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y of Micro-/Nano-Stereo Rapid Prototyping of PCVD
1
作者 Sandy TO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80-,共1页
At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micro/nano-scale fabri ca tion processes include the plane silicon process based on IC technology, stereo silicon process, LIGA, quasi-LIGA based on near ultra violet deep lithography, MEMS... At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micro/nano-scale fabri ca tion processes include the plane silicon process based on IC technology, stereo silicon process, LIGA, quasi-LIGA based on near ultra violet deep lithography, MEMS, energy beam etching and micro/nano-machining, etc. A common problem for t hese processes is the difficulty to fabricate arbitrary form for 3-dimensional micro/nano-parts, devices or mechanisms. To develop advanced MEMS manufacturin g technology, and to achieve fabrication of true 3-dimensional parts, devices or mechanis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y for rapid proto typing of 3-dimensional parts, using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CVD). This process can be describes as follows: A laser beam is produced by a low power, quasi molecule laser. It enters the vac uum chamber through a window, and is focused on with the substrate surface. A ga s in the chamber is ionized by the laser beam to produce PCVD on the substrate s urface, and forms a particle of the size of Ф100 nm (its thickness is about 100 nm). When the laser beam moves along X-axis, many particles form a line. Then the laser beam moves one step in Y-axis to form a new line. A plane is complete d by many lines. Then the substrate moves in Z-axis to form new plane. Eventu ally, many planes form a 3-dimensional component. Using available CAD/CAM softw are with this process, rapid prototyping of complex components can be achieved. A nanometer precision linear motor, such as that described in Chinese national p atent (patent No. ZL 98 2 16753.9), can be used to obtain the nanometer precisio n movements in the process. The process does not require mask, can be used for v arious rapid prototyping materials, to obtain high fabrication precision (its sc ale precision is 15 nm), and larger ratio of height to width of micro/nano-stru cture. It can find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in the fabrication of micro-mechani sm, trimming IC, and fabricating minilen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nanofabrication rapid prototyping advan 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icro/nano-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飞秒激光在熔融石英雕塑中加工结构色
2
作者 陈靖 周鸿溦 +1 位作者 宋云鹏 程亚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5-311,共7页
颜色是艺术家们创作时的重要艺术语言。长久以来艺术家们通过颜料在艺术品表面展示出创作的颜色。结构色是颜色显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中在熔融石英材料内部,利用飞秒激光加工出高精度的周期光栅,基于光栅衍... 颜色是艺术家们创作时的重要艺术语言。长久以来艺术家们通过颜料在艺术品表面展示出创作的颜色。结构色是颜色显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中在熔融石英材料内部,利用飞秒激光加工出高精度的周期光栅,基于光栅衍射效应,实现了在某观察角度上的结构色呈现;在此基础上,展示了该结构色在雕塑领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飞秒激光加工技术不仅可以对透明石英材料表面进行3D打印雕刻,制作出雕塑;还可以在材料内部进行彩色三维结构加工,为雕塑艺术的内在表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熔融石英材料 三维微纳加工 光栅衍射 结构色 雕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技术的多能场复合制造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综述
3
作者 刘豪 谢万达 +3 位作者 丁烨 陈珂 于子翔 杨立军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4-77,共14页
激光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激光单独作用于加工过程外,还有多种基于激光技术的多能场复合制造方法。然而,这些复合制造方法的内在机理仍有待深入探索。分子动力学(MD)方法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被用于探寻多能场... 激光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激光单独作用于加工过程外,还有多种基于激光技术的多能场复合制造方法。然而,这些复合制造方法的内在机理仍有待深入探索。分子动力学(MD)方法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被用于探寻多能场之间的耦合机制,优化复合制造方法的加工参数并探索其他微纳加工方法。回顾了MD在基于激光技术的多能场复合制造中的应用,针对不同的复合制造方法,概述了其相应加工原理及其MD模拟方案。讨论了不同加工场景下,MD仿真的模型设计及基于激光技术复合加工的全过程。此外,还介绍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解决办法,根据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尝试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 激光技术 多能场复合制造 微纳加工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电子静电打印:原理、工艺及应用
4
作者 丁毅 岳峻宇 +3 位作者 陈昱桦 李家欣 李涤尘 贺健康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随着电子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电子制造技术在制造精度、材料适应性、工艺灵活性等方面暴露出局限性,而静电打印技术已发展为微纳电子增材制造的一种新手段,故综述了微纳电子静电打印的技术原理、材料工艺及潜... 随着电子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电子制造技术在制造精度、材料适应性、工艺灵活性等方面暴露出局限性,而静电打印技术已发展为微纳电子增材制造的一种新手段,故综述了微纳电子静电打印的技术原理、材料工艺及潜在应用。首先,阐述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微滴喷射、泰勒锥射流两种打印模式;接着,探讨金属纳米材料油墨、金属前驱体油墨和液态金属等不同电子材料的静电打印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总结该技术在微纳电路、柔性电子、曲面电子及生物传感等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并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以促进静电打印技术在微纳电子领域的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静电打印 电子材料与工艺 先进功能电路 电子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清洗光学玻璃表面微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效应研究
5
作者 谢仑靖 何长涛 +4 位作者 熊玲玲 宋倩倩 牛富增 张雨阳 韩敬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9,共13页
激光清洗具有非接触、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玻璃元件表面的微纳米颗粒污染物的清洗。光学玻璃的材质、激光清洗能量及微纳米颗粒污染物的尺寸等参数对清洗的效果影响显著,尤其是选择恰当的激光能量是决定玻璃表面微纳颗粒清洗... 激光清洗具有非接触、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玻璃元件表面的微纳米颗粒污染物的清洗。光学玻璃的材质、激光清洗能量及微纳米颗粒污染物的尺寸等参数对清洗的效果影响显著,尤其是选择恰当的激光能量是决定玻璃表面微纳颗粒清洗效果的关键。研究激光与玻璃表面微纳米颗粒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作用过程的综合效应预测清洗效果,选择合适的清洗能量,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建立清洗过程的热/热应力模型,利用COMSOL进行仿真,得到当激光能量密度大于0.764 J/cm^(2)时,由于热应力的作用使粒径大于1μm的微纳米污染物剥离玻璃表面,表面得到清洗且无热损伤,当激光能量超过1.426 J/cm^(2)时,由于热效应颗粒温度超过玻璃基底的熔点以产生的热应力与冲击波,导致玻璃表面出现损伤。以K9玻璃为基底材料,氧化铈颗粒作为玻璃表面的污染物,采用颗粒沉积的方法制备清洗样本,并进行激光清洗实验和分析。实验表明,0.815 J/cm^(2)的激光能量使玻璃表面大颗粒得到较好的清洗效果,当清洗能量密度增大到1.120 J/cm^(2)时清洗效果进一步提高,当能量密度为1.426 J/cm^(2)时,玻璃表面出现明显的热力学损伤,如凹坑、形变。实验与理论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激光诱导损伤 热力学效应 多物理场仿真 微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干涉仪的微纳光栅姿态校准方法研究
6
作者 邹文哲 管钰晴 +5 位作者 郭创为 张玉杰 刘丽琴 徐瑞书 雷李华 凌刚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271,共9页
微纳光栅作为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装姿态误差直接影响系统的测量准确性与长期稳定性。针对微纳光栅多维度安装误差导致衍射场相位畸变这一纳米测量领域共性难题,为了减小其因为位置解算而产生的纳米级误差,提出基于矢量衍... 微纳光栅作为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装姿态误差直接影响系统的测量准确性与长期稳定性。针对微纳光栅多维度安装误差导致衍射场相位畸变这一纳米测量领域共性难题,为了减小其因为位置解算而产生的纳米级误差,提出基于矢量衍射场相位调制特性的位姿协同校准新方法。分析了微纳光栅位姿误差产生的原因,利用一维光栅的横滚、俯仰和偏航角共同描述一维光栅相对于位移台的装配状态,并基于矢量衍射理论对其误差值进行量化分析。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激光干涉仪基准的可溯源校准链,通过极值追踪与干涉仪示值闭环反馈的复合调控策略,实现光栅-位移台多自由度协同校准。同时,通过在装置搭建环节中,对于核心部件的校准,减小了系统搭建时的不确定度引入,使实验数据更可靠。最后经由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500μm行程范围内的安装误差量为13.2 nm,整体装置引入的合成测量不确定度为2.17 nm,设计的校准方案稳定可靠,因激光干涉仪的引入,具有可溯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光栅 位姿校准 激光干涉仪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焦硕沛 张旭芳 +2 位作者 李明坤 张雪恰 张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49,共16页
金刚石因其优越的电学、物理及化学性质,如超宽的禁带宽度、高硬度、高热导率和高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光学元件及微机电系统(MEMS)等领域。然而,由于其高度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金刚石的加工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在众多金... 金刚石因其优越的电学、物理及化学性质,如超宽的禁带宽度、高硬度、高热导率和高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光学元件及微机电系统(MEMS)等领域。然而,由于其高度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金刚石的加工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在众多金刚石刻蚀方法中,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因其高精度和低损伤的优势,成为金刚石微加工的重要手段。综述了不同类型等离子体刻蚀金刚石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氧等离子体、氢等离子体以及其他混合气体的刻蚀特点,详细阐明了各种等离子体刻蚀金刚石的刻蚀机理。此外,还分析了影响刻蚀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压、功率、温度和金刚石类型等,这些参数共同决定了刻蚀的速率、粗糙度和选择比。最后,探讨了等离子体刻蚀拓展工艺的研究进展,说明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刻蚀的工作原理和其在金刚石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金属催化等离子体刻蚀的刻蚀机理及此方法在金刚石薄膜图案化上的应用前景。通过总结不同刻蚀气体及工艺参数对刻蚀效果的影响,本文旨在为实现对金刚石的精确刻蚀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不同用途的金刚石器件的制备提供参考。最后,展望了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在金刚石微纳加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型刻蚀气体的探索、与其他加工技术的结合以及工艺参数的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等离子体刻蚀 微纳加工 金属催化 图案化 激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PE功能化微/纳铝粉在CL⁃20中的反应特性
8
作者 吴成成 孙森 +1 位作者 李世伟 郭学永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6,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氧燃复合组装材料在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中的定容燃烧、激光点火以及爆轰环境中的反应特性,采用颗粒悬浮方法构筑了3种粒径规格全氟聚醚(PFPE)功能化微/纳铝粉(nAl_150@xPFPE,μAl_1@xPFPE和μAl_5@xPFPE,其中x...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氧燃复合组装材料在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中的定容燃烧、激光点火以及爆轰环境中的反应特性,采用颗粒悬浮方法构筑了3种粒径规格全氟聚醚(PFPE)功能化微/纳铝粉(nAl_150@xPFPE,μAl_1@xPFPE和μAl_5@xPFPE,其中x=2.5%,5.0%,7.5%),捏合造粒方法制备了CL⁃20基含铝炸药,通过密闭爆发、激光点火以及爆速、爆热试验装置研究了压力⁃时间曲线、激光诱导点火过程及其对能量释放速率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FPE质量分数的增加,nAl_150@xPFPE样品和μAl_1@xPFPE样品峰值压力和增压速率逐渐增大,μAl_1@7.5%PFPE样品峰值压力达到4138.4 kPa,增压速率达到0.216 MPa·ms^(-1)。但当PFPE质量分数超过5.0%时增压速率趋缓。同时,随着PFPE质量分数的增加,不管在纳米尺度还是微米尺度,PFPE功能化微/纳铝粉在CL⁃20中的燃烧速率逐渐增大;当x=7.5%时3种粒径规格PFPE功能化微/纳铝粉在CL⁃20中的燃烧速率分别提高2.1 cm·s^(-1),1.8 cm·s^(-1)和2.3 cm·s^(-1)。此外,设计了4种富含燃料的CL⁃20基含铝炸药,其中JWL⁃3(62%CL⁃20/32%μAl_1@5.0%PFPE/6%钝感黏结组分)实测爆速8125 m·s^(-1),爆热8049.8 kJ·kg^(-1),能量释放效率达到8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 全氟聚醚(PFPE)功能化微/纳铝粉 定容燃烧 激光点火 爆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设计的蝶翅微纳结构仿生设计及应用
9
作者 蒋振宇 王海涛 李新兆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77-284,295,共9页
目的基于参数化设计技术,精准提取生物微纳结构的特性,探索产品结构仿生设计的多样化方案。方法采用仿生学研究方法,选取具有轻量化和高强度特征的蝶翅微纳结构作为仿生对象;运用数字化软件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筛选出最优... 目的基于参数化设计技术,精准提取生物微纳结构的特性,探索产品结构仿生设计的多样化方案。方法采用仿生学研究方法,选取具有轻量化和高强度特征的蝶翅微纳结构作为仿生对象;运用数字化软件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筛选出最优设计方案。结果经过多次建模优化后,最终得出一种兼具轻量化、高强度和美观特征的仿生设计方案,以蝶翅微纳结构的仿生设计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论实现了对仿生结构的精准提取和高效概括,从而提升产品创新研发的效率和质量,为艺术、科学与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设计 仿生设计 微纳结构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诱导钛合金表面减反射结构演化机制研究
10
作者 王会 李奔 +1 位作者 曹泽浩 何宗泰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鉴于航空航天领域对钛合金光学器件表面减反射性能的需求,本实验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对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减反射微纳结构。通过脉冲激光直写的方法,采用对样品进行0°和90°交叉扫描的加工方式,探究了激光单脉冲能量密度和脉冲串... 鉴于航空航天领域对钛合金光学器件表面减反射性能的需求,本实验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对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减反射微纳结构。通过脉冲激光直写的方法,采用对样品进行0°和90°交叉扫描的加工方式,探究了激光单脉冲能量密度和脉冲串子脉冲个数对TC4钛合金表面的反射率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避免钛合金表面硬度因加工产生的热影响而发生变化,采用不同方式对样品进行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测试后TC4钛合金样品的反射率,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激光的能量密度为1.27 J/cm^(2)、扫描速度为300 mm/s、扫描间距为0.0015 mm、脉冲串子脉冲个数为1时,样品在可见光波段(400 nm~780 nm)的平均反射率达到1.70%以下,在波长为300 nm时,反射率达到1.30%以下。本实验研究结果使卫星相机遮光罩、位标器等重要器件表面对杂散光的抑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减反射 飞秒激光 burst模式 微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鞘气聚焦溶液气溶胶喷印装置设计及实验
11
作者 舒霞云 陈赛 +2 位作者 张晓城 王策 邱光富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8,共13页
目的探究气溶胶喷印最佳成形参数并进一步提升喷印精度。方法首先,通过对气溶胶喷印头内流道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喷印头结构参数鞘气层锥角对喷印聚焦效果的影响。其次,借助仿真和实验,探究载气流量、一次聚焦比、二次聚焦比3种工艺参数... 目的探究气溶胶喷印最佳成形参数并进一步提升喷印精度。方法首先,通过对气溶胶喷印头内流道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喷印头结构参数鞘气层锥角对喷印聚焦效果的影响。其次,借助仿真和实验,探究载气流量、一次聚焦比、二次聚焦比3种工艺参数对喷印聚焦效果、喷印线条形貌的影响。结果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当一次聚焦鞘气倾角为70°、二次聚焦鞘气倾角为60°时,装置具有较好的聚焦效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工艺参数对喷印聚焦效果、喷印线条形貌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当载气流量为20 mL/min、一次聚焦比为5、二次聚焦比为10时,获得了喷印质量最佳的线条,线宽约为72.13μm,约为喷嘴直径的14.4%。结论喷印线条线宽与载气流量呈正相关,与一次聚焦比、二次聚焦比呈负相关;喷印线条线高与载气流量、一次聚焦比、二次聚焦比呈正相关,证明了其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喷印 双鞘气聚焦 线条形貌 微纳增材制造 成形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no Displacement of Nanometer Precision Actuator and Its Application
12
作者 ZHENG Wei, HUANG Yuan-qing (Dept. of Mechatronics,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5-,共1页
The kind of micro-/nano-meter precision actuator in cludes a piezoelectric one, an electric deformation one, a magnetic deformation one, a mechanical one, and 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one. This paper puts forw ard ... The kind of micro-/nano-meter precision actuator in cludes a piezoelectric one, an electric deformation one, a magnetic deformation one, a mechanical one, and 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one. This paper puts forw ard 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tep actuator of nanometer precision, which cons ists of a step motor of large fine-dividing number of step angle, shaft couplin gs, a decelerator of large decelerating ratio, a screw mechanism and a pole of U shape, and has the minimum step displacement of 10 nm, the step displac ement precision of 1 nm, the step frequency of 4 kHz, the maximum loadability of 20 k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nano displacement of nano precision by this actu ator,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tress and strain must be made on the transmit ting course of nano displacement of the actuator, and their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done by computer.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3-D stress and the strain co ordinate equation of the composing system of the nanometer precision actuator. A s a result,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 among stress and strain and displacement is set up. The torque of the step motor produces a thrust to transmit the displace ment of the above system of the parts and assemblies to output the needed nano d isplacement. In the case of concrete analysis and calculating, the comparing met hod of film-roof is applied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the motor axis, decelerato r axes, the screw pole and the nut. The analysis method of plane stress and stra in is used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 the shaft couplings and gears. The analysis method of beam stress and strain is used to do the pole of U shape. These calcul ation is belong to the physical non-linear probl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mal l deformation, the analysis way of the finite element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a bove analyses and calculations. The elementary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 nometer precision actuator can be applied in STM nanofabr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p micro-actuator theoretical analysis MEM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icro-/nano-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cision Analysis of Three Dimension Free Curves Nanofabrication
13
作者 ZHENG Wei 1, WANG Er-qi 2, SONG De-hui 2, W B LEE 3, S andy TO 3 (1. Department of Mechatronics, Xiamen University, 2.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3.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Centre,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 eering,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ng Hom, Kowloon, Hong Kong,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79-,共1页
Three dimension free curves find wide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There is no problem to express them exactly mathematically, but th e reportage has not been don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recision analysis of thre e-... Three dimension free curves find wide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There is no problem to express them exactly mathematically, but th e reportage has not been don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recision analysis of thre e-dimension free curves nanofabrication. Nanofabrication Precision includes the geometrical precision and the precision of driving system (below simply cal led the system precision). This paper submits the precision analysis method of c urve normal vector to analyze geometrical precision. Take an aspherical surf ace for example, it can be fitted and constructed by tensor product parameter cu rves, such as linear drawing curves, straight veins curves, rotating curves, swe eping curves, DUCT curves and Geomap curves. Then the curves of the aspherical s urface is iterated and modified to select the best fitted curves of the aspheric al surface. Finally, the geometrical precision of perfect approximate aspherical surface fitting has been sought. This kind of geometrical fitting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other is the system precision, which contains axial position precision, line p recision, and twisting and swinging precision, etc. The paper adopts the theory of precision optimum match (Prof. Wang Er-qi first put forward in 19 83) to allocate precision optimumly. The minimum cost is used as an objective fu nction, and weight method matches the precision. To obtain the optimum match combination of the minimum cost design parameters and every composing element t olerance, the precision is iterated and sought optimumly to design the system op timuml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t’s feasible to control three dim ension free curves nanofabrication within nanometer scale pr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dimension curves PRECISION optimum matc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icro-/nano-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丝的激光精密加工技术(特邀)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宏智 柴兆麟 +1 位作者 张楠 刘伟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共11页
光丝的高强度和大长宽比特性,使基于光丝的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消费电子、芯片制造、通讯和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光丝在高深宽比微结构、大幅面曲面微结构、生物材料加工及焊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论... 光丝的高强度和大长宽比特性,使基于光丝的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消费电子、芯片制造、通讯和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光丝在高深宽比微结构、大幅面曲面微结构、生物材料加工及焊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论述了光丝激光加工的原理,列举了光丝激光加工技术的典型应用,并探讨了光丝激光加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跨介质光丝产生与调控以及激发态材料对光丝特性的影响等。与传统激光加工技术相比,光丝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保持微米/纳米加工精度的同时,无需精确调焦,即可实现微纳结构的高效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飞秒激光成丝 非线性相互作用 激光制造 微纳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涡旋光场在激光微纳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辰 刘彤炎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111,共16页
矢量光场领域在过去20年出现了众多重要进展。考虑到多篇综述介绍了矢量光场产生方法以及调控技术,作者仅以矢量涡旋光场为线索总结了其在激光减材、改性以及增材等微纳加工领域的典型应用,回顾了矢量涡旋光在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微纳结构... 矢量光场领域在过去20年出现了众多重要进展。考虑到多篇综述介绍了矢量光场产生方法以及调控技术,作者仅以矢量涡旋光场为线索总结了其在激光减材、改性以及增材等微纳加工领域的典型应用,回顾了矢量涡旋光在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微纳结构加工、光存储以及立体微结构光刻等应用中的部分关键进展。详细介绍了基于定制光场的图案化光致表面周期结构以及立体微结构快速双光子光刻的原理与技术。最后,总结了矢量涡旋光场在激光微纳加工中的优势与挑战,展望了其在未来将赋能更多复杂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光场 涡旋光 激光微纳加工 激光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加工的医疗器械功能性表面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鑫豪 刘志华 +3 位作者 张智雷 杜策之 隋建波 王成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20,共15页
制备功能性表面是提升医疗器械治疗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基于激光加工的功能性表面微纳结构制造技术在优化医疗器械表面性能方面应用广泛。综述了医疗植入器械和手术器械表面激光加工功能性微纳结构在细胞功能调控、抗菌... 制备功能性表面是提升医疗器械治疗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基于激光加工的功能性表面微纳结构制造技术在优化医疗器械表面性能方面应用广泛。综述了医疗植入器械和手术器械表面激光加工功能性微纳结构在细胞功能调控、抗菌性、耐蚀性、摩擦特性、抗黏附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剖析了当前医疗器械功能性表面激光加工的优势和局限,展望了医疗器械功能性表面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微纳结构 功能性表面 植入器械 手术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表面微纳结构的胶接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喻琼 郑黔松 +1 位作者 杨奇彪 钟紫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4,共14页
胶接具有独特的性能而被广泛关注,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界面结合强度不足而导致接头在服役过程中过早失效。激光表面处理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胶接接头表面性能的方法,通过激光表面处理会使黏接材料表面形成不同的表面微纳结构,从而改... 胶接具有独特的性能而被广泛关注,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界面结合强度不足而导致接头在服役过程中过早失效。激光表面处理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胶接接头表面性能的方法,通过激光表面处理会使黏接材料表面形成不同的表面微纳结构,从而改善接头的性能。首先介绍了激光表面处理原理及激光器分类,对比了不同激光器的优缺点及加工质量特性,分析了激光加工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其次从激光加工不同表面微纳结构入手,阐述了不同表面微纳结构的加工方式,分析了不同表面微纳结构对不同材料接头强度的影响。此外,针对不同的表面微纳结构,其结构参数有所不同,导致接头表面化学成分和润湿性能也有所不同,使得接头强度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微纳结构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及原因。同时,胶层间的作用机制与接头强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表明,不同的表面微纳结构对胶层的作用机制具有明显的不同,归纳总结发现,经激光表面处理形成表面微纳结构后接头表面粗糙度、化学性质、润湿性能及胶层间裂纹的扩展对接头强度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最后,对激光表面处理微纳结构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处理 胶接 微纳结构 接头强度 表面性能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电沉积复合制备定域微纳结构及其超疏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诗成 张朝阳 +4 位作者 吴予澄 杨帅 张嘉蓓 顾少警 晏恒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4-74,95,共12页
目的实现金属超疏水表面特定微纳结构的定域制备。方法利用激光电沉积复合工艺(LECP)制备出由Cu微米锥和Ni纳米锥所组成的定域微纳结构。首先,依次使用800目和2000目砂纸机械抛光纯铜表面,皮秒激光刻蚀纯铜表面,获得周期性的微米锥结构... 目的实现金属超疏水表面特定微纳结构的定域制备。方法利用激光电沉积复合工艺(LECP)制备出由Cu微米锥和Ni纳米锥所组成的定域微纳结构。首先,依次使用800目和2000目砂纸机械抛光纯铜表面,皮秒激光刻蚀纯铜表面,获得周期性的微米锥结构,并电解去除熔融产物。在电沉积加工过程中引入激光辐照,进而控制Ni纳米锥结构的定域生长。分别将机械抛光、激光刻蚀、激光刻蚀后电沉积(常温、60℃)、LECP所制备的微纳结构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对所得样品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疏水性能、自清洁、延迟结冰和耐腐蚀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激光刻蚀后电沉积相比,LECP能够定域制备Ni纳米锥结构。LECP定域制备的微纳结构表面经化学改性后实现了超疏水,其接触角为163°±2°,滚动角为1°±0.5°。与未加工微纳结构的表面相比,LECP制备样品表面水滴结冰时间延长近5倍,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2个数量级。结论本研究通过LECP实现了表面微纳结构的定域制备,为超疏水表面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结构 超疏水表面 定域加工 复合工艺 激光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二维钙钛矿中结晶调控与低阈值微纳激光器
19
作者 高华兴 张红旗 李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6,共5页
准二维(Q-2D)钙钛矿由于大的激子结合能和量子限域作用,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光电器件构筑的有前途的材料。然而,Q-2D钙钛矿是具有丰富晶界和界面的多相结构,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导致非辐射损耗。本工作通过操纵不同n相的结晶动力学过程,实现了... 准二维(Q-2D)钙钛矿由于大的激子结合能和量子限域作用,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光电器件构筑的有前途的材料。然而,Q-2D钙钛矿是具有丰富晶界和界面的多相结构,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导致非辐射损耗。本工作通过操纵不同n相的结晶动力学过程,实现了Q-2D钙钛矿中更高效的能量传递。通过在Q-2D钙钛矿前驱体中引入钠离子来实现对Q-2D钙钛矿成核和生长过程的操控。研究表明,钠离子的掺入促进高n相的成核,使不同n相在空间上更均匀地分布,寿命的表征证实该操作促进了能量的转移。得益于这种高效的能量传递过程,与普通薄膜体系的光放大阈值(23.3μJ·cm^(-2))相比,掺杂薄膜的光放大阈值降低至14.3μJ·cm^(-2)。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优化Q-2D钙钛矿光子学性能的新方法,从而进一步拓宽Q-2D钙钛矿的光子学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二维钙钛矿 Na+掺杂 结晶调控 能量传递 微纳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等静压对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H3230高温合金微裂纹与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继浩 刘凯歌 +2 位作者 张雪峰 谢印开 李怀学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为揭示GH3230高温合金的激光选区熔化增材成形性,研究了热等静压对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H3230高温合金微裂纹与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H3230高温合金沉积态存在凝固微裂纹,该裂纹在XOY截面呈现龟裂特征,... 为揭示GH3230高温合金的激光选区熔化增材成形性,研究了热等静压对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H3230高温合金微裂纹与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H3230高温合金沉积态存在凝固微裂纹,该裂纹在XOY截面呈现龟裂特征,在ZOY截面呈现线状;热等静压之后,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H3230高温合金的一部分微裂纹可以消除,另一部分较长的微裂纹难以消除。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H3230高温合金沉积态组织基本为片状固溶体组织,在晶界附近存在少量析出碳化物;热等静压之后,在晶界附近析出大量的MoWCr碳化物,而晶内析出MoWCr碳化物数量多且尺寸较小。凝固微裂纹导致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H3230高温合金沉积态XY方向抗拉强度及延伸率降低,而热等静压能减小大尺寸微裂纹,消除小尺寸微裂纹及气孔,可大幅提高XY方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AM) 激光选区熔化(SLM) GH3230高温合金 微裂纹 热等静压(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