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某抽蓄电站水库区岩溶发育特征及透水性研究
1
作者 丁瑜 甘伟琪 +2 位作者 冯磊 颜英军 马飞鹏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8,共9页
秦岭是我国南北分界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可溶岩分布广泛,岩溶是各项工程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岩溶发育可能造成水库渗漏,对抽蓄电站水库修建具有制约性影响。文章以陕南秦岭某抽水蓄能水库区灰岩为研究对象,采用钻探、钻孔电... 秦岭是我国南北分界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可溶岩分布广泛,岩溶是各项工程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岩溶发育可能造成水库渗漏,对抽蓄电站水库修建具有制约性影响。文章以陕南秦岭某抽水蓄能水库区灰岩为研究对象,采用钻探、钻孔电视成像及压水试验,对灰岩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岩溶发育特征,评价岩体透水性能。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发育等级为强烈发育,岩溶裂隙普遍发育。溶洞呈串珠状分布,灰色鲕粒灰岩溶洞最发育,棕红色细晶灰岩次之,泥质灰岩溶洞不发育。研究区岩体透水性能为中等-极强,岩体透水性能与岩溶发育密切相关,平均透水率对数与线岩溶率呈线性关系,中等透水岩体岩溶以弱发育为主,强和极强透水岩体岩溶为中等-强烈发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水库 溶洞 岩溶裂隙 透水性能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状裂隙导水型岩溶陷落柱高压注浆机理及应用
2
作者 钱自卫 鹿存金 +2 位作者 巩起立 吴现帅 王炳柱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2-303,共12页
岩溶陷落柱在我国华北煤田广泛发育,已引发多起矿井严重突水事故,开展陷落柱导水特征及注浆机理研究,对于保证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陷落柱导水通道特征、陷落柱柱体结构形式及探查钻孔出水特征,结合典型陷落柱探查... 岩溶陷落柱在我国华北煤田广泛发育,已引发多起矿井严重突水事故,开展陷落柱导水特征及注浆机理研究,对于保证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陷落柱导水通道特征、陷落柱柱体结构形式及探查钻孔出水特征,结合典型陷落柱探查及治理案例,在传统的松散间隙导水、微细孔裂隙渗透导水模式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陷落柱脉状裂隙导水的新模式,给出了此类陷落柱的水害致灾形式。研究发现此类陷落柱柱体一般较为密实,软硬碎石组合不均匀分布,碎岩部分间隙未被破碎泥化物、砂、矿物结晶所充填,残存不规则扁平裂隙状或近似圆孔集中导水通道;初步分析认为柱体的不均匀性致使空隙渗流及结晶的差异是此类陷落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开展了脉状裂隙导水型陷落柱透明可视化注浆模型试验,直观观测了单孔高压注浆对多个导水通道的治理过程,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涉及孔道渗流注浆、劈裂注浆及裂隙挤密闭合等复合形式的脉状裂隙导水型陷落柱高压注浆机理,以实现单注浆孔对多条脉状裂隙导水通道的综合控制。研究成果在埋深超过600m、奥灰水压7.67MPa、平面面积达到5200m^(2)的鹤煤九矿9–6导水陷落柱的注浆治理中应用。依据相关标准设计了注浆控制段跨度,通过巷道揭露及钻孔出水情况可表征陷落柱的脉状裂隙导水特征,设计采用井下对抄布孔、分层布孔、分段注浆等实现了对注浆区域的全覆盖,分析注浆压力响应曲线可指示浆液的渗流、劈裂、挤密等过程,通过串浆情况、物探及微震监测、注水试验分析综合评判了陷落柱的治理效果,目前受陷落柱影响工作面已安全回采。研究成果为脉状裂隙导水型陷落柱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陷落柱 脉状导水通道 高压注浆 复合注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分层的泡沫头帽降载机理及入水运动特性研究
3
作者 魏海鹏 韩阔屹 +5 位作者 赵雷洋 陈莹玉 原凯 孔德才 刘元清 马贵辉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928,共13页
高速入水冲击降载及运动增稳是入水航行体研制最亟待突破的难题,针对于具有良好运动稳定性的截锥头型配备可以破碎吸能的密度分层头帽,是同时兼顾入水降载及运动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模型试验研究了高速入水空泡发展机制与破碎头... 高速入水冲击降载及运动增稳是入水航行体研制最亟待突破的难题,针对于具有良好运动稳定性的截锥头型配备可以破碎吸能的密度分层头帽,是同时兼顾入水降载及运动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模型试验研究了高速入水空泡发展机制与破碎头帽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密度分层头帽对降载及运动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配备密度分层头帽的高速入水航行体的入水空泡出现了明显的嵌套空泡现象,高密度头帽嵌套空泡为上宽下窄,正向分层头帽嵌套空泡为上窄下宽;入水冲击产生的高应力在密度分层头帽两层缓冲件之间传递时将会产生碰撞损失能,耗散入水瞬态冲击的能量;头帽破碎时间顺序为:正向分层第一次破碎<逆向分层<低密度<正向分层第二次破碎<高密度;头帽外形对运动稳定性有改善作用,逆向分层头帽达到运动稳定的时间最短;头帽破碎会诱导局部空泡塌陷,而头帽完整性较高时则会形成稳定的空泡;头帽的存在可以提高速度峰值,配备正向分层头帽工况入水速度最快,配备高密度头帽工况降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入水 入水降载 入水增稳 降载头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湖泊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预测
4
作者 梁丽营 杨景媛 +5 位作者 牟春霞 杜军 欧宇翔 李炫漫 刘细祥 刘艳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7-778,共12页
为揭示岩溶泉上覆水的水化学特征,总结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特征及潜在功能基因预测结果,挖掘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采集灵水岩溶泉的上覆水,并采用地球水化学法、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分析样品中的水化学特... 为揭示岩溶泉上覆水的水化学特征,总结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特征及潜在功能基因预测结果,挖掘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采集灵水岩溶泉的上覆水,并采用地球水化学法、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分析样品中的水化学特征、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和测定功能基因。结果显示,在细菌域中,检测出40个门、106个纲、251个目、424个科、822个属,灵水泉上覆水不同采样点中优势菌门、菌属种类相似,但相对丰度有所差异。在门水平上,排名前3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表明,NO3-和Chl a是显著影响灵水泉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通过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发现了6个一级功能和45个二级功能,表明细菌群落的潜在功能代谢比较活跃。灵水泉中存在丰富的新陈代谢基因,其中氨基酸代谢基因最高,其次为碳水化合物代谢基因,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基因丰度相对较高。代谢功能分析共获得182条代谢途径,灵水岩溶泉细菌代谢途径丰富,主要为能量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通过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碳循环,有益于水体健康。研究阐述了岩溶湖泊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及其代谢途径,为岩溶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岩溶泉水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压高应力岩石声波时域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解放 赵康艳 +2 位作者 黄方博 王宇 方立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74-3089,共16页
地下工程岩体普遍处于水压力和地应力环境中,水压力和地应力共同控制着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高水压和高应力对岩石声波传播的影响特性,有利于揭示深部岩体工程开挖时围岩损伤演化、动态力学响应以及水压力和地应力的反演。基于自主... 地下工程岩体普遍处于水压力和地应力环境中,水压力和地应力共同控制着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高水压和高应力对岩石声波传播的影响特性,有利于揭示深部岩体工程开挖时围岩损伤演化、动态力学响应以及水压力和地应力的反演。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水压高应力岩石声波测试系统,设置多组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等级用于模拟地下水压力和地应力环境,对红砂岩和石灰岩进行声波传播试验。选取岩石声波首波波形,研究岩石声波波速、首波幅值和能量随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的变化关系,构建岩石声学参数的演化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承受的轴向静应力确定时,红砂岩声波波速随水压力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者呈良好高斯函数关系,石灰岩声波波速随水压力的增加先快速升高后缓慢降低。当承受的水压力确定时,2种岩石声波波速随轴向静应力的增大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红砂岩声波波速与轴向静应力呈高斯函数关系,且红砂岩声波波速变化显著,石灰岩变化较小。确定轴向静应力工况下,红砂岩首波幅值和能量随水压力的增加先平缓发展后快速降低,首波幅值与水压力呈指数函数的变化关系;石灰岩首波幅值和能量随水压力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平稳发展或略有降低。确定水压力工况下,红砂岩首波幅值和能量随轴向静应力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石灰岩首波幅值和能量随轴向静应力的增大先快速上升后急剧减小。研究成果对深部高水压环境下岩体工程开挖围岩赋存状态表征、应力波传播以及邻近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水压 岩石声波传播 声波波速 首波幅值 首波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丛洼地岩溶裂隙水土漏失过程室内模拟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娟 邵明 +1 位作者 李法虎 赵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7,46,共10页
[目的]水土漏失控制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防治的关键,因此对水土漏失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水压力(0.3,1.3,2.3,5.5 m水头)、岩溶裂隙宽度(0.25,0.50,0.75,1.00 cm)和土壤团聚体粒径(0~1.0,1.0~2.0,2.0~5... [目的]水土漏失控制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防治的关键,因此对水土漏失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水压力(0.3,1.3,2.3,5.5 m水头)、岩溶裂隙宽度(0.25,0.50,0.75,1.00 cm)和土壤团聚体粒径(0~1.0,1.0~2.0,2.0~5.0,0~5.0 mm)对峰丛洼地水土漏失过程的影响。[结果]水压力和裂隙宽度越大、团聚体粒径越小或粒组缺失的土壤,上覆土层越易被击穿。土层被击穿时间约需2~20 min。在土层被击穿后,水漏失速率迅速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土壤漏失速率则急剧增大至峰值后减小并趋于其稳定值,且水土漏失速率及其累积漏失量显著大于未击穿土层。水土漏失量随着水压力或裂隙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裂隙宽度为0.25,0.50,0.75,1.00 cm时,1.3~5.5 m水压力时的累积水漏失量分别比0.3 m水压力时增大1.2~13.2,2.4~131.0,2.1~167.3,75.8~141.9倍。累积土壤漏失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在大团聚体缺失时土壤漏失量随着裂隙宽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小团聚体缺失时则随之增大。当裂隙宽度为0.25,0.5,0.75,1.0 cm时,1.0~2.0,2.0~5.0 mm团聚体粒组的土壤漏失量分别比0~1.0 mm粒组减小98.4%和99.1%,46.3%和83.7%,43.2%和74.0%及41.1%和27.1%。[结论]上覆土层的稳定状况决定峰丛洼地水土漏失过程,水力条件、土壤性质及岩溶裂隙发育程度是影响其稳定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宽度 水土漏失 水压力 土壤团聚体粒径 岩溶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损伤全耦合模型的裂隙型岩溶突涌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家庆 林志 +3 位作者 邸小勇 巩雯 刘先林 邵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6-2283,共8页
岩溶地区隧道建设频遇突涌水灾害,裂隙型突涌水勘察与预测难度极大、致灾风险高。为揭示裂隙型岩溶突涌水机理与明确前兆信息,基于流-固-损伤耦合模型对裂隙型岩溶突涌水致灾机理与临界条件展开研究。通过公式推演与多场耦合数值分析得... 岩溶地区隧道建设频遇突涌水灾害,裂隙型突涌水勘察与预测难度极大、致灾风险高。为揭示裂隙型岩溶突涌水机理与明确前兆信息,基于流-固-损伤耦合模型对裂隙型岩溶突涌水致灾机理与临界条件展开研究。通过公式推演与多场耦合数值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建立了完整的流-固-损伤耦合裂隙型岩溶突涌水致灾机理数学模型,并论证其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了不同溶腔水压工况下,隧道拱顶围岩位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裂隙型岩溶突涌水与富水溶腔水压高度相关;分析了临界突水条件下围岩特性,提出了缓慢增长段-快速增长段-位移失控段的三阶段裂隙型岩溶突涌水围岩位移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耦合 裂隙型岩溶突涌水 数学模型 力学机制 临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枣庄陶枣煤田裂隙岩溶水水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培学 朱天顺 +5 位作者 杜健 张翔宇 袁丹青 杜一林 高丽 庞成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49,I0012-I0016,共11页
矿山闭坑后大量被污染的矿坑水对裂隙岩溶水具有潜在的影响.对陶枣煤田裂隙岩溶水水质评价发现区域内水质较差和极差级别分别占到总数的25.64%和41.03%,说明岩溶水总体水质较差.通过对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分析得知,区内岩溶水阴离子类型有4... 矿山闭坑后大量被污染的矿坑水对裂隙岩溶水具有潜在的影响.对陶枣煤田裂隙岩溶水水质评价发现区域内水质较差和极差级别分别占到总数的25.64%和41.03%,说明岩溶水总体水质较差.通过对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分析得知,区内岩溶水阴离子类型有4种,分别为HCO_(3)^(-)型、HCO_(3)^(-)·SO_(4)^(2-)型、SO_(4)^(2-)·HCO_(3)^(-)型和SO_(4)^(2-)型,阳离子可划分为Ca^(2+)、Ca^(2+)·Na^(+)和Ca^(2+)·Mg^(2+)或Mg^(2+)·Ca^(2+)3类型.通过对1991至2017年水化学动态特征分析发现区内地下裂隙岩溶水受煤矿开采影响较大,基于聚类分析法发现区内主要存在2种污染途径,分别为地表水渗透污染和矿坑水串层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枣煤田 裂隙岩溶水 水质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桥条带东段地区岩溶发育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霍玉龙 彭警 +1 位作者 郑思维 周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581-14589,共9页
为探究大桥条带东段岩溶发育特点和岩溶顶板厚度规律,总结岩溶裂隙水类型及补给规律,建立考虑注浆量和充填情况因素的岩溶分类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研究区岩溶规律。结果表明:存在严重漏水的溶洞占44.44%,... 为探究大桥条带东段岩溶发育特点和岩溶顶板厚度规律,总结岩溶裂隙水类型及补给规律,建立考虑注浆量和充填情况因素的岩溶分类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研究区岩溶规律。结果表明:存在严重漏水的溶洞占44.44%,轻微漏水~漏水占18.52%,不漏水占37.04%,溶洞填充物处于软塑状态的占36.54%,流塑-软塑状态占26.92%,可塑状态占19.23%,其余状态占17.31%。注浆量与状态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溶洞高度和顶板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溶洞高度对注浆量影响最大。小于某溶洞洞高值对数值和溶洞个数呈线性函数关系,小于某顶板厚度概率实测值和顶板厚度满足三次函数关系;溶洞未填充占12.16%,半填充占9.46%,完全填充占78.38%;见洞率25.52%,平均线岩溶率7.69%,平均洞高2.87 m, 1/3的洞高度小于1.4 m, 1/2的洞高度小于2.2 m, 90%的洞高小于5.5 m,溶洞以竖向发育为主,单位溶洞高度注浆量为0.88 m^(3);研究区岩溶裂隙水为HCO_(3)-Na·Ca型水体,岩溶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孔隙水;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开展评估和分类,将溶洞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注浆量平均值为24.50 m^(3),填充物状态系数平均值为0.38,溶洞高度平均值为2.32 m;第二类注浆量平均值为2.36 m^(3),填充物状态系数平均值为0.57,溶洞高度平均值为5.98 m,轮廓系数为0.84,分类模型该精度较高,该模型可用于解释溶洞空间上的发育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质灾害 岩溶裂隙水 K-MEANS 相关性 注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时不同水深超高水头船闸地震反应分析
10
作者 刘力侨 曹周红 +2 位作者 李贤 苏颖 谭芝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7,共14页
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震动斜入射方法模拟平面SV波和P波不同角度入射情况,采用声固耦合法模拟闸室内动水压力,研究超高水头船闸闸室在不同水深下闸顶位移、加速度和塑性损伤等地震反应。研究表明:地震波斜入射时,超高水头船闸的地震反应... 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震动斜入射方法模拟平面SV波和P波不同角度入射情况,采用声固耦合法模拟闸室内动水压力,研究超高水头船闸闸室在不同水深下闸顶位移、加速度和塑性损伤等地震反应。研究表明:地震波斜入射时,超高水头船闸的地震反应随水深变化的规律较垂直入射时明显不同,地震反应的程度一般较垂直入射时更大;相同水深条件下,闸顶水平相对位移峰值、水平加速度峰值多数情况下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超高水头船闸闸室结构地震反应结果受水深变幅影响显著。一般闸墙相对高度为0.2附近的区域更易出现严重受拉损伤,相对水深为0.97时,闸墙临水侧达到严重破坏程度的受拉损伤范围最大。对综合考虑斜入射地震波和闸室内不同水深共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水头船闸 斜入射地震波 相对水深 黏弹性边界 声固耦合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坝枢纽移动式尾水集鱼方案设计及试验研究
11
作者 张文传 王翔 +2 位作者 翁永红 汪亚超 杨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81,共8页
为减缓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洄游的阻隔影响,高效安全的过鱼设施是恢复鱼类洄游通道的重要工程措施,尤其高水头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建设是当前生态保护的技术难点。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对乌东德水电站坝下水流条件进行了研究,再... 为减缓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洄游的阻隔影响,高效安全的过鱼设施是恢复鱼类洄游通道的重要工程措施,尤其高水头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建设是当前生态保护的技术难点。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对乌东德水电站坝下水流条件进行了研究,再结合鱼类洄游路线及其坝下分布预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式尾水集鱼箱,并利用电站尾水的诱鱼效果进行集鱼。试验研究表明:根据电站运行情况开展集鱼工作可实现“多点位、全深度、大流量”集鱼,作为辅助集鱼设施,创新方案能够提升集运鱼系统的集鱼效率。研究成果可为高坝枢纽过鱼设施建设及已建工程增建过鱼设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尾水集鱼箱 集鱼试验 鱼类分布格局 高水头水电工程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模拟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秋生 张发旺 +2 位作者 韩占涛 于艳青 薛忠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南北古脊梁是贺兰山经向构造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一条SN向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其间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由于埋深大,构造情况复杂,南北古脊梁的岩溶裂隙水的分布和径流规律至... 南北古脊梁是贺兰山经向构造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一条SN向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其间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由于埋深大,构造情况复杂,南北古脊梁的岩溶裂隙水的分布和径流规律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利用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对南北古脊梁深埋岩溶裂隙水的系统划分和各部分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系统Ⅰ和系统Ⅱ的边界应当在严湾和吕套之间,其边界为一条由第四系地下水补给形成的,地下水位较高的可移动地下分水岭;系统Ⅰ和系统Ⅲ之间存在水力联系,系统Ⅰ北端排泄口太阳泉的水量有46%来自系统Ⅲ的补给,在萌城泉和太阳泉之间可能存在一条导水断层形成的岩溶裂隙水的强径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古脊梁 岩溶裂隙水 地球化学模拟 系统划分 地下水补给 应用 构造体系 水力联系 地下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隧道涌突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炜 李治国 王全胜 《隧道建设》 200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对岩溶发育特征与涌突水的关系作了深入介绍并给出了判断标准,提出岩溶涌水与气温、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施工引起的应力分布等因素有关,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阐述了岩溶突水的止水岩柱受拉破坏、裂隙剪切破坏、裂隙水力扩张、块体失稳... 对岩溶发育特征与涌突水的关系作了深入介绍并给出了判断标准,提出岩溶涌水与气温、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施工引起的应力分布等因素有关,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阐述了岩溶突水的止水岩柱受拉破坏、裂隙剪切破坏、裂隙水力扩张、块体失稳破坏等突水机理,并对突水压力和突水量的估算和岩溶治理技术做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涌突水机理 止水岩柱 裂隙 治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含水层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陶小虎 赵坚 +2 位作者 陈孝兵 甘磊 邱莉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4,共9页
以岩溶含水层的复杂结构和水流运动特性为重点,简要阐述了岩溶含水层系统中物理概念和水流模型,包括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裂隙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三重介质模型、连续管流耦合模型以及Darcy-Stokes耦合模型,对各模型特点及在应用中... 以岩溶含水层的复杂结构和水流运动特性为重点,简要阐述了岩溶含水层系统中物理概念和水流模型,包括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裂隙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三重介质模型、连续管流耦合模型以及Darcy-Stokes耦合模型,对各模型特点及在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述,指出Darcy-Stokes耦合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岩溶含水层的水流模拟细观研究;三重介质模型能较真实反映简单结构岩溶含水介质及岩溶水流态复杂性,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已有岩溶水流运动数学模型还不能够真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岩溶含水层非饱和水流运动机理、交叉岩溶裂隙水力特性、水文地质不确定性以及多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层 孔隙 裂隙 岩溶管道 水流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隔水层阻抗高压水侵入机理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15
作者 虎维岳 田干 李抗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41,共4页
通过专门设计的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性质的阻水岩层对其底板高压水侵入过程的阻抗能力,以及不同水压条件下高压水侵入导升过程中的水头损耗。得出了高压水在侵入导升带内的水头损耗分布特点及数量特征;研究了高压水... 通过专门设计的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性质的阻水岩层对其底板高压水侵入过程的阻抗能力,以及不同水压条件下高压水侵入导升过程中的水头损耗。得出了高压水在侵入导升带内的水头损耗分布特点及数量特征;研究了高压水在其上覆阻水岩层中的侵入高度及其最终驻点的残余水头压力;重新评价和改进了突水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隔水层的原始导高带对含水层水头具有较大的消减作用,作用于有效隔水层的实际水头压力远小于含水层的水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 侵入导升 水头损耗 残余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沉积特征与勘探目标 被引量:21
16
作者 许国明 谢刚平 +1 位作者 隆轲 宋晓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33,共7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大中型气藏的勘探方向和目标是日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大气田的成功勘探经验表明,有利的沉积相带是大气田形成的基础。为此,基于地震资料、地表露头资料及钻井资料,对该盆地西南...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大中型气藏的勘探方向和目标是日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大气田的成功勘探经验表明,有利的沉积相带是大气田形成的基础。为此,基于地震资料、地表露头资料及钻井资料,对该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从沉积相控的角度提出以下观点:①该区中二叠统沉积时处于浅水缓坡高能带,发育大规模礁滩相沉积;②中二叠世时期基底抬升,茅口组顶部遭受剥蚀,形成不整合面风化壳,盆地西南部处于岩溶斜坡带,古表生岩溶作用强烈;③礁滩相沉积叠加风化壳岩溶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礁滩相岩溶型储层。进一步结合研究区资源条件和成藏条件的综合研究结论指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基础地质条件优越,有望寻找到大规模礁滩相岩溶型气藏;该盆地西南部龙门山前隐伏构造带、川西坳陷斜坡带中二叠统圈闭发育,成藏条件好,是寻找大规模礁滩相岩溶型气藏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南部 中二叠世 高能浅水缓坡 礁滩相 不整合面风化壳 岩溶斜坡带 岩溶储层 勘探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治理技术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辉 雷少刚 +2 位作者 邓喀中 于洋 王业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7,共6页
为了进行西部采煤沉陷区地表生态恢复治理,针对采动引起的地表永久性地裂缝的治理,在进行超高水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研制了野外超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工艺及充填系统,提出了“深部充填一表层覆土一植被绿化”的地裂缝治理... 为了进行西部采煤沉陷区地表生态恢复治理,针对采动引起的地表永久性地裂缝的治理,在进行超高水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研制了野外超高水材料地裂缝充填工艺及充填系统,提出了“深部充填一表层覆土一植被绿化”的地裂缝治理3步法,并以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12203~12205工作面老采空区生态治理示范基地为试验区,进行了超高水材料地裂缝治理试验,通过与常规沙土充填方法对比分析发现,该系统采用水体积为94%的超高水材料进行地裂缝深部充填后,地表下沉量大大减小,且地表保水性能大大提高,植被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水材料 地裂缝 塌陷区治理 西部矿区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含水层水平孔注浆“三时段”浆液扩散机理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0
18
作者 赵庆彪 毕超 +4 位作者 虎维岳 王海桥 南生辉 刘再斌 啜晓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2-1218,共7页
邯邢矿区是典型的华北型煤田大水矿区,其深部的大采深高承压水矿井采用地面区域超前治理奥灰水害系列技术,其中多分支近水平定向钻探及注浆是实现区域超前治理水害的关键技术。此前对注浆浆液扩散机理研究很多,但都是以垂向注浆孔及水... 邯邢矿区是典型的华北型煤田大水矿区,其深部的大采深高承压水矿井采用地面区域超前治理奥灰水害系列技术,其中多分支近水平定向钻探及注浆是实现区域超前治理水害的关键技术。此前对注浆浆液扩散机理研究很多,但都是以垂向注浆孔及水平裂隙建立水动力学与岩石力学研究模型。地面区域治理奥灰水害是水平注浆孔高压注浆,为此开展了奥灰裂隙岩体高承压水的水平注浆孔浆液扩散机理研究,提出了注浆"三时段"的划分,并给出水动力学表达式;分析了垂向裂隙面上浆液圆环扩散形态;建立了垂向裂隙中浆水分区水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间关系;在有可注性差的上边界条件下,对浆液扩散形变问题给出数值模拟方法;为水平孔注浆初设及注浆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在邯邢矿区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含水层 水平注浆孔 “三时段” 浆液扩散机理 大采深 高承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的岩溶泉污染来源及含水介质特征分析——以重庆黔江区鱼泉坎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于正良 杨平恒 +3 位作者 谷海华 方明洋 李建鸿 陈金龙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98-503,共6页
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以其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岩溶地下水文系统研究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重庆市黔江区鱼泉坎岩溶泉的污染问题导致蓬东乡、五里乡及其周边3 000居民饮水困难,为了确定水源地主要的污染源,选取荧光素钠、天来宝2... 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以其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岩溶地下水文系统研究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重庆市黔江区鱼泉坎岩溶泉的污染问题导致蓬东乡、五里乡及其周边3 000居民饮水困难,为了确定水源地主要的污染源,选取荧光素钠、天来宝2种示踪剂,应用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确定了重庆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的化粪池与鱼泉坎泉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两种示踪剂的回收率均较低,分别为:荧光素钠3.51%,天来宝2.56%,且两回收曲线存在一定差别,可能与天来宝的水溶性较荧光素钠低有关。基于荧光素钠初现时间和首个峰值出现时间计算的地下水最大流速与平均流速分别为27.09m/h、22.32m/h,反映鱼泉坎岩溶孔隙、裂隙较小,化粪池污染渗漏缓慢、运移时间长。示踪剂质量浓度历时曲线表现为多峰型,推断化粪池至鱼泉坎泉段至少存在4条较大的径流通道,表明示踪段表层岩溶泉裂隙发育的相对均匀性。欲恢复鱼泉坎泉的水质,须对该养殖场进行防渗处理或勒令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示踪技术 岩溶区 水源地 污染源 表层岩溶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宝坻县隐伏岩溶区地下水开发与地裂缝成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金峰 谢健 邢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1,共4页
在调查分析地裂缝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地裂活动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过程的关系,认为过量开采奥灰水是产生地裂缝的主导因素。随着水位下降,盖层介质固结压密作用是导致地面压缩变形乃至地裂缝发生的直接原因。地下水... 在调查分析地裂缝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地裂活动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过程的关系,认为过量开采奥灰水是产生地裂缝的主导因素。随着水位下降,盖层介质固结压密作用是导致地面压缩变形乃至地裂缝发生的直接原因。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以及固结压密作用的物质基础———松散盖层的厚度、岩性,是构成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充要条件。当这种不均匀变形程度足以使土体连续性破坏时,则地裂缝便在沉降区应力集中的部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盖层 岩溶水 地裂缝 固结压密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