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3
1
作者 樊江波 畅洪昇 +3 位作者 董世芬 闫兴丽 王晶 洪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1-95,F000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动物模型,为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孤养附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IBS模型,每只大鼠受到的刺激因子包括:24h禁水、24h禁食、昼夜颠倒、4℃冰水游泳15min、45℃高温5min、钳尾致...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动物模型,为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孤养附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IBS模型,每只大鼠受到的刺激因子包括:24h禁水、24h禁食、昼夜颠倒、4℃冰水游泳15min、45℃高温5min、钳尾致痛1min、束缚制动5~8h、高速震荡15min等共8种,每种刺激因子出现5次,共40d。用腹部回撤反射压力阈值(AWR)和排便粒数检测动物的内脏感觉和胃肠运动功能变化;用敞箱行为评分和蔗糖水偏嗜度评价动物神经精神活动变化。结果造模2~3周腹部回撤反射压力阈值明显降低,排便粒数明显增加;造模3~4周模型组动物敞箱实验行为评分和蔗糖水偏嗜度明显降低。造模40d时,上述变化趋势仍存在。结论慢性应激加孤养可诱导动物胃肠运动亢进、内脏感觉致敏和神经精神活动的改变,模拟IBS患者的临床特征,可作为一种有效的IBS动物模型,用于评价相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应激 胃肠运动 内脏感觉 神经精神活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己丸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脑肠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鹤飞 强伟杰 +8 位作者 杨庆 李玉洁 翁小刚 王娅杰 李琦 蔡维艳 陈涛 朱晓新 陈颖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寻找诊断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乙酸加束缚应激法建立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动物模型;采用大鼠结肠运动指数(MI)、2 h内排出的粪粒数以及玻璃小球排出时间评价大鼠结肠的运动能力;观察PI-IBS模型大鼠... 目的寻找诊断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乙酸加束缚应激法建立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动物模型;采用大鼠结肠运动指数(MI)、2 h内排出的粪粒数以及玻璃小球排出时间评价大鼠结肠的运动能力;观察PI-IBS模型大鼠的形成以及戊己丸对其的治疗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PI-IBS大鼠脑和结肠组织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动素(MTL)、神经肽Y(NPY)、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结果成功建立PI-IBS大鼠模型。模型大鼠体重降低;摄食量减少;排便量增多;出现稀便和无定形软便;自主运动量减少;结肠MI显著增加(P<0.05);大鼠排出的粪粒数显著增加(P<0.05);玻璃小球排出时间显著缩短(P<0.05)。戊己丸治疗7 d后能够明显改善以上症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I-IBS大鼠脑组织中的CGRP、SS和VIP水平显著增加(P<0.05),NPY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戊己丸给药可以显著降低CGRP、SS和VIP浓度水平(P<0.05),显著升高NPY浓度水平(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I-IBS大鼠结肠组织中的CCK、NPY、MTL、SS和VIP均显著降低(P<0.05);戊己丸给药能够显著升高CCK和VIP水平(P<0.05)。结论戊己丸可通过调节IBS大鼠脑和结肠组织内多种脑肠肽的水平用来治疗IBS,这些可被调节的异常变化的脑肠肽可以成为潜在的诊断和治疗IBS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肽 戊己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刺激引起的两种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力阳 彭成 +1 位作者 谢晓芳 王嫣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7-270,共4页
目的本文采用两种化学刺激建立两种新的大鼠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方法采用成年大鼠,经肠道连续6d给予冰醋酸或芥末油刺激后,进行直肠扩张,评估肠道敏感性,记录胃肠电频率、峰电位、峰峰值和面积,检测血清5-HT含量。结果... 目的本文采用两种化学刺激建立两种新的大鼠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方法采用成年大鼠,经肠道连续6d给予冰醋酸或芥末油刺激后,进行直肠扩张,评估肠道敏感性,记录胃肠电频率、峰电位、峰峰值和面积,检测血清5-H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冰醋酸模型肠敏感性(P<0.05)、胃肠电频率(P<0.01)均升高;芥末油模型肠敏感性(P<0.01),胃肠电频率(P<0.01)、峰电位(P<0.05)、峰峰值(P<0.01)、峰面积(P<0.01),血清5-HT含量(P<0.05)均有变化,提示模型组敏感性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反证药物组肠敏感性、胃肠电及血清5-HT含量均有一定恢复。结论通过对成年大鼠肠道进行化学刺激,成功建立了新的大鼠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高敏感性 大鼠模型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疾 冰醋酸 芥末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和化学刺激对大鼠内脏神经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姜敏 徐秀英 +1 位作者 傅宝玉 姜若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成年大鼠给予机械和化学伤害性刺激 ,探讨内脏痛觉过敏产生的机制。方法 :对成年SD大鼠分别行结肠气囊扩张和经肛门灌注芥末油给予机械和化学刺激 ,在结肠气囊产生不同压力的情况下观察大鼠的行为反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目的 :通过对成年大鼠给予机械和化学伤害性刺激 ,探讨内脏痛觉过敏产生的机制。方法 :对成年SD大鼠分别行结肠气囊扩张和经肛门灌注芥末油给予机械和化学刺激 ,在结肠气囊产生不同压力的情况下观察大鼠的行为反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结论 :机械和化学因素对内脏的刺激可降低传入神经对肠道伤害性刺激反应的阈值 ,同时也可以对自律神经产生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 结肠伤害性刺激 内脏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27
5
作者 涂星 柴玉娜 +3 位作者 唐洪梅 李得堂 丘振文 张庆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筛选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最佳建立方法,并探讨所建立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方法分别采用母婴分离法、冰水灌胃法、限水法、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母婴分离结合限水法制作便秘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变化、体重和24 ... 目的筛选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最佳建立方法,并探讨所建立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方法分别采用母婴分离法、冰水灌胃法、限水法、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母婴分离结合限水法制作便秘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变化、体重和24 h进食量,测定4 h内排便颗粒数,并对大鼠粪便进行Bristol分型积分和含水量测定,采用直肠扩张实验评价内脏敏感性,观察各组大鼠肠组织形学变化,筛选出符合IBS-C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并采用复方中药逍遥散进行反证,判定模型的中医证候范畴。结果采用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建立的模型具有排便颗粒数减少,粪便含水量降低,Bristol分型积分显示为便秘型的特征,且其肠道敏感性显著升高,结肠组织无形态学改变,符合IBS-C的临床特征。经逍遥散验证,该IBS-C模型属于中医"肝郁脾虚证"范畴。结论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能够建立中医肝郁脾虚证IBS-C大鼠模型,能高度拟合IBS-C的临床特征,造模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总黄酮下调NR2B表达改善IBS大鼠痛觉过敏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丽娜 周梁 +3 位作者 田超 陈利 郭海燕 孙志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观察金荞麦总黄酮(Fag)对IBS样结肠刺激大鼠模型(CI模型)内脏敏感性的改善作用和对模型脊髓后角和海马内NMDA受体亚基NR2A、NR2B的影响。方法采用结肠刺激新生期乳大鼠法来制作IBS样CI模型。CI大鼠成年后给予口服Fag 2周,并用腹壁... 目的观察金荞麦总黄酮(Fag)对IBS样结肠刺激大鼠模型(CI模型)内脏敏感性的改善作用和对模型脊髓后角和海马内NMDA受体亚基NR2A、NR2B的影响。方法采用结肠刺激新生期乳大鼠法来制作IBS样CI模型。CI大鼠成年后给予口服Fag 2周,并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评价给药后CI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进一步观察其脊髓后角和海马内NMDA受体亚基NR2A、NR2B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比,CI组AWR评分明显增高,而高剂量Fag明显降低CI组的AWR评分。对照组脊髓后角、海马均可见NR2A、NR2B亚基表达,但CI组只有NR2B亚基表达增强,且高剂量Fag可降低其表达,NR2A亚基表达在各组变化不大。结论 Fag通过下调致敏中枢上脊髓后角和海马的NR2B表达对IBS样CI大鼠的痛觉过敏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总黄酮 IBS样大鼠 NMDA受体 NR2B NR2A 脊髓后角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乐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艳芬 梁万年 +4 位作者 江涛 杨超燕 王洁 黄奕曦 唐春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9-504,共6页
目的研究肠乐胶囊(高良姜、白术、白芍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效学。方法以番泻叶腹泻模型、蓖麻油腹泻模型和新斯的明肠运动亢进模型观察肠乐胶囊的止泻作用;以新生大鼠乙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性IBS大鼠模型,观察肠乐胶囊... 目的研究肠乐胶囊(高良姜、白术、白芍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效学。方法以番泻叶腹泻模型、蓖麻油腹泻模型和新斯的明肠运动亢进模型观察肠乐胶囊的止泻作用;以新生大鼠乙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性IBS大鼠模型,观察肠乐胶囊对大鼠肠道敏感性、肠运动以及肠粘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肠乐胶囊可明显抑制番泻叶所致的腹泻和新斯的明所致的小肠运动亢进(P<0.05,P<0.01),但对蓖麻油引起的腹泻无效;肠乐胶囊可显著降低内脏高敏性IBS大鼠的敏感性,以及小肠碳末推进率和急性避水应激排便粒数(P<0.05,P<0.01)。结论肠乐胶囊可有效对抗腹泻,降低肠道敏感性,对腹泻型IB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乐胶囊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模型 内脏高敏性IBS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丹妮 赵妍 +3 位作者 陈颖 黄辰 李瑛 周思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97-20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型病理特征的大鼠模型。方法:将22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通过基线期评测后,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大鼠随机分入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对模型...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型病理特征的大鼠模型。方法:将22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通过基线期评测后,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大鼠随机分入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对模型组采用番泻叶浸剂灌胃结合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空白对照组除蒸馏水灌胃外不予任何干预,连续造模14天。造模后进行腹泻指数观测,腹壁撤退反射实验,糖水偏嗜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以及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实验,结合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增长情况以及进食量变化综合评判造模结果。结果:基线期排除率为9.09%,造模过程死亡率为8.33%,模型成功率为63.6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食量明显降低(P=0.000);体质量增长明显减缓(P=0.008);腹泻指数以及内脏敏感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EPM开臂时间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0);在SPT中糖水偏好指数明显降低(P=0.001)。结论:应用番泻叶浸剂灌胃结合CUMS造模后,模型大鼠符合IBS-D肝郁脾虚证型特点,是一种较好的造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型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康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石磊 沈明勤 +5 位作者 王志刚 罗宇慧 王颖钰 李雪 鞠建明 李松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观察肠康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乳大鼠出生后第8-21天,每天接受直结肠扩张刺激建立IBS-D内脏高敏感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肠康... 目的观察肠康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乳大鼠出生后第8-21天,每天接受直结肠扩张刺激建立IBS-D内脏高敏感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肠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连续30d分别灌胃给药。进行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结肠黏膜层血管P物质(SP)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AWR评分明显升高(P〈0.01),血清CGRP含量、结肠组织VIP含量及结肠黏膜层血管SP阳性表达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肠康颗粒各组大鼠的AWR评分明显降低(P〈0.01),血清CGRP含量、结肠组织VIP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肠康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层血管SP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的升高(P〈0.05-0.01)。结论肠康颗粒对IBS-D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BS-D大鼠血清CGRP及结肠组织VIP含量的下降,抑制大鼠结肠黏膜层血管SP阳性表达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康颗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白殿卿 孙晓宁 +1 位作者 安钰 郑颖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77-379,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IBS1(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组I、BS2(束缚应激)组、灌肠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作IBS...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IBS1(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组I、BS2(束缚应激)组、灌肠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作IBS动物模型,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活动检测对其内脏敏感性进行评估,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肠黏膜组织的组织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两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收缩次数在不同扩张容量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结论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成的IBS动物模型符合IBS的内脏敏感性机制,可用于IBS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 腹壁撤退反射评分 腹外斜肌放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合酶阳性神经元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军平 焦旭文 +3 位作者 何仲义 张莲香 侯宝林 张海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索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结肠的分布特点及变化。方法:冷水持续灌胃15 d制作C-IBS大鼠模型。通过对大鼠大便性状和结肠内膨胀刺激后腹肌反应的观察及结肠HE染色对模型进行评价。免疫荧光... 目的:探索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结肠的分布特点及变化。方法:冷水持续灌胃15 d制作C-IBS大鼠模型。通过对大鼠大便性状和结肠内膨胀刺激后腹肌反应的观察及结肠HE染色对模型进行评价。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结肠肠肌丛的分布及改变。结果:造模15 d后,模型组大鼠大便呈腊肠状的碎块,结肠的腹肌反应阈值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结肠粘膜层完整。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C-IBS大鼠结肠肠肌从神经元NOS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BS大鼠结肠NOS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NO在C-IBS大鼠结肠神经元内表达增加,此异常可能与C-IBS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紊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肠易激综合征 结肠 肠神经系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神经元及肠胶质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亚型中的意义及替加色罗干预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俊荣 罗金燕 +1 位作者 尚磊 孔武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3-647,共5页
为了探讨肠神经元及肠胶质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发病中的意义及替加色罗干预的作用,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腹泻型IBS组(D-IBS组):采用乙酸灌肠和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成D-IBS动物模型;(2)便秘型C-IBS组(C-IBS组):... 为了探讨肠神经元及肠胶质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发病中的意义及替加色罗干预的作用,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腹泻型IBS组(D-IBS组):采用乙酸灌肠和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成D-IBS动物模型;(2)便秘型C-IBS组(C-IBS组):采用每日冰水灌胃(连续14d)的方法造成C-IBS动物模型;(3)替加色罗干预的D-IBS组:D-IBS动物模型鼠同时加用替加色罗2mg/kg每日灌胃,共7d;(4)替加色罗干预的C-IBS组:C-IBS动物模型鼠在第8d加用替加色罗2mg/kg每日灌胃,共7d;(5)空白对照组。各组动物在存活一定时间后被处死,并用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肠肌间神经丛的肠神经元及肠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肠肌间神经丛内肠胶质细胞的数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50,P>0.05)。D-IBS组(8.54±2.46)和C-IBS组(8.88±3.00)大鼠肠肌间神经丛内每mm的肠神经元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12.80±2.54,P<0.05);而替加色罗干预的C-IBS组(11.91±3.70)、替加色罗干预的D-IBS组(12.00±3.16)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肠肌间神经丛内肠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可能是D-IBS和C-IBS发病的共同机制;替加色罗在恢复D-IBS和C-IBS肠神经元可塑性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替加色罗 肠神经元 肠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安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杰民 蔺晓源 +1 位作者 胡浩 韩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61-2062,共2页
目的:观察腹安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腹安汤高、中、低剂量组、得舒特组;用寒冷-束缚刺激法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采用流式... 目的:观察腹安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腹安汤高、中、低剂量组、得舒特组;用寒冷-束缚刺激法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给药7天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降低,CD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安汤高、中、低剂量组及得舒特组与模型组比较,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CD3+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安汤可升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外周血中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降低CD8+水平,从而提高和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治疗D-IBS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腹安汤 T淋巴细胞亚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联合束缚应激对大鼠内脏敏感性及肠道肥大细胞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庄肇朦 王霄腾 吕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73-77,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模型评估。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乙酸刺激加束缚应激组(n=10只),束缚应激组(n=10只),和正常对照组(n=10只)。采用乙酸刺激加束缚应激方法建立IBS动物模型,进行大便情况评估和直...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模型评估。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乙酸刺激加束缚应激组(n=10只),束缚应激组(n=10只),和正常对照组(n=10只)。采用乙酸刺激加束缚应激方法建立IBS动物模型,进行大便情况评估和直肠敏感性测试,盐酸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现象。结果在实验第7天,模型组大鼠粪便点数较正常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联合束缚应激组稀便数较其余两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联合束缚应激组大鼠直肠敏感性较其余两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联合束缚应激组大鼠肠道肥大细胞的数量较正常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联合束缚应激组大鼠肠道肥大细胞可见脱颗粒现象。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结论乙酸联合束缚应激可增加大鼠内脏敏感性,并且使大鼠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增多,细胞脱颗粒现象增强。该综合造模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人类IBS的发病形式,为我们进一步研究IBS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高敏感 乙酸 束缚应激 肥大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3蛋白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15
作者 孙晓宁 谭琰 +1 位作者 安钰 孙晔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870-872,875,共4页
目的:观察Runx3蛋白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和束缚应激方法制造IBS大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价后,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Runx3蛋白在... 目的:观察Runx3蛋白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和束缚应激方法制造IBS大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价后,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Runx3蛋白在IBS大鼠模型组和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IBS大鼠腹外斜肌收缩次数在不同扩张容量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炎症性表现。Runx3蛋白在各组肠黏膜组织均有表达,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unx3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3蛋白 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模型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中表达的研究
16
作者 安钰 罗志飞 +1 位作者 翁阳 孙晓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1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单纯束缚应激方法制造IBS动物模型(IBS1、IBS2组),同时设立灌肠对照...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1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单纯束缚应激方法制造IBS动物模型(IBS1、IBS2组),同时设立灌肠对照和正常对照组,行内脏敏感性评价后,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TGF-β1在IBS大鼠模型组和对照组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BS1、IBS2两模型组大鼠腹外斜肌收缩次数在不同扩张容量下均较正常对照纽明显增加(P〈0.05—0.01),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TGF-β1在各组肠粘膜组织均有表达,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作为一个抗炎性细胞因子在IBS发病机制中可能通过非直接的方式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模型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己丸单次与多次给药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紫玉 巩仔鹏 +9 位作者 王娅杰 董宇 董李晋川 陈颖 杨庆 蔡维艳 李琦 翁小刚 郭雨轩 朱晓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测定戊己丸中10个活性成分单次给药和多次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比较其在正常大鼠和慢性内脏高敏感肠易激综合征(CVH-IBS)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乳鼠结肠球囊刺激法制备CVH-IBS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内脏... 目的测定戊己丸中10个活性成分单次给药和多次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比较其在正常大鼠和慢性内脏高敏感肠易激综合征(CVH-IBS)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乳鼠结肠球囊刺激法制备CVH-IBS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价。单次或多次灌胃给予戊己丸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点从颈静脉采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血浆中10个戊己丸活性成分的血药浓度,比较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CVH-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强。与单次给药相比,多次给药正常与模型大鼠达峰时间(t_(max))均提前。单次给药后模型与正常大鼠的差异可正向验证前期实验结果。多次给药后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体内戊己丸活性成分血药浓度峰值(C_(max))、曲线下面积(AUC_(0-t))、总清除率(Cl)发生显著改变。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C_(max)显著升高,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二氢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C_(max)显著下降;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AUC_(0-t)显著升高,盐酸巴马汀、二氢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AUC_(0-t)显著下降;盐酸黄连碱、吴茱萸内酯Cl明显升高,表小檗碱Cl显著降低。盐酸巴马汀、芍药内酯苷t_(1/2)明显降低;盐酸药根碱V_(d)显著升高。模型大鼠多次给药和单次给药相比较,黄连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表小檗碱、二氢小檗碱C_(max)明显降低;盐酸药根碱Cl明显降低。白芍活性成分芍药苷t_(1/2)明显下降,Cl明显上升。结论戊己丸中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CVH-IBS大鼠、戊己丸治疗后期的CVH-IBS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IBS治疗早期肠道屏障被破坏和治疗后期肠道屏障修复、药物肝肠循环蓄积作用以及肝酶的活性等代谢功能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丸 肠易激综合征(IBS) 乳鼠结肠球囊刺激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肠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酪神经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江升 徐珊 +4 位作者 申屠利明 楼银妹 王佳薇 沈勤 陈肖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609-611,共3页
目的:从宁肠汤对束缚应激致腹泻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及血浆酪神经肽(NPY)的影响,探讨宁心安神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得舒特组、宁肠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wil... 目的:从宁肠汤对束缚应激致腹泻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及血浆酪神经肽(NPY)的影响,探讨宁心安神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得舒特组、宁肠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williams改良方法建立束缚应激+适度夹尾刺激致大鼠泄泻模型,观察宁肠汤对大鼠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NPY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血浆NP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大剂量宁肠汤能明显降低已经升高的大鼠血浆NPY含量。结论:宁肠汤可调节束缚应激致腹泻大鼠的小肠运动功能,大剂量宁肠汤能明显降低已经升高的大鼠血浆NPY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神经肽 束缚应激+适度夹尾刺激法 大鼠腹泻型IBS模型 肠易激综合征 宁肠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S-D大鼠结肠TLR4、NF-κB的表达变化及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鲍璐璐 崔立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及机制。方法利用急慢性应激法构建IBS-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除急慢性应激处理外不做其他处理)、IBS-D组(在急慢性应激处理前给予3mg...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及机制。方法利用急慢性应激法构建IBS-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除急慢性应激处理外不做其他处理)、IBS-D组(在急慢性应激处理前给予3mg/kg生理盐水)和TAK-242组(急慢性应激处理同期给予3mg/kgTAK-242),每组10只。建模后0、7、14、21、28d观察大鼠饮食、饮水、精神状态、毛色变化、大便性状等一般情况。采用Bristol分型评价粪便性状,评价造模是否成功。收集建模后各时间点大鼠尾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yD88、IL-1β、IL-6水平;取造模后28d大鼠结肠组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TLR4、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7、14、21、28d,空白组大鼠Bristol大便分型积分及MyD88、IL-1β、IL-6、TLR4、NF-κB水平均无明显变化;造模后7、14、21、28d,IBS-D组和TAK-242组大鼠Bristol大便分型积分,血清MyD88、IL-1β、IL-6水平,以及结肠组织TLR4、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IBS-D组明显高于TAK-242组(P<0.05)。结论IBS-D可能通过TLR4/MyD88/NF-κB导致炎性因子的产生,进而促进IBS-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大鼠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晔 孙晓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ISB1组、ISB2组及空白对照组,ISB1组、ISB2组分别采用乙酸及慢性激怒的方法制造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ISB1组、ISB2组及空白对照组,ISB1组、ISB2组分别采用乙酸及慢性激怒的方法制造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GDNF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ISB1组GDNF表达明显高于ISB2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而ISB2组与空白对照组GDN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NF在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表达增加,提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对GDNF需求增加,推测GDNF对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元起保护和促进再生的作用,继而参与调解肠道炎症过程,且可能有保护和促进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肠粘膜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模型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化法 肠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