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Mg-Zn binary alloys prepared by gas-phase alloying technique 被引量:2
1
作者 MA Jun NIU Li-bin +2 位作者 YAN Yu-ting GAO Chong WANG Xiao-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62-771,共10页
Mg-Zn binary alloys fabricated by the gas-phase alloying technique under vacuum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tate of initial state and after heat treatment for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D... Mg-Zn binary alloys fabricated by the gas-phase alloying technique under vacuum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tate of initial state and after heat treatment for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g-Zn alloys preparation methods,alloys prepared by gas-phase alloying have a large number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such as MgZn,Mg7Zn3 and MgZn2.After solution treatment,the boundary of the eutectic disappeared and the size ofα-Mg increased from 100μm to 150μm.At the same time,the value of the resistance of charge transfer increased,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esistance of the charge transfer an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s increased.After artificial aging treatment,the distribution ofα-Mg was more uniform and its size was reduced to about 50μm,and there was new eutectic structure formed.The newly formed eutectic structure forms galvanic cells with the alloy matrix,which makes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weak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phase alloying Mg-Zn alloy heat treatment ringers solution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卫东 高尚兰 姚童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处理后0、1、3、6、12、24、48 h乳酸清除率,复苏第0、6、12、24、48 h电解质指标(K^(+)、Na^(+)、Cl^(-)),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时间(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0、6、12、24、48 h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0~48 h,两组乳酸清除率均呈升高趋势,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Cl^(-)水平低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死亡率更低(P<0.05)。qSoFA评分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qSoFA评分低于B组(P<0.05)。A组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电解质洗涤回收红细胞对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汪玉林 陶国才 +2 位作者 石英 张超 邓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电解质洗涤回收红细胞对红细胞携氧能力、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4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A组)和复方乳酸钠(R组)回收自体血,检测血液回收前、输注完毕动脉血pH值、乳... 目的 观察复方电解质洗涤回收红细胞对红细胞携氧能力、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4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A组)和复方乳酸钠(R组)回收自体血,检测血液回收前、输注完毕动脉血pH值、乳酸(Lac)、血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P50)、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 自体血输注后15 min,R组pH值较输注前降低(P〈0.05),R组Lac水平升高较A组更为显著(P〈0.05),R组P50值明显升高(P〈0.05).两组P50值与pH值输注前后变化有相关性(P〈0.05).输注后15 min两组PT、APTT较输注前均延长;Fib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洗涤回收红细胞有利于稳定酸碱平衡,防止血Lac水平升高,改善红细胞携氧能力,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没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电解质 复方乳酸钠 血液回收 P50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适宜量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涛 刘良明 +3 位作者 刁有芳 廖自福 范小青 陈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对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适宜量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分别做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不同量的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和LR+HES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目的对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适宜量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分别做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不同量的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和LR+HES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变化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在35%失血性休克(中度休克)时,不同剂量的LR、HSD输注对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0ml/kg HES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20ml/kg HES(P<0.05);1倍失血量LR+HES输注优于2倍和3倍失血量的LR+HES(P<0.05)。在45%失血性休克(重度休克)时,3倍失血量LR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比1倍和2倍失血量的LR效果好(P<0.05);6ml/kg的HSD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效果比4、8ml/kg的HSD效果好(P<0.05)。同样,30ml/kg HES和2倍失血量的LR+HES输液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和存活时间效果优于其他剂量组的HES和LR+HES(P<0.05),除HSD各剂量组明显降低血pH值外,其他各液体对血气指标的影响均不大。结论LR除复苏重度休克以3倍失血量输注效果好外,其余液体以HES30ml/kg,HSD6ml/kg以及2倍失血量的LR+HES复苏失血性休克效果较好,是较理想的失血性休克复苏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羟乙基淀粉 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涛 刘良明 +3 位作者 刁有芳 廖自福 范小青 陈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输注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用SD大鼠制作3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乳酸林格氏液(LR)、羟乙基淀粉130(HES130)、6%右旋糖酐40、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LR+右旋糖酐(体积比2∶1)和LR+6%HES(体积比2∶1...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输注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用SD大鼠制作3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乳酸林格氏液(LR)、羟乙基淀粉130(HES130)、6%右旋糖酐40、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LR+右旋糖酐(体积比2∶1)和LR+6%HES(体积比2∶1)复苏休克动物至适宜血压(80mmHg)1h后,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结果输注LR、HES130、LR+6%HES后MAP能较好地维持在80mmHg水平,而右旋糖酐40、LR+右旋糖酐以及HSD输注后MAP不能达到80mmHg。HES130、LR+6% HES输注后LVSP和±dp/dtmax明显增加,而输注右旋糖酐、LR+右旋糖酐以及HSD后,LVSP和±dp/dtmax LR组显著降低(P<0.05),以输注HSD后最低。输注HSD后动物存活时间最短,输注HES130和LR+6%HES后动物存活时间较其他组长(P<0.05)。HES130、LR+6%HES改善血气效果较其他各组好。结论不同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以HES130和LR+6%HES效果较好,HSD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大鼠 羟乙基淀粉 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期间输注不同剂量晶体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玉兰 杨建平 嵇富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研究手术期间输注不同剂量晶体液对手术患者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限制晶体组(S组)和开放晶体组(L组),术中分别输注复方乳酸钠5ml·kg-1·h-1(S组)和30ml·kg-1·h-1(L... 目的研究手术期间输注不同剂量晶体液对手术患者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限制晶体组(S组)和开放晶体组(L组),术中分别输注复方乳酸钠5ml·kg-1·h-1(S组)和30ml·kg-1·h-1(L组)。常规监测两组患者的MAP、HR、PETCO2、BIS等。监测术前1d及术后第1天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变化。结果与术前1d比较,术后第1天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明显升高(P<0.01),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明显降低(P<0.01),但仍都在正常范围内。与S组比较,术后第1天L组APTT延长(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尿酸(UA)明显低于术前1d(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尿素(UREA)及肌酐(Cr)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凝血及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期间输注不同剂量的晶体液不会影响其术后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乳酸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凝血功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与儿童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军会 李玉红 +1 位作者 茹国美 丁倩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909-914,932,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和儿童术前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的差别。方法:本研究是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择期盆腔、肛肠或者下肢小手术患者2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其中儿童14例,成人14例。所有患者给予镇静药后在20 min内恒速输入10 m L... 目的:探讨成人和儿童术前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的差别。方法:本研究是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择期盆腔、肛肠或者下肢小手术患者2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其中儿童14例,成人14例。所有患者给予镇静药后在20 min内恒速输入10 m L/kg的乳酸林格氏液体,通过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采用Matlab 4.2软件包计算液体动力学参数。结果: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与成人相比,在输入林格氏液体后90 min内儿童的血浆稀释程度明显降低(0.16 vs 0.07,P=0.000),儿童将输入液体的43%通过肾脏排出,显著高于成人(18%)(P=0.011)。按公斤体重计算儿童和成人对乳酸林格氏液的血浆清除率分别是2.2 m L·min-1·kg-1和0.5 m L·min-1·kg-1(P=0.016),而肾脏对乳酸林格氏液体的清除率两组分别是0.76 m L·min-1·kg-1和0.10 m L·min-1·kg-1,(P=0.000)。结论:儿童对乳酸林格氏液体血浆和肾脏清除率分别是成人的4倍和7倍,术前给儿童输液,按照体重计算量可以参照成人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动力学 血浆清除率 肾脏清除率 乳酸林格氏液体 成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和复方乳酸钠对血液动力学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锦春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53-656,共4页
目的 比较围术期输入 6 %羟乙基淀粉 (HES)与复方乳酸钠对血液动力学和动脉血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2 0~ 4 0岁 ,男性 ) ,随机分为 6 %HES组 (H组 )和复方乳酸钠组 (R组 ) ,每组各 2 0例 ,所有患... 目的 比较围术期输入 6 %羟乙基淀粉 (HES)与复方乳酸钠对血液动力学和动脉血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 ,2 0~ 4 0岁 ,男性 ) ,随机分为 6 %HES组 (H组 )和复方乳酸钠组 (R组 ) ,每组各 2 0例 ,所有患者采用蛛网膜下隙麻醉 ,30min内输入 6 %HES或复方乳酸钠 15ml/kg ,记录相应时间点SBP、DBP、HR、CVP、SV、CO ,并行动脉血气、酸碱平衡、电解质分析。结果 输液后 ,H组和R组CVP、SV和CO显著增高 ,且H组较R组升高更明显。pH、HCO 3 、BE于输液后 30min时轻度下降 (P <0 0 5 ) ,但R组在输入 6 0min后基本恢复正常 ,而H组一直持续至输液后 2 4 0min。R组Lac-在输入后明显升高 ,6 0min后逐渐下降。输注 6 %HES后血Cl-显著升高 (P<0 0 5 ) ,而输入复方乳酸钠后血Cl-无明显变化。输入 6 %HES后SID显著下降 ,30 0min后仍未恢复正常。输入复方乳酸钠后SID在 30~ 6 0min内下降明显 ,后逐渐恢复。输注液体 6 %HES或复方乳酸钠后Hct、Hb下降 ,且H组比R组明显 (P <0 0 5 )。结论  6 %HES较复方乳酸钠扩容效果佳 ,但是输入 6 %HES可能导致轻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乳酸钠 HEs 输注 输液后 酸碱平衡 围术期 血液动力学 升高 轻度 羟乙基淀粉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容量动力学分析犬失血性休克时琥珀明胶和乳酸钠林格氏溶液的扩容效力 被引量:1
9
作者 嵇富海 蒋豪 +1 位作者 薛张纲 杨建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应用容量动力学和物质守恒定律动态分析犬失血性休克时乳酸林格氏溶液(lactated Ringer’ssolution,LR)和琥珀明胶(gelatin)的扩容效力,为临床液体复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犬20只,每只犬实验2次,每次实验间隔1周,随机分成4组:CL组(n=... 目的应用容量动力学和物质守恒定律动态分析犬失血性休克时乳酸林格氏溶液(lactated Ringer’ssolution,LR)和琥珀明胶(gelatin)的扩容效力,为临床液体复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犬20只,每只犬实验2次,每次实验间隔1周,随机分成4组:CL组(n=10),麻醉后输LR液;CG组(n=10),麻醉后输琥珀明胶溶液;BL组(n=10),失血性休克后再输LR液;BG组(n=10),失血性休克后再输琥珀明胶溶液。CL、BL组输注30mL/kg LR,CG、BG组输注10 mL/kg琥珀明胶,30 min内输完。BL、BG组先经动脉放血,使MAP下降30%并维持60 min,然后分别输注LR 30 mL/kg、Gelatin 10 mL/kg。各组液体均为恒速输注,并持续30 min。开始输液时及以后每5 min直到研究结束均测定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尿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应用物质守恒定律和容量动力学理论分析得到以下参数:容量增加、外周容量增加、容量扩张效率、靶容量(V)、中央室靶容量(V1)、周边室靶容量(V2)、清除率(Kr)、转移系数(Kt)。结果CG、BL、BG组的V、Kr显著小于CL组,BL组的V1、Kr、Kt、尿量显著低于CL组(P<0.05)。BL、BG、CG组在输液结束时的容量增加显著大于CL组,BG、CG组容量扩张效力显著大于BL、CL组,BL组容量扩张效力又显著大于CL组(P<0.05)。结论容量动力学分析表明失血性休克时乳酸林格氏溶液和琥珀明胶的扩容效力增加,乳酸林格氏溶液扩容效力增加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动力学 乳酸林格氏溶液 琥珀明胶 失血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携氧抗休克液体的动物模型建立
10
作者 李涛 刘良明 +3 位作者 刁有芳 范小青 廖自福 陈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可评价具有携氧功能的抗休克液体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做35%、45%、55%和6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乳酸林格液(LR)、全血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 目的 探讨一种可评价具有携氧功能的抗休克液体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做35%、45%、55%和6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乳酸林格液(LR)、全血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d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变化 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35%失血性休克后,输注LR和全血均可使MAP恢复到90-100mmHg水平,同时LR和全血对恢复休克后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以及对存活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45%和55%失血性休克后,单纯LR输注不能使MAP恢复到90-100mmHg水平,且对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以及存活率的影响明显不及输注全血以后效果好,在55%失血性休克时差异更大。65%放血后动物很快死亡,休克程度太重,不能作为评价模型。结论 55%失血性休克大鼠可作为评价具有携氧液体抗休克作用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乳酸林格液 全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林格氏液与生理盐水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毛小强 楼炳恒 吴德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目的比较乳酸林格氏液(LR)和生理盐水(NS)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ICU治疗的198例因脓毒性休克需液体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扩容液体分为NS组(n=100)和LR组(n=98)两... 目的比较乳酸林格氏液(LR)和生理盐水(NS)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ICU治疗的198例因脓毒性休克需液体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扩容液体分为NS组(n=100)和LR组(n=98)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前3 d的试验液体量、其他液体量、血制品量、平均总液体量;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O_2/FiO_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浆脑钠肽(BNP);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8、24 h复苏达标率,EGDT复苏达标所需时间,28 d死亡人数;其他次要临床结果:包括出血反应、过敏反应、急性肾损伤(AKI)人数,肾脏替代治疗(RRT)人数、电解质情况、ICU住院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28 d时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入ICU前各科室患者数、降钙素原水平、脓毒症来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KI人数、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等基线特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组患者治疗第1天的血制品用量[(782±357)ml比(606±273)ml;t=2.044,P=0.046]和前3 d平均总液体量[(5470±1078)ml比(5092±929)ml;t=2.640,P=0.009]明显多于LR组;两组患者在试验液体量和其他液体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O_2/FiO_2、MAP、CVP及BNP水平均较补液前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的PO_2/FiO_2、MAP、CVP及BNP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组患者高乳酸血症(86.0%比71.4%,OR:2.457,95%CI:1.202~5.023,P=0.012)和高氯血症(25.0%比13.2%,OR:2.179,95%CI:1.041~4.562,P=0.03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R组患者;两组患者在EGDT8、24 h复苏达标率,EGDT复苏达标所需时间,28 d病死率,AKI比率,RRT人数、高钾血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log-rank=0.012,P=0.911)。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使用NS复苏的首日血制品用量和前3 d平均总液体用量明显多于使用LR复苏,高乳酸血症和高氯血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LR复苏。使用NS复苏和LR复苏的28 d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乳酸林格氏液 生理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单肺通气犬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牛纪元 姚立农 +4 位作者 杨永惠 柴伟 张兰兰 张玲 孙绪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45-847,共3页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LV)犬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只。基础麻醉后OLV。C组以复方氯化钠匀速输入禁食和生理需要量,A组和B组以80ml·kg-1·h-1的...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LV)犬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只。基础麻醉后OLV。C组以复方氯化钠匀速输入禁食和生理需要量,A组和B组以80ml·kg-1·h-1的速率分别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和复方乳酸钠行AHHD,测定输注前即刻(T0)、Hct30%(T1)、20%(T2)水平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T2水平稳定15min后,将每组实验犬颈动脉放血处死,摘取左右侧肺,重量法测定肺湿干比(W/D)、肺水含量(LW)和肺系数(L/B)。结果A组犬达到T1和T2时点的补液量为(41.3±13.2)和(86.6±19.1)ml/kg,B组为(80.1±16.1)和(206.7±14.2)ml/k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稀释过程中,A、B两组CVP、肺动脉楔压(PAWP)持续升高,B组PAWP在T2时高出生理界值(P<0.05)。血管外肺水指标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高于C组(P<0.05)。结论复方乳酸钠和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OLV犬AHHD至20%对血管外肺水指标无明显改变,但羟乙基淀粉130/0.4在OLV犬AHHD中更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稀释 单肺通气 血管外肺水 羟乙基淀粉130/0.4 复方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兔血管外肺水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慧蓉 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兔血管外肺水(EVLW)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家兔40只,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降压组)、稀释组、AHHD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肌注氯胺酮行气管插管,自主呼吸。采用...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兔血管外肺水(EVLW)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家兔40只,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降压组)、稀释组、AHHD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肌注氯胺酮行气管插管,自主呼吸。采用吸入纯氧、氟烷复合静脉输入芬太尼、咪唑安定维持麻醉。通过输入0·01%硝普钠实施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5mmHg。通过股动脉放血、股静脉输入3倍于放血量的复方乳酸钠实施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使血细胞压积降至20%。在0·01%硝普钠降压的基础上经股静脉以180ml·kg-1·h-1速率输入2~3倍全血量的复方乳酸钠实施高容量血液稀释。采用称重法测定肺水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降压组EVLW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联合组则无明显增加。结论单纯控制性降压能减少EVLW的生成,与AHHD联合后可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 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血管外肺水 复方乳酸钠 AH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炎性疾病患者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晓敏 易声华 +4 位作者 朱烨柯 单跃 腾尹彤 滕文彬 李玉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24-432,共9页
目的:探索炎性疾病患者的乳酸林格氏液(Ringer's lactate,RL)液体动力学特征以及炎性生物标记物是否可以作为协变量影响RL分布和排泄。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I-II级,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索炎性疾病患者的乳酸林格氏液(Ringer's lactate,RL)液体动力学特征以及炎性生物标记物是否可以作为协变量影响RL分布和排泄。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I-II级,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组,n=20)或者腹腔镜下急诊阑尾切除术(阑尾炎组,n=20)。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开始输注RL,按15 mL/kg,35 min内输毕。采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血浆炎症(TNF-α,IL-10和CRP)或者内皮损伤生物标记物(syndecan-1,SDC-1);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RL液体动力学参数和协变量的影响。结果:与胆囊炎组相比,阑尾炎组RL从组织间隙到血浆的转运速率常数(k_(21))显著降低(14×10^(-3)min^(-1)versus 35×10^(-3)min^(-1);P=0.012)。阑尾炎组C反应蛋白(CRP)升高[中位数38.1(1.8-143.6)μg/mL versus 1.3(0.1-159.0)μg/mL;P<0.001];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期间(输液开始后30~45 min),液体从中央室中到外周室的转运速率常数(k_(12))显著增加(57×10^(-3)min^(-1)versus 32×10^(-3)min^(-1);P<0.01)。清除速率常数(k_(10))降低90%(0.6×10^(-3)min^(-1)versus 5.3×10^(-3)min^(-1);P<0.001)。无论在清醒状态还是麻醉状态下低血压均能降低液体清除;炎症或者内膜损伤的生物标记物不能作为显著影响RL液体动力学参数的协变量。结论:阑尾炎或者胆囊炎患者术前输入液体后"炎症反应的生物标记物"不是RL的液体动力学的协变量,但是两组患者中,全身麻醉期间输入液体的清除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液 乳酸林格氏液 人类 炎症 液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