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1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New Vortex Generator Enhancing Heat Exchange of Solar Energy 被引量:1
1
作者 WEN Juan,YANG Li,QI Cheng-ying(Department of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6-192,共7页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new-type vortex generator enhancing heat exchange of solar air-drier and air-heater on the gas side,and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d drag reduction by the influ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new-type vortex generator enhancing heat exchange of solar air-drier and air-heater on the gas side,and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d drag reduction by the influence of vortex generators on the coherent structure o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rectangle channel with bevel-cut half-elliptical column vortex generators were obtained us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LES)and the hydromechanics software FLUENT6.3.The instantaneous properties of velocity,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channel were gained.The coherent structure o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low was showed,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vortex induced by inclined-cut semi-ellipse vortex generator and its influence on turbulent coherent structure were analyzed.And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turbulent coherent structure on flow field,pressure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was discussed.Based on the results,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drag reduction of the new vortex generator with different pitch angles were compared.Sometimes,the coherent effects of the increased wall heat transfer and the decreased skin friction do not satisfy the Reynolds analogy.The turbulent coherent structure can be controlled through the geometry of the vortex generator,so the heat transfer and drag reduction can also be controlled.Then we can seek suitable form of vortex generator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nhanced heat transfer and flow of drag reduction in the solar air-heater and solar air-d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eddy simulation vortex generator bevel-cut half-elliptical COLUMN coherent structur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的连续分布植物斑块水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欢 龚轶青 +5 位作者 毛劲乔 陈彦宏 戴杰 王康 孟定华 杨吉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1,共8页
河湖中存在大量连续分布的植物斑块,水位发生变化时斑块与河岸之间距离随之改变,进而影响流场结构。为明确水位变化过程中连续分布植物斑块周围的水动力特性,利用Hydro 3D开源代码,采用基于浸没边界法的LES技术,构建了连续分布的圆形刚... 河湖中存在大量连续分布的植物斑块,水位发生变化时斑块与河岸之间距离随之改变,进而影响流场结构。为明确水位变化过程中连续分布植物斑块周围的水动力特性,利用Hydro 3D开源代码,采用基于浸没边界法的LES技术,构建了连续分布的圆形刚性挺水植物斑块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开展3维水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分布的植物斑块之间存在遮蔽效应,斑块后方出现低速区,水流向两侧偏转产生横向出流,斑块内单个植株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效应;剪切作用使高湍动能区域位于斑块两侧,下游斑块的存在破坏了上游斑块后方的尾涡结构;当植物斑块内固体体积分数Φ为0.17时,斑块下游水流呈现出漩涡状结构,有利于在斑块下游富集营养物质;植物斑块与边壁之间的距离(S)显著影响了斑块周围的流场结构,随着S的减少,岸边流速降低,减弱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作用,同时,连续分布的植物斑块周围和内部涡结构的强度和完整性逐渐减小;Φ由0.17降低为0.05时,上游斑块遮蔽效应减弱,在斑块后方产生了长度与植被斑块直径(D)相近的涡旋空白区,在斑块尺度上无法形成稳定的涡结构,仅在植株尺度上存在少量涡。研究成果为明确河湖水位变化过程中植物斑块周围水动力特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斑块 大涡模拟 水力特性 湍动能 涡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avitation around a Clark-Y hydrofoil with different LES models in OpenFOAM 被引量:1
3
作者 ZHU Ziming QIAN Zhongdong +1 位作者 GUO Zhiwei YANG Bing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7-282,共6页
A finite volume,multiphase solver in the framework of OpenFOAM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flow field of the cavitating flow over the Clark-Y hydrofoil. This solver used Transport Based Equation Model(TEM) to solve the ... A finite volume,multiphase solver in the framework of OpenFOAM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flow field of the cavitating flow over the Clark-Y hydrofoil. This solver used Transport Based Equation Model(TEM) to solve the liquid volume fraction,and utilized volume of fluid(VOF) technique to predict the interface between liquid and vapor phases. The simulation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cavitation shedding and different flui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loud cavitation regime when adopting two different Large Eddy Simulation(LES) models,namely,one equation eddy viscosity(one EqEddy) model and Smagorinsky model. It is shown that these two models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cavitation shedding dynamics and predict the velocity prof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FOIL CAVITATION OPENFOAM large eddy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RANS/LES混合方法在汽车标模外流场非定常数值模拟中的对比
4
作者 杨志刚 陶悦 +1 位作者 夏超 史芳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6-87,共12页
针对MIRA汽车标模外流场,采用RANS/LES混合方法开展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与风洞实验测力、测压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探究不同RANS/LES混合方法(DDES、IDDES、SBES、SDES)以及基于不同RANS模型(RKE、SA、SST k-ω、GEKO k-ω)的DDES方法... 针对MIRA汽车标模外流场,采用RANS/LES混合方法开展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与风洞实验测力、测压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探究不同RANS/LES混合方法(DDES、IDDES、SBES、SDES)以及基于不同RANS模型(RKE、SA、SST k-ω、GEKO k-ω)的DDES方法在汽车外流场计算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对于气动力系数,不同混合方法的预测结果都偏高,其中DDES-GEKO模型的相对误差最小;对于表面压力系数,不同混合方法对垂直中截线的压力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程度较高,其中SBES-GEKO模型的结果更优;DDES模型内嵌不同RANS模型对后风窗的压力预测差别明显,其中SA模型较优;而不同混合方法对车底的压力预测偏差较大,对车底前部压力预测都小于实验值,其中对车底后部,SBES-GEKO模型的结果较优;此外,SBESGEKO模型能较好的识别出尾迹区的非定常流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A汽车标模 非定常数值模拟 RANS/les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的水工钢闸门流激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博文 高玉琴 +1 位作者 范冰 刘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针对钢闸门流激振动机制的复杂性以及钢闸门流激振动在工程实际中的多发性,以二维平板钢闸门为例,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不同开度的流场有限元模型和固体有限元模型,探究了不同开度时水工钢闸门动力响应规律,阐明了单、双向流... 针对钢闸门流激振动机制的复杂性以及钢闸门流激振动在工程实际中的多发性,以二维平板钢闸门为例,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不同开度的流场有限元模型和固体有限元模型,探究了不同开度时水工钢闸门动力响应规律,阐明了单、双向流固耦合作用下钢闸门动力响应差异,揭示了水工钢闸门流激振动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开度的增大,流场不同位置处脉动压力逐渐减小,钢闸门附近旋涡脱落的频率逐渐降低;2)对于水工钢闸门而言,可以采用单向流固耦合代替双向流固耦合进行计算;3)水工钢闸门流激振动产生的机制主要是钢闸门周围旋涡脱落频率与钢闸门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一致或相近,导致钢闸门发生了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闸门结构 流激振动 数值分析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的射流火焰湍流辐射交互作用研究
6
作者 宋绪光 金捷 +1 位作者 张敏琦 王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67-2676,共10页
在大涡模拟中,研究了亚格子湍流辐射交互作用(SGS-TRI)对Sandia Flame D和Flame 4D(Scaled Sandia flame D)辐射源项的影响。模拟中,采用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TPDF)湍流燃烧模型模拟湍流燃烧过程,球谐函数(P1近似)法、灰气体加权和模型... 在大涡模拟中,研究了亚格子湍流辐射交互作用(SGS-TRI)对Sandia Flame D和Flame 4D(Scaled Sandia flame D)辐射源项的影响。模拟中,采用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TPDF)湍流燃烧模型模拟湍流燃烧过程,球谐函数(P1近似)法、灰气体加权和模型(WSGGM)模拟辐射换热。采用湍流涡团光学薄脉动近似(OTFA)处理滤波吸收项,分别采用考虑和忽略SGS-TRI的方法求解滤波发射项。结果显示,SGS-TRI仅在辐射源项本身数值较小的区域对时均辐射源项有相对较大的影响(最大为25%);考虑和忽略SGS-TRI计算得到的时均温度以及CO_(2)浓度等径向分布基本重合(相对差别小于3%)。因此,亚格子湍流辐射交互作用对无碳烟湍流射流火焰(Flame D和Flame 4D)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辐射交互作用 亚格子 大涡模拟 概率密度函数输运方程模型 辐射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Morhing方法的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研究
7
作者 孟庆钰 季振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2-168,共7页
该研究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和Morhing声类比预测了简单膨胀腔消声器内气流再生噪声,仿真和测量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在出口管内距离膨胀腔出口3倍管径内的区域流体脉动压力占据主导地位,而距离膨胀腔出口6倍管... 该研究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和Morhing声类比预测了简单膨胀腔消声器内气流再生噪声,仿真和测量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在出口管内距离膨胀腔出口3倍管径内的区域流体脉动压力占据主导地位,而距离膨胀腔出口6倍管径以上区域声压波动占据主导地位。气流再生噪声的产生主要归因于消声器结构变化产生的涡流,最高声源区域在膨胀腔出口处尖角附近区域。在膨胀腔的纵向共振频率和反共振频率处观察到强烈的声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声器 气流再生噪声 大涡模拟 声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LES的正十二烷喷雾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周涛涛 陈江锋 +2 位作者 韩省思 孟顺 张郁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6-1182,1212,共8页
为了研究超大涡模拟(very large eddy simulation,VLES)方法预测高压喷雾发展过程的能力,文章采用VLES方法耦合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对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pray A”正十二烷喷雾射流进行数值研究。在与实验结果进行对... 为了研究超大涡模拟(very large eddy simulation,VLES)方法预测高压喷雾发展过程的能力,文章采用VLES方法耦合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对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pray A”正十二烷喷雾射流进行数值研究。在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VLES方法与分别采用雷诺时均(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法和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VLES方法耦合DPM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出燃油雾化的发展过程,在贯穿距、局部物理量以及喷雾形态上的预测结果优于RANS方法,且计算量相较于LES方法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涡模拟(Vles) 离散相模型(DPM) 雾化 贯穿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火焰结构及其稳定机制的LES研究
9
作者 袁梦铖 王平 +3 位作者 张洋 田野 陈爽 程康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为深入理解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结构和燃烧特性,本文采用精细的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对凹腔内氢气直喷式超声速燃烧室火焰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发动机隔离段入口马赫数为2.0,滞止温度和压力分别为950 K和0.82 MPa。定性和定量的验... 为深入理解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结构和燃烧特性,本文采用精细的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对凹腔内氢气直喷式超声速燃烧室火焰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发动机隔离段入口马赫数为2.0,滞止温度和压力分别为950 K和0.82 MPa。定性和定量的验证分析表明,计算结果良好符合试验所反映的物理规律,再现了两种典型的工作模态及其稳焰模式。当量比为0.1时,发动机处于超燃模态,为凹腔剪切层稳焰模式;当量比为0.3时,发动机处于亚燃模态,为凹腔辅助射流尾迹稳焰模式,分离涡的大尺度脉动及凹腔回流区的缺失致使火焰剧烈振荡。同时采用改进的火焰因子和过滤函数详细分析了局部火焰特征和流动模式,观察到了不同规律的局部熄火现象,并且剧烈的流动振荡对于局部火焰结构的稳定性有着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 超声速燃烧 火焰结构 火焰稳定机制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振动形式下超高层建筑横风向气动弹性效应的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超 全涌 +2 位作者 张正维 姚博 傅国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175,共7页
相比于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强迫振动模型试验具有很强的参数可控性,是研究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效应的重要手段。然而,强迫振动装置的制造困难却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超高层建筑的强迫振动模型的气动力及流场进... 相比于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强迫振动模型试验具有很强的参数可控性,是研究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效应的重要手段。然而,强迫振动装置的制造困难却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超高层建筑的强迫振动模型的气动力及流场进行了模拟,并基于此研究了超高层建筑的气动弹性效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地模拟出超高层建筑强迫振动模型所受气动力及流场;当来流风速处于涡激共振风速区间时,横风向振幅的增加会显著加剧建筑侧面的旋涡脱落,使得其侧面风压及横风向气动力系数均方根值显著增大,而当折减风速远离涡激共振风速时,横风向振动对建筑横风向气动力基本没有影响;振幅和折减风速的变化对建筑的横风向气动刚度和气动阻尼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超高层建筑 强迫振动 气动弹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数对弯道水流点源污染物输运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11
作者 杨安邦 朱海 +5 位作者 陈盛 方超 徐溦珺 陆晨雪 王玲玲 余真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1,39,共10页
为预测水上污染事故发生时,连续弯道水流中点源污染物的输运过程和分布规律,采用WALE大涡模拟数值方法,构建了三维连续弯道水流污染物输运模型。针对4组不同雷诺数条件下的连续弯道水动力结构及点源污染物输运特征开展模拟研究,分析了... 为预测水上污染事故发生时,连续弯道水流中点源污染物的输运过程和分布规律,采用WALE大涡模拟数值方法,构建了三维连续弯道水流污染物输运模型。针对4组不同雷诺数条件下的连续弯道水动力结构及点源污染物输运特征开展模拟研究,分析了雷诺数变化对水动力结构与紊动特性的影响,对比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点源污染物在弯曲河道下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混合速率,并揭示了污染物在二次环流和紊动输运共同作用下的输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雷诺数的增大使弯道内断面平均环流强度被削弱,水流结构更为均匀;污染物的沿程平均横向分散系数和垂向分散系数均与雷诺数呈指数型负相关关系;污染物的空间混合程度与雷诺数呈正相关关系;污染物的充分混合面积百分比与雷诺数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水流 雷诺数 大涡模拟 点源污染 混合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线型构件对TTU模型风荷载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12
作者 杨易 王喆 张之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进行了10种工况的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和大涡模拟(LES)对比研究,以探讨这类新型附加构件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和屋面抗风气动优化以及LES精度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屋面角区设置附加构件均可有效降低角区出现的极值负压,在所研究的10种工况中,屋面角区最不利平均负压最大可降低10%,最不利极值负压最大可降低25%;利用NSRFG(Narrowband Synthesis Random Flow Generation)方法生成入流湍流,采用LES得到的TTU模型各工况下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虽然部分工况下屋面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模拟结果偏大(平均误差为13.88%),而极值风压系数偏小(平均误差为9.72%),但整体上与风洞试验一致,表明利用NSRFG方法建立的低矮建筑绕流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附加构件长度相对于高度而言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更大,等长附加构件高度增加1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6.15%,等高附件长度增加0.8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1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建筑 风荷载 大涡模拟 风洞试验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浸没边界-大涡模拟的降落伞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13
作者 张扬 濮天梅 +2 位作者 周春华 欧阳弘扬 童旭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9,I0002,共15页
降落伞充气过程涉及复杂的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现象,浸没边界(immersed boundary,IB)方法作为一种边界非协调方法,适合处理这种非线性大变形FSI问题。将Mittal等提出的尖锐界面IB方法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 降落伞充气过程涉及复杂的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现象,浸没边界(immersed boundary,IB)方法作为一种边界非协调方法,适合处理这种非线性大变形FSI问题。将Mittal等提出的尖锐界面IB方法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相结合(LES/IB),应用于中高雷诺数(Re)降落伞绕流的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适合复杂外形非均匀湍流的动态Vreman亚格子(Vreman subgrid-scale,Vreman SGS)模型的FSI方法,用于模拟降落伞充气过程。最后,通过经典的圆柱绕流算例(Re=3900)验证所发展的LES/IB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LES/IB方法对平均阻力系数(C_(D))、后缘点平均背压系数(-C_(p,b))和斯特劳哈尔数(St)的计算结果与直接数值模拟、LES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均低于8%。此外,利用发展的Vreman SGS模型对典型的圆伞和十字伞充气过程中的气动性能和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并与Smagorinsky SGS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降落伞充气呼吸阶段,两者对阻力系数和投影面积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验证了本文FSI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充气 流固耦合 浸没边界方法 大涡模拟 亚格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流瞬态流速变分模态分解法的纬纱波动幅度预测
14
作者 沈敏 欧阳灿 +4 位作者 熊小双 王真 杨学正 吕永法 余联庆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为降低柔性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因辅助喷嘴高速气流曳力而产生过大形变,使用基于分解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获得辅助喷嘴射流瞬时速度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利用IMF预测柔性纬纱运动形变,降低断纬率。首先采用大涡模拟(LES)... 为降低柔性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因辅助喷嘴高速气流曳力而产生过大形变,使用基于分解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获得辅助喷嘴射流瞬时速度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利用IMF预测柔性纬纱运动形变,降低断纬率。首先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数值模拟了圆锥形、圆弧形及圆柱形入口辅助喷嘴射流的瞬态流场分布,监测了辅助喷嘴射流在势核与势尾区域瞬态速度信号;继而,通过VMD方法,得到监测点速度的本征模态分量,讨论了各本征模态信号波动的方差,最后通过双向流固耦合法得到纬纱的径向偏移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3种辅助喷嘴势核与势尾处主模态IMF1速度幅值稳定,为辅助喷嘴的主速度模态;次模态IMF2波动大且与纬纱径向偏移具有同步性,可用于预测纬纱波动;第3模态IMF3为高频振荡信号,可视为流场高频噪声信号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织机 辅助喷嘴射流 瞬态流场 大涡模拟 变分模态分解 纬纱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角率对方柱绕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
15
作者 杜晓庆 毕研钊 +1 位作者 方立文 董浩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85,共9页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雷诺数2.2×10^(4)、均匀来流和全风向角下,研究了方柱气动性能和绕流形态随切角率(0、1/14、1/7、2/7)的变化规律。与标准方柱相似,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切角方柱周围流场依次呈现“前角分离流态”、“分离泡流态...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雷诺数2.2×10^(4)、均匀来流和全风向角下,研究了方柱气动性能和绕流形态随切角率(0、1/14、1/7、2/7)的变化规律。与标准方柱相似,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切角方柱周围流场依次呈现“前角分离流态”、“分离泡流态”和“附着流流态”等三种流态。随着切角率的增大,切角方柱整体上呈现平均阻力系数减小、斯托罗哈数增大的趋势。小风向角下(α<10°),切角方柱的平均升力系数和脉动升力系数随切角率显著减小;大风向角下(α>25°),大切角率(2/7)方柱的升力系数大于标准方柱。在前角分离流态和分离泡流态之间的临界风向角附近,切角方柱的平均阻力系数和脉动升力系数均达到极小值,平均升力系数和斯托罗哈数达到极大值。随着切角率的增大,不同风向角下的切角方柱尾流宽度有变窄的趋势,但方柱尾流涡脱强度的变化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 切角率 大涡模拟 气动性能 流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比拟理论的具有外伸式回收装置水下航行器流噪声分析
16
作者 杜晓旭 李瀚宇 刘鑫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1-320,共10页
针对水下航行器声导引回收方式中艇外搭载回收装置易受流噪声干扰、影响航行器声隐蔽性的问题,研究基于Lighthill声比拟理论,结合大涡模拟对艇外搭载式回收装置流噪声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回收导向罩形状坞舱的声压级频谱及指向特性,... 针对水下航行器声导引回收方式中艇外搭载回收装置易受流噪声干扰、影响航行器声隐蔽性的问题,研究基于Lighthill声比拟理论,结合大涡模拟对艇外搭载式回收装置流噪声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回收导向罩形状坞舱的声压级频谱及指向特性,分析航行器流域内不同位置的声压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外伸式回收装置是航行器辐射噪声的主要声源,相比无附体水下航行器最大声压级高约50 dB,高声压级流噪声主要集中在中低频段;对于相同迎流截面积的回收坞舱,喇叭型导向罩相比于矩形型低约1.62 dB;计算结果可为降低水下航行器回收过程中的流噪声,提高水下航行器回收效率及声隐蔽性,及相关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器水下回收 流噪声 声比拟理论 大涡模拟 流声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受电弓区域气动噪声特性大涡模拟研究
17
作者 许建林 郑培杰 +3 位作者 公沛霖 陈嘉辉 钊文昊 李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5-2147,共13页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large eddy simulation,LES)以及Ffowcs Williams and Hawkings(FW-H)声比拟方法模拟高速列车受电弓区域周围流场的流动,并分析400 km/h和450 km/h工况下近远场气动噪声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受电弓区域中心至展向两...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large eddy simulation,LES)以及Ffowcs Williams and Hawkings(FW-H)声比拟方法模拟高速列车受电弓区域周围流场的流动,并分析400 km/h和450 km/h工况下近远场气动噪声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受电弓区域中心至展向两侧5 m范围是声压级衰减最大的区域,在400 km/h和450 km/h这2种工况下衰减15~16 dB,衰减率约为3.2 dB/m,噪声主频集中在200~500 Hz。在400 km/h和450 km/h的工况下分别在260 Hz、275 Hz达到声压级峰值。沿着列车纵向,受电弓区域至车厢尾部声压级最大衰减4 dB;距离列车中心线30 m处,垂向两侧声压级最大衰减6.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受电弓 气动噪声 大涡模拟 FW-H声比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舱火灾中CO_(2)和细水雾喷淋协同灭火效率数值分析
18
作者 李陈峰 赵胜竹 +1 位作者 董文乐 康济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2-838,共7页
为了合理地评估不同消防系统协同灭火的效率,本文基于大涡模拟开展了机舱火灾中CO_(2)与细水雾喷淋协同灭火的数值模拟,以灭火时间、热释放速率、热释放总量及舱室温度为指标,分析了不同协同方式的灭火效率。研究表明:CO_(2)和细水雾喷... 为了合理地评估不同消防系统协同灭火的效率,本文基于大涡模拟开展了机舱火灾中CO_(2)与细水雾喷淋协同灭火的数值模拟,以灭火时间、热释放速率、热释放总量及舱室温度为指标,分析了不同协同方式的灭火效率。研究表明:CO_(2)和细水雾喷淋系统单独作用时,CO_(2)灭火系统可以更有效降低火源的最大热释放速率,而细水雾喷淋系统的灭火时间更快,热释放总量和舱室温度更低;协同灭火时,由于卷吸作用等影响,灭火效果较为复杂,且当细水雾与40%CO_(2)组合时,灭火时间较快,热释放总量和舱室温度较低,整体灭火效率较好。研究成果对于船舶消防系统设计和机舱火灾下灭火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舱火灾 灭火效率 协同灭火 细水雾喷淋 CO_(2)灭火 大涡模拟 热释放速率 舱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CFD与LSTM技术对低空风切变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泽新 吴硕岩 +5 位作者 叶芳 陈丽晶 李毅 孙辰博 徐峰 刘磊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562,共17页
为提升低空风切变预报精度,本文综合运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data,ERA5]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 为提升低空风切变预报精度,本文综合运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data,ERA5]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的FNL全球再分析资料(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兰州中川机场的实况观测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WRF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方法,对2021年4月15-16日兰州中川机场的两次风切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于1 km的网格中使用大涡模拟,WRF模式在单个站点风速模拟任务中表现更好,但在近地面水平风场风速模拟效果上,不如WRF模式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方案;(2)对于飞机降落过程中遭遇的两次低空风切变的模拟,WRF-LES和WRF-CFD两种模式都可以模拟出第一次低空风切变,而第二次受传入模式的WRF风速数据值较小的影响,两种模式风速差都没有达到阈值,需要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验证;(3)低风速条件(6 m·s^(-1))下,基于LSTM的单变量风速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基本维持在0.59 m·s^(-1),能较好地把握不同地形与环流背景条件下风速变化的非线性关系,虽然受到WRF误差和观测要素不全的限制,多变量风速预测能在保证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6.60%的情况下,以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泛化能力实现风速预测。本文不仅验证了WRF-CFD和WRF-LES耦合方案在风场和低空风切变预报中的差异,还探讨了基于LSTM的风速预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期望为提高风场模拟精度,缩短精细风场模拟时间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 WRF模式 大涡模拟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对螺旋桨激振力和噪声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宜辰 黄磊 +2 位作者 代金池 王春旭 王晴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螺旋桨数值预报随着水下航行器的高速发展有了更高的精度需求,因此采用双向耦合方法计算螺旋桨激振力和噪声特性也倍受关注。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结构有限元搭建弹性螺旋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型,对INSEAN E1619螺旋桨模型进行敞水双... 螺旋桨数值预报随着水下航行器的高速发展有了更高的精度需求,因此采用双向耦合方法计算螺旋桨激振力和噪声特性也倍受关注。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结构有限元搭建弹性螺旋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模型,对INSEAN E1619螺旋桨模型进行敞水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将螺旋桨激振力、螺旋桨低频噪声两者联系起来,对比分析弹性螺旋桨和刚性螺旋桨的激振力和流噪声特性。刚性和弹性工况对比结果表明:螺旋桨的弹性对其激振力和噪声频域特性有着明显影响,弹性螺旋桨的低频模态特征更为显著。不同半径区域的独立分析结果表明:螺旋桨特征主要由中半径范围主导,弹性对不同半径范围的激振力和噪声特性影响规律不同的,但普遍表现出明显的低频模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流固耦合 大涡模拟 FW-H 螺旋桨噪声 螺旋桨激振力 结构有限元 水下航行器 弹性螺旋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