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水域中运动声源全息反演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小正 庞业珍 +3 位作者 毕传兴 张凤敏 沈洋 李志超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9-1308,共10页
采用声全息技术开展有限水域中运动声源识别及其声场预测,对于研究水下航行器的声源特性和声辐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运动声源辐射声压的获取和有限水域界面效应的影响给声全息技术在有限水域中的应用带来了困难。本文考虑声源运动... 采用声全息技术开展有限水域中运动声源识别及其声场预测,对于研究水下航行器的声源特性和声辐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运动声源辐射声压的获取和有限水域界面效应的影响给声全息技术在有限水域中的应用带来了困难。本文考虑声源运动,采用线阵测量并基于移动框架技术来获取运动声源辐射的全息面声压数据;考虑有限水域界面效应的影响,在三种不同界面情况下,基于等效源法思想分别构建了三种全息反演模型。以有限水域中的圆柱壳体为对象开展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反演方法相较于未考虑界面反射的自由场反演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声源识别和声场预测效果。在湖中开展了运动标准声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可以实现声源的有效定位和声场的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全息 有限水域 运动声源 等效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环纹噪声的空频协同智能抑制
2
作者 陈本永 熊壮 +2 位作者 黄柳 张艳超 傅霞萍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42-2353,共12页
数字全息成像中,由微观散射体衍射产生的环纹噪声在数值重建中被非线性放大为结构化相位误差,制约了定量相位成像与三维重建精度。针对环纹噪声理论模型及抑制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空域与频域协同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UResNet,建立多颗粒衍... 数字全息成像中,由微观散射体衍射产生的环纹噪声在数值重建中被非线性放大为结构化相位误差,制约了定量相位成像与三维重建精度。针对环纹噪声理论模型及抑制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空域与频域协同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UResNet,建立多颗粒衍射场叠加模型精确模拟环纹噪声,结合傅里叶神经算子、残差学习框架和注意力机制,以实现环纹噪声的高效抑制与全息图关键特征的精准保留。FUResNet在仿真及实测全息图中均优于现有方法,其中,背景噪声标准差降低73.9%,峰值信噪比提升13.46 dB,仿真中结构相似性提高13.9%,在噪声抑制、图像保真和结构保护三个关键维度上取得实质性改进,为高精度定量相位成像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环纹噪声 相位成像 傅里叶神经算子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D离轴数字全息的液滴蒸发过程三维形貌测量方法
3
作者 王艳 冯致 +8 位作者 张正阳 吴昊 张文宇 杨露露 张文硕 禹芹芹 刘维 王进卿 孔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7-1875,共9页
针对当前液滴蒸发过程三维形貌测量方法存在的还原精度不足、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本文采用Linnik干涉法搭建了一套LED离轴数字全息系统,在光学系统中采用LED光源结合参考光衰减技术以提高光学系统降低相干噪声的性能,算法上采用双曝光... 针对当前液滴蒸发过程三维形貌测量方法存在的还原精度不足、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本文采用Linnik干涉法搭建了一套LED离轴数字全息系统,在光学系统中采用LED光源结合参考光衰减技术以提高光学系统降低相干噪声的性能,算法上采用双曝光法结合加权最小二乘相位解包裹算法矫正相位畸变并减弱相干噪声,提高成像质量。利用该系统研究竖直玻璃表面微尺度无水乙醇液滴的蒸发过程,实现了液滴蒸发过程中的三维形貌还原和动态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液滴接触角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对称性,尤其在与重力方向成45°角的方向上差异显著;在蒸发过程中重力、表面性质不均匀等均会影响液滴蒸发行为,液滴在不同方向上的蒸发速率具有差异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微尺度液滴三维形貌的动态测量提供了新方法,有望为流体界面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蒸发 数字全息 形貌测量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息聚焦纹影技术的三维流场测量
4
作者 李奕勤 林志明 +4 位作者 刘锴慧 薛志亮 金其文 吴迎春 吴学成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8,共10页
流场显示及测量技术是研究流体力学的关键技术手段,目前大多数测量方法需要结合多视角层析的形式来实现三维测量。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化重建图像方法的全息聚焦纹影技术,利用数字全息技术记录聚焦纹影成像系统中的波前信息,根据标... 流场显示及测量技术是研究流体力学的关键技术手段,目前大多数测量方法需要结合多视角层析的形式来实现三维测量。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化重建图像方法的全息聚焦纹影技术,利用数字全息技术记录聚焦纹影成像系统中的波前信息,根据标量衍射理论重建不同光轴位置的聚焦纹影图像,实现三维流场的可视化与测量。基于前期发展的全息聚焦纹影技术,通过不同离焦距离下的平行双射流和单射流成像实验,定量分析了该技术的三维流场成像质量。对分别离焦30和60 mm的平行双射流进行测量,由1张全息图同时获得2个射流的聚焦纹影图像,重建得到的聚焦纹影图像与相应位置同一瞬态流场下的传统聚焦纹影图像效果一致,且不需要移动成像面,验证了全息聚焦纹影技术的三维测量能力。以离焦距离量化该技术的成像能力,在0~120 mm离焦距离范围内对不同离焦位置的单射流进行测量,重建图像中流场轮廓清晰,且与相同瞬态流场下的传统聚焦纹影图像中流场流动细节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全息聚焦纹影技术还原三维流场信息的准确性。本文研究的全息聚焦纹影技术具备单视角、单图像下的三维流场测量能力,突破了传统聚焦纹影技术单次单截面成像的限制,具备瞬态三维流场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聚焦纹影 三维测量 流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息分离与匹配搜索的圆柱腔内阵列一致性校准
5
作者 肖妍 赵明月 +3 位作者 何元安 商德江 王杨 平自红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9,共10页
声纳阵成阵过程中,阵元之间难免存在位置偏差,且在密排情况下阵元间的声场耦合较强,将引起阵元间的幅相不一致,需要在成阵后进行阵列在线校准。室内消声水池只能在一定频段内模拟自由场,难以满足低频水声测量所需要的自由场条件。因此,... 声纳阵成阵过程中,阵元之间难免存在位置偏差,且在密排情况下阵元间的声场耦合较强,将引起阵元间的幅相不一致,需要在成阵后进行阵列在线校准。室内消声水池只能在一定频段内模拟自由场,难以满足低频水声测量所需要的自由场条件。因此,本文围绕常用的圆柱阵列低频校准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有限空间中全息声场重构与匹配搜索补偿相结合的阵列幅相一致性校准方法。该方法结合有限空间中近场声全息声场分离技术,首先进行有限空间中的声场重构,利用声场重构结果建立幅相一致性搜索函数,结合匹配搜索算法的寻优思想对复杂阵列阵元的幅相一致性进行校准。文中以小型圆柱阵为分析对象,开展圆柱腔内有限空间声场的理论建模与仿真分析,并结合智能优化算法,实现阵列阵元间幅相一致性校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近场声全息技术的圆柱腔内阵列一致性校准方法,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圆柱阵列成阵后的低频幅相一致性在线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声全息 匹配搜索 圆柱腔 圆柱阵 阵列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全息在光致聚合物暗反应检测中的优势
6
作者 黄俊豪 张永安 +3 位作者 张亚萍 刘德发 刘霈 高梓欣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1-748,共8页
本文针对在光致聚合物暗反应的光学检测中,传统检测光源红光可能引发的光敏吸收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光作为相干光源进行暗反应的全息检测,显著降低了光源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额外光敏吸收干扰。以Irgacure785/PMMA光致聚合物... 本文针对在光致聚合物暗反应的光学检测中,传统检测光源红光可能引发的光敏吸收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光作为相干光源进行暗反应的全息检测,显著降低了光源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额外光敏吸收干扰。以Irgacure785/PMMA光致聚合物作为材料,通过对其进行吸收光谱分析以及绿光(敏感光)、红光、红外光照射下的折射率变化对比实验,发现相对于绿光和红光,红外光对材料引发的折射率变化极小,更适合作为材料的检测光源。同时使用红外数字全息技术检测了光致聚合物材料的暗反应折射率变化,得到了可视化的光栅相位分布与光栅峰值折射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研究表明,红外光源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暗反应全息检测过程中由检测光源引发的额外光反应干扰,提高光致聚合物材料折射率变化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数字全息 折射率 光致聚合物 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全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7
作者 刘霈 张永安 +3 位作者 张兵 高梓欣 碧文彬 付瑞锦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8,共9页
红外波段位于可见光波段与微波波段之间,相比较可见光具有热效应、不可见以及穿透性强等特点。随着以红外激光作为相干光源的红外全息技术迅速发展,红外全息技术在无损检测和无透镜成像领域已经表现出可见光全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本... 红外波段位于可见光波段与微波波段之间,相比较可见光具有热效应、不可见以及穿透性强等特点。随着以红外激光作为相干光源的红外全息技术迅速发展,红外全息技术在无损检测和无透镜成像领域已经表现出可见光全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回顾了红外全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红外数字全息(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y,IRDH)技术、扫描红外数字全息(Scanning 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y,SIRDH)技术、红外数字全息显微(Infrared 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IRDHM)技术的研究状况,归纳总结了红外全息技术的检测优势和典型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红外全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全息技术 无损检测 无透镜成像 红外数字全息技术 扫描红外数字全息技术 红外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轴全息成像的旋流喷雾冷/热态三维油雾场对比研究
8
作者 王瑞 赵越 +6 位作者 王昱 张航 吴迎春 宋阁 刘涛 陈思 吴学成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174,共10页
为获取近喷嘴燃烧油雾场三维多参数雾化特性,构建了双相机高分辨全息粒子追踪测速系统,以开放空间燃烧喷雾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对某型旋流杯雾化喷嘴出口燃烧油雾场约20 cm3内雾滴粒径与速度的三维、高分辨同时测量,并与同工况下冷态喷雾... 为获取近喷嘴燃烧油雾场三维多参数雾化特性,构建了双相机高分辨全息粒子追踪测速系统,以开放空间燃烧喷雾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对某型旋流杯雾化喷嘴出口燃烧油雾场约20 cm3内雾滴粒径与速度的三维、高分辨同时测量,并与同工况下冷态喷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离轴全息可以克服湍流燃烧场内折射率梯度变化,重建得到清晰的油雾粒子图像;热态喷雾位于旋流杯出口1~2 mm内小液滴迅速蒸发,致使该区域25μm以下颗粒数目占比不足同工况冷态喷雾的1/3;旋流杯出口以下约20 mm空间内,热态喷雾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分布向下游发展呈单调升高趋势,雾滴主要聚集在边缘高速射流区;热态喷雾液滴以射流运动为主,不存在显著回流区,视场内最大轴向速度较冷态对应位置高2~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旋流喷雾燃烧 数字离轴全息 液滴粒径 粒子追踪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助力全息元宇宙虚实融合场景生成与呈现:发展与展望(特邀)
9
作者 何泽浩 高云晖 +1 位作者 曹良才 张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7,共14页
元宇宙是互联网变革的先导性和支撑性技术,表明了信息维度扩展和沉浸体验革新是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数字三维内容是元宇宙的核心要素,也是承载信息和传递反馈的主要媒介。基于数字渲染的三维内容生成和基于全息显示的三维内容呈现,... 元宇宙是互联网变革的先导性和支撑性技术,表明了信息维度扩展和沉浸体验革新是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数字三维内容是元宇宙的核心要素,也是承载信息和传递反馈的主要媒介。基于数字渲染的三维内容生成和基于全息显示的三维内容呈现,在图像效果、设备成本和应用灵活性等方面优势显著,在元宇宙领域内具有广阔前景。文中比较了常用数字渲染技术的性能表现,介绍了单目深度估计在真实场景三维数字化任务中的作用,综述了有监督和无监督两类基于人工智能的单目深度估计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了突破深度估计精度和速度瓶颈是单目深度估计技术在元宇宙内容生成领域的主要挑战,进而介绍了潜在解决方案,包括回归估计区间优化、特征参数冗余压缩和多维度特征关联等;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全息图生成任务中的应用,综述了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两类计算全息图生成网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全息显示结果可重构深度范围受限是计算全息图生成网络在元宇宙内容呈现领域的主要挑战,进而介绍了潜在的解决方案,包括全息图频率成分滤波、初始计算条件优化和模型收敛路径选择等。总之,提升三维内容生成和呈现的质量和效率,是元宇宙对计算全息三维显示提出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深度估计 计算全息 三维成像 三维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全息再现像设计
10
作者 雷俊阁 孙国斌 +2 位作者 张锦 蒋世磊 胡驰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1-783,共13页
本文根据计算全息再现成像原理,采用Gerchberg-Saxton(GS)算法对输入与输出平面光场分布进行正、逆傅立叶变换迭代求解,得到原始仿真图像在不同特征参数(线宽、圆环直径)和不同计算采样间隔下的相位分布,并仿真计算得到相应的再现图像... 本文根据计算全息再现成像原理,采用Gerchberg-Saxton(GS)算法对输入与输出平面光场分布进行正、逆傅立叶变换迭代求解,得到原始仿真图像在不同特征参数(线宽、圆环直径)和不同计算采样间隔下的相位分布,并仿真计算得到相应的再现图像。利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搭建全息再现实验光路,通过加载不同原始仿真图像的相位分布图进行再现实验,采用相机拍摄得到远场衍射全息再现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再现图像的实际特征尺寸。实验结果表明:再现图像特征尺寸与原始仿真图像特征尺寸基本呈线性变化关系,再现图像尺寸与仿真计算采样间隔呈现非线性变化关系,且与理论推导的关系曲线一致。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设计预期再现图像尺寸,当圆环直径为0.943 mm,中心十字线宽为0.015 mm时,仿真计算得到预期目标原始仿真图像的特征尺寸和采样间隔分别为线宽3 pixel、圆环直径594 pixel、采样间隔25μm。通过再现实验测量得到的全息再现图像圆环直径为0.93 mm,线宽为0.017 mm,误差精度在0.02 mm以内。本文研究结果对全息显示、AR/VR显示等应用场景下提高虚拟显示图像尺寸真实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全息 傅里叶变换 Gerchberg-Saxton算法 采样间隔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值化计算全息图的滤波研究
11
作者 解文博 王庆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了解决二值化过程带来的噪声问题,进而提升全息重建图像的质量,本研究设计了二值化计算全息图滤波的整体方案。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二值化处理对全息图噪声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滤波与二值化处理的顺序,以及8种不同滤波技术对二值化全息图... 为了解决二值化过程带来的噪声问题,进而提升全息重建图像的质量,本研究设计了二值化计算全息图滤波的整体方案。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二值化处理对全息图噪声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滤波与二值化处理的顺序,以及8种不同滤波技术对二值化全息图像重建质量的具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二值化引入的噪声主要集中在图像的亮调和暗调区域,利用滤波降低噪声时,需采用滤波前置方式。其次,在8种滤波过程中,平滑类滤波、锐化类滤波及同态滤波虽然对于全息二值化的噪声有一定补偿作用,但效果甚微。其中,直方图类滤波方式中的局部直方图和自适应直方图滤波降噪效果相对明显。研究表明直方图类滤波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二值全息重建图的对比度并且对于图片适用泛性好,在提高二值化全息重建图像质量中是最有潜力的滤波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 二值化 离轴计算全息图 全息重建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全息数据存储的复用技术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淑君 刘宏杰 +6 位作者 徐贤淼 金俊超 王瑾瑜 林达奎 杨毅 林枭 谭小地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共19页
全息数据存储凭借其高存储密度、快速读取速度及长期数据保持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应对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理想选择。系统地回顾了全息数据存储复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离轴型、同轴型、基于计算机生成全息图型和自参考型全息数据存储装置... 全息数据存储凭借其高存储密度、快速读取速度及长期数据保持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应对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理想选择。系统地回顾了全息数据存储复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离轴型、同轴型、基于计算机生成全息图型和自参考型全息数据存储装置,阐述了它们基于角度和移位变化的空间复用和基于振幅、相位和偏振调制的正交/非相关复用两大类别下的具体应用。空间复用技术主要通过精确调控参考光和物光之间的夹角或相对空间位置来实现信息的高效多址存储。而正交/非相关复用技术则利用光的振幅、相位及偏振等基本物理属性进行信息编码从而实现数据存储。不同类型的全息数据存储装置在复用技术上展现出各自的独特优势,为构建高密度、大容量存储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材料科学、光学工程及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全息数据存储复用技术有望迎来更多突破,为数据存储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全息数据存储 多路复用 大数据存储 存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视差光学扫描全息的研究
13
作者 曹文昊 张永安 +2 位作者 姚勇伟 周锦浩 蔡年芝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9,共9页
光学扫描全息术目前存在着存储数据量大、数值再现运算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扫描全息术的光路模型,以获得存储数据量更小、再现计算速度更快的水平视差(Horizontal Parallax-Only,HPO)全息图。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 光学扫描全息术目前存在着存储数据量大、数值再现运算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扫描全息术的光路模型,以获得存储数据量更小、再现计算速度更快的水平视差(Horizontal Parallax-Only,HPO)全息图。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对三维物体的扫描全息实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全息图在保证再现像质量的同时可减少近80%的数据存储量,降低了全息图再现运算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光学扫描全息术的再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扫描全息 一维菲涅尔波带板 水平视差全息图 相关解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电子相机的离轴电子全息磁结构表征
14
作者 汪陆洋 葛炳辉 +2 位作者 杜海峰 郑风珊 宋东升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4,共9页
直接电子相机的出现提升了离轴电子全息术的相位精度。为了评估新型直接电子相机K3应用在离轴电子全息术中对磁结构表征性能的效果,本文在相同成像条件下的离轴电子全息实验中对比了K3型直接电子相机与OneView相机的表现,并以Heusler合... 直接电子相机的出现提升了离轴电子全息术的相位精度。为了评估新型直接电子相机K3应用在离轴电子全息术中对磁结构表征性能的效果,本文在相同成像条件下的离轴电子全息实验中对比了K3型直接电子相机与OneView相机的表现,并以Heusler合金Mn1.4PtSn中的反斯格明子作为观测目标,评估两种相机的全息磁成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成像条件下,K3型直接电子相机的相位精度比OneView相机提高了约两倍,并在反斯格明子的观测中能使用更少的电子实现相同的成像质量。另外,本文还对比了K3相机在低电子剂量率下使用相关双采样(CDS)模式进行离轴电子全息实验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低电子剂量率条件下,CDS模式相比较非CDS模式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干扰,显著提升全息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电子全息 直接电子相机 电子相位测量 磁结构成像 低剂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全息中动镜参量对重构图质量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贺佳雪 娄树理 林超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4-770,共7页
光谱全息作为一种能够同时记录物体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全息成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光谱全息记录光路中,使用高精度位移台驱动的反射镜对参考光束进行相移控制并记录相应的白光全息图是实现单色全息图重构、进而实现物体空间... 光谱全息作为一种能够同时记录物体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全息成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光谱全息记录光路中,使用高精度位移台驱动的反射镜对参考光束进行相移控制并记录相应的白光全息图是实现单色全息图重构、进而实现物体空间和光谱信息重构的关键步骤。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原始信息重构,深入分析了动镜不同位移参数对重构图像质量的影响。首先研究了位移步数对重构图像质量的影响,给出了在不同重构波长条件下的最优位移步数;在上述位移步数条件下,分析了位移对称度对重构图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位移非对称度的参数并给出了其和重构质量的关系;最后,在上述两个参数的最优条件下,分析了位移精度在不同重构波长条件下对重构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全息记录速度、记录全息图数据量和重构图像质量三个条件下,位移步数越大,非对称度越小,位移精度越高,重构图像质量越高。上述研究结果对实验中电控位移台的选型以及精确控制位移参数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全息图像重构 位移参数 图像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采样的全息图像压缩感知降噪方法
16
作者 李炳良 陈波 +1 位作者 秦孟伟 杨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9-165,共7页
在数字全息图采样重构的研究过程中,全息图像中的噪声会对重建结果产生影响。现有的压缩全息没有考虑到数字全息图像的稀疏性和纹理特征分布,采样率没有合理分配。故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块压缩感知的数字全息图降噪方法,以光场强... 在数字全息图采样重构的研究过程中,全息图像中的噪声会对重建结果产生影响。现有的压缩全息没有考虑到数字全息图像的稀疏性和纹理特征分布,采样率没有合理分配。故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块压缩感知的数字全息图降噪方法,以光场强度作为图像纹理细节的度量,基于预采样信息将全息图像分为不同信息块,并计算自适应采样率,通过压缩感知实现噪声全息图像的自适应欠采样重构。数值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将该方法应用到不同的重建算法中,在采样率超过0.4时可以有效提高全息图像信噪比与相似度。可见与传统重建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充分利用数字全息图像的稀疏性与纹理特征,合理分配不同噪声子块采样率,有效提高了光学重建的目标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分块压缩感知 图像降噪 边缘信息 图像重构 自适应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波干涉的叠加式聚合物分散液晶体全息匀光膜研制
17
作者 李科 蔡佳 +3 位作者 鲁思宇 许海 胡海峰 郑继红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9,共12页
通过干涉全息理论推导,设计出三波干涉全息光路,运用叠加法制备出尺寸为50 mm×50 mm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二维光栅膜。实验过程中,精确控制制备条件以及优化光栅结构参数,实现了再现波长(532 nm)在三个不同衍射角度条件下的9个衍... 通过干涉全息理论推导,设计出三波干涉全息光路,运用叠加法制备出尺寸为50 mm×50 mm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二维光栅膜。实验过程中,精确控制制备条件以及优化光栅结构参数,实现了再现波长(532 nm)在三个不同衍射角度条件下的9个衍射光束的光强分配比调节。实验结果表明:该H-PDLC光栅一级衍射效率可达到91.3%,衍射比可达到4.5∶1,且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大于90%,衍射角度的误差在±0.5°以内,具有良好的匀光效果,在匀光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三波干涉 全息 衍射效率 透过率 二维光栅 匀光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等效源在水下结构散射声场重建中的应用
18
作者 安步潮 何元安 +2 位作者 宋昊 胡宇安 闫孝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5-1502,共8页
针对水下结构散射声场重建中测点较少时精度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压缩等效源方法。该方法结合压缩感知框架与等效源法,通过联合稀疏表征入射声源与散射等效源模态系数,实现单层声压测量面下的声场分离与重建。结果表明:融合压缩... 针对水下结构散射声场重建中测点较少时精度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压缩等效源方法。该方法结合压缩感知框架与等效源法,通过联合稀疏表征入射声源与散射等效源模态系数,实现单层声压测量面下的声场分离与重建。结果表明:融合压缩等效源方法可准确重建圆柱壳模型的散射场,且在少量测点下的远场重建任务中优于传统方法;当入射声源先验信息失配时会带来重建误差,但入射声源位于远场时影响较小。通过设置入射虚源,可使融合压缩等效源方法适用于半空间与理想波导环境。湖试数据验证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在单层测点条件下能有效分离重建散射声场。湖上试验证实,该方法仅需单层传感器即可达到与传统双层测量方法相当的散射场场重建精度,显著降低了工程实施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散射 等效源法 声全息 压缩感知 声场分离 声场重建 波导 虚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ar Cross-section Imaging of a Rotating Object with a Multi-frequency Holography
19
作者 Zhou Jun, Fang Dagang, Sun Jintao & Sheng Weixing ( Millimeter Wave Tech. Lab.,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10094, P. R. China )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7年第1期22-28,共7页
A new method called multi-frequency holography (MFH) for two-dimensional radar cross-section imaging of rotating objects is introduced, in which a constant coherent reference signal from transmitted signal is added in... A new method called multi-frequency holography (MFH) for two-dimensional radar cross-section imaging of rotating objects is introduced, in which a constant coherent reference signal from transmitted signal is added into received signal over certain frequency-width. With the MFH only the intensity of received composite signals needs to be measured. Both imaging situations of far field and near field are considered in details. Special restrictions about the MFH are also discussed and simulated by numerical computation. Exampl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applicable and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 cross-section lmaging hologra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density holographic versatile disc (HVD) system using collinear technologies
20
作者 Hideyoshi Horimai Lin Xiao +1 位作者 Liu Jinpeng Tan Xiaodi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8-53,共6页
Collinear Holography was proposed by OPTWARE Corpor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beams were aligned co-axially and modulated by the same SLM. With this unique configuration the optical pickup can be de... Collinear Holography was proposed by OPTWARE Corpor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beams were aligned co-axially and modulated by the same SLM. With this unique configuration the optical pickup can be designed as small as the DVD ′ s, and can be placed on one side of the recording disc. A 2-dimensional digital page data format was used and the shift-multiplex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increased recording density of HVD. As the servo technology is being introduced to control the objective lens to be maintained precisely to the disc in the recording and the reconstructing process, a vibration isolator is no longer necessary. In HVD, the pre-formatted meta-data reflective layer was used for the focus/tracking servo and reading address information, and the dichroic mirror layer was used for detecting holographic recording information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the preformatted information.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holographic material is very effective to increased recording density of the system. HVD will be compatible with existing disc storage systems, like CD and DVD, and enable us to expand its applications into other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雷达成像仿真 空间目标 在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