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spinal Leakage of Bone Cement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1
作者 Michael Mu Huo Teng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98-199,共2页
关键词 intraspinal leakage of Bone Cement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MP复合方法的危化品罐区泄漏事故致因分析
2
作者 付建民 梁正弹 王俊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8,共9页
为解决危化品储罐区泄漏事故危险性大,事故风险难以有效量化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和过程(STAMP)复合方法,解析危化品罐区泄漏事故的发生机制,理清事故因素间逻辑关系并定量表述事故致因影响,以定量分析非线性事故。... 为解决危化品储罐区泄漏事故危险性大,事故风险难以有效量化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和过程(STAMP)复合方法,解析危化品罐区泄漏事故的发生机制,理清事故因素间逻辑关系并定量表述事故致因影响,以定量分析非线性事故。首先,利用STAMP-“2-4”模型(24Model)建立危化品储罐区泄漏事故分析图,确定系统各组件及其层次关系,并分析事故致因及其逻辑关系;其次,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确定事故致因间的路径关系及层级结构,并通过度和聚类系数分析以及贝叶斯网络(BN)节点分析获得事故致因对系统的重要性;最后,通过事故案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组织管理失效(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未落实、工程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是事故风险演化的核心驱动力,其总度值占比达53.3%,且与物理层、人员层因素存在显著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和过程(STAMP) 危化品罐区 泄漏事故 事故致因 贝叶斯网络(BN) 逻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泄漏对OFDM系统LS信道估计性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邝育军 李云 +1 位作者 隆克平 侯晓林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9-96,共8页
针对OFDM系统的无线信道中非整数倍采样间隔多径时延的LS信道估计性能及其误差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LS的信道估计误差功率和OFDM系统的误码性能与无线信道中多径时延是否为整数倍无关,只与信道噪声... 针对OFDM系统的无线信道中非整数倍采样间隔多径时延的LS信道估计性能及其误差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LS的信道估计误差功率和OFDM系统的误码性能与无线信道中多径时延是否为整数倍无关,只与信道噪声功率强相关,即能量泄漏并没有带来文献指出的系统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信道估计 采样 能量泄漏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铝酸盐与硅酸盐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胡兴华 王佳泽 +5 位作者 申浩 宋宇峰 钱匡亮 赖俊英 钱晓倩 詹海荣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57,共6页
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CSA)与硅酸盐水泥(OPC)不同比例复合体系水泥净浆物理性能、砂浆力学及收缩性能,并通过微观表征探究了复合体系的水化进程和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OPC掺量的提高,复合砂浆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先增加后减... 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CSA)与硅酸盐水泥(OPC)不同比例复合体系水泥净浆物理性能、砂浆力学及收缩性能,并通过微观表征探究了复合体系的水化进程和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OPC掺量的提高,复合砂浆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先增加后减少。复合砂浆的凝结时间缩短,复合30%OPC时凝结时间最短。掺入少量的OPC可以提高复合体系的强度,OPC掺量的提升会促进体系早期的水化反应,迅速生成钙矾石与铝胶易覆盖在未水化的水泥颗粒表面,阻碍后期的水化反应。适量的OPC掺入可以降低体系的干燥收缩,复合50%OPC时干缩最低。OPC复合比例为10%与70%时,复合体系砂浆工作性能良好,干燥收缩降低,且强度也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复合 硫铝酸盐 水化进程 砂浆性能 干燥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材料结构对重复漏失影响研究进展
5
作者 贺心怡 卢福伟 +3 位作者 王雨晗 秦云珊 王腾飞 张颖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2,共5页
综述了压敏型、疏水成膜型和功能胶结型三种结构的封堵剂对井壁稳定的影响。从材料结构看,压敏型、疏水成膜型两类封堵材料通过压差作用在井壁孔缝处形成致密封堵层,阻止钻井流体对井壁的水化侵蚀,有效防止井壁坍塌。因地质或施工条件... 综述了压敏型、疏水成膜型和功能胶结型三种结构的封堵剂对井壁稳定的影响。从材料结构看,压敏型、疏水成膜型两类封堵材料通过压差作用在井壁孔缝处形成致密封堵层,阻止钻井流体对井壁的水化侵蚀,有效防止井壁坍塌。因地质或施工条件引起地层压力变化时,压敏型和疏水成膜型封堵剂易从地层返吐至钻井液中,造成重复漏失。功能胶结封堵材料是通过高温熔融变形、黏结架桥、固化或黏附等方式滞留在井壁漏失通道中,对压差不敏感。功能胶结类封堵剂在井壁形成封堵层后呼吸效应明显减弱,可有效提高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 重复漏失 压敏封堵剂 疏水成膜封堵剂 功能胶结封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及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明远 王志龙 +4 位作者 姜方舟 王泽锐 梁逸宁 李一兵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并分析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应用CT引导下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50例7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并分析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应用CT引导下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50例74节椎体,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分(NRS)、吗啡日消耗量(DMC)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价近期临床疗效,术后CT定期复查评价局部肿瘤控制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纳入性别、年龄、脊柱转移瘤的最大径、转移瘤类型、原发癌Tomita分类、受累椎体水平、骨水泥注射量、注射侧向、病理性骨折和椎体后壁破裂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估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术后1天、1周和1、3、6个月随访NRS分别为(7.24±1.41)、(4.76±1.45)、(3.42±1.34)、(2.86±0.90)、(2.20±0.57)、(1.66±0.72)分;术前、术后1天、1周和1、3、6个月随访DMC分别为(110.40±94.61)、(66.10±51.23)、(47.30±37.49)、(32.90±22.84)、(25.60±18.97)、(15.36±13.43)mg;术前、术后1周和1、3、6个月ADL分别为(40.80±11.45)、(53.20±6.68)、(60.40±5.14)、(62.90±4.75)、(64.80±4.51)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随访NRS、DMC、AD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影像检查随访,有46例患者肿瘤得到控制,局部肿瘤复发率为8%(4/50)。在74节椎体中有17(22.97%)节椎体发生轻度骨水泥渗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理性骨折(OR=9.581,95%CI=2.292~40.055,P=0.002)及椎体后壁破裂(OR=5.105,95%CI=1.041~25.022,P=0.044)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性骨折(OR=35.333,95%CI=4.029~309.840,P=0.001)是皮质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血管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椎体后壁破裂(OR=48.400,95%CI=4.725~495.753,P=0.001)是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内呈进一步改善趋势;联合治疗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病理性骨折及椎体后壁破裂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疗效 骨水泥渗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釜泄漏红外检测算法
7
作者 李衍志 郝朋越 +4 位作者 张维国 古健 宗井彬 张凯 郭丽敏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5-792,共8页
高压釜是湿法冶金和化工等领域常用设备,一旦发生泄漏,就会导致高压釜内压不稳,严重的甚至引起爆炸,威胁生产安全。对此,提出了一种结合红外图像滤波、分割和帧差法提取泄漏气相介质的形态变化特征,并通过多元高斯分析实时定位泄漏位置... 高压釜是湿法冶金和化工等领域常用设备,一旦发生泄漏,就会导致高压釜内压不稳,严重的甚至引起爆炸,威胁生产安全。对此,提出了一种结合红外图像滤波、分割和帧差法提取泄漏气相介质的形态变化特征,并通过多元高斯分析实时定位泄漏位置的湿法冶金高压釜泄漏红外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泄漏发生后在1s的时间跨度内检测到泄漏的准确度为95%,在2s的时间跨度内检测到泄漏的准确度为98%,能够有效获取到泄漏源的准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 高压釜 泄漏检测 红外图像处理 多元高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泥搅拌桩质量评价与应用
8
作者 叶亚平 魏逸龙 +3 位作者 裘友强 刘军勇 张超 尹利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9-336,共8页
水泥搅拌桩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许多软土地区用以处理软弱地基,但是针对其隐蔽的工程特性,如何及时、有效地对其工后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广东省中山市某软基搅拌桩处治工程为例,基于智能化监测系统结合现场检测试... 水泥搅拌桩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许多软土地区用以处理软弱地基,但是针对其隐蔽的工程特性,如何及时、有效地对其工后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广东省中山市某软基搅拌桩处治工程为例,基于智能化监测系统结合现场检测试验,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水泥搅拌桩的成桩质量进行评价。首先确定搅拌桩成桩质量的评价指标及隶属度函数,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对应评价指标权重,其次将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监测桩长和实际桩长之间的误差小于2%,监测段灰量与桩身强度、钻杆平均速度与桩身完整性之间的拟合优度均较高,成桩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抽取芯样的芯样特征之间的吻合程度较高。结果表明:应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很好地反映实际工程中水泥搅拌桩质量检测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快速评价的可行性,为改进水泥搅拌桩施工阶段内容及提高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水泥搅拌桩 施工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多源固废水泥窑炉协同处置适应性研究
9
作者 宋然 许泽胜 +1 位作者 梁舒瑞 张毅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35,共6页
研究了京津冀区域多源固废的产排处置特征,综述和分析了区域多源固废作为替代燃料或者替代原料在水泥窑炉中进行协同处置的适应性,梳理了区域水泥窑炉协同处置相关政策和标准。研究和实践表明,京津冀区域产能过剩的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多... 研究了京津冀区域多源固废的产排处置特征,综述和分析了区域多源固废作为替代燃料或者替代原料在水泥窑炉中进行协同处置的适应性,梳理了区域水泥窑炉协同处置相关政策和标准。研究和实践表明,京津冀区域产能过剩的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多源固废不仅能化解其部分产能,同时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经济社会效益,为其他区域固废的处置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最后提出了建立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处置固废机制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多源固废 水泥窑炉 协同处置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预训练语言模型数据泄露的因素研究
10
作者 钱汉伟 彭季天 +4 位作者 袁明 高光亮 刘晓迁 王群 朱景羽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当前广泛使用的预训练语言模型是从海量训练语料中学习通用的语言表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下游任务在使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后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深度神经网络过拟合现象使得预训练语言模型可能存在泄露训练语料隐私的风险.选用T5,GPT-2... 当前广泛使用的预训练语言模型是从海量训练语料中学习通用的语言表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下游任务在使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后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深度神经网络过拟合现象使得预训练语言模型可能存在泄露训练语料隐私的风险.选用T5,GPT-2,OPT等广泛使用的预训练语言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反演攻击探索影响预训练语言模型数据泄露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生成大量样本,以困惑度等指标选取最有可能发生数据泄露风险的样本进行验证,证明了T5等不同模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泄露问题;同一种模型,模型规模越大数据泄露可能性越大;添加特定前缀更容易获取泄露数据等问题.对未来数据泄露问题及其防御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预训练语言模型 隐私数据泄露 模型反演攻击 模型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HPW-TiO_(2)催化剂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理MSS氧化脱硫
11
作者 秦西凤 郭君渊 +2 位作者 温小栋 陈雪婷 李好新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7,共8页
复杂含硫物的逸出是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MSS)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及浸渍法制备负载磷钨酸(HPW)的介孔二氧化钛(TiO_(2))催化剂(简称介孔HPW-TiO_(2)催化剂),并对含硫物的催化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复杂含硫物的逸出是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MSS)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及浸渍法制备负载磷钨酸(HPW)的介孔二氧化钛(TiO_(2))催化剂(简称介孔HPW-TiO_(2)催化剂),并对含硫物的催化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浸渍法,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可获得更大比表面积和更多酸性位点的介孔HPW-TiO_(2)催化剂;在水泥预热窑温度(200、260、320℃)下,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合成的催化剂表现出更加高效的催化性能,能够有效加速MSS中的芳香族-S及脂肪族-S有机含硫物氧化转化为亚砜和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水泥窑协同 氧化脱硫 自组装 介孔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方差阈值算法的DTS合成气管道漏损检测与定位
12
作者 毕灵月 王强 巫宇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037-5044,共8页
在水煤浆气化装置中合成气管道温度降低会造成酸性气体冷凝,对管道内壁产生腐蚀甚至导致穿孔泄漏。为及时发现合成气管道漏损点并精确定位,研究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DTS)的合成气管道漏损检测与定... 在水煤浆气化装置中合成气管道温度降低会造成酸性气体冷凝,对管道内壁产生腐蚀甚至导致穿孔泄漏。为及时发现合成气管道漏损点并精确定位,研究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DTS)的合成气管道漏损检测与定位。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方差阈值的DTS检测定位算法,首先运用层次聚类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识别,将漏损信号识别出来,然后将识别出的漏损信号经过方差处理、自适应阈值设定对漏损点位置进行定位,该算法能够对合成气管道漏损点进行定位。将该方法与固定阈值法和选择性平均阈值法进行比较,其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0.32 m和0.17 m。并在煤气化现场进行测温实验,对现场漏损点位置进行了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装置 合成气管道 分布式光纤 漏损定位 聚类分析 方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定常激励对低速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13
作者 刘卓琦 潘天宇 +1 位作者 李宸璋 李秋实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7,共9页
非定常主动控制是一种高效的压气机稳定边界拓展方法,明确其稳定性改善机制有利于设计有效的扩稳方案。基于试验设置和结果,使用约化后的1/10圆周计算域,开展失速先兆频率的低速压气机叶尖微喷气的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对比有/无激励、近... 非定常主动控制是一种高效的压气机稳定边界拓展方法,明确其稳定性改善机制有利于设计有效的扩稳方案。基于试验设置和结果,使用约化后的1/10圆周计算域,开展失速先兆频率的低速压气机叶尖微喷气的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对比有/无激励、近失速和失速演化过程的瞬态流场。结果表明:溢流涡是实壁叶尖的关键流动结构,其在通道内的持续快速增长增强前缘溢流并诱发龙卷风涡产生,是实壁失速起始的标志;激励通过改变叶尖局部压力分布和壁面边界条件,增强叶尖中部泄漏流动和壁面剪切,促进叶尖流体周向移动并抑制溢流涡增长,失速起始对应的流量系数减小1.03%,改善稳定性;激励增强前缘溢流,诱导流场内先产生龙卷风涡,后溢流涡在通道内持续增强,二者共同作用,与实壁相比失速后的流场恶化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压气机 非定常流动控制 叶尖微喷气 失速过程 叶尖泄漏流动 涡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塞和泄漏对输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影响研究
14
作者 刘功亮 彭旭 +1 位作者 方福东 张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为明晰堵塞和泄漏对输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中的高新沙泵站为例,基于特征线法及改进的水泵全特性曲线,建立了水力过渡过程的瞬变流计算模型,分析了系统中不同位置发生堵塞和泄漏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结果... 为明晰堵塞和泄漏对输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中的高新沙泵站为例,基于特征线法及改进的水泵全特性曲线,建立了水力过渡过程的瞬变流计算模型,分析了系统中不同位置发生堵塞和泄漏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系统中存在堵塞时,水力过渡过程中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负压水锤;当泵组事故断电时,由于堵塞的存在,水泵出口压力和流量会发生显著变化,所造成的系统内最大负压将引起弥合性水锤;当泵组线性启动时,堵塞的存在造成了堵塞点前憋压严重,在泵组完全启动的末期所产生的剧烈波动会持续作用于管路系统;堵塞发生在不同位置对泵出口水头和流量的影响并不相同,而且堵塞的存在延迟了水泵发生倒转的时间;系统中存在泄漏时,水力过渡过程中的水头和流量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发生在输水管位置的泄漏会影响泵组的倒转时间和最大转速。研究结果可为多种极端工况下输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堵塞 管道泄漏 水力过渡过程 水锤 管道输水系统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转移瘤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15
作者 侯明远 王志龙 +1 位作者 李一兵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疼痛同时稳定椎骨,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强化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骨水泥渗漏无症状且无需特殊处理,但渗漏引起的一些罕见严重并发症值得警惕。该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疼痛同时稳定椎骨,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强化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骨水泥渗漏无症状且无需特殊处理,但渗漏引起的一些罕见严重并发症值得警惕。该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应用于椎体转移瘤的技术特点、骨水泥特性、骨水泥渗漏的类型、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强化术 椎体转移瘤 骨水泥渗漏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模拟与燃料分析
16
作者 陈兴超 黄意伟 +1 位作者 蒋迎花 童张法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2,共6页
针对水泥生产行业的高排放问题,基于实际水泥生产工艺过程,首先建立水泥生料转化成熟料过程的工艺流程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削减烟气中的CO_(2)、NO_(x)和SO_(2)气体排放,构建基于替代燃料的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模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 针对水泥生产行业的高排放问题,基于实际水泥生产工艺过程,首先建立水泥生料转化成熟料过程的工艺流程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削减烟气中的CO_(2)、NO_(x)和SO_(2)气体排放,构建基于替代燃料的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模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替代燃料在不同替代率下对气体排放、操作条件和经济性的影响。以一个熟料产量为3000 t/d的实际水泥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NO_(x)气体可以达到排放要求,但CO_(2)和SO_(2)气体不满足行业排放标准。对比替代燃料场景,使用废轮胎、RDF(垃圾衍生燃料)替代煤炭燃料可减少一定量的污染物排放,使用石油焦则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但3种替代燃料方案的经济性都优于原方案。综合比较3种替代燃料,采用RDF时水泥熟料生产过程排放量最低且经济效益最高,但会降低回转窑的操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产过程 替代燃料 模拟 排放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程序切片和污点分析的安卓应用隐私泄露检测
17
作者 汪全盛 王田田 +1 位作者 马锐 张迎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4-712,共9页
污点分析是检测Android应用程序隐私数据泄露的有效手段,静态污点分析不直接运行程序,容易产生较高的误报率.本文提出以动态程序切片指导静态污点分析的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检测方法.首先对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静态污点分析,输出以污点... 污点分析是检测Android应用程序隐私数据泄露的有效手段,静态污点分析不直接运行程序,容易产生较高的误报率.本文提出以动态程序切片指导静态污点分析的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检测方法.首先对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静态污点分析,输出以污点源与污点汇聚点信息标注的潜在泄露数据流,再对源代码的中间表示进行静态插桩,通过实际场景中的动态运行获取代码基本块执行路径,根据污点分析及动态执行结果制定切片准则,并采用后向程序切片对信息流进行二次处理以降低假阳性.本文根据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原型工具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使用了2个不同的测试集,分别为DroidBench和TaintBench.实验结果表明:引入动态程序切片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静态污点分析的误报,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减少70.3%的误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点分析 动态程序切片 Android隐私泄露 数据流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C-SAC复合胶凝体系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艳 李伊岚 +2 位作者 杨子凡 常天风 孙琳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加固与修复工程中存在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发展缓慢等问题,将硫铝酸盐水泥(SAC)掺入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研究了不同复配比例下OPC-SAC复合胶凝体系对UHPC力学性能与工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加固与修复工程中存在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发展缓慢等问题,将硫铝酸盐水泥(SAC)掺入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研究了不同复配比例下OPC-SAC复合胶凝体系对UHPC力学性能与工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等温量热仪分别从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水化速率和水化放热量等方面分析了OPC-SAC复合胶凝体系对UHPC水化过程与作用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SAC的掺入可大幅度降低UHPC的凝结时间和坍落度,且与基准组相比,当SAC掺量为10%时UHPC的初凝时间减少了329 min,终凝时间减少了365 min,坍落度下降20 mm;随着SAC掺量的增加,UHPC的1 d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掺入10%的SAC时,UHPC的1 d强度最高,且相比基准组高4.6%;掺入SAC后,UHPC的早期水化速率和放热量均高于基准组,且UHPC早期水化速率和放热量随着SAC掺量的增加均呈现增大的趋势;SAC的掺入使得复合胶凝体系内AFt的生成量增加,而Ca(OH)_(2)的生成量减小,短时间内水化产物的生成量过多且分布不均匀,影响了混凝土强度。研究结果可为UHPC在加固与修复工程中的可喷射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复合胶凝体系 凝结时间 水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配骨料对膏体充填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韩汝宁 郭利杰 +1 位作者 董峰 杨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39-444,共6页
本文针对国内某铜矿下向进路充填开采工艺,以满足回采所需充填体强度需求为目标,通过对不同级配骨料制备的充填料浆开展流动性试验及强度配比试验,揭示出充填浓度是影响充填料浆流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且充填料浆中增加粗骨料含量能够提高... 本文针对国内某铜矿下向进路充填开采工艺,以满足回采所需充填体强度需求为目标,通过对不同级配骨料制备的充填料浆开展流动性试验及强度配比试验,揭示出充填浓度是影响充填料浆流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且充填料浆中增加粗骨料含量能够提高充填料浆输送浓度,同时能够提高各龄期充填体强度;并结合下向进路充填采矿工艺要求,确定了全尾砂充填料浆最佳输送浓度为68%~72%;尾砂∶破碎废石=6∶4条件下,最佳输送浓度为72%~76%;尾砂∶破碎废石=4∶6条件下,最佳输送浓度为74%~78%;最终综合分析推荐下向进路充填工艺参数为:假底充填∶尾砂∶碎石=4∶6~6∶4、充填浓度76%、灰砂比=1∶4;接顶充填∶尾砂∶碎石=4∶6~6∶4、充填浓度76%、灰砂比=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进路采矿法 充填体强度 充填工艺参数 充填骨料 骨料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ent industr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multi agent
20
作者 王海东 邱冠周 黄圣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Cement produ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at capacity, long-time delay, multi variables, difficult measurement and multi disturbance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he multi (a... Cement produ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at capacity, long-time delay, multi variables, difficult measurement and multi disturbance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he multi (agent,) the multi agent control system of cement production is built, which includes integrated optimal control and diagnosis control. The distributed and multiple level structure of multi agent system for the cement control is studied. The optimal agent is in the distributed state, which aims at the partial process of the cement production, and forms the optimal layer. The diagnosis agent located on the diagnosis layer is the diagnosis unit which aims a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ement production, and the central management unit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cooperation is realized by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optimal agents and diagnosis agen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optimal agent and the diagnosis agent are designed. The detailed functions of the optimal agent and the diagnosis agent are analyzed. At last the realization methods of the agents are give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 agent control system is presented. The multi agent system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off-line control of one cement plant with capacity of 5 000 t/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clinker increases 9.3% and the coal consumption decreases 7.5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multi agent system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