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共流条件下过膨胀水下超声速气体喷流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耐民 许昊 +2 位作者 孙铁志 孔德才 李芳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6,共9页
高压的水中环境下大扩张比发动机喷流易处于过膨胀状态,对发动机喷流流场及推力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基于循环水洞开展了不同共流速度下过膨胀水下超声速气体喷流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形式的尾空泡形态以及对应的推力时频特征。研究表明,低速... 高压的水中环境下大扩张比发动机喷流易处于过膨胀状态,对发动机喷流流场及推力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基于循环水洞开展了不同共流速度下过膨胀水下超声速气体喷流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形式的尾空泡形态以及对应的推力时频特征。研究表明,低速状态下过膨胀气体喷流难以形成附着于尾部的空泡和脉动泡沫型尾空泡,这种流动状态下推力振动幅值较大,并且振荡具有丰富的频率特征(36~743Hz),随着共流速度的弗劳德数Fr增大到8.57,喷流最终将形成完整的尾空泡,此时推力振荡幅值显著下降,并且推力平均值明显提高。试验中还观察到喷流诱导尾空泡内部气体回流区域的流动现象,在Fr=8.57时观察到回流速度约为1.13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喷流 大扩张比喷管 过膨胀 尾空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尾喷流对舰面温度场影响仿真分析
2
作者 程健慧 王霄 +2 位作者 沈天荣 许保成 孟轩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9,I0002,共11页
本文针对舰载飞机舰面起飞过程中,尾喷流冲击偏流板形成的回流温度场和偏流板板后的温升情况开展了仿真计算和参数影响规律研究。首先,设计了一个双发大推力的舰载机模型,并通过与台架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采用k-ε湍流模型的计算流体力... 本文针对舰载飞机舰面起飞过程中,尾喷流冲击偏流板形成的回流温度场和偏流板板后的温升情况开展了仿真计算和参数影响规律研究。首先,设计了一个双发大推力的舰载机模型,并通过与台架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采用k-ε湍流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喷流速度场和回流速度场模拟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方法研究了喷管轴线角度、喷管间距、喷管扩张比对进气道出口温度畸变强度和偏流板后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发现适当增加喷管轴线上翘角度或增加喷管间距可以有效抑制进气道吸入高温回流、降低板后舰面温度场极值,当双发喷管间距增加到3倍喷管喉道直径时,进气道出口温升几乎为0。最后,从偏流板的改进设计出发,在不增加舰面额外设备的前提下,研究了偏流板表面横向开槽对偏流板引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流板表面横向开槽可以增强尾喷流的周向引射能力,有效降低回流温度场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飞机 偏流板 尾喷流 温度畸变强度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尾流场对舱体冲击效应研究
3
作者 刘毅 曲普 +1 位作者 李强 姜瑞洲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火箭燃气射流对搭载平台的冲击效应是搭载平台表面防护和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不同射角下高速射流对舱体的冲击效果,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建立固体火箭发射过程的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分别在70°射角和56°... 火箭燃气射流对搭载平台的冲击效应是搭载平台表面防护和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不同射角下高速射流对舱体的冲击效果,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建立固体火箭发射过程的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分别在70°射角和56°射角工况下,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喷出的燃气射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时刻射流的特性以及两射角下舱体上表面受射流影响情况,分析射流对舱体表面的冲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射流冲出喷管后在空气中膨胀,形成曲面激波。抵达舱体表面后压缩,产生高温高压区,随后温度和压力沿舱体表面流动逐渐降低。舱体表面温度和压力变化趋势相一致,56°射角时舱体表面温度较低,受到的冲击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场 燃气射流 数值模拟 冲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启动条件下泵喷推进潜艇的瞬态特性研究
4
作者 郭荣 王渊 +2 位作者 王晓宇 李仁年 李京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6-62,共7页
为研究泵喷推进潜艇启动过程中的瞬态特性,基于DES(detached-eddy simulation)湍流模型对“泵-艇”一体化模型进行全流域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线性方式进行启动,分析启动时间对泵喷内部及尾流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随转速... 为研究泵喷推进潜艇启动过程中的瞬态特性,基于DES(detached-eddy simulation)湍流模型对“泵-艇”一体化模型进行全流域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线性方式进行启动,分析启动时间对泵喷内部及尾流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随转速的增加,流量呈线性增长的态势,推力和轴功率呈指数增长;动静叶栅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差逐渐增大;高涡量区从叶轮叶片前缘和轮毂表面逐渐扩大至整个流道,进口回流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漩涡逐渐出现在各个区域;喷流边界从速度梯度不明显且几乎成轴对称分布形态逐渐演变为显著的局部速度梯度且呈“蜿蜒”特性;尾部流场三维涡从启动初期简单的喷管剪切层涡和呈锥体结构的尾涡逐渐演变为由轴心涡、尾流末端涡以及叶片涡系等组成的复杂涡系系统;随启动时间增加,到达相同转速时动静叶栅内部压力整体呈下降态势;喷流尾迹到达的距离越来越长,“蜿蜒”特性更加明显;各涡系结构越来越清晰,尾涡形态产生更加复杂的非规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喷推进潜艇 启动过程 瞬态特性 启动条件 尾部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型线及厚度变化规律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军虎 张建华 +1 位作者 孙庆冲 王晓晖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5,共6页
以ZA150-315石油化工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离心叶轮基本外尺寸和设计转速相同的情况下,以3种不同厚度变化规律的叶片构造C1、C2、C3叶轮,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在5种不同工况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叶轮流道内部压力和速度分布.... 以ZA150-315石油化工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离心叶轮基本外尺寸和设计转速相同的情况下,以3种不同厚度变化规律的叶片构造C1、C2、C3叶轮,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在5种不同工况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叶轮流道内部压力和速度分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任意工况下叶轮C2的效率比C1、C3的效率都高,且在设计工况下叶轮C2的最高效率比叶轮C1、C3的效率高0.6%、1.02%;3种离心叶轮出口处均存在射流尾迹结构,叶轮C1出口处射流-尾迹结构强度最小,叶轮C2次之,叶轮C3最大.研究表明:叶轮出口处射流-尾迹结构强度随叶片出口厚度的增大而增强;不同流量工况射流-尾迹结构强度也不一样,越偏离设计工况射流-尾迹现象越严重.适当优化叶片出口边的形状可以有效地提高泵的效率和减弱射流-尾迹结构,改善叶轮出口的流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叶片厚度分布 CFD 射流-尾迹结构 水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宽度无叶扩压器旋转失速特征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高闯 谷传纲 +1 位作者 王彤 戴正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18-1521,共4页
采用二维方法,预先给定扩压器入口的射流-尾迹分布,忽略边界层的影响,对一具有大宽度无叶扩压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扩压器长度、叶轮叶片数目等因素对失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宽度不同的扩压器存在不同的失速机理,相关结论和文... 采用二维方法,预先给定扩压器入口的射流-尾迹分布,忽略边界层的影响,对一具有大宽度无叶扩压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扩压器长度、叶轮叶片数目等因素对失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宽度不同的扩压器存在不同的失速机理,相关结论和文献结果的比较也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叶扩压器 旋转失速 大宽度比 射流-尾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叶轮内部湍流及出口“射流尾迹”结构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赖焕新 康顺 吴克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使用压力修正算法及kε湍流模式求解Reynolds时均的NS方程,数值分析了离心式压气机叶轮内部湍流流动及叶轮出口“射流尾迹”结构的形成过程,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二次流对低能流体的输运是形成射流尾迹结构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离心式压气机 叶轮 湍流 射流尾迹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飞机发动机尾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8
作者 何庆林 卢晶 杨大鹏 《中国舰船研究》 2013年第5期13-18,51,共7页
为了解舰载机在飞行甲板起飞时发动机尾喷流被喷气偏流板偏转后的流场分布情况,以国外某型舰载机和喷气偏流板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k-ε湍流模型和离散坐标模型(DO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该舰... 为了解舰载机在飞行甲板起飞时发动机尾喷流被喷气偏流板偏转后的流场分布情况,以国外某型舰载机和喷气偏流板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k-ε湍流模型和离散坐标模型(DO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该舰载机起飞时的尾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空间上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耦合求解,时间上采用显式Runge-Kutta方法进行迭代推进,直至流场收敛。结果表明:喷气偏流板对尾流场起到了很好的偏转作用,尾喷流对喷气偏流板背部区域的设备和人员几乎没有影响;尾流场中的高温高压气流主要分布在喷气偏流板与喷口之间的区域,在起飞作业过程中,舰面工作人员和设施要避免进入该区域。所得结果从理论上证明了该喷气偏流板的设计方案能满足舰载机起飞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尾喷流 尾流场 喷气偏流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盖开孔的离心风机流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景银 田华 梁亚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7-1121,共5页
提出的在离心风机轮盖上靠近叶片吸力面处开孔的方法,可利用蜗壳内的高压气体产生射流,从而直接给叶轮内的低速或分离流体提供能量,以减弱由叶轮内二次流所导致的射流-尾迹结构,并可用于消除或解决部分负荷时常发生的离心叶轮的积灰问题... 提出的在离心风机轮盖上靠近叶片吸力面处开孔的方法,可利用蜗壳内的高压气体产生射流,从而直接给叶轮内的低速或分离流体提供能量,以减弱由叶轮内二次流所导致的射流-尾迹结构,并可用于消除或解决部分负荷时常发生的离心叶轮的积灰问题.通过对离心风机整机的数值实验发现,轮盖开孔后,在设计点附近的风机压力提高了约2%,全压效率提高了1%以上,小流量时压力提高了1.5%,全压效率提高了2.1%.进一步的流场分析表明,在设计流量和小流量时,由于轮盖开孔形成的射流可以明显改善叶轮出口的分离流动,减小低速区域,降低叶轮出口处的最高速度和速度梯度,从而减弱离心叶轮出口处的射流-尾迹结构.此外,沿叶片表面流动分离区域减小,压力增加更有规律.所提方法可以提高设计流量和小流量下的闭式离心叶轮性能和整机性能,结合其他离心叶轮自适应边界层控制技术,可全面提高离心叶轮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叶轮 轮盖开孔 射流-尾迹结构 边界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比转数潜水排污泵的内部流场PIV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斌 张华 +2 位作者 施卫东 巴延庆 董绵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5-579,共5页
针对低比转数潜水排污泵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目前主要的研究手段以数值计算为主,缺乏对其内部流场的可视化试验研究,因此,为揭示低比转数潜水排污泵内部流场的物理结构及流场演化过程,针对一比转数ns=60的潜水排污泵进行结构改造... 针对低比转数潜水排污泵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目前主要的研究手段以数值计算为主,缺乏对其内部流场的可视化试验研究,因此,为揭示低比转数潜水排污泵内部流场的物理结构及流场演化过程,针对一比转数ns=60的潜水排污泵进行结构改造后,以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代替传统的金属材料,以空心玻璃球作为示踪粒子,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二维PIV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科氏力的作用下,叶片进口吸力面上的相对速度大于压力面上的,而叶片出口则相反;在大流量工况下叶片进口边的速度梯度最大,叶片出口的"射流-尾迹"现象也最为明显;在不同流量工况下,叶片压力面一侧均存在一定脱流现象,该脱流区域随流量的减小向叶片出口方向移动,并逐渐形成一个与叶片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当流量为0.2Qd时,该旋涡位于叶片流道出口中心,并堵塞了大部分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排污泵 低比转数 PIV 射流-尾迹 脱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叶扩压器内的射流-尾迹型扰动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闯 谷传纲 +1 位作者 王彤 肖军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6-329,341,共5页
假设扩压器内部流动为不可压缩的二维流动,采用小扰动方法建立了无叶扩压器的状态矩阵模型,并利用文献中数据对扩压器进口的射流-尾迹型扰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径向速度扰动衰减比切向速度快;径向速度扰动衰减的快慢主要受进口流量的... 假设扩压器内部流动为不可压缩的二维流动,采用小扰动方法建立了无叶扩压器的状态矩阵模型,并利用文献中数据对扩压器进口的射流-尾迹型扰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径向速度扰动衰减比切向速度快;径向速度扰动衰减的快慢主要受进口流量的影响,进口相对流动角对其影响不大;叶轮叶片数对扰动衰减也有一定影响,叶片数越多,沿径向的速度扰动和角动量衰减就越快;叶轮和有叶扩压器之间的无叶空间可能是引起压缩机失稳的关键因素.模型分析和已有文献十分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叶扩压器 传递矩阵 射流-尾迹 扰动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排放冷却水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健 陈翾 +2 位作者 杨立 袁江涛 张晓晖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3-539,共7页
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水下航行器排出冷却水形成热尾流的浮升规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来离散求解三维湍流数学模型,对水下航行器排出热尾流的浮升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热尾流轨迹和热尾流温度场分布图像,将热尾... 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水下航行器排出冷却水形成热尾流的浮升规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来离散求解三维湍流数学模型,对水下航行器排出热尾流的浮升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热尾流轨迹和热尾流温度场分布图像,将热尾流的试验结果与理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文中建立的水下航行器排放冷却水浮升模型可预测热尾流的温度分布特性和预先估计海面温度场分布状况,为红外探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 热尾流 浮力射流 水下航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艇热射流浮升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江安 柳超龙 江传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8,共4页
分析了在均匀密度分层环境中潜艇热尾流中程和远程的浮升特性,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G rashof数对热射流的影响十分显著。
关键词 热尾流 分层 Grashof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横向喷流侧向控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亚超 阎超 +1 位作者 张翔 孟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3-1079,共7页
为研究来流攻角和喷流位置对横向喷流侧向控制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超声速条件下的横向喷流干扰流场,计算得到的壁面沿程压力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采用喷流力放大因子和实际作用位置表征喷流侧向控制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引入法... 为研究来流攻角和喷流位置对横向喷流侧向控制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超声速条件下的横向喷流干扰流场,计算得到的壁面沿程压力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采用喷流力放大因子和实际作用位置表征喷流侧向控制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引入法向干扰力沿程增加系数来分析弹体表面的压力特征区域对侧向控制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喷流干扰下,侧向控制力大小不等于喷流设计推力,并带有绕喷流中心位置的低头力矩;低压尾迹区是影响侧向力实际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攻角的增大和喷流位置的后移,分别有助于削弱低压尾迹区的干扰强度和作用范围,从而增强侧向控制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喷流 侧向控制力 攻角 喷流位置 低压尾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定常空泡闭合区域最大压力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玮琪 王宝寿 +2 位作者 易淑群 郑俊 褚学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1-708,共8页
当物体在流体中高速运动产生空泡时,空泡通常以回射流的形式闭合在物体表面上,并在闭合位置对物体表面产生流体超压.在物体表面上的空泡闭合位置一般不是固定的,其位置根据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空泡压力的变化及重力场中的位置等因素而... 当物体在流体中高速运动产生空泡时,空泡通常以回射流的形式闭合在物体表面上,并在闭合位置对物体表面产生流体超压.在物体表面上的空泡闭合位置一般不是固定的,其位置根据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空泡压力的变化及重力场中的位置等因素而在物体表面发生快速移动,在非对称情况下,这种移动超压会极大影响运动物体的稳定性.基于势流理论研究了重力场中非定常垂直空泡闭合区域中最大压力的存在位置,推导了最大压力的理论公式,揭示了最大压力与空泡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最大压力点的两个特殊流体性质.最后设计了测量空泡闭合区域最大压力的验证性试验,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 回射流 尾流压力 非定常空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尾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俊 田中旭 +2 位作者 高天宇 高璞清 覃飞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8,共4页
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SRM)点火后的尾流场数值模型,分析了高速燃气射流沿SRM轴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并与红外实验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射流的速度、压强和温度在喷管出口的波动幅度较大;靠近喷管出口处的压强沿径向呈先降... 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SRM)点火后的尾流场数值模型,分析了高速燃气射流沿SRM轴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并与红外实验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射流的速度、压强和温度在喷管出口的波动幅度较大;靠近喷管出口处的压强沿径向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随着距喷管出口距离的增加,压强呈单调递减趋势;到达射流剪切层边界时,径向速度的衰减梯度增大,在离开喷管出口约2m附近的射流峰值压强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燃气射流 尾流场 尾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水推进器最佳工况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璞钰 王洋 +1 位作者 李贵东 彭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为解决喷水推进器传统设计方法中目标求解设计参数在实际工作中与理论最佳工况点存在偏差,导致相应喷水推进器效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文中选取SDPM-450喷水推进器为研究对象,以最高喷水推进效率为目标,围绕喷水推进器最佳工况点展开效率分... 为解决喷水推进器传统设计方法中目标求解设计参数在实际工作中与理论最佳工况点存在偏差,导致相应喷水推进器效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文中选取SDPM-450喷水推进器为研究对象,以最高喷水推进效率为目标,围绕喷水推进器最佳工况点展开效率分析,进而优化参数选取办法.首先,基于极值理论推导了喷水推进器最佳工况点的充要条件,即航速比数值上等于2倍的伴流系数;其次,运用数值仿真中的UDS反向追踪法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偏差分析后确立了最终判别式为K=2εα;最后,基于判别式优化设计参数选取办法,提出了以喷嘴直径和伴流系数为基础变量的参数求解方程组,为喷水推进器的高效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器 最佳工况 推进效率 航速比 伴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action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 Impeller and Vaneless Diffuser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策 张殿佐 +1 位作者 马朝臣 胡辽平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with parallel-wall and contracting wall vaneless diffuser are designed by using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omputer-aided integrated design system. The internal flow fields of the compressor are ca...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with parallel-wall and contracting wall vaneless diffuser are designed by using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omputer-aided integrated design system. The internal flow fields of the compressor are calculated by solving three-dimensional Navier-Stokes equation. Four aspects are investigated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fficiencies and total pressure ratios of the compressor with contracting wall vandess diffus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mpressor with parallel-wall. The jet and wake don't mix rapidly inside vandess diffuser. The outlet blade lean angle doesn't affect the compressor performance. The greater the mass flow rate through impeller, the more uneven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at impeller outlet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compressor design three-dimensional viscous calculation jet-wake interaction of impeller and vaneless diffus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射流与弹体绕流干扰流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鞠玉涛 郑亚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14,共4页
绕弹体的超音速气流与火箭发动机燃气喷流相互作用,在弹体底部形成了复杂的干扰流场。本文应用了四阶的MUSCLTVD格式,求解雷诺平均的NS方程,对这一复杂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结构随不同喷口压力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尾流干扰 射流 数值模拟 超音速 弹体绕流 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尾喷流诱导速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立波 丛岩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0-948,共9页
本文对飞机尾喷流诱导速度进行了仿真研究。建立了飞机尾涡模型以及尾喷口喷流模型,并仿真了飞机流场中的诱导速度。然后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对飞机的流场进行计算,并将CFD计算结果与尾喷流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仿... 本文对飞机尾喷流诱导速度进行了仿真研究。建立了飞机尾涡模型以及尾喷口喷流模型,并仿真了飞机流场中的诱导速度。然后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对飞机的流场进行计算,并将CFD计算结果与尾喷流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飞机尾后100 m区域内,尾涡模型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此时应采用CFD对尾流场进行计算;而在尾后100 m区域外尾涡模型与CFD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尾涡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达到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喷流 诱导速度 尾涡模型 喷流模型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