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防液化抗滑桩研发与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董建华 杨博 +4 位作者 田文通 吴晓磊 何鹏飞 赵律华 连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4-1094,共11页
地震诱发液化滑坡灾害严重,为解决含可液化土层边坡的支护治理问题,基于“防抗结合”的理念,集主动“排水”和被动“抗滑”为一体,提出了一种新型防液化抗滑桩。为检验新型抗滑桩的抗液化效果,基于黄河上游流域含可液化土层边坡的勘察资... 地震诱发液化滑坡灾害严重,为解决含可液化土层边坡的支护治理问题,基于“防抗结合”的理念,集主动“排水”和被动“抗滑”为一体,提出了一种新型防液化抗滑桩。为检验新型抗滑桩的抗液化效果,基于黄河上游流域含可液化土层边坡的勘察资料,抽象概化含可液化土层的边坡模型,设计开展了新型抗滑桩和普通抗滑桩对比分析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得出了地震作用下不同类型抗滑桩支护可液化土层边坡的破坏模式和土体超孔压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抗滑桩支护含液化土层边坡破坏模式为地震诱发-液化层上覆土层水平甩出-液化土层底部坡面鼓包剪出-抗滑桩前土体流滑堆积;相较普通抗滑桩,新型防液化抗滑桩可快速有效消散桩周土体超孔压,能有效防止桩周土体液化,达到防液化的设计目标。研究结果验证了防液化抗滑桩的可靠性,对减轻地震液化滑坡灾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滑坡 新型防液化抗滑桩 超孔隙水压力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在西藏沃达滑坡区的组合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于波 仇根根 +4 位作者 王大勇 李明威 佘一民 王蒙蒙 张格格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6,共9页
金沙江上游西藏沃达古滑坡目前处于复活蠕滑阶段。为查明该滑坡区的滑动范围、趋势与滑动面深度,本文沿坡体蠕滑方向布设了3条高密度电阻率法(ERT)测线和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测线。3条ERT和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均表明研究区浅层存... 金沙江上游西藏沃达古滑坡目前处于复活蠕滑阶段。为查明该滑坡区的滑动范围、趋势与滑动面深度,本文沿坡体蠕滑方向布设了3条高密度电阻率法(ERT)测线和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测线。3条ERT和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均表明研究区浅层存在低阻易滑区,L1、L2线低阻介质连续分布,L3线低阻介质零星散布,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蠕滑体空间分布特征上更为精准,AMT方法在基岩形态、岩性组成推测、断裂探测等方面具有优势。结合AMT和ERT两种方法反演剖面的优势特点,大致推测了蠕滑体的滑动面与展布形态,滑动面的深度范围可能浅至十余米,深至五十余米,测线布置区岩性主要为板岩和碳质页岩,发育有逆断层,与前人已发表的地质资料、遥感结果相契合。这说明ERT和AMT的组合电法勘探可准确识别滑坡区地下电性结构,并服务于滑坡体范围和趋势预测,最后阐明了电法与InSAR在探测认识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ERT)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 岩性组成 滑动面 沃达滑坡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高速滑坡运动过程三维物质点法模拟
3
作者 沈伟 彭建兵 +5 位作者 李同录 李萍 乔志甜 李纪恒 孙兴来 陈雨麒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5-1427,共13页
准确预测高速滑坡运动过程是对其进行精准防控的前提。物质点法在高速滑坡运动过程预测方面极具潜力,但处理复杂三维地形较为困难,目前仍多用于二维滑坡模拟。本文通过构造滑面法向信息提取算法,约束滑面边界网格节点法向动量,提出了一... 准确预测高速滑坡运动过程是对其进行精准防控的前提。物质点法在高速滑坡运动过程预测方面极具潜力,但处理复杂三维地形较为困难,目前仍多用于二维滑坡模拟。本文通过构造滑面法向信息提取算法,约束滑面边界网格节点法向动量,提出了一种可模拟高速滑坡运动过程的三维物质点法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颗粒流曲面流槽试验和陕西省山阳县烟家沟滑坡进行了模拟分析。流槽试验的模拟结果显示,滑体前缘最大速度约为1.1m·s^(-1),模拟所得前、后缘位置与实测结果相符。烟家沟滑坡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滑坡主体顺坡整体滑动,后缘少量滑体启动后拉裂,与主滑体分离,形成沿山脊分岔的堆积形态;滑坡最大速度超过20m·s^(-1),最大堆积厚度出现在坡脚沟道内,约为49 m;该滑坡在弯曲沟道约束下发生了两次运动转向,并出现爬高现象;模拟结果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本文模型避免了传统多物质接触算法产生的滑面嵌入问题,提高了复杂滑面边界条件的计算效率,可有效反演复杂地形下高速滑坡的运动过程,模拟结果可为此类滑坡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滑坡 数值模拟 物质点法 颗粒流 弯曲滑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滑挡墙受力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
4
作者 陈怀林 饶云康 +3 位作者 高经纬 吴羿君 杨涛 杨懿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1601,共11页
为探究抗滑挡墙与小型滑坡体的相互作用形式,并对传统抗滑挡墙加以改良。选取某小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分析了抗滑挡墙墙后滑坡推力分布特点,以此概化出小型滑坡抗滑挡墙墙后滑坡推力分布规律,并选取两个实... 为探究抗滑挡墙与小型滑坡体的相互作用形式,并对传统抗滑挡墙加以改良。选取某小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分析了抗滑挡墙墙后滑坡推力分布特点,以此概化出小型滑坡抗滑挡墙墙后滑坡推力分布规律,并选取两个实例滑坡验证了此规律的普适性。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滑坡生态防治支护组合结构。结论如下:物理模型试验实测滑坡推力分布规律与数值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抗滑挡墙墙后受力分布整体近似为“鱼钩型”,从滑面到坡面,滑坡推力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靠近坡面一定范围维持在较小值,且减小不明显;抗滑挡墙的埋深对墙后滑坡推力峰值的作用位置有所影响,对推力分布规律影响不大;新型挡墙结构考虑了滑坡推力上小下大的作用规律,采用了上部反包式挡墙与下部重力式挡墙相结合的形式,相比于重力式挡墙,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工程成本,在支护滑坡的同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小型滑坡抗滑挡墙防治设计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挡墙 滑坡推力 模型试验 数值分析 新型挡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多级土质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演化趋势预测:以重庆九包岩滑坡为例
5
作者 郭英航 文继东 +3 位作者 杨云飞 王性昊 许万忠 杨子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21-2731,共11页
九包岩滑坡自2019年开始持续缓慢变形,2021年9月雨季,在持续的强降雨作用下该滑坡于该年9月17日发生变形滑移。通过实地踏勘、钻探、位移监测等传统工程地质勘探,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Midas-GTS对不同工况下边坡的渗流场、位移场进行... 九包岩滑坡自2019年开始持续缓慢变形,2021年9月雨季,在持续的强降雨作用下该滑坡于该年9月17日发生变形滑移。通过实地踏勘、钻探、位移监测等传统工程地质勘探,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Midas-GTS对不同工况下边坡的渗流场、位移场进行分析模拟计算,综合分析滑坡的成因机制,并进一步引入矩阵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MatDEM,通过自编代码对暴雨工况下滑坡滑动演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钻探结果一致,揭示九包岩滑坡滑动带位于第四系滑坡堆积层碎石土(Q_(4)^(del))与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_(2)^(sn))泥岩接触面;(2)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实地勘探结果显示:九包岩滑坡为以推移式为主牵引式为辅的多级浅层土质滑坡,分上下两部分滑体,两者紧密相接,滑坡区土层松散的结构以及坡体前后丰富的储水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基础,雨季丰沛的降雨为滑坡的外部诱发因素也是导致滑坡的关键因素;(3)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九包岩滑坡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持续发生极端暴雨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大位移滑坡;(4)离散元模拟结果表明:极端降雨情况下边坡处于失稳状态,两部分滑体通过两条滑带贯穿,滑坡进一步失稳发生大位移滑动,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5)有限元离散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能与勘察、钻探、监测相印证又可对成因机制进行定量分析,并能够对滑坡的后续演化进行预测,该方法可为类似的山地多级滑坡灾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包岩滑坡 数值模拟 Midas-GTS MatDEM 成因机制分析 滑动演化过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水分数据同化的降雨型滑坡预警
6
作者 蔡雨菲 邵伟 +4 位作者 马燮铫 董建志 张永根 倪钧钧 杨宗佶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在土壤水分数据同化及滑坡预警中,土壤水力参数的反演显著影响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将窗口粒子滤波(PBS)数据同化方法与基于Rosetta传递函数的土壤水力参数初始化方法(Rosetta方法)相结合,并通过虚拟算例和实际案例评估PBS-Rosetta在提高... 在土壤水分数据同化及滑坡预警中,土壤水力参数的反演显著影响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将窗口粒子滤波(PBS)数据同化方法与基于Rosetta传递函数的土壤水力参数初始化方法(Rosetta方法)相结合,并通过虚拟算例和实际案例评估PBS-Rosetta在提高参数反演精度及滑坡水文模拟准确性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PBS-Rosetta在虚拟算例中能够获得准确的后验参数,提升滑坡水文模拟的准确性;在四川省都江堰银洞子沟滑坡堆积体的应用中,PBS-Rosetta成功预警了2018年6月26日发生的泥石流灾害。鉴于PBS-Rosetta在提高参数反演及滑坡水文模拟精度方面的显著作用,建议将其推广应用于降雨型滑坡预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土壤水力参数 土壤传递函数 数据同化 滑坡灾害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耳山高位碎石土滑坡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
7
作者 程强 杨虎锋 +2 位作者 刘天翔 邢本聪 贺江坤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8-530,共13页
高位滑坡从高陡斜坡上部剪出并形成凌空加速坠落,具有运动速度快、危害范围大、冲击破坏力强的特征,严重危害下方基础设施的安全。2023年2月7日,四川省理县熊耳山发生高位滑坡,滑坡后缘高程2413 m,前缘高程1595 m,高差818 m,水平距离108... 高位滑坡从高陡斜坡上部剪出并形成凌空加速坠落,具有运动速度快、危害范围大、冲击破坏力强的特征,严重危害下方基础设施的安全。2023年2月7日,四川省理县熊耳山发生高位滑坡,滑坡后缘高程2413 m,前缘高程1595 m,高差818 m,水平距离1085 m,造成坡脚的通讯和交通基础设施中断。本文通过详细的现场地质调查、无人机数码摄影测量和历史卫星影像分析等手段,研究滑坡灾害特征和成因机理。研究表明滑坡经历了约15 a的3阶段渐进演化过程,即:(1)2008年汶川地震作用导致坡体震裂;(2)2008~2022年间持续干湿循环促使坡体变形渐进发展,变形区由前缘向后逐级牵引扩大;(3)2022年雨季降雨触发滑坡变形加剧、前缘失稳,随后在2023年2月7日滑坡整体失稳。滑移失稳方量约6×10^(4)m^(3),土体剪出后演化为碎屑流并在斜坡上部的缓坡段堆积,因土体中的块石越过堆积区进入下方陡坡段,形成大范围落石区,最终滑坡区的面积达滑源区面积的66倍。本文研究揭示了峡谷山区高位碎石土滑坡的复杂演化过程和显著的灾害放大效应,表明了重要交通工程沿线开展地质灾害定期巡查,对高位滑坡灾害早识别、早治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滑坡 碎石土 落石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滑坡滑动带(面)力学指标推算方法
8
作者 杨存进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18,共5页
研究目的:对非典型滑坡,因滑坡前缘最后一个滑块并非临空,其剩余下滑力不为零,一般滑坡滑动带(面)力学指标推算的传统方法并不适用。本文提出的非典型滑坡滑动带(面)力学指标的推算方法是对一般滑坡滑动面力学指标推算方法的扩展与丰富... 研究目的:对非典型滑坡,因滑坡前缘最后一个滑块并非临空,其剩余下滑力不为零,一般滑坡滑动带(面)力学指标推算的传统方法并不适用。本文提出的非典型滑坡滑动带(面)力学指标的推算方法是对一般滑坡滑动面力学指标推算方法的扩展与丰富。研究结论:(1)对于非典型滑坡,滑体前缘接触的岩土体对滑体的作用可以通过外加一个力等效后便可将其滑动带(面)力学指标的推算转换成一般滑坡对滑动带(面)力学指标的推算;(2)通过选取滑体稳定系数与外加等效力的不同组合便可反算出滑动带(面)力学指标c、φ的取值范围,再结合现场(室内)试验及当地类似工程经验可确定工程设计采用的滑动带(面)力学指标c、φ值;(3)本研究成果对同类滑坡研究、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滑坡 稳定系数 滑动带(面) 力学指标 推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的抗滑圆桩影响参数研究
9
作者 杨松 陈昌俊 +3 位作者 熊文涛 何刚 李欢 陈怀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2-767,共6页
抗滑桩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支护措施,合理选择抗滑桩参数,对于提高边坡稳定性、节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甘洛县某小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考虑桩径与桩间距两项设计参数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了... 抗滑桩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支护措施,合理选择抗滑桩参数,对于提高边坡稳定性、节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甘洛县某小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考虑桩径与桩间距两项设计参数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了桩径和桩间距对抗滑圆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和对滑坡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滑坡推力、桩前抗力、桩身位移、坡体最大位移和桩身内力逐渐增大,抗滑圆桩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随桩间距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桩间距不宜超过6.25 m方可保证桩土的协调作用。随着桩径的增大,滑坡推力、桩前抗力、桩身位移和坡体最大位移逐渐降低,抗滑圆桩加固后滑坡稳定性、桩身内力随桩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桩径应不小于1 m且最大桩径宜取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滑坡治理 数值模拟 桩间距 桩径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贡滑坡体现场推剪试验
10
作者 曹志翔 张闯 宋新伟 《高原农业》 2025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推剪试验是测量土体现场抗剪强度的常用方法。为测量土石混合体的现场抗剪强度,研制了具有快速调节、加载简便、适用粗粒土现场推剪的试验装置,同时研制了推剪滑动面三维坐标测量装置。运用该装置对西藏林芝易贡滑坡体进行现场推剪试验... 推剪试验是测量土体现场抗剪强度的常用方法。为测量土石混合体的现场抗剪强度,研制了具有快速调节、加载简便、适用粗粒土现场推剪的试验装置,同时研制了推剪滑动面三维坐标测量装置。运用该装置对西藏林芝易贡滑坡体进行现场推剪试验,对采集到的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滑坡体土的抗剪强度及抗剪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含石率越高,土体抗剪强度越高,黏聚力与含石率呈正相关关系,内摩擦角随着含石率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试验结果可为易贡滑坡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剪试验 推剪滑动面三维坐标测量装置 易贡滑坡体 抗剪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与深部位移相协同的滑坡分级预警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东 王艳婷 +3 位作者 李广贺 张周爱 周志伟 丁春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523,共9页
针对滑坡分级预警方法准确率低、预警重复率高、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基于滑坡过程中位移演化的统计学特征,利用正态性检验原理,建立基于表面位移与深部位移信息相结合的滑面超前辨识与滑坡分级预警方法。对表面位移速度、表面位移加速... 针对滑坡分级预警方法准确率低、预警重复率高、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基于滑坡过程中位移演化的统计学特征,利用正态性检验原理,建立基于表面位移与深部位移信息相结合的滑面超前辨识与滑坡分级预警方法。对表面位移速度、表面位移加速度、深部位移错动量进行正态性检验,由此判断滑坡启动、滑坡加速和滑坡加加速的三级预警时间,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三级预警时间的准确性、推断的滑面位置的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丰富滑坡预警理论及方法,提高预警精度,为露天矿边坡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监测 正态分布 随机变量 滑坡预警 滑面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黏土化蚀变岩的灾变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金秋 张永双 +1 位作者 任三绍 毕俊擘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2,共11页
金沙江构造结合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带,不仅地质结构复杂,而且发育了工程特性极差的特殊岩土体。本文在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成因机理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新发现了巨型滑坡体后缘滑壁发育厚度较大、分布较连续的黏土化... 金沙江构造结合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带,不仅地质结构复杂,而且发育了工程特性极差的特殊岩土体。本文在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成因机理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新发现了巨型滑坡体后缘滑壁发育厚度较大、分布较连续的黏土化蚀变岩,是构成滑动带的重要组分。基于相关样品的原位测试和室内系统的物质组成、耐崩解、环形剪切、动三轴等物理力学试验研究,揭示了黏土化蚀变岩的灾变力学特性及其在白格滑坡形成演化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白格滑坡黏土化蚀变岩是金沙江构造结合带中蛇绿岩蚀变的产物,蚀变程度高,蚀变系数介于0.64~0.86之间,黏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矿物次之,遇水极易崩解,崩解指数达50%以上;2)黏土化蚀变岩中工程性质最差的是蚀变黏土,水和振动荷载作用下剪切强度弱化显著,含水率由10%增至20%后剪切强度降幅达34%,动强度远小于其静强度,并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蚀变黏土是促进斜坡岩体结构面贯通、破坏的重要因素;3)白格滑坡滑动面的形成受节理结构面与黏土化蚀变岩联合控制,整体上可分为2种模式:黏土化蚀变岩厚层软弱夹层型和充填节理裂隙贯通型;4)金沙江上游发育的不少巨型高位滑坡与黏土化蚀变岩不良工程特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岩体结构与特殊岩性的组合是值得关注的区域性易滑地质结构。以上结论对于青藏高原东缘大江大河岸坡稳定性分析和防灾减灾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格滑坡 黏土化蚀变岩 强度弱化 易滑地质结构 控滑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强度速率衰减效应的地震滑坡SPH-FEM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星 程世涛 +1 位作者 谢相焱 陈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3-1761,共9页
基于SPH和FEM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引入滑动面摩擦强度的速率衰减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地震诱发滑坡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所提数值方法模拟了唐家山地震滑坡,模拟结果与现场勘查结果及室内试验现象较为一致。基于模拟的滑动... 基于SPH和FEM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引入滑动面摩擦强度的速率衰减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地震诱发滑坡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所提数值方法模拟了唐家山地震滑坡,模拟结果与现场勘查结果及室内试验现象较为一致。基于模拟的滑动面上摩擦系数的演化过程,将唐家山滑坡的发生分为4个阶段:启动阶段、摩擦衰减阶段、低摩擦滑移阶段和逐步稳定阶段。模拟结果表明速度增加和摩擦强度衰减的相互促进,是触发滑体的高速运动的根本原因。提出采用滑体上作用的动摩擦力fd和动下滑力Td的比值R作为判别指标用于判断大型滑坡的启动,当首次出现R小于1时认为滑动面发生整体贯通并出现失稳启动。基于滑动面不同位置摩擦系数的演化,揭示了滑坡启动中滑动面摩擦强度衰减和滑动面的渐进贯通过程,解释了地震作用与滑动面摩擦参数速率衰减效应共同作用触发大型滑坡发生破坏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滑动面 摩擦强度 速度衰减效应 SPH-FEM耦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动探测的四川德达古滑坡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振东 郭长宝 +5 位作者 杨志华 吴瑞安 闫怡秋 张怡颖 靳峰 陈文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6-920,共15页
青藏高原东部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位于该区金沙江流域等高山峡谷区的大型古滑坡具有发育密度大、空间结构复杂等特点,由古滑坡蠕滑变形及复活引起的灾害危害性强。德达古滑坡是位于四川省巴塘县德达乡的一个大型古滑坡,受查龙-... 青藏高原东部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位于该区金沙江流域等高山峡谷区的大型古滑坡具有发育密度大、空间结构复杂等特点,由古滑坡蠕滑变形及复活引起的灾害危害性强。德达古滑坡是位于四川省巴塘县德达乡的一个大型古滑坡,受查龙-然布断裂活动影响,德达古滑坡空间结构特征复杂,滑坡前缘呈现局部复活变形。文章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微动探测和工程地质钻探等工作手段,查明了德达古滑坡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德达古滑坡在平面上分为德达I号滑坡体(I)、德达II号滑坡体(II)和德达古滑坡后壁(Ⅲ)3个部分。通过微动探测结合钻探验证,提出了浅层滑带和深层滑带的微动横波速度划分方案,方案对滑带深度识别相对误差一般为2.6%~4.8%。研究揭示德达I号滑坡体发育2层滑带,浅层滑带S1-1埋深为18.7~20.1 m,深层滑带S1-2埋深为36.2~49.9 m,滑体体积约8.7×10^(6)~12.0×10^(6)m^(3);德达Ⅱ号滑坡体发育1层滑带S2,滑带埋深为25.2~38.6 m,滑体体积约6.3×10^(6)~9.6×10^(6)m^(3)。综合分析认为,德达古滑坡是在断裂活动、降雨入渗、河流侵蚀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的滑体结构及其成因是滑坡体处于蠕滑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文章研究方法和取得的认识可以为青藏高原东部大型古滑坡空间结构判识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古滑坡 微动探测 滑带 空间结构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黄土坡临江一号滑坡滑带土结构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倩芸 唐辉明 +2 位作者 鲁莎 安鹏举 夏丁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4,共11页
三峡库区的堆积层滑坡常年经历着库水和季节性降雨的作用,坡体内部的渗流场随之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渗流作用是影响滑带土微观结构演变,从而影响滑带强度及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揭示滑带在渗流作用下的结构演变规律,以黄土坡临江一... 三峡库区的堆积层滑坡常年经历着库水和季节性降雨的作用,坡体内部的渗流场随之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渗流作用是影响滑带土微观结构演变,从而影响滑带强度及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揭示滑带在渗流作用下的结构演变规律,以黄土坡临江一号滑坡为例,对历经不同渗流时长的重塑滑带土样开展了电镜扫描试验(SEM),同时测得各渗流时长下滑带土的渗透系数,并结合原状滑带土样微观结构的扫描结果,分析探讨了渗流作用对滑带土结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流作用会改变土体孔隙结构特征;随着渗流时长的增加,细小的黏土颗粒被搬运、填充至较大的孔隙中,使得有效渗流通道减少至逐步趋于稳定,渗透系数因此随之减少至趋于稳定;临江一号滑坡滑带土的初始渗透系数为2.88×10^(-7)cm/s,48 h后渗透系数降低至2.32×10^(-7)cm/s,渗流72 h后渗透系数稳定于2.30×10^(-7)cm/s;滑坡体内各地质单元的结构不同,渗流对滑坡体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地下水的渗流作用在不同地质体层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存在界面渗流现象。该研究可为滑坡变形及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滑坡 渗流作用 滑带土 渗透系数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上游黑多间歇性慢速滑坡的特征、过程与驱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立业 曾庆利 +2 位作者 马许平 杜琳琳 张路青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8-934,共17页
慢速堆积体滑坡是白龙江中上游流域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具有滑移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瞬时灾难小而未受重视。慢速滑坡长期持续的滑动为我们研究其过程与机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本文以白龙江上游、迭部县黑多村慢速滑坡为研究对... 慢速堆积体滑坡是白龙江中上游流域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具有滑移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瞬时灾难小而未受重视。慢速滑坡长期持续的滑动为我们研究其过程与机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本文以白龙江上游、迭部县黑多村慢速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与访问、多期高清遥感影像解译、降雨数据分析和室内岩土力学实验,描述了黑多慢速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形破坏特征,研究了慢速滑坡的运动演化过程,探讨了慢速滑坡的形成机理、驱动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黑多慢速滑坡属狭长沟道型浅层堆积体滑坡,体积约30.5×10^(4)m^(3),启动前已经具有滑坡体、滑带土、滑床3层结构,滑带土细颗粒含量高、富含黏土矿物、塑性强;(2)黑多慢速滑坡近期至少历经3次显著滑动,分别为20世纪90年代和2020年7~8月间由持续性降雨诱发的滑动,以及2008~2010年间由2008年汶川大地震叠加降雨诱发的持续性滑动;(3)上部平缓沟道内的滑体受降雨渗流驱动发生牵引式滑动,下部平缓沟道内的滑体受中上部滑体加载及降雨驱动而发生推移式滑动;(4)黑多慢速滑坡表现出启动-运动-停滞循环的间歇性滑动特征,富含页岩、板岩风化物的软弱岩土体和滑动带是慢速滑坡发育的内在基础,持续性降雨软化滑动带、地震与降雨叠加降低滑体刚度以及崩滑体加载是慢速滑坡加速启动的主要外部驱动力,低重心、缓滑面、前缘阻塞等地貌特点是滑坡维持慢速并暂时停滞稳定的可能机制;(5)未来沟道内滑坡体仍然会再次发生类似的慢速滑动,但是左侧体积约10.5×10^(4)m^(3)的滑坡和18.5×10^(4)m^(3)的变形体可能会进一步失稳而堵塞主沟,引发大规模、高速堵溃型泥石流,威胁下游村庄和省道安全。本研究对认识白龙江流域同类滑坡灾害的演化过程、机制及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强度 慢速滑坡 间歇性滑动 驱动机理 降雨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滑动检测算法下的滑坡位移时序分解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谕 曾怀恩 涂鹏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147,共9页
针对“阶跃式”滑坡位移时序分解模型力学解释性不强的缺陷,根据西原蠕变本构模型与自适应改进遗传算法模型,提出滑动R_(nl)阶跃点检测方法与改进加权移动平均修正阶跃项位移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白水河滑坡位移时序分解。将滑动R_(nl... 针对“阶跃式”滑坡位移时序分解模型力学解释性不强的缺陷,根据西原蠕变本构模型与自适应改进遗传算法模型,提出滑动R_(nl)阶跃点检测方法与改进加权移动平均修正阶跃项位移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白水河滑坡位移时序分解。将滑动R_(nl)阶跃点检测结果与MK检验结果、滑动t检验结果以及Bayes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滑动R_(nl)阶跃点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与适用;同时将新型滑坡位移时序分解结果与二次移动平均时序分解结果、三次指数平滑时序分解结果以及VMD时序分解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滑坡位移时序分解方法解决了滑坡趋势项位移无规律、无力学解释性的问题,且在时序分解加法模式中单独引入滑坡位移预测中最重要的阶跃项位移,分析预测更具有针对性。因此,新型时序分解模型有一定的工程价值与时序预测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 时序分解 阶跃项位移 蠕变模型 遗传算法 滑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诱发中川乡滑坡-泥流滑动过程与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辽 谢虹 +3 位作者 蒲小武 李智敏 郭晓 姚赟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1-801,共11页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该地震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引发了一次严重的滑坡-泥流灾害事件。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低空摄影测量、现场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含水率实验...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该地震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引发了一次严重的滑坡-泥流灾害事件。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低空摄影测量、现场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含水率实验等综合手段,对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动态发展过程及成灾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此次滑坡事件经历了分级和分块启动,呈现出渐退式的滑移特征。滑坡产生的原因如下:村民长期灌溉活动导致地下形成了饱水黄土层,在地震作用下这些饱水黄土层的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导致黄土液化,随后液化的饱水黄土层携带着上覆的非饱和土层迅速向沟道滑移;此外,滑坡体与地下冒水及干渠补给水混合,进一步促进了滑坡-泥流灾害的形成。研究区域附近多分布类似的灌溉区,因此未来地震发生时,对这类滑坡事件的预防与治理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黄土液化 滑坡-泥流灾害链 灌溉 滑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滑带角度滑坡作用下隧道衬砌与抗滑桩结构非线性受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涛 罗波 +1 位作者 朱宝龙 陈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随着隧道滑坡体系支护研究的深入,隧道滑坡与抗滑桩支护之间的受力研究尤为重要。为研究在0°、10°、20°、30°、40°、50°共6种滑带角度影响下隧道衬砌结构与抗滑桩的受力特征,以大准铁路南坪隧道为原型,... 随着隧道滑坡体系支护研究的深入,隧道滑坡与抗滑桩支护之间的受力研究尤为重要。为研究在0°、10°、20°、30°、40°、50°共6种滑带角度影响下隧道衬砌结构与抗滑桩的受力特征,以大准铁路南坪隧道为原型,采取室内缩尺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者间受力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滑带角度的增大,桩身与隧道衬砌结构变形逐渐减小,作用在隧道以及桩身的土压力、弯矩值逐渐减小;同时,滑带角度为0°、10°、20°、30°时滑坡水平推力对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影响较大,40°、50°时滑坡水平推力影响显著衰减,拱脚竖向荷载占比逐渐增大。当滑带角度小于30°时,应当主要考虑滑坡水平推力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大于30°时主要考虑由滑坡体所产生的竖向荷载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此时应当对隧道仰拱及靠近坡体处拱脚位置重点加固。所得试验、模拟结果为隧道与抗滑桩体支护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角度 滑坡 隧道 抗滑桩支护 非线性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荷干湿循环下滑带土细观结构演变机制及宏观力学多尺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细军 邓黎旭 +6 位作者 张国栋 易庆林 邓茂林 尚敏 李俊 张亚鑫 杨剑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192,共13页
【目的】库区水位周期性波动使库岸涉水滑坡滑带土长期处于有荷载的干湿循环环境中,导致滑坡的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然而,有荷干湿循环作用对滑带土微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质之间的多尺度演变机制依旧模糊不清。【方法】基于此,以三峡... 【目的】库区水位周期性波动使库岸涉水滑坡滑带土长期处于有荷载的干湿循环环境中,导致滑坡的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然而,有荷干湿循环作用对滑带土微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质之间的多尺度演变机制依旧模糊不清。【方法】基于此,以三峡库区树坪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在有荷条件下,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的重塑滑带土进行直剪试验、扫描电镜(SEM)和核磁共振(NMR)试验,分析了有荷干湿循环作用下重塑滑带土强度和细观结构演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有荷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重塑滑带土黏聚力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劣化度达到约-30%),而内摩擦角呈现减小的趋势(劣化度达到约22%);孔隙微观上小孔隙逐渐贯通形成大孔隙,但宏观上孔隙度呈指数减小(降幅约7%);其内部集合体由初始的凝块状逐渐分散为细粒状,随后发生了由面-角接触逐渐向面-面接触的演化特征,导致了其内摩擦角的劣化。同时,干燥重塑滑带土的含水率与其黏聚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指示其黏聚力随循环次数逐渐增大可能与矿物间水的“水桥效应”密切相关。【结论】研究成果阐明了有荷干湿循环下滑带土结构的多尺度演变机制,对由其结构劣化诱发的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有荷干湿循环 细观结构 多尺度演变 黏土矿物 滑坡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