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坑森林植物叶-凋落物-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贵 余林兰 +2 位作者 刘昕宇 陈铭 薛跃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7,共11页
为探究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森林群落的C、N、P养分循环特征,比较了天坑内外森林群落的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与天坑外部森林相比,天坑... 为探究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森林群落的C、N、P养分循环特征,比较了天坑内外森林群落的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与天坑外部森林相比,天坑内部森林植物叶片和凋落物呈现出C低N、P高,土壤为C、N低P高的格局。植物叶片C:N、C:P与凋落物C、N:P显著正相关,植物叶片C与土壤P显著负相关;天坑外部森林的植物叶片N、N:P与土壤N:P显著负相关,植物叶片C:N与土壤C、C:N显著正相关,说明天坑森林内部凋落物的C、P养分可能主要来源于植物叶片,而天坑外部森林的植物叶片C、N主要来自土壤。土壤C:N:P对植物叶、凋落物的C:N:P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90.7%和50.6%,其中土壤P对植物叶和凋落物的C:N:P计量特征变化的解释度最高,坑内生境植物对P含量变化更为敏感、坑外植物对于N含量变化更为敏感,表明天坑内部森林可能是P素受限位点、天坑外部森林是N素受限位点。喀斯特天坑内部森林和外部森林植物叶-凋落物-土壤的C:N:P的差异和联系,体现了天坑内外森林群落的养分循环特征和植物群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凋落物 天坑森林 磷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C、N、P化学计量对海拔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秋玲 郭小龙 +1 位作者 张晶 张彦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2-801,共10页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功能性状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及其相关性。【结果】(1)随海拔升高,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大,并分别在海拔1741 m、1926 m、1741 m处达到最大,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C和N含量则逐渐减少,除叶C含量外均在海拔1268 m达到最大。叶面积、气孔导度和叶C∶N随着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C∶P和N∶P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海拔平均每上升200 m,叶片功能性状和C∶N平均增加1.13%~30.72%,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和C、N含量减小2.22%~15.75%。(3)各海拔叶N∶P为4.36~6.89,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C和N含量、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比叶面积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和N含量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海拔显著影响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元素含量,海拔1700 m以下有利于叶的发育和养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叶片功能性状 C、np化学计量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种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34
3
作者 高三平 李俊祥 +2 位作者 徐明策 陈熙 戴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7-952,共6页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5个演替阶段的13个种类24个植物个体叶片的N、P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变异较大,N含量的值在6.49~14.69mgg^-1之间,P含量的值在0.66~1.13mgg^-1之间,叶片的N∶P值在7.45~16.38之间;...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5个演替阶段的13个种类24个植物个体叶片的N、P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变异较大,N含量的值在6.49~14.69mgg^-1之间,P含量的值在0.66~1.13mgg^-1之间,叶片的N∶P值在7.45~16.38之间;总体平均值N为9.43mgg^-1,P为0.86mgg^-1,N∶P为11.17;(2)演替后期的叶片N含量和N∶P比高于演替前期,叶片N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P比的变化趋势协同性较好,N∶P的变化趋势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变化特征;(3)叶片N∶P可以作为植物和演替阶段的限制性营养元素的指标,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生长基本上均是受N而不是受P的限制;演替各阶段绝大多数物种新生叶的N∶P都小于成熟的营养叶的N∶P,两者均受N元素的限制,且氮素对新叶的限制性更强,表明新叶容易缺乏氮素而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阶段 叶片n:p化学计量学 限制性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羊草割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白玉婷 卫智军 +3 位作者 代景忠 闫瑞瑞 刘文亭 王天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0-627,共8页
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天然割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种类肥料和不同施肥量处理,探讨植物群落生产力、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试图筛选出适合该地区草地生长的施肥种类与施肥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 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天然割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种类肥料和不同施肥量处理,探讨植物群落生产力、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试图筛选出适合该地区草地生长的施肥种类与施肥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2014年群落地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H3(尿素10.5 g·m^(-2)+过磷酸钙5.1 g·m^(-2))的生物量最高(505.8 g·m^(-2));2015年群落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施肥水平H2(尿素7.0 g·m^(-2)+过磷酸钙3.4 g·m^(-2))生物量最高(264 g·m^(-2))。2014年和2015年不同施肥处理下植物群落C、N和P含量差异不显著。2014年不同处理间植物群落C:N差异显著,H3施肥水平的C:N(29.28)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而2015年C:N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C:N变化趋势完全相反,2014年、2015年群落的C:P和N:P均随施肥水平增加而减少。2014年与2015年不同处理下土壤全C、全N和全P中,除2014年0~10 cm土层H2和H3的全N、H1的全P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2014年3层土壤的C:N、C:P和N:P受施肥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变化范围分别为18.31~19.42、64.06~102.51、3.38~5.19。2015年3层土壤的C:N、C:P和N:P变化范围为11.33~12.51、25.59~53.49、2.17~4.41。对比2年比值的变化,2015年C:P和N:P较2014分别下降了47.8%~59.7%和15.0%~35.8%。研究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化学计量比角度来看,N可能是本地区限制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P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未来的N、P混施管理中,需降低或不添加磷肥,适量添加N素,才能使群落呈现适中的化学计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草场 施肥 生物量 植物C∶np计量比 土壤C∶np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8
5
作者 潘复静 张伟 +3 位作者 王克林 何寻阳 梁士楚 韦国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5-343,共9页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N∶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升高;C∶N值和C∶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下降。(2)凋落物C含量、C∶N值、C∶P值和N∶P值在不同坡位表现为上坡位较高、下坡位较低;P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N含量则没呈现很明显的规律性(P<0.05)。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演替阶段和坡位对凋落物积累、养分分布和存储影响最大,坡度、坡向和裸岩率也有较大影响。(3)N∶P值是制约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凋落物在P素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N及木质素含量(即较高的N∶P值),分解速率较低,较低的N∶P值使凋落物更易分解。N素在3个坡位的不显著差异以及P素的显著差异反映了P含量波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凋落物N∶P值和分解速率变化的影响。推测下坡位及幼龄林群落由于具有较低的N∶P值,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对较快,养分的存储量较少。因此,上坡位、成熟林群落的凋落物有利于积累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凋落物 养分含量 养分归还 C∶np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仁懿 徐当会 +2 位作者 杨智永 杨莹博 王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3,共5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植被的取样调查以及N、P添加试验,分析群落水平的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养分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添加试验结果显示,N添加以及N+P添加显著增加生物量,而P添加降低... 通过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植被的取样调查以及N、P添加试验,分析群落水平的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养分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添加试验结果显示,N添加以及N+P添加显著增加生物量,而P添加降低群落生物量,表明亚高寒草甸植被限制类型主要为N限制。2008、2009年群落N∶P比分别为11.57、9.83,低N∶P比值验证了该地区的N限制类型。两年群落N含量分别为20.34mg/g和16.03mg/g,高于前人提出的N限制临界值13mg/g;群落N-P散点落于标准曲线P%=0.15+0.065N%之下。综上所述,低群落N∶P比正确指示亚高寒草甸主要为N限制,而湿地生态系统的N、P临界值以及最佳N-P标准曲线不能有效地预测该地区的养分限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化学计量学 亚高寒草甸 氮限制 np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增温对贡嘎山峨眉冷杉幼苗生长及其CN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羊留冬 杨燕 +2 位作者 王根绪 郭剑英 杨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668-3676,共9页
2009年5月至10月,在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附近,采用红外灯加热人工模拟气候变暖研究了增温对峨眉冷杉(Abies fabiri(Mast)Craib)幼苗生长和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由于红外灯的增温作用,在幼苗的整个生长季节,... 2009年5月至10月,在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附近,采用红外灯加热人工模拟气候变暖研究了增温对峨眉冷杉(Abies fabiri(Mast)Craib)幼苗生长和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由于红外灯的增温作用,在幼苗的整个生长季节,增温样地地表下5、10、20 cm处土温平均高于对照样地5.04、4.81、4.35℃,而土壤含水量则分别降低了7.03%、6.10%、6.40%;地表20 cm处空气温度相比对照样地上升了1.12℃,而空气相对湿度则降低了6.30%。除茎重比外,增温处理降低了峨眉冷杉幼苗的根长、基径、株高、总生物量、根重比、叶重比、根冠比和比叶面积。经方差分析发现,增温处理后幼苗根、茎和叶的C平均含量与对照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其中除茎的提高了2.76%外,根和叶分别降低了7.15%和2.29%;N平均含量除茎显著降低之外(P<0.05),根、叶分别提高了9.78%和5.70%;幼苗根、茎、叶的P平均含量均低于对照11.97%、10.69%和2.99%,并且根和茎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增温处理后幼苗根、茎、叶各器官的C∶N、C∶P、N∶P与对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C∶P均大于对照,而C∶N和N∶P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C∶N、N∶P和C∶P的平均值(±标准差)大小顺序依次为茎(92.59±4.92)>根(61.89±1.65)>叶(60.81±3.23)、叶(4.99±0.22)>根(4.44±0.58)>茎(3.64±0.10)和茎(336.35±8.70)>叶(302.85±4.49)>根(274.86±5.27)。实验结果表明:增温对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对叶片生长的阻碍作用尤为突出;增温改变了幼苗根茎叶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格局;在养分供应上,增温和对照处理下幼苗生长均受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幼苗生长 Cnp化学计量比 峨眉冷杉 贡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潭锰矿栾树叶片和土壤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露燕 田大伦 +3 位作者 王光军 罗赵慧 叶生晶 梁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16-2322,共7页
湘潭锰矿区废弃地是一个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针对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3个不同林龄的栾树林(3年生、5年生和9年生),测定了林木叶片以及相应土壤的N、P含量,综合分析了不同林龄土壤和林木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土... 湘潭锰矿区废弃地是一个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针对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3个不同林龄的栾树林(3年生、5年生和9年生),测定了林木叶片以及相应土壤的N、P含量,综合分析了不同林龄土壤和林木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土壤中N含量呈递增趋势,而P含量为递减趋势,在3个林龄中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个林龄叶片的N、P含量以及N∶P比值差异显著,N、P含量在年龄增长梯度上表现为降低,而N∶P比值却表现为升高;3个林龄叶片中N含量与N∶P比值之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P含量与N∶P比值之间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N、P含量与叶片N∶P比值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通过对3个林龄叶片和土壤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发现P很有可能成为湘潭锰矿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和经营管理以及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n p比值 化学计量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生物量空间层次分布与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P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文兰 师尚礼 +1 位作者 田福平 罗永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329,共8页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4个水平(0,80,120,160Kg·hm-2)的P添加田间试验,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4个水平(0,80,120,160Kg·hm-2)的P添加田间试验,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节作为中层,以第7茎节及以上作为上层,研究不同空间草层苜蓿生物量分布与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P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施P量的增加,苜蓿上、中、下3层生物量显著增加,且以下层的增幅最大,尤以120kg·hm-2的P添加量最为明显;上、中、下3层叶片C、P含量与P添加量呈现正相关,施P增加了各层叶片C,N,P含量,且上、中、下3层叶片的C,N,P含量对P添加的敏感性由上到下依次递减;上、中、下3层叶片C:N,C:P和N:P均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层叶片C:N在P添加120Kg·hm-2降幅最大,C:P和N:P在P添加160Kg·hm-2降幅最大;P添加不仅显著增加苜蓿叶片对P的吸收,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苜蓿叶片对C和N的吸收;在120kg·hm-2的P处理下,苜蓿生物量和叶片N含量达到最大,叶片C,P含量也达到较高水平;根据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苜蓿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但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苜蓿逐渐受到N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叶片 分层 生物量 生态化学计量学 p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条件下滨海芦苇湿地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7
10
作者 屈凡柱 孟灵 +3 位作者 付战勇 孙景宽 刘京涛 宋爱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1-1738,共8页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和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两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植物体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退耕芦苇湿地土壤TC...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和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两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植物体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退耕芦苇湿地土壤TC、TN的含量明显增加,TP的含量变化不大。2)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土壤R_(C、N、P)分别为42.6:1.6:1、71.2:2.0:1,R_(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3.1)和我国平均水平(5.2),土壤表现为N限制。新生湿地土壤剖面中,R_(CN)和R_(CP)变化剧烈;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退耕湿地土壤R_(C、N、P)值规律性较好,R_(CN)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R_(CP)和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中芦苇整株R_(CN)、R_(CP)和R_(NP)平均值分别为78.2、1753、22.4;67.0、1539、23.0。开垦活动可以降低芦苇植物体R_(CN)和R_(CP)值,但由于芦苇植物体本身对R_(NP)的约束性较高,对R_(NP)值的影响不大,芦苇植株R_(NP)约为23。以上结论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进行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p化学计量特征 不同生境 滨海芦苇湿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顶端优势对菊芋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凯 朱铁霞 +1 位作者 刘辉 王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42-4148,共7页
以不同时期顶端优势去除处理的菊芋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根、茎、叶、花和块茎等器官C、N、P含量,计算C∶N、C∶P和N∶P比值,探讨顶端优势去除对菊芋各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器官之间C含量高低顺序没有因去顶... 以不同时期顶端优势去除处理的菊芋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根、茎、叶、花和块茎等器官C、N、P含量,计算C∶N、C∶P和N∶P比值,探讨顶端优势去除对菊芋各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器官之间C含量高低顺序没有因去顶而改变,氮和磷含量高低顺序因去顶而表现出不同的大小关系;顶端优势去除提高了茎秆、块茎和分枝的C含量,除最后一次顶端优势去除提高了叶片C含量,其它顶端优势去除时间均降低了叶片含量;顶端优势去除降低了根系、茎秆和块茎N含量,提高了分枝和花的含N量;顶端优势去除提高了叶片和块茎的含P量;C∶N范围为24.15—153.75、C∶P范围为118.87—2265.72、N∶P范围为2.46—24.05,N∶P平均值为10.67,说明菊芋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化学计量 顶端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变化 被引量:81
12
作者 王凯博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985-4991,共7页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P在5.7—23.0。叶片平均C、C∶N和C∶P在5月小于7月和9月(P<0.05),而在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在5月大于7月和9月(P<0.05),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P在7月小于5月和9月(P<0.05),5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P在9月明显小于5月和7月(P<0.05),5月和7月差异不显著。叶片C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显著,而在物种间差异不显著;叶片N、P、C∶N、C∶P、N∶P受物种和季节因素影响均显著。因此,8种植物中沙棘、黄刺梅和虎榛子采用防御性的生活史策略;刺槐、柠条和狼牙刺采用竞争性生活史策略,铁杆蒿和茭蒿的生活史策略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尽管叶片N∶P随生长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但研究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元素未随生长季节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 季节变化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冷季放牧对凋落物分解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建文 徐长林 +5 位作者 杨海磊 肖红 柴锦隆 周洋洋 潘涛涛 鱼小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09-2015,共7页
为深入理解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冷季牧场凋落物分解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冷季牧场凋落物现存量及C、N和P化学计量特征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轻度(22.50个羊单位&#... 为深入理解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冷季牧场凋落物分解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冷季牧场凋落物现存量及C、N和P化学计量特征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轻度(22.50个羊单位·hm^(-2))、中度(26.25个羊单位·hm^(-2))、重度(32.04个羊单位·hm^(-2))放牧草地凋落物现存量依次为45.72~125.52、17.32~56.6、8.64~30.96g·m^(-2)。放牧季随时间推移各放牧强度下现存凋落物的C含量逐渐降低,同一时期现存凋落物C含量依次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在休牧期,随时间推移,中度和重度放牧的凋落物C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放牧期,凋落物N含量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放牧期,同一时期现存凋落物P含量均表现为重度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而休牧期,同一时期现存凋落物P含量均表现为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下,草地现存凋落物C/N均在90以上,休牧初期(7月)草地现存凋落物C/P较高,均在1 000以上。综合得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凋落物损失率显著增大,N含量降低,C含量变化不显著,P出现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牧场 凋落物 化学计量 高寒草甸 放牧 碳氮比 碳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藤本植物叶片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家妍 蓝嘉川 +5 位作者 龙涛 谢益君 陆晓明 雷丽群 朱宏光 温远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5-818,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中30种藤本植物叶片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为丰富群落生态化学计量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大明山天坪站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中设置20m×20m标准样地80块,共3.2ha,在每... 【目的】研究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中30种藤本植物叶片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为丰富群落生态化学计量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大明山天坪站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中设置20m×20m标准样地80块,共3.2ha,在每个标准样地左下角设置5m×5m的小样方,对藤本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根据重要值,采集30种藤本植物叶片,进行叶片N、P、K含量测定。【结果】叶片N、P、K变化范围分别为3.52~54.71、0.21~3.36、0.48~4.23g/kg。各个化学计量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草质藤本叶片N∶K含量均大于木质藤本,P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中多数藤本植物是受N或P或N∶P的影响,约30%的种类受到N元素限制,而受到P元素限制的植物相对少;草质藤本叶片比木质藤本有更强的N、K元素存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本植物 n p K 生态化学计量学 大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幼树C、N、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栗忠飞 刘文胜 +1 位作者 张彬 郑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5,共6页
在西双版纳选取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季节雨林中4种优势种幼树,测定了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雨林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山地雨林幼树叶中碳含量平均值为478.67 mg·g-1,高于季节雨林的... 在西双版纳选取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季节雨林中4种优势种幼树,测定了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雨林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山地雨林幼树叶中碳含量平均值为478.67 mg·g-1,高于季节雨林的463.33 mg·g-1;(2)幼树叶中P含量季节雨林显著高于山地雨林,平均值分别为1.92 mg·g-1和0.93 mg·g-1;(3)幼树叶中C︰N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平均值基本相当,分别为27和27.4,但树种间差异较大;(4)叶中C︰P和N︰P均表现出季节雨林显著低于山地雨林的特征,2种雨林的平均值分别为254.2、606.9和9.7、21.4。4种雨林幼树叶中具有较高的碳含量,而山地雨林具有更高的碳蓄积能力;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雨林 山地雨林 幼树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满江红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向丽 应朝阳 +4 位作者 徐国忠 王俊宏 刘岑薇 余涛 黄毅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4-819,共6页
为了评价不同满江红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以8种不同满江红为对象,在网室土壤水培养条件下,研究季节变化对满江红产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增加,满江红的生物量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为了评价不同满江红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以8种不同满江红为对象,在网室土壤水培养条件下,研究季节变化对满江红产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增加,满江红的生物量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夏季达到最高。四季平均产量最高为闽育1号小叶萍4087,达244.25g·盆-1,第二为回交萍MH3-1,达240.43g·盆-1,第三为卡州萍3001,达232.14g·盆-1。满江红的C含量呈先降低再逐渐升高,C含量在春季达到最高,达44.40%;N、P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夏季达到最高,分别达4.50%和0.86%,综合C、N、P含量,卡州萍3001、细绿萍1001、墨西哥萍2002的C、N、P含量明显优于其他的满江红。满江红C∶N、C∶P和N∶P随温度变化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夏季达最低。不同满江红在不同季节C∶N、C∶P和N∶P变化范围分别为7.93~18.20、41.05~225.18、5.16~23.90。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物量产量、C、N、P含量,卡州萍3001的特性优于其他的满江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生态化学计量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物种叶片C、N、P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蔡艳 张毅 +1 位作者 刘辉 张锡洲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3,共5页
采用常规方法对峨眉山常绿阔叶林的常绿和落叶物种植物C、N、P含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峨眉山常绿阔叶林常绿物种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2.30%、1.46%、0.10%;落叶物种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1.078%、1.59... 采用常规方法对峨眉山常绿阔叶林的常绿和落叶物种植物C、N、P含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峨眉山常绿阔叶林常绿物种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2.30%、1.46%、0.10%;落叶物种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1.078%、1.59%和0.12%。常绿和落叶物种植物叶片N-P成极显著的乘幂关系,而C-N和C-P关系不显著;②峨眉山地区常绿阔叶林常绿物种叶片N/P比平均值为14.48,落叶物种的N/P比平均值为13.61,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低;③在峨眉山海拔700、1 100和1 500 m处,植物叶片N-P亦成显著的关系,而植物叶片C-N和C-P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常绿阔叶林 落叶树种 化学计量学 氮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器官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与C∶N∶P计量比的关联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小妹 何明珠 +2 位作者 杨睿哲 李金霞 陈年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091,共11页
为了探明荒漠生态系统优势种白刺的生存和生长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及荒漠化治理。根据空气相对湿度选取阿拉善地区3个典型白刺群落样点,研究白刺根、茎、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的积累及分配和碳∶氮∶磷(C∶N... 为了探明荒漠生态系统优势种白刺的生存和生长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及荒漠化治理。根据空气相对湿度选取阿拉善地区3个典型白刺群落样点,研究白刺根、茎、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的积累及分配和碳∶氮∶磷(C∶N∶P)计量比特征的变化,并分析相应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结果表明:(1)随干旱程度加剧,白刺根、茎、叶中NSCs绝对含量减小,可溶性糖先增加后降低,淀粉先降低后增加;白刺叶片中N、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C∶N和C∶P先降低后增加,在最为干旱的Plot3样点叶片N∶P>16。(2)在Plot1样点,器官间根系可溶性糖显著高于茎干和叶片,根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茎干和叶片,在Plot3样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茎干和根系,根系中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茎干;白刺根、茎全C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叶片N含量显著>根系>茎干;在Plot1和PLot2样点叶片P含量显著大于根系和茎干,在Plot3样点根系>茎干>叶片。(3)NSCs及构成与C∶N∶P计量比间关系表明叶片N、P含量与茎、叶可溶性糖含量正相关和淀粉含量负相关,根中P含量与根中淀粉含量正相关和可溶性糖含量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随干旱加剧白刺的生长受到水分和P的双重限制,白刺通过调整器官间NSCs积累及分配和提高N、P利用效率的策略来适应干旱生境,P含量的变化影响器官间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相互转化,对NSCs构成和含量的波动起着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C∶np计量比 器官关联性 干旱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群落与土壤中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旻霞 王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5,共6页
选择甘南亚高山草甸坡向梯度(阴坡、半阴半阳坡和阳坡)的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与土壤中全N、全P等的养分,阐明在不同生境下植物与土壤的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0~20 cm土壤中ω(N)和ω(有机质)在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半阴... 选择甘南亚高山草甸坡向梯度(阴坡、半阴半阳坡和阳坡)的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与土壤中全N、全P等的养分,阐明在不同生境下植物与土壤的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0~20 cm土壤中ω(N)和ω(有机质)在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土壤ω(P)以及土壤水分从阳坡、半阴半阳坡到阴坡逐渐递增,土壤的ω(N):ω(P)在半阴半阳坡最低为6.23;20~40 cm土壤中ω(N),ω(P),ω(有机质),土壤水分,ω(N):ω(P)及pH值在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与0~20 cm的相同,但ω(N),ω(P),ω(有机质)及ω(N):ω(P)均低于0~20 cm土壤的,20~40 cm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向均高于0~20 cm土壤的,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变化不大.2)植物叶片ω(P)在阳坡为(0.137±0.033)%、半阴半阳坡为(0.163±0.039)%、阴坡为(0.168±0.045)%,不同坡向差异显著(P<0.05);植物叶片ω(N)在坡向上差异不显著,植物的比叶面积从阳坡到阴坡分别为121.58±35.40,143.80±43.53,153.64±41.19 cm^2/g、阴坡、半阴半阳与阳坡差异显著(P<0.05);植物叶片的ω(N):ω(P)在阳坡为17.10,半阴半阳坡为15.4,而在阴坡为13.22,阳坡明显大于阴坡.植物群落在阳坡是P限制,而在阴坡是N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植物群落对不同生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梯度 叶片n p质量分数 亚高山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处理对海滨锦葵N、P和Na^+、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闫道良 郭予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1217,共7页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耐盐经济植物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pentacarpos),以了解盐处理下其N、P及Na+、K+吸收,本研究以海滨锦葵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0、2、4、8、12、16 g·L-1Na Cl)处理对海滨锦葵N、P和Na+、K+离子含量及其...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耐盐经济植物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pentacarpos),以了解盐处理下其N、P及Na+、K+吸收,本研究以海滨锦葵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0、2、4、8、12、16 g·L-1Na Cl)处理对海滨锦葵N、P和Na+、K+离子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处理50 d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海滨锦葵在高盐环境(16 g·L-1Na Cl)下,增强了对N的吸收,其中茎中N增加尤为明显。同时,茎、叶和全株的含P量也明显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叶片P含量与盐梯度显著正相关(P<0.05)。茎、叶和全株的Na+含量随着盐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叶中Na+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叶中Na+含量与盐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叶中K+含量随着盐梯度的增加表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叶中K+含量下降较为平缓,盐梯度与叶中K+含量表现显著负相关。盐梯度与植株N/P呈一定正相关,Na Cl盐梯度处理并没有对K+/Na+产生明显影响,植株保持相对较为稳定的K+、Na+离子平衡状态(即相对稳定的K+/Na+)。海滨锦葵叶中N与P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N/P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叶K+/Na+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对栽培海滨锦葵的滨海滩涂盐碱地施加氮肥,可以很好地促进植株对P的吸收。盐碱地一定量的Na Cl对海滨锦葵的生长无害,并有益于增强对P的吸收与积累。本研究结果对指导实践栽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Cl处理 np na^%pLUS%、K^%pLUS% 化学计量比 海滨锦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