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探讨——关于其乐器学诸问题的阐释之一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其内部载有丰富的乐器信息。本文即以《诗经》中的乐器为研究对象,从乐器学角度出发。对乐器的总量、类别方面的问题予以了深入地剖析和探讨,并结合文献、考古实物及今人研究成果就前人对《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其内部载有丰富的乐器信息。本文即以《诗经》中的乐器为研究对象,从乐器学角度出发。对乐器的总量、类别方面的问题予以了深入地剖析和探讨,并结合文献、考古实物及今人研究成果就前人对《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置疑。笔者认为《诗经》中的乐器总量应该为24件;限于文献记载及出土实物原因.《诗经》中极个别乐器的器形记载不一,从而也间接地影响了乐器的分类问题,笔者文中按照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弦乐器的方式仅对其中的22件乐器进行了大致地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乐器 总量 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聘礼仪程论季札观乐的性质 被引量:5
2
作者 曹胜高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5,共9页
季札观乐,出于聘礼仪程。鲁襄公不享季札,由叔孙穆子主飨。以叔孙穆子对礼乐的精通和坚守,季札请观周乐,必合乎聘礼规格及仪程。故叔孙穆子使乐工演《风》、《雅》、《颂》,乃出乎飨燕礼之乐宾环节的"无筭乐",采用"为之... 季札观乐,出于聘礼仪程。鲁襄公不享季札,由叔孙穆子主飨。以叔孙穆子对礼乐的精通和坚守,季札请观周乐,必合乎聘礼规格及仪程。故叔孙穆子使乐工演《风》、《雅》、《颂》,乃出乎飨燕礼之乐宾环节的"无筭乐",采用"为之歌"则依照"房中乐"的弦歌方式。而季札"见舞",则出乎鲁之时禘礼。故今本《诗经》的次序,实本于鲁乐工演奏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札观乐 聘礼 程序 诗经演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教争执——以辛亥前后“音乐教育”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岩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0,共10页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作者并不以评判它们的对错为已任,而更多是对以往所谓"保守"="落后"观念的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 康有为 姚华 卫西琴 国粹 孔像 诗经 雅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从中西方爱情观念比较引出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罗爱军 张廷芳 邓惠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7,81,共10页
爱情是古往今来人们歌唱不已的一个主题,但经过比较,就会发现中西方文化中爱情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差异。本文试图从中西方爱情观念的这种差异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的研究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以期加深对此问题的... 爱情是古往今来人们歌唱不已的一个主题,但经过比较,就会发现中西方文化中爱情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差异。本文试图从中西方爱情观念的这种差异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的研究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以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爱情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周吉、嘉、宾、军四礼演奏《诗经》乐章考论
5
作者 李婷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原本作为诗、乐、舞融合体的《诗经》乐章,是西周历代乐官们奉命为各种礼仪搜集、整理、制作,或直接出于贵族士大夫之手的雅乐最基本的文化载体。周代统治者出于维护、巩固和扩张政权的需要,势必要把《诗经》乐章极端地政治化、伦理化,... 原本作为诗、乐、舞融合体的《诗经》乐章,是西周历代乐官们奉命为各种礼仪搜集、整理、制作,或直接出于贵族士大夫之手的雅乐最基本的文化载体。周代统治者出于维护、巩固和扩张政权的需要,势必要把《诗经》乐章极端地政治化、伦理化,使其负担起推行和实施礼制的使命,置实用性于首位。综观《诗经》乐章在有周五礼之吉、宾、军、嘉四礼中的演奏,我们会更清楚地认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宾军嘉四礼 《诗经》乐章 演奏 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乐器作比的周代人伦观
6
作者 刘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4-229,共6页
乐器,通常是结合一定的场合,配合一定的礼仪而用,但诗中个别篇目却借用琴瑟、埙篪等乐器组合方式来比喻夫妻、兄弟、臣民之间的情感。在诗中,比喻的修饰手法不单单是为了加强语言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将乐器的特点注入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乐器,通常是结合一定的场合,配合一定的礼仪而用,但诗中个别篇目却借用琴瑟、埙篪等乐器组合方式来比喻夫妻、兄弟、臣民之间的情感。在诗中,比喻的修饰手法不单单是为了加强语言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将乐器的特点注入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中,借乐器的配合默契来反映夫妻、兄弟、臣民之间关系的和睦,同时也将乐器本身所被赋予的德音性融入到了夫妻、兄弟、君臣等人伦关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诗经》 乐器 人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