实时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波前测量系统,即透镜阵列测量仪,其最大优点是避免了现有的H-S波前传感器所面临的大口径缩束器的加工难题。介绍了该测量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测量原理,分析了测量系统在设计中的参数选择,并根据具体的系统参数讨论了测量系统的检测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对1200mm口径光束进行了波前测量的仿真实验研究,分析了测量过程中系统标定对透镜阵列测量仪的作用。仿真实验表明,透镜阵列测量仪能够实现大口径光束的波前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测量与计量 透镜阵列测量仪 实验仿真 光束波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速测量实验假象的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航宾 黄笃之 张禹涛 《大学物理实验》 2011年第4期50-52,共3页
应用共振干涉测量法测定空气中的声速,相同条件下多台仪器重复测量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表明:对于某些声速测量仪,当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小于10毫米时,在移动换能器测量声速的过程中出现了假峰现象,它对实验测量结果造成... 应用共振干涉测量法测定空气中的声速,相同条件下多台仪器重复测量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表明:对于某些声速测量仪,当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小于10毫米时,在移动换能器测量声速的过程中出现了假峰现象,它对实验测量结果造成了很大影响。当使两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大于10毫米开始测量,可以避免假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测量 共振干涉 假象 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工程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德朝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4,共4页
在对人体特征、测量学、面料性能等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服装设计由面料到服装质变的转化过程中,设计元素之间有机结合应遵循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达到服装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工程学应用于服... 在对人体特征、测量学、面料性能等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服装设计由面料到服装质变的转化过程中,设计元素之间有机结合应遵循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达到服装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工程学应用于服装设计,展示了它跨学科的丰富内涵以及适用的工艺技术,以实现消费者对服装美观、实用、舒适、健康、安全的基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工程学 服装设计 测量学 面料的方向性 外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曲藏獒鉴定标准及品种选育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崔泰保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从体形、外貌、体尺、气质、毛色等方面提出了河曲藏獒鉴定标准。在依据此标准选集优良个体组建的河曲藏獒育种核心群中,加强选种选配。3个世代后,河曲藏獒育种核心群群体有效含量达到96.43,犬群每世代近交系数的增量保持在0.005,公犬... 从体形、外貌、体尺、气质、毛色等方面提出了河曲藏獒鉴定标准。在依据此标准选集优良个体组建的河曲藏獒育种核心群中,加强选种选配。3个世代后,河曲藏獒育种核心群群体有效含量达到96.43,犬群每世代近交系数的增量保持在0.005,公犬平均体高72.1 cm,管围16.3 cm;母犬平均体高70.2 cm,管围15.2 cm。为河曲藏獒保护与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藏獒 鉴定标准 体形 外貌 体尺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振动激发LiCs与CO_2碰撞中的振动-转动能量转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淑英 范雯萱 +3 位作者 高永明 白雪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8-683,共6页
受激发射泵浦得到的LiCs高位振动态与CO_2碰撞,研究了LiCs不同能量对碰撞能量转移过程的影响.利用高分辨率瞬时激光感应荧光(LIF)测量得到CO_2(0000,J=2-74)原生转动态分布.转动布居数的半对数描绘给出了一个双指数结构,得到了一个T_a=6... 受激发射泵浦得到的LiCs高位振动态与CO_2碰撞,研究了LiCs不同能量对碰撞能量转移过程的影响.利用高分辨率瞬时激光感应荧光(LIF)测量得到CO_2(0000,J=2-74)原生转动态分布.转动布居数的半对数描绘给出了一个双指数结构,得到了一个T_a=660±73K[对LiCs(E=4300cm^(-1))]和550±61K[对LiCs(E=3700cm^(-1))]的低能分布,一个T_b=2380±261K[对LiCs(E=4300cm^(-1))]和1980±217K[对LiCs(E=3700cm^(-1))]的高能分布,低能分布属于弹性或弱非弹性碰撞,高能分布属于强非弹性碰撞.转动分布对LiCs能量是敏感的.但弹性与非弹性分支比基本是相同的.在一次碰撞的条件下,测量了各J态的出现和倒空速率系数,它们仅弱依赖于LiCs激发能.出现和倒空速率系数对不同LiCs能量基本一致,是振动-转动/平移弛豫轨道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转移 瞬时荧光测量 原生转动态分布 出现和倒空速率系数 高振动激发Li CS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劲性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与施工技术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军强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50,共4页
清水混凝土应用于图书馆工程是实现绿色低碳施工的重要途径,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是解决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问题以及清水混凝土在八边形柱、斜柱、梁柱节点和楼板体系施工中的技术难题。通过试配确定清水混凝土基准色,控制清水混凝土配比和... 清水混凝土应用于图书馆工程是实现绿色低碳施工的重要途径,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是解决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问题以及清水混凝土在八边形柱、斜柱、梁柱节点和楼板体系施工中的技术难题。通过试配确定清水混凝土基准色,控制清水混凝土配比和配置技术、模板施工技术措施、钢筋施工技术措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混凝土养护技术措施和表面缺陷修复技术措施,实现清水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清水混凝土外观效果,为清水混凝土成功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表面色差 绿色施工 施工技术措施 外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俊 姚佳良 翁庆华 《山西建筑》 2007年第35期237-239,共3页
通过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拌和、运输、施工技术、养护、拆模、施工缝处理等环节应注意要点的论述,提出了改善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技术措施,以使混凝土拥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关键词 混凝土 外观质量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的预制混凝土箱梁外观尺寸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文清 王新雅 +1 位作者 刘泓佚 周小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2,共8页
为精确评估复杂施工环境下具有弯扭变形的预制混凝土箱梁的外观尺寸制作精度,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提出预制混凝土箱梁的外观尺寸和整体变形全流程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扫描点云的非均匀性,提出了点云混合压缩算法,较好地保护了曲率特征和... 为精确评估复杂施工环境下具有弯扭变形的预制混凝土箱梁的外观尺寸制作精度,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提出预制混凝土箱梁的外观尺寸和整体变形全流程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扫描点云的非均匀性,提出了点云混合压缩算法,较好地保护了曲率特征和低密度区点云。通过点云边界识别、点云面域分割提取特征线和特征面;对实际扫描中点云缺失面进行填充;采用切片投影法提取构件局部断面点云以进行尺寸计算。以某单跨高架桥8片预制混凝土箱梁为检测对象,针对7个典型尺寸检测项目,计算分析了其点云计算值和现场测量值的绝对差值,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17)评估了箱梁整体尺寸的制作精度,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整体变形形态。结果表明:箱梁7个尺寸检测项目共132组对比数据中80.3%的绝对差值保持在10 mm以内,验证了本文点云特征提取及尺寸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精度;箱梁整体尺寸制作质量基本合格;箱梁上拱线形更接近三次多项式曲线,腹板相对扭转角保持在2°以内,表明箱梁并未产生过大的扭转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箱梁 外观尺寸 整体变形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 点云混合压缩 现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悦琴 陈杰喜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2期219-220,共2页
阐述了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控制原理,分析了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控制措施,介绍了混凝土缺陷表面修饰的施工工艺,对指导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混凝土 外观质量 控制措施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体表面色的双光束平行检测
13
作者 徐海松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1-265,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物体表面色检测的双光束多通道系统,采用脉冲光源模拟标准 D65 照明,由 S P D 对颜色样品进行光谱的平行探测,经过精密的光谱定标和光度定标,并结合软件功能,实现了物体色的快速精确测量。
关键词 物体表面色 双光束 颜色测量 平行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屠宰型雪山鸡体尺、屠宰性能、胴体外观和肉品质的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春友 白皓 +8 位作者 白蒙 毕瑜林 庄重 王志秀 江勇 吴俊锋 许盛海 陈国宏 常国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7-28,共12页
【目的】为雪山鸡的保护、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支持。【方法】以110日龄屠宰型雪山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胴体外观和肉品质,并对其体质量、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雪山鸡公鸡的各项体尺指标均显... 【目的】为雪山鸡的保护、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支持。【方法】以110日龄屠宰型雪山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胴体外观和肉品质,并对其体质量、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雪山鸡公鸡的各项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母鸡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屠宰性能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鸡背部毛孔密度显著高于腹部(P<0.05),肤色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母鸡的花斑问题轻于公鸡;pH1值在不同性别中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肉品质指标在胸肌和腿肌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肌肉营养成分方面仅水分和脂肪在公、母鸡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体尺指标中,体斜长、胫围与胸深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屠宰性能指标之间多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肉品质指标之间大多数相关性不显著(P>0.05),在体尺和屠宰性能之间,多数指标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体尺和肉品质之间,胸肌肉品质主要是水分和蛋白与部分体尺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腿肌肉品质主要是亮度(L*)、红度(a*)、水分、脂肪、胶原蛋白和部分体尺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试验结果将为雪山鸡的进一步选育优化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山鸡 体尺指标 屠宰性能 胴体外观 肉品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工件外观尺寸测量算法设计
15
作者 占海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对流水线上工件外观尺寸的测量,往往难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算法的稳定性。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分类器与图像分割技术的工件外观尺寸测量算法。首先采用传统图像处理方法,融合滤波、灰度化分割、形态学分析与连... 对流水线上工件外观尺寸的测量,往往难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算法的稳定性。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分类器与图像分割技术的工件外观尺寸测量算法。首先采用传统图像处理方法,融合滤波、灰度化分割、形态学分析与连通区域特征分析,构建图像处理算子,得到工件的位置区域。然后结合多特征向量数据表,根据随机森林特性建立分类器,准确定位工件,进而提取测量结果。基于OpenCV开源函数库与C++图像函数来实现算法,并开发了测量软件。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按此算法,可以实现对待测工件的正确定位,且能够比较精确地测量出目标工件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件外观测量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随机森林 OPEN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软”煤层巷道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规律研究及应用
16
作者 谢晋 《煤炭与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33-35,共3页
结合开滦林西矿业公司1881工作面采掘的实际,研究围岩变形规律,通过对两巷道采取"十字形法"跟踪监测,搜集整理巷道围岩变形数据,通过实践观测,分析不同支护对围岩变形的影响,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支护设备选... 结合开滦林西矿业公司1881工作面采掘的实际,研究围岩变形规律,通过对两巷道采取"十字形法"跟踪监测,搜集整理巷道围岩变形数据,通过实践观测,分析不同支护对围岩变形的影响,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支护设备选型及安全回采提供依据和技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回采巷道 变形规律 矿压显现 实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原煤筒仓外观质量的改善措施探讨
17
作者 朱晓丁 《山西建筑》 2015年第15期93-94,共2页
以选煤厂原煤筒仓技改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影响筒仓质量问题的原因,对该筒仓施工中的难点作了介绍,结合各难点问题对如何改进原煤筒仓的外观质量作了简要探讨,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原煤筒仓 外观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饰面清水混凝土观感质量技术与管理
18
作者 范国辉 张中超 《中国建材科技》 2011年第5期96-98,共3页
本文分析了饰面清水混凝土观感质量容易出现的几个缺陷,例如螺栓孔轮廓不圆润、多熊猫眼、堵孔不规则,施工明缝接茬不平顺、装饰明缝多泛砂,蝉缝不匀直,混凝土表面多气泡、云彩、起砂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堵头、明缝条、卡片、模板制作... 本文分析了饰面清水混凝土观感质量容易出现的几个缺陷,例如螺栓孔轮廓不圆润、多熊猫眼、堵孔不规则,施工明缝接茬不平顺、装饰明缝多泛砂,蝉缝不匀直,混凝土表面多气泡、云彩、起砂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堵头、明缝条、卡片、模板制作安装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技术改进与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饰面清水混凝土的观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面清水混凝土 观感质量 技术改进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构造物外观质量病害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进 袁野 鄂宇辉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主要针对混凝土构造物外观颜色的形成原因、主要影响因素和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种类、外部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浅要的分析与阐述.并从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施工措施、合理利用外加剂、外部环境约束条件等方面,以及混凝土在... 主要针对混凝土构造物外观颜色的形成原因、主要影响因素和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种类、外部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浅要的分析与阐述.并从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施工措施、合理利用外加剂、外部环境约束条件等方面,以及混凝土在浇筑、养护、拆模等细部环节上给出相应的防治与控制措施,达到比较反映混凝土基色的混凝土构件良好的外观质量,即经济又美观而且耐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外观质量 颜色 措施 温度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提花织物纱线位移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扬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了研究小提花织物的纱线位移,对纱线的浮长进行了细分,通过分析相邻两根纱线上浮长线两端经纬浮点的对应配置关系,探讨了纱线位移的成因、条件和规律,得出小提花织物的设计原则是织物中任何两根相邻纱线上的浮长线都要尽可能相互固定... 为了研究小提花织物的纱线位移,对纱线的浮长进行了细分,通过分析相邻两根纱线上浮长线两端经纬浮点的对应配置关系,探讨了纱线位移的成因、条件和规律,得出小提花织物的设计原则是织物中任何两根相邻纱线上的浮长线都要尽可能相互固定好,特别是在两种组织的交界处,并提出解决纱线位移的具体途径是精心设计、合理穿筘、调整上机张力、提高织轴质量,同时给以举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花织物 产品设计 外观效应 纱线位移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