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0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unch dynamic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box-type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considering plane clearance contact
1
作者 Jinxin Tang Guoping Wang +3 位作者 Genyang Wu Yutian Sun Lilin Gu Xiaoting Ru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5期105-123,共19页
A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x-type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BMLRS)improves,its mechanical structures,particularly the plane clearance design between the slider on the rocket and the guide inside the launch canist... A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x-type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BMLRS)improves,its mechanical structures,particularly the plane clearance design between the slider on the rocket and the guide inside the launch canister,have grown increasingly complex.However,deficiencies still exist in the current launch modeling theory for BMLRS.In this study,a multi-rigid-flexible-body launch dynamics model coupling the launch platform and rocket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 and the Newton-Euler formulation.Furthermore,considering the bending of the launch canister,a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slider-guide plane clearance contact was proposed.To quantify the contact force and friction effect between the slider and guide,the contact force model and modified Coulomb model were introduced.Both the modal and launch tests were conducted.Additionally,the modal convergence was verified.By comparing the modal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 results,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of the eigenfrequency is 3.29%.thereby verifying the accuracy of the developed BMLRS dynamics model.Furthermore,the launch test validated the proposed plane clearance contact model.Moreover,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model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MLRS,including launch canister bending stiffness,slider and guide material,slider-guide clearance,slider length and layout.This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optimization in BMLRS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type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Launch dynamics Plane clearance contact contact detection algorithm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MST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粉细砂层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地表沉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龙 栗鹏超 +3 位作者 刘小锋 孙立军 郭长龙 何况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研究富水粉细砂层地铁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对郑州地铁12号线08工区埋深15 m、长7.5 m的联络通道在顶管法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地层-主隧道-内支撑-联络通道”体系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了顶管掘... 为研究富水粉细砂层地铁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对郑州地铁12号线08工区埋深15 m、长7.5 m的联络通道在顶管法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地层-主隧道-内支撑-联络通道”体系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了顶管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量随着顶管机的推进逐渐增大,顶推到位后达到最大沉降值,其中台车就位、始发破洞及接收破洞阶段产生的沉降增量明显大于其他开挖阶段,设备拆除后,受卸载作用影响,地层产生一定量回弹,沉降值减小;地表沉降曲面呈漏斗状,沿联络通道中心线方向左右对称,沿垂直于中心线方向不对称,最大沉降值位于纵向距离联络通道中心靠近始发端3 m处;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横向影响范围更大,地表沉降集中发生区域近似椭圆形,其长轴垂直于联络通道中心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通道 顶管法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起落架足垫着陆接触力分析
3
作者 孙自强 徐伟 +1 位作者 闫明 金映丽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7-523,共7页
【目的】随着无人飞行器对飞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起落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已成为无人机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聚焦六杆式起落架橡胶足垫的着陆接触力学行为,针对其非线性力学特性建模难题展开系统性研究。通过构建精确的动态接触模... 【目的】随着无人飞行器对飞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起落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已成为无人机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聚焦六杆式起落架橡胶足垫的着陆接触力学行为,针对其非线性力学特性建模难题展开系统性研究。通过构建精确的动态接触模型,揭示橡胶缓冲件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响应机制,为起落架足端缓冲装置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连续接触力法理论框架,构建了橡胶材料的非线性接触力学模型。该模型耦合Hertz接触理论与Mooney-Rivlin应变能函数,通过非理想弹性碰撞关系表征橡胶材料的超弹性特性及其接触面动态耦合效应。在ABAQUS平台中,采用Mooney-Rivlin超弹性本构模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结合隐式动力学求解器对着陆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构建了带力传感器的落震实验台,获取实测数据用于模型验证。该方法结合理论建模、软件仿真与实验验证,有效克服了传统经验公式的局限性。【结果】研究系统分析了多物理参数对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当着陆高度在50~200 mm变化时,接触力峰值成正比增长,增幅达1.78 kN。当负载质量在5~20 kg变化时,接触力峰值与其呈近似线性关系,增幅达1.02 kN。此外,足垫厚度的增加对冲击力的减小作用有限,而足垫形状优化可有效改善接触抖动现象。对比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圆柱形足垫,圆锥形足垫受力更均匀,能有效减少接触抖动。实验验证表明,在着陆高度为100 mm的工况下,仿真模拟与实测数据的接触力峰值误差约为6%,关键参数的相位偏移控制在3 ms以内,充分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研究表明,接触力与着陆高度、足垫厚度呈近似正比例关系,但足垫厚度影响较小;优化足垫形状可显著降低接触抖动,其中圆锥形足垫具有最佳缓冲性能。本研究的理论创新体现在以下方面:融合连续接触力法与超弹性本构模型,建立适用于橡胶缓冲件的动态接触预测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处理非线性耦合效应的技术瓶颈;系统分析多物理因素对足端接触力的影响,实现了缓冲结构性能的量化评价,为足端参数优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足垫 着陆碰撞 连续接触力法 弹性接触 力学模型 有限元软件 接触力分析 吸能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荔枝颗粒模型接触参数标定与试验
4
作者 郭嘉明 林国鹏 +4 位作者 丁志武 郭鹏 邱晧烽 谢俊楷 曾志雄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12-221,共10页
目的在荔枝自动分装过程中,果实间及果实与分装结构间的接触参数不明确,导致分装效率较低。通过离散元法对荔枝颗粒仿真模型进行接触参数标定,为相关分装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EDEM软件建立颗粒模型,通过碰撞弹跳、斜面滑移... 目的在荔枝自动分装过程中,果实间及果实与分装结构间的接触参数不明确,导致分装效率较低。通过离散元法对荔枝颗粒仿真模型进行接触参数标定,为相关分装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EDEM软件建立颗粒模型,通过碰撞弹跳、斜面滑移和滚动试验等方法,测定荔枝与不锈钢、亚克力、泡沫塑料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滚动摩擦因数。同时,基于堆积角试验和最陡爬坡试验结果,确定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的因素水平和方案,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多元二次方程进行多目标优化,最终确定荔枝果实间接触参数组合,并通过抬升无底圆筒试验和分装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标定得到荔枝与不锈钢、亚克力、泡沫塑料的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498、0.462、0.342,静摩擦因数分别为0.356、0.347、0.598,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0375、0.0387、0.0398。优化得到荔枝果实间接触参数组合,碰撞恢复系数为0.243,静摩擦因数为0.374,滚动摩擦因数为0.127。仿真试验与台架试验得到的堆积角误差为3.59%。结论成功标定了荔枝颗粒的接触参数,仿真参数准确、可靠,可为荔枝物理特性研究及分装设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支持,达到了提高分装效率的研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离散元法 接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包衣种子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试验
5
作者 于英杰 崔杰 +1 位作者 马二登 宋大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4-269,共6页
研究烟草包衣种子与ABS树脂间以及种子之间的离散元仿真试验参数,提高烟草育苗播种机排种器离散元仿真试验的准确度。应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烟草包衣种子离散元模型,基于自由落体碰撞试验、斜面滑动试验、斜面滚动试验和堆积试验,对比... 研究烟草包衣种子与ABS树脂间以及种子之间的离散元仿真试验参数,提高烟草育苗播种机排种器离散元仿真试验的准确度。应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烟草包衣种子离散元模型,基于自由落体碰撞试验、斜面滑动试验、斜面滚动试验和堆积试验,对比分析EDEM仿真试验结果,标定烟草包衣种子与ABS树脂间以及种子之间的离散元仿真接触参数,得到烟草包衣种子与ABS树脂间以及种子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19和0.6、0.366和0.7、0.034和0.15。采用滚筒式精密排种器进行仿真参数试验验证,对比不同排种轮转速下试验指标的实测值和仿真值,得到精密排种器充种合格率、漏播率和重播率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仿真参数可靠,能准确模拟烟草包衣种子物料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包衣种子 离散元法 接触参数 标定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期艾草茎秆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研究
6
作者 刘虎 张泽豪 +3 位作者 何琴英 张道德 严旺开 霍欣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2,共10页
以艾草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仿真软件,分别基于Hertz—Mindlin、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 V2模型建立艾草茎秆刚性、柔性离散元模型。通过单轴压缩试验确定艾草茎秆的泊松比、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分别为0.33、91.37 MPa、34.35 MP... 以艾草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仿真软件,分别基于Hertz—Mindlin、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 V2模型建立艾草茎秆刚性、柔性离散元模型。通过单轴压缩试验确定艾草茎秆的泊松比、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分别为0.33、91.37 MPa、34.35 MPa。以休止角和弯曲破坏力为响应指标,通过Plack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艾草茎秆的接触参数和黏结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艾草茎秆与钢板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0.47、0.2。艾草茎秆之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3、0.49、0.14。艾草茎秆黏结模型中单位面积法向刚度为5.51×10^(12)N/m^(3),单位面积切向刚度为8.40×10^(11)N/m^(3),临界法向应力为20.69 MPa,临界切向应力为20.57 MPa,黏结半径为0.62 mm。采用休止角试验和弯曲试验对标定的参数进行验证,休止角和弯曲破坏力的物理试验均值与仿真试验均值相对误差分别为0.43%、2.10%,为艾草茎秆离散元仿真模型建立和收割机械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茎秆 离散元法 接触参数标定 黏结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体理论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洪 安宝宝 +1 位作者 郑路 武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8-905,共8页
侧重总结块体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核心概念从经典锥、形心滑动锥、广义节理锥发展为接触理论的总进入角;配套形成全赤平投影、向量运算、赤平解析、全域切割与接触计算等方法;保留刚体平移失稳基本假设,弱化... 侧重总结块体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核心概念从经典锥、形心滑动锥、广义节理锥发展为接触理论的总进入角;配套形成全赤平投影、向量运算、赤平解析、全域切割与接触计算等方法;保留刚体平移失稳基本假设,弱化无限延伸平直结构面和面-面接触几何约束两大基本假设;将面-面接触几何约束条件下临空凸块体稳定分析推广为一般接触几何约束条件下全域任意形态块体渐进失稳分析。此外,提出总进入角接触理论与计算方法用于块体可动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块体理论实质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理论 接触理论 总进入角 全赤平投影 向量运算 赤平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宽带声接触航迹起始方法研究
8
作者 姚直象 柳嵩 林啸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针对背景干扰易造成被动声系统产生虚假航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逻辑法的被动宽带声接触航迹起始算法。首先,在被动宽带声接触检测和角度估计基础上,引入接触强度信息,构建角度-强度二维跟踪门;然后,基于二维跟踪门对多帧检测点进行... 针对背景干扰易造成被动声系统产生虚假航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逻辑法的被动宽带声接触航迹起始算法。首先,在被动宽带声接触检测和角度估计基础上,引入接触强度信息,构建角度-强度二维跟踪门;然后,基于二维跟踪门对多帧检测点进行关联确定航迹头、生成暂态航迹;最后,利用m/n准则将符合条件的暂态航迹升级为稳态航迹。理论分析、仿真和外场数据验证表明:所设计的被动宽带声接触航迹起始算法能够成功实现多接触航迹自动起始,降低虚假航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声系统 宽带声接触 航迹起始 逻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摆动工况下关节轴承的接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勇勇 牛荣军 +1 位作者 袁春明 邓四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关节轴承属于协调接触问题,其接触性能是进行轴承设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关节轴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多自由的摆转,造成部分接触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轴承寿命下降,因此轴承的摆动对接触性能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复合... 关节轴承属于协调接触问题,其接触性能是进行轴承设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参数。关节轴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多自由的摆转,造成部分接触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轴承寿命下降,因此轴承的摆动对接触性能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复合摆动情况下,轴承的接触性能会更加复杂,目前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鉴于此,考虑关节轴承实际发生偏斜和扭转实际工作工况,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开展复合摆动下轴承的接触性能分析,得到轴承的接触性能变化规律,为实际轴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复合摆动工况下,摆角大小对关节轴承接触应力大小及分布产生明显影响,摆角使得接触压力呈非对称分布,且接触应力分布随着摆角的增大愈发接近边缘,易发生边缘集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 复合摆动 有限元法 接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喷雾沉积法制备氟改性聚氨酯疏水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治宇 李梦 +2 位作者 赵欣 向家林 王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89,95,共4页
利用四氢呋喃(THF)、甲苯和二甲基甲酰胺(DMF)形成的混合溶剂,以超声波喷雾沉积方法在航空铝合金基材表面制备了氟端基聚氨酯涂层,研究了不同混合溶剂成分的条件下涂层的显微形貌和表面相位,表征了制备涂层的紫外-可见光光吸收性能。结... 利用四氢呋喃(THF)、甲苯和二甲基甲酰胺(DMF)形成的混合溶剂,以超声波喷雾沉积方法在航空铝合金基材表面制备了氟端基聚氨酯涂层,研究了不同混合溶剂成分的条件下涂层的显微形貌和表面相位,表征了制备涂层的紫外-可见光光吸收性能。结果表明:高挥发性的四氢呋喃在混合溶液中含量超过20%时,涂层表面均可观察到咖啡环现象,容易诱发针孔缺陷。然而涂层表面的微观波动随溶液起伏明显,其接触角大于100°。所制涂层样品的紫外线透过率在紫外线区域小于20%,而透过率在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喷涂法 四氢呋喃 含氟聚氨酯涂层 咖啡环现象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罚函数法的大变形冲击碰撞问题显式健壮格式
11
作者 初东阳 戎宇飞 +3 位作者 周章涛 伍星星 汪俊 王海坤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为了提高基于罚函数法的显式有限元对大变形接触-碰撞问题仿真的精确性和健壮性,基于前增量位移中心差分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大变形接触非侵入算法。将动力方程求解步分解为不考虑接触的预估步和考虑接触的修正步,在当前时刻,采用罚函... 为了提高基于罚函数法的显式有限元对大变形接触-碰撞问题仿真的精确性和健壮性,基于前增量位移中心差分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大变形接触非侵入算法。将动力方程求解步分解为不考虑接触的预估步和考虑接触的修正步,在当前时刻,采用罚函数法施加接触惩罚力,使其满足非侵入条件,从而提高显式接触计算的精确性;在仅能获得下一时刻位移的情况下,为了精确计算下一时刻的大变形内力,基于任意参考构型大变形理论,将动力学方程内力项映射到已知的参考构型求解,避免使用相关物理量的中间构型近似值,从而降低由大变形计算引入的数值误差。更严格的几何非线性算法以及接触算法可有效抑制实体间的非物理穿透和大变形碰撞过程中的单元畸变,提高计算程序的健壮性。对典型碰撞及侵彻算例进行仿真,并与商业软件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发展的大变形接触-碰撞显式算法的正确性,并证明了在高速大变形碰撞仿真方面,当前接触-碰撞显式算法比基于蛙跳格式中心差分和罚函数法的经典接触-碰撞算法更加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碰撞 显式有限元方法 接触算法 几何大变形 罚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圆弧修形和交错角的人字齿轮啮合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晓燕 王曦 周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元法和有限长线接触理论为基础,在载荷-变形协调方程中考虑不同啮合点处螺旋角的差异,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主动齿轮轴向位移,通过LTCA模型分析了轮齿圆弧修形与齿面交错角对啮合激励和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可适用于含不同误差类型的人字齿轮LTCA模型,且小误差下牛顿迭代法比传统迭代法的计算时间减少70%,圆弧修形量从2μm增至15μm,时变啮合刚度均值降低38%,啮合误差均值提高39%;当输入扭矩为500 N·m时,两侧齿面中部最大法向啮合力由100 N增大到370 N;随着齿面交错角的增大,时变啮合刚度均值提高,啮合误差均值减小,交错角相位差从0增加到π,时变啮合刚度、啮合误差的幅值分别降低了54%和79%。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字齿轮啮合稳定性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承载接触分析 圆弧修形 齿面交错角 轴向位移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搁置脚载荷下滚装船甲板接触计算与实验分析
13
作者 蒋嘉奇 徐志亭 +1 位作者 蔡忠华 王德禹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运输装置底部的搁置脚与滚装船甲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接触关系,不能简单地将搁置脚载荷视作均布载荷来处理。为探讨在搁置脚载荷作用下船舶甲板结构的接触压力与应力分布,以某钢质甲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对其进行非线性接... 运输装置底部的搁置脚与滚装船甲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接触关系,不能简单地将搁置脚载荷视作均布载荷来处理。为探讨在搁置脚载荷作用下船舶甲板结构的接触压力与应力分布,以某钢质甲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对其进行非线性接触数值计算,通过实尺度搁置脚载荷甲板强度实验,对搁置脚不同位置下甲板模型的接触压力、甲板板应力、纵骨应力进行分析,并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搁置脚与甲板的接触压力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甲板板的简化计算方法,将复杂的非线性接触计算转变为较为简单的线弹性计算。结果表明,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搁置脚前端和横梁附近,以强横梁为代表的强构件是主要承载构件,甲板板高应力区域主要集中在搁置脚底部前端以及横梁附近,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本文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简化计算方法对滚装船甲板设计及强度计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搁置脚 甲板 非线性接触 压力分布 简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离合器外星轮的磨损分析及优化设计
14
作者 禹鑫 薛进学 +2 位作者 张作超 李泽强 王世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8,共6页
针对超越离合器外星轮的磨损问题,通过故障树分析得出楔角、外星轮材料可能是导致磨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磨损原因为楔角偏大以及外星轮材料硬度较低,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提出将楔角由10... 针对超越离合器外星轮的磨损问题,通过故障树分析得出楔角、外星轮材料可能是导致磨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磨损原因为楔角偏大以及外星轮材料硬度较低,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提出将楔角由10°改为9°,外星轮材料由ZGCr15改为耐磨性更好的高速工具钢W18Cr4V,优化设计的超越离合器外星轮接触区域的磨损得到显著改善,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离合器 磨损 楔角 材料 有限元法 试验 接触应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圆柱滚子轴承接触应力精确计算方法
15
作者 武昭婷 王妍 +2 位作者 韩清凯 吕杭原 林君哲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4,共6页
航空发动机圆柱滚子轴承内部滚子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应力对其服役性能至关重要,目前有限元法已成为分析轴承内部接触应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有限元仿真精度和仿真效率的平衡问题,以NU2209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软件建... 航空发动机圆柱滚子轴承内部滚子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应力对其服役性能至关重要,目前有限元法已成为分析轴承内部接触应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有限元仿真精度和仿真效率的平衡问题,以NU2209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轴承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细化区域内单元网格尺寸对滚子与滚道之间接触应力的仿真精度以及仿真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滚子与滚道之间接触载荷的影响,最终得到了接触载荷与单元网格尺寸之间的拟合公式,并以NU2208,NU2209以及NU2212圆柱滚子轴承为例进行验证,Mape值均小于10%,证明了公式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航空发动机 有限元法 接触应力 精度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方法的同轴气泡聚并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郝文杰 韩晋玉 +2 位作者 刘瑶 赵陈儒 薄涵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2-1271,共10页
气液两相流动广泛存在于反应堆堆芯以及蒸汽发生器等设备中。气泡聚并、破碎等气泡动力学行为直接影响相关设备的热工水力性能。群平衡模型(PBM)是多相流系统中处理多组分粒子平衡问题的重要方法。气泡聚并核函数是PBM主要核函数之一,... 气液两相流动广泛存在于反应堆堆芯以及蒸汽发生器等设备中。气泡聚并、破碎等气泡动力学行为直接影响相关设备的热工水力性能。群平衡模型(PBM)是多相流系统中处理多组分粒子平衡问题的重要方法。气泡聚并核函数是PBM主要核函数之一,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气泡在碰撞过程中聚并为一个较大气泡的概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欧拉-欧拉框架下的气泡动力学行为研究及热工水力性能的预测。排液模型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聚并效率模型,是聚并核函数的重要部分。通过将流体体积法(VOF)与连续表面力模型(CSF)相结合对两同轴气泡聚并过程开展了2D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定量获得气泡聚并过程的排液时间,通过研究不同黏度下气泡的聚并,定量描述了气泡开始排液的接触时刻,讨论了初始液膜厚度与气泡直径、形变比以及黏度之间的关系,对文献中已有的4个排液时间模型的适用性及准确性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时刻的定义,初始液膜厚度的预测,以及黏性力和惯性力作用的综合考虑和评估对于提高排液时间模型的准确性,扩展其适用范围,进而提高PBM方法的计算准确性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方法 气泡聚并 接触时刻 初始液膜厚度 排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轮轨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初探
17
作者 罗易飞 赵鑫 +2 位作者 温泽峰 黄双超 周志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γ磨耗模型。对比二者在平顺条件和典型高频激励(轨面单个凹坑和波磨)下的轮轨力、接触应力、钢轨磨耗深度,结果表明,试验轮轨在比例载荷作用下能定量模拟服役轮轨的滚动接触行为,但由于轮轨截面几何、悬挂结构、驱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存在以下差异:试验轮轨在零横移时也具有约0.12倍静轮重的横向力,法向接触应力偏低,切向接触应力和钢轨磨耗量偏高;轨面短波不平顺激励下的动态轮轨力偏低,车轮滚出凹坑后轮轨力衰减得更快,波磨引起的轮轨“拍”振不明显,但钢轨磨耗深度平均值和峰-谷值均偏高,有利于实物试验时加速轨面不平顺演变。利用该试验台模拟直线或大半径曲线运行工况时应注意以上差异,并考虑加装车轮悬挂与侧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车轮-环轨 有限元法 短波不平顺 瞬态滚动接触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泵缸体-主轴花键齿面修形及抗磨损研究
18
作者 叶绍干 陈天星 +3 位作者 陈鼎 苗克非 赵守军 刘会祥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67-1773,1783,共8页
轴向柱塞泵在运行过程中,其柱塞腔内压力的变化易使缸体和主轴花键碰撞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加剧齿面的微动磨损。为了延长其花键的使用寿命,结合有限元法和Archard模型,对柱塞泵缸体和主轴花键抗磨损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有限元法... 轴向柱塞泵在运行过程中,其柱塞腔内压力的变化易使缸体和主轴花键碰撞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加剧齿面的微动磨损。为了延长其花键的使用寿命,结合有限元法和Archard模型,对柱塞泵缸体和主轴花键抗磨损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轴向柱塞泵缸体-主轴花键碰撞有限元模型;然后提出一种新的渐开线花键副修形方法,对比传统的齿向修形方法,对花键副修形前后的接触特性进行分析;最后结合Archard模型对花键副修形前后的齿面微动磨损进行预测和对比。结果表明:对花键齿面进行适当的修形后,其接触时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所缓解,齿面的最大接触应力有所减小;四种修形法都可以降低花键两端的齿面微动磨损,精准齿面修形法的修形效果比传统的齿向修形法好一些。研究结果对柱塞泵花键运行的可靠性和抗磨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有限元法 齿向修形 接触特性 微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块石填料摊铺层振动压实过程及效应研究
19
作者 徐平 何嘉雄 +3 位作者 乔世范 董辉 陈宾 侯伟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为了研究块石填料摊铺层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行为及其效应,采用离散元法进行了两种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振动碾压模拟试验:“慢速小激振力”和“快速大激振力”。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工况下块石填料的颗粒位移、应力响应、颗粒间空隙率变化以... 为了研究块石填料摊铺层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行为及其效应,采用离散元法进行了两种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振动碾压模拟试验:“慢速小激振力”和“快速大激振力”。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工况下块石填料的颗粒位移、应力响应、颗粒间空隙率变化以及压实过程,结果表明:增加碾压遍数显著增大了颗粒位移,并减少了颗粒间的空隙率;摊铺层表面沉降率与颗粒空隙率的变化值之间表现出强烈的线性相关性;压实能量的作用效应(包括颗粒位移、空隙率减少程度、峰值动应力和静土压力增量)随着摊铺层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压实能量主要沿竖直方向传播,摊铺层沿深度方向可分为主压实区、次压实区和弱影响区3个区域;大粒径块石填料颗粒的比例显著影响颗粒间的接触结构特征,从而影响压实效果和过程,块石填料的压实过程是由挤压压实效应、移动压实效应和填充压实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在持续的振动碾压荷载作用下,颗粒间的接触结构特征和聚集状态从“单点接触”和“松散”状态逐渐演变为“多点接触”和“紧密”状态。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确定最适摊铺层厚度及优化压路机参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石填料 振动碾压 压实效应 接触结构特征 压实过程 离散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快速仿真方法
20
作者 陈龙 刘志刚 +3 位作者 段甫川 胡泽尧 徐钊 陈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444,共11页
针对当前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有限元模型仿真速度慢、计算时间成本高的问题,对采用三维接触算法的弓网仿真方法与流程进行改进.首先,采用中心差分思想,将求解弓网接触副相对运动速度时需迭代计算的方程转换为可直接计算的显式方程;然... 针对当前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有限元模型仿真速度慢、计算时间成本高的问题,对采用三维接触算法的弓网仿真方法与流程进行改进.首先,采用中心差分思想,将求解弓网接触副相对运动速度时需迭代计算的方程转换为可直接计算的显式方程;然后,将刚性接触网在静平衡处进行线性化处理,以避免刚度矩阵组装耗时,并加快刚性网内力计算;其次,对弓网接触状态进行惰性判断以减少计算量;最后,对本文所提快速仿真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效率与精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30跨8 m跨距的刚性接触网-受电弓仿真算例中,快速仿真方法相比标准仿真方法节省97.67%的仿真时间,且接触力结果最大偏差仅为0.48%;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其节省的时间迅速增加,计算效率优势愈发显著,同时接触力结果偏差均小于1.00%;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所节省的时间占比基本不变,接触力结果偏差略有增大趋势,在230 km/h以下的速度工况中,接触力标准差偏差均小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接触网 有限元方法 计算效率 绝对节点坐标法 三维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