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nitrite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on mortar durability under Cl−and SO_(4)^(2-) coexisting environment 被引量:7
1
作者 WANG Xu-hui XU Jin-xia TAN Qi-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46-560,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ite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Mg-Al LDH-NO_(2))on mortar durability under the coexisting environment of Cl−and SO_(4)^(2-).Cl−and SO_(4)^(2-...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ite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Mg-Al LDH-NO_(2))on mortar durability under the coexisting environment of Cl−and SO_(4)^(2-).Cl−and SO_(4)^(2-) binding properties of Mg-Al LDH-NO_(2)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s,Cl−and SO_(4)^(2-)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mortars with Mg-Al LDHNO 2 were examined.The steel corrosion and resistance of mortar against SO_(4)^(2-) attack were also evalu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g-Al LDH-NO_(2) can effectively adsorb the Cl−and SO_(4)^(2-)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and inhibit the diffusion of Cl−and SO_(4)^(2-) into cement mortars.The presence of SO_(4)^(2-) can greatly affect the uptake amount of Cl−,and there is a coupled effect of Cl−and SO_(4)^(2-) on their penetration into mortar specimens.In addition,Mg-Al LDH-NO_(2) can greatly upgrade the resistance of mortars against SO_(4)^(2-) attack and well prevent the steel from corrosion.However,Cl−will aggravate the SO_(4)^(2-) attack and SO_(4)^(2-) can initially decrease and then increase the steel cor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ortar durability SO_(4)^(2-)attack steel corrosion Cl−and SO_(4)^(2-)coexisting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复合自修复涂层
2
作者 焦佐军 吴量 +6 位作者 郁富兵 田珍珍 周岩 姚文辉 袁媛 谢治辉 吴国志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3-46,共14页
目的通过一步水热法在镁锂合金微弧氧化(MAO)涂层上搭建水滑石(LDHs)复合涂层,并通过低温水浴引入有机缓蚀剂分子,构建具有出色耐蚀性的智能自修复涂层。方法以Mg-8Li合金为基体,在偏铝酸盐体系电解质中制备MAO涂层。在水热溶液中引入NO... 目的通过一步水热法在镁锂合金微弧氧化(MAO)涂层上搭建水滑石(LDHs)复合涂层,并通过低温水浴引入有机缓蚀剂分子,构建具有出色耐蚀性的智能自修复涂层。方法以Mg-8Li合金为基体,在偏铝酸盐体系电解质中制备MAO涂层。在水热溶液中引入NO_(3)^(−),原位生长获得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涂层。在低温(50℃)水浴下,分别引入水杨酸(SA)和2-羟基-1,4-萘醌(HNQ),制备自修复涂层(MgLiAl-LDHs-SA、MgLiAl-LDHs-HNQ)。采用SEM、EDS、XPS、FT-IR、XRD表征涂层的组成和结构,利用电化学实验、划伤实验和SVET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和自修复性能,并结合测试结果分析其耐蚀和自修复机理。结果复合涂层制备成功,它表现出LDHs结构(003)和(006)X射线特征衍射峰,在引入缓蚀剂后LDHs特征峰向小角度偏移。缓蚀剂分子成功结合到LDHs涂层表面。MAO呈现典型的火山口形貌,LDHs纳米片对MAO涂层具有良好的封孔效果,MgLiAl-LDHs三元水滑石结构更致密,缓蚀剂的加入进一步增大了复合涂层的致密度和厚度。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样品MgLiAl-LDHs-HNQ的腐蚀电流密度(Jcorr)降至4.74×10^(−7)A/cm^(2),电荷转移电阻达到5.7×10^(5)Ω·cm^(3),且析氢速率大幅下降。涂层划伤实验结果表明,LDHs涂层抑制了MAO划伤位置的扩展,缓蚀剂通过与游离金属离子形成了稳定沉淀物,并在裸露合金表面吸附成膜,实现了涂层的动态自修复。SVET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划伤位置的自腐蚀电位经过浸泡后明显降低,进一步验证了涂层的自修复性能。结论所制备的MgLiAl-LDHs-HNQ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和自修复效果,该研究对镁锂合金表面耐蚀自修复功能涂层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微弧氧化 水滑石 缓蚀剂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及其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云杰 王琼 +1 位作者 高琳 穆娅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4,共6页
以LDH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为出发点,从大量文献中归纳总结了LDH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对其进行性能调控的常见策略,包括元素掺杂、构建异质结、调控形貌、构建氧空位、拓扑转换策略等。总结了光催化反应过... 以LDH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环境污染物为出发点,从大量文献中归纳总结了LDH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对其进行性能调控的常见策略,包括元素掺杂、构建异质结、调控形貌、构建氧空位、拓扑转换策略等。总结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自由基产生的路径及表征方法、理论计算的应用,对光催化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 光催化 环境污染 复合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溶剂热法构筑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用于超级电容器
4
作者 李净珊 徐洋洋 +3 位作者 叶仪鹏 董梦娇 李秉芯 陈昊天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9-387,共9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碳化法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在NCNF表面原位生长镍钴氢氧化物(NiCo-LDH)纳米片阵列,制备出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碳化法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在NCNF表面原位生长镍钴氢氧化物(NiCo-LDH)纳米片阵列,制备出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观察和分析复合电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并通过循环伏安(CV)、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EIS)等技术研究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两步溶剂热法在NCNF上构成由大片和小片交错连接的纳米片阵列,不仅有效提高了活性物质负载量,而且抑制了NiCo-LDH的团聚,增加了NiCo-LDH在NCNF上的分散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所形成的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在1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2898.7F/g;在10A/g高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可达到78.4%;连续充放电循环6000次后,电容保持率高达92.3%。以NCNF/NiCo-LDH/NiCo-LDH和活性炭(AC)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NCNF/NiCo-LDH/NiCo-LDH//AC)在743.6W/kg功率密度下,具有69.1W·h/kg的高能量密度,10A/g下充放电循环6000次后,比电容能够保留初始值的93.4%。综合表明,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氢氧化物 纳米片 静电纺丝 氮掺杂碳纳米纤维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Hs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萌萌 袁宇鹏 +2 位作者 张珊珊 孙兰兰 顾雪松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9,共13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LDHs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简单的合成方法、可调的组分和形貌、低廉的成本等突出特点和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近...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LDHs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简单的合成方法、可调的组分和形貌、低廉的成本等突出特点和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基于LDHs修饰电极材料的种类以及相关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最后,对基于LDHs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潜在挑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葡萄糖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的矿物组成及除磷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学锋 王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2,共6页
以高铝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为前驱体,以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混合激发剂,原位合成了两种富含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粉煤灰-矿渣地聚物复合材料(LDHs@地聚物)。采用XRD、SEM-EDS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LDHs@地聚物... 以高铝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为前驱体,以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混合激发剂,原位合成了两种富含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粉煤灰-矿渣地聚物复合材料(LDHs@地聚物)。采用XRD、SEM-EDS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LDHs@地聚物的主要矿物组成;以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其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钠-碳酸钠为激发剂、活性氧化镁为调节材料,原位合成了CO_(3)^(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以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激发剂,原位合成了SO_(4)^(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在H_2PO_4~-初始浓度为100 mg·L^(-1)、固液比为1∶100的吸附条件下,掺8%的活性MgO制备的CO_(3)^(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对H_(2)PO_(4)^(-)的吸附容量、去除率分别为9.51 mg·g^(-1)和95.1%;以质量比1∶1的氢氧化钙-二水硫酸钙为激发剂制备的SO_(4)^(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对H_2PO_(4)^(-)的吸附容量、去除率分别为9.99 mg·g^(-1)和99.9%;相同条件下,SO_(4)^(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比CO_(3)^(2-)-LDHs@地聚物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活性氧化镁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水滑石 磷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去除磷酸盐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海燕 何文奇 +1 位作者 吴婷 黄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5,共9页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吸附剂,可实现水体中磷元素的高效去除.研究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及其煅烧产物(Mg/Al-LD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等方法表征其组成和微观形貌,借助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特点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磷酸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以P计)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在2 h内快速增加并完成90%的吸附率,且它们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值均大于0.999)比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磷酸盐吸附过程,因而可以认为Mg/Al-LDH和Mg/Al-LDO的除磷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吸附或化学键合来实现.②由于Mg/Al-LDH和Mg/Al-LDO的等温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值均大于0.994),说明溶液中的磷酸根应以单分子层方式吸附在Mg/Al-LDH或Mg/Al-LDO上,它们在298 K下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4.5和122.7 mg/g.③Mg/Al-LDO在pH为3.0~11.0范围内具有的界面正电性,以及吸附磷酸盐后部分恢复原有层状结构的能力,使得Mg/Al-LDO在宽pH范围内具有比Mg/Al-LDH更强的脱磷能力.研究显示,Mg/Al-LDH和Mg/Al-LDO可实现含磷水样的高效快速去除,从而为今后市政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LDO 磷酸盐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覆膜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怡薇 管凛 +1 位作者 孔宇 荆肇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4-578,共5页
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和MgFe-LDHs)覆膜于活性炭,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298.15 K、吸附时间为4 h时,MgAl-LDHs和MgFe-LDHs改性基质对磷酸盐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3.1... 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s和MgFe-LDHs)覆膜于活性炭,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298.15 K、吸附时间为4 h时,MgAl-LDHs和MgFe-LDHs改性基质对磷酸盐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3.158 mg/g和4.557 mg/g。吸附过程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以均匀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当磷酸盐初始浓度为0.5 mg/L和2 mg/L时,MgAl-LDHs改性基质的饱和吸附容量接近MgFe-LDHs改性基质的2倍,MgAl-LDHs改性基质更适合作为吸附剂。LDHs改性基质吸附磷酸盐的热力学参数ΔG_(0)<0、ΔH_(0)<0,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低温更有利于提高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改性基质 磷酸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改性FeMnNi-LDH对砷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雅馨 魏世强 蒋珍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4-2197,共14页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同初始土壤pH值条件下,复合材料对土壤As(Ⅲ)和Cd(Ⅱ)的钝化效果、各形态含量变化及对小白菜根部和地上部As(Ⅲ)和Cd(Ⅱ)转运、富集系数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A@FeMnNi-LDH复合材料对As和Cd具有显著的同步钝化效果.当复合材料添加量由0%增加到1.0%,促进了土壤非专性吸附态和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As向专性吸附态、无定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As转化,土壤可交换态Cd主要向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转化;土壤初始pH对As和Cd的钝化效果影响明显,酸性和中性土壤的pH分别增加了1.65和0.64个pH单位,土壤有效态As的降低率分别达到69.74%和63.31%,有效态Cd的降低率分别为60.25%和61.78%;小白菜的鲜重和株高随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降低了小白菜各部位对As和Cd的转运和富集系数,使小白菜地上部As、Cd的浓度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相关性分析显示,非专性吸附态As、可交换态Cd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残渣态As和Cd与土壤pH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小白菜地上部分和根部中As和Cd的含量与土壤残渣态As和C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FA@FeMnNi-LDH复合材料能提高土壤pH值,促进土壤As和Cd向残渣态的转化,从而降低土壤As和Cd生物有效性和在小白菜植株中的累积,为土壤中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的同步修复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富里酸(FA) 改性 砷镉复合污染土壤 钝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后Mg-8Li合金表面MgLiAlY-LDHs@GO膜层的生长及耐蚀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岩 吴量 +8 位作者 汪安 汪瑞俊 姚文辉 袁媛 谢治辉 张欣怡 吴嘉豪 陈勇花 潘复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3,74,共13页
目的提高Mg-8Li合金的耐蚀性能。方法首先在Mg-8Li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MAO),然后使用原位水热法在微弧氧化膜表面原位生长掺杂氧化石墨烯(GO)的四元(MgLiAlY)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LDHs)智能自修复膜层。采用SEM、XRD、FT-IR、EDS、... 目的提高Mg-8Li合金的耐蚀性能。方法首先在Mg-8Li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MAO),然后使用原位水热法在微弧氧化膜表面原位生长掺杂氧化石墨烯(GO)的四元(MgLiAlY)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LDHs)智能自修复膜层。采用SEM、XRD、FT-IR、EDS、ICP等手段研究MgLiAlY-LDHs@GO膜层的形貌、结构以及成分。通过EIS、Tafel以及浸泡试验等研究膜层的耐蚀性能,分析膜层的腐蚀行为,阐释其耐蚀机理。结果GO的掺杂可以促使LDHs纳米片生长得更加致密,主体层板中具有缓蚀作用的Y3+可以提高涂层的耐蚀性,四元LDHs的生长所需要的Mg^(2+)、Li^(+)、Al^(3+)等离子来源于镁锂合金基体以及微弧氧化膜的溶解,其中Li+也可以促进LDHs纳米片生长得更为均匀细密。膜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为6.03×10^(–7)A/cm^(2),比MAO膜层降低了1个数量级,提高了镁锂合金的耐蚀性能。结论GO的负载使LDHs的耐蚀性能和膜层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引入稀土元素Y会改变LDHs的骨架,造成晶格畸变,使得LDHs微观形貌呈现褶皱状,剩下部分以Y(OH)3形式存在于涂层表面,可进一步提高膜层的耐蚀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微弧氧化 层状双羟基金属氧化物 氧化石墨烯 耐蚀性能 自修复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H中间层的纳滤膜及其镁锂分离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红旭 王乃鑫 安全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实现盐湖卤水中镁锂的分离成为盐湖提锂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开发具有高镁锂分离性能的纳滤膜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化学刻蚀法获得了多孔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纳米片,然后将其沉积在聚丙烯腈多孔... 实现盐湖卤水中镁锂的分离成为盐湖提锂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开发具有高镁锂分离性能的纳滤膜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化学刻蚀法获得了多孔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纳米片,然后将其沉积在聚丙烯腈多孔膜表面作为中间层,在该中间层上通过聚乙烯亚胺与均苯三甲酰氯界面聚合形成聚酰胺分离层,最终获得表面荷正电的LDH/聚酰胺纳滤膜。LDH中间层不仅增强了膜表面的荷正电性,且诱导聚酰胺层形成咖啡环结构,提高了膜表面的粗糙度,因此同步提高了膜的选择性和渗透性。当分离镁锂比为20的混合溶液时,LDH/聚酰胺纳滤膜的镁锂分离因子为17,渗透性为1.15×10^(-4)L/(m^(2)·h·Pa),且在实验时间(100 h)范围内性能稳定,展现出良好的镁锂分离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分离 纳滤膜 荷正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中间层 高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改性电极强化CW-MFC耦合系统深度处理污水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静 李玉霞 刘玉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23-129,共7页
构建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耦合系统,探究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材料改性电极对CW-MFC系统运行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DH材料的结构及其中的Fe、Ni元素显著影响电极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与脱碳除... 构建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耦合系统,探究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材料改性电极对CW-MFC系统运行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DH材料的结构及其中的Fe、Ni元素显著影响电极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与脱碳除氮相关的功能微生物数量,聚苯胺(PANI)的添加增强了LDH的电导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改善了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性能和产电性能。其中,阴阳极均用FeNi-LDH/PANI改性的反应器的性能最好,其COD、NO_(3)^(-)-N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95.68%、96.72%和95.32%,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该系统稳定运行期间的平均输出电压为108.96 mV,最大功率密度可达到1.99 W/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 电极改性 脱碳除氮 生物电输出 微生物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增强dsRNA对稻瘟病抑制效果的研究
13
作者 陈盼 夏胜格 +3 位作者 兰莹 周彤 梁友 赵弘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0-1076,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对dsRNA抑制稻瘟病的增强效果。[方法]比较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与不同比例dsRNA混合的负载效率,筛选合适的负载比。用不同浓度LDH处理稻瘟病菌孢子,考察LDH对稻瘟病菌孢子发育的影响。使用不...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对dsRNA抑制稻瘟病的增强效果。[方法]比较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与不同比例dsRNA混合的负载效率,筛选合适的负载比。用不同浓度LDH处理稻瘟病菌孢子,考察LDH对稻瘟病菌孢子发育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dsRNA-LDH处理稻瘟病菌孢子,检测dsRNA-LDH对稻瘟病菌孢子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使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考察LDH增强dsRNA防治稻瘟病的效果。[结果]在100 ng·μL^(-1)浓度条件下LDH不仅不影响稻瘟病菌孢子发育,而且还可以增强dsRNA稳定性及其对稻瘟病菌孢子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与清水处理孢子的对照组相比,dsRNA-LDH处理组的水稻发病症状明显减弱。[结论]LDH可以明显增强dsRNA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dsRNA-LDH具有开发成为高效绿色环保RNAi药剂的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层状复合氢氧化物 喷雾诱导的基因沉默 RNAi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e-LDH@柚子皮生物炭复合材料吸附Gd(Ⅲ)的性能研究
14
作者 邹成龙 吴群 +3 位作者 聂发辉 向速林 周延 李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8,共11页
该研究以柚子皮生物质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采用共沉淀法将镁铁型层状双氢氧化物(MgFe-LDH)负载于其表面制备复合材料(HBC),探究其吸附水中Gd(Ⅲ)的性能。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应用环境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吸附理论模型拟合分析结... 该研究以柚子皮生物质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采用共沉淀法将镁铁型层状双氢氧化物(MgFe-LDH)负载于其表面制备复合材料(HBC),探究其吸附水中Gd(Ⅲ)的性能。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应用环境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吸附理论模型拟合分析结合SEM-EDS、FT-IR、XPS表征分析,探究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35℃、pH=7的条件下以0.60 g/L的吸附剂投加量对20 mg/L的Gd(Ⅲ)吸附处理10 h后,HBC对其去除率达到95.6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Weber-Morris粒子内扩散模型、Boyd’s液膜扩散模型,吸附速率受到颗粒内扩散和颗粒外扩散共同控制;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D-R模型和Temkin模型,由Langmuir模型计算所得的最大吸附量为42.07 mg/g,吸附过程结合能分布均匀,为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HBC对Gd(Ⅲ)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HBC对Gd(Ⅲ)的吸附以化学吸附和静电吸附为主,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作用、表面沉淀作用、表面物理吸附作用、静电吸附作用、氢键吸附作用和表面络合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皮 生物炭 层状双氢氧化物 稀土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CaAl-LDH对钢筋混凝土寿命的影响
15
作者 张东方 刘国强 +2 位作者 陈昊翔 范志宏 田科婷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3,共6页
通过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钙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aAl-LDH),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CaAl-LDH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抗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在模拟海洋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寿命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钢筋表面CaAl-LDH与... 通过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钙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aAl-LDH),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CaAl-LDH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抗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在模拟海洋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寿命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钢筋表面CaAl-LDH与氯离子发生交换,使钢筋的钝化电位提升了近200 mV,钝化范围扩大;CaAl-LDH有效降低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使氯离子扩散系数及表面氯离子质量分数分别降低63.6%和55.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钢筋混凝土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防腐蚀 服役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衍生阵列催化剂在吸收增强式甘油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双霞 李雨 +3 位作者 陈雷 孙来芝 伊晓路 华栋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81,共8页
对吸收增强式甘油水蒸气重整(SESRG)制氢反应网络及热力学特性、Ni-Ca基催化-吸收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分析Ni基催化位点、Ca基吸附位点失活机理及改性手段。结合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材料和阵列催化... 对吸收增强式甘油水蒸气重整(SESRG)制氢反应网络及热力学特性、Ni-Ca基催化-吸收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分析Ni基催化位点、Ca基吸附位点失活机理及改性手段。结合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材料和阵列催化剂独特的结构优势和物化特性,提出设计研发LDHs衍生阵列催化剂是提高Ni-Ca双功能催化剂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并对其在甘油高效稳定制氢领域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催化重整 制氢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纳米片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Zr LDH/氧化石墨烯对水中草甘膦的去除研究
17
作者 任建辉 熊昆 李冬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5,共8页
采用氯化锌、六水合氯化铝、八水合氧氯化锆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氢氧化钠和一水合碳酸钠为碱溶液,通过共沉淀法合成Zn-Al-Zr LDH/GO纳米复合材料(LDH/GO)。XRD、SEM、BET和UV-Vis分光光度计,分别用于表征Zn-Al-Zr LDH/GO复合材料的物相... 采用氯化锌、六水合氯化铝、八水合氧氯化锆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氢氧化钠和一水合碳酸钠为碱溶液,通过共沉淀法合成Zn-Al-Zr LDH/GO纳米复合材料(LDH/GO)。XRD、SEM、BET和UV-Vis分光光度计,分别用于表征Zn-Al-Zr LDH/GO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孔隙结构和吸附过程。结果表明:GO的掺入可以改善LDH的形貌结构,当温度在303 K,pH=7,投料量为0.5g/L,LDH/GO对草甘膦的吸附容量可达10.707 mg/g;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LDH/GO对草甘膦的去除机理为静电吸引和表面络合;其草甘膦吸附性能优于当前商业磷吸附产品Phoslock。因此,Zn-Al-Zr LDH/GO可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草甘膦去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石墨烯 去除 草甘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 MgFe-LDH吸附环丙沙星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萧珊 滕月 +3 位作者 吴懂 孔雯静 刘志英 徐炎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6,共19页
该文采用水热法将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Fe-LDH)负载到活性炭纤维(ACF)上,制得MgFe-LDH/ACF(MFLA),并将ACF和MFLA作为吸附剂用于考察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反应温度等对环丙沙星(CIP)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gFe-LDH已被固定在... 该文采用水热法将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Fe-LDH)负载到活性炭纤维(ACF)上,制得MgFe-LDH/ACF(MFLA),并将ACF和MFLA作为吸附剂用于考察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反应温度等对环丙沙星(CIP)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gFe-LDH已被固定在ACF上,且在Mg^(2+)和Fe^(3+)摩尔比为3∶1时制备的最佳MFLA(3-MFLA)晶型更完整。当CIP的初始浓度为20 mg/L时,ACF和3-MFLA分别在360、6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量分别为3.00 mg/g和19.31 mg/g。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均可准确地描述ACF和3-MFLA对CIP的吸附行为。CIP主要通过静电引力、氢键、离子交换、π-π相互作用和金属-碳π相互作用被3-MFLA吸附。此外,抗干扰实验、循环再生实验及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结果均表明3-MFLA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吸附 环丙沙星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LLDPE复合薄膜的制备及保温性能研究
19
作者 袁华金 成晓玲 +4 位作者 刘源 周恩国 赵文林 何洁冰 熊晓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锌铝硝酸根型水滑石(ZnAl-NO_(3)-LDH),通过阴离子交换法将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四钠(EDTMPS4Na)插层到ZnAl-NO_(3)-LDH中得到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根插层水滑石(EDTMPS-LDH),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得到类水滑石(...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锌铝硝酸根型水滑石(ZnAl-NO_(3)-LDH),通过阴离子交换法将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四钠(EDTMPS4Na)插层到ZnAl-NO_(3)-LDH中得到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根插层水滑石(EDTMPS-LDH),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得到类水滑石(LDHs)。将LDHs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通过挤出吹塑得到LDHs/LLDPE复合薄膜。采用多通道温度测量仪进行保温实验,测试LDHs/LLDPE复合薄膜的保温性能。结果表明:EDTMPS4Na插入ZnAl-NO_(3)-LDH层间,拓宽了ZnAl-NO_(3)-LDH的红外吸收范围,从7~25μm波段无明显红外吸收扩展到9~11μm波段具有明显选择性红外吸收;与ZnAl-NO_(3)-LDH相比,EDTMPS-LDH提高了ZnAl-NO_(3)-LDH的稳定性,添加LDHs比未添加LDHs的LLDPE复合薄膜白天棚内温度下降4%~15%,夜晚温度提高4%~17%,改善了LLDPE薄膜的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四钠 改性 复合薄膜 保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FeOOH@NiFe LDH纳米片制备及其电解水析氢性能研究
20
作者 杨苗 李攀 +3 位作者 杨红 邵圣娟 王峰 牛宇岚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26,共6页
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开发对于促进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高效稳定的催化剂至关重要。通过一步水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了Ru-FeOOH@NiFe LDH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水分解制氢。通过SEM、TEM、XRD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钌... 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开发对于促进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高效稳定的催化剂至关重要。通过一步水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了Ru-FeOOH@NiFe LDH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水分解制氢。通过SEM、TEM、XRD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钌的引入可以调节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增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使得Ru-FeOOH@NiFe LDH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Ru-FeOOH@NiFe LDH所需过电位为95 mV,Tafel斜率为80.6 mV/dec,其电催化性能明显优于FeOOH@NiFe LDH。在相同反应条件下,Ru-FeOOH@NiFe LDH可稳定运行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析氢反应 电催化剂 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