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6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Economics 被引量:1
1
作者 LUO Dong-hui 1, LUO Zhen-hua 2, LUO Tong (1. Dep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awrenc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USA 2. Dept. of Autom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40-241,共2页
This paper includes three parts: (1)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economics in new era; (2) Innovation managemen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3) Corporate culture lead literary excellence. With the advance of sc... This paper includes three parts: (1)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economics in new era; (2) Innovation managemen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3) Corporate culture lead literary excellence. With the advance of science technique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 , huma nity entered on knowledge economics era.It is a new social economic pattern that occupy and coordinate intellectual resources and causes some essential changes of produce method. Investment pattern,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through idea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Since these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 don’t meet the need of new times and make some trouble to the enterprise, and then innovation managemen t yield and give good function for knowledge economic era. Adhere to some scienc e create regulation; Accord with the times requirement; Raise output rate and pr omote society productivity; Need a process of time and guard against impetuosity .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to enterprise produce marked success in which corporate culture leads literary excel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economics innovation management corpo rate 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QIU Yuan-fu, GU Xin-jian, QIU Jin-dong (Institute of Production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 0027,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40-,共1页
The 21 st century is an era of knowledge, know le dge is said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have become the economy’s primary raw material and its most important outcome. Under increas ingly... The 21 st century is an era of knowledge, know le dge is said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have become the economy’s primary raw material and its most important outcome. Under increas ingly competitive pressure, many enterprises are examining how they can better m anage their knowledge. During the last years, another concept has gained increas ing interest: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emerging field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 ddresses the broad processes of locating, organizing, transferring and more effi ciently using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within an enterprise. An enterprise’s and its employees’ knowledge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rporate capital in the arising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refore aims towa rds improving an enterprise’s ability to acquire, develop, preserve, distribute and use knowledge.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onceptual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 nt and innovation, focusing on analyzing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process, trying to make knowledge more productive and create knowledge more eff iciently. In this paper, an integral and conceptual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 vation is presented first; then, the knowledge work process is analyzed, which i s conceptualized as a knowledge spiral; subsequently,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 ss is conceptualized into knowledge development, knowledge acquisition, knowledg e transfe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utilization and knowledge evaluatio n, all of which can be conceptualized as a knowledge cycle; furthermore, the fac ilitating conditions for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in the end, the input-output model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is given as well as the mai n tools for assis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inno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models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knowledge diffusion 被引量:1
3
作者 Weiwei Wu Bo Yu Jian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Technology management is recognized as a key for organizations to achieve competitiveness. How to promote an organization’s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reating efficiencies and achie... Technology management is recognized as a key for organizations to achieve competitiveness. How to promote an organization’s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reating efficiencies and achieving a competitive edge. The knowledge essenc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 is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 is discussed. Further, the basic and extended dynamic mode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 are constructed, and is applied into an enterpri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models can well explain how the knowledge improve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they can be used as an useful tool by an enterprise to promote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 Finally, the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management knowledge diffusion dynam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ra-firm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Management
4
作者 WANG Yaowu WANG Yanh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2期77-82,共6页
Knowledge transfer is widely emphasized as a strategic issue for firm competition. A model for intra-firm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is proposed to model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to solve some demerits in curr... Knowledge transfer is widely emphasized as a strategic issue for firm competition. A model for intra-firm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is proposed to model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to solve some demerits in current knowledge transfer researches. The concept model of intra-firm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was described and a framework was provided to defin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transfer process.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is that knowledge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source to the same hierarchical level recipients as the target.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constitutes a strategic area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one particular mechanism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some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are drawn concerning knowledge transfer mechanisms in a real-world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management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 for Paper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KSEM 2007)
5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Call for Paper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Science KSEM 200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w to implement a knowledge graph completeness assessment with the guidance of user requirements
6
作者 ZHANG Ying XIAO G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679-688,共10页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many large-scale knowledge graphs have emerged to effectively organize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web data on the Internet. To select suitable knowledge graphs for use from many knowledge grap...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many large-scale knowledge graphs have emerged to effectively organize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web data on the Internet. To select suitable knowledge graphs for use from many knowledge graphs, quality assess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an important thing of quality assessment, completeness assessment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ratio of the current data volume to the total data volume.When evaluating the completeness of a knowledge graph, 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refine the completeness dimension by setting different completeness metrics to produce more complete and understandable evaluation results for the knowledge graph.However, lack of awareness of requirements is the most problematic quality issue. In the actual evaluation process, the existing completeness metrics need to consider the actual application. Therefore, to accurately recommend suitable knowledge graphs to many user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develop relevant measurement metrics and formulate measurement schemes for completeness. In this paper, we will first clarify the concept of completeness, establish each metric of completeness, and finally design a measurement proposal for the completeness of knowledge gra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graph completeness assessment relative completeness user requir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in University’s Digital Library
7
作者 LIU Yuan fang 1, LIN Li 2 (1. Library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2. 21 st Centu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Dalian 11602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250-254,共5页
Digital library is a process of exploiting more scientific methods to construct a social knowledge network. It represents an “extension” from a traditional library. The core and essence is to build a favorable surro... Digital library is a process of exploiting more scientific methods to construct a social knowledge network. It represents an “extension” from a traditional library. The core and essence is to build a favorable surroundings for knowledge accumulatio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covers information transfer and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ibrary, th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in digital library shoulders the commitment to support knowledge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library,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communicators, communication styles, contents, channels and outer communication, all of which tries to construct an integrated model of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in a digital library and turns a library into an actual “knowledge fount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ity’s DIGITAL LIBRARY knowledge management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NRS与ICK双向压缩的KMS自学习案例知识匹配
8
作者 张建华 贺龙飞 +2 位作者 张淑唯 曹子傲 温丹丹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3-400,共8页
案例知识匹配可有效缓解知识过载问题,确保知识应用水平。针对知识管理系统自学习案例知识匹配的冗余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G-NRS与ICK的双向压缩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NRS的改进模型IG-NRS,据此约简案例知识属性集,实现邻域决策系统的... 案例知识匹配可有效缓解知识过载问题,确保知识应用水平。针对知识管理系统自学习案例知识匹配的冗余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G-NRS与ICK的双向压缩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NRS的改进模型IG-NRS,据此约简案例知识属性集,实现邻域决策系统的纵向压缩;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谱聚类判别并剔除不一致案例知识实现其横向压缩;再藉由知识视图相似度锁定目标案例知识簇与最相似案例知识,从而确定知识匹配结果。在多个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少知识管理系统自学习案例知识的冗余,取得更高的知识匹配效率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匹配 知识管理系统 案例知识 双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智能健康医疗知识管理体系变革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顾东晓 赵旺 +2 位作者 王晓玉 汤志伟 朱凯旋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目的/意义]大模型的“涌现”正在重塑健康医疗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方式,亟须深入探讨该现象与特征对健康医疗领域知识体系的重大影响、演化路径、管理方法与前沿应用。[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全面分析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与特征,以此作为... [目的/意义]大模型的“涌现”正在重塑健康医疗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方式,亟须深入探讨该现象与特征对健康医疗领域知识体系的重大影响、演化路径、管理方法与前沿应用。[研究设计/方法]通过全面分析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与特征,以此作为大模型“涌现”视域系统梳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的组成要素和演化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健康医疗知识动态管理框架,并总结健康医疗大模型前沿领域的发展展望。[结论/发现]从大模型的“涌现”视域揭示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三大要素之间以及体系内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转化关系,提出了对应的动态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框架。[创新/价值]揭示了大模型“涌现”对于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与管理方式的潜在影响,提出了大模型“涌现”视域下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型 涌现 健康医疗 知识管理 诊疗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群慧 邵婧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6,共15页
加快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管理学界刻不容缓的使命与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指明了理论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石。在总结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管理学... 加快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管理学界刻不容缓的使命与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指明了理论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石。在总结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相关认知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明确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努力方向,即: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管理理论内核;利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拓展主流管理理论边界,为主流管理理论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前沿实践,创造新时代根植于中国实践的普遍性管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管理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实践路径与成功经验的体育管理学理论体系创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青 陈林会 刘亮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中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路径。论文立足中国体育管理的实践探索,梳理其学科形成与发展脉络,剖析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误区,阐释创新路径与基本取向。研究认为,中国体育管... 中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路径。论文立足中国体育管理的实践探索,梳理其学科形成与发展脉络,剖析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误区,阐释创新路径与基本取向。研究认为,中国体育管理学是总结体育发展经验和规律的学问,彰显中国特色是其本质特征。理论体系创新应融合思想引领与文化传承,彰显体育管理学的中国特色;基于中国独特国情的实践探索,推进中国式体育管理学理构建;围绕发展改革的关键问题,廓清问题域;推进管理经验的范式提炼,培育中国体育管理话语创新的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学 中国经验 自主知识体系 理论体系 话语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TXO模型区块链的众包物流可信身份认证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致远 吴越 +1 位作者 张威威 李沅格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针对现有集中式众包物流平台中用户身份数据存储与管理存在的隐私泄露和篡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TXO模型区块链的众包物流可信身份认证模型.该模型包括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身份注册、身份验证、身份撤销及身份认证.针对链上存储用户隐私... 针对现有集中式众包物流平台中用户身份数据存储与管理存在的隐私泄露和篡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TXO模型区块链的众包物流可信身份认证模型.该模型包括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身份注册、身份验证、身份撤销及身份认证.针对链上存储用户隐私数据风险的问题,采用混合加解密方案对链上个人信息做安全存储与分享;针对平台认证用户身份的问题,采用可信身份凭证以零知识证明方式登录众包物流平台.对身份信息以及认证进行安全性分析,并将该方法与LIU方法、LI方法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对比.在Python3.9环境下完成试验,进行了身份信息加密和零知识身份认证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认证时延和处理事务能力均优于现有的SHAO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包物流 区块链 身份管理 UTXO模型 可信身份认证 零知识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费成 陈帅朴 陈景龙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1,共16页
[目的/意义]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国家战略牵引下的必然选择。系统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学科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对增强学科自主性、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 [目的/意义]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国家战略牵引下的必然选择。系统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学科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对增强学科自主性、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设计/方法]构建“价值驱动—现状解析—实践逻辑”的分析框架,以系统性、层次化的方法论推进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解析与建构。首先聚焦价值驱动,解析国家战略需求与数智技术变革对学科发展的驱动逻辑;其次展开现状解析,通过历史演进脉络梳理与现实挑战解构,揭示学科发展的实然状态;最后探索实践逻辑,阐明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范畴与原则构建指南,并提出系统化的建构路径。[结论/发现]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在价值导向、历史积淀与现实挑战的交汇点上寻求突破,其实践逻辑表现为:以学科内涵的系统厘定、研究范畴的科学界定、核心命题的凝练萃取为顶层设计,以原则体系的系统建构为方法论支撑,以建构路径的分层规划为实施手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范式。[创新/价值]研究突破传统学科建设路径依赖,构建了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系统分析框架,从而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未来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 自主知识体系 基础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库方法构建危急值闭环管理实践与评价
14
作者 司超增 胡宇 +7 位作者 张晟 涂玲 王薇 庞杨 李琳 夏沁芳 张伟硕 夏杰峰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识库方法的医院危急值闭环管理实践,以摆脱现有的危急值被动监管模式。方法:基于对危急值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构建以知识库方法为核心的危急值闭环管理体系;收集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和2023年7月至2023年9月... 目的:探讨基于知识库方法的医院危急值闭环管理实践,以摆脱现有的危急值被动监管模式。方法:基于对危急值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构建以知识库方法为核心的危急值闭环管理体系;收集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和2023年7月至2023年9月期间共6个月的危急值上报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估知识库方法应用效果。结果:知识库方法的构建显著改善了危急值管理的质量指标。具体而言,临床医护响应时间平均缩短14.44分钟,临床处置率提高了16.78%,危急值患者死亡人数及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识库方法构建的医院危急值智能管理体系,不仅显著提升了危急值的管理质量,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保障,对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库 危急值 闭环管理 智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知识服务:概念框架与逻辑范式
15
作者 周鹏 张佶 姚伟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2,共10页
数智化时代,数据的海量性与复杂性加速刺激着以知识服务为代表的非实物资产向计算化迈进,构建数智化时代的知识服务新模式对于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提高知识服务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鉴计算知识管理科学的相关研究,结合多模态数据... 数智化时代,数据的海量性与复杂性加速刺激着以知识服务为代表的非实物资产向计算化迈进,构建数智化时代的知识服务新模式对于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提高知识服务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鉴计算知识管理科学的相关研究,结合多模态数据的特征属性、知识外显化的计算技术、图形系统化的孪生架构,系统化计算知识服务的概念,构建计算知识服务模式并探讨其逻辑进路。融合数智化技术构建数据可计算、服务可获取的计算知识服务模式,是实现以“算力-算法-需求”为支持与指引,驱动“数据-知识-服务”动态转化的可行之策。计算知识服务模式需要从需求感知、计算智能、连接智能和感知智能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化构建。发展智能知识服务计算、智能知识服务模拟和智能知识服务实验可以良好应对不同层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知识服务 智慧转型 计算知识管理科学 数智化 知识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构成与研学路径
16
作者 贾旭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6,共12页
本文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将传统文化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认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是隐性知识,而外围知识作为显性知识可分为本体显化知识、工夫显化知识与其他外围知识,其知识体系具有“万法归一,法住法位,一法不立,无法不容”的特... 本文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将传统文化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认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是隐性知识,而外围知识作为显性知识可分为本体显化知识、工夫显化知识与其他外围知识,其知识体系具有“万法归一,法住法位,一法不立,无法不容”的特点,据此构建了传统文化知识分类模型;本文总结古人在师资甄选、知识传授、记录与共享方面的知识管理策略,指出心性修养工夫即禅修是传统文化核心研究方法,其体现了科学精神和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本文还比较发现中西方学术在研究目标与知识体系建构、对学者的要求方面存在六大差异,认为研学传承传统文化有“渐修”与“顿修”两条路径,应以“知行并重”的方法和态度平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学习,方能真正激活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传统文化 隐性知识 工夫论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经济时代到智慧经济时代:聚焦新的知识管理研究框架
17
作者 姚伟 龚明雪 +2 位作者 周鹏 张佶 石梦茹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从知识经济时代跃迁至智慧经济时代,过度追求知识效益而忽略知识生态均衡发展的知识管理面临革新。因此,在洞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解构智慧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要素和管理方向,以可计算路径推动下的数智化、治理规范的制度化、... 从知识经济时代跃迁至智慧经济时代,过度追求知识效益而忽略知识生态均衡发展的知识管理面临革新。因此,在洞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解构智慧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要素和管理方向,以可计算路径推动下的数智化、治理规范的制度化、全面确权的责任化、新质生产力助推的可持续、管理生态智慧涌现的价值智创等构建新的研究框架,推动知识管理研究由传统的单一化视角转向系统交织的各组件协同的知识管理生态本身。研究显示,知识管理生态在全生命周期呈现出可持续的受益表征,重点突出智慧涌现的显在特征;新的知识管理在智慧赋能下凸显出管理主体的思维活力、创造张力与吸收能力,能全方位激活管理客体的价值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智慧经济 知识经济 可持续理念 价值智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历史嬗变与逻辑遵循
18
作者 李均 朱慧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8,82,共11页
基于对自主知识体系的普遍性、本土性和体系性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本土实践为发展原点的学科草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以西方理论为主要参照的体系建构阶... 基于对自主知识体系的普遍性、本土性和体系性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本土实践为发展原点的学科草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以西方理论为主要参照的体系建构阶段(1985—1999年)、以中国特色为价值追求的自主探索阶段(2000年至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建构存在的问题是西化色彩较强,本土化程度不高;自主知识数量较少,普遍性和体系化程度较低。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遵循三个逻辑:一是实践逻辑,立足中国实践,提炼标识概念与本土理论;二是文化逻辑,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理论的本土性与民族性;三是知识逻辑,坚持全球视野,发展理论的普遍性与体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历史嬗变 实践逻辑 文化逻辑 知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管理实践如何驱动创新质量提升——知识整合与组织惯例更新的作用
19
作者 朱雪春 张云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质量管理实践有助于产出优质产品,是提升创新质量的重要抓手。根据双元思想,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将质量管理实践划分为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和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构建质量管理实践影响创新质量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整合的中... 质量管理实践有助于产出优质产品,是提升创新质量的重要抓手。根据双元思想,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将质量管理实践划分为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和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构建质量管理实践影响创新质量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与组织惯例更新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96份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质量管理实践影响创新质量的路径和边界。研究发现:①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和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对创新质量与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整合有利于促进创新质量提升,知识整合对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以及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对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的中介作用更强;③组织惯例更新对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以及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增进对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的理解,为提升创新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实践 创新质量 知识整合 组织惯例更新 创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档案数智库构建与业务赋能模式研究——以智慧医疗档案数智库为对象
20
作者 田丽杰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4,共5页
论本文以智慧医疗档案数智库服务为视角,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医疗档案数智库及其业务赋能模式的整体框架。文章首先对智慧医疗档案数智库的基本概念、服务对象、核心理念、目的与目标进行了界定和理论梳理,指出档案数智库在促进医... 论本文以智慧医疗档案数智库服务为视角,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医疗档案数智库及其业务赋能模式的整体框架。文章首先对智慧医疗档案数智库的基本概念、服务对象、核心理念、目的与目标进行了界定和理论梳理,指出档案数智库在促进医疗数据标准化、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升临床决策效率及个性化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随后,详细描述了利用人工智能构建档案数智库的关键技术流程,包括数据采集与数字化处理、知识表示与知识图谱构建、数据向量化与智能存储,以及基于向量检索和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智能问答系统。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业务流程再造、自动化赋能及个性化服务的集成,实现档案数智库在临床、管理及风险控制等多层面的深度赋能。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验证了该赋能模式在提升医疗档案管理效率和优化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并对未来智慧医疗档案数智库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本文的研究为医疗机构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档案数据智能化管理与业务赋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数据 档案管理 数字化 人工智能 智慧医疗 知识生成 数智库 档案智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