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权新论——一种法与经济学分析的思路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林彬 李胜兰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6期26-33,共8页
:物权与产权有相同之处 ,但二者毕竟不能等同。传统物权理论一般将物权的特征归纳为支配性、排他性和绝对性。若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 ,可转让性也应是物权的重要特征。为此 ,我国物权体系的设置一定要考虑体系设置的效率问题。此外 。
关键词 物权 产权 物权法 物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物权的民法保护之范式——以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为中心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温世扬 廖焕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8-32,共5页
物权的民法保护不仅涉及物权的安全,还决定了民法责任体系的构架。物权保护有不同方式,即侵权请求权方式、物上请求权方式和物上请求权—侵权请求权方式。其中第三种方式具有合理性,建议我国采纳该范式。物权保全请求权具有适宜保护绝... 物权的民法保护不仅涉及物权的安全,还决定了民法责任体系的构架。物权保护有不同方式,即侵权请求权方式、物上请求权方式和物上请求权—侵权请求权方式。其中第三种方式具有合理性,建议我国采纳该范式。物权保全请求权具有适宜保护绝对权利的特点,我国绝对权保护可准此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 民法 侵权请求权 绝对权 中国 物上请求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定主义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洪海林 石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6,共7页
物权法定主义作为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学者们对其褒贬不一。本文在探究其内涵及产生根源的基础上 ,认为物权法定主义并不违背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 ,物权法定主义在我国物权立法中应当得到坚定的坚持。
关键词 物权法定主义 物权法 内涵 意思自治 中国 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区分之我见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康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710-714,共5页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概念及其区分理论的涵义、价值、理论基础,应当予以反思:物权契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处分行为,它与处分行为在概念、价值取向上均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因此,应当对"臃肿"的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区分理论进行&...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概念及其区分理论的涵义、价值、理论基础,应当予以反思:物权契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处分行为,它与处分行为在概念、价值取向上均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因此,应当对"臃肿"的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区分理论进行"消肿""减压",废弃物权契约这一无用的"盲肠"与"蛇足",从而对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区分理论获得正本清源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担行为 处分行为 债权行为 物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物权法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烈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物权法调整的三大内容决定了物权法体系的构建。我国物权法应当吸取德国及瑞士民法典的先进立法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以所有权为核心,以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为两翼、将占有和登记单列出来的物权法体系。
关键词 物权法 法律体系 物权种类 自物权 民法 他物权 中国 动产所有权抵押权 担保法 矿产资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局”之间的文化互觉——费孝通多元一体文化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旭东 朱鸿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直面新时代,从历史和文化的维度重新审视和理解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启发性思考。可以由"格"出发去理解"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而"局"可以理解为&qu... 直面新时代,从历史和文化的维度重新审视和理解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启发性思考。可以由"格"出发去理解"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而"局"可以理解为"布局"和"分布",也就是在同一的"格"的空间范围和形式中,中华民族内部的各民族单位是如何分布和布局的。在如此"格""局"关照之下,人与物、自然与社会、文化与技术、中国与世界才能得以钩连和融通,"在一起"的"互惠的共同体"才有现实的可能,文化自觉、文化他觉以及文化互觉才能成为必然。在此基础上,彼此构建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天下大同"的最终目标和状态才有可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多元与一体 格与局 文化自觉 文化他觉 文化互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