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 被引量:54
1
作者 钱凤魁 王秋兵 +2 位作者 边振兴 董秀茹 郑刘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5-329,F0004,共6页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进行耕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研究,在土地评价领域推进农用地分等成果转化应用。该文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借鉴美国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思想,对研究区分别进行耕地...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进行耕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研究,在土地评价领域推进农用地分等成果转化应用。该文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借鉴美国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思想,对研究区分别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和立地条件分析,并建立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体系。该体系评价结果将凌源市耕地分为8级,其中1和2级耕地属于自然质量条件和立地条件较优的耕地,3~5级耕地属于自然质量条件尚可,受立地条件影响差异较大的耕地,7和8级耕地属于自然质量条件较差,无任何立地条件优势的耕地。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建立土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在该体系中要因地制宜的选取耕地立地条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等 土地利用 农业 耕地评价 立地条件分析 凌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的泾阳县耕地定级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团胜 赵丹 石玉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4-328,共5页
该文基于美国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方法,对陕西省泾阳县耕地进行了定级研究。把整个定级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土地的自然质量特征评价;后一部分为土地的社会经济质量特征评价,在这两... 该文基于美国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方法,对陕西省泾阳县耕地进行了定级研究。把整个定级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土地的自然质量特征评价;后一部分为土地的社会经济质量特征评价,在这两部分的评价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这两部分评价的基础上,对这两部分评价指数加权求和,得到定级单元总指数,这两部分的权重确定采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相关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结果表明,泾阳县耕地质量较高,全县耕地分为5级,一级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43%,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6.23%、26.07%、19.39%和13.88%。该文认为,LESA方法是土地定级的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级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ESA)法 泾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熵权法赋权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 被引量:245
3
作者 倪九派 李萍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209,共8页
针对耕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废弃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构建多层次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改进AHP、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 针对耕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废弃土地复垦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构建多层次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改进AHP、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耕地整理潜力是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耕地整理投入产出率和林地比重提高率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同时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在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未利用地空间规模指数、废弃土地复垦新增园林地系数和空间规模指数也是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农村居民点整理在主城区及其周边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区域规划 环境评价 潜力评价 AHP 熵权法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和测度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庶 金晓斌 +1 位作者 魏东岳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0-96,共7页
研究目的:梳理和总结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中的内涵界定、评价指标设置、测度方法选择等内容,并就后期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在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研究目的:梳理和总结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中的内涵界定、评价指标设置、测度方法选择等内容,并就后期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在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系统归纳与总结了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层次构成,指标内容等;总结和对比分析了不同测度方法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典型应用等内容。研究结论:在今后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中,需进一步明晰内涵外延,拓展和深化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指标和测度方法,并需建立畅通快捷的信息管理和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绩效评价 评价指标 测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A的佛山市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媛媛 胡月明 +2 位作者 杨永忠 王璐 熊昌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3-196,共4页
为了促进农用地产出高效合理化,分析农用地的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佛山市土地利用特征,建立了以LESA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权重打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反映农用地自然生产条件优劣的LE(自然质量属性)和反映农用... 为了促进农用地产出高效合理化,分析农用地的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佛山市土地利用特征,建立了以LESA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权重打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反映农用地自然生产条件优劣的LE(自然质量属性)和反映农用地经济生产效益的SA(社会经济条件属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加权求和,综合分析了佛山市各区的农用地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禅城区和南海区的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较高,且随时间变化较稳定;高明区农用地经济效益次之;三水区和顺德区农用地经济效益的下滑趋势比较明显,顺德区位于最低水平。基于上述结果,为取得更好的农用地经济效益,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避免采用一些不确定性因子,并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SA 佛山市 农用地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61
6
作者 王欢 王平 +1 位作者 谢立祥 王鲁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4-158,共5页
以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发展为主线,着重介绍了5类方法,即: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拓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通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以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发展为主线,着重介绍了5类方法,即: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拓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通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薛继斌 徐保根 +1 位作者 李湛 赵建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1,共6页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试点村建设用地适宜性状况。研究方法:基于可拓工程的优度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优度评价法,计算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优度分值。根据优度值域,结合分值分布的频...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试点村建设用地适宜性状况。研究方法:基于可拓工程的优度评价法。研究结果:通过优度评价法,计算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优度分值。根据优度值域,结合分值分布的频率直方图,将适宜性分为高度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暂时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5个层次。新增建设用地区中75.46%处于高度适宜,其余24.54%处于中等适宜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区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研究结论: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更微观,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优度评价法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显示了较好的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 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优度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农田土地质量评价与立地分析——以京郊房山区良乡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聂庆华 包浩生 王海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7-313,共7页
为揭示农田利用可行性 ,提出农田立地概念 ,建立农田评价体系 ,以京郊房山区良乡为例 ,基于GIS技术评价农田质量 ,分析农田立地 ,综合评价农田 ,为划定基本农田提供客观依据 ;根据农田评价评分数值分布 ,通过模糊稀疏度算法模型 ,实现... 为揭示农田利用可行性 ,提出农田立地概念 ,建立农田评价体系 ,以京郊房山区良乡为例 ,基于GIS技术评价农田质量 ,分析农田立地 ,综合评价农田 ,为划定基本农田提供客观依据 ;根据农田评价评分数值分布 ,通过模糊稀疏度算法模型 ,实现农田自动分等定级 ,减少了界定农田等级指标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评价 质量评价 立地分析 自动分等定级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西部地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安全评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郭社锋 高德彬 敬麒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8,共6页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剧增,及时、正确地掌握和评判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是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公路施工领域安全评判涉及的因素很多,模糊性大、动态变化复杂是最显著的特性,因素...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剧增,及时、正确地掌握和评判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是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公路施工领域安全评判涉及的因素很多,模糊性大、动态变化复杂是最显著的特性,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使结果可变性很大,如何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法可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但由于该法使用的评语常带有模糊性,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常是专家凭经验给出,从而影响评判结果的客观性。而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可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结合,可以减少评价中因主观性所带来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可信。本文在研究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西部地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评价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出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 三标度法 最优传递矩阵 改进的AHP 施工现场 安全状况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elphi法构建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体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文革 张雯雯 宋鑫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4232-4235,共4页
[目的]构建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体系,明确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环节,以预防和规避高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Delphi法构建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体系,筛选出与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重要因素... [目的]构建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体系,明确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环节,以预防和规避高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Delphi法构建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体系,筛选出与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赋值,确定风险因素。[结果]两轮专家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权威程度高;协调系数分别是0.38和0.30(P<0.05),专家协调程度好;各指标的权重当量值≥1.0。[结论]构建的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体系指标共24个,专家的认可程度高,可用于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但需进一步验证信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手术部位 感染 风险评估 德尔菲法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晓涛 李烨 +2 位作者 郑华伟 文博 刘友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245-250,共6页
[目的]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水平,以弥补已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诊断中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不足。[方法]在界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制度、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社会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 [目的]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水平,以弥补已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诊断中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不足。[方法]在界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社会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制度、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社会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南京市江宁区良田建设工程社会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江宁区良田建设工程总体社会风险介于第三级"风险中等"和第四级"风险较小"之间,但更接近第三级,说明工程开展的社会风险程度不高,在当地不会造成大的社会不稳定,但对于存在的社会风险仍然需要加以防范。[结论]为了进一步规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社会风险,应该从完善整治目标、健全公众参与、强化工程监管和科学评估风险4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事业的健康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社会风险评价 主客观赋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细碎化及其定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47
12
作者 赵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39,88,共6页
研究目的:基于目前对土地细碎化的内涵描述不清及其衡量方法千差万别的现实,提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综合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细碎化是由于中国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政策... 研究目的:基于目前对土地细碎化的内涵描述不清及其衡量方法千差万别的现实,提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综合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细碎化是由于中国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的一种农户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的呈现土地的块数相对较多、单个地块的面积较小且存在差异、肥沃程度不一致、家庭距离地块的远近不同等特点的农户经营土地的形式。(2)基于土地细碎化的4个本质属性,提出了土地细碎化的综合定量测定方法。(3)实证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运用本文提出的测定土地细碎化程度的方法有助于深化土地细碎化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土地细碎化 综合定量测定方法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与LESA体系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钱凤魁 项子璇 +1 位作者 王贺兴 顾汉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9-248,共10页
建立科学合理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对快速准确摸清耕地质量家底和建立耕地保护分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最小数据集精选指标,构建土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体系,开... 建立科学合理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对快速准确摸清耕地质量家底和建立耕地保护分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最小数据集精选指标,构建土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体系,开展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分析耕地质量区域分布特征及差异性特征并划定耕地保护分区。结果表明:(1)自然质量指标最小数据集由砂粒、有机质、全钾、有效磷、pH值、综合污染指数、耕层质地、容重、阳离子交换量组成,立地环境指标最小数据集包括排水条件、连片度、生态兼容性、河流距离、路网密度、灌溉能力、农田林网化率、耕地利用类型。(2)采用LESA评价模型计算耕地自然质量指数及立地环境指数,确定LESA体系为FLESA=0.5FLE+0.5FSA(FSA、FLE、FLESA分别为耕地立地环境条件、自然质量条件和综合分值),采样点综合评分为51.517~81.838。综合比选各插值误差检验结果后采用普通克里金法进行耕地质量结果空间插值,评价单元耕地质量综合评分为52.148~79.624。(3)铁岭县耕地资源可划分为5个等级区:1级区划分为永久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占比20.52%;2级区划分为耕地自然地力条件重点治理区,占比36.79%;3级区和4级区耕地土壤和立地条件均存在多样性的限制因素,可划分为耕地综合整治区,占比36.33%;5级区划分为耕地生态自然保育区,占比6.36%。(4)经计算基于最小数据集与LESA相结合的评价结果有效系数为0.615,相对偏差系数为0.009,说明该体系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准确,可信度较高。该研究成果简化了县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量化了自然质量与立地条件协同关系,为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LESA体系 铁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Fuzzy的农村承包经营土地托管风险评价——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欣 林彤 +1 位作者 刘新平 王晓莹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8-184,212,共8页
为保证土地托管可持续良性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新疆玛纳斯县为样本总体,基于236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各项指标权重、评价因素及样本区总的风险值进行计算... 为保证土地托管可持续良性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新疆玛纳斯县为样本总体,基于236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各项指标权重、评价因素及样本区总的风险值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县农村承包经营土地托管的综合风险值为52.85,风险等级处于中间位置,说明进行土地托管的农户其风险承受力较强,对于风险承受力低的农户不建议将承包经营的土地进行托管。土地托管各类风险水平具有差异性,其中,市场风险是玛纳斯县农村承包经营土地托管过程中最易发生的风险,其次依次是自然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和契约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波动、利益分配、风险预防和监督机制是影响土地托管风险的重要因素,应作为农户选择土地托管组织时的重要衡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托管 风险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新疆玛纳斯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行星安全着陆点综合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平远 葛丹桐 《深空探测学报》 2016年第4期363-369,共7页
随着精确着陆技术的发展,探测器在行星表面可到达的地区形貌状况越来越复杂。为了保障着陆的安全性,在下降过程中探测器需要结合敏感器信息对视野范围内的着陆区形貌进行评估分析,从而选取出最适宜着陆的地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 随着精确着陆技术的发展,探测器在行星表面可到达的地区形貌状况越来越复杂。为了保障着陆的安全性,在下降过程中探测器需要结合敏感器信息对视野范围内的着陆区形貌进行评估分析,从而选取出最适宜着陆的地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行星安全着陆点选取思路,并设计出着陆点选取的参考指标,通过对形貌以及燃耗的评估,实时选取安全着陆点。MATLAB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快速选取过程和遍历选取过程,该方法均能够在两种过程中有效选取出满足要求的着陆点,从而提高了任务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形貌 燃耗 着陆点选取 安全着陆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A综合评价模型的耕地质量定级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卓倩 赵贤妤 +2 位作者 张莉坤 吴天 孟庆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3-367,375,共6页
为准确掌握耕地生产效益水平,进一步满足当前国土管理需要,对耕地质量定级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对象,以LESA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结合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及相关土地提质工程成果,综合分析评定了耕地质量级别,并以耕... 为准确掌握耕地生产效益水平,进一步满足当前国土管理需要,对耕地质量定级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对象,以LESA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结合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及相关土地提质工程成果,综合分析评定了耕地质量级别,并以耕地产能为依据验证了定级结果。结果表明: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固始县的耕地分为6-13级,级别越高,耕地质量越好。其中,9-13级的耕地自然条件较优,地块规则,利于机械耕作;6-8级的耕地自然质量水平较差,集中连片程度低,耕作较为不便。根据耕地产能对定级结果可靠性进行验证,定级结果符合实际产出。基于LESA综合评价模型的耕地质量定级方法不仅继承和沿用了耕地分等成果,还通过选取工程指标体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突破原有规程法定级结果仅在县域内可比的限制,为耕地定级方法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定级 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综合评价模型 耕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潜在资源量三维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毅 陈建平 王丽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0-44,F0003,共6页
研究目的:针对国际城市土地研究的新领域——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价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一套实用型评价模式定量分析地下空间潜在资源量。研究方法:采用"加测特尔菲法"确定地下空间资源量评价的影响因子,并利用3D-GIS技术实现... 研究目的:针对国际城市土地研究的新领域——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价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一套实用型评价模式定量分析地下空间潜在资源量。研究方法:采用"加测特尔菲法"确定地下空间资源量评价的影响因子,并利用3D-GIS技术实现因子三维建模,进而通过布尔减法获取城市地下空间的潜在资源量。研究结论:北京中心城区实证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式可有效地估算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为城市立体用地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城市地下空间 三维定量评价 特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积分评判法在城市土地资源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庆秋 刘增进 李宝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0-25,共6页
准确评价城市土地资源的品质是合理确定地价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影响城市土地资源品质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应用模糊积分评判法评价城市土地资源品质的原理和步骤。
关键词 城市 土地资源 品质评价 模糊积分评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度评价法的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19
作者 王庆日 谭永忠 +1 位作者 薛继斌 余振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西藏7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研究方法:优度评价法,可拓理论。研究结果: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总体程度不高,所有地(市)表现出基本安全或不安全状态;土地利用生态安... 研究目的: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西藏7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研究方法:优度评价法,可拓理论。研究结果:西藏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总体程度不高,所有地(市)表现出基本安全或不安全状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状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一江两河"中部地区最好,藏北和藏西北地区最差,其他地区居中。研究结论:优度评价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 优度评价法 可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