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栽培大豆耐盐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
34
1
作者
罗庆云
於丙军
+3 位作者
刘友良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等2套组合,通过P1、P2、F1、F2和F2:3苗期植株耐盐性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等2套组合,通过P1、P2、F1、F2和F2:3苗期植株耐盐性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栽培大豆耐盐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农88-31×Jackson和南农1138-2×南农88-31耐盐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式。在高世代选择耐盐性植株的效率较高,从F2:3估计,南农88-31×Jackson组合的NaCl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82.13%;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的耐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6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耐盐性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
混合遗传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通丝瓜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32
2
作者
苏小俊
徐海
+5 位作者
高军
郑子松
宋波
陈龙正
袁希汉
陈劲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2-1118,共7页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普通丝瓜品种50-5(黑籽短圆筒)×20-4(桂林水瓜)杂交组合6个世代群体的5个果实性状(果柄长、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50-5×20-4组合果柄长的遗...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普通丝瓜品种50-5(黑籽短圆筒)×20-4(桂林水瓜)杂交组合6个世代群体的5个果实性状(果柄长、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50-5×20-4组合果柄长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8.49%、70.53%和82.07%,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1.50%、29.47%和17.92%;果长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8.85%、84.55%和81.68%,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1.15%、15.44%和18.32%;果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5.23%、73.06%和73.82%,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4.62%、26.94%和26.13%;果形指数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5.23%、62.80%和78.89%,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4.76%、37.19%和21.11%;单果质量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70.71%、85.35%和89.64%,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29.29%、14.64%和10.36%。果柄长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较小,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基因型选择法),宜在分离晚世代进行选择;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较大,宜采取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可在分离早世代进行选择;且宜对5个果实性状进行综合选择。5个果实性状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均较高,故在育种过程中要尽量采取措施以减少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遗传
果实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苗期栽培大豆Cl^-耐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罗庆云
刘友良
+2 位作者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0-394,共5页
NaCl胁迫下栽培大豆所受的离子胁迫作用主要是由Cl-毒害所引起的,可以通过改良栽培大豆的Cl-敏感性来提高栽培大豆的耐盐性。本研究对栽培大豆品种南农1138-2、南农88-31和Jackson间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F2∶3世代的Cl-...
NaCl胁迫下栽培大豆所受的离子胁迫作用主要是由Cl-毒害所引起的,可以通过改良栽培大豆的Cl-敏感性来提高栽培大豆的耐盐性。本研究对栽培大豆品种南农1138-2、南农88-31和Jackson间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F2∶3世代的Cl-耐性进行了调查,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栽培大豆的Cl-耐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农88-31×Jackson和南农1138-2×南农88-31的Cl-耐性遗传都符合D-0模型,即上述两组合的Cl-耐性都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南农88-31×Jackson组合的主基因和多基因加性效应都高于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但是,其主基因和多基因显性效应远低于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从F2∶3估计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54%和18.23%,估计的微效基因遗传力分别为83.56%和16.32%。表明,可以利用Cl-耐性强的大豆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且在育种的早期阶段选育Cl-耐性强的单株或家系,以获得耐盐性高的栽培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Cl^-耐性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遗传分析
被引量:
16
4
作者
苏小俊
徐海
+1 位作者
袁希汉
陈劲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68-1472,共5页
选用始雌花节位有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配制‘五叶香丝瓜’ב短圆筒丝瓜’(L1×L2)和‘短圆筒丝瓜’ב蛇形丝瓜’(L2×L3)2套组合,通过调查P1、P2、F1、B1、B2和F2植株的始雌花节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
选用始雌花节位有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配制‘五叶香丝瓜’ב短圆筒丝瓜’(L1×L2)和‘短圆筒丝瓜’ב蛇形丝瓜’(L2×L3)2套组合,通过调查P1、P2、F1、B1、B2和F2植株的始雌花节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始雌花节位遗传规律。结果显示:L1×L2始雌花节位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2×L3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1×L2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6.13%、51.29%和68.27%,L2×L3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82.02%、64.87%和65.62%;L1×L2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23.43%、48.69%和31.73%,L2×L3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4.27%、55.40%和34.38%。结果表明: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是由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早熟性(较低的始雌花节位)不太可能通过杂种优势来实现;始雌花节位遗传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始雌花节位
遗传
数量性状
定向选择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粳稻直立穗型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嘉宇
徐正进
陈温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共5页
选用水稻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配制辽粳5号/丰锦组合,通过对P1、P2、F1、F2、B1和B2的颈穗弯曲度和穗角的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粳稻穗直立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直立穗型性状的遗传无...
选用水稻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配制辽粳5号/丰锦组合,通过对P1、P2、F1、F2、B1和B2的颈穗弯曲度和穗角的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粳稻穗直立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直立穗型性状的遗传无论是从颈穗弯曲度评价,还是利用穗角评价都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式,且两对主基因间都存在互作。从F2估计,颈穗弯曲度在辽粳5号/丰锦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8.41%,穗角在该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型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磷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60,共4页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玉米082×掖107组合的磷效率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磷效率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F2和F2:3估计的主基因的遗传力分别为61.41%和6...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玉米082×掖107组合的磷效率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磷效率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F2和F2:3估计的主基因的遗传力分别为61.41%和62.59%,估计的微效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38.60%和37.42%.主基因的遗传力都高于微效多基因,玉米082×掖107组合磷效率的遗传主要由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微效基因对玉米磷效率的影响较大.表明可以利用磷效率高的玉米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且在育种的早期阶段选育磷效率高的单株或家系,以获得磷效率高的栽培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效率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分析
7
作者
吴纪中
蔡士宾
+2 位作者
颜伟
吴小有
张仙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5,共5页
为了揭示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特点,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IDO580×宁麦13号、鄂恩1号×IDO580的两套P1、F1、P2、B1、B2和F2的6个世代群体的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
为了揭示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特点,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IDO580×宁麦13号、鄂恩1号×IDO580的两套P1、F1、P2、B1、B2和F2的6个世代群体的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合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混合遗传的控制;在两对主基因的一阶遗传参数中,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但以上位性效应所占比例为最大;在二阶遗传参数中,主基因遗传率远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B1、B2和F2的3个分离世代中,以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最高,其在这两个组合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49%和8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磷土壤下玉米苗期叶龄的混合遗传分析
8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750-1752,共3页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苗期叶龄的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叶龄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D-1)。玉米苗期叶...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苗期叶龄的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叶龄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D-1)。玉米苗期叶龄是由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的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46.4%,但是微效多基因的遗传力也较大,多基因控制的玉米叶龄遗传力为33.3%,环境对玉米叶龄遗传力为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龄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低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磷土壤下玉米须根数的混合遗传分析
9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330-1332,共3页
运用主基因一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须根数的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须根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玉米须根数是由1对独立主基因控...
运用主基因一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须根数的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须根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玉米须根数是由1对独立主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19.71%,但是微效多基因的遗传力大于主基因的遗传力,多基因控制的玉米须根数遗传力为75.06%,可见,玉米082×掖107组合须根数的遗传主要由微效基因控制。表明,以基因重组或聚合为基础的杂交育种方法仍然是改良玉米须根数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须根数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低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栽培大豆耐盐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
34
1
作者
罗庆云
於丙军
刘友良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9-24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06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999002005)瑞典国际科学基金(IFS)(C3143-1)863计划(2002AAZZ4061)资助项目
文摘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等2套组合,通过P1、P2、F1、F2和F2:3苗期植株耐盐性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栽培大豆耐盐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农88-31×Jackson和南农1138-2×南农88-31耐盐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式。在高世代选择耐盐性植株的效率较高,从F2:3估计,南农88-31×Jackson组合的NaCl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82.13%;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的耐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67.47%。
关键词
栽培大豆
耐盐性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
混合遗传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Keywords
Cultivated soybean
Salt tolerance
Inheritance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通丝瓜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32
2
作者
苏小俊
徐海
高军
郑子松
宋波
陈龙正
袁希汉
陈劲枫
机构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2-1118,共7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2008AA10Z150)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BG2007301)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08)715]
文摘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普通丝瓜品种50-5(黑籽短圆筒)×20-4(桂林水瓜)杂交组合6个世代群体的5个果实性状(果柄长、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50-5×20-4组合果柄长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8.49%、70.53%和82.07%,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1.50%、29.47%和17.92%;果长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8.85%、84.55%和81.68%,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1.15%、15.44%和18.32%;果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5.23%、73.06%和73.82%,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4.62%、26.94%和26.13%;果形指数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5.23%、62.80%和78.89%,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4.76%、37.19%和21.11%;单果质量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70.71%、85.35%和89.64%,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29.29%、14.64%和10.36%。果柄长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较小,宜采用个体选择法(基因型选择法),宜在分离晚世代进行选择;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较大,宜采取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可在分离早世代进行选择;且宜对5个果实性状进行综合选择。5个果实性状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均较高,故在育种过程中要尽量采取措施以减少环境影响。
关键词
普通丝瓜
遗传
果实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Keywords
luffa
inheritance
fruit characters
mixed major gene plus polygene mixed inheritance model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分类号
S642.401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苗期栽培大豆Cl^-耐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罗庆云
刘友良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0-39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069)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NaCl胁迫下栽培大豆所受的离子胁迫作用主要是由Cl-毒害所引起的,可以通过改良栽培大豆的Cl-敏感性来提高栽培大豆的耐盐性。本研究对栽培大豆品种南农1138-2、南农88-31和Jackson间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F2∶3世代的Cl-耐性进行了调查,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栽培大豆的Cl-耐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农88-31×Jackson和南农1138-2×南农88-31的Cl-耐性遗传都符合D-0模型,即上述两组合的Cl-耐性都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南农88-31×Jackson组合的主基因和多基因加性效应都高于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但是,其主基因和多基因显性效应远低于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从F2∶3估计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54%和18.23%,估计的微效基因遗传力分别为83.56%和16.32%。表明,可以利用Cl-耐性强的大豆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且在育种的早期阶段选育Cl-耐性强的单株或家系,以获得耐盐性高的栽培大豆品种。
关键词
栽培大豆
Cl^-耐性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Keywords
Soybean cultivars
Cl^- tolerance
Inheritance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2.6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遗传分析
被引量:
16
4
作者
苏小俊
徐海
袁希汉
陈劲枫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68-1472,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2004AA241120)
文摘
选用始雌花节位有差异的普通丝瓜品种配制‘五叶香丝瓜’ב短圆筒丝瓜’(L1×L2)和‘短圆筒丝瓜’ב蛇形丝瓜’(L2×L3)2套组合,通过调查P1、P2、F1、B1、B2和F2植株的始雌花节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始雌花节位遗传规律。结果显示:L1×L2始雌花节位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2×L3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L1×L2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66.13%、51.29%和68.27%,L2×L3组合的B1、B2和F2群体遗传率(主基因+多基因)分别为82.02%、64.87%和65.62%;L1×L2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23.43%、48.69%和31.73%,L2×L3组合B1、B2和F2群体的环境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34.27%、55.40%和34.38%。结果表明: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是由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早熟性(较低的始雌花节位)不太可能通过杂种优势来实现;始雌花节位遗传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普通丝瓜
始雌花节位
遗传
数量性状
定向选择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Keywords
luffa (Luffa cylindrica Roem. )
nodal positon
of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bud, inheritance
quantitative traits
directional selection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分类号
S642.2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粳稻直立穗型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嘉宇
徐正进
陈温福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66)
沈阳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070117)
文摘
选用水稻直立穗型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丰锦配制辽粳5号/丰锦组合,通过对P1、P2、F1、F2、B1和B2的颈穗弯曲度和穗角的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粳稻穗直立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直立穗型性状的遗传无论是从颈穗弯曲度评价,还是利用穗角评价都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式,且两对主基因间都存在互作。从F2估计,颈穗弯曲度在辽粳5号/丰锦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8.41%,穗角在该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9.04%。
关键词
水稻
穗型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Key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inheritance
of
panicle type
mixed major-gene plus polygenes inheritance model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Q789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磷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机构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60,共4页
基金
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水稻玉米良种创新工程资助项目(CSTC2007AB1045)
文摘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玉米082×掖107组合的磷效率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磷效率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F2和F2:3估计的主基因的遗传力分别为61.41%和62.59%,估计的微效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38.60%和37.42%.主基因的遗传力都高于微效多基因,玉米082×掖107组合磷效率的遗传主要由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微效基因对玉米磷效率的影响较大.表明可以利用磷效率高的玉米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且在育种的早期阶段选育磷效率高的单株或家系,以获得磷效率高的栽培玉米品种.
关键词
玉米
磷效率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Keywords
maize
high phosphorus efficiency
inheritance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分析
7
作者
吴纪中
蔡士宾
颜伟
吴小有
张仙义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5,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2)2024)
江苏省农科院基金项目(6110513)
文摘
为了揭示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特点,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IDO580×宁麦13号、鄂恩1号×IDO580的两套P1、F1、P2、B1、B2和F2的6个世代群体的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合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混合遗传的控制;在两对主基因的一阶遗传参数中,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但以上位性效应所占比例为最大;在二阶遗传参数中,主基因遗传率远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B1、B2和F2的3个分离世代中,以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最高,其在这两个组合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49%和82.24%。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Keywords
Wheat
Polyphenol oxidase
Inheritance
Mixed model for major gene plus polygene inheritance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磷土壤下玉米苗期叶龄的混合遗传分析
8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机构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750-1752,共3页
基金
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水稻玉米良种创新工程项目资助(CSTC2007AB1045)
文摘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苗期叶龄的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叶龄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D-1)。玉米苗期叶龄是由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的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46.4%,但是微效多基因的遗传力也较大,多基因控制的玉米叶龄遗传力为33.3%,环境对玉米叶龄遗传力为20.3%。
关键词
玉米
叶龄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低磷
Keywords
maize
leaf age
inheritance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deficient phosphorus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磷土壤下玉米须根数的混合遗传分析
9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机构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330-1332,共3页
基金
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水稻玉米良种创新工程项目资助(CSTC2007AB1045)
文摘
运用主基因一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须根数的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须根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玉米须根数是由1对独立主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19.71%,但是微效多基因的遗传力大于主基因的遗传力,多基因控制的玉米须根数遗传力为75.06%,可见,玉米082×掖107组合须根数的遗传主要由微效基因控制。表明,以基因重组或聚合为基础的杂交育种方法仍然是改良玉米须根数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玉米
须根数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低磷
Keywords
maize
fiber root number
inheritance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joint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generations
deficient phosphorus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栽培大豆耐盐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罗庆云
於丙军
刘友良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普通丝瓜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
苏小俊
徐海
高军
郑子松
宋波
陈龙正
袁希汉
陈劲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苗期栽培大豆Cl^-耐性的遗传分析
罗庆云
刘友良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普通丝瓜始雌花节位遗传分析
苏小俊
徐海
袁希汉
陈劲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粳稻直立穗型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王嘉宇
徐正进
陈温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玉米磷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陈俊意
徐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分析
吴纪中
蔡士宾
颜伟
吴小有
张仙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低磷土壤下玉米苗期叶龄的混合遗传分析
陈俊意
徐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低磷土壤下玉米须根数的混合遗传分析
陈俊意
徐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