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兰布和沙漠白刺叶片功能性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苗雨君 杨光 +1 位作者 王健 李锦荣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5,共8页
为明确叶片功能性状反映植物对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乌兰布和沙漠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刺叶片结构、生理性状和土壤理... 为明确叶片功能性状反映植物对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乌兰布和沙漠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刺叶片结构、生理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叶片的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过氧化氢酶含量变异系数最为显著,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但其变动范围未超过40%;叶片面积、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片磷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15%,也是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比叶面积、比叶重、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碳含量、叶片氮含量均小于15%。白刺主要通过改变过氧化氢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片面积、叶片碳含量、叶片氮含量来适应环境。(2)叶片含水量与过氧化氢酶含量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叶片碳含量、叶片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比叶重显著负相关(P<0.05);比叶重与过氧化氢酶含量正相关,与叶片碳含量、叶片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可溶性糖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叶片碳含量正相关,与叶片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过氧化氢酶含量负相关。(3)土壤理化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全碳、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pH、土壤电导率对白刺叶片功能性状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碳、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是影响叶片功能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密切联系,对土壤环境差异有明显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白刺 叶片功能性状 立地条件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黄化茶树种质中咖啡碱合成部位的研究
2
作者 张亚真 钟思彤 +5 位作者 陈志辉 孔祥瑞 单睿阳 郑士琴 余文权 陈常颂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84,共10页
咖啡碱作为茶树中的主要特征代谢物,是茶叶品质风味形成的重要组分和天然功能性成分。目前,茶树中咖啡碱的功能作用、分布规律、合成途径及关键基因已基本探明,但在亚细胞水平上,咖啡碱的合成部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以白鸡冠茶树及其自然... 咖啡碱作为茶树中的主要特征代谢物,是茶叶品质风味形成的重要组分和天然功能性成分。目前,茶树中咖啡碱的功能作用、分布规律、合成途径及关键基因已基本探明,但在亚细胞水平上,咖啡碱的合成部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以白鸡冠茶树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的不同黄化单株为材料,通过透射电镜对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黄化叶片中叶绿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且与叶片SPAD值及叶色表型紧密相关;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碱含量,发现黄化叶片中仍有大量咖啡碱积累,甚至超过正常绿色叶片。通过咖啡碱合成关键基因CsTCS1表达量测定、原位杂交及亚细胞定位发现,CsTCS1在不同黄化茶树种质叶片中的表达信号强度存在差异,但表达部位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栅栏组织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亚细胞水平上,茶树叶片中咖啡碱的合成部位主要是细胞核和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化叶片 咖啡碱 合成部位 亚细胞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地区氮磷钾配施对强筋小麦功能叶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党校 裴阿卫 +3 位作者 张睿 梁增基 邓斌礼 王新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1-768,共8页
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水平及组合对小麦生育后期主茎、主茎分蘖Ⅰ和主茎分蘖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NPK肥配比处理中,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在蘖位、叶位间差异均极其显著,不同生育期间... 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水平及组合对小麦生育后期主茎、主茎分蘖Ⅰ和主茎分蘖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NPK肥配比处理中,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在蘖位、叶位间差异均极其显著,不同生育期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孕穗期高于灌浆期,主茎>主茎分蘖Ⅰ>主茎分蘖Ⅱ,旗叶高于倒二叶.孕穗期以N225P120K120处理对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明显,分别比CK1和CK2增加20.41%和25.76%;灌浆期以N135P225K120处理对茎蘖旗叶净光合速率作用显著,分别比CK1和CK2增加43.48%和10.83%.研究发现,在一定磷钾肥基础上通过调节氮肥可以调节孕穗期茎蘖功能叶净叶光合速率,提高钾肥用量有利于提高灌浆期各茎蘖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肥料配置 功能叶 蘖位 叶位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尧山常见植物叶片性状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马姜明 张秀珍 +2 位作者 梁士楚 陈婷 黄秋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2,共6页
选择桂林尧山1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干质量(DW)、叶面积(AR)、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TH)和比叶面积(SLA)等叶片性状因子,探讨不同植物适应土山生境所表现出的叶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4种常见植物的5个叶性状因子之... 选择桂林尧山1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干质量(DW)、叶面积(AR)、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TH)和比叶面积(SLA)等叶片性状因子,探讨不同植物适应土山生境所表现出的叶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4种常见植物的5个叶性状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DW与LDMC、AR、TH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W与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LDMC与AR、TH、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AR与TH、SLA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H与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个叶性状因子中,反映叶片性状权重的大小依次为:AR>LDMC>TH>DW>SLA。与桂林岩溶石山相比,作为土山的桂林尧山生境植物具有相对较小的DW、LDMC、AR、TH和相对较大的SLA,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植物适应土山和石山不同生境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土山生境 适应性 桂林尧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立地美国山核桃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叶性状比较 被引量:26
5
作者 徐德聪 吕芳德 +1 位作者 栗彬 蒋瑶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4期17-20,共4页
对立地条件对美国山核桃的叶片性状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土壤条件较好的美国山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Fv/Fm、Fv/F0、qP、qN值均比土壤条件较差的植株高,土壤条件较好的美国山核桃具有较高的PSⅡ光能转... 对立地条件对美国山核桃的叶片性状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土壤条件较好的美国山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Fv/Fm、Fv/F0、qP、qN值均比土壤条件较差的植株高,土壤条件较好的美国山核桃具有较高的PSⅡ光能转换效率和碳同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立地条件 叶片性状 叶绿索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森林公园降温效应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6
作者 闫伟姣 孔繁花 +4 位作者 尹海伟 孙常峰 许峰 李文超 张啸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69-3178,共10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影响规律,有助于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与管理,以便更好地缓解城市热环境。以南京紫金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沿陵园路—中山陵方向选取了5个植被结构相似的... 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影响规律,有助于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与管理,以便更好地缓解城市热环境。以南京紫金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沿陵园路—中山陵方向选取了5个植被结构相似的林地作为观测点,并以水泥地面为参照点,利用HOBO小型气象观测站对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子进行定点同步观测,并分别采用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鱼眼相机和GPS手持导航仪获取各观测点的叶面积指数、天空可见度和高程信息,然后采用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绿地降温效应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站点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参考点相比,5个观测点在白天均有明显降温效果,13:00—16:00降温效应最强,而晚上降温效果很弱,甚至出现轻微的保温效应;降温幅度随大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增大而减小;绿地叶面积指数、天空可见度和高程等因子对绿地降温效应在不同时段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叶面积指数与天空可见度在9:00—19:00间对降温效应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但由于高温的影响,午后(13:00—15:00)影响作用较弱;在夜间,高程是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与绿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森林公园 降温效应 定点观测 叶面积指数 天空可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不同节位叶片形态特征与干物质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于龙凤 李富恒 +1 位作者 安福全 魏丽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2,共5页
对3个番茄品种植株叶片的形态特征及干物质含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番茄不同节位叶片之间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干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之间叶长差异不显著;月光、樱桃番茄SLA、LDMC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佳丽与月光、樱桃番茄之间比... 对3个番茄品种植株叶片的形态特征及干物质含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番茄不同节位叶片之间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干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之间叶长差异不显著;月光、樱桃番茄SLA、LDMC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佳丽与月光、樱桃番茄之间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平均值差异显著。各品种叶面积与叶长、叶宽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SLA与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节位 叶片形态 干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凤权 王金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41,共6页
研究了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u728及其无细胞培养液对白叶枯病菌没有直接抑制作用。Du728菌液拌种后不能从长出的幼苗各部位回收到目的细菌;浸根处理后Du72... 研究了稻白叶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u728及其无细胞培养液对白叶枯病菌没有直接抑制作用。Du728菌液拌种后不能从长出的幼苗各部位回收到目的细菌;浸根处理后Du728可通过维管束传导到上部叶片;叶面喷雾(下部3张叶片)后,15d内可从处理的叶片上回收到目的细菌,未处理叶片(第4叶)一直未回收到Du728。先用Du728喷雾处理水稻幼苗再接种白叶枯病菌(Ahc11),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49.1%~50.2%;当Du728使用菌量达到1×106cfu/mL时,再增加浓度,防病效果增加甚微。这种防治效果主要表现为病叶率下降,而对病叶上的病斑长度影响不大。将Du728和Ahc11混合后接种,随着Du728在混合液中比例的增加,防病效果逐渐增加。先接种Ahc11再用Du728处理,对白叶枯病基本无防治效果。这些结果表明:Du728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位点竞争,Du728占据叶片上的侵染位点后,能部分阻止白叶枯病菌在叶片上的定殖侵入;但病原菌侵入后,Du728不能阻止病原细菌在叶片细胞间的扩展。除位点竞争外,Du728还能诱导稻苗产生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诱抗效果为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基因 缺失突变体 水稻 白叶枯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丘陵区3种林分凋落叶客置分解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莉莎 张金池 +1 位作者 庄家尧 司登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1-688,共8页
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利用野外分解袋法在苏南丘陵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3种林分内进行凋落叶客置后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种分解速率大于针叶树... 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利用野外分解袋法在苏南丘陵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3种林分内进行凋落叶客置后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种分解速率大于针叶树种;分解系数k麻栎叶最高(k=0.391 4),马尾松叶居中(k=0.238 8),杉木叶(k=0.209 1)较低;分解系数k与初始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碳氮比(C/N)显著负相关(P<0.05),失重率分别与氮释放率(P<0.05)、磷释放率、有机碳释放率显著正相关(P<0.01),与C/N显著负相关(P<0.05);分解过程中,氮和钾总体为净释放,磷为释放或固持状态,有机碳释放率逐步上升,C/N比基本呈下降趋势。客置后分解地特征效应较显著,针叶树种凋落叶客置到阔叶林后分解速率加快,反之则减慢;养分释放速率大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分解16个月后,不同分解地的同种凋落叶养分释放率有趋于一致的趋势;经Olson指数衰减模型模拟,客置后麻栎叶分解系数k变小,杉木叶和马尾松叶分解系数k变大,预测麻栎叶t0.50,t0.95分别延长0.09~0.20 a和0.10~0.29 a,杉木叶分别缩短0.11~0.60 a和2.91~2.97 a,马尾松叶在麻栎林分解地t0.50,t0.95分别缩短0.06 a和0.09 a,在杉木林分解地分别延长0.19 a和0.36 a。有机碳t0.50麻栎叶缩短0.09~0.11 a,杉木叶延长0.01~0.09 a,马尾松叶缩短0.07~0.08 a;有机碳t0.95麻栎叶延长0.10~0.23 a,马尾松叶缩短0.30 a,杉木叶在麻栎林分解地缩短0.01 a,在马尾松林分解地延长0.32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凋落叶 客置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Olson指数衰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人工油松林冠层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郭华 王孝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35-1339,共5页
用植物冠层半球影像系统分析测定了黄土高原腹地子午岭林区4个不同龄级油松林的冠层特征和林下光立地系数,并应用α多样性指数对不同龄级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人工油松林叶面积指数(LAI)在林木生... 用植物冠层半球影像系统分析测定了黄土高原腹地子午岭林区4个不同龄级油松林的冠层特征和林下光立地系数,并应用α多样性指数对不同龄级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人工油松林叶面积指数(LAI)在林木生长20a以后达到稳定值;平均叶倾角(MLA)在40a内变化不大;冠型参数(E-LADP)的数值在40a内呈U型波动;综合光立地系数(GSF)、直射光立地系数(DSF)、散射光立地系数(ISF)等参数显示,该地区人工油松林在发育过程中,林下光照明显下降,40a林下光照条件各项指标仅约为10a林的1/3。群落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有随年份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冠层结构 叶面积指数 光电地系数 Α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叶片SPAD值与测定位置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文杨 岳建华 +4 位作者 孟岩 孙耀清 申洁梅 谷绿玉 杜艳灵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2,81,共7页
为了实时、准确、无损地检测葡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水平,以评价葡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确保栽培的科学和施肥的合理,以‘夏黑’‘巨玫瑰’‘户太8号’‘阳光玫瑰’‘金手指’‘摩尔多瓦’这6个品种葡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绿素测定... 为了实时、准确、无损地检测葡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水平,以评价葡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确保栽培的科学和施肥的合理,以‘夏黑’‘巨玫瑰’‘户太8号’‘阳光玫瑰’‘金手指’‘摩尔多瓦’这6个品种葡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6个葡萄品种叶片不同位置的SPAD值,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探寻了葡萄叶片SPAD值的最适测量位点,分析了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关系,并建立了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线性函数拟合方程。结果表明:6个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叶片顶部的均最高,中部的均次之,基部的均最小;其中,葡萄叶片中部的SPAD值最具有代表性。6个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相关,其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性最高;在不同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线性函数拟合方程中,‘户太8号’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值最高,其叶绿素a、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决定系数值分别为0.903 5、0.867 2、0.749 9;在叶绿素b与葡萄叶片SPAD值的拟合方程中,‘金手指’的拟合方程为y=0.034 7x-0.084 0,其决定系数R2值(0.773 4)最高。单一品种葡萄叶片的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回归模型的拟合准确率比6个葡萄品种汇总拟合回归模型的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叶片 SPAD值 测定位点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不同栽植密度对桑叶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林 毕会涛 +1 位作者 黄付强 李继东 《河南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21-22,共2页
密度对产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产速成桑园的合适栽植密度为1 500株/667m2左右,该栽植密度既可减少投入,又能达到快速丰产的目的。
关键词 桑树 栽植密度 产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檵木花叶芽变的表型分析与RSAP分析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炎林 熊兴耀 +4 位作者 于晓英 刘明月 朱杰辉 黄睿 李达 《经济林研究》 2011年第1期8-14,共7页
为从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区分红花檵木芽变类型与普通类型,以"密枝玫红"及其3份花叶芽变为材料,在分析其表型特征和观察物候期的基础上,结合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技术,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密枝玫红"花叶芽变与... 为从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区分红花檵木芽变类型与普通类型,以"密枝玫红"及其3份花叶芽变为材料,在分析其表型特征和观察物候期的基础上,结合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技术,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密枝玫红"花叶芽变与母株的主要表型差异表现在叶片长度和枝梢长度方面,其它表型特征差异不显著,3份花叶芽变的主要物候期均早于母株红花檵木;4份材料的组织浸提液经黄豆、黄瓜、辣椒、番茄和红花檵木生物接种试验检测无病毒感染症状,其扦插苗后代表型稳定;从45对引物组合中筛选了13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产生了1 174条带,在芽变单株及其母株之间产生了146条差异条带,条带主要集中在100-2 000 bp之间;"密枝玫红"花叶芽变是一类不同于母株的芽变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檵木 花叶芽变 遗传 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绿量格局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宇 童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30,共4页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带不同结构植被群落三维绿量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建立了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利用遥感影像提取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带不同结构植被群落三维绿量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建立了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利用遥感影像提取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植被指数信息,对其三维绿量进行估算,分析风景名胜区三维绿量分布格局,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三维绿量 东湖风景名胜区 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地条件和树龄对刺槐叶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俊辉 李秧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6-181,共6页
立地条件和树龄是影响黄土高原刺槐"小老树"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此,该文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水分条件好的沟谷台地和水分条件相对差的峁坡坡地)刺槐叶形态和生理特性随树龄的变化,目的在于揭示"小老树"形成的生理... 立地条件和树龄是影响黄土高原刺槐"小老树"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此,该文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水分条件好的沟谷台地和水分条件相对差的峁坡坡地)刺槐叶形态和生理特性随树龄的变化,目的在于揭示"小老树"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坡地刺槐具有小的叶面积,高的比叶质量和叶厚度,低的比叶水力导度、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而水分利用效率和N、P养分含量均较高。随树龄增加,刺槐的叶形态和生理特性表现出干旱生境中的特点,叶水分关系的恶化和分配到光合器官中的N含量比例的减少是随树龄增加净光合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立地条件和树龄对大多数叶形态和生理特性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干旱与树龄增加相互作用导致的光合面积的减少、叶片结构和建造成本的上升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黄土高原"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条件 树龄 刺槐 叶形态与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不同有机残体分解及氮磷释放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曰钦 谢宗强 +1 位作者 翟明普 贾黎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采用网袋法研究三倍体毛白杨落叶、小枝(直径小于0.5 cm)、细根(直径小于2mm)和皮的分解速率以及N,P动态。结果表明:4种有机残体在357天中分解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到试验结束时(2008年11月)细根的分解率最大(42.5%),其次是落叶... 采用网袋法研究三倍体毛白杨落叶、小枝(直径小于0.5 cm)、细根(直径小于2mm)和皮的分解速率以及N,P动态。结果表明:4种有机残体在357天中分解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到试验结束时(2008年11月)细根的分解率最大(42.5%),其次是落叶(30.5%)和皮(26.0%),小枝的分解率最低(20.9%);Olson指数方程对4种有机残体的分解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为0.96~0.98,由此计算得到4种有机残体的年分解率分别为42.88%,31.74%,26.25%和20.54%;不同有机残体分解初期存在N,P元素富集现象,但富集程度与富集持续的时间存在差异,细根、叶、皮、小枝中N的富集度分别为11.6%,127.2%,122.6%和126.7%,P的富集度分别为105.9%,172.9%,123.0%和163.9%,因此N,P的富集度均以叶最高,以细根最低;从富集持续的时间来看,细根、叶、皮、小枝中的N富集持续时间分别为205,239,297和265天,以皮持续的时间最长,P富集持续的时间分别是205,205,265和239天,以小枝持续的时间最长;从不同有机残体释放的N,P量来看,细根释放量最多,其次是叶,皮和小枝释放量较少。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中不同有机残体在养分归还上存在不同特点,尤其是皮和小枝分解率低,养分富集持续时间长,今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其分解,以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落叶 细根 树皮 枝条 立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特异性组分与原生质膜蛋白互作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绍新 刘颖超 +1 位作者 李正平 董金皋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9,76,共5页
以玉米叶片原生质为研究对象,以ANS(1-苯胺基-8-萘磺酸)作荧光探剂,用荧光标记法研究了毒素与质膜蛋白的互作.在被ANS标记后的原生质悬浮液中加入不同浓度HT-毒素后,ANS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呈现出了剂量—效应关系,表明HT-毒素与质膜上AN... 以玉米叶片原生质为研究对象,以ANS(1-苯胺基-8-萘磺酸)作荧光探剂,用荧光标记法研究了毒素与质膜蛋白的互作.在被ANS标记后的原生质悬浮液中加入不同浓度HT-毒素后,ANS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呈现出了剂量—效应关系,表明HT-毒素与质膜上ANS某些受体发生了互作.本实验采用2种试剂,从2个角度表明了ANS受体和质膜上存在的毒素受体具有蛋白特性.初步推测HT-毒素特异性组分的原初作用位点在质膜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特异性毒素 荧光 膜蛋白 作用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不同有机残体分解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曰钦 査媛媛 +2 位作者 杨晨 何玉佩 鲍中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30,共9页
为探明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林地养分状况,寻求可能的养分输入途径,实现林地长期生产力的维持和提高,采用网袋法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落叶、枝条(直径小于0.5 cm)、细根(直径小于2 mm)以及树皮的分解率和分解过程的变化... 为探明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林地养分状况,寻求可能的养分输入途径,实现林地长期生产力的维持和提高,采用网袋法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落叶、枝条(直径小于0.5 cm)、细根(直径小于2 mm)以及树皮的分解率和分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残余物在一年中分解速率的变化总体表现为快—慢—快的节律,但位于地下的细根分解过程与位于地表的落叶、枝条和树皮有所不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阶段的分解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种残余物的分解速率不同,实验后期细根的分解率为42.5%,落叶的分解率为30.5%,树皮的分解率为26.0%,枝条的分解率为20.9%,不同残余物的分解速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充分说明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中不同有机残体在不同分解阶段具有不同特征,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其养分释放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其分解,以不断提高立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落叶 细根 树皮 枝条 立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地条件和人为干扰对杜仲梦尼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阳 朱景乐 +3 位作者 刘攀峰 杜红岩 李铁柱 孙志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0-1177,共8页
在河南省灵宝市两处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截然不同的杜仲种植基地,以杜仲梦尼夜蛾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和T检验方法,研究立地条件、林分特征和人为干扰因素对杜仲梦尼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和管理措施条件下,影响杜... 在河南省灵宝市两处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截然不同的杜仲种植基地,以杜仲梦尼夜蛾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和T检验方法,研究立地条件、林分特征和人为干扰因素对杜仲梦尼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和管理措施条件下,影响杜仲梦尼夜蛾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坡向和海拔高度,虫口密度均随着坡向值的增加和海拔的增高而降低。人为干扰较少的庄科基地的林分郁闭度成为继坡向及海拔后影响虫口密度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是两种管理模式下的最大的区别。闫驮基地7月份的叶面积损失率与5月的差异不显著(F=1.005,P=0.317),但极显著低于同期庄科基地的叶面积损失率(F=33.268,P<0.001),表明闫驮基地采取的以抚育管理为主的生态调控措施在控制杜仲梦尼夜蛾种群密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划分关键防控区域和以抚育管理为主的杜仲梦尼夜蛾生态调控技术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梦尼夜蛾 杜仲果园化栽培模式 立地条件 人为干扰 叶面积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冠层光分布特性与叶面积指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丹 赵经华 +1 位作者 洪明 马英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试验基地内开展沟灌灌水方式下的大田试验,以梨树为研究对象,使用Hemi 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仪器测定梨树冠层的光照指标及LAI,探讨梨树冠层内的光分布情况及LAI变化规律,建立DSF、ISF与LAI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梨...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试验基地内开展沟灌灌水方式下的大田试验,以梨树为研究对象,使用Hemi 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仪器测定梨树冠层的光照指标及LAI,探讨梨树冠层内的光分布情况及LAI变化规律,建立DSF、ISF与LAI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梨树果实生长发育的进行,树下DSF与ISF变化趋势基本相同,DSF、ISF呈显著性正相关,但穿透冠层的直射光一直大于散射光;随着果实不断趋于成熟,LAI呈现不断减小趋势;DSF、ISF的变化影响LAI数值的变动,ISF对LAI的作用影响更为显著;对比晴天与阴天条件下冠层的直接辐射状况,冠上、冠下直接辐射波动基本相同,晴天树冠可以截获更多的直接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冠层 光分布特性 叶面积指数 直射光立地系数 散射光立地系数 Hemi VIEW 沟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