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技术的岩土勘察方法研究
1
作者 洪成雨 周子平 +3 位作者 娄在明 郭震 谭俊卿 苏栋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穿越不良地质勘探时的范围大、精细化困难等问题,依托惠深城际铁路工程,采用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DAS)技术开展城市地下不良地质体大范围、高精度勘探方法研究。首先,研究背景噪声扩展空...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穿越不良地质勘探时的范围大、精细化困难等问题,依托惠深城际铁路工程,采用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DAS)技术开展城市地下不良地质体大范围、高精度勘探方法研究。首先,研究背景噪声扩展空间自相关(extended spatial auto correlation,ESPAC)法对地下岩土体信息的反演成像理论方法,通过建立声波光纤动应变与地下剪切波速度场的关联性反演地下岩土体信息及赋存溶洞的位置与规模;然后,结合现场钻孔勘探与电磁波扫描获取的岩土体信息进行系统的对比验证。研究表明:DAS-ESPAC法清晰反演了地下40 m深范围内剪切波速场的分布特征,基于剪切波速场分布进一步反演了地下岩土体分层、类型、规模及空间分布,探明了粉质黏土与灰岩的分界界面,对于溶洞规模与分布反演误差达到1 m级,相关的勘探信息与钻探详勘数据、补勘数据、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技术 扩展空间自相关法 盾构隧道 地质勘察 地层信息 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深层、超深层气藏开发关键技术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贾爱林 闫海军 +2 位作者 唐海发 王忠楠 刘群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中国在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已在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建成两大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生产基地,但目前仍存在制约此类气藏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为促进深层、超深... 中国在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已在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建成两大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生产基地,但目前仍存在制约此类气藏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为促进深层、超深层气藏实现高效开发,回顾了中国石油在不同类型深层、超深层典型气藏的开发实践历程,系统梳理了气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了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深层、超深层气藏开发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形成了深层、超深层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小洞微缝储层量化表征技术和裂缝—孔隙型碎屑岩气藏多尺度裂缝动静态描述技术,实现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量化表征和不同尺度裂缝的精细刻画与空间预测,提高了开发井的成功率,确保了储量高效动用;②形成了开发单元划分与水侵通道刻画技术和裂缝非均匀水侵动态评价技术,实现了不同开发阶段水侵动态评价和水侵状况准确预报,为不同开发单元制订差异化的开发技术政策奠定了基础;③建立了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全生命周期递进式控水开发模式和裂缝—孔隙型碎屑岩气藏控排水协同提高采收率技术,实现了气藏均衡开发,整体提高了气藏采收率。结论认为,深层、超深层气藏地质、工程环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需进一步加强气藏前期评价、布井模式攻关、不同区块水侵规律等方面研究,且需做好气田群协同开发的整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超深层 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 陆相碎屑岩气藏 开发实践 关键技术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岩溶地层大口径DRCP顶管施工试验研究
3
作者 叶生华 陆俊 +2 位作者 明攀 王涛 聂叙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6-173,共8页
复杂岩溶地层中大口径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管(DRCP)顶进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顶力值,是顶管施工中最关键的施工控制指标,决定了顶管施工的效率。为了研究复杂岩溶地层大口径DRCP顶进过程中的总顶力变化规律,建立了DRCP顶进过程力平衡模型... 复杂岩溶地层中大口径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管(DRCP)顶进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顶力值,是顶管施工中最关键的施工控制指标,决定了顶管施工的效率。为了研究复杂岩溶地层大口径DRCP顶进过程中的总顶力变化规律,建立了DRCP顶进过程力平衡模型,并基于贵阳市“汪家大井”水源应急工程的管道工程,开展了岩溶地层中DRCP顶进过程原位试验,对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顶管顶力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DRCP顶进过程主要分为切削力平衡阶段、顶力渐变平衡阶段和摩阻力平衡阶段;对于岩溶地区的燧石灰岩、灰岩和砂质页岩,采用泥浆减阻的DRCP的平均摩阻力fk分别为:6.06,5.81,3.78 kN/m^(2),在顶管设计和顶进施工的顶力控制中,可以将其乘以安全系数,作为类似顶管工程的取值参考;触变泥浆减阻DRCP在不同岩体顶进过程中的顶进阻力不同,岩石越坚硬,DRCP受到的平均切削力、平均摩阻力和综合摩擦系数越大。提出的复杂岩溶地层大口径DRCP顶力计算方法,对于明晰DRCP顶进施工控制指标,保障施工安全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溶地层 DRCP管 顶管施工 最大顶力 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拱部隐伏溶洞下地铁隧道施工地层响应分析
4
作者 黄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212,218,共8页
[目的]在城市地铁隧道工程中,常会遇到隧道拱部浅埋隐伏溶洞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隧道拱部隐伏溶洞工况下的地铁隧道施工地层响应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分析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围岩变形、... [目的]在城市地铁隧道工程中,常会遇到隧道拱部浅埋隐伏溶洞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隧道拱部隐伏溶洞工况下的地铁隧道施工地层响应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分析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围岩变形、土压力释放、初支拱架内力及地面沉降规律,研究隧道施工对岩溶地层的扰动影响。[结果及结论]Ⅳ级围岩下,当开挖隧道跨度为6.52 m、隧道拱部溶洞直径为4 m、溶洞底与隧道顶部净距为2 m时,隧道机械开挖下,隧道拱部隐伏溶洞围岩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围岩失稳破坏。拱顶溶腔工况下,隧道拱顶处的围岩土压力变化量明显小于无溶腔工况下的围岩土压力变化量,其最终量值为无溶腔时的53.8%。拱部隐伏溶腔的存在会增大地面沉降范围,开挖隧道顶部正上方处的地面沉降峰值是无溶腔工况下的1.73倍。隧道拱顶发育溶腔时,拱架拱顶处的轴力值为无溶腔工况下的120.3%,拱顶处弯矩值为无溶腔工况下的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隐伏溶洞 施工地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岩溶地层条件下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5
作者 汪二超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2期149-151,156,共4页
为保证复杂岩溶地层条件下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质量,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其岩溶分布情况,以此确定盾构施工模式以及相关施工参数;为降低盾构掘进风险,满足地铁隧道结构的承载力需求标准,基于此在施工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注浆的方式对岩溶... 为保证复杂岩溶地层条件下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质量,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其岩溶分布情况,以此确定盾构施工模式以及相关施工参数;为降低盾构掘进风险,满足地铁隧道结构的承载力需求标准,基于此在施工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注浆的方式对岩溶进行处理,并结合后退式补充注浆,更好地实现复杂岩溶地层加固效果。对该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后得出:通过文中技术进行处理后,在相同施工时间下,最大累计沉降为3.82 mm;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在设计标准以上,满足工程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溶地层 地铁盾构隧道 施工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注浆充填技术研究
6
作者 徐树军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6期143-146,151,共5页
针对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处治难题,结合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江南幕府山段工程建设实践,对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工况中复合地层特征及治理技术进行研究,研发了适用于岩溶复合地层治理区域的新型注浆充填材料,形成固体废弃物注浆材料工... 针对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处治难题,结合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江南幕府山段工程建设实践,对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工况中复合地层特征及治理技术进行研究,研发了适用于岩溶复合地层治理区域的新型注浆充填材料,形成固体废弃物注浆材料工业制备工艺;设计了基于时空效应的注浆治理方法,形成了深部地层长距离控域注浆治理关键技术;基于关联度判别准则的注浆效果评价可拓理论模型,对注浆治理效果进行科学检验与评价,形成了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协同控灾关键技术。最终形成盾构穿越岩溶复合地层治理体系,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岩溶复合地层 注浆材料 时空效应 长距离控域注浆 注浆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旋喷锚索在广州岩溶发育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韦巡洲 黄智国 +1 位作者 谢晟 范晓强 《广州建筑》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为研究大直径旋喷锚索在岩溶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广州市白云区某岩溶发育地区基坑工程为依托,详细分析了灌注桩+大直径旋喷锚索支护体系在岩溶发育地区中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效果,同时对大直径旋喷锚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现场优化。... 为研究大直径旋喷锚索在岩溶地区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广州市白云区某岩溶发育地区基坑工程为依托,详细分析了灌注桩+大直径旋喷锚索支护体系在岩溶发育地区中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效果,同时对大直径旋喷锚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现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现场优化工艺的大直径旋喷锚索的施工效率较常规工艺提高约32%。对于粉质黏土中的大直径旋喷锚索,要使其锚固体直径达到400 mm,则其单管旋喷压力需要达到20 MPa以上。灌注桩+大直径旋喷锚索基坑支护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和周边地面的沉降以及大直径旋喷锚索的抗拔力处于合理可控范围。采用灌注桩+大直径旋喷锚索作为岩溶发育地区基坑的支护结构是安全可靠的,研究成果可为广州地区类似基坑工程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岩溶发育地层 大直径旋喷锚索 桩锚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层中的盾构隧道施工 被引量:27
8
作者 杨育僧 吴昊 +1 位作者 许建飞 杨小强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60,共5页
研究目的:岩溶地层中采用盾构法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盾构掘进中可能发生盾构机栽头、陷落,地层大量失水、坍塌,严重差异沉降而致隧道结构破坏等事故。对溶洞的空间分布、大小及充填情况,溶洞处理,盾构掘进技术措施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岩溶地层中采用盾构法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盾构掘进中可能发生盾构机栽头、陷落,地层大量失水、坍塌,严重差异沉降而致隧道结构破坏等事故。对溶洞的空间分布、大小及充填情况,溶洞处理,盾构掘进技术措施3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研究方法:采用多种勘查手段分析岩溶地层,充分注重盾构机及盾构施工的特点,比选、优化设计施工方案。研究结果:顺利完成岩溶段盾构隧道施工,验证了勘查及加固方案,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研究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探测方法对探明溶洞的分布很有成效;根据盾构施工特点制定地层加固方案并有效实施以及对盾构机设计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并采取相应的掘进技术措施都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铁 岩溶地层 盾构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岩溶地区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崔庆龙 沈水龙 +1 位作者 吴怀娜 许烨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53-557,共5页
以广州地铁9号线在岩溶地区施工深基坑为例,研究岩溶地层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该车站基坑长259.7 m,宽18.7 m,深15.8 m。基坑深度范围内包括溶洞和砂层,溶洞地层富水、稳定性差、物理力学性质差,砂层厚0~15 m,有较大的渗透性,基... 以广州地铁9号线在岩溶地区施工深基坑为例,研究岩溶地层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该车站基坑长259.7 m,宽18.7 m,深15.8 m。基坑深度范围内包括溶洞和砂层,溶洞地层富水、稳定性差、物理力学性质差,砂层厚0~15 m,有较大的渗透性,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和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结束时地下连续墙的最大侧向位移为12 mm,地面沉降的最大值为10.1 mm,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层 深基坑 侧向位移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地表泥灰岩边坡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海燕 李增学 +2 位作者 李淑进 吕大炜 王平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17,共4页
三峡库区地表巴东组泥灰岩地层,大范围内岩体结构松动。为了查明原因,从沉积环境以及沉积地层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嘉陵江组顶部膏岩地层在临江部位发生溶蚀,溶腔顶部巴东组地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坍塌,导致地表岩体变形破坏。巴东组泥... 三峡库区地表巴东组泥灰岩地层,大范围内岩体结构松动。为了查明原因,从沉积环境以及沉积地层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嘉陵江组顶部膏岩地层在临江部位发生溶蚀,溶腔顶部巴东组地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坍塌,导致地表岩体变形破坏。巴东组泥灰岩地层受重力和蠕变作用后,发育多组垂直裂隙,使地表岩层表现为整体性松动现象。因此地表岩体结构松动破碎的原因是深部石膏层岩溶塌陷与表生溶蚀改造作用共同导致的结果,前者为控制因素,后者为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地层 膏溶塌陷 结构沉陷 巴东组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与岩溶层组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庆玉 季少聪 +4 位作者 曾韬 夏文谦 巴俊杰 董红琪 梁彬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是该区重要储层类型之一。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资料,采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根据薄片鉴定、扫描电镜、主微量元素等资料、辅于溶蚀模拟实验等技术方法,对四川盆地北部茅口组岩溶层组特征...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是该区重要储层类型之一。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资料,采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根据薄片鉴定、扫描电镜、主微量元素等资料、辅于溶蚀模拟实验等技术方法,对四川盆地北部茅口组岩溶层组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茅口组一段以泥质灰岩、生屑泥晶灰岩为主,酸不溶物含量较高;茅二段、茅三段以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为主,酸不溶物含量较低。溶蚀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矿物类型、化学成分等是影响茅口组岩石可溶性的主要因素,样品溶蚀速率、溶液离子浓度及微观溶蚀变化特征均表现为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茅口组岩溶层组类型可划分为2类3型9亚型,不同岩溶层组类型岩溶作用条件、岩溶化程度不同,缝洞型岩溶储层发育规模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模拟实验 岩溶层组 岩溶储层 茅口组 二叠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地层陷落柱特征与煤层气分布浅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同兴 闫东育 +2 位作者 马建民 朱伟厚 高明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研究煤系地层陷落柱特征 ,有助于提高煤层气的勘探效益。陷落柱与区域地层产状、岩性特征不一致 ,岩性杂乱 ,角砾岩发育 ,岩石破碎、易垮塌、井径大 ,地震标准反射波中断或消失 ,出现异常波。根据地层、构造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可以识别... 研究煤系地层陷落柱特征 ,有助于提高煤层气的勘探效益。陷落柱与区域地层产状、岩性特征不一致 ,岩性杂乱 ,角砾岩发育 ,岩石破碎、易垮塌、井径大 ,地震标准反射波中断或消失 ,出现异常波。根据地层、构造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可以识别陷落柱 ,并根据地震资料可以预测陷落柱。陷落柱影响煤系层气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陷落柱 特征 煤层气分布 煤层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东山大窑头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群发育模式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金贵 郭敏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99-2006,共8页
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是阻碍煤炭企业高效生产的重要地质障碍,太原东山大窑头新开挖的路堑剖面集中揭示了这两类密切相关的构造现象;笔者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对路堑剖面地质编录的基础上,从构造、地貌、水文演化的角度,构建出太原东山... 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是阻碍煤炭企业高效生产的重要地质障碍,太原东山大窑头新开挖的路堑剖面集中揭示了这两类密切相关的构造现象;笔者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对路堑剖面地质编录的基础上,从构造、地貌、水文演化的角度,构建出太原东山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群发育模式,获得:在燕山期EW向挤压应力体制下形成大窑头褶皱与层间构造,在新生代早期EW向伸展应力体制下,太行山前断裂发育后形成华北岩溶水系统后,在大窑头背斜轴部奥陶纪灰岩中发育管道流进而形成岩溶陷落柱群,新生代中晚期伴随着太行山隆升、晋中断陷的形成,发育了本区走向近EW的断阶,使得华北岩溶水系统解体。分析结果表明:太原东山岩溶陷落柱群是在构造控制下华北大岩溶水系统发育的结果,可作为华北克拉通破坏表生过程的良好记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层间构造 岩溶陷落柱群 岩溶水系统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条带法全柱开采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炳南 林国尧 赵有星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2,135,共4页
为了在利用条带开采有效控制岩层移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基于保护体承受采动附加应力特点和两次条带法开采岩层移动变形规律,引入分次小变形开采理念,提出了第1次条带开采和第2次煤柱开采的两次条带法全柱开采技术。应用... 为了在利用条带开采有效控制岩层移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基于保护体承受采动附加应力特点和两次条带法开采岩层移动变形规律,引入分次小变形开采理念,提出了第1次条带开采和第2次煤柱开采的两次条带法全柱开采技术。应用这种技术,一方面,可相应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采动应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可减少地表水平变形,能实现村庄不搬迁采出全部压煤。该技术在丰城矿区坪湖矿岩溶和建筑物压煤开采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开采 小变形 建筑物和岩溶下采煤 岩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伏岩溶场地建筑工程勘察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坤 官善友 杨育文 《城市勘测》 2007年第5期113-116,共4页
通过灰岩上覆老粘性土及红粘土、灰岩上覆一般粘性土及砂土和地势较高灰岩浅埋等3种典型地层条件的隐伏岩溶场地工程勘察实例,论述了武汉城区岩溶场地工程勘察及岩溶稳定性评价的特点和方法,对类似岩溶场地工程勘察与评价具参考和借鉴... 通过灰岩上覆老粘性土及红粘土、灰岩上覆一般粘性土及砂土和地势较高灰岩浅埋等3种典型地层条件的隐伏岩溶场地工程勘察实例,论述了武汉城区岩溶场地工程勘察及岩溶稳定性评价的特点和方法,对类似岩溶场地工程勘察与评价具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层组合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盾构掘进施工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庆龙 吴二林 沈水龙 《低温建筑技术》 2018年第4期93-96,共4页
根据某地铁实测数据,分析总结了地质条件(溶洞分布与大小)、盾构尺寸、施工参数对隧道轴线偏差与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保护环境的盾构施工控制工艺与参数。施工参数的影响为:总推力随着刀盘扭矩的增大而增大;掘进速度随着螺旋机转... 根据某地铁实测数据,分析总结了地质条件(溶洞分布与大小)、盾构尺寸、施工参数对隧道轴线偏差与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保护环境的盾构施工控制工艺与参数。施工参数的影响为:总推力随着刀盘扭矩的增大而增大;掘进速度随着螺旋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通过调整掘进速度和螺旋机转速的大小控制土压力。在岩溶地层砂土灰岩界面进行盾构隧道施工时,垂直轴线要低于盾构设计轴线,须根据渣土判断掌子面软土和岩石比例,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避免产生过大的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岩溶地层 施工参数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对震旦系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11
17
作者 许海龙 魏国齐 +5 位作者 贾承造 杨威 周天伟 谢武仁 李传新 罗贝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16,共11页
基于大川中地区近期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与盆地周边露头资料,探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不同时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古隆起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发育震旦系不整合、古生界不整合、中... 基于大川中地区近期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与盆地周边露头资料,探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不同时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古隆起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发育震旦系不整合、古生界不整合、中生界不整合等重要区域不整合,根据不整合发育特征和剥蚀量,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雏形期、发育期、稳定埋藏期和调整定型期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古隆起构造演化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整合控制了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古岩溶储集层的发育;古隆起构造演化控制了有机质热演化及油气运聚过程;古隆起形态变迁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古隆起 震旦系 构造演化 天然气成藏 不整合 古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式潜孔锤在岩溶地层反循环水文水井钻进试验研究
18
作者 陈家旺 殷琨 王安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1,共3页
针对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在岩溶复杂地层水文水井钻进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室内模拟研究。试验表明,增加了抽吸孔后的取样钻头适合在极其破碎的地层中钻进。
关键词 岩溶地层 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头 水文水井 堵塞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地面注浆加固实例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钱庄 许烨霜 +1 位作者 沈水龙 崔庆龙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9-484,共6页
隧道沿线溶洞的加固处理是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以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论述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风险;由溶洞处理流程入手,从溶洞处理判断标准、注浆填充方案、注浆材料选择以... 隧道沿线溶洞的加固处理是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以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论述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风险;由溶洞处理流程入手,从溶洞处理判断标准、注浆填充方案、注浆材料选择以及注浆加固效果检验等方面详细介绍盾构隧道施工中通过地面注浆加固进行溶洞处理。同时,对监测区间内溶洞注浆加固效果以及隧道掘进引起的地面、房屋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溶洞注浆加固效果良好,隧道掘进造成的地面房屋沉降变化平稳,地面注浆加固处理在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盾构隧道施工中具备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砂土覆盖型岩溶地层 注浆加固 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溶分布分析的突水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集 常乐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2-801,共10页
为实现岩溶突水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动态修正与管理,一以岩溶发育分布规律为基础,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估计溶洞与隧道在剖面图中的相对位置距离值,二将防突水岩层安全厚度的预测划分为初步估算、二次估计和动态测算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用... 为实现岩溶突水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动态修正与管理,一以岩溶发育分布规律为基础,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估计溶洞与隧道在剖面图中的相对位置距离值,二将防突水岩层安全厚度的预测划分为初步估算、二次估计和动态测算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用有效的修正方式,不断获取更加准确且适用的防突岩层安全厚度预测数值。然后,综合考虑防突岩层安全厚度以及爆破开挖扰动深度影响,提出岩溶突水风险概率等级评价标准;通过划分突水量和溶腔高水头压强的等级,提出岩溶突水风险后果等级评价标准;并以二者为基础构建岩溶突水风险等级评估矩阵。最终,构建基于岩溶分布态势与防突岩层厚度的岩溶突水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例检验,理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对比,验证所构建岩溶突水风险评估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岩溶突水 裂隙 岩层安全厚度 三阶段预测计算 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