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木构文物保存现状研究
1
作者 韩炜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及其附属东汉建筑基址中的木构文物出现了多种病害。为探讨病害成因,采用偏光显微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木构文物、积水和盐结晶等样品等进行检测,勘察文物病害种...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及其附属东汉建筑基址中的木构文物出现了多种病害。为探讨病害成因,采用偏光显微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木构文物、积水和盐结晶等样品等进行检测,勘察文物病害种类与分布范围,并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偏光显微镜观察到木构文物具有水松的显微特征,细胞壁多有细菌腐蚀;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半纤维素的特征峰消失,纤维素、木质素的特征峰锐减或改变;盐结晶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均呈现二水合硫酸钙的特征峰,而离子色谱检测证实Ca^(2+)和SO_(4)^(2-)是积水的主要离子,表明两种离子随地下渗水迁移至文物表面并形成盐结晶;西部木材含水率(上)、西部木材含水率(下)和南部木材含水率(上)与地下水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木材含水率大多低于30%并不断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地下水不但渗入文物造成饱水病害,同时也影响木材含水率的变化。当木材含水率低于30%时,文物纤维出现湿涨干缩并导致裂隙病害,过高时又促使细菌滋生而形成微生物损害。此外地下水带来的盐结晶也进一步加剧裂隙病害的发育。在多种病害的共同破坏下,木构文物最终形成残缺。该结果为文物后续的保护研究及保护工程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 木构文物 保存状况 病害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文物的防震保护研究(三)——陈列文物的地震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来明 王忠良 +1 位作者 高华平 李蓉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年第B12期139-151,共13页
通过分析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悬吊、固定、浮放等基本放置形式,探讨了文物的陈列特征及其可能造成的震害因素。综合考察和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浮放式物体及陈列文物的运动状态,指出陈列文物在地震发生时的主要危害性运动是滑移和倾覆。根据相... 通过分析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悬吊、固定、浮放等基本放置形式,探讨了文物的陈列特征及其可能造成的震害因素。综合考察和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浮放式物体及陈列文物的运动状态,指出陈列文物在地震发生时的主要危害性运动是滑移和倾覆。根据相关浮放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方法、上海博物馆文物的陈列特征及防震设计参数,提出简便实用的浮放式陈列文物稳定性计算模型,编制了适合上海博物馆文物安全性分析的计算程序。并以上海博物馆文物陈列的3类接触材料、4楼中国古代玉器馆的典型陈列文物为试点,计算了陈列文物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临界值。表明在设防水准的大震和中震情况下,目前陈列现状的绝大多数文物均存在倾覆和滑移安全隐患,但当文物所受到的地震动减小到110gal时可满足陈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文物 防震保护 安全性 浮放物体 运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传承的原生态回归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林 王恒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8-63,67,共7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人们对于传统武术回归"原生态"充满了期待。文章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原生态"回归的时代背景,认为对于传统武术传承的"原生态"回归不能拘泥于学理意义上的"原生态&quo...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人们对于传统武术回归"原生态"充满了期待。文章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原生态"回归的时代背景,认为对于传统武术传承的"原生态"回归不能拘泥于学理意义上的"原生态",只要能够唤起特定族群共享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认同,这一传统武术就是"原生态"的。随后分析了传统武术"原生态"传承的困惑主要在于:"原生态"与"次生态"之辨、泥古与创新之困、自生与自为之惑,以促进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原生态 困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出土文物所见燕国地名考 被引量:9
4
作者 后晓荣 陈晓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7,共4页
传世文献中有关燕国地名的记载很少,难窥其全貌;但是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燕国文物中涉及地名的资料不少,因而为研究燕国地名提供了重要史料。本文主要利用考古文物资料,结合文献,考证战国时期燕国的相关地名,以补史书之缺佚。
关键词 燕国 文物 县邑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概念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原则 被引量:9
5
作者 邓莹辉 谭志松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非物质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反映,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那些最能体现民族特性的原生态文化得到更科学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处理好一... 非物质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反映,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那些最能体现民族特性的原生态文化得到更科学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处理好一些基本关系,在了解非物质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手段和发展的眼光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非物质文化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物保护法制化的发端——论清末《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3-160,共8页
法律作为一种制度,是社会观念发展的结果。在我国历史上,文物观念曾几经变迁,文物法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近代之前,文物多被赋予不同程度的政治意义,文物观念落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加之文物保护法规几近空白,导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 法律作为一种制度,是社会观念发展的结果。在我国历史上,文物观念曾几经变迁,文物法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近代之前,文物多被赋予不同程度的政治意义,文物观念落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加之文物保护法规几近空白,导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文物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流失。与此同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下,人们对文物价值逐渐有了正确认识,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借鉴文物保护国际公约和他国文物保护法规的基础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物保护法规——《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由此诞生,开启了我国文物保护的法制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古迹推广办法》 文物保护 法制化 发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思维的悖谬性阐释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0-193,211,共5页
悖谬是设计活动中微妙复杂而难以言表的思维状态。本文基于设计此在的现象学阐释,从悖谬意象、悖谬意识、悖谬意义等层面展开对于设计思维悖谬性的深入考察,以说明在当代设计活动中悖谬性非局部特点乃整体性质、非特殊概念乃普遍规律、... 悖谬是设计活动中微妙复杂而难以言表的思维状态。本文基于设计此在的现象学阐释,从悖谬意象、悖谬意识、悖谬意义等层面展开对于设计思维悖谬性的深入考察,以说明在当代设计活动中悖谬性非局部特点乃整体性质、非特殊概念乃普遍规律、非初级范畴乃复杂运动、非表面文章乃深层意指。设计思维的悖谬意象、悖谬意识乃至悖谬意义揭示了设计不仅是为人的工具和人为的谋略,更是物之本性的揭蔽与生存真理的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学 设计思维 设计创意 文化 审美 悖谬性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私人产权的潮汕传统宅园现状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汤辉 沈守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3-46,共4页
潮汕传统宅园作为岭南园林的重要类型之一,在岭南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共同孕育下呈现出较之广府园林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其价值也逐步彰显。通过对潮汕地区传统宅园的全面调研,首先分析了潮汕传统文化影... 潮汕传统宅园作为岭南园林的重要类型之一,在岭南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共同孕育下呈现出较之广府园林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其价值也逐步彰显。通过对潮汕地区传统宅园的全面调研,首先分析了潮汕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宅园在其表现形式、造园主体、空间利用、园林建筑等方面的特异性;然后总结潮汕传统宅园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基于私人产权的潮汕传统宅园保护策略,旨在唤起地方政府及社会大众对地域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视,并为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潮汕传统宅园 遗产保护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师大藏程乙本及乾隆壬子初刊图版考溯——兼谈绍兴蘭藏本、津图本等程乙本的印行次序 被引量:3
9
作者 曹立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65,共19页
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和高鹗校订整理再版的《红楼梦》木活字本,就目前采集到的书影资料加以比较,从封面题签、书首书尾,到序言、绣像、目录,以及正文特征来看,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程乙本,以及绍兴市文物管理局的"蘭藏"程乙本... 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和高鹗校订整理再版的《红楼梦》木活字本,就目前采集到的书影资料加以比较,从封面题签、书首书尾,到序言、绣像、目录,以及正文特征来看,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程乙本,以及绍兴市文物管理局的"蘭藏"程乙本,应为现存完好且刊行较早的两部程乙本。目前可见,程乙本初刊时缺少第四十七回第十二叶,北师本以两叶东观阁嘉庆十六年评点本增补,天津市图书馆藏程乙本此叶不缺,但经考辨,其与程甲本书叶相同。北师程乙本与绍兴蘭藏本上,缺页现象、补摆异体字,以及天头漏油墨等特征显示,二者应为乾隆五十七年萃文书屋《绣像红楼梦》的初印版本。相较而言,津图本、浙桐本等本上存在再度调补木活字的痕迹,构成"重订"程乙本的特征。通过与程甲本以及版内微调的三类程乙本综合比对得知,上图本兼有程甲和程乙,亦存在某些独立性,称其为程丙本相对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北师程乙本 绍兴蘭藏本 津图程乙本 初刊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法进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价值取向——“2003年中国民族法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研讨会”观点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钟灵 杜文忠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4-86,共3页
中国法制建设应重视法律的本土化问题。民族习惯法承载着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应站在原创文化的高度去解读民族习惯法,同时运用法人类学和法律史学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使民族法文化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和复兴。
关键词 中国 法律现代化 法制建设 价值取向 法治精神 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始腰机起源和研究的考辨 被引量:6
11
作者 夏克尔.赛塔尔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57,共6页
对于原始腰机的产生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的假设,中国学界分别存在着缺席研究和历史的辉格解释,造成一些谬误的出现。为了厘清原始腰机的产生机理、内在驱动力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成果的谬误,基于古今中外相关图像信息,运用哲学思... 对于原始腰机的产生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的假设,中国学界分别存在着缺席研究和历史的辉格解释,造成一些谬误的出现。为了厘清原始腰机的产生机理、内在驱动力和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研究成果的谬误,基于古今中外相关图像信息,运用哲学思维和反诘法,以及考古证据,研究认为:织造直接起源于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法,这是由织造操作中纱线软体硬化要求所致。但原始吊挂式纱线编织法存在着一些操作不便,从而导致原始腰机的出现;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的出土文物和相关图像信息的时空分布,说明其传播由北向南,与文明传播的波动说一致;中国史前原始腰机的复原存在着任意拼凑部件、历史辉格解释的缺陷,这需要研究者重新审视相关复原假说,以期客观地表征历史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 原始腰机 纱线编织法 出土文物 图像信息 研究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家文化玉器数字化与玉料产地溯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景璀 李平 +2 位作者 农佩臻 商敬超 金雪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6-1100,1126,共6页
对同济大学博物馆展出的甘肃8家博物馆馆藏的代表性齐家文化玉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研究,并对采自于甘肃马衔山的软玉玉料,使用现代大型仪器对其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分析。利用齐家文化玉器数字化处理研究所获得的实... 对同济大学博物馆展出的甘肃8家博物馆馆藏的代表性齐家文化玉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研究,并对采自于甘肃马衔山的软玉玉料,使用现代大型仪器对其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分析。利用齐家文化玉器数字化处理研究所获得的实物史料信息,通过对比齐家文化玉器风化层与马衔山软玉风化层及蚂蚁脚(次生矿物)在结构和表生埋藏环境方面的相似性,判断甘肃马衔山软玉为齐家文化玉礼器所用材料的一个重要产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玉器 文物数字化 马衔山软玉 产地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传感器辅助氧气消耗法监测文物保存状况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许梦颖 张然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88,共9页
通过测量氧气消耗量可以完全无损地检查考古文物的稳定性,氧气的快速消耗说明样品状态不稳定。本工作综述了光学传感器辅助氧气消耗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应用范围和适用对象。利用氧气的荧光猝灭性实现光学传感法监测氧气浓度。依... 通过测量氧气消耗量可以完全无损地检查考古文物的稳定性,氧气的快速消耗说明样品状态不稳定。本工作综述了光学传感器辅助氧气消耗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应用范围和适用对象。利用氧气的荧光猝灭性实现光学传感法监测氧气浓度。依靠光学传感的氧气消耗法可以快速、有效、准确地测量出文物样品的氧气消耗速率,对评估文物保存状态有重要意义。其监测系统会受相对湿度、温度、压力、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该方法根据文物样品的大小和形貌选择合适的监测体系,可以实现对所有氧气消耗反应的监测,具备更好的便携性和普适性。因此光学传感器辅助氧气消耗法可用于评估保护材料和保护手段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传感 氧气消耗 文物保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岱庙天贶殿及中寝宫修缮技术研究
14
作者 赵祥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2-565,571,共5页
本文结合天贶殿和中寝宫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实践,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以传统的构造、材料和工艺为主进行修复,注重在施工中不断深化完善设计方案,发现并保护好一些有价值的建筑遗迹遗物,在不损害古建筑原来价值的... 本文结合天贶殿和中寝宫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实践,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以传统的构造、材料和工艺为主进行修复,注重在施工中不断深化完善设计方案,发现并保护好一些有价值的建筑遗迹遗物,在不损害古建筑原来价值的前提下,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精心组织施工,保持了古建筑的历史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庙天贶殿及中寝宫 修缮技术 不改变文物原状 新材料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