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润叶不同温湿度参数对上部模块烟叶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1
作者 赵唯琦 张丽颖 +7 位作者 王子冲 李义鑫 饶翠梅 梁舒涵 张彦波 杨永胜 杜宇 汤云海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0-552,共13页
【目的】探究打叶复烤中润叶工艺温湿度参数对上部模块烟叶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上部模块烟叶为基础,设计润叶不同水分、温度参数,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DE-GC/MS)检测烟叶的挥发致香成分并分... 【目的】探究打叶复烤中润叶工艺温湿度参数对上部模块烟叶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上部模块烟叶为基础,设计润叶不同水分、温度参数,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DE-GC/MS)检测烟叶的挥发致香成分并分析,同时对烟叶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检测一润烟叶挥发性致香成分74种,4个处理73种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P<0.01)。其中醇类、酮类、醛类和酯类等致香物质的含量随一润水分、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筛出的22种特征差异化合物中,与对照处理(水分18.13%、温度53~54℃)相比,YR4(水分19.13%、温度59~60℃)处理烟叶香气前体物质降解转化充分,醇类、酮类、醛类和酯类等挥发性香味成分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加范围为2.95~215.39 mg/kg。二润水分、温度参数调整后,共检测挥发性致香成分74种,4个处理74种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P<0.01)。筛出的17个差异特征化合物含量中,与对照处理相比,ER4(水分18.92%、温度57~58℃)处理烟叶香气前体物质降解转化充分,醇类、酮类和醛类等挥发性香味成分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加范围为3.44~198.23 mg/kg。烟叶感官质量随润叶水分、温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以YR4和ER4(水分18.92%、温度57~58℃)处理整体感官质量较好,其烟草本香风韵凸显,香气质好,香气丰富性增加,刺激性和杂气降低,口腔舒适性提升。【结论】ER4(水分18.92%、温度57~58℃)参数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质量、改善烟叶感官质量,从而提升烟叶原料质量和工业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叶工艺 感官质量 聚类热图 SDE-GC/MS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五个桑树品种叶功能性状及其抗旱性评价
2
作者 覃兰丽 陈观榕 +5 位作者 李燕婷 谢彦军 李晓东 黄康东 文柳璎 史沉鱼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0-1070,共11页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种植的抗旱性强的桑树品种,该研究以环江地区‘桂桑5号’‘桂桑6号’‘桂桑优12’‘农桑14号’和‘育711号’5个桑树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花青素、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及导管直...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种植的抗旱性强的桑树品种,该研究以环江地区‘桂桑5号’‘桂桑6号’‘桂桑优12’‘农桑14号’和‘育711号’5个桑树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花青素、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及导管直径、导管加固系数、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密度等24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与抗旱性相关的叶功能性状指标及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表明,与抗旱性相关的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为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导管加固系数和海绵组织厚度。(2)根据隶属函数分析,5个桑树品种的抗旱性排名为‘农桑14号’>‘桂桑优12’>‘桂桑5号’>‘桂桑6号’>‘育711号’;进一步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桑14号’‘桂桑优12’和‘桂桑5号’成为一类,‘桂桑6号’和‘育711号’组成另一类;两种分析结果相一致。(3)‘农桑14号’‘桂桑优12’和‘桂桑5号’表现出更好的抗旱性,与它们具有更为高效的生理调节机制和优化的解剖结构有关。该研究结果为广西喀斯特地区桑树抗旱品种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桑树 叶功能性状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豆树家系生长与叶形性状变异分析与优良家系选择
3
作者 陈焕伟 季景勇 +4 位作者 叶琳燕 沈斌 蔡超 骆珍莎 曹森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揭示不同产地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家系生长与叶形的表型分化程度与变异规律,为筛选优良家系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选择来自江西、浙江、福建和四川4省共38个红豆树家系,通过表型测定开展生长和叶形性状的差异分析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揭示不同产地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家系生长与叶形的表型分化程度与变异规律,为筛选优良家系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选择来自江西、浙江、福建和四川4省共38个红豆树家系,通过表型测定开展生长和叶形性状的差异分析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豆树生长性状与叶形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所有表型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说明各表型性状在产地间均有丰富的变异。其中四川产地的红豆树表型特征明显,生长较差,其树高(3.01 m)、东西冠幅(1.31 m)和南北冠幅(1.35 m)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省份产地的红豆树(P<0.01),但叶片发育较好,叶面积(23.56 cm^(2))、叶周长(16.21 cm)、叶长(11.57 cm)和叶宽(5.50 cm)等表型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产地的红豆树(P<0.01),说明四川产地的红豆树家系整体长势一般,但叶片较大;表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性状和叶形性状内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为优异种质定向筛选提供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将红豆树群体分为5类,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基本一致。最终基于树高、胸径和冠幅表型数据筛选得到优良红豆树家系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生长性状 叶形性状 方差分量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稻叶病检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项新建 郑雨 +3 位作者 曹光客 李旭 尤钦寅 姚佳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水稻叶病防治在提高水稻产量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水稻叶病人工检查速度慢、主观性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稻叶病目标检测方法。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先验框尺寸,增强检测模型对水稻叶病的适应性;将轻量级空间注意力与... 水稻叶病防治在提高水稻产量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水稻叶病人工检查速度慢、主观性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水稻叶病目标检测方法。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先验框尺寸,增强检测模型对水稻叶病的适应性;将轻量级空间注意力与通道注意力融合,对高层语义特征信息增强,增强模型对病害信息的感知度;并结合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多尺度感受野获取目标上下文信息,有效地增强模型对目标周围特征的提取,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s算法平均检测精度(IOU=0.5)提高4.3%,F1值提高5.3%,帧率FPS为58.7 f/s。有效提升Yolov5s算法对水稻叶病的检测精度,达到实时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病检测 K-MEANS聚类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感受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个品系橡胶树的叶片解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雨 胡欣欣 +4 位作者 丁世涛 袁志能 黄肖 欧阳宇珺 高新生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373-381,共9页
为摸清我国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品系间的叶片形态结构差异,为高光效品种选育及适应性评价等提供依据,以‘热研73397’、‘热研917’等21份我国橡胶树主要栽培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指甲油印迹法,观测了不同品系橡胶... 为摸清我国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品系间的叶片形态结构差异,为高光效品种选育及适应性评价等提供依据,以‘热研73397’、‘热研917’等21份我国橡胶树主要栽培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指甲油印迹法,观测了不同品系橡胶树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等叶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南华1’、‘红星1’以及‘热研917’品系的栅栏组织结构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等较高;‘热垦628’、‘热研106’与‘热研917’的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和气孔密度相对较小,推测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一定的抗旱能力。采用系统聚类将上述品种进行分成2类,其中,‘南华1’,‘红星1’,‘海垦1’,‘热研917’品系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组织结构致密度相对较高。综上,‘南华1’,‘红星1’,‘热研917’品系叶片厚度,栅栏组织,组织结构致密度较高,气孔小而密,推测其有更好的光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叶片解剖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份椰子种质资源对灰斑病室内抗性评价
6
作者 余凤玉 刘蕊 +3 位作者 孙程旭 唐庆华 宋薇薇 牛晓庆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灰斑病是椰子的常见病害,为了研究椰子种质资源对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palmarum)的敏感性和抗性分级标准,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有伤接种法测定了10份椰子种质资源的发病情况,并根据病斑平均直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抗病性进行分级。... 灰斑病是椰子的常见病害,为了研究椰子种质资源对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palmarum)的敏感性和抗性分级标准,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有伤接种法测定了10份椰子种质资源的发病情况,并根据病斑平均直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抗病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10份椰子种质资源中含4份免疫材料、2份抗病材料、3份感病材料和1份高感材料。研究结果为今后抗灰斑病的椰子品种开发利用和灰斑病防控提供了重要资源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灰斑病 拟盘多毛孢菌 抗性评价 系统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楠天然种群表型变异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葛思宇 王立 +3 位作者 陆云峰 刘伟 张俊红 童再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7,共9页
[目的]揭示紫楠天然种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及规律。[方法]以其分布区内20个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巢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紫楠11个表型性状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紫楠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目的]揭示紫楠天然种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及规律。[方法]以其分布区内20个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巢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紫楠11个表型性状及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紫楠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为8.54%~43.75%,均值为20.83%,且6个叶片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6.27%)高于5个种子性状(14.31%),即种子比叶片具有更大的遗传稳定性;紫楠种群间的变异(50.44%)高于种群内的变异(23.42%),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46%,种群间变异是紫楠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在调查分布范围内,叶片随海拔升高而变小,呈由西向东逐渐变宽的趋势,而种子大小则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大的趋势。依据叶片和种子性状可将20个种群聚为三大类群,基本可代表紫楠在不同分布区域的表型特征。[结论]紫楠11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种群间变异为主。叶片的平均变异系数高于种子,呈由西向东逐渐变宽趋势,种子则呈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大的趋势。聚类分析将20个紫楠天然种群依地理位置分为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楠 叶片性状 种子特性 表型分化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叶脉序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朵 李进 段婷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89-1706,共18页
玉叶金花属(Mussaenda L.)种间变异式样复杂,属内杂交现象突出,其分类一直备受争议。为探索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裂果金花属(Schizomussaenda Li)、假玉叶金花属(Psudomussaenda Wernham)叶脉序特征在属间及种间分类学意义,从而为其作... 玉叶金花属(Mussaenda L.)种间变异式样复杂,属内杂交现象突出,其分类一直备受争议。为探索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裂果金花属(Schizomussaenda Li)、假玉叶金花属(Psudomussaenda Wernham)叶脉序特征在属间及种间分类学意义,从而为其作为药用以及园林植物资源的鉴定、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清净法制作叶脉标本,观察了22种该类群的叶脉序特征,基于叶脉序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结果表明:(1)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叶脉序特征具有一致性,一级脉都为羽状脉,间二级脉频度均为每个脉间区少于一条,粗二级脉与中脉夹角均为锐角,三级脉多为贯穿型,脉间区排列均不规则。(2)属间或属内种间有分类学价值的叶脉序特征为粗二级脉脉序类型、粗二级脉与中脉夹角、粗二级脉间距、粗二级脉与中脉连接方式、间二级脉及近缘二级脉的存在与否、三级脉贯穿类型、四级脉类型、游离端小脉分支情况、脉间区发育情况。(3)聚类分析显示该类群22种植物聚为12支,聚类分析中,裂果金花属及假玉叶金花属嵌入玉叶金花属内,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综上可知,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类群的叶脉序特征可以为其分类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科 玉叶金花族 玉叶金花属 叶脉序 分类学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分形的不同产地烟叶聚类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魏春阳 张云鹤 +3 位作者 宋瑜冰 李锋 薛超群 蔡宪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8-183,共6页
对较高精度的烟叶数字图像进行背景去除和分割预处理,计算烟叶颜色各分量(红色、绿色、蓝色、亮度)的计盒维数,绘制各颜色分量的计盒维数变化曲线,进行烟叶颜色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产地烟叶的颜色各分量计盒维数变化曲线存在较... 对较高精度的烟叶数字图像进行背景去除和分割预处理,计算烟叶颜色各分量(红色、绿色、蓝色、亮度)的计盒维数,绘制各颜色分量的计盒维数变化曲线,进行烟叶颜色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产地烟叶的颜色各分量计盒维数变化曲线存在较明显差异;采用颜色分形维数作为聚类参数得到了最好的分类结果。这表明颜色分形维数可以作为按颜色分类的特征指标,能更准确地描述图像颜色的分形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系统聚类分析 颜色 分形 计盒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合成分级叶片簇状纳米氧化铝 被引量:8
10
作者 汤睿 张昭 +1 位作者 杨晓娇 王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8,共8页
以Al(NO3)3·9H2O和CO(NH2)2为主要原料,乙醇-水混合液为溶剂,采用静态溶剂热法制备出了叶片状且一端聚集在一起的分级构造簇状纳米氧化铝。通过SEM、XRD、FTIR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的表征,研究了溶剂热方式,PEG... 以Al(NO3)3·9H2O和CO(NH2)2为主要原料,乙醇-水混合液为溶剂,采用静态溶剂热法制备出了叶片状且一端聚集在一起的分级构造簇状纳米氧化铝。通过SEM、XRD、FTIR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的表征,研究了溶剂热方式,PEG20000添加剂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EG20000的存在与否对产物的形貌没有影响但却能显著影响产物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溶剂热方式可以改变产物的精细结构。本文对产物形成机理进行了推测,认为在勃姆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非勃姆石物种扮演着模板的作用,是产物最终形貌形成和精细结构可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叶片簇状 溶剂热法 分级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衰老影响木兰科植物聚类的FTIR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伦 刘刚 +3 位作者 欧全宏 张黎 刘剑虹 孙世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59-2362,共4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聚类分析技术应用于木兰科植物不同亚族分类,研究了叶片衰老对聚类分析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木兰科三个亚族14种植物的幼叶、成叶、老黄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三个亚族植物叶片红外光谱差异不大;同种植物叶片...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聚类分析技术应用于木兰科植物不同亚族分类,研究了叶片衰老对聚类分析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木兰科三个亚族14种植物的幼叶、成叶、老黄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三个亚族植物叶片红外光谱差异不大;同种植物叶片不同生长期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基本一致,但一些特征峰的峰强有变化;用1 800~700cm-1范围二阶导数光谱结合聚类分析,发现成叶二阶导数光谱聚类分析能够正确对样品分类,幼叶和老黄叶二阶导数谱聚类分析效果不如成叶,说明叶片衰老过程化学成分变化影响聚类分析效果,聚类分析时取成叶样品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木兰科 叶片衰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个文冠果种源在新疆的性状表现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新 姜继元 +2 位作者 朱耀军 董鹏 李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为文冠果在新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19个文冠果种源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苗期的生长特性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牡丹江、1号、坤6及经7在各个时期的株高、地径及冠幅均表现最好,经1、椅22及红5表现较差;不... 为文冠果在新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19个文冠果种源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苗期的生长特性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牡丹江、1号、坤6及经7在各个时期的株高、地径及冠幅均表现最好,经1、椅22及红5表现较差;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整体变化在12-35片,牡丹江叶片数最多,为35片,与其他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经22、红补4及经18的叶片数较少;聚类分析将19个种源划分为4组,第1组牡丹江综合表现最优,第4组的红补4和坤160等12个种源长势较差。日平均气温与文冠果株高和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日平均相对湿度与地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平均风速与文冠果株高、地径及冠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生长指标 叶片数量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品种间产量性状评价 被引量:42
13
作者 孙建华 王彦荣 余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37-1844,共8页
连续4年对中国28个已通过审定的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及质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生育期测定结果表明:达初花期所需天数最少的品种有甘农3号、武功、蔚县、新牧1号、新牧2号、公农2号、甘农1号、准格尔、陇东、无棣和晋南。产量性状分析表明:... 连续4年对中国28个已通过审定的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及质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生育期测定结果表明:达初花期所需天数最少的品种有甘农3号、武功、蔚县、新牧1号、新牧2号、公农2号、甘农1号、准格尔、陇东、无棣和晋南。产量性状分析表明: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新疆大叶(35955.6kg/hm2)、武功、甘农3号、公农2号、新牧2号、新牧1号、肇东、图牧2号、草原2号、龙牧801和龙牧803共11个品种(31088.3~33183.4kg/hm2);叶茎比最高的品种为龙牧801和无棣。依据对4年总干物质产量、3龄总干物质产量、4年平均日增高、4龄叶面积、4龄总枝条数和叶茎比6个产量性状测定值的不加权平均进行生产性能的聚类分析,认为可将28个品种分为极强、较强、中等、较差和差5个类群。极强类群苜蓿生产能力最强,特征为生长迅速,干物质产量、日增高、枝条数均为最高,叶面积最高或较低;叶茎比为中等;达出花期所需天数为少或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育期 产量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化学成分指标烟叶样品的聚类分析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陈学平 张良 +2 位作者 郭家明 魏利 严贞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26,共6页
对 4 8个不同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性状按欧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类间进行特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4 8个烟叶样品可以聚为 4个类别 ,各类别化学成分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等特征数存在差异 ,不同类别在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性... 对 4 8个不同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性状按欧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类间进行特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4 8个烟叶样品可以聚为 4个类别 ,各类别化学成分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等特征数存在差异 ,不同类别在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或许可供深入开展计算机产品设计的个别环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指标 烟叶样品 聚类分析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主要芒果品种的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令霞 吴志祥 +2 位作者 王家保 李绍鹏 姜成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9-34,共6页
根据芒果的叶片性状变量(包括叶形、叶长、叶宽、嫩叶颜色和叶缘等5个方面),对海南22个芒果主栽品种运用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类芒果品种包括吕宋、台农1号、白玉、椰香、青皮、紫花、粤西1号、桂香芒、广西红芒、三年... 根据芒果的叶片性状变量(包括叶形、叶长、叶宽、嫩叶颜色和叶缘等5个方面),对海南22个芒果主栽品种运用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类芒果品种包括吕宋、台农1号、白玉、椰香、青皮、紫花、粤西1号、桂香芒、广西红芒、三年芒、龙眼香芒、桂热10号共12种;第2类芒果品种包括白象牙、海南土芒、海豹、金煌、黄象牙芒、扁桃芒共6种;第3类芒果品种包括云南小芒、红象牙、兴热1号共3种;第4类芒果品种包括黄玉芒1种。这与前人用其它方法分类的结果类似。分类结果可应用于芒果品种的识别与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芒果 品种 模糊聚类分析 叶片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树种质资源叶片形态多样性研究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扈惠灵 刘遵春 +2 位作者 苗卫东 周瑞金 申小雨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139,共3页
对河南省辉县里沟村12个具有地域特征的柿树种质资源叶片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柿树品种之间的叶片形态指标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叶片长度为10.2~15.1cm,变异系数为7.1%~14.5%,叶片宽度为6.3~9.8cm,变异系数为6... 对河南省辉县里沟村12个具有地域特征的柿树种质资源叶片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柿树品种之间的叶片形态指标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叶片长度为10.2~15.1cm,变异系数为7.1%~14.5%,叶片宽度为6.3~9.8cm,变异系数为6.7%~15.8%,叶面积变化范围为47.2~110.6cm2,变异系数为12.9%~30.6%;5个叶片形态指标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为18.759~53.55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柿树品种可分为4类,其中满天烘、土生杵头、牛心柿、变异杵头为第Ⅰ大类,叶片形状为纺锤形;水薄贴、杵头、水柿为第Ⅱ大类,叶片形状可归为长椭圆形;磨盘柿、扁壳、实生莲花、尖柿为第Ⅲ大类,叶片形状可归为椭圆形;实生扁壳为第Ⅳ大类,叶片形状为阔卵圆形。说明辉县里沟村的柿树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柿树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树 种质资源 叶片 形态指标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野生葡萄分类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三军 孔庆山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4-227,共4页
运用P.Galet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10个种的叶片进行了研究,并对叶片的数量化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0个种的叶片形态种间差异较大.(2)利用叶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种分为三大类群.(3)根据叶片的多型性,毛... 运用P.Galet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10个种的叶片进行了研究,并对叶片的数量化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0个种的叶片形态种间差异较大.(2)利用叶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种分为三大类群.(3)根据叶片的多型性,毛葡萄、复叶葡萄是较为原始的种类.(4)华中地区可能是我国葡萄属植物种的起源地,也可能是世界上葡萄属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属植物 叶片性状 聚类分析 野生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Ad-Hoc网络叶节点簇降低能源节约入侵检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悦 程子傲 +2 位作者 陈雷 王丹华 董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37-1142,共6页
针对传统含入侵检测(IDS)移动Ad-Hoc网络中,簇头(CHS)及簇划分存在叶节点独立簇,导致冗余簇不利于能耗节约的问题,提出一种移动Ad-Hoc网络叶节点簇降低能源节约入侵检测算法。首先,对传统的随机簇划分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方式容易产... 针对传统含入侵检测(IDS)移动Ad-Hoc网络中,簇头(CHS)及簇划分存在叶节点独立簇,导致冗余簇不利于能耗节约的问题,提出一种移动Ad-Hoc网络叶节点簇降低能源节约入侵检测算法。首先,对传统的随机簇划分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方式容易产生冗余划分问题,提出一种从叶节点开始进行簇划分的新方法,试图解决簇划分的冗余问题,以降低能耗;其次,针对所提方法,对算法的实现进行了研究,构建单节点消除算法,并且通过简单算例给出了簇划分过程;最后,通过在创建的实验平台中,与已有算法进行仿真对比显示,所提算法在簇划分数量上要少于对比算法30%左右,有利于提高网络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组件 性能保障 副本增删 资源竞争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干热河谷芒果种质资源叶片形态多样性的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国鹏 尼章光 +2 位作者 张林辉 解德宏 俞艳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80-81,85,共3页
根据芒果叶片性状变量,对怒江干热河谷区芒果种质资源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置信水平λ=0.945时,分析的24个个体可聚类为3大类,这说明怒江干热河谷区芒果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关键词 怒江干热河谷 芒果种质资源 叶片 模糊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韦艳梅 王凌晖 +2 位作者 曹福亮 韦山青 梁耀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136-18139,共4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1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2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3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叶性状 变异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