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高职校企“双元”教材开发与实践——以《动物生产技术》教材为例
1
作者 冯会利 王艳丰 +1 位作者 宋海丽 郭丽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提升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传统农业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此,校企“双元”合作模式成为破解该难题的关键路径,而...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提升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传统农业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此,校企“双元”合作模式成为破解该难题的关键路径,而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则是该模式下的核心举措。以畜牧兽医类核心课程“动物生产技术”为例,深入探索基于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农业高职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职 校企“双元”合作 新形态教材 《动物生产技术》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土空间“集聚—分散”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
2
作者 夏俊楠 洪梦谣 +2 位作者 魏伟 孔雪松 尹力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23,共14页
研究目的:分析2000—2020年中国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的“集聚—分散”格局及演变驱动机制,为宏观尺度下三类空间有序集聚的监测评估与优化调控提供科学支撑。研究方法:分层等积像素化四叉树方法,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分析2000—2020年中国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的“集聚—分散”格局及演变驱动机制,为宏观尺度下三类空间有序集聚的监测评估与优化调控提供科学支撑。研究方法:分层等积像素化四叉树方法,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空间格局快速演变:城镇空间总体增加,中心地区增长集聚,边缘地区分散扩张;农业空间大幅减少且破碎,东部破碎严重,西北集聚明显;生态空间呈现东南至西北“减少集聚—增加集聚—分散混合”格局。(2)城镇空间主导作用突出:农业与城镇空间的分散度此消彼长,生态与城镇空间分散度则协同变化。(3)地形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显著:平原利于城镇和农业空间集聚,山区和偏远地区有利于生态空间集聚。人口与经济增长多以农业空间破碎为代价,产业能级提升能促使城镇和生态空间高效集聚。研究结论: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红线的形态优化调整,分类提升城镇空间集聚水平,协同推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是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农业—生态空间 空间形态 以形论形 分层等积像素化四叉树(HPQT) 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本评估”(LOA)模式的土壤肥料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探索
3
作者 谢勇 唐丽 刘鸿雁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33-137,共5页
为优化涉农高校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对该课程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3个方面的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学本评估”(LOA)对其评价模式的思路进行设计,并构建形成性评价模式。现状方面,科研协... 为优化涉农高校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对该课程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3个方面的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学本评估”(LOA)对其评价模式的思路进行设计,并构建形成性评价模式。现状方面,科研协同创新不明显,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双导师制”落实效果不够理想,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优化。思路设计方面,设计形成性评价的总体目标,提升教师形成性评价素养;加强专业发展能力,应用成果档案袋法,收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知识收获、测验、拓展、反思等信息,如学习目标与任务、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学习总结与反思等。模式构建方面,提出研制评价标准、创设评价任务、设计层次提问、协同评价反馈等策略,为深度挖掘新农科专业知识,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料学 形成性评价 LOA模式 涉农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空间分异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全忠 周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102,共16页
从竞争与合作方式视角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空间分异过程,能够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由点到面以及地缘外拓的机制,也是理解合作困境的视角之一。基于博弈推演和行为选择模型,以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为例,使用安徽省S市9县(市、区)的... 从竞争与合作方式视角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空间分异过程,能够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由点到面以及地缘外拓的机制,也是理解合作困境的视角之一。基于博弈推演和行为选择模型,以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为例,使用安徽省S市9县(市、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横纵向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服务供给主体的纵向扩张意愿大于横向联合意愿,但两种合作意愿整体上并不积极,抱团合作意愿的主要形式是不同业务的纵向叠加,区域间服务主体的横向联合积极性偏低,“单打独斗”和小规模均衡状态不易打破。作业规模抑制了服务主体的横向联合意愿,源于同类业务的空间“拼联”引致的交易成本上升与现有“领地”被挤压的风险。作业规模促进了纵向扩张意愿,因为防治服务业务多数来源于纵向一体化过程,对不同主体间合作或业务叠加的经验认知更充足。利润是服务主体确保投资收益的证明和吸引新投资入场的信号,利润可观的服务主体是资本市场青睐的优秀标的物,更容易引致权属人更迭或合伙人变更等纵向扩张行为。作业规模和利润对防治服务主体业务增加、多元化发展的“内在”激励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 合作者“抱团行动”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入主体对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基于农地流转契约特征的中介效应分析
5
作者 徐庭菊 张连华 《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8-35,共8页
提升农地长期投资水平对于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对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转入主体、流转契约特征与农地长期投资的关系。研... 提升农地长期投资水平对于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对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转入主体、流转契约特征与农地长期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相对于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的农地长期投资水平更高,投资强度比小农户高118.13元/667 m^(2);②不同经营主体的土地转入契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新型经营主体书面合同签订比例更高、契约期限更长;③农地流转的契约特征在经营主体对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④家庭经营规模、地块规模、挂果年限及种植密度等也是影响农地长期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完善和规范农地流转市场的情景中,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化流转农地、鼓励连片流转农地以扩大地块规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地长期投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入主体 契约形式 契约期限 农地长期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应良 崔超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24,共14页
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农地的集中使用和规模化经营,会降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化学品和机械等生产性投入强度,并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进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采用2011—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农地流转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 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农地的集中使用和规模化经营,会降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化学品和机械等生产性投入强度,并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进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采用2011—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农地流转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率提高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地流转能够通过减少农业化学品和机械投入强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占比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因流转对象和形式的不同,农地流转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异质性,表现为:相比流入农户、企业的农地流转,流入合作社的农地流转具有更为显著的碳减排效应;相比采用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形式的农地流转,采用股份合作形式的农地流转具有更为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因此,应积极推动农地有序流转,不断完善农地流转机制,合理引导农地流转方向,并鼓励农地流转与农业碳减排项目相结合,以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业碳排放 农业化学品投入 农业机械投入 种植结构 农地流转对象 农地流转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成型技术及LH-600型生物质颗粒成型机设计
7
作者 狄明利 黄允魁 +3 位作者 陈月锋 高威 杨军太 李杨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针对大型养殖场固体粪污、生物质秸秆、茶园茶梗、果园枝条、木屑及蘑菇渣等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生产生物质颗粒存在产量过低、设备故障率高、易堵塞模孔和成型率差等问题,研发设计了LH-600型生物质制粒成型机。对成型机喂... 针对大型养殖场固体粪污、生物质秸秆、茶园茶梗、果园枝条、木屑及蘑菇渣等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生产生物质颗粒存在产量过低、设备故障率高、易堵塞模孔和成型率差等问题,研发设计了LH-600型生物质制粒成型机。对成型机喂料装置、颗粒成型装置、动力传动机构进行了创新设计,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辅助设计。试验、工程实践应用表明,成型机具有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传动机构润滑降温效果好及高效节能等优点,适合大中型饲料加工厂、养殖场及有机肥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生物质 制粒成型技术 饲料颗粒成型机 平模 挤压辊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范贝贝 李瑾 冯献 《蔬菜》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是撬动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关键作用力。本文在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发... 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是撬动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关键作用力。本文在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典型实践与现实困境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利用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文旅数字化转型正处于“风口期”,在新型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文旅平台搭建、数字化应用新场景与新模式打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是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支撑体系尚未建立、数字化产品研发与应用不足、特色化发展不深、数字化素养不高等诸多困境。面对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机遇,应加强农文旅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保障,以数字科技深度应用引领产业发展,以文化基因凝练促进农文旅产业特色化发展,深化培育数字农文旅经营主体,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全面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产业 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农业新业态 数字营销 数字化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我国休闲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9
作者 管思佳 李凡凡 邹轶 《农业工程》 2024年第7期151-155,共5页
随着农业新业态迅猛发展,我国农业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滞后,尤其在休闲农业领域较为突出。加强相关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休闲农业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缺乏... 随着农业新业态迅猛发展,我国农业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滞后,尤其在休闲农业领域较为突出。加强相关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休闲农业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缺乏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制度执行缺少针对性的保护手段、新型经营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等问题,对休闲农业长期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应基于对不同主体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诉求的充分了解,精准创设新型知识产权制度、加快管理方式创新、搭建多元参与平台,系统解决创意设计边界不清、农业资源权利主体模糊、技术更迭快过制度供给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农业新业态 知识产权 制度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探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焕焕 《蔬菜》 2024年第8期1-9,共9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跨境电商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已成为推动中国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发现数字经济在拉动互联网渗透率持续增长、促进冷链物流数字化革... 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跨境电商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已成为推动中国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发现数字经济在拉动互联网渗透率持续增长、促进冷链物流数字化革新、催生跨境电商新业态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从电商平台、产品类别、出口国家、市场贸易、经营模式、实践案例等方面总结了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指出发展中存在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国际市场规则复杂多变、信用风险突出等问题,并提出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融合数字新技术、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经济治理、建立信用风险防范体系、注重高素质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加快数字农产品建设等方面探索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径。未来,应发展AI电商、社交电商、直播购物、先买后付及“跨境电商+云展会+视频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以加快农产品跨境电商数字化转型,为其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跨境电商 社交电商 农产品 蔬菜 新业态 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探析 被引量:71
11
作者 宋玉兰 陈彤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B06期205-208,共4页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农业产业集群概念,指出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合作需求、规模经济以及路径依赖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说明了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在提升整个农业...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农业产业集群概念,指出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合作需求、规模经济以及路径依赖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说明了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在提升整个农业产业竞争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形成机制 农业产业化发展 产业竞争力 产业发展 农业资源 规模经济 组织形式 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1
12
作者 曾山 汤海涛 +4 位作者 罗锡文 马国辉 王在满 臧英 张明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2-19,共8页
根据水稻旱直播同步施肥播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机,可同步完成开沟、起垄、施肥、覆盖和播种作业。该机器在2BDH-8型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机上增加施肥装置改装而成,根据水稻旱穴直播施肥农艺要求设计... 根据水稻旱直播同步施肥播种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机,可同步完成开沟、起垄、施肥、覆盖和播种作业。该机器在2BDH-8型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机上增加施肥装置改装而成,根据水稻旱穴直播施肥农艺要求设计了排肥动力传动系统、排肥系统和施肥开沟器,排种、排肥动力均来自于拖拉机;采用锐角式施肥沟开沟器,在距种沟水平距离100~120mm处开出宽50mm、深50~70mm的施肥沟;采用外槽轮式排肥器将肥料排入施肥沟底,施肥后由播种机拖板刮土覆盖施肥沟。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定位深施肥的节肥增产效果明显,同等施肥量条件下,机械施肥播种处理与人工施肥播种处理相比,水稻分蘖能力平均增加6.9穗/蔸,增幅25.2%;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平均增加8.9,增幅29.8%;氮素利用效率绝对值提高13.78%,增幅22.3%;氮素偏生产力每千克氮提高20.54kg,增幅46.3%;产量增加1411.5kg/hm2,增幅29.5%。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旱直播机能同时完成开沟、起垄、施肥、覆盖和播种作业,且与人工施肥播种相比增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水稻旱直播定位深施肥节氮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农业机械 施肥 开沟 起垄 旱穴直播机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农业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梦洁 李娜 +2 位作者 吴韦丽 赵紫玉 庄舜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819-8821,共3页
简述社区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历史,其次阐述社区农业的功能,再次列举社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障碍,最后讨论社区农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社区农业 形式 功能 障碍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演变驱动机制理论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被引量:59
14
作者 裴源生 蒋桂芹 翟家齐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9-456,共8页
干旱演变驱动机制是科学认识干旱问题和制定有效防旱抗旱政策的理论基础。针对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3种干旱类型,分别分析了其形成过程,并阐述了其之间的关系;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构建了干旱演变驱动机... 干旱演变驱动机制是科学认识干旱问题和制定有效防旱抗旱政策的理论基础。针对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3种干旱类型,分别分析了其形成过程,并阐述了其之间的关系;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构建了干旱演变驱动机制总体研究框架,并探讨了干旱演变驱动力系统构成、干旱演变驱动机制、变化环境下干旱演变规律及其响应等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农业干旱 形成过程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21
15
作者 梁流涛 冯淑怡 曲福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80,共7页
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核算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制分析框架,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1990-2006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呈现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人口众多、... 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核算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制分析框架,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1990-2006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呈现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人口众多、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②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一般机制是:经济发展导致农产品需求结构、农业结构的变动等都会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环境因子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产生量的差异;对农产品消费数量的增多和对耕地的消耗增大,农业生态系统面临更大的生产集约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公众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增多,环保意识也大大提高,为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政策提供了有效执行土壤,另外,经济增长也为加大环境投资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可能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③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演化、技术进步、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是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应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管理政策创新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形成机制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小流域源头区池塘底泥磷形态和吸附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红芳 刘锋 +3 位作者 杨凤飞 张树楠 肖润林 吴金水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4-639,共6页
选择开慧河小流域源头区为研究对象,分析3 类池塘(近年来由农田改建的人工塘为第Ⅰ 类,受人为影响大的山边塘为第Ⅱ 类,受人为影响小的山边塘为第Ⅲ类)的水质、底泥理化性质和底泥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3类池塘底泥的全磷、草酸提取态... 选择开慧河小流域源头区为研究对象,分析3 类池塘(近年来由农田改建的人工塘为第Ⅰ 类,受人为影响大的山边塘为第Ⅱ 类,受人为影响小的山边塘为第Ⅲ类)的水质、底泥理化性质和底泥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3类池塘底泥的全磷、草酸提取态磷、不同形态无机磷(NH4Cl-P 除外)以及生物可利用性磷(BAP)含量从大到小依次均为Ⅰ、Ⅱ和Ⅲ类,与3 类池塘水质状况相一致.无机态磷中不同形态磷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可还原态磷(BD-P)和弱吸附态磷(NH4 Cl-P),其中,NaOH-P 是主要赋存形式(占68. 51%).BD?P 含量和HCl?P 含量分别与活性铁(Feox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 01),NH4 Cl?P 含量和NaOH?P 含量分别与活性铝(Alox)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 05).采用Langmuir 方程拟合吸附数据得出:Ⅰ类(塘1、6 和12)、Ⅱ类(塘10 和11)和Ⅲ类(塘3)池塘底泥吸附/ 解吸平衡磷浓度(C0EP )、磷最大吸附量(Smax)和磷吸附键能参数(Kc)分别为0. 02~0. 12 mg·L^-1、526. 32~826. 45 mg·kg^-1和0. 31~1. 11 L·mg^-1.其中,塘6 底泥Smax和Kc最小,C0EP 最大,潜在磷释放风险大;塘10 和11 具有较高的Smax、Kc及较低的C0EP 值;塘3 底泥对磷的吸附能力介于Ⅰ和Ⅱ类塘之间.可见,研究区人类活动输入外源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池塘底泥磷含量和吸附特性,在控制农业小流域源头磷污染的同时应考虑磷的流入负荷及水体底泥的磷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小流域 池塘 底泥 磷形态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设计学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晓燕 汪隽 +2 位作者 黄鑫 高锐涛 曹玉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38,共3页
从介绍仿生设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装备设计的现状并提出了仿生设计运用于农业机械装备设计中的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仿生设计学 农业机械装备 造型 形态 功能 结构 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现状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师丽娟 杨敏丽 +1 位作者 姜雪琴 盖宝川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共4页
从服务组织主体构成要素的角度对我国现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我国现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的5种基本类型、服务组织的构成要素、服务组织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及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对我国... 从服务组织主体构成要素的角度对我国现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我国现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的5种基本类型、服务组织的构成要素、服务组织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及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对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农机社会化服务 组织形式 农业机械化 纪经人 股份合作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铅铜镉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土壤中的转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方利平 章明奎 符娟林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3-846,共4页
选择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10个代表性农业土壤,采用室内培养和化学分级方法研究了加入外源铅、铜、镉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及转化趋势,探讨了碳酸钙、粉煤灰、猪粪和钢渣等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 选择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10个代表性农业土壤,采用室内培养和化学分级方法研究了加入外源铅、铜、镉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及转化趋势,探讨了碳酸钙、粉煤灰、猪粪和钢渣等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重金属负荷的提高,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的比例增大,残余态比例下降,有效性提高,对环境威胁增大。当重金属加入量较低时,重金属优先向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转化;而当加入量较高时,向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的比例明显增加。pH和土壤组分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转化有显著的影响,土壤pH下降可使交换态Cd、Cu、Pb的比例递增。加入碳酸钙、粉煤灰、猪粪和钢渣等改良剂可显著地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比例,增加其它形态的重金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 转化 农业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休闲农业区发展历程、建设布局与借鉴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曾玉荣 周琼 李晗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383-1390,共8页
台湾休闲农业区主要由当局规划划定,从属公经济范畴,政府从经费投入、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辅导协助,发展政策历经多次调整,促进了休闲农业区的规范、有序发展。台湾现有71个休闲农业区,主要是依托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形成以中部... 台湾休闲农业区主要由当局规划划定,从属公经济范畴,政府从经费投入、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辅导协助,发展政策历经多次调整,促进了休闲农业区的规范、有序发展。台湾现有71个休闲农业区,主要是依托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形成以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为主的区域分布格局,主导产品形态包括田园采果、花卉欣赏、自然生态、单车旅游、登山保健、品味美食等,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经营运作上主要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共同经营。研究认为,休闲农业区建设对休闲农业的产业配套和集约经营具有良好的功能促进、产业集成作用。休闲农业区是休闲农业集聚产业、乘数发展的必经途径,是引导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构建休闲农业多功能产业形态的综合载体,休闲农业区建设有序发展应着重科学规划与严格审核,社区经营、分类辅导则是休闲农业区有效管理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休闲农业区 区域布局 产品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