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琳 常勃勃 +3 位作者 曹婉雯 曹媛 杨文亮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82,共5页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灌流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辅酶A、乙酰辅酶A及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和灌流液中脂肪酸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观察给予丹参素...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灌流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辅酶A、乙酰辅酶A及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和灌流液中脂肪酸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观察给予丹参素和阳性药雷诺嗪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雷诺嗪能够增加心肌ATP储备,升高腺苷酸能荷值,降低心肌组织乳酸含量及含脂肪酸组乙酰CoA/CoA比值,抑制脂肪酸的氧化从而优化心肌能量代谢。丹参素可以使大鼠离体心脏ATP含量及腺苷酸能荷值升高,乳酸含量降低,对正常灌流组心肌组织乙酰CoA/CoA比值无明显影响,但可以降低添加脂肪酸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乙酰CoA/CoA比值,提示丹参素对病理状态下心肌脂肪酸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优化病理状态下的心肌能量代谢,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缺血再灌注 心肌能量代谢 离体心脏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离体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马晨 张善飞 +3 位作者 曹彦光 张琳 汤依群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测定在添加或不添加脂肪酸的情况下,大鼠心脏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乳酸的含量,并观察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阳性药肝乐(D...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测定在添加或不添加脂肪酸的情况下,大鼠心脏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乳酸的含量,并观察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阳性药肝乐(DCA)干预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不含脂肪酸的情况下,DCA和丹参注射液均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AcCoA/CoA值;在含有脂肪酸的情况下,DCA对AcCoA/CoA值没有显著影响,而丹参注射液显著降低了AcCoA/CoA值;在含有脂肪酸的情况下,加入丹参注射液会导致DCA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CoA/CoA值降低。丹参注射液可使离体大鼠心脏中ATP含量升高,能荷值升高,乳酸含量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抑制离体大鼠心脏中脂肪酸的氧化,提高心肌能量代谢的效率,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肌能量代谢 离体心脏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云 戴立里 +3 位作者 沈鼎明 姚云清 张大志 王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8-49,52,共3页
目的:为深入探讨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探索经济、稳定的肝星状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18%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星状细胞。结果:星状细胞的得率为1×107~3&... 目的:为深入探讨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探索经济、稳定的肝星状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18%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星状细胞。结果:星状细胞的得率为1×107~3×107/肝,纯度为90%,存活率为96%。结论:原位循环灌流法是有效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分离 原位循环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黄黎华 陈渊成 +4 位作者 程昱 何华 司倩 汤依群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8-353,共6页
通过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丹参注射液各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和4个成分外加组。大鼠离体心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时给予相应药物,测定心肌组织中乙酰辅酶A(Ac... 通过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丹参注射液各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和4个成分外加组。大鼠离体心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时给予相应药物,测定心肌组织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及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等药效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外加原儿茶酸(PA)组显著降低AcCoA/CoA比值(P<0.05),显著升高总腺苷(TAN)和腺苷酸能荷(AEC)(P<0.05);外加丹酚酸B(SalB)组所造成的影响与外加PA类似,但对能量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总体弱于PA。对实验数据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采用Garson算法计算4种水溶性成分对药效指标的贡献率。各成分对脂肪酸代谢类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类指标的影响排序从大到小依次均为:PA、SalB、SalA、DSS;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受各成分含量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PA、SalB、DSS、SalA。结果提示,丹参注射液水溶性成分含量的改变能增加心肌ATP储备,升高腺苷酸能荷值,同时降低心肌组织中AcCoA/CoA比值,从而提高心肌能量代谢效率,这种作用尤以丹参注射液中酚酸类物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肌能量代谢 贡献率 离体心脏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成功率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蒿慧文 肖雪 +1 位作者 张扬媚 王慧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68,78,共3页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插管过程导致蛙心受损、插管内血液凝固堵塞、动脉切口位置不当等是易导致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及插管,以及插管方法的改进、控制灌流液温度...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插管过程导致蛙心受损、插管内血液凝固堵塞、动脉切口位置不当等是易导致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及插管,以及插管方法的改进、控制灌流液温度等措施可有效提高离体蛙心灌流实验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蛙心灌流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在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深银 周远大 +1 位作者 刘庆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为建立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作用的离体模型,采用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观察尿酸在离体肾脏中排泄特点和丙磺舒对尿酸排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磺舒处理组,以含复方氨基酸和65g.L-1牛血清白... 目的为建立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作用的离体模型,采用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观察尿酸在离体肾脏中排泄特点和丙磺舒对尿酸排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磺舒处理组,以含复方氨基酸和65g.L-1牛血清白蛋白的K-H灌流液循环灌流90min,定时收集导尿管流出液和灌流液,测定其中菊粉、钠、葡萄糖及尿酸含量,计算肾功能参数和尿酸排泄情况。结果离体灌流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尿量,肾小管重吸收水、钠、葡萄糖百分率等肾功能参数在灌流的90min期间处于稳定的生理范围内;对照组灌流肾脏尿酸排泄分数、尿酸清除率及90min内总尿酸排泄量分别为30%、0.30ml.L-1和15μmol,与对照组比较,丙磺舒使离体肾脏尿酸排泄分别提高36%、54%和99%。结论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可用于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肾脏灌流 尿酸排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二甲氧基香豆素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兴梅 洪敏 朱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 探讨6 ,7二甲氧基香豆素抗急性肾功能衰竭( A R F) 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内毒素诱导小鼠 A R F 模型的影响,分析其对 A R F 的作用;观察消炎痛或 L N A M ... 目的 探讨6 ,7二甲氧基香豆素抗急性肾功能衰竭( A R F) 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内毒素诱导小鼠 A R F 模型的影响,分析其对 A R F 的作用;观察消炎痛或 L N A M E 协同 N E 升高离体灌流肾肾灌注压以分析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 P G I2 和 N O的影响。结果 6 ,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内毒素引起的小鼠急性肾衰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能降低血清肌酐浓度、血清尿素氮浓度、肾匀浆 S O D 活性及肾匀浆 L P O 含量的升高,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及肾间质充血。6 ,7二甲氧基香豆素有延缓正常灌流肾肾灌注压缓慢上升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拮抗 N E 引起的肾灌注压的升高。通过 P G I2 及 N O 的释放等减小肾血管阻力。结论 6 ,7二甲氧基香豆素有抗内毒素诱导的 A R F 的作用,主要通过防止氧自由基的生成及( 或) 清除已生成的氧自由基,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N O 和 P G I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急性 二甲氧基香豆素 肾灌注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受体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武雯涛 韩清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822,共5页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AR)治疗心力衰竭的受体机制。方法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衰模型。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卡维地洛、普奈洛尔(PRL)和特异性的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阻滞剂SR59230A对正常大鼠...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AR)治疗心力衰竭的受体机制。方法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衰模型。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卡维地洛、普奈洛尔(PRL)和特异性的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阻滞剂SR59230A对正常大鼠和心衰大鼠的离体心脏进行灌流,比较各种药物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同时取静脉血测定正常组和心衰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①心衰组的心功能指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而NE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组。②PRL作用于ISO灌流后的离体心脏时,心衰组的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降低40.37%±2.52%,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41.36%±1.10%;CAR作用于ISO灌流后的离体心脏时,心衰组的+dp/dtmax降低24.73%±3.60%,-dp/dtmax降低22.05%±1.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使用CAR后的心功能指标较用PRL后有改善。③CAR作用于离体心脏时,心衰组的+dp/dtmax增加41.57%±14.98%,-dp/dt增加33.39%±6.41%;特异性的β3AR阻滞剂SR59230A作用于心衰的离体心脏时+dp/dtmax增加45.75%±2.64%,-dp/dtmax增加42.81%±9.62%,心功能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AR治疗心衰的另一种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β3AR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离体心脏灌流 卡维地洛 SR59230A 受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蓟苷微乳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伟 袁勇 +3 位作者 邢建国 王立萍 陈卫军 王新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294,共2页
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evicaL.)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和冠心病作用,田蓟苷(Tilianin)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2]。因其水溶性差,口服给药吸收不理想[3]。为增加田蓟苷溶解度,课题组前期进行了微... 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evicaL.)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和冠心病作用,田蓟苷(Tilianin)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2]。因其水溶性差,口服给药吸收不理想[3]。为增加田蓟苷溶解度,课题组前期进行了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4]。在此基础上,依据大鼠与人小肠生理状况相似的特点[5],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和外翻肠囊模型考察田蓟苷肠灌流液、田蓟苷微乳在大鼠各肠段吸收行为及其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探讨微乳载体对田蓟苷口服吸收的影响,为田蓟苷新型给药系统的口服制剂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微乳 小肠 吸收 单向灌流法 外翻肠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甙在兔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光亮 陈崇宏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8-280,285,共4页
兔iv25mg·kg^(-1)芍药甙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为T_(1/2α)=5.93min,T_(1/2β)66.02min,V(?)=516.8ml·kg^(-1),CL=6.11ml·kg^(-1)·min^(-1)。兔ig250mg·kg^(-1)芍药甙,生物利用度为F=... 兔iv25mg·kg^(-1)芍药甙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为T_(1/2α)=5.93min,T_(1/2β)66.02min,V(?)=516.8ml·kg^(-1),CL=6.11ml·kg^(-1)·min^(-1)。兔ig250mg·kg^(-1)芍药甙,生物利用度为F=7.24%±4.15%,T_(max)=77.4min,C_(max)=21.57mg·L^(-1)大鼠ig550mg·kg^(-1)芍药甙,24h内粪、尿排泄量及iv55mg·kg^(-1)7h内胆汁排泄量分别占给药量的10.61%、1.08%、864%。离体肝脏灌流结果提示:芍药甙在肝内代谢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甙 高效液相色谱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治疗肢体恶性肿瘤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建民 李晶 +1 位作者 韩飞容 付来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改进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可简化操作,缩短灌注时间,提高恶性肿瘤治疗安全性,本研究观察其对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97例肢体恶性肿瘤实施了隔离热灌注化疗。其中,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71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灌注。... 目的:改进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可简化操作,缩短灌注时间,提高恶性肿瘤治疗安全性,本研究观察其对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97例肢体恶性肿瘤实施了隔离热灌注化疗。其中,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71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灌注。骨肉瘤8例,软组织肉瘤18例。上肢22例,下肢75例。16例按传统方法手术,81例按改进方法手术。改进方法包括:改进动静脉插管方式,灌注液中加入扩血管药物、监控肌肉温度等。结果:灌注后均有病灶变软、变小、变薄。切除标本病检,23例瘤组织完全坏死,52例瘤组织大部分坏死,22例瘤组织小部分坏死。均行保肢手术。无手术死亡。无血栓形成。改进组无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灌注速度加快,肢体肿胀较轻。结论:经头静脉、大隐静脉断端插入静脉导管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未发现影响肢体血液回流。灌注液中加入血管扩张药可明显加快灌注速度,特别是上肢,能使肢体温度较快达到热化疗的要求。灌注中监控肌肉组织的温度不超过43℃,可以防止发生小腿或前臂肌肉坏死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 肢体恶性肿瘤 技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敏 张明升 +1 位作者 王燕 梁月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368-1372,共5页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离体大鼠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甘露醇20mmol/L组,甘露醇40mmol/L组,甘露醇60mmol/L组,每组8只。连续记录用药后60min冠状动脉流量、心脏...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离体大鼠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甘露醇20mmol/L组,甘露醇40mmol/L组,甘露醇60mmol/L组,每组8只。连续记录用药后60min冠状动脉流量、心脏收缩期左室主动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率与左室主动收缩压的乘积(RPP)、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甘露醇20mmol/L组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可逐渐升高LVDP、+dp/dtmax、RPP,60min时达最高。甘露醇40mmol/L升高LVDP,+dp/dtmax、RPP,30min左右达高峰后逐渐降低。甘露醇60mmol/L升高LVDP,+dp/dtmax、RPP,10min左右达高峰,随后衰减。高浓度甘露醇升高LVEDP,降低-dp/dtmax。结论:不同浓度甘露醇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高浓度甘露醇减弱左心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离体心脏 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盐液灌流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继红 朱佩芳 +1 位作者 刘大维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高渗盐液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灌流模型 ,用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灌流液进行顺性灌注 2 0min ,随后再用等渗灌流液灌注 5min ,连续观察冠状动脉血流量、心率、心输出量 (CO)、动脉压及左心室功能等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高渗盐液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灌流模型 ,用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灌流液进行顺性灌注 2 0min ,随后再用等渗灌流液灌注 5min ,连续观察冠状动脉血流量、心率、心输出量 (CO)、动脉压及左心室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并测心脏含水率。结果 含 16 5mmol LNa+ 的灌流液可明显增加CO、改善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 ;而用高于 2 15mmol LNa+ 的灌流液灌流时 ,最初有短暂但十分明显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 ,但 5~ 10min后恢复到正常水平以上 ;各组在由高渗灌流液换为等渗时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都非常显著的增强。结论 高渗盐液能直接作用于心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功能 离体灌流 高渗盐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心率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力兵 苏畅 +1 位作者 马兰 高长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部分:选择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分为单纯应用瑞芬太尼组(R组)和阿托品预处理组(A组),每组20例。R组患者静脉恒速泵入瑞芬太尼2μg/kg,泵速为1μg.kg-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部分:选择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分为单纯应用瑞芬太尼组(R组)和阿托品预处理组(A组),每组20例。R组患者静脉恒速泵入瑞芬太尼2μg/kg,泵速为1μg.kg-1.min-1;A组患者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30 min后,给予瑞芬太尼方法同R组。记录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的HR和低高频比值(LF/HF)。实验部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行离体心脏灌注,C组为空白对照,R10组和R30组分别灌注瑞芬太尼10 ng/mL和30 ng/mL。记录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的HR和左室发展压(LVDP)。结果:组内比较:R组患者的HR和LF/HF值在用药后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A组给药后的各时间点HR和LF/HF值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组间比较:在给药后的各时间点,R组的HR和LF/HF值低于A组(P<0.05)。动物实验部分瑞芬太尼10 ng/mL和30 ng/mL对离体鼠心的HR和LVDP均无影响。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瑞芬太尼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破坏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平衡而使HR及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而阿托品可以拮抗瑞芬太尼的这种HR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心率 心率变异性 离体心脏灌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早期表达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肖华 陈志坚 +4 位作者 廖玉华 程翔 刘坤 王敏 郭和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和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探讨AMI后TNF-α早期表达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设手术组(MI组)和假手术组(S组)。分10、20、30、60分钟、3、6、12...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和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探讨AMI后TNF-α早期表达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设手术组(MI组)和假手术组(S组)。分10、20、30、60分钟、3、6、12小时共7个时间点记录大鼠心电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MI后各时间点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观察TNF-α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TNF-α对单个心肌细胞胞内钙浓度的影响。结果:与S组相比,MI组心肌组织中TNF-α从10分钟起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表达明显升高(P<0.05)。MI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在各时间点均高于S组(P<0.05),并且与TNF-α分泌的时间窗重叠。200U/mlTNF-α灌流能够引起离体心脏室性心律失常,经2mg/kg依那西普(TNF-α受体螯合剂)预处理后同等浓度的TNF-α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较前明显地减少(P<0.05)。200U/ml的TNF-α可使大鼠心肌细胞胞内钙荧光强度短时间内增加121.0%±13.3%。结论:大鼠急性梗死后TNF-α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相关,其机制可能与TNF-α使心肌细胞胞内钙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室性心律失常 离体心脏灌流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CT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潮萍 芮汉臣 +1 位作者 范桂梅 张丽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6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进行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 目的探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进行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观察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颅内外血管状况及脑灌注情况。结果 25例(83.33%)患者存在血管病变,其中70条椎基底动脉硬化并狭窄,9条椎动脉起始部扭曲,4条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22例(73.33%)患者C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延迟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延迟者分别为20例和17例,发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下降及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下降者分别为16例和13例。22例CTP异常的患者患侧均存在责任血管狭窄,其中15例患者血管病变为中、重度狭窄。灌注异常区的TTP及MTT值高于健侧镜像区(P<0.05),患侧与健侧的CBF及CBV比较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CTP异常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者CTP异常阳性率高于责任血管轻度狭窄者及无狭窄者(P<0.05)。结论多模式CT可对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患者血管状况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多模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方式损伤离体灌注猪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焦娇 伍烽 +4 位作者 邹建中 李发琪 刘芳 赵欣 王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方式损伤离体灌注猪肝靶区临近含较大血管时的损伤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离体猪肝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的体外循环灌注模型,在B超引导下选择直径为4 mm血管,于血管方向离管壁3 mm位置... 目的比较不同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方式损伤离体灌注猪肝靶区临近含较大血管时的损伤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离体猪肝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的体外循环灌注模型,在B超引导下选择直径为4 mm血管,于血管方向离管壁3 mm位置给予相同剂量PHIFU辐照。实验组选择脉冲波,对照组用连续波,辐照结束后观察声通道血管及靶区损伤情况,并取血管与靶区处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PHIFU相同剂量辐照声通道内含4 mm大血管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声通道血管均未见损伤,两组凝固性坏死体积比较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坏死体积大于对照组。声通道血管进行HE染色、血管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显示没有损伤,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差别(P>0.05)。结论当靶区临近含有较大血管时,脉冲辐照能够提高HIFU治疗效率,有效的形成损伤,且不会损伤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 离体猪肝 灌注模型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隔离药物灌注并经肺动脉植入导管药泵治疗肺癌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芳 楼洋 +3 位作者 陈胜喜 黄琼辉 张恒 罗万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背景与目的如何有效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肺癌,一直是肺癌研究和治疗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单肺隔离药物灌注并经肺动脉植入导管药盒埋于皮下行肺癌局部化疗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建立肺隔离灌注(isolated lung perf... 背景与目的如何有效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肺癌,一直是肺癌研究和治疗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单肺隔离药物灌注并经肺动脉植入导管药盒埋于皮下行肺癌局部化疗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建立肺隔离灌注(isolated lung perfusion,ILP),灌注完毕后将药泵埋于前胸壁皮下备用。观察组为ILP化疗并经肺动脉药泵局部肺灌注化疗51例,ILP选用阿霉素(ADM),术后经肺动脉药泵灌注化疗用GP方案。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全组50例,采用GP方案。结果肿瘤治疗疾病控制率(CR+PR+SD):观察组78.4%,对照组56.0% (P=0.016);生存率:两组均随访5年,1年生存率观察组81.2%,对照组23.3%(P<0.001);3年生存率观察组27.5%,对照组8.0%(P=0.012);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6.0%,对照组为0(P=0.240);化疗毒副作用:观察组ILP经化疗泵肺动脉药物灌注肺癌局部化疗较全身静脉化疗组的毒副反应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恢复快;生存质量:ILP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肺隔离药物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是治疗晚期肺癌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它较全身静脉化疗可极大地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质量浓度,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又可减轻严重的全身毒副作用;ILP术中经肺动脉植入导管药泵埋于皮下为以后持续经肺动脉灌注局部化疗提供了便利条件,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化疗 肺隔离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进益 范慧敏 刘中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2-25,I0001,共5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 目的建立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描记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进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左室心功能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模成功率为62.50%(10/16);心电图动态监测在冠脉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 min后可见病理性Q波;4周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系统检测显示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等容相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峰值(LVEDP)则反之;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结论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4周后能够形成稳定的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ndorff灌流 离体心脏 心肌梗死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肉瘤区域高温隔离灌注化疗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世伟 陈芳 赵玉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793-795,共3页
1990年8月~1995年7月共50例下肢骨肉瘤区域高温隔离灌注化疗病人,男31例,女19例,年龄平均21岁。肿瘤部位:股骨下端32例,胫骨16例,腓骨2例。病人先作活检病理,确诊后作全身化疗1次,2周后作区域高温隔离灌注化疗,11例用顺铂(150mg/m^2),3... 1990年8月~1995年7月共50例下肢骨肉瘤区域高温隔离灌注化疗病人,男31例,女19例,年龄平均21岁。肿瘤部位:股骨下端32例,胫骨16例,腓骨2例。病人先作活检病理,确诊后作全身化疗1次,2周后作区域高温隔离灌注化疗,11例用顺铂(150mg/m^2),39例用卡铂(600mg/m^2)。化疗60min,肿瘤缘深部组织温度保持在42℃。结果:引起严重并发症4例,其中3例骨筋膜综合征(6%),1例急性肾衰(2%)。作者对并发症的病因作了探讨,并提出要减少和预防严重并发症应注意:1)转中流量不宜超过1000ml/min,且静脉引流量应与供血量相等;2)肢体温度应控制在42℃;3)灌注化疗不宜超过60min;4)组织灌洗要充分;5)注意结扎沟通全身循环的血管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药物疗法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