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行左心室重建术后的近中期结果 被引量:8
1
作者 樊红光 高歌 +3 位作者 张昌伟 李琦 王欣 宋云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行左心室重建术后的近中期结果。方法:我院1999-11至2013-05间,共有11例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患者行左心室成形术,男8例,女3例。11例患者同期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二尖瓣成形手术,1例行二尖瓣替换术... 目的:评价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行左心室重建术后的近中期结果。方法:我院1999-11至2013-05间,共有11例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患者行左心室成形术,男8例,女3例。11例患者同期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二尖瓣成形手术,1例行二尖瓣替换术。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近中期随访。结果:手术早期死亡1例。术后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1例,左心室辅助1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1例。随访期死亡1例。随访期内无再入院,无二次手术,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行左心室重建术手术安全,近中期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侧壁 左心室室壁瘤 左心室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联群 徐栋 +1 位作者 孟冬梅 孙德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LVA)切除术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统计我院2002-01至2007-12因冠心病合并LVA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资料。左心室成形术方法分为两种:梭形切除、线形缝合法和心内膜环缩成形术,旷置梗死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LVA)切除术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统计我院2002-01至2007-12因冠心病合并LVA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资料。左心室成形术方法分为两种:梭形切除、线形缝合法和心内膜环缩成形术,旷置梗死的心肌组织,再缝合环缩后的切口。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同术前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结论:外科手术治疗LVA是有效的方法,两种室壁瘤的成形术式均可使患者的左心室形态功能得到改善,根据患者室壁瘤的病变程度合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窜壁瘤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室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灿 黎明珠 黄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当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时,其他心脏疾病与心肌致密化不全存在的因果关系.方法:结合1例罕见的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的年轻患者的诊断,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与左室心肌... 目的:探讨当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时,其他心脏疾病与心肌致密化不全存在的因果关系.方法:结合1例罕见的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的年轻患者的诊断,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与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相关性以及分析这种相关性的最可能机制.结果: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可以是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并发症之一.结论:通过1例罕见的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左室室壁瘤和二尖瓣脱垂的报告及文献复习,加深了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其它心脏疾病时的认识,可能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左室室壁瘤 二尖瓣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门控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不同影像技术测定心室重构参数对室壁瘤患者估测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魏红星 田丛娜 +9 位作者 王伟学 杨易剑 科雨桐 陆敏杰 张红菊 田月琴 赵世华 张健 张晓丽 刘秀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本研究以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包括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门控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经心脏磁共振显... 目的:本研究以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包括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门控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经心脏磁共振显像明确诊断的93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在两周内均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0)Tc^m-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GSPECT)和^(18)F-FDG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GPET)、心脏磁共振显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GSPECT和GPET均采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软件(QGS)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心原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27±294)天,共12例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单因素Cox逐步回归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功能参数对死亡无预测价值,GSPECT、GPET以及心脏磁共振显像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DV和ESV)以及GPET测定的LVEF均为预测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GPET测定的ESV[风险比(HR)1.013,95%可信区间(CI):1.003~1.022,P=0.007]是预测心原性死亡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以GPET测定的ESV 140 nl或EDV180 ml为界值,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7.8%vs 24.1%,χ~2=5.156,P=0.023)。EDV<180 rn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DV≥180 ml患者的死亡率(7.1%vs 21.6%,χ~2=4.26,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ET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SV),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有更高的估测预后的价值。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如果有严重心室重构(ESV≥140 ml),预后差。因此,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应该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方法,预防、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而对已经发生严重心室重构的患者,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改善或者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左心室重构 门控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室壁瘤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受损情况(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迪 黄希正 马淑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前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对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患者分为对照组(G0)15名,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组(G1)29名,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组(G2)15名。运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 目的: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前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对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患者分为对照组(G0)15名,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组(G1)29名,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组(G2)15名。运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技术测定心功能指标: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LVEF、TPE、PER、1/3EF、1/3ER。②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参数:TPF、PFR、1/3FF、1/3FR。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参数:LVREF (6个节段)。④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参数:LVR1/3FF(6个节段)。结果: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在LVEF、PER、1/3EF、1/3ER中,G2较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01)。②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参数,PFR、1/3FF、1/3FR,G2比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01)。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参数,LVREF在所有1-6节段G2较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1)。④左室舒张功能参数,LVR1/3FF在所有1-6节段G2较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左心室壁瘤的形成对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已经构成了严重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 左心室心肌梗死 左心室壁瘤 左室整体和局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室壁瘤的影像学检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明照 万恩广 +4 位作者 王国宏 许毓申 郝恒剑 时光俊 戴浩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诊断室壁瘤(VA)最佳方法及早期诊断VA。材料与方法:对199601~199809住院的37例心肌梗塞(其中急性心梗28例,陈旧性心梗9例)怀疑VA患者进行观察,男29例,女8例,年龄33~80岁,平均... 目的:探讨诊断室壁瘤(VA)最佳方法及早期诊断VA。材料与方法:对199601~199809住院的37例心肌梗塞(其中急性心梗28例,陈旧性心梗9例)怀疑VA患者进行观察,男29例,女8例,年龄33~80岁,平均60.9±9.2岁,全部病例均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其中10例做左室造影。结果: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对VA的检出率分别为83.7%,64.9%和78.4%,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与左室造影结果一致。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发现5例位于下壁的VA,但超声心动图仅发现1例,心电图无阳性发现。结论:无创性检查对VA的检出,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较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更敏感,特别是位于下壁的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早期诊断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四维自动左心室容积测定技术在左心室室壁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杰莉 张喆 +1 位作者 郑青 王新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四维自动左心室容积测定(4Dauto LVQ)在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4D auto LVQ技术评价7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尖部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并与心脏MR测量心室容积及室壁瘤成形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比较... 目的探讨四维自动左心室容积测定(4Dauto LVQ)在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4D auto LVQ技术评价7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尖部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并与心脏MR测量心室容积及室壁瘤成形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比较。结果5例术前行心脏MR检查,5例行室壁瘤成形术。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相比,4D auto LVQ测量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与心脏MR检查结果更接近。采用4Dauto LVQ技术术前预测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术后实际左心室收缩功能接近。结论4Dauto LVQ技术可更精准、快捷地评价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为制定室壁瘤成形手术方案提供客观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壁瘤 心室 心脏容积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壁瘤与左室功能及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向民 陈剑魂 +2 位作者 杜志民 姜在波 邝健谊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与室壁瘤形成的关系。方法:对56例室壁瘤的左室射血分数(EF)及冠状动脉百分直径狭窄进行定量。结果:全组平均EF值(47±14)%,其中18例瘤体>1/2左室腔者EF平...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与室壁瘤形成的关系。方法:对56例室壁瘤的左室射血分数(EF)及冠状动脉百分直径狭窄进行定量。结果:全组平均EF值(47±14)%,其中18例瘤体>1/2左室腔者EF平均值仅为(32±10)%。室壁瘤累及前侧壁、心尖部共48例(48/56,86%),当中92%前降支有梗阻性病变,重度狭窄或闭塞占91%;结论:室壁瘤对左室功能的影响与瘤体大小和残余心肌的收缩力有关,而冠状动脉病变的分布范围及狭窄程度与室壁瘤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室壁瘤 心室功能 心脏肿瘤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后壁假性室壁瘤1例
9
作者 吴文静 吴慧颖 +1 位作者 成亚男 赵艳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1-41,共1页
患者女,66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不适半个月,加重16h”就诊,心电图显示左心室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0.34ng/ml,肌红蛋白正常,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4 280ng/L。超声心动图;左心室下、后壁运动幅度减低,心包腔... 患者女,66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不适半个月,加重16h”就诊,心电图显示左心室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0.34ng/ml,肌红蛋白正常,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4 280ng/L。超声心动图;左心室下、后壁运动幅度减低,心包腔内左心室后壁后方可见低至无回声区,范围约为3.6cm×3.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脉瘤 假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行左室成形术与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中远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0
作者 申磊磊 汪成 +7 位作者 王嵘 肖苍松 吴扬 王瑶 龚志云 郭鹏飞 赵海智 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患者分别行左室成形术(surgical ventricular restoration,SVR)及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2年12月... 目的评价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患者分别行左室成形术(surgical ventricular restoration,SVR)及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中心诊断为LVA的205例患者资料,其中行SVR115例,行单纯CABG90例,采用1∶1配对方法,以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室壁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uro SCORE危险因素为配对标准,筛选32对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1年、3年、5年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生存率及MACCE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单纯CABG对比,SVR术后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较术前明显减小,LVEF明显增加,NYHA分级明显改善;CABG术后仅LVEDD及LVEF较术前有所改善,随时间推移,两组心脏超声指标均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逐渐缩小,并在术后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远期生存率及MACCEs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VESVI小于60 m L/m^2的LVA患者,与单纯CABG对比,SVR并未减少MACCEs事件发生率,也未明显提高中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室壁瘤 左室成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生存率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左冠窦瘤破入左心室流出道误诊为主动脉-左心室隧道1例
11
作者 王超 吴海波 武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7-798,共2页
患者男,33岁,无明显诱因胸闷、干咳1个月,2周前阵发性发热,最高体温38℃,未经处理而于数小时内降至正常,之后胸闷及干咳症状加重;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8℃,心率110次/分,血压126/62 mmHg。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心电轴左... 患者男,33岁,无明显诱因胸闷、干咳1个月,2周前阵发性发热,最高体温38℃,未经处理而于数小时内降至正常,之后胸闷及干咳症状加重;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8℃,心率110次/分,血压126/62 mmHg。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心电轴左偏,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长轴切面示左心室增大,主动脉根部前方见43.1 mm×16.0 mm囊性无回声通道,突入左心室流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 心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与急性室壁瘤形成的关系
12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3 位作者 李世强 谷新顺 薛玲 赵运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室造影(LVG)后分为LVA组(31例)和无LVA组(33例)。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室造影(LVG)后分为LVA组(31例)和无LVA组(33例)。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结果LVA组AMI后6 h、第5天和第24周血浆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LVA组(P<0.05)。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LV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积分(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各参数均高于无LVA组。LVA组BNP峰值水平与PCI后即刻LVESVI、LVEDVI、WMS和LVED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LVA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A组患者(P<0.05),且BNP峰值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MI后BNP的过度分泌参与了AMI后左室重构和LVA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脏室壁瘤 利钠肽 心室功能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小型猪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功能和重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科雨彤 田丛娜 +9 位作者 魏红星 田毅 王伟学 杨易剑 张宗耀 耿庆海 王琦 王红月 张晓丽 唐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0-584,共5页
目的:建立小型猪室壁瘤模型,应用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室壁瘤形成过程中左心室心肌灌注、左心室整体功能及局部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室壁瘤大小(呈反向运动或无运动的心肌节段数)与左心室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 目的:建立小型猪室壁瘤模型,应用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室壁瘤形成过程中左心室心肌灌注、左心室整体功能及局部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室壁瘤大小(呈反向运动或无运动的心肌节段数)与左心室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重构程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关系。方法 :中华小型猪16只,雌雄不限,采用结扎钝缘支远端,阻断回旋支供应心尖部血流,并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分叉处以下1 cm处放置Ameroid环的方法建立模型,并在建模后的不同阶段(1 W、4 W、8 W)采用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观测心肌灌注减低程度和范围、室壁瘤形成情况以及LVEF、LVEDV、LVESV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5头猪术中死亡,2头于术后第1周显像前死亡。6头猪在第8周末证实有室壁瘤形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9头猪成功完成动态显像。显像结果为,在第1周(基础)有4头猪形成心尖部大室壁瘤,2头猪形成心尖部小室壁瘤,3头猪无室壁瘤形成。大室壁瘤猪第4周及第8周显像结果提示灌注受损范围及程度不断增加,室壁瘤逐渐增大,LVESV和LVEDV不断增加,而LVEF逐渐下降;而小室壁瘤或无室壁瘤猪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以上指标均趋于相对稳定;另外,室壁瘤大小与LVEF、LVEDV和LVESV均呈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726、0.855和0.825,P均<0.05)。结论:在室壁瘤形成的初期,当心肌灌注受损范围及程度比较严重时,容易形成大的室壁瘤,左心室整体功能受损程度和左心室重构程度随时间延长将逐渐加重,预后不良。反之,不形成或形成小的室壁瘤,预后较好,随时间变化均无明显心室重构。提示在急性期形成室壁瘤的大小可以在早期预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程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左心室重构 动物模型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门控心肌代谢显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憩室伴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一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月 王钰 +6 位作者 宋文娟 马雪娟 刘利萍 谷颖 孙钺 叶雨佳 白向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胸闷,活动后气促”就诊,查体:呼吸20次/min,脉搏104次/min,血压121/89 mmHg。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10次/min,心房颤动节律,心尖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规律服用贝那普利10 mg/d,...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胸闷,活动后气促”就诊,查体:呼吸20次/min,脉搏104次/min,血压121/89 mmHg。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10次/min,心房颤动节律,心尖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规律服用贝那普利10 mg/d,血压控制不佳。心电图提示:持续性心房颤动(图1)。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EE)提示:(1)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致左房、左室增大;(2)左室憩室形成(二尖瓣后瓣环)(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憩室 二尖瓣关闭不全 室壁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左心室血栓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源振 司道远 +1 位作者 张仲樊 张文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6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6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术后3个月内并发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LVT分为LVT组(26例)和非LVT组(1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可能导致左心室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造成LVT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VT组前壁心肌梗死比例高于非LVT组(P<0.05),白细胞水平低于非LVT组(P<0.05)。经胸心脏超声结果显示,LVT组左室内径及左室后壁厚度均大于非L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壁心肌梗死(β=1.595,OR=4.930,95%CI:1.080~22.503)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壁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左心室血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膜环缩技术治疗室壁瘤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浩杰 宋云虎 +7 位作者 胡盛寿 许建屏 孙寒松 王巍 凤玮 樊红光 刘彬 刘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分析心内膜环缩技术治疗室壁瘤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自1999-01至2008-12,共有90例患者在我院行左心室造影,并用心内膜荷包环缩技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心内膜环缩技术治疗室壁瘤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自1999-01至2008-12,共有90例患者在我院行左心室造影,并用心内膜荷包环缩技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术后共有27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各5例,低心排19例;9例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例安装左心室辅助;肾功能不全3例,其中2例使用血液透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肌梗死至手术间隔时间<3个月、室性心律失常、射血分数<0.3、肺动脉平均压>30mmHg(1mmHg=0.133kPa)、左心室基底段运动减弱或消失以及术前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与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至手术间隔时间<3个月、左心室基底段运动减弱或消失及术前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为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心内膜环缩技术治疗室壁瘤时,心肌梗死至手术间隔时间<3个月、左心室基底段运动减弱或消失及术前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增加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室壁瘤 心内膜环缩技术 并发症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左心室隔离装置治疗左心室壁瘤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天宇 朱政斌 +4 位作者 丁风华 梅奇峰 杜润 朱劲舟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3-809,共7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经导管植入国产左心室隔离装置(LVPD)Heartech治疗左心室壁瘤的效果。方法构建4头山羊左心室壁瘤模型,建模12周后植入Heartech LVPD,术后16周处死山羊并取出LVPD,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建模前、建...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经导管植入国产左心室隔离装置(LVPD)Heartech治疗左心室壁瘤的效果。方法构建4头山羊左心室壁瘤模型,建模12周后植入Heartech LVPD,术后16周处死山羊并取出LVPD,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建模前、建模后、LVPD植入前、植入后及植入16周复查时,左心室造影检测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射血量(SV)、心输出量(CO)、机械效率(ME)等指标。结果 Heartech LVPD植入16周后检测数据与植入前相比,LVESV分别为(25.02±1.81)ml和(40.71±4.93)ml(P<0.01),LVEDV分别为(51.53±3.33)ml和(61.51±4.67)ml(P<0.01),LVEF分别为(50.13±2.99)%和(33.90±4.29)%(P<0.01),SV分别为(26.39±2.01)ml和(20.79±2.17)ml(P<0.01),CO分别为(3.54±0.38)L/min和(3.21±0.36)L/min(P<0.05),ME分别为(67.56±1.78)%和(48.88±5.07)%(P<0.01);LVPD表面内皮细胞生长情况良好。结论经导管植入国产Heartech LVPD治疗左心室壁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心室重建术 左心室隔离装置 心力衰竭 左心室壁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丽齐满.霍加阿不都拉 闫雪 +1 位作者 穆玉明 关丽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79-1783,共5页
目的应用二尖瓣血流脉冲多普勒(PWD)频谱及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观察兔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以2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饲养4周,23只兔成模并存活。以建模前超声检查作为... 目的应用二尖瓣血流脉冲多普勒(PWD)频谱及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观察兔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以2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饲养4周,23只兔成模并存活。以建模前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复查超声并行病理学检查,根据有无室壁瘤形成分为心肌梗死组(n=11)和室壁瘤组(n=12)。测量左心室二维超声指标后,应用PWD分别测量各组二尖瓣的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应用STI技术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短轴瓣环水平、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角度、短轴瓣环水平圆周应变率(SrC)和径向应变率(SrR)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C-S,Sr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C-E,Sr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C-A,SrR-A),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之比(SrCe/SrCa,SrRe/Sr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和室壁瘤组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及SrCe/SrCa、SrRe/SrRa均减小,以室壁瘤组更显著(P均<0.05);各组间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兔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后,E/A呈假性正常化,而短轴瓣环水平圆周和径向应变率、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显著减小,左心室局部和整体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心室功能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脉冲 斑点追踪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壁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龙东阳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楚英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术的患者240例,按照是否发生LVA分为LVA组(32例)和非LVA组(20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LVA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总缺血时间分级(<6 h、6~12 h、>12 h)的延长,LVA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4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缺血时间、入院时心率(beat per minute,bpm)、Killip分级(≥Ⅱ级)、≥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2级为L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依次为1.400(95%CI=1.163~1.687,P=0.000)、1.054(95%CI=1.011~1.099,P=0.014)、14.041(95%CI=3.131~62.970,P=0.001)、7.419(95%CI=1.222~45.053,P=0.029)、12.034(95%CI=1.456~99.450,P=0.021);而既往心绞痛为LV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66(95%CI=0.010~0.424,P=0.004)。结论:心血管医生应及时评估LVA的形成风险,pPCI治疗且达到术后TIMI血流3级对于预防LVA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壁瘤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总缺血时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左心室成形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远期结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滔 袁昕 +7 位作者 李宝童 高伟 杜茗 杨研 潘世伟 赵世华 孙寒松 陆敏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1-298,共8页
目的:在有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症状的冠心病伴左心室室壁瘤患者中,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基础上行左心室成形术(SVR)能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连续纳入130例慢性心衰症状明显的冠心病伴左... 目的:在有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症状的冠心病伴左心室室壁瘤患者中,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基础上行左心室成形术(SVR)能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连续纳入130例慢性心衰症状明显的冠心病伴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分为CABG+SVR组(n=65)与单纯CABG(I-CABG)组(n=65)。所有患者于术前1个月内行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GE-CMR)检查,用国际通用的17节段分析法评估患者的瘢痕心肌及心功能。对所有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了解其症状和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衰再入院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左心室功能和心肌LGE情况均相似。与I-CABG组相比,CABG+SVR组体外循环时间[(116.0±36.2)min vs.(100.3±23.9)min,P=0.004]和机械通气时间[23(17,37)h vs.20(15,24)h,P=0.005]均明显延长。平均随访(127.3±12.6)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均明显改善,CABG+SVR组改善更明显。CABG+SVR组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CABG组(3.1%vs.20.6%,P=0.002),但两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vs.4.8%,P=0.60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策略是心衰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CABG+SVR vs.I-CABG:HR=0.072,95%CI:0.015~0.340,P=0.001),CABG+SVR组无心衰再入院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生存率明显高于I-CABG组(89.1%vs.66.7%,P=0.003)。结论:在慢性心衰症状明显的冠心病伴左心室室壁瘤患者中,与I-CABG相比,CABG+SVR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显著降低心衰再入院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室壁瘤 左心室成形术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