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杂交F_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书巧 唐海娟 +1 位作者 王州飞 张红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以黑壳子粳/苏御糯、铁杆青/苏御糯和薄稻/苏御糯3个籼粳杂交F1及其亲本和粳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和有机营养物,建立籼粳杂交F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Ms+2mg... 以黑壳子粳/苏御糯、铁杆青/苏御糯和薄稻/苏御糯3个籼粳杂交F1及其亲本和粳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和有机营养物,建立籼粳杂交F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Ms+2mg·L^-1 2,4-D+1mg·L^-1NAA+0.2mg·L^-1KT为最佳诱导培养基,籼粳杂交F1花约愈伤组织诱导率达4.1%~4.5%;在该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或酵母提取物,能明显提高诱导率,增幅达20.5%-27.3%;Ms+2.5mg·L^-1 6-BA+0.5mg·L^-1 KT为最佳分化培养基,籼粳杂交F1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达14.3%~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f1 花药培养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个籼粳杂交F_1花药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苗立新 李鑫 +3 位作者 李珣 张丽丽 孙杰 刘中卓 《北方水稻》 CAS 2013年第2期14-18,共5页
以籼粳杂交(沈农265/R99)F1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对低温预处理、不同基本培养基、基因型、不同激素配比等影响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低温处理时间沈农265/R99 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差异达到... 以籼粳杂交(沈农265/R99)F1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对低温预处理、不同基本培养基、基因型、不同激素配比等影响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低温处理时间沈农265/R99 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低温预处理7 d的花药培养效果最好。(2)3个基因型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以及花药培养力差异很大,沈农265/R99适合在SK3培养基上培养,沈农265适合在改良N6培养基上培养,R99适合在M8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与基因型存在互作效应。(3)沈农265/R99F1花药诱导愈伤的最佳的激素配比为2,4-D(2 mg.L-1)、NAA(1mg.L-1)、KT(0.5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f1 愈伤诱导率 绿苗分化率 花药培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F_1的籼粳属性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彦君 石守鋆 董文其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2-34,共3页
采用程氏指数法对用4个籼稻和3个粳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4个籼粳杂交组合的F_1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水稻亚种间杂种F_1都表现偏籼和偏粳,并且偏籼多于偏粳,但没有一个完全表现为粳型和籼型的。母本的亚种类型对杂种F_1... 采用程氏指数法对用4个籼稻和3个粳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4个籼粳杂交组合的F_1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水稻亚种间杂种F_1都表现偏籼和偏粳,并且偏籼多于偏粳,但没有一个完全表现为粳型和籼型的。母本的亚种类型对杂种F_1的籼粳属性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用籼稻母本容易获得(偏)籼型亚种间杂交水稻,反之亦然。该文还对用作鉴定籼粳属性的6个鉴别性状在亚种间杂种F_1表现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亚种间杂种f_1 程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籼粳杂交F_1的花药培养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施利利 张欣 +3 位作者 时庚信 李明 王松文 张磊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选用以IRBB60为父本的3个水稻籼粳杂交F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与不同激素配比使用对其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M8基本培养基适合于T475/IRBB60和Hu7/IRBB60的花药培养,而沈农15/IRBB60更适合在SK3基本培养基上培养;(2)添... 选用以IRBB60为父本的3个水稻籼粳杂交F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与不同激素配比使用对其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M8基本培养基适合于T475/IRBB60和Hu7/IRBB60的花药培养,而沈农15/IRBB60更适合在SK3基本培养基上培养;(2)添加有2 mg/L 2,4-D、4 mg/L NAA和0.5 mg/L KT的诱导培养基的出愈率比添加2 mg/L 2,4-D和2 mg/L NAA的培养基高0.09~2.68个百分点,并且其对进一步诱导芽的再分化有较好的影响;(3)添加激素组合为1 mg/L 6-BA、1 mg/L NAA和2 mg/L KT的MS-2分化培养基对沈农15/IRBB60的绿芽分化率最高,可达3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f1 花药培养 出愈率 绿芽分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籼粳杂交稻F_1代花药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玉廷 于翠梅 +2 位作者 宋贺 徐海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357,共4页
以直立穗型沈农265粳稻与泸恢99籼稻杂交F1为材料,通过筛选与优化基本培养基种类、低温处理时间及激素成分等堵养条件来建立高效花药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经过7-11d的10℃低温处理的花药组织愈伤诱导显著高于未低温处理或其他处理时间... 以直立穗型沈农265粳稻与泸恢99籼稻杂交F1为材料,通过筛选与优化基本培养基种类、低温处理时间及激素成分等堵养条件来建立高效花药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经过7-11d的10℃低温处理的花药组织愈伤诱导显著高于未低温处理或其他处理时间的材料;以SK3或M8为基本培养基都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导率;以SK3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复合激素水平为2mg·L^-1 2,4-D+1mg·L^-1 NAA+0.2mg·L^-1 6-BA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获得最高23.22%的诱导率;以MS为基本培养基,复合激素水平为4mg·L^-1 KT+1mg·L^-1 NAA+0.5mg·L^-1 6-BA的分化培养基上获得最高70.66%的分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籼粳交f1 花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新组合“京福1优15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卢礼斌 何琴 +5 位作者 蒋家焕 郑向华 陈荣 叶宁 郑金贵 叶新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利用台湾粳稻资源台农67与优质恢复系中间材料HB85杂交育成的优质、早熟恢复系"闽早恢150",与京福1A配组育成新组合京福1优150,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关键词 台湾粳稻资源 早籼杂交稻 恢复系 高产 京福11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嘉禾优01-1对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鲍艳红 章志兴 +6 位作者 张伟春 吕长其 王旭华 杨树德 叶雪琴 戚小萍 鲍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125-127,129,共4页
嘉禾优01-1对稻瘟病的抗性在福建省采用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2013年田间鉴定表现中抗(MR)叶稻瘟,中感(MS)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现中抗(MR);2014年田间鉴定表现中抗(MR)叶稻瘟,中抗(MR)穗颈瘟,苗期... 嘉禾优01-1对稻瘟病的抗性在福建省采用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2013年田间鉴定表现中抗(MR)叶稻瘟,中感(MS)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现中抗(MR);2014年田间鉴定表现中抗(MR)叶稻瘟,中抗(MR)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现中感(MS);2年综合评价为中感(MS)稻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嘉禾优01-1 稻瘟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因素对栽野稻杂交F_2籼粳性状分离的影响
8
作者 梁耀懋 陆岗 +2 位作者 蔡庆生 黎坤爱 梁云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13,共3页
对栽野稻杂交F2代在不同海拔试点的籼粳性状分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海拔等环境因素对籼粳稻进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拔(实质主要是气温)对籼粳稻进化有重要影响,但影响是有限的,并非是进化的唯一动力。籼粳稻的进化应是包... 对栽野稻杂交F2代在不同海拔试点的籼粳性状分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海拔等环境因素对籼粳稻进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拔(实质主要是气温)对籼粳稻进化有重要影响,但影响是有限的,并非是进化的唯一动力。籼粳稻的进化应是包括海拔在内的多种环境因素的自然选择压下,不断累积、逐步演变而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杂交 籼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高产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3 位作者 肖德兴 张佩莲 黄升谋 戚昌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40-47,共8页
本文从物质生产、营养吸收、库源特征及维管束形态等方面对籼粳杂交稻的高产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籼粳杂交稻赣化7号比汕优63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及增产潜力,但源不足、维管束负担过重是限制籼粳杂交稻高产潜力发挥的限制因素.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高产机制 吸肥 库源 维管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种一代稻米蒸煮品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彦君 董文其 +1 位作者 李建荣 张云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69-178,共10页
采用稻米品质不同的3个粳稻和4个籼稻材料按完全双列模型进行杂交,配组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直链淀粉含量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多数以粳稻为母本的杂种直链淀粉含量略低于以籼... 采用稻米品质不同的3个粳稻和4个籼稻材料按完全双列模型进行杂交,配组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直链淀粉含量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多数以粳稻为母本的杂种直链淀粉含量略低于以籼稻为母本的,正反交的差异不显著。多数杂种一代的胶稠度比籼粳双亲高,表现出超亲负优势,多数以粳稻为母本的杂种胶稠度比以籼稻为母本的高,但正反交的差异不显著。杂种一代的糊化温度介于双亲之间,并接近双亲平均值,胞质籼粳类型对其胶稠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种 蒸煮品质 食味品质 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待测粳型亲籼系的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跃进 丁效华 +1 位作者 张桂权 卢永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培育粳型亲籼系可能是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的F1杂种优势 .试验表明 ,第一 ,粳型亲籼系G30 0 5 4 1与籼稻杂交 ,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强大 ,而其他亲... 培育粳型亲籼系可能是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的F1杂种优势 .试验表明 ,第一 ,粳型亲籼系G30 0 5 4 1与籼稻杂交 ,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强大 ,而其他亲籼性好而粳型性弱的系统与籼稻杂交 ,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弱 .第二 ,粳型亲籼系G30 0 5 4 1与籼稻杂交 ,F1主要表现为穗大粒多 ,结实正常 ,并且不存在生育期偏长和植株偏高的现象 .第三 ,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与双亲平均值和分子标记测得的双亲相似系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待测粳型 亲籼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杂种一代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彦君 董文其 +1 位作者 石守 张云康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8-20,共3页
采用不同稻米品质3个粳稻和4个籼稻按完全双列模型设计进行杂交,配组了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其主要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研究。加工品质中糙米率和精米率均接近粳稻品种,与籼稻无关,无胞质效应;整精米率差异很大,但大多介... 采用不同稻米品质3个粳稻和4个籼稻按完全双列模型设计进行杂交,配组了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其主要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研究。加工品质中糙米率和精米率均接近粳稻品种,与籼稻无关,无胞质效应;整精米率差异很大,但大多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并且随粳稻亲本不同,其胞质效应表现不一致。外现品质中垩白度和透明度,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而垩白率多倾向于亲本的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杂种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稻米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震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84-87,共4页
本文对影响籼粳稻杂种F_1 结实率的因素以及引入广亲和性基因、光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与研究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水稻 籼稻 粳稻 杂种优势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