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of emissivity with a new grey body and novel IR thermal sensor dubbed TMOS
1
作者 Moshe Avraham Shlomi Bouscher +2 位作者 Jonathan Nemirovsky Yael Nemirovsky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The concept of emissivity has been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world since Planck formulated his blackbody radiation law more than a century ago.Nevertheless,emissivity is an elusive concept even for ex⁃perts.... The concept of emissivity has been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world since Planck formulated his blackbody radiation law more than a century ago.Nevertheless,emissivity is an elusive concept even for ex⁃perts.It is a vague and fuzzy concept for the wider community of engineers.The importance of remote sensing of temperature by measuring IR radi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in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al,medical,and environ⁃mental uses.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errors in IR radiometry is the emissivity of the surface being measured.In real experiments,emissivity may b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surface texture,spectral properties,oxida⁃tion,and aging of surfaces.While commercial blackbodies are prevalent,the much-needed grey bodies with a known emissivity,are unavailable.This study describes how to achieve a calibrated and stable emissivity with a blackbody,a perforated screen,and a reliable and linear novel IR thermal sensor,18 dubbed TMOS.The Digital TMOS is now a low-cost commercial product,it requires low power,and it has a small form factor.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wo-color measurements,with two different optical filters,with selected wavelengths conform⁃ing to the grey body definition of the use case under study.With a photochemically etched perforated screen,the effective emissivity of the screen is simply the hole density area of the surface area that emits according to the blackbody temperature radiation.The concept is illustrated with ray tracing simulations,which demonstrate the approach.Measured results are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body grey body graybody cavity blackbody extended area blackbody EMISSIVITY IR thermometry remo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数字叙事:加拿大Writing New Body Worlds阅读治疗新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牟晓青 于志涛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30,F0003,共10页
文章基于相关研究文献与语料,对加拿大WNB阅读治疗实践进行梳理与归纳。WNB首次使用交互式数字叙事技术,构建面向公众的阅读治疗平台,以其交互式特征,融合了阅读和治疗引导两个过程,提供可访问的非临床方式,可面向大规模人群实现预防性... 文章基于相关研究文献与语料,对加拿大WNB阅读治疗实践进行梳理与归纳。WNB首次使用交互式数字叙事技术,构建面向公众的阅读治疗平台,以其交互式特征,融合了阅读和治疗引导两个过程,提供可访问的非临床方式,可面向大规模人群实现预防性健康干预。基于数据与计算的精准化阅读治疗是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新变革,更具推广应用价值;以在线阅读平台建设为依托,推进实施平台化的阅读和治疗应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基于阅读形态与体验因技术赋能而改变的现状,图书馆应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收集、创建或协助创建数字故事,推进阅读推广、服务与治疗的融合性发展,成为社区建设促进者、历史欣赏者和社区参与倡导者,也使阅读借助交互式数字叙事这一新载体,更好地发挥变革的力量,促进健康与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数字叙事 阅读治疗 Writing New body Worlds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ed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chest CT for evaluating content of muscle and adipose 被引量:2
3
作者 YANG Jie LIU Yanli +2 位作者 CHEN Xiaoyan CHEN Tianle LIU Qi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2-1248,共7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chest CT,and to observe its value for evaluating content of chest muscle and adipose.Methods T7—T8 layer CT images of 108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col...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chest CT,and to observe its value for evaluating content of chest muscle and adipose.Methods T7—T8 layer CT images of 108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collected(segmented dataset),and chest CT data of 984 patient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COVID 19-CT dataset(1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whole test dataset,the remaining 974 cases were selected as layer selection dataset).T7—T8 layer was classified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derived networks,including ResNet,ResNeXt,MobileNet,ShuffleNet,DenseNet,EfficientNet and ConvNeXt,then the accuracy,precision,recall and specificity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layer selection dataset.The skeletal muscle(SM),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intermuscular adipose tissue(IMAT)and 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were segmented using classical fully CNN(FCN)derived network,including FCN,SegNet,UNet,Attention UNet,UNET++,nnUNet,UNeXt and CMUNeXt,then 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and 95 Hausdorff distance(HD)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egmented dataset.The automatic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optimal layer selection network and segmentation network,the mean absolute error(MAE),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and standard deviation(SD)of MA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utomatic system for testing the whole test dataset.Results The accuracy,precision,recall and specificity of DenseNet network for automatically classifying T7—T8 layer from chest CT images was 95.06%,84.83%,92.27%and 95.78%,respectively,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layer selection networks.In segmentation of SM,SAT,IMAT and overall,DSC and IoU of UNet++network were all higher,while 95HD of UNet++network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segmentation networks.Using DenseNet as the layer selection network and UNet++as the segmentation network,MAE of the automatic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system for predicting SM,SAT,IMAT,VAT and MAE was 27.09,6.95,6.65 and 3.35 cm 2,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chest CT could be used to assess content of chest muscle and adipose.Among them,the UNet++network had better segmentation performance in adipose tissue than 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composition THORAX muscle skeletal adipose tissue deep learning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of Exosome Metabolomics in Body Fluids
4
作者 CAO Yiqing HOU Jingxin +1 位作者 LIU Jianye LI Ya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共15页
Exosomes,ubiquitously present in body fluids,serve as non-invasive biomarkers for disease diagnosis,monitoring,and treatment.As intercellular messengers,exosomes encapsulate a rich array of proteins,nucleic acids,and ... Exosomes,ubiquitously present in body fluids,serve as non-invasive biomarkers for disease diagnosis,monitoring,and treatment.As intercellular messengers,exosomes encapsulate a rich array of proteins,nucleic acids,and metabolites,although most studies have primarily focused on proteins and RNA.Recently,exosome metabolomics has demonstrated clinical value and potential advantages in disease detection and pathophysiology,despite significant challenges,particularly in exosome isolation and metabolite detection.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t technical challenges in exosome isolation and metabolite detection,highlighting the advancements in these areas that suppor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osome metabolomics,and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exosomal metabolites from various body fluids as biomarkers for early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SOME Metabolomics body fluid BIOMARKER Disease dia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immer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on the fatigue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biodegradable WE54 magnesium alloy
5
作者 N.ASGHARINEZHAD BALOOCHI A.R.EIVANI +1 位作者 M.R.ABOUTALEBI H.R.JAFAR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996-4012,共17页
Fatigue and tensile behaviors of homogenized WE 54 magnesium alloy before and after immer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BF)were investigated.According to the tensile test,the alloy without immersion in SBF solution has... Fatigue and tensile behaviors of homogenized WE 54 magnesium alloy before and after immer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BF)were investigated.According to the tensile test,the alloy without immersion in SBF solution has the highest tensile strength of 278 MPa,which decreased to 190 MPa after 336 h of immersion..The fatigue life of the homogenized WE 54 magnesium alloy before immersion in the SBF solution under a constant stress of 15 MPa is 3598 cycles.However,the fatigue life of the alloy decreased to 453 cycles after 336 h of immersion in the SBF solution under the same stress.Examination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the samples by SEM reveals that the origin of the fatigue crack before immersion is micro-pores and defects.While corrosion pits and crack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forming the initial fatigue crack after immersion.Moreover,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practical work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o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The area of the hysteresis loops of the samples after the fatigue test,determined using Triangles and Monte Carlo methods,decreased from 4954.5 MPa and 4842.9 MPa before immersion to 192.0 MPa and 175.8 MPa after 336 h of immersion,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54 magnesium alloy BIODEGRADABILITY corrosion FATIGUE simulated body fl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不同体质量指数2型糖尿病对糖脂代谢和脂肪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明梅 马晓春 +2 位作者 马生花 李怡瑾 吉桂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4-1400,共7页
目的分析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不同体质量指数(BMI)2型糖尿病(T2DM)对糖脂代谢和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143例纳入研究,按照患者的BMI分为正常组31例(18.5 kg/m^(2)≤BMI<24 kg/m^(2))、超... 目的分析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不同体质量指数(BMI)2型糖尿病(T2DM)对糖脂代谢和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143例纳入研究,按照患者的BMI分为正常组31例(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49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63例(BMI≥28 kg/m^(2)),均根据指南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治疗,3组均治疗12周。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糖代谢、胰岛功能、脂代谢、人体成分、脂肪因子和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3组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且肥胖组低于正常组、超重组,超重组低于正常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3组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鸢尾素(irisin)、降脂素(adipsin)、网膜素-1(omentin-1)均升高,且肥胖组高于正常组、超重组,超重组高于正常组呈升高趋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3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前超重组、肥胖组BMI、全身总脂肪质量(WBFM)水平高于正常组,肥胖组高于超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超重组、肥胖组BMI、WBFM水平均降低,但肥胖组高于正常组、超重组,超重组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2.90%(4/31)、10.20%(5/49)、11.11%(7/63),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可改善不同BMI的T2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功能、脂肪因子,调节人体成分,对超重特别是肥胖的T2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功能以及脂肪因子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未增加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体质量指数 糖脂代谢 脂肪因子 人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文正 马玉环 +6 位作者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柔性车体-座椅-人体系统耦合振动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建敏 王谢堂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81,共15页
针对高速轻量化动车组与人体之间动力耦合振动特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刚柔耦合理论,建立考虑动车组柔性车体与座椅及坐姿人体耦合振动响应的高速动车组柔性车体-座椅-人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高速铁路随机轨道不平... 针对高速轻量化动车组与人体之间动力耦合振动特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刚柔耦合理论,建立考虑动车组柔性车体与座椅及坐姿人体耦合振动响应的高速动车组柔性车体-座椅-人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高速铁路随机轨道不平顺激励下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对高速轻量化动车组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车体柔性振动作用下不同座位处人体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人体生物力学特性会增大车体某些柔性模态频率;满座工况下,基于人车耦合动力学模型得出的5 Hz频率以上的共振峰频率和横向共振峰幅值较传统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大,而垂向共振峰幅值则较传统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小;车体振动响应的1阶峰值频率明显降低,而幅值则略有增加;人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尼吸振的作用,在300 km·h^(-1)行车速度和满座工况下,人体可明显抑制车体5 Hz频率以上的高频垂向振动,而弹性车体的振动则会激发人体垂向5.25 Hz和横向2.13 Hz频率左右的固有模态,使人体在该频域下的振动能量有所增加。因此,若以车体地板振动加速度代替人体响应评估高速动车组的振动舒适性,会与真实的人体振动程度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座椅-人体耦合动力学模型 人体生物力学特性 耦合振动特性 轻量化车体 坐姿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5个未识别民族的超重与肥胖
9
作者 孙泽阳 张兴华 +1 位作者 宇克莉 郑连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新疆、内蒙古、海南、云南、贵州分别调查了图瓦人、布里亚特人、临高人、八甲人、革家人5个族群的11项体质指标,初步分析5个族群成年人的超重与肥胖情况.结果如下:①布里亚特人的身高、体质量、臀围、身体质量指数、瘦体质量、体脂... 在新疆、内蒙古、海南、云南、贵州分别调查了图瓦人、布里亚特人、临高人、八甲人、革家人5个族群的11项体质指标,初步分析5个族群成年人的超重与肥胖情况.结果如下:①布里亚特人的身高、体质量、臀围、身体质量指数、瘦体质量、体脂质量、体脂率、脂肪质量指数、瘦体质量指数、身体水分值最大.革家人的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瘦体质量、体脂质量、瘦体质量指数、身体水分值最小.②按身体质量指数分型,图瓦人和布里亚特人的超重与肥胖率较高,均超过50%,革家人的超重与肥胖率相对较低.临高人的超重与肥胖率超过30%,八甲人的超重与肥胖率超过40%.5个族群女性的超重与肥胖率均大于男性.③按体脂率分型,图瓦人和布里亚特人的肥胖率较高,八甲人次之,临高人和革家人的肥胖率相对较低.④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图瓦人与布里亚特人的特征比较接近,临高人与革家人的特征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体脂率 身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特征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宗学 卢兴超 施奇妙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6,共10页
围绕城市洪涝灾害形成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连锁性特点,分析了城市洪涝灾害的构成和形成机制,总结了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非单一性特征,解析了城市洪涝致灾过程中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易损性特点,比较了城... 围绕城市洪涝灾害形成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连锁性特点,分析了城市洪涝灾害的构成和形成机制,总结了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非单一性特征,解析了城市洪涝致灾过程中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易损性特点,比较了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中H-V、H-E-V和H-E-V-R三种框架的适用性,提出了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流程,辨析了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中历史灾情评估法、指标体系评估法、GIS和RS耦合法、情景模拟评估法以及多智能体模型评估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指出未来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手段将从定性分析向定量评估转变,评估对象将从洪涝灾害本身向承灾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灾害 风险特征 承灾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脂体稳定性与大豆走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玉荣 王䶮 +1 位作者 张咚咚 赵金凤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0,共8页
大豆在储藏期间,其油脂体的稳定性容易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大豆走油现象,导致大豆出油率降低,造成经济损失。为给大豆科学储藏及大豆油脂体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大豆油脂体的组成与结构、影响大豆油脂... 大豆在储藏期间,其油脂体的稳定性容易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大豆走油现象,导致大豆出油率降低,造成经济损失。为给大豆科学储藏及大豆油脂体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大豆油脂体的组成与结构、影响大豆油脂体稳定性的因素、提高大豆油脂体稳定性的方法、走油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以及大豆走油的防控措施。大豆油脂体是储存脂质的亚细胞器,主要由磷脂、嵌在磷脂上的碱性蛋白质及由磷脂-蛋白质组成的半单位膜包围的三酰基甘油组成。大豆种类、温度、pH、提取方法等均会影响大豆油脂体的稳定性,通过控制温度、添加多酚和多糖可以提高大豆油脂体稳定性。此外,走油会使大豆的色泽加深、营养品质和加工制品品质下降,通过适时收获大豆、减少大豆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损伤、降低大豆水分、控制大豆储藏温度以及采用气调技术可以防控大豆走油。未来可重点从大豆油脂体结构变化方向入手,探讨大豆走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油脂体 稳定性 走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Res2UNet网络在盐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新 张傲 +1 位作者 张薇 陈同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精确识别埋藏在地表下的盐体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语义分割算法依然存在对盐体的识别精度较低、边缘识别效果较差、识别效率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MC-Res2UNet网络的盐体识别方法,该网络整体架构由U-Net网络改... 精确识别埋藏在地表下的盐体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语义分割算法依然存在对盐体的识别精度较低、边缘识别效果较差、识别效率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MC-Res2UNet网络的盐体识别方法,该网络整体架构由U-Net网络改进。首先,使用Res2Net网络作为编码器提取盐体特征信息;然后,在解码层中的卷积之后引入CBAM注意力模块重新分配盐体空间信息和通道信息,抑制不重要的信息;最后,利用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融合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提高盐体识别精度。将文中提出的MC-Res2UNet模型用于TGS盐体数据集进行验证,像素准确率可达到96.6%,交并比可达到86.8%,优于传统的DeepLabV3+、DANet等语义分割方法,对地下盐体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体识别 U-Net 多尺度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现状、困境与推进策略——基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尹玉辉 靳瑾 宗诚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建好建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推进教育强国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之举。截至目前,我国已成立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家,地方层面注册登记1000余家。通过调研发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井喷式”成... 建好建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推进教育强国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之举。截至目前,我国已成立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家,地方层面注册登记1000余家。通过调研发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井喷式”成立后,面临实质性推进缓慢问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形态概念不明、协同机制缺失和评价标准缺位是造成问题的主因。应通过明确政策边界、细化实施细则,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多方合力,协调利益关系、促进多方合作,构建评价标准、实施绩效考核,搭建展示平台、推广模式经验等策略,推进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产教融合 一体两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建玲 庞振山 +5 位作者 程志中 陈辉 张晓飞 贾儒雅 俞炳 牟妮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0,共27页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 我国金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立足国内,寻找并探明一批大型金矿床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我国金的最主要来源,如何寻找其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当前矿产勘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构建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核心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该类型金矿床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导隐伏矿和深部矿金资源勘查取得突破。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分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两个亚类,广泛发育于陆块区和造山带中,赋矿围岩多种多样,成矿时代广泛,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本文厘定了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质体为中酸性侵入体,与矿床(体)呈现出空间上相依(1~5km)、时间上相近(10Myr)、成因上相关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成矿构造属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复合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有断裂、硅钙面、岩溶构造及岩体侵入接触带、爆破角砾岩体及水压裂隙等;矿化样式受成矿结构面控制,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层状、脉状、块状及其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早阶段温度可达450℃左右,形成强度不等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或铁白云石化;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250℃左右,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Au和Ag共伴生,同时伴生少量Pb、Zn、Cu等,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而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主阶段温度低于250℃,Au和As、Sb共伴生,Ag含量低,常见毒砂和辉锑矿等矿物,成矿作用早阶段蚀变则主要为硅化,有的为次生石英岩化。金的沉淀富集机制包括流体的沸腾、混合和交代等机制。成矿作用中心位于岩体外接触带2~3km和接触带之内,由浅部到深部形成“上脉下层”的二元结构模式,脉状矿体具有侧伏延深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该模型指导下,我们重新厘定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床类型,在深部发现新的矿体样式,拓宽了深部找矿空间,提升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的认识水平,带动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金矿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地质体 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找矿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之身到无限之身:后人类时代的身体危机与应对
15
作者 王皓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共6页
身体的概念在后人类时代发生了显著改变,从人类身体转变为后人类身体。后人类身体主要包括与传统人类身体表面相似的原初身体、进行人类增强改造的增强身体、虚拟信息技术建构的虚拟身体、由多元主体扩展而成的非人身体四种形式。后人... 身体的概念在后人类时代发生了显著改变,从人类身体转变为后人类身体。后人类身体主要包括与传统人类身体表面相似的原初身体、进行人类增强改造的增强身体、虚拟信息技术建构的虚拟身体、由多元主体扩展而成的非人身体四种形式。后人类身体引发和加剧了隐私安全危机、伦理法律危机、社会经济危机、创造性破坏危机、社会控制危机、人性丧失危机。应对后人类时代的身体危机,需要科技观念的转型、科技道德的转变、科技方式的转向、科技本身的提高和科技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身体 身体危机 人类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通道热流法的胸式核心体温传感器设计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闯 熊凌浩 +2 位作者 余新明 张煜 宋晋忠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3,共4页
人体核心体温连续监测对于一些特殊工作人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测量的常规方法,存在测量位置有限,测量数据不稳定、影响舒适等问题。通过体表温度进行估算,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单通道热流法核心体温测量传感器及方法研... 人体核心体温连续监测对于一些特殊工作人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测量的常规方法,存在测量位置有限,测量数据不稳定、影响舒适等问题。通过体表温度进行估算,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单通道热流法核心体温测量传感器及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非侵入式、可持续测量人体核心体温的小型体温传感器,并开展了人体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口腔温度传感器相比,单通道热流法体温传感器可精确测量核心体温,动态跟踪一致性好,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3℃,为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通道热流法 核心体温传感器 生命体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M荧光特征解析的农村黑臭水体理化性质研究:以岳阳市为例
17
作者 冯慧娟 马冀威 +3 位作者 王洪波 李傲 郭晓娅 白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解析农村黑臭水体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该研究以岳阳市污染源类型涵盖生活源与混合源的29条农村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借助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解析了水体DOM的荧光特征,分析了水体特性与DOM荧光...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解析农村黑臭水体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该研究以岳阳市污染源类型涵盖生活源与混合源的29条农村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借助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解析了水体DOM的荧光特征,分析了水体特性与DOM荧光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生活源样本水体中溶解氧(DO)浓度为黑臭值(<2 mg·L^(-1))的比例为38.5%,高于混合源样本水体,样本水体氨氮(NH_(3)-N)浓度均为非黑臭值(<15 mg·L^(-1)),总有机碳(TOC)与总磷(TP)浓度分别为5~15与0~2 mg·L^(-1);样本水体DOM具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自生源指数、荧光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80、2.26和4.39;水体DOM主要包含陆源类腐殖质、微生物活动相关的类腐殖质以及类蛋白质组分;类蛋白质组分C3的荧光强度和荧光总强度可分别对生活源样本水体中NH_(3)-N和TP浓度变化情况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黑臭水体 水体特性 DOM荧光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技艺的化成:体育文化研究的具身转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晓磊 孙葆丽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8,共11页
在体育文化研究中直接套用成熟的文化分类系统会存在过度泛化和身心二元论问题,导致体育项目特点和体育自主学科地位的淡化。认为:具身转向后的体育文化研究实质上是体育项目文化的运动技艺研究,体育文化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技艺化的... 在体育文化研究中直接套用成熟的文化分类系统会存在过度泛化和身心二元论问题,导致体育项目特点和体育自主学科地位的淡化。认为:具身转向后的体育文化研究实质上是体育项目文化的运动技艺研究,体育文化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技艺化的集体人格”与“人格化的集体技艺”。体育技艺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展示,也是深深植根于集体人格中,投射了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同时,集体技艺的人格化也揭示了体育活动如何塑造和表达个体及集体的身份和特性。体育项目具身化研究以技艺训练和感知为中心,探讨技术如何生成、承载和表达文化内涵。发现:具身技术转向和以具体项目为支点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研究中的问题,为体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进而为理解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强国 项目文化 具身转向 身体技艺 体育自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宣花牛体重和体尺生长曲线拟合研究
19
作者 王巍 甘佳 +7 位作者 石溢 方东辉 阿果约达 邓小东 陈小云 马小琴 付茂忠 易军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7-39,43,共4页
为了探讨蜀宣花牛的生长发育规律,选择491头6~20月龄蜀宣花牛公牛,每月测定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然后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其体重和体尺的发育特征进行拟合分析,建立各指标拟合方程,最后对方... 为了探讨蜀宣花牛的生长发育规律,选择491头6~20月龄蜀宣花牛公牛,每月测定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然后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其体重和体尺的发育特征进行拟合分析,建立各指标拟合方程,最后对方程拟合曲线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最适合用于拟合蜀宣花牛的体重变化,Von Bertalanffy模型最适合用于拟合蜀宣花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宣花牛 生长曲线 体重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身临其境”到“设身处境”:论数字交往的身体观
20
作者 吴志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在深度沉浸化的数字交往时代,身体观是根本性的媒介哲学命题之一。新技术的发展反映出两种并驾齐驱的思想趋势:其一是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在云端”身体观,身体被视为数字化的虚拟身体;其二是以感官仿真、身体赛博格化为代表的“在终端”... 在深度沉浸化的数字交往时代,身体观是根本性的媒介哲学命题之一。新技术的发展反映出两种并驾齐驱的思想趋势:其一是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在云端”身体观,身体被视为数字化的虚拟身体;其二是以感官仿真、身体赛博格化为代表的“在终端”身体观,身体被视为技术化的物质身体。这两种身体观本质上依然未能跳脱传统身心二元论的局限。从泛体验论来分析,真正具有技术阐释力的身体观是从“身临其境”走向“设身处境”,即通过具身交往实现新技术环境中感官、知觉与交往情境的统一,其特征是:全息交互:沉浸体验的场景解放;情境联动:具身交往的身境合一;切身体会:关心主体的生存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交往 知觉身体 泛体验论 身体现象学 身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