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双子叶植物气孔性状和叶经济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1
作者 贡保草 王相泰 +2 位作者 尹冰 罗帅伟 杜国祯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3-842,共10页
气孔作为叶片和大气间的重要通道,其性状反映了植物交换水分和气体的能力;而比叶重(LMA)作为核心的叶经济性状反映了植物利用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这两类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及群落的构建有重要意... 气孔作为叶片和大气间的重要通道,其性状反映了植物交换水分和气体的能力;而比叶重(LMA)作为核心的叶经济性状反映了植物利用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这两类性状的协同关系及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及群落的构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58种常见双子叶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气孔性状的变异性、分析了气孔性状和LM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常见双子叶植物的上表皮气孔性状变异大于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占比(SPI)的变异最大;2)LMA和气孔性状(气孔密度和SPI)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P<0.05);3)LMA和气孔性状相关性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上升,随着土壤pH的增加而上升,即LMA和气孔性状间的协同关系会随着环境梯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为环境变化下的植物叶片性状及其适应性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性状 比叶重 协同 环境梯度 青藏高原 双面气孔植物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片机械强度与抗旱性耦合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谢路路 张秀龙 +1 位作者 于大炮 王庆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9-1548,共10页
植物叶片机械强度(刚度和韧性)与其抗旱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开展植物叶片机械强度与抗旱性耦合机制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陆地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由于缺少针对该协同关系驱动因素的系统... 植物叶片机械强度(刚度和韧性)与其抗旱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开展植物叶片机械强度与抗旱性耦合机制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陆地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由于缺少针对该协同关系驱动因素的系统性研究,当前对植物适应干旱的生理生态机制缺乏深入理解。从叶片机械结构、抗旱性状及驱动二者变化的相关解剖学/生理性状进行分析,在综述叶片机械结构与抗旱性状的基础上,阐明抗旱性与机械性状协同关系的解剖学和生理基础,以期为今后研究植物机械性状和抗旱协同适应策略提供参考。细胞壁厚度、膨压损失点(Ψ_(tlp))和主脉长度(VLA_(maj))在调节叶片机械强度和抗旱性的权衡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①较厚的细胞壁不仅能够降低细胞膨压损失后的皱缩和塌陷风险,也会保护叶片免受由细胞收缩引起的导管外水分运输能力下降,从而使得植物叶片有较强的耐旱能力;②叶脉维管束水分的运输在干旱下存在着由栓塞引发的被破坏风险,而单位面积较大的主脉长度(VLA_(maj))可以提供额外的水分替代途径向叶肉供应水分;③较厚的细胞壁厚度和较高的VLA_(maj)有助于增加叶片的机械强度。综上所述,在干旱生境中,尽管水分亏缺会降低叶片光合速率,但具有高机械强度和抗旱性的叶片却能延长其寿命,以保证叶片在恶劣生境中维持基本的气体交换和正碳收益。揭示了高机械性和抗旱性的耦合是植物适应干旱的内在机制,并对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行展望,强调未来研究在考虑植物机械性状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理因素如渗透调节能力、水分缓冲能力等协同探究植物的抗旱性,以期为未来植物抗旱协同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重 叶密度 细胞壁 粗脉密度 失膨点 叶水力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科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
3
作者 王琴 杨达 +3 位作者 彭晓容 柯妍 张云冰 张教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32,共14页
为探究重点保护植物在热带地区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肉豆蔻科9种木本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4种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形态、光合、养分含量及养分重吸收率等22个性状。结果显示:与非重点保护植物相比... 为探究重点保护植物在热带地区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肉豆蔻科9种木本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4种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形态、光合、养分含量及养分重吸收率等22个性状。结果显示:与非重点保护植物相比,重点保护植物的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密度和碳含量更低,但叶片更厚、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更高;比叶重、叶脉密度、气孔导度、元素含量、养分重吸收率等多个性状在重点和非重点保护植物间差异不显著。氮含量与氮重吸收率显著正相关。镁含量与比叶重在重点保护植物间显著负相关,镁重吸收率与叶脉密度在重点保护与非重点保护植物间均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第1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是叶片密度、光合氮利用效率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对第2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是N、P含量和N:P比值。肉豆蔻科植物叶片的N:P比值低于14,说明其生长主要是受N限制而不是P限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可以揭示重点保护植物和非重点保护植物间生态适应策略的差异。因此,未来需加强重点和非重点保护植物的生理生态学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重 叶片养分含量 肉豆蔻科 养分重吸收率 植物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δ^(13)C估算水分利用效率的2种模型比较——以峨眉山雷洞坪植物为例
4
作者 陈淼 刘顺 +2 位作者 许格希 陈健 史作民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目的】通过对基于碳稳定同位素值(δ^(13)C)估算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2种模型(是否考虑叶肉导度,gm)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gm对植物iWUE的影响。【方法】选择峨眉山雷洞坪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生长型植物,采集了48个物种的117... 【目的】通过对基于碳稳定同位素值(δ^(13)C)估算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2种模型(是否考虑叶肉导度,gm)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gm对植物iWUE的影响。【方法】选择峨眉山雷洞坪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生长型植物,采集了48个物种的117个叶片样品,通过测定其叶片δ^(13)C,对比了早期估算iWUE模型(iWUEsim模型,将gm看作无穷大)与包含gm效应的iWUE模型(iWUEmes模型)之间的iWUE差异(iWUE_(difference)),以及这种差异随植物生长型变化的趋势。【结果】结果显示,iWUEsim的平均值(42.23±1.33μmol·mol^(-1))显著高于iWUEmes的平均值(28.10±0.65μmol·mol^(-1)),高估比例为3.64%~72.11%(平均49.58%±1.30%)。不同生长型植物的iWUEsim均显著大于iWUEmes,其中草本植物高估比例3.64%~48.00%(平均29.20%±5.16%),灌木高估比例13.68%~67.73%(平均48.44%±1.83%),乔木高估比例32.04%~72.11%(平均54.08%±1.47%)。此外,叶片功能性状对iWUE_(difference)有显著影响,相比于叶片厚度、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和比叶重是影响iWUE_(difference)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将gm看作无穷大会造成对基于δ^(13)C估算的iWUE的高估,未来估算植物iWUE时应考虑gm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水分利用效率 叶肉导度 碳稳定同位素 植物生长型 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 比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机械强度的影响
5
作者 李红燕 欧美景 +1 位作者 赵秋菊 李佳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4-575,I0001-I0004,共16页
叶片穿透力强度是反映叶片机械抗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最终结果受到针直径与校准方法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测定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了广西大学校园中30种具平行脉单子叶植物与具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穿... 叶片穿透力强度是反映叶片机械抗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最终结果受到针直径与校准方法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测定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了广西大学校园中30种具平行脉单子叶植物与具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在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与校准条件下的差异及该差异与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利用穿刺针周长、横截面积及叶片厚度等进行校准,不同校准方式下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的叶片穿透力不同。(2)不同校准方式下,利用3种直径穿刺针测到的穿透力之间差异不同,其中,在只利用穿刺针周长和利用针周长与叶片厚度校准后,不同直径穿刺针之间的叶片穿透力无显著性差异;在只利用叶片厚度校准时,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大;在只利用穿刺针面积和利用针面积与叶片厚度校准后,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小。单子叶植物3种不同直径穿刺针的穿透力均大于相同粗细穿刺针下双子叶植物的穿透力。(3)不同校准方式下3种直径穿透力之间的差异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叶脉类型、叶片密度、比叶重、角质层厚度和叶脉密度可能是3种直径穿透力之间差异产生的结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利用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及不同校准方式下对不同叶脉类型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具有不同影响,叶片穿透力测定过程中需对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进行合理地选择和统一,建议测定叶片穿透力时,这3种针中,直径为0.5 mm的穿刺针应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测定,但不适用于较为坚硬的叶片,直径为2 mm的穿刺针不适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选择直径为1 mm的穿刺针并利用其周长进行校准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穿透力 穿透力差异 叶片密度 比叶重 角质层厚度 叶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烤烟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颜侃 陈宗瑜 +2 位作者 王娟 谭淑文 吴潇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46-3853,共8页
在河南、福建和云南3个生态区大田种植烤烟K326,采集不同叶位生理成熟的烟叶,测定δ13C值、总碳、全氮及比叶重,探讨了不同生态区烟叶δ13C值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烟叶δ13C值分布范围为-31.2%—-27.3‰,平均值-29.7‰;福建烟叶δ13... 在河南、福建和云南3个生态区大田种植烤烟K326,采集不同叶位生理成熟的烟叶,测定δ13C值、总碳、全氮及比叶重,探讨了不同生态区烟叶δ13C值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烟叶δ13C值分布范围为-31.2%—-27.3‰,平均值-29.7‰;福建烟叶δ13C值分布范围为-28.6%—-24.6‰,平均值-26.3‰;云南烟叶δ13C值分布在-27.1—-24.0‰之间,平均值-25.6‰;河南烟叶全氮含量最高,其总碳、碳氮比和比叶重均显著低于其余两地;福建和云南烟叶各生理指标值较为接近;各生态区烟叶δ13C值均与全氮含量呈负相关,与碳氮比及比叶重呈正相关。河南与其余两地烤烟生理特征的差异性,以及福建与云南烤烟生理特征的相似性表明,δ13C值可能与烤烟的品质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态区 Δ^13C 碳氮比 比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车桑子叶片功能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倩 杨济达 +1 位作者 张志明 苏文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65-69,78,共6页
植物叶片的性状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叶片的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机制。车桑子是植被恢复工程中常见植物,本文以元谋两个海拔不同地区(海拔2 000m和海拔1 100m)的车桑子叶片为实验材料,测定其电解质渗透率、... 植物叶片的性状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叶片的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机制。车桑子是植被恢复工程中常见植物,本文以元谋两个海拔不同地区(海拔2 000m和海拔1 100m)的车桑子叶片为实验材料,测定其电解质渗透率、比叶重、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含水率,比较分析以上各功能性状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2 000m和海拔1 100m处车桑子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PEL)分别为39.96%和32.67%,叶干物质含量(LDMC)分别为597.41kg/m^3和463.39kg/m^3,比叶重(LMA)分别为118.74g/m^2和105.35g/m^2,叶片厚度(LT)分别为0.20mm和0.23mm,叶片含水率(LWC)分别为52.64%和56.55%。随海拔的升高,车桑子叶片PEL有增加的趋势,LWC有减小的趋势,海拔2 000m处的车桑子叶片LAM、LDMC比海拔1 100m车桑子叶片高,LT比海拔1 100m车桑子叶片低。海拔1 100m处的车桑子叶片抗旱性和抗寒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桑子 电解质渗透率 比叶重 叶干物质含量 叶厚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17种主要植物叶性因子的比较 被引量:86
8
作者 李永华 罗天祥 +3 位作者 卢琦 田晓娅 吴波 杨恒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4-999,共6页
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叶氮含量和低比叶面积的干旱地区植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地区17种主要植物(野生9种,人工8种) ,分别测定其比叶面积(SL A)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 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叶氮含量和低比叶面积的干旱地区植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地区17种主要植物(野生9种,人工8种) ,分别测定其比叶面积(SL A)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 ,并与贡嘎山湿润森林样带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mass随SL A的增加而增加,但Nmass与SL A关系格局在固定沙丘野生多年生草本-灌木植物(类群1,Narea>3.0 g m- 2 )与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类群2 ,Narea<3.0 g m- 2 )之间存在策略位移现象,即在相同SL A下,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高的叶氮含量,或在相同Nmass时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小的比叶面积。在8个人工物种中,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绵柳和西北沙柳等灌木属于类群1,而甘草、小叶锦鸡儿、柽柳和青杨属于类群2 ,前者比后者具备更好的干旱适应机制,建议在生产上优先考虑前者。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具有较低的叶氮含量和较高的比叶面积,这一特征与流动沙丘土壤贫瘠及其生长期内降水集中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对丰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 单位面积叶氮含量 比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高寒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的乔木叶片功能性状特征 被引量:50
9
作者 罗璐 申国珍 +1 位作者 谢宗强 喻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20-6428,共9页
研究植物群落叶片功能性状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海拔梯度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浓缩了不同的群落类型和环境梯度,是研究和理解群落与环境关系的理想场所。以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研究植物群落叶片功能性状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海拔梯度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浓缩了不同的群落类型和环境梯度,是研究和理解群落与环境关系的理想场所。以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典型森林优势乔木树种的LMA、LDMC、Narea、Nmass、叶片厚度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等主要叶片功能性状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各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从叶片功能性状角度揭示群落适应环境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780—1970 m范围内,神农架海拔梯度上典型森林乔木优势种叶片的、Narea和叶片厚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而海拔2570 m的亚高山针叶林的LMA、Narea和叶片厚度最高,分别为187.37 g/cm2、1.92 g/m2和385.31 um,且针叶林的LMA是常绿阔叶林的2倍、落叶阔叶林的3.7倍;除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Nmass小于落叶阔叶林外,Nmass随海拔升高(780—2570 m)而下降;海拔最高(2570 m)的针叶林和海拔最低(780 m)的常绿阔叶林的LDMC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54.93 g/kg、407.64 g/kg和48.84、44.12;而海拔介于二者之间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的LDMC和叶绿素含量则最低,分别为338.93 g/kg、337.3 g/kg和38.73、38.19。叶片各功能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叶片厚度与LMA/LDMC及LMA显著正相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Narea显著正相关。LMA与LDMC、Narea、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LDMC与Narea、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显著正相关,Narea与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随着海拔梯度上升环境条件的变化,森林群落不同物种功能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森林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叶绿素含量 叶干物质含量(LDMC) 比叶重(lma) 叶厚(LT) 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 单位质量氮含量(Nm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6种阔叶幼苗叶片形态特征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8
10
作者 薛立 张柔 +4 位作者 奚如春 郭淑红 杨振意 刘斌 韦如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为了了解6种阔叶幼苗叶形态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气候对其的影响,对山杜英、米老排、樟树、海南红豆、红花油茶和红锥6种幼苗叶长和叶宽的相关性和叶片的比叶重变化和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苗各月份的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 为了了解6种阔叶幼苗叶形态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气候对其的影响,对山杜英、米老排、樟树、海南红豆、红花油茶和红锥6种幼苗叶长和叶宽的相关性和叶片的比叶重变化和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苗各月份的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相关系数把6种幼苗分为:a),叶长和叶宽的相关性随季节变化型,包括山杜英、红花油茶、海南红豆、红锥;b),叶长和叶宽的相关性稳定型,有樟树和米老排。6种幼苗的叶长和叶宽相关系数与月降雨量成线性关系,与月平均气温及光照时间呈二项式关系。6种幼苗叶片的比叶重随幼苗种类和季节而变化,新叶的比叶重上半年比下半年变化大,老叶全年变化较小,上半年新叶的比叶重比老叶低,下半年两者相近。红花油茶新叶和老叶的平均比叶重明显大于其余5种幼苗。6种幼苗的比叶重与降雨量、平均气温和光照时间存在二项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种 叶片性状 相关关系 比叶重 季节变化 气候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条件对蒙古栎幼苗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1
11
作者 许中旗 黄选瑞 +2 位作者 徐成立 许晴 纪晓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128,共8页
对生长于不同光照环境(林内和林外)下的蒙古栎幼苗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蒙古栎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具有明显影响,林外幼苗单株生物量为林外的4.48倍,其中以根系生物量的差别为最大,林外为林内的6.23倍;林外与林... 对生长于不同光照环境(林内和林外)下的蒙古栎幼苗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蒙古栎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具有明显影响,林外幼苗单株生物量为林外的4.48倍,其中以根系生物量的差别为最大,林外为林内的6.23倍;林外与林内幼苗根冠比分别为2.70和1.11。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蒙古栎幼苗的叶片形态表现出明显不同,林外叶片比叶面积明显低于林内,分别为139.55cm2/g和284.94cm2/g,林内约为林外的2.04倍;一次生长叶面积林外明显低于林内,总叶面积则高于林内。二次生长使蒙古栎幼苗的叶面积有明显增加,但是经过二次生长后,幼苗的单株生物量没有明显增加,说明二次生长叶片对于蒙古栎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没有明显贡献;光照对于蒙古栎主干及根系的形态具有明显影响,林外幼苗高(包括二次生长)明显低于林内幼苗,而地径则相反,林外幼苗根系的长度和直径则明显高于林内幼苗;林外幼苗顶芽体积明显大于林内幼苗。同时,林外幼苗的二次生长导致顶芽体积明显下降,从而对翌年的高生长量和未来干型产生影响。认为,蒙古栎幼苗通过形态上的一系列可塑性变化来适应不同的光环境以获取最大的碳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蒙古栎 形态 生物量 比叶面积 二次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霍山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吕金枝 苗艳明 +1 位作者 张慧芳 毕润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5,共6页
选取山西霍山地区30种主要植物(乔木7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13种),分别测定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初步探讨了3种功能型植物的部分叶性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霍山地区这个... 选取山西霍山地区30种主要植物(乔木7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13种),分别测定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初步探讨了3种功能型植物的部分叶性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霍山地区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草本植物的SLA最大,灌木次之,乔木最小;对于Nmass,同样是草本植物最高,灌木次之,乔木最低;而Narea乔木最高,灌木次之,草本最低,表现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性特征的差异性。不同功能型植物的SLA与Nmass呈正相关关系,与Narea呈负相关关系,表现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性关系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面积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 单位面积叶氮含量 霍山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环境下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 被引量:28
13
作者 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58-1264,共7页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为世界上最具有入侵性和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其控制与管理已成为长期以来世界性难题。了解入侵植物薇甘菊在异质环境下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对安全有效预警、监测和防治该入侵物种具有重要意...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为世界上最具有入侵性和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其控制与管理已成为长期以来世界性难题。了解入侵植物薇甘菊在异质环境下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对安全有效预警、监测和防治该入侵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薇甘菊盛花期,根据薇甘菊入侵生境的光照条件、群落结构和生长方式差异,在薇甘菊常见的4种入侵生境(林地、荒地、农田和和河边)选取10个样地,调查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开花结实和繁殖分配,并运用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比例(LMF)和茎干物质比例(SMF)的3种叶片功能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生境条件对薇甘菊的开花结实和繁殖分配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抛荒农田(样地Ⅷ)和河流边缘(样地Ⅸ和Ⅹ)薇甘菊的总花数、种子量、生殖枝茎生物量分配和花生物量分配均显著大于其他生境,显示在有利于其生长的条件下,薇甘菊种群倾向于有性繁殖;而在不利于薇甘菊生长的低光照林地(样地Ⅰ)和种间竞争强的农田红薯地(样地Ⅵ)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总花数和种子量明显小于其他生境,但营养枝叶生物量分配显著大于其他样地,而茎生物量分配值则处于中间值,表明在不利于其生长的生境条件下,薇甘菊通过提高营养枝茎的生物量分配和叶的生物量分配来适应,其种群则更倾向于克隆繁殖。通过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叶片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在不利于薇甘菊生长的低光照林地(样地Ⅰ)和种间竞争强的农田红薯地(样地Ⅵ)生境条件下,薇甘菊的叶面积和茎干物质比例(SMF)显著小于其他样地,且彼此差异不显著;但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比例(LMF)则显著大于其他样地,显示薇甘菊可通过提高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比例(LMF),降低茎干物质比例(SMF)来适应低光照和种间强竞争等不利生境;而在抛荒农田(样地Ⅷ)和河流边缘(样地Ⅸ和Ⅹ)有利于其生长的生境条件下,薇甘菊则通过相反的策略来适应环境。以上结果表明薇甘菊通过调节各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来适应环境,对异质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生长与繁殖适应对策,具有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比叶面积 叶干物质比例 茎干物质比例 繁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植物叶片,树高和种子功能性状比较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郑志兴 孙振华 +1 位作者 张志明 欧晓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2-988,共7页
植物功能性状(plant functional trait)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云南怒江和澜沧江干热河谷36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比叶面积(SLA)、植株高(H)和种子干重(SM)3个功能性状,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比较其在河谷间、河谷内的差异。结... 植物功能性状(plant functional trait)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云南怒江和澜沧江干热河谷36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比叶面积(SLA)、植株高(H)和种子干重(SM)3个功能性状,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比较其在河谷间、河谷内的差异。结果表明:1)两个河谷内36种木本植物的以上3种功能性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值分别为0.8739,0.5763,0.5517);2)河谷间的比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2944),植株高和种子干重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4070,0.8867);3)两个河谷内木本植物功能性状中,种子干重差异最大,植株高次之,比叶面积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比叶面积 植株高 种子干重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对喀斯特三种不同生境的可塑性反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宝成 彭艳 +3 位作者 藏灵飞 秦凯南 李宪碧 隋常玲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6,733,共6页
喜旱莲子草自入侵以来在我国各地广为传播蔓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理化指标分析,探讨喀斯特不同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在三种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节间长度、叶面积、单株重和叶干... 喜旱莲子草自入侵以来在我国各地广为传播蔓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理化指标分析,探讨喀斯特不同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在三种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节间长度、叶面积、单株重和叶干重差异显著。(2)在岩石环境中其无性繁殖器官——茎的投入比例占其生物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行道生境和湘江河道。(3)节间距随环境因子从岩石环境、绿化行道和水生生境的变化,依次增加,叶质比(叶面积/质量)也随水分环境的增加而增加;(4)在岩石环境中,喜旱莲子草通过缩短节间距并增加无性繁殖器官——茎的质量来增加其在水分匮乏生境的繁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喜旱莲子草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叶面积 叶质比 繁殖投入 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金露梅叶片化学计量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淑青 李文金 +1 位作者 张仁懿 王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9-634,718,共7页
通过三种养分添加处理,氮添加(5、10和15g·m-2)、磷添加(梯度同氮添加)、氮磷同时添加[(5g N+5g P)·m-2、(10g N+10g P)·m-2、(15g N+15g P)·m-2],对照(无养分添加),探讨养分添加对金露梅叶片性状氮含量(Nmass)、... 通过三种养分添加处理,氮添加(5、10和15g·m-2)、磷添加(梯度同氮添加)、氮磷同时添加[(5g N+5g P)·m-2、(10g N+10g P)·m-2、(15g N+15g P)·m-2],对照(无养分添加),探讨养分添加对金露梅叶片性状氮含量(Nmass)、磷含量(Pmass)、氮磷比(N∶P)、比叶重(LMA)、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的影响,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处理水平上,除N或P显著提高金露梅叶片的N∶P外,氮、磷添加对叶片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不同氮、磷处理下添加水平对金露梅叶片的Nmass、N∶P、Pn和PNUE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养分水平提高,各性状的变化模式各不相同,叶片Pmass无明显变化,而叶片LMA虽有降低的趋势但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叶片Pmass与Nmass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2=0.347,P<0.001),叶片Nmass与N∶P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2=0.018,P<0.05),而叶片Pmass与N∶P呈显著负相关(R2=0.505,P<0.001);叶片LMA与Pn之间显著负相关(R2=0.02,P<0.05),而与PNUE之间显著正相关(R2=0.077,P<0.001)。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环境变化可以改变金露梅叶片的养分保持能力、光合能力以及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 氮含量 磷含量 氮磷比 比叶重 净光合速率 光合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气环境下绿化植物叶片比叶重和光合色素含量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会霞 石辉 李秧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34-1142,共9页
研究了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在不同大气环境条件下叶片中Pb、Cd、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及比叶重(LMA),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 研究了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在不同大气环境条件下叶片中Pb、Cd、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及比叶重(LMA),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中Pb、Cd、Chl a、Chl b、Chl(a+b)、Car的含量及LMA具有显著差异.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叶片中Pb、Cd的含量、LMA和Chl a/Chl b升高,而Chl a、Chl b和Chl(a+b)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大叶女贞叶片中Car含量变化不明显,而小叶女贞叶片中Car含量在污染严重的采样点明显较其他采样点高.2种植物叶片中Pb、Cd的含量对叶片LMA和光合色素含量均具有明显影响,Chl a、Chl b及Chl(a+b)含量与叶片中Pb、Cd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中Cd含量的增大导致Car含量增大,而Pb的作用与物种有关.叶片中Pb含量的增大导致2物种LMA增大,而Cd含量导致大叶女贞LMA增大而小叶女贞LMA变化不明显.污染胁迫下植物叶片会增大LMA、Chl a/Chl b,减小Chl a、Chl b和Chl(a+b)含量,据此可对大气污染进行生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植物 比叶重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Pb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比叶质量时空变化及对截雨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永慧 周本智 +2 位作者 葛晓改 倪霞 王小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39,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冠层部位和竹龄的变化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毛竹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截雨干旱试验,对毛竹叶片比叶质量时空特性进行测定...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冠层部位和竹龄的变化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毛竹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截雨干旱试验,对毛竹叶片比叶质量时空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和年龄差异;不同生长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均随竹龄增加而增加;各龄竹比叶质量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趋势均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2)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各龄竹比叶质量冠层差异不显著;自然生长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在不同生长季节均为冠层上部>冠层中部>冠层下部;截雨干旱下,比叶质量随冠层高度的变化因生长季节变化而不同。(3)截雨干旱下,各龄竹不同季节的比叶质量均高于自然生长下的比叶质量。干旱缓解了各冠层比叶质量的季节差异。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间比叶质量差异显著性受竹龄影响。(4)不同处理下各季节毛竹叶片比叶质量与土壤含水量、竹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毛竹属于低比叶质量物种,生长季节显著影响其比叶质量变化;与光照相比,土壤水分条件对毛竹比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截雨干旱 比叶质量 生长季节 年龄 冠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人工林16种木本植物重要叶特征参数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继光 傅声雷 +1 位作者 温达志 张玲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以南亚热带退化丘陵生态恢复进程中16种3 a生木本植物为对象,研究叶片重要特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的N、P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值,N:P平均值则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成熟叶片的N和P含量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 以南亚热带退化丘陵生态恢复进程中16种3 a生木本植物为对象,研究叶片重要特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的N、P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值,N:P平均值则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成熟叶片的N和P含量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01),N:P与N有弱的正相关关系(r=0.322,P<0.01),与P显著负相关,推断植物叶N:P主要由P决定(r=0.639,P<0.00001)。含N量高的植物具有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合N利用效率(PNUE)和低的比叶重(LMA),反之,含N量低植物具有低的Pmax、PNUE和高的LMA;Pmax与PNUE极显著正相关,LMA与PNUE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比叶重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岳山典型阔叶乔木冠层叶片性状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5
20
作者 苗艳明 吕金枝 毕润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3-486,共4页
以太岳山4种阔叶乔木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为研究对象,用LI-3000A叶面积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这4种乔木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叶面积大小和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Aarea);同时测定了其叶氮含量;计算了其比叶面积(SLA... 以太岳山4种阔叶乔木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为研究对象,用LI-3000A叶面积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这4种乔木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叶面积大小和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Aarea);同时测定了其叶氮含量;计算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单位重量的叶光饱和速率(Amass)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对植株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SLA、叶氮和光合特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area、Amass、Nmass、PNUE、SLA和Narea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树冠不同高度的叶片性状参数差异较大;在相同SLA下,Nmass和Narea在冠层中的分布均表现为中层>上层>下层,并出现平行位移现象;Aarea和Nmass都以中层值最大,表明冠层光合能力分布格局以中层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面积 单位面积叶氮含量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 单位重量的叶光饱和速率 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