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形象的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研究——以左翼美术运动和延安美术中的农民图像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公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70,共13页
文章从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的视角综合性地研究左翼美术及延安美术中的农民图像,探讨了中国现代美术中的农民图像的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的由来;通过对不少经典性作品的历史语境、创作动机等问题的分析,凸显出对这些农民图像作品的叙事语... 文章从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的视角综合性地研究左翼美术及延安美术中的农民图像,探讨了中国现代美术中的农民图像的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的由来;通过对不少经典性作品的历史语境、创作动机等问题的分析,凸显出对这些农民图像作品的叙事语境化和历史化的理解,进而分别论述了左翼美术运动与延安美术中的农民形象在政治性、现代性叙事等方面的政治性内涵及其艺术审美特征,并且着重解释了从左翼美术到延安美术的政治性及现代性话语的发展、联系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形象 政治性 现代性 左翼美术 延安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左翼文艺的历史缘由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颜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1-88,共8页
把左翼文艺放在整个中国现代转型历史中加以审视,可以发现它只是现代中国政治革命惯性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入剖析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情境与心灵危机,则可把握左翼知识分子激进思想的内在精神脉络。在多元形态的当代文化语境下,... 把左翼文艺放在整个中国现代转型历史中加以审视,可以发现它只是现代中国政治革命惯性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入剖析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情境与心灵危机,则可把握左翼知识分子激进思想的内在精神脉络。在多元形态的当代文化语境下,左翼文艺思想作为一种体系化的文艺观念业已失去独尊地位,但其思想因素经过历史演化散落在当代文艺思想中,这主要体现在底层叙事的价值取向、大众社会的话语方式和现实主义的定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艺 历史缘由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的文艺政策——不以文化“围剿”为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卢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81,共9页
1929年,面对左翼文学的冲击,国民党推出了三民主义文艺政策。但因为理论贫乏、组织不力,不久便在左翼作家和自由派文人的抵制下败下阵来。1930年,为配合蒋介石与胡汉民之党争,同时也旨在与西山会议派控制的中央宣传部争夺话语权,CC派把... 1929年,面对左翼文学的冲击,国民党推出了三民主义文艺政策。但因为理论贫乏、组织不力,不久便在左翼作家和自由派文人的抵制下败下阵来。1930年,为配合蒋介石与胡汉民之党争,同时也旨在与西山会议派控制的中央宣传部争夺话语权,CC派把持的中央组织部又揭櫫了民族主义文艺旗号,一方面抨击左翼文学,一方面鼓吹法西斯主义。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在发起之初一度颇具声势,然因自身组织涣散和持续内讧,亦很快遭遇重挫。在1934年文艺宣传会议的推动下,兼之宣传策略的调整,民族主义文艺运动逐渐重振旗鼓。其复苏与再起,对左翼文坛的转向或不无刺激,同时也为抗战文学的兴起做了一定铺垫,但其浓厚的御用性质却始终为人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国民党 三民主义文艺政策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左翼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卫防 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共11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内地"文革"的影响和香港本土化意识的觉醒等原因,香港左派电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颓势。在这种氛围中,香港左派电影族群怀着爱国热情和对电影的挚爱,依然在延续人文脉流、保持写实传统、完善类型等方面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内地"文革"的影响和香港本土化意识的觉醒等原因,香港左派电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颓势。在这种氛围中,香港左派电影族群怀着爱国热情和对电影的挚爱,依然在延续人文脉流、保持写实传统、完善类型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美学贡献,并极力维系着曾经辉煌的左派文化;同时,尽管处于颓势之中,却仍在演艺人才培养、院线业的开拓及内地纪录片的发行等方面做出了产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左派电影 族群 美学贡献 文化贡献 产业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左翼”运动与延安红色文艺 被引量:3
5
作者 贺立华 程春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52,共8页
中国左翼文学生成于20世纪"红色30年代"的国际背景之下,早期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瞿秋白和德高望重的大作家鲁迅先生等诸多文化先驱对苏联文学理论的翻译传播壮大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力量。40年代的延安红色文艺直接师承左翼运动,... 中国左翼文学生成于20世纪"红色30年代"的国际背景之下,早期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瞿秋白和德高望重的大作家鲁迅先生等诸多文化先驱对苏联文学理论的翻译传播壮大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力量。40年代的延安红色文艺直接师承左翼运动,左翼运动为延安红色文艺至少准备了四笔财富:(1)准备了理论基础,例如"阶级斗争理论"、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武器"等;(2)革命文学创作经验,例如较好地处理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文学大众化的问题等;(3)红色文艺的领导干部和文艺家队伍,例如周扬、丁玲、萧军等;(4)作家主体意识,例如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等。延安红色文艺思想理论的形成有效地吸纳了前三笔财富,而对第四笔则作了有效的规范,此后,在相当长的年代里作家主体消解在社会主体"工农兵"之中。其间所发生的无数次文艺运动,都与这笔财富被规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左翼文学运动 延安红色文艺 发展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联”时期国民党文艺期刊浅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毕艳 左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3,共6页
左联时期,国民党文艺期刊充当了围剿左翼文艺运动的杀手锏,它们虽然造成了昙花一现的虚假繁荣,但还是避免不了注定失败的结果。
关键词 左联时期 国民党文艺期刊 国民党文艺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左翼叙述
7
作者 朱卫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7,共4页
意识形态问题的核心是其具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文学艺术既是各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别复杂和活跃的意识形态,形象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其基本特征。运用意识形态理论对左翼文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左翼文艺理... 意识形态问题的核心是其具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文学艺术既是各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别复杂和活跃的意识形态,形象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其基本特征。运用意识形态理论对左翼文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左翼文艺理论观念的研讨;二是对左翼文艺作家作品的叙事研究。意识形态与左翼文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决定性关系,而是双方共鸣、绞缠、摩擦、碰撞的对话互动的交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左翼文艺 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退之间:中国现代两种文学力量演进之比较
8
作者 赵海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103,共7页
企图从史的本位还原中国现代两种主要文学力量声势消长之原态,通过双方攻防易位之比较凸现现代文学的发展规律,提出自由主义的自我虚化使之走向了"终结"。
关键词 “为艺术” “为人生” 左翼文学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艺术剧社的成立与公演考论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子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6-156,共21页
上海艺术剧社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现代戏剧团体。梳理原始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可以发现自"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层、热衷文艺事业的普通党员和一批"左"倾留日学生都对中国的政局和文坛进行... 上海艺术剧社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现代戏剧团体。梳理原始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可以发现自"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层、热衷文艺事业的普通党员和一批"左"倾留日学生都对中国的政局和文坛进行了紧张的思考和预判。虽有路线调整时的误差或不成熟,可种种历史契机与思想脉络的耦合,还是使左翼文化运动很快地"浮出历史地表"。上海艺术剧社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进行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理由认为,它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前奏。上海艺术剧社力图通过公演对左翼文化运动的政治诉求有所回应,却也不期然地揭开了这一诉求的内在困境:理想观众与实际观众的错位、阶级意识理论与剧本角色分派的缝隙、戏剧范式的想象与公演结果的落差,凡此诸端,不仅困扰着艺术剧社,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不断遭遇的实践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艺术剧社 左翼文化运动 阶级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初期左翼文艺家历史处境与创作转型研究--基于统一战线的视角
10
作者 杨念泽 蒋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进了基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左翼文艺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与代表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文艺家、自由阶级文艺工作者等社会阶层,在共同抗敌、共...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进了基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左翼文艺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与代表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文艺家、自由阶级文艺工作者等社会阶层,在共同抗敌、共御外辱的基础之上共同组建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过程首先使得左翼文艺家走出了左翼文艺“地下”式、“反政府”式的写作环境,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与写作、批评、出版的自由;同时,新的时代主题、新的历史处境和新的政治形式,也使得左翼文艺家必须转变其创作方式和创作方法,以获得本时期文艺界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总体来说,在国民政府的控制之下,本时期左翼文艺家的生存处境呈现出一种“自由”与“不自由”复杂纠缠的境地,而对国民政府官方意识形态的接纳与改造,则成为本时期左翼文艺家创作转型的核心方针。这些也使得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创作,具有与“五四”和土地革命时期截然不同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左翼文艺 民族主义思潮 抗战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尔斯泰《艺术论》的译介与20世纪早期中国的革命文学观
11
作者 姚芮玲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受人道主义、宗教情绪和"卑污的说人"之说影响,托尔斯泰与中国革命文学及左翼文学的关联久被忽视。事实上,新文学主流在从"人生的文学"、"真的文学"到"革命的文学"、"血和泪的文学"... 受人道主义、宗教情绪和"卑污的说人"之说影响,托尔斯泰与中国革命文学及左翼文学的关联久被忽视。事实上,新文学主流在从"人生的文学"、"真的文学"到"革命的文学"、"血和泪的文学"演变历程中,托尔斯泰及其《艺术论》不容忽视,后者对艺术价值的拷问泛渲着"劳工神圣"的革命性内涵、对艺术本质基于人性共感的论断与郑振铎"文学通人类情感之邮"如出一辙,成为早期革命文学倡导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艺术论》 革命文学 非左翼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和“第三种人”“文艺自由”话语的生成与转换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述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3-151,共9页
“第三种人”最初将“文艺自由”放在作家和左翼批评家的对立逻辑中展开。周扬和胡风稍后将文艺的阶级性和真实性联系起来,提出“主题积极性”命题,以艺术真实论拆解“文艺自由”理论根基。“第三种人”则更新己方观点,他们反对限制题材... “第三种人”最初将“文艺自由”放在作家和左翼批评家的对立逻辑中展开。周扬和胡风稍后将文艺的阶级性和真实性联系起来,提出“主题积极性”命题,以艺术真实论拆解“文艺自由”理论根基。“第三种人”则更新己方观点,他们反对限制题材,认为只有“文艺自由”才能保证艺术真实。周扬和胡风将马克思主义对自由和必然的论述挪用到文艺领域,深化了对“文艺自由”的哲学理解,但具体论述并不一致,且对“本质”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是他们论争过程中发生矛盾及引起典型论争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时代和理论局限,双方没能有效回应一些质疑,但关于“文艺自由”的理论对话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带来了一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 “第三种人” “文艺自由” 艺术真实 典型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