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on mechanism of isoproterenol on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 and triggered activity in the infarcted ventricle
1
作者 Jin-Liao Gao Hong-Juan Wang Yun-Feng Lan Zhou Fang Yan Liu Min Lin Yi-Cheng Fu Yang L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0-183,共4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cellular mechanism of isoproterenol (ISO) on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s (DADs) and triggered activity (TA) of the noninfarcted myocardium in the myocardial infa...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cellular mechanism of isoproterenol (ISO) on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s (DADs) and triggered activity (TA) of the noninfarcted myocardium in the myocardial infarcted rabbit model.Methods Rabbits with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were prepared and recovered for 8 wk (heal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HMI). Myocytes were isolated from regions of the noninfarcted left ventricular free wall. ISO was added to cellular surface by perfusion way. Action potentials and ion currents were recorded with whole-cell patch clamp.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with ISO induced more DADs and TA events in HMI myocytes. Iti and IC,_L of myocytes treated with ISO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HMI cells, which contributed to DADs-related triggered arrhythmia.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ore arrhythmia events of DADs and TA developed in myocytes with ISO treatmen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ugment of I6 and calcium influx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proterenol heal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 triggered activity ion channe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mitral valve reserve capacity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balloon valvuloplasty with isoproterenol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2
作者 刘品明 傅向阳 +2 位作者 吕俊豪 吴群 杨福庆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2年第3期196-201,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successful valvuloplasty increases mitral valve reserv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Methods: Thirty-eight patients with pure 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underwent isoproteren... 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successful valvuloplasty increases mitral valve reserv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Methods: Thirty-eight patients with pure 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underwent isoproterenol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balloon valvuloplasty. The mitral valve area (by direct planimetry of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mean transmitral pressure gradient (by continuous-wav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and cardiac output (by M-mode echocardiography) were measured at rest and under isoproterenol infusion to achieve heart rate of different stages. Results:Between the measurements before and after valvuloplast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mitral valve area (0. 91±0. 28 vs 1. 87±0. 23 cm2, P<0. 01), mean transmitral pressure gradient (12. 5±6. 3 vs 3. 9±1. 9 mmHg, P<0. 01) and cardiac output (3. 93±1. 44 vs 4. 73±1. 01 L/min, P<0. 05) at rest. Before valvuloplasty, the mean transmitral pressure gradi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 01) as heart rate increased,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asurements of mitral valve area and cardiac output (both P>0. 05). In contras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fter valvuloplasty in the mean transmitral pressure gradient (P<0. 01), but both mitral valve area and cardiac output further increased (both P< 0. 01) as heart rate increased. Moreover, valvuloplasty decreased the mean transmitral pressure gradient at peak heart rate from 23. 0±4. 5 to 7. 75±2. 30 mmHg (F<0. 01) under submaximal stress. Conclusion: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balloon valvuloplasty soon caus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mitral valve reserv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 which is conspicuously manifested under condition of hemodynamic stress.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provides a safe, feasible and non-invasive means of assessing the reserve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ral valve stenosis balloon dilation HEMODYNAMICS ECHOCARDIOGRAPHY isoproteren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1-AR/TGF-β1/Smad2通路探讨稳心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3
作者 于露 邓芳隽 +3 位作者 梁嘉钰 樊博雅 钱舒乐 李晓凤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07-1514,共8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通过β1-AR/TGF-β1/Smad2通路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SO组与稳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胺碘酮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第15天起,IS...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通过β1-AR/TGF-β1/Smad2通路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SO组与稳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胺碘酮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第15天起,ISO组、各药物组大鼠以ISO 5 mg/(kg•d)皮下多点注射构建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检测大鼠心脏质量指数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分布和含量变化;检测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交感神经系统-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 adrenoceptor,β1-A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p-Smad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SO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细胞结构紊乱,胶原沉积和心肌纤维化明显,心肌HYP含量显著增多,GSH含量减少,β1-AR、TGF-β1与p-Smad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ISO组相比,各治疗组心脏质量指数降低,细胞结构损伤与胶原沉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HYP含量降低,GSH含量增多,β1-AR、TGF-β1与p-Sma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稳心颗粒高剂量组效果较稳心颗粒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与胺碘酮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够改善ISO引起的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与胶原纤维堆积,其机制可能与β1-AR/TGF-β1/Smad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纤维化 交感神经系统-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调节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李娟 赵宗寒 胡纯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9-1494,共6页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的ISO处理H9c2细胞,再用1、5、10、15μg...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的ISO处理H9c2细胞,再用1、5、10、15μg/ml的虫草素处理H9c2细胞,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ISO组、低虫草素组、高虫草素组、联合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鬼笔环肽染色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肥大相关基因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以及cAMP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PK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O组细胞凋亡率[(33.89±3.68)%vs(2.57±0.26)%]、细胞表面积、TNF-α、IL-6、IL-1β、Bax、Caspase-3、ANP、BNP、β-MHC表达明显升高,Bcl-2、cAMP、PK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ISO组比较,低虫草素组和高虫草素组细胞凋亡率[(20.58±1.93)%、(7.58±0.76)%vs(33.89±3.68)%]、细胞表面积、TNF-α、IL-6、IL-1β、Bax、Caspase-3、ANP、BNP、β-MHC表达明显降低,Bcl-2、cAMP、PK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高虫草素组比较,联合细胞凋亡率[(28.69±2.82)%vs(7.58±0.76)%]、细胞表面积、TNF-α、IL-6、IL-1β、Bax、Caspase-3、ANP、BNP、β-MHC表达明显升高,Bcl-2、cAMP、PK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虫草素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细胞凋亡 异丙肾上腺素 肌细胞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许晓乐 季晖 +2 位作者 谷舒怡 黄秋菊 陈艳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考察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肥厚模型,以黄芪甲苷(40,80mg/kg)和阳性对照普萘洛尔(40mg/kg)灌胃给药,测量小鼠心脏重量指数和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 目的:考察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肥厚模型,以黄芪甲苷(40,80mg/kg)和阳性对照普萘洛尔(40mg/kg)灌胃给药,测量小鼠心脏重量指数和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力,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检测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2a)和受磷蛋白(PLB)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丙肾上腺素组心脏重量指数、心肌Hyp含量、血清LDH和CK水平显著升高,心肌SOD活性下降,心肌MDA含量增加,SERCA2amRNA表达显著减少,PLB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与异丙肾上腺素组相比,黄芪甲苷降低心脏重量指数和心肌Hyp含量,降低血清LDH和CK水平,增加心肌SOD活性,降低心肌MDA含量,上调SERCA2amRNA表达。结论: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增加SERCA2a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肥厚 肌浆网钙泵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李兵 陈相健 +5 位作者 朱舒舒 赵士禄 杨国平 徐晋妉 张寄南 杨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和模型组(58只),模型制备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法,4周后模型组大鼠死亡12只,再将存活的46只模型...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和模型组(58只),模型制备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法,4周后模型组大鼠死亡12只,再将存活的46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M组,16只)、曲美他嗪治疗组(T组,15只)和培哚普利治疗组(P组,15只)。治疗5周后行二维心脏超声检查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与M组比较,T组大鼠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提高;光镜和电镜下观察T组和P组心肌损伤程度较M组明显减轻。T组与P组大鼠心肌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TP/ADP和总腺苷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与对照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病理和超微结构,并且有改善大鼠心功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异丙肾上腺素 曲美他嗪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小鼠实验性心室重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许晓乐 季晖 +2 位作者 谷舒怡 黄秋菊 陈艳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小鼠实验性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并从基质金属蛋白酶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4d诱导小鼠心室重构模型,同时以黄芪甲苷(40,80mg/kg)和阳性对照普萘洛尔(40mg/kg)灌胃给药;超声心动图检...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小鼠实验性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并从基质金属蛋白酶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4d诱导小鼠心室重构模型,同时以黄芪甲苷(40,80mg/kg)和阳性对照普萘洛尔(40mg/kg)灌胃给药;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ID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T-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TIMP2的mRNA表达,明胶酶谱法分析MMP2、MMP9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VIDd、LVIDs均显著升高,EF、FS均明显降低,心肌有纤维化样损伤,表明发生了左室重构;另外,模型组MMP2、MMP9mRNA表达和酶活性均显著增高,而TIMP1、TIMP2mRNA表达在各组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可显著降低LVIDd、LVIDs,增加EF、FS,减轻心肌损伤,下调MMP2、MMP9mRNA表达和酶活性。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MMP2、MMP9表达及活性,有效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异丙肾上腺素 心室重构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昕 林琳 +3 位作者 张超英 魏瑾 李青 秦曙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0 d后行心脏超声判断心衰模型。腹主动脉采血,并于2 h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行彗星实验,测量彗星尾长度比(Tail DNA%),检测短期DNA损伤,获得HF组DNA损伤的基线资料后,分别以5、10、20、50μmol/L Lu处理HF组分离的淋巴细胞,30 min后再行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以50μmol/L Lu培养新鲜外周血24 h行微核分析(micronucleus assay),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长期的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Ctrl组相比,HF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短轴缩短率均明显增大,证实心衰造模成功。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培养并用Lu处理,24 h后,HF组较Ctrl组彗星尾长度增多(P<0.05),经50μmol/L的Lu处理后彗星尾长度明显减少(P<0.05);微核分析检测结果示,HF组较Ctrl组有核细胞微核数目明显增多(P<0.05),其中Lu处理组较HF组减少(P<0.05)。结论 Lu可以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衰大鼠淋巴细胞的DNA损伤,这为Lu应用于治疗心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心衰 外周血淋巴细胞 彗星实验 微核试验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明 张军 +1 位作者 陈燕 王友群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对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致小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模型 ,并观察经依那普利 (10mg/kg·d-1 )和丹参 (5,10g/kg·d-1 )治疗后 ,对小鼠的左心室重量 ,组织形态 ,血清、心、... 目的 :探讨丹参对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致小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模型 ,并观察经依那普利 (10mg/kg·d-1 )和丹参 (5,10g/kg·d-1 )治疗后 ,对小鼠的左心室重量 ,组织形态 ,血清、心、肾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ACE)活性、一氧化氮 (NO)含量及羟脯氨酸 (Hyp)含量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心脏重量增加 ,出现纤维化病变 ,心、肾中的ACE活性增高 ,NO含量减少 ,而依那普利组和丹参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 ,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病变减轻 ,心、肾中的ACE含量降低 ,丹参高低剂量组在血清中的NO含量显著增高 ;结论 :丹参有良好的抗心脏纤维化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CE和增加NO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心肌肥厚 纤维化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一氧化氮 异丙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基肾上腺素致豚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晓阳 谭武红 +5 位作者 刘健 翟连榜 王立新 耿冬 蓝和楼 张振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465,485,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诱导豚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1次/d)建立豚鼠心肌缺血型CHF模型。6周后观察动物生活状态、血液动力学和脏器/体重比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动物皮毛杂乱无光泽、气喘... 目的探讨药物诱导豚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1次/d)建立豚鼠心肌缺血型CHF模型。6周后观察动物生活状态、血液动力学和脏器/体重比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动物皮毛杂乱无光泽、气喘和活动减少;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升高(P<0.01);+dp/dtmax和-dp/dtmax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P<0.01);心脏/体重、肺脏/体重、肝脏/体重比值显著增加(P<0.01)。结论豚鼠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6周,可有效建立豚鼠心肌缺血型CHF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异丙基肾上腺素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春叶 卫引茂 +1 位作者 张雪娇 刘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2-957,共6页
本研究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盐酸异丙肾上腺素(HA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25℃和37℃)下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AI使BSA紫外吸收峰增强,并使BSA的特征荧光峰猝灭,表明HAI与BSA形成结合物。HAI对BSA... 本研究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盐酸异丙肾上腺素(HA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25℃和37℃)下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AI使BSA紫外吸收峰增强,并使BSA的特征荧光峰猝灭,表明HAI与BSA形成结合物。HAI对BSA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属于单位点结合。25℃时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为7.41×103L·mol-1,ΔG为-22.10 kJ·mol-1,ΔH为25.86 kJ·mol-1,ΔS为940 J·mol-1。37℃时的结合常数为4.26×105L·mol-1,ΔH和ΔS与25℃时相同,ΔG为-33.41 kJ·mol-1。以上热力学参数表明HAI与BSA之间的结合属自发过程,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根据F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HAI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2.50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对犬快速右心房起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正楠 何燕 +7 位作者 曾志羽 刘浩 李金轶 黄伟强 凌云 邬江涛 纪蓝 卢运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对犬快速右心房起搏所诱发的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杂种犬28只,随机分为4组:交感刺激组、交感离断组、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美托洛尔组(Met组),每组7只。各组分别于交感神经干预前后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对犬快速右心房起搏所诱发的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杂种犬28只,随机分为4组:交感刺激组、交感离断组、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美托洛尔组(Met组),每组7只。各组分别于交感神经干预前后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快速右心房起搏的房颤诱发情况,观察各组交感神经干预对其的影响。结果与基础状态比较,交感刺激组和Iso组干预后AERP明显缩短(P<0.05),交感离断组和Met组AERP明显延长(P<0.01);Iso组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1)。与交感刺激组和Met组比较,Iso组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1)。随着AERP时程延长,房颤的诱发率逐渐下降,呈负相关线性趋势(r=-0.728,P=0.003)。结论交感神经活性与心房电重构有一定的联系,单纯刺激交感神经不能改变房颤的诱发频率,但交感神经递质可使房颤更易于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心房颤动 异丙肾上腺素 美托洛尔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心脏重塑小鼠心脏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马怀芬 方欢乐 +3 位作者 师西兰 马存德 卢新义 陈衍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对心脏重塑小鼠心脏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连续5天建立心脏重塑模型。灌胃给予黄精多糖治疗20天,实验结束后,取小鼠心脏检测心脏重量指数、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对心脏重塑小鼠心脏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连续5天建立心脏重塑模型。灌胃给予黄精多糖治疗20天,实验结束后,取小鼠心脏检测心脏重量指数、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取血分离血清,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重量指数增加,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增加,同时血清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心肌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黄精多糖中、大剂量可显著降低心脏重量指数;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含量;增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下调心肌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表达(P<0.01,P<0.05)。结论黄精多糖可能通过抗氧化抗炎,降低心肌组织中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保护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小鼠心脏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异丙肾上腺素 心脏重塑 抗氧化 抗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 血管红胞间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大鼠一氧化氮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莉萍 庄毓蓝 +2 位作者 陈伟民 马小军 陈士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7期539-541,共3页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大鼠模型,观察急性心肌损伤大鼠NO系统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连续3d皮下注射ISO(150mg·kg-1·d-1)。通过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大鼠模型,观察急性心肌损伤大鼠NO系统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连续3d皮下注射ISO(150mg·kg-1·d-1)。通过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Ⅱ导联心电图来判定心肌损伤与否。用荧光定量RT-PCR来分析三种一氧化氮(eNOS、nNOS、iNO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CK、LDH的活性显著增加(P<0.001),ST段明显上抬。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NOS和nNOS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iNOS和TNF-α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ISO诱导的心肌损伤大鼠NO系统发生的主要变化为三种NOS转录水平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萍 张伟 +3 位作者 买淑霞 姚婉霞 郑捷 戴贵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12期979-984,共6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致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衰竭的干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ISO(5 mg·kg-1·d-1,连续7 d)建立大鼠慢性心衰模型,同时观察苦参碱低(25 mg·...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致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衰竭的干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ISO(5 mg·kg-1·d-1,连续7 d)建立大鼠慢性心衰模型,同时观察苦参碱低(25 mg·kg-1·d-1,连续7 d)、中(50 mg·kg-1·d-1,连续7 d)、高(100 mg·kg-1·d-1,连续7 d)剂量组对模型大鼠体重、心脏质量、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ODC/SSAT系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各实验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酶显著增加,提示模型组大鼠具有显著性心肌肥厚并伴随心肌细胞坏死或凋亡;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直径(CD)和横截面积(CSA)显著增加,表明大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显著性肥大或增殖,心室发生重构。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心肌肥厚指数(全心湿质量/体质量、左心室湿质量/体质量);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苦参碱可显著减轻大鼠肥厚性心肌组织病理结构的异常改变即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内ODC、SSAT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可下调模型大鼠心肌组织ODC蛋白的表达,但对SSAT含量显著升高无影响。结论:苦参碱对ISO致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室重构及心功能衰竭具有保护作用,与下调心肌组织中ODC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组织内多胺的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心室重构 异丙肾上腺素 鸟氨酸脱羧酶/精胺乙酰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一氧化氮的改变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辉 郭寒 +2 位作者 徐玉顺 商玮 赵凌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建立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SD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观察心肌一氧化氮的变化。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次(0.25ml,间隔24h);模型组40只,皮下注射ISO2次(170mg/kg间隔24h)。6周后应用超声... 目的建立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SD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观察心肌一氧化氮的变化。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次(0.25ml,间隔24h);模型组40只,皮下注射ISO2次(170mg/kg间隔24h)。6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左室射血分数≤45%确定造模成功,将模型随机分为心衰代偿组8只[生理盐水0.1ml/(kg.d)ig]、心衰失代偿组14只[生理盐水0.1ml/(kg.d)ig];18周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包括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取心肌称量心室质量指数(VWI)、观察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心肌NO浓度。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心衰代偿组和心衰失代偿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心肌NO、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心衰代偿组P<0.05,心衰是代偿组P<0.01)。与心衰代偿组相比心衰失代偿组心功能指标显著恶化,心肌NO、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应用大剂量ISO可诱导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该作用可能与心肌NO过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基肾上腺素 SD大鼠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茫 陈素琴 黎明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1·d^-1),连续注射14d,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从建模第2天开始给予虾青素(5mg·kg^-1·d^-1和10mg·kg^-1&#...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1·d^-1),连续注射14d,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从建模第2天开始给予虾青素(5mg·kg^-1·d^-1和10mg·kg^-1·d^-1)灌胃,连续21d.实验结束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功能,计算心脏指数,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胶原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5.10±3.00)%比(86.54±1.89)%]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31.29±2.07)%比(50.66±2.49)%]明显降低(P<0.05),心脏指数[(3.82±0.13)比(3.02±0.08)]升高,心肌纤维化明显,胶原蛋白Ⅲ[(0.58±0.02)比(0.07±0.02)]及TGF-βl[(0.50±0.02)比(0.07±0.02)]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LVEF[(71.55±1.27)%比(76.67±2.26)%比(65.1 0±3.00)%]和LVFS[(36.63±0.50)%比(40.35±2.01)%比(31.29±2.07)%]明显升高(P<0.05),心脏指数减低[(3.6 1±0.05)比(3.36±0.06)比(3.82±0.13)](P<0.05),心肌纤维化程度减低,心肌胶原蛋白Ⅲ[(0.41±0.02)比(0.28±0.02)比(0.58±0.02)]、TGF-β1[(0.34±0.02)比(0.14±0.01)比(0.50±0.0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虾青素能够降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纤维化水平,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异丙肾上腺素 虾青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巴马汀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来春林 曾秋棠 +4 位作者 刘福元 毛奕 刘国华 祈爱萍 曹林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跨室壁单向动作电位记录技术研究L-THP对犬在体三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90)、有效不应期(ERP)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通过心肌局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 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跨室壁单向动作电位记录技术研究L-THP对犬在体三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90)、有效不应期(ERP)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通过心肌局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模拟突发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观察L-THP对程序电刺激(PES)所致的VA发生率和诱发VA所需的最低Iso浓度的影响。结果L-THP延长三层心肌的APD90和ERP但减少TDR[(18.78±3.19)msvs(10.78±2.11)ms,P<0.01];降低PES对VA的诱发率(21.61%vs6.17%,χ2=14.864 5,P<0.005);增加诱发VA所需要的最低Iso浓度(4.64×10-6mg/mlvs3.59×10-3mg/ml,P<0.001);抑制局部Iso诱发的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所引起的VA。结论L-THP有显著的抗VA作用,是一种有望成为抗VA的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巴马汀 异丙肾上腺素 心律失常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早期后除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凯 李起栋 +3 位作者 方石虎 张历 余锂镭 江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LL-CBS)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影响。方法正常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L-CBS组各10只,均安置颈动脉窦刺激电极,监测血压、心率。LL-CBS组于VAs诱发前1 h开始LL-CBS直至... 目的探讨低强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LL-CBS)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影响。方法正常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L-CBS组各10只,均安置颈动脉窦刺激电极,监测血压、心率。LL-CBS组于VAs诱发前1 h开始LL-CBS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给予假性LL-CBS,分别测量基线时和刺激1 h后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心室ERP测量结束后,保持颈动脉窦刺激,静置半小时,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诱发3个VAs事件。分别记录3个VAs事件时VAs发生次数,首个室性早搏出现的时间、室性早搏次数、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两组在基线状态、刺激1 h和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血压、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LL-CBS组、对照组基线时心室ERP分别为(165±5)、(168±8)ms(P>0.05),刺激1 h时分别为(181±7)、(162±7)ms(P<0.05)。在3个VAs事件过程中,LL-CBS组发生Vas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LL-CBS组首次室性早搏出现的时间为刺激后341(512,224)s、对照组为刺激后215(327,90)s,室性早搏次数分别为52(83,20)、107(162,54)次,室速次数分别为2.3(6.7,0.5)、5.5(9.3,2.4)次,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LL-CBS刺激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VAs发生,且不影响血压、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低强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 异丙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T_1受体拮抗剂Ⅰb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静 王秋娟 +1 位作者 徐进宜 吴晓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考察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连续每日以20,10和5mg/kg的剂量递减皮下注射,再以3mg/kg的剂量维持皮下注射7d,第7天开始尾静脉注射化合物Ⅰb。观察心脏重量系数、心肌组织丙二醛(M... 目的:考察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连续每日以20,10和5mg/kg的剂量递减皮下注射,再以3mg/kg的剂量维持皮下注射7d,第7天开始尾静脉注射化合物Ⅰb。观察心脏重量系数、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及组织学变化。结果:3mg/kg组可以逆转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心脏重量系数明显改善,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血清LDH活力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心肌组织线粒体和肌纤维结构改善。结论:化合物Ⅰb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肌肥厚,明显改善心肌肥厚的各种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Ⅰb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肥厚 AT1受体桔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