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岩溶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问题 被引量:79
1
作者 梁永平 王维泰 +2 位作者 赵春红 王玮 唐春雷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4-42,共9页
随着自然条件改变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大,我国北方岩溶水系统从输入、输出到结构、水资源要素转换关系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短短几十年内有近30%岩溶大泉断流,80%泉水流量大幅度衰减,区域岩溶地下水位每年以1~2m速度持续下降,同时,有20%... 随着自然条件改变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大,我国北方岩溶水系统从输入、输出到结构、水资源要素转换关系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短短几十年内有近30%岩溶大泉断流,80%泉水流量大幅度衰减,区域岩溶地下水位每年以1~2m速度持续下降,同时,有20%以上的岩溶水系统主排泄带的水质在Ⅲ类以下且总体趋向恶化,此外,还存在着矿坑突水,岩溶塌陷、地裂,海水入侵,旅游功能降低,生态功能丧失等诸多的岩溶水环境问题,极大地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本文根据前人成果和实地调查资料并采用一些典型事例归纳总结了岩溶水环境问题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展示北方岩溶水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加大岩溶水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力度,同时,也为广大学者开展相关立项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环境地质问题 发展变化趋势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化石漠化监测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利娜 蒋忠诚 +2 位作者 尹辉 覃星铭 罗为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149,共9页
本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的概念模型:选择了4大类准则,13个要素,共34个指标,初步建立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岩溶生态环境安全度(KEES)来衡量岩溶生态环境安全... 本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的概念模型:选择了4大类准则,13个要素,共34个指标,初步建立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岩溶生态环境安全度(KEES)来衡量岩溶生态环境安全并划定安全、较安全、预警、中警、重警5个分级标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2种复合评价法,分别对2009年的果化石漠化监测区进行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评价结果为重警。本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还得出6个重警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相结合,能更合理、细致地评价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生态环境系统 安全评价 石漠化 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现国 邱金波 葛雁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32-440,共9页
文章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人工干预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探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圈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 文章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人工干预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探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圈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龙涧泉为系统的唯一天然排泄口,龙涧泉岩溶水系统与白浪岩溶水系统无直接水力联系。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现状条件下总补给量为864.42万m3/a,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36.81万m3/a;排泄主要是水源地开采和矿山排水,现状开采量为4 117.2万m3/a。由于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并超过了总补给量,区内岩溶水一直处于超采状态。2004—2008年矿区岩溶水实测年均下降1.61 m/a,多年(1984—2008)水位平均降幅为5.68 m/a,最大降幅17.42m/a。此外还讨论了岩溶水系统的补给、排泄条件,提出了龙涧泉岩溶水开发、保护、复泉与管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涧泉 岩溶水 系统 环境演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西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覃小群 梁茂珍 陈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以广西岩溶区为例,从导致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因素入手,建立了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选取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百分比、地形坡度、地貌类型、土壤侵蚀强度、石漠化面积百分比、森林和灌丛覆盖率、旱涝片面积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 以广西岩溶区为例,从导致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因素入手,建立了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选取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百分比、地形坡度、地貌类型、土壤侵蚀强度、石漠化面积百分比、森林和灌丛覆盖率、旱涝片面积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并以A rcG is 8 D esk top为平台,利用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模型的空间关系识别,进行了广西岩溶生态区脆弱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环境脆弱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动力系统的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沈继方 万军伟 +1 位作者 王增银 韩庆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首先从岩溶动力系统的结构、功能出发 ,分析碳酸盐岩中裂隙含水介质岩溶化正反馈过程的自组织机制 ;继而以鄂西清江流域龙洞岩溶动力系统为例 ,在详细介绍其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的基础上 ,剖析其自然发展的演化过程 ,阐述演化结果的重要... 首先从岩溶动力系统的结构、功能出发 ,分析碳酸盐岩中裂隙含水介质岩溶化正反馈过程的自组织机制 ;继而以鄂西清江流域龙洞岩溶动力系统为例 ,在详细介绍其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的基础上 ,剖析其自然发展的演化过程 ,阐述演化结果的重要产物——特定的岩溶资源环境效应 ;最后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统筹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提出建立人工—自然复合型岩溶动力系统良性发展的综合调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动力系统 自组织机制 资源环境效应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瑶山隧道岩溶涌水系统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成宗 牟瑞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36-46,共11页
本文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指导分析了大瑶山燧道岩溶涌水系统。通过利用地质结构特征、水化学场和同位素场的综合信息分析,详细阐述了岩溶涌水的补给来源和范围以及水动力的补排关系。建立了较逼真的岩溶涌水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 本文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指导分析了大瑶山燧道岩溶涌水系统。通过利用地质结构特征、水化学场和同位素场的综合信息分析,详细阐述了岩溶涌水的补给来源和范围以及水动力的补排关系。建立了较逼真的岩溶涌水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涌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最后分析了涌水所造成的地面塌陷机理并给出其整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岩溶 涌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9
7
作者 何斌 李青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643-5647,共5页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可为生态旅游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4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喀斯特山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根据专家评价的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了权重计算,得出了最...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可为生态旅游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4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喀斯特山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根据专家评价的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了权重计算,得出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其中自然资源承载力又起主导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喀斯特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凉天然水环境同位素研究及其在隐伏岩溶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致远 高文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1997年第S1期51-56,共6页
本文在研究平凉地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氢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大岔河隐伏岩溶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结果表明,大岔河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局限在大岔河流域内,其径流条件良好,现代降水混入量平均为... 本文在研究平凉地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氢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大岔河隐伏岩溶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结果表明,大岔河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局限在大岔河流域内,其径流条件良好,现代降水混入量平均为54%,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环境同位素 隐伏岩溶水系统 补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与实现 被引量:10
9
作者 韦延兰 李文莉 +1 位作者 周立新 毕雪丽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服务地质调查数据管理需求,基于GIS平台,构建了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按标准对调查数据、空间数据进行集成整合,实现了岩溶数据资料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动态化管理。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调查数据管理模块、空... 为服务地质调查数据管理需求,基于GIS平台,构建了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按标准对调查数据、空间数据进行集成整合,实现了岩溶数据资料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动态化管理。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调查数据管理模块、空间数据管理模块、数据核查管理模块、钻孔柱状图管理模块、基础数据管理模块、系统数据管理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 地质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喀斯特地区人口环境容量研究中的应用——以贵州省紫云县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丽明 杨胜天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3-189,共7页
以贵州省紫云县为例,首次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喀斯特地区人口环境容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粮食生产、烤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牧业、林业和人口6个子系统。分析了所建模型的结构,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并针对模拟结果... 以贵州省紫云县为例,首次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喀斯特地区人口环境容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粮食生产、烤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牧业、林业和人口6个子系统。分析了所建模型的结构,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并针对模拟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本研究模型可以为当地制定人口政策和移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喀斯特地区 人口 环境容量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峰丛岩溶区的环境特点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11
作者 庞冬辉 李先琨 +1 位作者 何成新 蒋忠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8-413,398,共7页
桂西岩溶峰丛山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 ,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急需修复和重建。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 ,进行土地利用的优化设计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通过全面封育与先锋群落的构建 ,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 桂西岩溶峰丛山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 ,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急需修复和重建。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 ,进行土地利用的优化设计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通过全面封育与先锋群落的构建 ,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 ,恢复良好的森林植被 ,涵养表层岩溶水 ,改善生存环境 ,进行不同地貌部位和岩溶地质背景下适生植物合理布局 ,是峰丛岩溶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峰丛洼地 环境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优化 森林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蔡绍洪 魏媛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8,共9页
为诠释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态变化趋势,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极差变换、变异系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分... 为诠释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态变化趋势,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极差变换、变异系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贫困山区2005—2015年间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度表现出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0.75<C<1.0,处于良好耦合水平等级。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115.30%和36.32%,0.4≤D<0.6,属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向勉强协调发展过渡的类型。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趋于好转,系统区域协同效应呈增强趋势,揭示研究区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 喀斯特贫困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地区天然水环境同位素组成及其在岩溶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裴建国 陶友良 童长水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5-53,共9页
本文在研究焦作地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氚)以及它们的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方法探讨了焦怍地区岩溶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并分析了焦作岩溶水系统与三姑泉岩溶... 本文在研究焦作地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氚)以及它们的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方法探讨了焦怍地区岩溶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并分析了焦作岩溶水系统与三姑泉岩溶水系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地质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洞突涌水指示西南岩溶大泉成因关系及水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天宇 成建梅 +4 位作者 段勇 李仲夏 陈亮 黄盛财 谷芝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193,共11页
滇中引水工程昆呈隧洞横穿昆明市呈贡区主要的水源地——黑龙潭、白龙潭地区,隧洞涌水可能严重威胁城市供水安全。综合隧洞施工水文动态数据和水化学数据,分析岩溶水系统特征和隧洞施工的影响,论证两泉的成因关系;构建了昆呈隧洞黑龙潭... 滇中引水工程昆呈隧洞横穿昆明市呈贡区主要的水源地——黑龙潭、白龙潭地区,隧洞涌水可能严重威胁城市供水安全。综合隧洞施工水文动态数据和水化学数据,分析岩溶水系统特征和隧洞施工的影响,论证两泉的成因关系;构建了昆呈隧洞黑龙潭—白龙潭段三维地下水流模型,经模型识别验证后,开展隧洞施工条件岩溶水系统的流场和泉流量变化的模拟预测,分析评价其水环境效应。研究表明:黑龙潭与白龙潭分别属于相对独立的2套岩溶水系统,补给区均为P_(1)q+m组强岩溶含水层,但在三家村洼地下游,两泉分别受P_(1)d组隔水地层和浑水塘断层的控制而形成稳定的岩溶通道;昆呈隧洞掘进改变了区域地下水流场,并袭夺白龙潭泉流量使其断流,且泉流量恢复困难;但隧洞掘进对黑龙潭影响较小。本研究对岩溶泉的成因关系进行探讨,并定量分析隧道掘进的水环境影响,对防止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的突涌水等问题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隧洞涌水 数值模拟 水环境效应 泉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