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mmetric Workpiece Localization Algorithms: Convergence and Improvements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 Shan-Yong LI Sheng-Yi DAI Yi-F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8-432,共5页
Symmetric workpiece localization algorithms combine alternating optimization and linearization. The iterative variables are partitioned into two groups. Then simple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can be employed for each sub... Symmetric workpiece localization algorithms combine alternating optimization and linearization. The iterative variables are partitioned into two groups. Then simple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can be employed for each subset of variables, where optimization of configuration variables is simplified as a linear least-squares problem (LSP). Convergence of current symmetric localization algorithms is discussed firstly. It is shown that simply taking the solution of the LSP as start of the next iteration may result in divergence or incorrect convergence. Therefore in our enhanced algorithms, line search is performed along the solution of the LSP in order to find a better point reducing the value of objective function. We choose this point as start of the next iteration. Better convergence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Besides, imposing boundary constraints on the LSP proves to be another efficient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加工件 局限性 线性搜索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亮度校正的回转体全表面成像
2
作者 刘斌 刘乾 +1 位作者 明伟伟 黄小津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6-807,共12页
由于镀金回转体工件的特殊几何特征和尺寸限制,快速准确地获取其全表面图像存在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亮度校正的全表面成像方法。首先,为了恢复低亮度区域信息,提出一种自适应调整图像亮度的校正算法,在全局亮度映射预调整后... 由于镀金回转体工件的特殊几何特征和尺寸限制,快速准确地获取其全表面图像存在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亮度校正的全表面成像方法。首先,为了恢复低亮度区域信息,提出一种自适应调整图像亮度的校正算法,在全局亮度映射预调整后,使用导向滤波器替代传统的高斯滤波器进行图像局部对比度多尺度增强,同时保护划痕和边缘等特征。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ROI(Region of Interest)自适应裁切的图像拼接方法,通过HSV颜色空间下阈值分割和单应矩阵估计提取有效区域,降低图像拼接时由曲面投影失真和视差引起的干扰,并提高算法的运行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亮度校正算法能改善图像特征亮度不一致情况,使得图像配准平均反向投影误差降低约50%,多图像拼接算法速度达1.25幅/s。相比Autostitch、LPC等经典算法,本文算法在精度和效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适用于工业环境中回转体工件的全表面图像获取及缺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亮度校正 导向滤波 图像拼接 回转体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类工件圆度误差亚像素视觉检测和评定方法研究
3
作者 袁奎 付恒勋 +3 位作者 谌立贵 秦东 吴怀超 王则皓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0,共7页
为解决现有轴类工件圆度误差检测方法存在的误差大、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等弊端,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轴类工件圆度误差亚像素视觉检测和评定方法,该方法利用多项式插值-分段曲线拟合算法对图像边缘轮廓进行亚像素精确定位,在获取图... 为解决现有轴类工件圆度误差检测方法存在的误差大、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等弊端,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轴类工件圆度误差亚像素视觉检测和评定方法,该方法利用多项式插值-分段曲线拟合算法对图像边缘轮廓进行亚像素精确定位,在获取图像边缘点亚像素级坐标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圆心坐标进行检测,进而对轴类工件圆度误差进行检测和评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值和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值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8.75μm,且该方法测量的轴类工件圆度误差值分布较为均匀、波动性较小,且检测精度更高,为轴类工件圆度误差的评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类工件 圆度误差 机器视觉 亚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区域标定下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识别研究
4
作者 黄宇 陈建国 严南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7,共9页
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识别过程中,因目标尺度小、排列密集和背景干扰使得缺陷目标区域难以判定,特别是当缺陷目标区域的特征不明显或与其他表面特征相混淆时,从目标区域提取特征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增加了缺陷识别的整体难度。为此,提... 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识别过程中,因目标尺度小、排列密集和背景干扰使得缺陷目标区域难以判定,特别是当缺陷目标区域的特征不明显或与其他表面特征相混淆时,从目标区域提取特征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增加了缺陷识别的整体难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区域标定的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确定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的方差纹理图,并根据平均标准方差与平均偏移量设定阈值,对方差纹理图展开分割,从复杂的图像中初步筛选出存在缺陷的目标区域。引入PConv改进Black网络,以此增强网络对不规则区域和缺失数据的处理能力,使得网络能够更有效地从目标区域中提取特征。通过洗牌注意力机制(SA)对Neck网络进行优化,实现特征的有效融合。以融合后的特征为基础,改进YOLOv8算法通过计算交并比和损失函数,实现对金属工件电镀刷表面缺陷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目标提取精度与缺陷识别精度,误识率相对较低,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区域标定 金属工件 电镀刷 表面缺陷识别 YOLOv8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场特征和C扫描图像的棒材缺陷定量评价
5
作者 董明 田辉 +3 位作者 马宏伟 陈渊 曹现刚 万翔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2-1220,共9页
缺陷定量评价是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重点,超声波的扩散导致C扫描图像边缘模糊,影响缺陷定量精度.为了提高棒材缺陷定量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声场特征和C扫描图像的棒材缺陷定量评价方法 .基于多元高斯声束模型,根据超声波在曲面界面的传... 缺陷定量评价是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重点,超声波的扩散导致C扫描图像边缘模糊,影响缺陷定量精度.为了提高棒材缺陷定量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声场特征和C扫描图像的棒材缺陷定量评价方法 .基于多元高斯声束模型,根据超声波在曲面界面的传播规律,建立了水浸条件下棒材内部的声场模型,仿真得到棒料内部的声场分布,提取缺陷所在目标平面的声场特征值.以尼龙棒为研究对象,对含有不同深度、不同直径平底孔的尼龙棒试件进行超声C扫描成像,提取C扫描图像的特征值.建立数据集并训练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利用训练后的回归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得到的平底孔尺寸值比6 dB下降法的结果更接近于标准值,对于1.5 mm平底孔的定量误差为19.33%,下降了27.34个百分点.对含有自然缺陷的尼龙棒试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得到尼龙棒自然缺陷的尺寸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高斯声束模型 缺陷定量 C扫描成像 随机森林回归 棒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endMask与改进Super4PCS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
6
作者 郑银环 张帅彬 +1 位作者 吴飞 陈恩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58,共10页
针对工业上常见的散乱堆叠工件的位姿估计和无序分拣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与改进Super 4PCS(super 4-points congruent sets)点云配准算法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利用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分割目标工件并构建工件... 针对工业上常见的散乱堆叠工件的位姿估计和无序分拣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与改进Super 4PCS(super 4-points congruent sets)点云配准算法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利用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分割目标工件并构建工件表面点云;定义抓取分数选择最上层工件作为抓取对象,实现机器人自上而下抓取;针对不同形状的目标工件,基于相似匹配度函数选择模板点云;融合Super 4PCS与正态分布转换(normal distributions transform,NDT)算法完成目标点云和模板点云在低重合率情况下的精确配准,获取目标工件的抓取位姿;并针对Super 4PCS算法粗配准时速度较慢的问题,通过对体素滤波后的目标点云和模板点云提取3D内部形状描述子(intrinsic shape signatures,ISS)作为点云配准算法的输入点集来提高算法的配准速度。点云配准实验和机器人无序分拣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目标工件的位姿估计和无序分拣任务,配准算法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小于3.8 mm,位姿估计所需时间小于5.8 s,性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乱堆叠工件 位姿估计 无序分拣 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 Super 4PCS算法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1410高强钢薄壁板厚度对钻削轴向力和变形的影响
7
作者 张玉璞 黄树涛 +4 位作者 刘成炜 李如玉 于晓琳 孙永社 许立福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7,共6页
钻孔加工是高强钢薄壁件切削加工的重要加工工序之一。由于工件刚性差,钻削过程中极易产生变形,影响加工精度。本文针对AF1410高强钢薄壁板钻削过程中工件厚度对钻削轴向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钻削初期,薄壁件发生... 钻孔加工是高强钢薄壁件切削加工的重要加工工序之一。由于工件刚性差,钻削过程中极易产生变形,影响加工精度。本文针对AF1410高强钢薄壁板钻削过程中工件厚度对钻削轴向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钻削初期,薄壁件发生弹性凸变形,钻头不能迅速钻入工件,此时轴向力主要由工件的弹性变形抗力造成,并随钻头的进给呈线性增大;钻头最大凸变形量随工件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工件厚度>2.5 mm后,最大凸变形量数值明显变小且趋于稳定。钻削最大轴向力基本发生在钻头主副切削刃交点实际钻至工件上表面位置,最大轴向力随工件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工件厚度≥3.5 mm时,最大轴向力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1410钢薄壁件 钻削 工件厚度 轴向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窄空间薄壁件机器人砂带磨抛振动抑制方法
8
作者 李伟刚 魏锦辉 +3 位作者 王阳 赵吉宾 李论 朱光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1-568,共8页
提出一种航空狭窄空间薄壁件机器人砂带磨抛振动抑制方法,以提高加工振动稳定性以及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首先,通过建立航空薄壁件机器人磨抛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振动稳定性的关键工艺参数;其次,通过增加阻尼的方式对传统砂带机进行改进... 提出一种航空狭窄空间薄壁件机器人砂带磨抛振动抑制方法,以提高加工振动稳定性以及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首先,通过建立航空薄壁件机器人磨抛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振动稳定性的关键工艺参数;其次,通过增加阻尼的方式对传统砂带机进行改进,采用被动振动控制的方法对机器人砂带磨抛过程中的振动进行抑制;最后,设计正交试验进行磨抛参数优化,并对优化后砂带机的抑振效果进行验证。通过对实验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可知,优化后的抑振砂带机相较于传统砂带机振幅降低约38.8%,其加工后的叶轮叶片表面粗糙度Ra降至0.4μm以下。实验结果表明:抑振砂带机可达性良好,且在加工薄壁件时能显著抑制机器人砂带磨抛过程中的振动;采用抑振砂带机磨抛时,适当降低砂带线速度和进给速度、采用接口较软的砂带可以进一步抑制磨抛过程中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砂带磨抛 振动抑制 薄壁件 参数优化 整体叶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的工件轮廓提取方法的研究
9
作者 郭凯旋 王吉芳 +1 位作者 刘相权 王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2,共5页
工件轮廓提取是实现工件识别和定位的重要前提,为解决传统机器视觉算法对复杂环境中的工件轮廓提取不完整、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U-Net的工件轮廓分割模型,将VGG16网络应用于解码器部分,增加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将ECA注意力机制... 工件轮廓提取是实现工件识别和定位的重要前提,为解决传统机器视觉算法对复杂环境中的工件轮廓提取不完整、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U-Net的工件轮廓分割模型,将VGG16网络应用于解码器部分,增加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将ECA注意力机制引入每个跳跃连接层中,提高了工件轮廓特征在模型中的权重;在编码器末端引入ASPP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模块,以获取高层特征图中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进而提高目标的分割精度。试验结果表明,EVA-UNet模型在交并比、召回率、精准率和综合性能F1分数4个方面表现良好,对工件轮廓提取能力优于其他经典模型,能够为实现复杂环境下工件轮廓提取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模块 轮廓提取 语义分割 工件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空尺寸对高强钢薄壁板钻削力及变形的影响
10
作者 张玉璞 李如玉 +4 位作者 黄树涛 刘成炜 于晓琳 许立福 孙永社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钻孔是AF1410高强钢薄壁件的重要加工工序,工件悬空尺寸和约束方式直接影响其装夹后的刚度、加工变形和加工精度。本文中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AF1410高强钢薄壁板工件悬空尺寸和约束方式对钻孔过程中钻削轴向力及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钻孔是AF1410高强钢薄壁件的重要加工工序,工件悬空尺寸和约束方式直接影响其装夹后的刚度、加工变形和加工精度。本文中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AF1410高强钢薄壁板工件悬空尺寸和约束方式对钻孔过程中钻削轴向力及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F1410高强钢薄壁件在钻削初期,均产生了轴向力呈线性增长的外凸弹性变形,该阶段钻削轴向力主要由工件的弹性变形抗力产生。在四边约束条件下,工件悬空尺寸对钻削初期轴向力线性增大阶段的轴向力最大值影响不大,基本在169~193 N范围变化;钻削初期工件最大弹性凸变形量随着工件悬空尺寸的增加有所增大,最大凸变形量约在0.31~0.54 mm范围;轴向力线性增大速率随工件悬空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同时改变双向尺寸的方形工件较改变单一尺寸的长方形工件的变化要大,最大变化幅度为174.5 N/s;随工件悬空尺寸的增加钻削全过程最大轴向力略有减小;钻孔滞后时间随工件悬空尺寸的增加而增大,最大钻孔滞后时间约1 s,改变单一悬空尺寸的长方形工件对钻孔滞后时间影响较方形工件要小。约束方式对钻削初期轴向力线性变化阶段最大值影响不大;钻削初期轴向力线性增大阶段工件最大凸变形量总体上随着约束刚度的加强而减小,2短边约束时工件凸变形量最大为0.61 mm,4边约束时工件凸变形量最小为0.36 mm;轴向力线性增大速率随约束刚度的加强而有所增大;钻孔滞后时间总体上随约束刚度的加强而减小,变化幅度在0.24~0.51 s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1410高强钢 薄壁件 钻削 工件尺寸 约束方式 轴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带法兰薄壁深锥筒件成形工艺研究
11
作者 郭江辉 张治民 +3 位作者 郭为民 李国俊 姚楠 任贤魏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3,共8页
目的针对带法兰薄壁深锥筒件中法兰与筒壁壁厚差大、筒体高度与直径比大导致的成形困难问题,开发一种制备带法兰薄壁深锥筒件的成形工艺。方法在不同成形方案下进行Deform-3D有限元模拟,对比不同工艺成形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得到适合... 目的针对带法兰薄壁深锥筒件中法兰与筒壁壁厚差大、筒体高度与直径比大导致的成形困难问题,开发一种制备带法兰薄壁深锥筒件的成形工艺。方法在不同成形方案下进行Deform-3D有限元模拟,对比不同工艺成形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得到适合带法兰薄壁深锥筒构件的成形工艺,并对成形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最终进行试验试制,验证成形方案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预制法兰-复合挤压”成形工艺的成形效果最优,利用有限元模拟优化结构参数,得出当凸缘厚度H=40 mm、锥面上端圆角半径R=10 mm时,挤压件具有最合适的凸缘形状与应变均匀性,并在3000 t压力机上成功试制。结论由有限元模拟优化结果可知,与翻边工艺以及镦粗成形法兰工艺相比,“预制法兰-复合挤压”成形工艺显著降低了带法兰锥筒件成形过程中法兰部位的成形难度,同时实现了构件法兰部位凸缘形状的调控,降低了成形过程中的载荷。在3000 t压力机上成形了筒壁直径430 mm、凸缘直径536 mm、凸缘厚度48 mm、挤压件高度1350 mm的带法兰薄壁深锥筒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锥筒件 法兰 塑性成形 数值模拟 等效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特征和灰度信息融合的模板匹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钊 张春雷 +1 位作者 张敬宇 洪国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传统的归一化互相关(NCC)匹配算法基于灰度实现,存在运算量大,忽略图像特征信息、无法匹配旋转图像等问题,因此研究了一种基于OpenCV实现的结合图像特征和灰度信息的Edge-NCC模板匹配算法。该算法在图像金字塔顶层利用边缘点进行相似度... 传统的归一化互相关(NCC)匹配算法基于灰度实现,存在运算量大,忽略图像特征信息、无法匹配旋转图像等问题,因此研究了一种基于OpenCV实现的结合图像特征和灰度信息的Edge-NCC模板匹配算法。该算法在图像金字塔顶层利用边缘点进行相似度计算,计算量可减少(1-z/(m*n)),同时降低噪声、光照等对匹配结果的影响,提高相似度得分;在非顶层利用优化后的NCC公式结合积分图像进行相似度计算,计算量可减少约2/3。实验结果显示Edge-NCC算法在图像存在光照变化、噪声以及模糊的鲁棒性上相较于原有的NCC算法有了一定的改善,在这些不同条件下的匹配成功率能够达到约95%,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在视觉点胶机的工件定位应用过程中,使用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增加定位的准确度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Edge-NCC算法 模板匹配 工件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铝合金7075薄壁件铣削形变量与表面缺陷综合控制
13
作者 岳景龙 孙兴伟 +2 位作者 赵泓荀 刘寅 杨赫然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3-171,共9页
为提高航空铝合金薄壁件铣削加工质量、降低加工变形、减少表面缺陷,分析薄壁件铣削过程中工件内部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并归纳工件温度对工件表面缺陷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铣削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获取材料去除区域的瞬时形变量... 为提高航空铝合金薄壁件铣削加工质量、降低加工变形、减少表面缺陷,分析薄壁件铣削过程中工件内部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并归纳工件温度对工件表面缺陷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铣削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获取材料去除区域的瞬时形变量,并识别工件弹性变形严重区域。在此基础上,为获得准确的加工变形量,以实现形变误差补偿,建立基于IPOCNN(improved parrot optimizer-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工件弹性形变量回归预测模型,利用仿真试验数据训练该模型,并对模型准确性进行评价。采用NSGA-II算法,以提高工件形状精度和加工效率、减少表面缺陷为目标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将最优参数代入回归预测网络,得到不同位置的弹性形变量数值,并据此实施补偿加工。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参数选择与补偿加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工件形变量,同时兼顾工件表面完整性与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铝合金 薄壁件铣削 有限元仿真 工件形变 表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件形状特征模板匹配算法研究
14
作者 卞跃超 孙付春 +2 位作者 吴昊荣 高蕾娜 李晓晓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4,共7页
针对工业生产中环形冲压工件图像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匹配精度低和匹配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冲压工件形状特征的模板匹配算法。首先,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模板图像的自适应参数、边缘轮廓和不同旋转角度步长下的块级强... 针对工业生产中环形冲压工件图像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匹配精度低和匹配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冲压工件形状特征的模板匹配算法。首先,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模板图像的自适应参数、边缘轮廓和不同旋转角度步长下的块级强二值检测模式以及归一化梯度信息;再提取待匹配金字塔图像的轮廓信息、块级强二值检测模式和归一化梯度信息;最后,通过金字塔匹配策略进行三级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良品工件百次平均匹配精度超过91.12%,非良品工件百次平均检出率超过82.11%,且模板建立时间低于1200 ms,匹配时间低于500 ms,检测精度和速度都达到预期效果,能够有效完成工件图像匹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冲压工件 光照强度 模板匹配 轮廓信息 梯度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的热效应对TC11钛合金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孙富建 李亚洲 +2 位作者 廖君慧 杨志勇 李时春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为了能够研究电脉冲的热效应对钛合金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利用脉冲电流对TC11钛合金进行预热,研究电脉冲的热效应对切削温度、切屑形成、工件表面形貌、工件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同时使用Abaqus软件对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切削过程... 为了能够研究电脉冲的热效应对钛合金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利用脉冲电流对TC11钛合金进行预热,研究电脉冲的热效应对切削温度、切屑形成、工件表面形貌、工件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同时使用Abaqus软件对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切削过程的切削区温度场和应变场,揭示电脉冲的热效应对TC11钛合金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工件表面温度的逐步升高,TC11钛合金材料的塑性得到了提高,切削过程中的等效塑性应变增大,工件表面形貌变得光洁,表面粗糙度值降低,切屑锯齿化程度减小;当工件表面温度从140℃升至180℃时,工件表面氧化,工件表面硬度提高,其表面形貌变得更加粗糙,切屑的变形系数、分离程度分别减小、增大。电脉冲的热效应作为电致塑性效应的一部分,适当的热效应可以提高工件表面材料的塑性,对TC11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具有显著有利影响,但过高的温度则会导致工件表面氧化和硬度提升,反而恶化了切削性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电脉冲的热效应,以达到最佳的切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热效应 工件表面温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给系统非线性静力学模型的机床加工误差预测
16
作者 李圣韬 张大卫 郑述国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为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在机床设计阶段即确定导轨误差的目标,并对导轨误差与工件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赫兹接触理论,构建了滚动体变形与载荷间的协调关系以及考虑滑块结构刚度的导轨副静力平衡方程;在此基础上,构造... 为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在机床设计阶段即确定导轨误差的目标,并对导轨误差与工件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赫兹接触理论,构建了滚动体变形与载荷间的协调关系以及考虑滑块结构刚度的导轨副静力平衡方程;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导轨副势能函数,通过势能分解建立了导轨副的等效刚度模型,并开展了有限元仿真验证。然后,基于滑块固定件有限元模型,构建了面向滑块位置节点的滑块固定件刚度矩阵,并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结合导轨副等效刚度模型建立了考虑滑块固定件结构刚度的多滑块系统中导轨与运动副间的误差映射关系,同样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验证。接着,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建立了机床几何误差传递模型,得到了刀具的位姿误差。最后,借助几何运动学原理,开展工件三维离散点与刀具几何边界的布尔运算,构建了工件加工误差预测模型,从而建立了导轨误差与工件误差间的映射模型。以某型号机床为例,对比分析了导轨误差与转台误差对工件误差的影响,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机床的精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轨误差 工件误差 映射模型 多滑块系统 运动副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塔形工件的五轴数控机床旋转轴几何误差自标定辨识方法
17
作者 倪俊涛 项四通 +2 位作者 陈科鉴 张海南 杨建国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102,共13页
随着制造业精度要求的提高,五轴机床几何误差的高效辨识是实现精密加工的重要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塔形工件的自标定方法,能够同步辨识旋转轴(C轴)、线性轴及工件的几何误差。该方法通过设计五层阶梯状塔形工件,结合线性轴三维体积误差模... 随着制造业精度要求的提高,五轴机床几何误差的高效辨识是实现精密加工的重要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塔形工件的自标定方法,能够同步辨识旋转轴(C轴)、线性轴及工件的几何误差。该方法通过设计五层阶梯状塔形工件,结合线性轴三维体积误差模型,将线性轴误差离散表示于三维网格节点上,并利用多角度探测数据构建超定方程组,采用最小二乘法实现误差参数的高效估计。实验成功辨识了C轴的4项位置无关几何误差和6项位置相关几何误差,同时量化了线性轴与工件的几何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重复装夹条件下对C轴误差辨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备长期监测能力。为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以盘形工件为对照开展误差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两者在误差辨识结果上的平均吻合度达到89.8%,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合蒙特卡洛模拟进行不确定度分析,表明该方法在测量系统误差和环境扰动下仍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该方法无需依赖高端测量设备或复杂路径规划,支持工件重复装夹和自动化测量,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势,为五轴机床几何误差的高效辨识提供了实用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机床 旋转轴 几何误差 自标定 塔形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特征槽工件的旋转轴几何误差辨识
18
作者 张奥 项四通 杨建国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50-1760,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特征槽的五轴机床旋转轴位置相关几何误差的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立方体工件上依次加工两种特征槽,并设计了4种测量模式,实现了旋转轴几何误差的高精度辨识。与现阶段主流特征工件相比,本文提出的特征工件对槽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特征槽的五轴机床旋转轴位置相关几何误差的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立方体工件上依次加工两种特征槽,并设计了4种测量模式,实现了旋转轴几何误差的高精度辨识。与现阶段主流特征工件相比,本文提出的特征工件对槽的加工深度和长度无严格要求,只显著减少了材料去除量,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切削力、热变形以及平动轴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干扰。所提出的辨识模型可以有效放大角度误差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测量不确定度对辨识精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辨识结果的可靠性。最后,通过与T型块辨识方法的对比实验验证,位移误差辨识结果的最大偏差为2.7μm,角度误差辨识结果的最大偏差为-2.3″,两者辨识结果的平均吻合度达到93.6%,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旋转轴 几何误差 误差辨识 特征工件 在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轴盖毛刺清理设备工件夹持改进设计研究
19
作者 李波 马帅 李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凸轮轴盖压铸模具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工件小孔孔径随机性偏差,现有工件夹持采用固定方式,难以保证凸轮轴盖大小孔均匀受力,存在装夹冲击损伤问题,为此开展了凸轮轴盖毛刺清理设备工件夹持改进设计。首先提出了系统整体方案;然后进行了夹... 凸轮轴盖压铸模具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工件小孔孔径随机性偏差,现有工件夹持采用固定方式,难以保证凸轮轴盖大小孔均匀受力,存在装夹冲击损伤问题,为此开展了凸轮轴盖毛刺清理设备工件夹持改进设计。首先提出了系统整体方案;然后进行了夹持结构优化设计和强度校核分析;最后设计了控制方法,通过机器视觉方式进行工件孔径的在线测量,下位机控制步进电机转动,调整电动推杆夹具,完成自适应夹持。相关测试表明:工件夹持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强,为后续毛刺清理提供了精准的姿态及位置控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轴盖 工件夹持 改进设计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电力工件位姿估计算法
20
作者 黄明民 曲睿 +1 位作者 李勇 黄瀚樟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5,共9页
针对当前带电作业领域中缺少深度学习数据集的问题和电力工件位姿预测精度低的问题,自建3种常用电力工件及遮挡场景下的数据集,并提出了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位姿估计算法。首先,为了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地捕获长距离的依赖关系,采用双重... 针对当前带电作业领域中缺少深度学习数据集的问题和电力工件位姿预测精度低的问题,自建3种常用电力工件及遮挡场景下的数据集,并提出了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位姿估计算法。首先,为了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地捕获长距离的依赖关系,采用双重注意力机制来聚集图像的全局特征信息;其次,为了提高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效率,提出基于双重注意力的残差级联模块,通过残差级联形式融合局部与全局特征;最后,通过引入新的约束强化反向传播过程,改进损失函数,减少恢复特征尺寸过程中的信息丢失。使用了自建电力工件数据集的位姿估计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提取更丰富的语义信息,基于三维模型点平均距离的准确率达到81.74%,显著提升了预测精度。该方法可提高电力工件位姿估计的性能,为带电作业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位姿估计 视觉定位 电力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