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及整体性保护
1
作者 陆东芳 郑雅如 +1 位作者 韩天腾 陈顺和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2,共9页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接度评价、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K-means聚类算法、Linkage Mapper联动路径工具、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构建研究区的生态和海洋文化网络空间格局,并耦合形成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生态与文化功能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在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中,廊道共62条,总长1524.55 km。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显示复合型景观网络中1条廊道生态与文化功能处于严重失调,16条处于中度失调,32条处于基本协调,11条处于中度协调,2条处于优质协调。【结论】结合泉州市国土规划,构建了及优化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在复合型景观网络的优化上,重点修复了沿海地区及中心城区网络生态失调问题,将原先以文化功能为主导的网络转变为兼具生态—文化双功能的网络体系,为支撑泉州生态和文化整体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景观网络 海洋文化 耦合协调模型 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炜 颜雅涵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化需求。针对绿地特征,提出城市绿地信息模型构建方法,用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评估实践。【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数字信息模型标准中绿地相关部分的总结和分析,结合不同应用需求,从模型组成部分、数据逻辑和评估应用途径3个方面,探讨适用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结果】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组成部分包括空间几何模型和属性关联模型,模型各部分需要基于不同绿地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数据结构化表达。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数据逻辑包含细节层级划分、三维模型构建和生长过程模拟3个部分。在评估分析方面,城市绿地信息模型可以满足三维绿量指标计算、三维景观格局分析和三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实践需求。【结论】基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构建需求,可以建立相应的框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途径,包括建模标准构建、共享平台开发和生成算法研究3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三维绿量 建筑信息模型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植物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信息模型(LIM)框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赖文波 杜春兰 +1 位作者 贾铠针 江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0,共5页
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与实践者们在BIM技术与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了适合多尺度适应性的景观信息模型(LIM)。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对整个三角地景观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场地、流程、软... 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与实践者们在BIM技术与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了适合多尺度适应性的景观信息模型(LIM)。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对整个三角地景观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场地、流程、软件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构建景观信息模型(LIM)框架,以期为今后的社区景观改造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信息模型(lim) 框架构建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信息模型(LIM)的大学校园雨水花园建造 被引量:8
4
作者 赖文波 蒋璐 《南方建筑》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景观信息模型(LIM)运用不断成熟的数字技术,通过对景观环境的调查、分析与认知,为景观设计中的各环节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平台。文章以重庆大学校园雨水花园建造为例,对其建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其景... 景观信息模型(LIM)运用不断成熟的数字技术,通过对景观环境的调查、分析与认知,为景观设计中的各环节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平台。文章以重庆大学校园雨水花园建造为例,对其建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其景观信息模型(LIM),以期对大学校园雨水花园的建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信息模型(lim) 大学校园 雨水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模型辅助“规画”研究——秦始皇陵园数字地面模型构建实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湧 武廷海 王学荣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1期29-34,共6页
以秦始皇陵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契机,应用Autodesk Civil 3D和Infra Works等软件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数字地面模型构建实验,探索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构建技术路径。模型融合汉中区域、陵区范围和陵园范围3个尺度的地形数据,模拟秦始皇陵... 以秦始皇陵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契机,应用Autodesk Civil 3D和Infra Works等软件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数字地面模型构建实验,探索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构建技术路径。模型融合汉中区域、陵区范围和陵园范围3个尺度的地形数据,模拟秦始皇陵园所处的地理景观,对陵园"规画"研究的结论加以验证。实验在陵园数字地面模型基础上想象复原秦陵封土和地宫的空间关系,通过封土和地宫工程中土方挖填方量的估算,验证应用LIM模型场地信息管理功能辅助"规画"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 秦始皇陵园 规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行业实践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体系研究:企业LIM平台构建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湧 胡洁 +1 位作者 郑越 尤嘉庆 《风景园林》 2019年第5期13-17,共5页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需要面向设计实践的体系化应用研究。在此背景下探索硬件、软件、网络、人员相结合的LIM技术应用体系构建方法,以形成有效地应用于设计实践的企业LIM平台。研究采取基于项目的设计研究方法,历经理论研究阶段、系...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需要面向设计实践的体系化应用研究。在此背景下探索硬件、软件、网络、人员相结合的LIM技术应用体系构建方法,以形成有效地应用于设计实践的企业LIM平台。研究采取基于项目的设计研究方法,历经理论研究阶段、系统规划阶段、分步实施阶段,构建了以LIM工作流为核心的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体系原型。该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开发Autodesk Civil 3D和Revit等关键软件的企业模板,部署基于雾计算的LIM协同设计平台,编制LIM平台使用管理手册等。12项实践项目的验证结果表明:LIM平台是具有实践意义的行业信息化发展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 lim平台 应用实验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M的城市园林树木碳储量基线情景模拟研究--以北京市某高校绿地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湧 魏云琦 欧阳翠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120,共10页
【目的】面对城市园林树木碳汇研究缺少精细化小尺度研究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的技术方法,对城市环境中特定时间点上的园林树木进行逆向三维重建,通过模拟某一时间段植物生长情况,获取相应的生物量以及碳储量,... 【目的】面对城市园林树木碳汇研究缺少精细化小尺度研究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的技术方法,对城市环境中特定时间点上的园林树木进行逆向三维重建,通过模拟某一时间段植物生长情况,获取相应的生物量以及碳储量,从而对碳储量基线情景进行描述。【方法】步骤包括:现状点云获取和点云数据处理;LIM模型构建;植物碳储量换算。以北京某高校校园大草坪两侧19棵国槐为对象进行试验。点云获取使用陆基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主要是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和抽稀;LIM模型构建包括国槐单体的三维模型构建和生长模拟,以及根据地理信息定位的19棵国槐群体模型构建,及其在基线情景下的生长模拟;植物碳储量换算是指在基线情景下结合国槐年际生长变化模型,采用异速生长方程法测算国槐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结果】完成了单株国槐的LIM模型构建,实现了根据点云逆向构建根冠一体化的三维模型,并拟合生成其最佳生长曲线。应用该LIM模型实现了对该国槐单体在出苗第8年、第10年、第20年、第30年、第40年和第50年的动态生长模拟。基线情景下,国槐生长与碳储量成正比,从出苗到第50年生长期间,碳储量净增长1 396.87 kg,年均净增长33.26 kg。应用该LIM模型构建方法,实现了对北京某高校校园大草坪东西两侧不同树龄的19棵现状国槐在10年后、20年后、30年后、40年后及50年后的生长进行模拟并换算获得个体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值,以及相加所得的群体生物量与碳储量,完成了对基线情景的描述。19棵国槐的碳储量现状平均值为115.33 kg,总量为2 191.25 kg。【结论】结果表明基于LIM的方法可以用于精细化研究小尺度现状城市园林植物的碳储量。LIM模型中碳储量的数值模拟与植物生长的空间几何模型相耦合,通过空间几何模型可以将碳储量的测算与评价引入城市生境保护、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维管理、资产运营、空间治理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 城市园林植物 碳储量 基线情景 国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技术实践探究与应用实证 被引量:11
8
作者 舒斌龙 王忠杰 +1 位作者 王兆辰 孙明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28,共6页
在风景园林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技术的推广和实践应用愈发重要和迫切。以北京市通州区云景公园项目为例,结合Autodesk Civil 3D和Revit等软件,从地形、道路与铺装场地、建构筑物、给排水工程、植物景观,以... 在风景园林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技术的推广和实践应用愈发重要和迫切。以北京市通州区云景公园项目为例,结合Autodesk Civil 3D和Revit等软件,从地形、道路与铺装场地、建构筑物、给排水工程、植物景观,以及模型协同组织6个方面介绍公园类实践项目中LIM模型的组织构建方法。以LIM模型中的数据信息为核心,探索图纸类、数据类信息的获取,以及将模型作为成果进行整体交付的方式。将建模方法与应用需求相结合,总结L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路径,并对LIM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潜在应用领域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lim BIM 信息化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发展现况及前景评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邓楷 赖文波 《风景园林》 2017年第11期23-28,共6页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环境恶化和生态修复是风景园林的重要议题,风景园林信息数字化的引入使得项目信息无损交换、建设成本降低及施工工期减短成为可能。文章基于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概念及发展现状的相关阐述,探索其在行业内的应用,...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环境恶化和生态修复是风景园林的重要议题,风景园林信息数字化的引入使得项目信息无损交换、建设成本降低及施工工期减短成为可能。文章基于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概念及发展现状的相关阐述,探索其在行业内的应用,并认为需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相关标准的制定、信息数据兼容、技术软件的专业化升级、景观要素数据库及相关技术开发团队的建立等方面推进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发展,以期为今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发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来自何处,去向何方?——针对CAD与BIM/LIM应用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农丽媚(译) 李韵冰(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6,共11页
通过对文献进行比较性回顾,分析了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的2个关键转折期,以探索其共通的主题和平行的发展轨迹。第一个转折是将微型计算机引入消费市场,并随之在设计领域使用CAD软件;第二个转折是在更广泛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范围内纳入... 通过对文献进行比较性回顾,分析了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的2个关键转折期,以探索其共通的主题和平行的发展轨迹。第一个转折是将微型计算机引入消费市场,并随之在设计领域使用CAD软件;第二个转折是在更广泛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范围内纳入使用景观信息模型(LIM)。在数字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框架内比较了2个时期对设计过程、生产率、人机关系、组织层级和设计创新的影响,同时以对景观设计公司人员的采访作为补充,帮助理解当代将BIM/LIM纳入景观设计实践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CAD BIM lim 计算机辅助设计 景观制图 建模技术 设计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独角兽岛启动区景观设计LIM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越丰 佟昕 李靖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2-46,共5页
通过介绍成都独角兽岛启动区的设计和施工建造过程,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在风景园林设计的不同阶段,利用相对的数字化信息模型技术来阐述和分析设计行业信息模型在风景园林空间设计上的项目管理、设计技术、合作对接、质量把控... 通过介绍成都独角兽岛启动区的设计和施工建造过程,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在风景园林设计的不同阶段,利用相对的数字化信息模型技术来阐述和分析设计行业信息模型在风景园林空间设计上的项目管理、设计技术、合作对接、质量把控及施工建造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此为例,探讨在行业中的实践现状和发展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独角兽岛启动区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 实践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LIM数字平台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栾玮琪 夏天 +1 位作者 夏提古力.阿扎提 罗梓蔚 《现代园艺》 2018年第22期10-13,共4页
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采煤沉陷区湿地公园规划为契机,应用Autodesk Civil 3D和Infra Works等软件对采煤沉陷区湿地公园进行数字地面模型构建试验,探索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构建技术路径。模型融合菏泽市区、郓城县区、公园范围3个尺度的地形数... 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采煤沉陷区湿地公园规划为契机,应用Autodesk Civil 3D和Infra Works等软件对采煤沉陷区湿地公园进行数字地面模型构建试验,探索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构建技术路径。模型融合菏泽市区、郓城县区、公园范围3个尺度的地形数据,模拟湿地公园所处的地理景观,研究LIM数字平台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 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城市非正式绿色空间研究进展与思考
13
作者 叶林 徐梦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8,共7页
【目的】存量发展背景下,城市公园等正式绿色空间增量困难、服务功能日益局限,而数量较多的非正式绿色空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充分发挥价值。探究非正式绿色空间的独特价值与利用方式,可为用地约束下人居环境提升与绿化功能创新提供线... 【目的】存量发展背景下,城市公园等正式绿色空间增量困难、服务功能日益局限,而数量较多的非正式绿色空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充分发挥价值。探究非正式绿色空间的独特价值与利用方式,可为用地约束下人居环境提升与绿化功能创新提供线索。【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登载的47篇典型文献进行了分析,从识别技术、游憩价值、生态价值和更新模式四方面,系统探知国外非正式绿色空间研究进展。【结果】非正式绿色空间具有触发多样游憩感知、满足多元使用需求、提升绿地获取公平性等游憩价值,以及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等生态价值。同时,国外实践表明,运用公共政策、政府支持、社会推动的综合策略可助力实现非正式绿色空间更新改造。【结论】结合国情并借鉴国外理论与实践,建议运用主动响应居民需求、创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创新规划管理范式三大策略优化国内城市非正式绿色空间建设,以期公平、生态、节约地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非正式绿色空间 识别技术 游憩价值 生态价值 更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单元研究 被引量:58
14
作者 胡最 刘沛林 陈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3,共5页
结合聚落景观基因学说,从建立我国传统聚落景观群系的信息图谱角度分析了传统聚落景观文化基因的特点,并提出景观文化基因信息单元的概念,探讨其提取方法;建立了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图谱单元模型并分析其表现方法。结合理论研究成果... 结合聚落景观基因学说,从建立我国传统聚落景观群系的信息图谱角度分析了传统聚落景观文化基因的特点,并提出景观文化基因信息单元的概念,探讨其提取方法;建立了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图谱单元模型并分析其表现方法。结合理论研究成果,设计了信息图谱的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图谱数据库设计、图谱单元建模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景观 景观文化基因信息单元 图谱单元模型 原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国利 李玉宝 +1 位作者 付春雷 鄂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0-83,共4页
利用1993年和2003年二期LandsatTM影像为信息源,在RS和G IS技术支持下,对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选取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 利用1993年和2003年二期LandsatTM影像为信息源,在RS和G IS技术支持下,对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选取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乐清湾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生态效应指数模型研究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3年间,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变化,滩涂和耕作用地景观面积减小,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大幅增加,湿地景观向非湿地景观转化趋势明显;湿地景观整体趋于破碎化,景观连通性下降;优势景观的优势地位下降,景观的均匀度上升。近10 a来乐清湾湿地景观类型的转化导致该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恶化,乐清湾湿地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该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清湾 湿地景观 景观指数 生态效应指数模型 R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概念内涵和技术应用体系 被引量:23
16
作者 郭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2,共6页
在建设行业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以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作为风景园林信息化实践的技术路径,论述了LIM的概念和内涵,并对其技术思想和工具发展溯源。从LIM应用政策、数据标准研究、理论构建和人才培养,以及中国国家政策导... 在建设行业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以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作为风景园林信息化实践的技术路径,论述了LIM的概念和内涵,并对其技术思想和工具发展溯源。从LIM应用政策、数据标准研究、理论构建和人才培养,以及中国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新要求等方面论述了LIM的发展现状。根据基于企业平台的研究成果,提出LIM的技术应用体系,包括LIM应用场景、LIM应用技术和LIM实施框架,并就3个方面的发展提出LIM研究的拓展方向:LIM数据标准研究、LIM工程项目应用研究,以及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LIM应用技术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 技术应用体系 信息化 建筑信息模型(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Markov模型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31
17
作者 郭碧云 张广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1-298,I0044,共9页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转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近3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转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近3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对未来20 a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30 a来,草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在该研究区占居主导地位,并且它们之间发生着明显的相互转化。1975-1990年,草地主要向农业用地转移,1990-2004年农业用地主要转化为草地,草地面积增加;1975-2000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升高,蔓延度指数下降,破碎化程度加剧;2000-2004年景观内优势斑块具有了很好的连接性,聚集度增大,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降低;人为干扰强度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土地利用强度主要受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影响;在未来20a间农业用地面积会继续减小,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将有小幅度降低,林地面积会显著增加。实行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功能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是该地区生态恢复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模型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MARKOV 太仆寺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遥感分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路春燕 王宗明 +3 位作者 刘明月 欧阳玲 贾明明 毛德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9-609,共11页
以松嫩平原西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综合运用最小均方差、变异系数、景观指数、信息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研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 以松嫩平原西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综合运用最小均方差、变异系数、景观指数、信息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景观发展强度指数,研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大致呈递减趋势;1987~2013年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强度不断增加,且与保护区保护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耕地和草地为湿地转出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总转出面积的63.71%和21.69%;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的降低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变化是内因,而人为活动干扰,尤其是开垦造田和水利修建加速了湿地退化.最后,论文就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保护区管理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松嫩平原西部 信息熵模型 遥感 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 景观发展强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多旋翼无人机航测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前期现场观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程文宇 冯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101,共5页
设计现场地理信息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风景园林后续的规划设计。随着无人机的出现,以其高精度、操作简单、时效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了传统载人航空摄影测量的低成本替代品。论述了无人机数据采集、图像处理、三维建模等相关技术,并以山西省... 设计现场地理信息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风景园林后续的规划设计。随着无人机的出现,以其高精度、操作简单、时效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了传统载人航空摄影测量的低成本替代品。论述了无人机数据采集、图像处理、三维建模等相关技术,并以山西省大同市保平堡为研究对象,利用Pix4Dmapper软件对大疆御MavicPro无人机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实现了该区域正射影像图的拼接和三维模型的构建。作者认为,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利用低空多旋翼无人机进行航测是未来场地信息观测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场地信息 无人机 航测 正射影像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城市绿地斑块热环境效应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27
20
作者 贾刘强 邱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7-101,共5页
为了探讨城市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应,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市LandsatETM+为数据源,综合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数理统计和地理图像信息模型方法,定量研究绿地斑块的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等空间特征与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 为了探讨城市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应,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市LandsatETM+为数据源,综合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数理统计和地理图像信息模型方法,定量研究绿地斑块的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等空间特征与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及降温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绿地斑块的降温地理图像信息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绿地斑块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及降温程度随其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绿地斑块面积超过1.5~1.68hm2时,其对周边温度的影响范围和降温程度随斑块面积增大的速度迅速减小,此时绿地斑块的热环境效率最大。降温地理图像信息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绿地斑块的降温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绿地斑块 景观指数 地理图像信息模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