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warning system of abnorm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lead smelting based on LSSVR-RP-CI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Hong-cai FANG Hong-ru +1 位作者 MENG Lei XU Feng-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175-2184,共10页
The pre-warning of abnormal energy consumption is important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However, related studies on the lead smelting industries which usually have a huge energy consumption are ... The pre-warning of abnormal energy consumption is important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However, related studies on the lead smelting industries which usually have a huge energy consumption are rarely reported. Therefore, a pre-warn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predi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bnormal energy consumption. A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LSSVR) model optimized by the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d smelting. A recurrence plots (RP) analysis and a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quantitatively confirm the stationary degree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normal range of energy consumption, respectively, to realize the identification of abnormal energy consumption. It is fou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LSSVR model can exceed 90%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ctual and predicted data.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non-stationary i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ime series of periodicit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time series of periodicity and Lorenz. Additionally, the lower limit and upper limit of normal energy consumption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smelting energy consumption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LSSVR) recurrence plots (RP)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 cycle inventory analysis of CO_2 and SO_2 emission of imperial smelting process for Pb-Zn smelter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启厚 郭学益 +2 位作者 肖松文 黄凯 张多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CO2 and SO2 emission of Imperial Smelting Process in a certain zinc-lead smelter was analyzed by life cycle inventory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expansion and sub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CO2 and SO2 emission of Imperial Smelting Process in a certain zinc-lead smelter was analyzed by life cycle inventory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expansion and substitution metho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o-products were allocated among the main products of zinc, lead and sulfuric acid. The related impacts were assessed by use of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and Acidification Potential (AC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WP index from 1998 to 2000 is 11.53, 11.65, 10.93 tCO2-eq/tZn respectively, the ACP index decreases from 14.88 kgSO2-eq/tZn in 1998 to 10.99 kgSO2-eq/tZn in 2000. Power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followed by smelting and zinc distillation,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GWP. Sintering individually affects ACP.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the ISP may come from 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 rather than from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recycling more secondary Pb and Zn materials effectively treated by ISP, and reducing the amount of primary metal are the main ways to put SO2 emission under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assessment life cycle inventory imperial smelting process ZINC le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M-VOF耦合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多相流动数值模拟
3
作者 闫红杰 黄正宗 +2 位作者 郝澳 夏韬 刘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620,共14页
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天然气-熔体或载气-熔体-煤粉构成的多相体系复杂行为与熔炼效率和系统产能紧密相关。本文基于DPM-VOF耦合模型,研究了工业尺度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分别以天然气和煤粉为还原剂的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多相流复杂行... 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天然气-熔体或载气-熔体-煤粉构成的多相体系复杂行为与熔炼效率和系统产能紧密相关。本文基于DPM-VOF耦合模型,研究了工业尺度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分别以天然气和煤粉为还原剂的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多相流复杂行为。结果表明:天然气作还原剂时,炉膛两端熔体流速平缓,喷枪区域流速剧烈,呈“脉冲状”分布;喷枪附近压力呈两侧大、中间小的“V”字形分布;喷枪区域压力波动剧烈,虽可强化气液搅拌过程但易造成喷枪损坏和熔体喷溅。采用煤粉作还原剂时,煤粉从喷枪喷出后最初分布在气团内部和气液交界面处,随后扩散至熔池中上部和烟气区域;熔池内煤粉分布在0.25~0.85 m深度范围;喷枪附近煤粉浓度相近,均未出现沉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吹还原炉 多相流 DPM-VOF模型 数值模拟 直接炼铅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系统多金属渣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闫前芳 董朝望 +5 位作者 高哲 李绍雄 孙敬会 孔祥峰 刘大春 杨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7-1277,共21页
铅冶炼过程中各工序会产出大量含银、锑、铋等多金属渣,随着国民经济和信息工业的迅速发展,金属铅的市场需求和产能在持续扩大,与此同时,铅冶炼系统多金属渣产量逐年递增,从渣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迫在眉睫。强化铅冶炼系统多金属渣中有... 铅冶炼过程中各工序会产出大量含银、锑、铋等多金属渣,随着国民经济和信息工业的迅速发展,金属铅的市场需求和产能在持续扩大,与此同时,铅冶炼系统多金属渣产量逐年递增,从渣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迫在眉睫。强化铅冶炼系统多金属渣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既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冶金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能降低储存过程的污染风险,提升环境生态效益。本文综述了铅冶炼系统氧气吹炼、还原熔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等主要工序生产精铅过程中的熔炼渣、铜浮渣、铅阳极泥和铅铋渣的产生情况及物化性质,详细分析了不同冶炼渣回收金属的技术现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推动铅冶炼系统多金属渣综合回收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熔炼渣 铜浮渣 铅阳极泥 铅铋渣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冶炼烟气中SO_(3)生成及烟灰催化氧化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刘海鹏 张勤 +1 位作者 高瀚杰 杨洪英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2,共8页
铅冶炼烟气形成SO_(3)会造成冶炼设备、管道的低温腐蚀,以及导致碱金属铁三硫酸盐形成,进而引起炉边腐蚀。讨论了铅冶炼烟气中SO_(3)的生成原因。针对铅冶炼烟道的气相体系开展热力学平衡研究,使用FactSage软件模拟铅冶炼烟气,聚焦温度... 铅冶炼烟气形成SO_(3)会造成冶炼设备、管道的低温腐蚀,以及导致碱金属铁三硫酸盐形成,进而引起炉边腐蚀。讨论了铅冶炼烟气中SO_(3)的生成原因。针对铅冶炼烟道的气相体系开展热力学平衡研究,使用FactSage软件模拟铅冶炼烟气,聚焦温度、气相组成等关键因素对铅冶炼烟气内平衡组分以及SO_(2)均相氧化作用的影响机制,在均相条件下500℃时SO_(3)的生成量最大。同时构建了一套包括配气系统、反应系统以及吸收检测系统的固相催化试验平台,研究铅灰中的固态氧化物对SO_(2)转化为SO_(3)的影响。结果表明,铅冶炼烟道烟尘促进了烟气中SO_(2)向SO_(3)的转化,铅灰中的氧化物Fe_(2)O_(3)、PbO对SO_(3)的形成起到了催化氧化的作用,本试验中,在铅灰存在条件下,600~800℃内SO_(3)的转化率均超过了4.5%,铅灰异相催化效果均明显高于气相氧化结果;Fe_(2)O_(3)独立试验条件下,温度800℃时,SO_(3)的转化达到最大值为15.45%;PbO独立试验条件下,温度800℃时,SO_(3)的转化达到最大值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烟气 SO_(3) 氧化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底吹熔炼炉内多相流动数值模拟及分析
6
作者 刘方侃 刘科成 刘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241,共8页
底吹炼铅熔池熔炼工艺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炼铅工艺。该工艺的关键设备铅底吹熔炼炉炉内熔体与富氧空气间的多相流动行为对于底吹炼铅熔池熔炼过程至关重要。因此,以铅底吹熔炼炉为原型,建立熔炼炉物理模型与炉内气-液两相流动的... 底吹炼铅熔池熔炼工艺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炼铅工艺。该工艺的关键设备铅底吹熔炼炉炉内熔体与富氧空气间的多相流动行为对于底吹炼铅熔池熔炼过程至关重要。因此,以铅底吹熔炼炉为原型,建立熔炼炉物理模型与炉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进行铅底吹熔炼炉内基准工况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得到炉内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富氧空气在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为0.35 s;熔池内流体平均运动速度为0.18 m/s,平均湍动能为0.092 m2/s2,气相平均上升速度约为4 m/s;熔炼炉的活性反应区主要分布在氧枪附近、靠近熔池液面的区域,稳定后该区域的气含率为5.02%;氧枪区域上方炉顶的熔体喷溅现象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底吹熔炼炉 熔池熔炼 数值模拟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底吹炼铅工艺协同处理铅基固废优化控制模型
7
作者 张哲铠 李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281-6289,共9页
双底吹炼铅是一种典型的富氧强化熔池熔炼炼铅工艺,在协同处理铅基固废时,其实际生产操作相对于传统矿铅冶炼时更为复杂。为确保其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经济的状态,对其工艺控制有了更高要求。采用MetCal desk冶金计算平台,基于冶炼过程... 双底吹炼铅是一种典型的富氧强化熔池熔炼炼铅工艺,在协同处理铅基固废时,其实际生产操作相对于传统矿铅冶炼时更为复杂。为确保其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经济的状态,对其工艺控制有了更高要求。采用MetCal desk冶金计算平台,基于冶炼过程物料平衡、热平衡及化学平衡的原理,建立了双底吹炼铅协同处理铅基固废工艺计算模型,模拟计算了双底吹炼铅工艺协同处理铅基固废工艺参数;同时通过反馈控制算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及反馈控制,使其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为现场工艺工程师实际生产操作提供指导,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双底吹 MetCal desk 控制模型 铅基固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铜熔炼渣中铅、砷赋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云燕 张富 +5 位作者 王静雯 柯勇 吴禧龙 彭聪 李云 闵小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5,共11页
为了探明铜熔炼渣中铅/砷的环境活性、分布规律及其赋存含量与熔炼渣组分的关系,为熔炼过程铅、砷的调控及铜熔炼渣/尾矿渣铅砷污染防控奠定基础,采用ICP-OES、XRF、XRD、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SEM、MLA等技术方法,深入分析四种来源... 为了探明铜熔炼渣中铅/砷的环境活性、分布规律及其赋存含量与熔炼渣组分的关系,为熔炼过程铅、砷的调控及铜熔炼渣/尾矿渣铅砷污染防控奠定基础,采用ICP-OES、XRF、XRD、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SEM、MLA等技术方法,深入分析四种来源的典型铜熔炼渣中铅、砷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熔炼渣以铁、硅为主,由铁橄榄石和磁铁矿组成,其中铅占比0.2%~2%,砷占比0.02%~0.6%。铅、砷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70%以上的铅以其他铅的化学物相形式存在,90%以上的砷以砷酸盐和玻璃体砷的化学物相形式存在。铅、砷的浸出毒性浓度随着熔炼渣粒径减小和晶型变差而增加,部分粒径-0.074 mm的熔炼渣中铅、砷浸出浓度均超过U.S.EPA标准限值(5 mg/L)。此外,铅、砷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玻璃体矿物相中,玻璃体中铅与碱度、砷与碱度以及铅、砷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熔炼渣 化学物相 赋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高盐废水中硫酸钠的资源化利用
9
作者 侯郊 罗文辉 +2 位作者 侯彦青 高延粉 孙斯景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7-173,共7页
针对铅锌冶炼高盐废水中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的两膜三室电解槽回收H_(2)SO_(4)和NaOH,探究了电解槽配置模式、电流密度、循环电解液体积和电解时间等关键因素对模拟Na_(2)SO_(4)废水电解效果的影响,优化了电解工... 针对铅锌冶炼高盐废水中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的两膜三室电解槽回收H_(2)SO_(4)和NaOH,探究了电解槽配置模式、电流密度、循环电解液体积和电解时间等关键因素对模拟Na_(2)SO_(4)废水电解效果的影响,优化了电解工艺,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探索了两膜三室电解槽对实际铅锌冶炼高盐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阴极室和阳极室分别以阳离子膜和阴离子膜与反应室隔开,阳极选择钛镀钌铱网,阴极选择钛网的配置模式能有效提高电流效率。最佳电解条件为电流密度60 mA/cm^(2)、循环电解液体积400 mL、电解时间3 h,最终模拟废水的酸和碱转化率分别为7.31%和7.96%,电流效率分别为59.79%和75.67%。实际废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废水成分对酸碱转化率具有重要影响,实际废水碱的转化率可达5%以上,但酸的转化率受Cl^(-)干扰,在1.96%~3.99%之间波动,处理1 t一效液可产生经济效益19.4元。两膜三室电解槽为铅锌冶炼废水的绿色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废水 高盐废水 硫酸钠 电解槽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铅锌冶炼技术现状与火法熔池炼锌技术潜力分析
10
作者 闵小波 王鑫 +9 位作者 任浩宇 王萌 陈功夫 田秉东 王云燕 米贵良 王唯任 彭聪 柯勇 李云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共12页
随着高品质硫化锌精矿逐渐减少,未来锌冶炼原料将从高品位硫化矿转向低质高杂铅锌混合矿、氧化矿、氧硫混合矿及含锌二次资源等。针对原料变动带来的挑战,总结了当下铅锌资源现状,主流的锌冶炼方法,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及适用性,重点论述... 随着高品质硫化锌精矿逐渐减少,未来锌冶炼原料将从高品位硫化矿转向低质高杂铅锌混合矿、氧化矿、氧硫混合矿及含锌二次资源等。针对原料变动带来的挑战,总结了当下铅锌资源现状,主流的锌冶炼方法,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及适用性,重点论述了未来原料变动、环保政策、无废低碳等新挑战下,现有复杂锌资源回收方法原理及其局限性。结合未来绿色低碳冶金发展趋势,探讨了目前火法短流程直接炼锌技术在处理复杂含锌物料上的机遇与挑战。依托现代熔池熔炼强化冶金技术优势,分析了火法熔池直接炼锌技术可行性,展望了未来复杂含锌物料熔池炼锌技术发展前景与待突破的技术瓶颈,为未来锌冶炼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复杂资源 氧硫混合矿 锌冶炼 熔池炼锌 绿色低碳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火法冶炼过程中锡元素高效富集新工艺研究
11
作者 曲超 马保中 +2 位作者 董准勤 徐新淼 李雪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0-2191,共12页
铅冶炼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多的锡元素,目前,大多数铅冶炼厂存在锡元素无法回收或回收率低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山东某冶炼厂的锡元素进行跟踪普查,确定锡元素走向及分布。其次,开展了还原实验和熔析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铅还原... 铅冶炼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多的锡元素,目前,大多数铅冶炼厂存在锡元素无法回收或回收率低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山东某冶炼厂的锡元素进行跟踪普查,确定锡元素走向及分布。其次,开展了还原实验和熔析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铅还原熔炼过程中配入一定量铜元素,可将还原过程中锡的回收率由54.2%提高至77.7%,通过调整熔析过程的熔析温度和时间,可将熔析过程中锡的回收率由67.3%提升至94.2%;还原实验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混合精矿中铜质量分数为1.6%;还原剂添加量为混合精矿质量的5%;还原温度为1180℃;还原时间为75 min。熔析实验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熔析温度为360℃;熔析时间为90 min。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还原熔炼过程锡回收率可达到70%左右,火法精炼过程锡回收率可达到9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还原熔炼 火法精炼 配矿 锡元素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矿区冶炼地块土壤渗透性对重金属垂向分布的影响
12
作者 梁学超 郭朝晖 +2 位作者 黄驰岳 高梓伦 杨锦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冶炼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突出,土壤渗透性对重金属的下渗迁移影响明显。本文以某铅锌冶炼地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渗透性对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及其下渗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性显著影响冶炼地块剖面土壤中As、Cd、Pb的垂向迁... 冶炼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突出,土壤渗透性对重金属的下渗迁移影响明显。本文以某铅锌冶炼地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渗透性对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及其下渗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性显著影响冶炼地块剖面土壤中As、Cd、Pb的垂向迁移;地块土壤中As、Cd、Pb主要集中在[0,2) m深土层内。[0,0.5) m深内土层中As和Pb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GB 36600-2018筛选值的1.6倍和3.5倍;土壤中As和Pb垂向迁移主要发生在渗透系数为1×10^(-4)~1×10^(-2) cm/s的中等透性土壤中,而Cd在渗透系数小于1×10^(-5) cm/s的微透水性土壤中仍会发生垂向迁移;土壤中重金属下渗迁移能力与其赋存形态明显相关,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质量分数为25.01%,而Pb、As质量分数分别仅为12.54%和2.54%,这与相同渗透性土壤中Cd的迁移能力明显大于As和Pb的迁移能力相一致,因此,中、弱透水性和微透水性土壤中Cd的垂向迁移是其地块污染防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地块 土壤渗透性 重金属 下渗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冶炼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解析与处理处置建议
13
作者 王云燕 卢扬琴 +5 位作者 唐巾尧 徐慧 柯勇 李云 彭聪 闵小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有色冶金过程中产生与排出的固体废物兼具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且二者交互影响,明确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是提高其高值化利用的关键。针对铅冶炼过程固废资源环境属性认知不足的问题,解析了铅冶炼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确定了固废源解析清单... 有色冶金过程中产生与排出的固体废物兼具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且二者交互影响,明确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是提高其高值化利用的关键。针对铅冶炼过程固废资源环境属性认知不足的问题,解析了铅冶炼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确定了固废源解析清单,并提出固废的处理与处置策略,为铅冶炼系统固废的分类处置、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对铅冶炼固体废物性质的全面分析、元素形态及物相嵌布的深入解析,建立了铅冶炼固废元素含量的解析清单与浸出毒性的解析清单。固废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时需注意多金属回收和有害元素分离与稳定化、无害化。铅冶炼系统几乎所有固体废物都含有铜、铅、锌、砷、镉和铬。采集的20种固废样品中有13种属于高浸出危险性固废,5种属于低浸出危险性固废,只有2种属于一般固废。环保污泥具有有毒重金属的所有形态,是非常危险的固体废物。每一种渣中元素的赋存状态各不相同。如烟气处理酸泥与铅精炼氧化渣主要成分为均为铅(51.2%、41.1%),但其中的铅分别以硫酸铅及氧化铅、单质铅的形式存在,烟气处理酸泥中的铅主要以残渣态赋存,而氧化渣中的铅则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可氧化态形式存在。铅冶炼固废资源化回收过程应注意部分重金属元素的影响,进行分离除杂;对于环保污泥、石膏渣等有价金属含量均较低,重金属浸出毒性高、迁移能力强的固废则需重点关注进行处理处置,降低其环境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固体废物 资源属性 环境属性 解析清单 固废处理与处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冶炼渣基生态胶凝材料的研发及重金属固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文欢 胡静 +4 位作者 赵忠忠 杜任豪 万永峰 雷繁 李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6,共8页
铅冶炼渣(LSS)是一种含有重金属(Cr、Ni、Cu、Zn、As和Pb)的危险废物,其不当处置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本工作采用化灰渣(LAS)、水氯镁石(BF)、矿粉(SP)及适量水泥(CM)协同激发铅冶炼渣制备生态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到... 铅冶炼渣(LSS)是一种含有重金属(Cr、Ni、Cu、Zn、As和Pb)的危险废物,其不当处置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本工作采用化灰渣(LAS)、水氯镁石(BF)、矿粉(SP)及适量水泥(CM)协同激发铅冶炼渣制备生态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胶凝材料的最优配比,阐述了不同因素对生态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XRD、SEM、FTIR、硫酸和硝酸法等方法分析了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特性及重金属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铅冶炼渣和水泥的质量比为3∶1,化灰渣、水氯镁石、矿粉的外掺量分别为铅冶炼渣和水泥质量总量的20%、10%、10%时,制备出的生态胶凝材料抗压强度最优,28 d抗压强度达到40.9 MPa,且矿粉掺量为影响其抗压强度的第一要素。微观分析表明,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弗里德尔盐、方解石、C-S-H和C-A-S-H,它们相互连接形成致密的空间网络结构,这不但有助于提高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能实现对重金属元素的物理固封和离子交换吸附固化。胶凝材料对主要重金属的胶结固化率大于83%,重金属浸出液浓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渣 生态胶凝材料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重金属 浸出液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铅锌冶炼企业重金属废水管控与碳排放协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亚凤 王海燕 +2 位作者 刘琰 丁帅 温慧娜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黄河流域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重金属污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为提升重金属重点排放源铅锌冶炼行业废水排放管控水平,本文聚焦黄河流域中上游典型地区某铅锌冶炼企业,研究了不同产污环节排放废水中重点重金属排放特征及达标情况,... 黄河流域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重金属污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为提升重金属重点排放源铅锌冶炼行业废水排放管控水平,本文聚焦黄河流域中上游典型地区某铅锌冶炼企业,研究了不同产污环节排放废水中重点重金属排放特征及达标情况,并从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测算了不同冶炼工艺流程碳排放强度、不同产污环节排放废水处理过程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1)采用氧化法+硫化钠除汞+石灰中和+生物制剂法+除铊稳定剂的组合处理工艺,污酸废水中总铅、总镉、总汞和总砷的排放浓度均可稳定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以处理后各重金属日最大检出浓度的90%分位数作为参比浓度,该处理工艺对总铅、总镉、总汞的去除率分别为98.2%、99.8%、99.9%.(2)铅锌冶炼企业污酸车间地面冲洗水应全部纳入污酸车间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避免铅、镉、汞、铊等重金属废水稀释排放,长期汇入黄河干流富集造成潜在环境风险.(3)锌冶炼过程重金属主要富存于固相颗粒和液相颗粒中,污酸废水(废气洗涤制酸废水)中总铅、总镉、总汞、总砷产污系数分别为4.83、4.33、7.02、0.01 g/t(以产品计),较实际流向废气中相应重金属产污系数低10^(3)量级.(4)鉴于污酸废水处理碳排放强度约为一般性生产废水的7.93倍,建议加强评估并推广应用202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提出的有色冶炼烟气洗涤污酸废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提出基于资源化利用途径的污酸废水排放控制要求.(5)湿法炼锌工艺碳排放强度为3.08 t/t(冶炼1 t锌的CO_(2)排放量),相对属于绿色低碳冶炼工艺.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中上游部分典型铅锌冶炼企业已采用相对绿色低碳冶炼工艺,鉴于黄河流域的国家战略定位,需进一步提升末端重金属废水风险管控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力度,引领沿黄冶炼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铅锌冶炼 重金属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银渣混配铅精矿直接还原熔炼成渣特性及动力学解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国华 杨建军 +4 位作者 崔雅茹 李小明 杨泽 赵俊学 李邓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利用铅火法熔炼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等含铅固废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原料结构明显差异导致常规高铅渣直接还原控制理论并不适用于混配铅银渣的反应过程。为此,在原料赋存状态及热力学分析基础上,结合还原实验对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的直... 利用铅火法熔炼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等含铅固废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原料结构明显差异导致常规高铅渣直接还原控制理论并不适用于混配铅银渣的反应过程。为此,在原料赋存状态及热力学分析基础上,结合还原实验对资源化消纳铅银渣的直接还原过程成渣特性及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初期及还原后期(>30 min)均受界面反应控制,还原20~30 min内受外扩散控制,可通过增大反应界面及降低黏度来强化还原反应效率。随还原过程进行,渣中含铅相不断减少,锌黄长石相和铁锌尖晶石不断增加,硅酸盐结构由简单SiO_(4)^(4-)变为Si_(2)O_(7)^(4-),还原渣熔化温度及黏度均有所增加;控制终渣FeO/SiO_(2)=1.6,CaO/SiO_(2)=0.6,ZnO≤20 wt.%,可满足还原熔炼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化消纳 铅银渣 直接还原熔炼 动力学 反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烧结点火炉点火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平生 黄正宗 +4 位作者 江新辉 刘柳 周萍 吴霞 闫红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67,共14页
为了探究铅锌冶炼工艺中烧结点火炉内点火过程的多物理场分布规律,本文以某企业带式点火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炉内天然气流动、燃烧与传热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考虑了铅锌矿料化学反应热以及料层阻力的影响,对点火炉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 为了探究铅锌冶炼工艺中烧结点火炉内点火过程的多物理场分布规律,本文以某企业带式点火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炉内天然气流动、燃烧与传热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考虑了铅锌矿料化学反应热以及料层阻力的影响,对点火炉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了炉内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评价了点火料层的温度均匀性,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终总结了点火炉的优化改造建议。结果表明:点火烧嘴中高速气流相向运动形成撞击面,破坏了炉内流场的稳定性;点火段主要位于两排主烧嘴的下方料面区域;主烧嘴气流受点火烧嘴气流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导致点火段料面存在局部低温区,不利于料层的均匀着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点火炉 铅锌冶炼 数值模拟 烧嘴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基固废协同熔炼过程在线智能优化控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哲铠 楚金旺 +3 位作者 郝亮钧 许潇枫 张理 陈金水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4,共10页
铅基固废是生产端和消费端产生的常见固体废物,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其绿色处理技术是实现含铅废物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双底吹炼铅工艺协同处理铅基固废是一种经济合理的铅基固废处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矿铅冶炼生产操作更为复杂,为确保生产... 铅基固废是生产端和消费端产生的常见固体废物,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其绿色处理技术是实现含铅废物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双底吹炼铅工艺协同处理铅基固废是一种经济合理的铅基固废处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矿铅冶炼生产操作更为复杂,为确保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经济的状态,对工艺控制系统有了更高要求。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了一套铅基固废协同熔炼过程在线智能优化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由在线优化控制系统、智能预警与高效监控系统和系统数据库集成,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针对铅基固废协同熔炼过程自动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基于冶炼过程机理与生产运行大数据,应用计算机建模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冶炼过程关键参数预测模型,开发了一套铅基固废协同熔炼在线优化控制系统;(2)以车间实景模型为载体,建立了铅基固废协同熔炼智能预警与高效监控系统,实现了工业信号、场景及流程的数字化与可视化;(3)控制系统集成了现场相关软硬件,详细展示各模块间的数据交互与协同运行情况,形成了智能、高效、安全的协同熔炼车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固废 协同熔炼 智能控制 优化配料 智能预警 神经网络模型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精矿侧吹熔炼气-液多相流动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镜淇 王维 赵洪亮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4,共13页
铅精矿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技术具备原料适用范围广、炉体使用寿命长、废热废料利用率高、热量有效利用率高等诸多特点,在炼铅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VOF多相流模型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建立了侧吹炉内的多相湍流流动过程数值仿真模... 铅精矿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技术具备原料适用范围广、炉体使用寿命长、废热废料利用率高、热量有效利用率高等诸多特点,在炼铅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VOF多相流模型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建立了侧吹炉内的多相湍流流动过程数值仿真模型,并利用物理模型对仿真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模拟研究了喷枪喷气速度、喷嘴排布方式以及渣液位高度对熔池搅拌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喷枪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喷枪喷气速度100~150 m/s、渣液位高度1.6~1.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精矿 富氧侧吹熔炼 气液多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朝波 杨坤 +2 位作者 尹为波 付光 张特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针对现行铅锌冶炼渣干燥周期长、过程污染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微波强化干燥新工艺,在分析原料物性状态的基础上,对中和铅锌冶炼渣高温介电及微波干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过程机制。结果表明,中和铅锌冶炼... 针对现行铅锌冶炼渣干燥周期长、过程污染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微波强化干燥新工艺,在分析原料物性状态的基础上,对中和铅锌冶炼渣高温介电及微波干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微波强化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过程机制。结果表明,中和铅锌冶炼渣中含有结晶水的物相为CaSO_(4)·0.5H_(2)O,自由水含量为30.2%,结晶水含量为7.2%,自由水与结晶水的吸波性能相似,且明显优于渣中其他物相;在粒径8 cm、厚度2.2 cm、微波功率700 W、干燥时间15 min条件下,微波干燥中和铅锌冶炼渣效果最优,自由水完全去除,结晶水去除率达到53.06%,总失水率为34.02%;微波干燥中和铅锌冶炼渣时,会引起中和铅锌冶炼渣的破裂分层,有助于实现快速高效干燥;相较常规干燥,微波干燥1 kg中和铅锌冶炼渣节约能耗16.98%(630 kJ),比常规多脱除5.40%的水分,干燥时间缩短87.5%。本论文所建立中和铅锌冶炼渣干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铅锌冶炼渣 微波 介电特性 干燥机制 吸波性能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