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ed solution condition experiment and process design for copper deep removal from nickel anodes based on ion-exchange
1
作者 TANG Xiao-wei ZHAO Zhong-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353-1367,共15页
Removing copper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 solution has been a major keypoint in the nickel metallurgy industry.In this study,we proposed a novel process flow to promote removing copper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 Removing copper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 solution has been a major keypoint in the nickel metallurgy industry.In this study,we proposed a novel process flow to promote removing copper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 solution.A simulated nickel anode solution was designed,and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of solution pH,adsorp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resin dosage and particle size,and stirring speed.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explored for copper removal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 solution.Based on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data,a novel process for copper removal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s was designed and verified.This novel process of copper removal from nickel electrolysis anodes was confirmed with nickel anolyte solution with nickel 50−60 g/L and copper 0.5 g/L.After finishing the novel process of copper removal,the nickel in the purified nickel anolyte became undetectable and copper concentration was 3 mg/L,the novel process of resin adsorption to remove copper from nickel anode solution through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s has an efficacious copper removal.It is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tradition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removal nickel extract ion exchange RESIN adsorption DE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orption behavior of molybdenum onto D314 ion exchange resin
2
作者 王明玉 蒋长俊 王学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45-4449,共5页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molybdenum onto D314 was studied with the static adsorption metho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from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aspec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lib...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molybdenum onto D314 was studied with the static adsorption metho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from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aspec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conform satisfactorily to the Langmuir equation.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D314 for molybdenum, the enthalpy change ΔH is positive when temperature is in the range of 298-338 K,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dsorption is an endothermic process, and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 benefits to the adsorption. Kinet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rate is controlled by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and chemical diffu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molybdenum onto D314 was discussed based on IR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ybdenum ion exchange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ral ionic liquids as chiral selectors for separation of tryptophan enantiomers by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艳霞 李静 蒋新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173-1177,共5页
Chiral ionic liquids (CILs) containing imidazolium cations and L-Proline (L-Pro) anions were applied as chiral selector to separate tryptophan (Trp) enantiomers on a C18 column by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Sever... Chiral ionic liquids (CILs) containing imidazolium cations and L-Proline (L-Pro) anions were applied as chiral selector to separate tryptophan (Trp) enantiomers on a C18 column by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Several factors influencing Trp enantiomers separation, such as alkyl chain length of CILs, concentrations of Cu2+ and CILs, pH of the mobile phase, flow rate, organic solvent and temperature, were studi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Trp enantiomers could be successfully separated within 21 min with the resolution of 2.30. At the same time, some thermodynamical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thalpy values of the Trp enantiomers are negative, indicating that the separation process is exothermic. And the enthalpy values of D-Trp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L-Trp, which indicates that L-Trp could form more stable ternary complexes with tryptophan enantio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al ionic liquids chiral separation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ryptophan enantiom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oval of impurities from scandium solutions by ion exchange 被引量:3
4
作者 PENG Zhen LI Qing-gang +3 位作者 LI Zhao-yang ZHANG Gui-qing CAO Zuo-ying GUAN Wen-j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953-2961,共9页
A process of removing impurities,such as Fe,Zr,Ti,Al,Si,from scandium solution by ion exchange was proposed.Various resins’selectivity was studied in scandium chloride solu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851resin ha... A process of removing impurities,such as Fe,Zr,Ti,Al,Si,from scandium solution by ion exchange was proposed.Various resins’selectivity was studied in scandium chloride solu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851resin had high selectivity of Sc at low acidity,and high selectivity of Zr at high acidity;D370resin had high selectivity of Fe and Si in high acidity.A new technical process of removing impurities from scandium chloride solution was proposed,which includes D370resin adsorbing Fe in high acidity,D851resin adsorbing Zr in medium acidity and D851resin adsorbing Sc at low acidity.Flow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emoval rates of Al,Ca,Fe,Zr,Ti and Si,were100%,99.6%,100%,100%,99.5%and100%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NDIUM ion exchange SEPARATION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锂体系中D401螯合树脂对Ca^(2+)、Mg^(2+)的吸附机理及行为
5
作者 杜金晶 马嘉艺 +5 位作者 李小鹏 王东博 冯笑 朱军 左恒 王斌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盐湖副产物粗制磷酸锂因杂质钙镁含量超标而无法充当合成磷酸铁锂的锂源,并且经过初步沉淀除杂后,杂质钙镁含量仍不达标,钙镁的去除难度随之增大。对此,本文模拟同等比例磷酸锂溶液体系,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D401螯合树脂对其中的钙... 盐湖副产物粗制磷酸锂因杂质钙镁含量超标而无法充当合成磷酸铁锂的锂源,并且经过初步沉淀除杂后,杂质钙镁含量仍不达标,钙镁的去除难度随之增大。对此,本文模拟同等比例磷酸锂溶液体系,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D401螯合树脂对其中的钙镁的吸附效果,发现D401螯合树脂对磷酸盐体系中的钙镁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附,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可自发进行,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微观颗粒内扩散和化学反应协同控制;当动态吸附溶液流速为12 BV/h时,钙镁去除率分别为66.67%、70.25%,锂损失率为1.22%,该研究对D401螯合树脂深度脱除磷酸锂中的钙镁杂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锂 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动力学 离子交换 除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离子液体制备及其对湿法磷酸提纯研究
6
作者 杨虎 杨思原 +3 位作者 罗梦恒 吴晨旭 匡步肖 包申旭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18,共7页
将离子液体通过化学接枝法负载在树脂上,制备了一种能从湿法磷酸中高效选择性吸附磷的负载型离子液体,并采用FT-IR、SEM-EDS和XPS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在制备温度为95℃、时间为16 h、液固比(mL∶g)为40∶1、氨基乙酸溶液浓度为2.66 mmol/... 将离子液体通过化学接枝法负载在树脂上,制备了一种能从湿法磷酸中高效选择性吸附磷的负载型离子液体,并采用FT-IR、SEM-EDS和XPS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在制备温度为95℃、时间为16 h、液固比(mL∶g)为40∶1、氨基乙酸溶液浓度为2.66 mmol/g的条件下,制备的材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达到333.1 mg/g。在选择性吸附方面,对磷的吸附量远高于杂质离子(铁、铝和镁),说明材料对磷与杂质离子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尤其是磷与镁的分离系数达到636.83。这表明此材料能够实现复杂磷酸溶液中磷与杂质离子的选择性分离,特别是在含镁量高的磷酸溶液中提纯效果显著。还通过表征分析推断该材料对磷酸吸附机理主要是络合反应与阴离子交换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负载型离子液体 吸附 选择性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Ca^(2+)的吸附性能研究
7
作者 吴艳阳 刘亚 +2 位作者 师保炜 马智慧 孙瑛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8-1664,1670,共8页
分别采用SR1LNa、400UPSNa、SX001×10FGFM、SX001×10FG和SX001×8FGFM五种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实验,筛选出较优树脂SX001×8FGFM,研究了Ca^(2+)在SX001×8FGFM的吸附动力学,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和颗粒内扩... 分别采用SR1LNa、400UPSNa、SX001×10FGFM、SX001×10FG和SX001×8FGFM五种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实验,筛选出较优树脂SX001×8FGFM,研究了Ca^(2+)在SX001×8FGFM的吸附动力学,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其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的关联结果较优,说明吸附过程遵循化学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的混合机制。研究了Ca^(2+)在SX001×8FGFM交换树脂上的吸附热力学,选用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其中Langmuir模型的关联结果较优。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ΔG)、焓变(ΔH)和熵变(ΔS)。结果表明SX001×8FGFM离子交换树脂对溶液中Ca^(2+)的吸附行为是自发、吸热、熵驱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水处理 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型树脂对渣场渗滤水低浓度氨氮的吸附
8
作者 张小龙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188,共6页
针对渣场渗滤水复杂体系中氨氮的达标脱除,开展了LS-1000C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解吸参数及工艺应用研究。该离子交换树脂转为Na型后吸附废水中氨氮的最佳参数为流速5 BV/h,进水pH 4~6,树脂床层高径比4.4∶1(树脂膨胀前);最佳解吸参数... 针对渣场渗滤水复杂体系中氨氮的达标脱除,开展了LS-1000C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解吸参数及工艺应用研究。该离子交换树脂转为Na型后吸附废水中氨氮的最佳参数为流速5 BV/h,进水pH 4~6,树脂床层高径比4.4∶1(树脂膨胀前);最佳解吸参数为解吸液选择质量分数8%的稀硫酸,解吸量3 BV。树脂工艺工程应用后,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180~220 mg/L、pH 4~6、流量4.5~6.0 BV/h工况下,两级树脂串联运行时,出水氨氮<15 mg/L的运行时间达到28 h,满足废水排放要求。树脂吸附饱和后的解吸频次较低,解吸液量少,解吸液还可作为沉钒工序铵盐的补充溶液或沉钒废水处理系统的中和剂,回收了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废水 离子交换 吸附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制备氘代阳离子交换树脂
9
作者 罗承扬 宋江锋 +4 位作者 周琳森 陈长安 何宁 喻彬 杨剑波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I0003,共9页
重水作为散裂中子源的冷却剂,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常会被杂质污染,而直接使用常规离子交换树脂净化重水则置换出H^(+)/OH^(-),会降低重水纯度,因此需对树脂进行氘代处理。以Na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氘代阳离子... 重水作为散裂中子源的冷却剂,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常会被杂质污染,而直接使用常规离子交换树脂净化重水则置换出H^(+)/OH^(-),会降低重水纯度,因此需对树脂进行氘代处理。以Na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氘代阳离子交换树脂。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线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Na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D+的平衡数据。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G)、焓变(△H)和熵变(△S)表明:吸附过程能够自发进行,并且随着温度升高,树脂吸附容量增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结果表明,DCl浓度大于0.8 mol/L时,氘代率达到98%。此外,不同温度下Na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D+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较好,吸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固定床实验中,床层温度升高导致传质区长度减小,使树脂床更快达到饱和,333 K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制备温度。D型和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无显著差异。此研究能够为氘代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工艺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树脂 氘代率 吸附 穿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咪唑基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对甲苯吸附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罗方文 田旭娇 +2 位作者 董娴 梁隆超 陈卓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4-219,共6页
通过阴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阳离子为3-十四烷基-1-乙烯基咪唑(VIC _(14))和阴离子为四氟硼酸[BF_(4)]^(-)、六氟磷酸[PF_(6)]^(-)、三氟甲磺酸[CF_(3)SO_(3)]^(-)、双三氟甲磺酰亚胺[NTf_(2)]^(-)的4种离子液体,分别将它们与二乙烯基苯... 通过阴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阳离子为3-十四烷基-1-乙烯基咪唑(VIC _(14))和阴离子为四氟硼酸[BF_(4)]^(-)、六氟磷酸[PF_(6)]^(-)、三氟甲磺酸[CF_(3)SO_(3)]^(-)、双三氟甲磺酰亚胺[NTf_(2)]^(-)的4种离子液体,分别将它们与二乙烯基苯聚合,制备了4种聚咪唑基离子液体(PVIC_(14)-NTf_(2)、PVIC_(14)-CF_(3)SO_(3)、PVIC_(14)-PF_(6)和PVIC_(14)-BF_(4)),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BET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对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它们对甲苯的动态吸附性能、循环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阴离子为[NTf_(2)]-的聚离子液体对甲苯的吸附量最高,为454.5mg/g,其次为[CF_(3)SO_(3)]^(-),最低为[BF_(4)]^(-);采用高温氮气吹扫脱附对研究PVIC_(14)-NTf_(2)的循环吸附性能,循环吸脱附5次后,吸附量下降到431.8mg/g,总吸附效率的降低小于5%;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后发现吸附机理符合Bangham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基聚离子液体 阴离子 甲苯 循环吸附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氢离子对离子型稀土浸矿影响的离子交换模型
11
作者 施永辉 龙平 +3 位作者 罗嗣海 王观石 黄颖 刘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3-653,共11页
采用Kerr模型量化描述浸矿剂阳离子和氢离子竞争交换镧离子,探究氢离子对稀土离子浸出的影响,构建了考虑氢离子影响的离子交换模型,并通过等温平衡批试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镧离子浸出过程存在临界氢离子浓度,当加入溶液的氢... 采用Kerr模型量化描述浸矿剂阳离子和氢离子竞争交换镧离子,探究氢离子对稀土离子浸出的影响,构建了考虑氢离子影响的离子交换模型,并通过等温平衡批试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镧离子浸出过程存在临界氢离子浓度,当加入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小于临界氢离子浓度时,镧离子不会浸出,但消耗氢离子,且平衡后氢离子浓度可以视为定值。对于本文所选的PN和XF矿样,平衡后氢离子浓度分别可取1×10^(-6.8)mol/L和1×10^(-6.3)mol/L。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计算浸出液中镧离子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其相关系数分别大于0.970和0.600。结合提出的模型和试验数据,揭示了氢离子对镧离子浸出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氢离子对矿土表面改性、氢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作用浸出镧离子和存在可交换态氢离子消耗浸矿剂阳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临界氢离子浓度 离子交换模型 竞争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基可溶胀聚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对刚果红的高效吸附
12
作者 付潇杰 娄林 +2 位作者 董娴 梁隆超 陈卓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8-1776,共9页
本文以合成的3-(3-(邻苯二甲酰亚胺)丙基)-1-乙烯基咪唑苯基三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为单体,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与N-乙烯基甲酰胺进行了共聚,经Cl^(-)阴离子交换后制备出新型咪唑基可溶胀聚离子液体吸附材料[P(PVImCl^(-)NVF-PEGDA)... 本文以合成的3-(3-(邻苯二甲酰亚胺)丙基)-1-乙烯基咪唑苯基三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为单体,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与N-乙烯基甲酰胺进行了共聚,经Cl^(-)阴离子交换后制备出新型咪唑基可溶胀聚离子液体吸附材料[P(PVImCl^(-)NVF-PEGDA)](SPIL)。采用FT-IR、SEM、TGA进行了表征,证明SPIL制备成功。研究了SPIL的溶胀性能,其在水中溶胀度为22.1。吸附实验结果表明:SPIL对刚果红(CR)表现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最大吸附量可达1 770.16 mg·g^(-1),在pH为3.0~11.0范围内去除率达99.90%,经5次循环使用后去除率仍超过99.56%,这归因于二者之间的静电引力、氢键作用及吸附剂的溶胀性能;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实验表明:SPIL对CR的吸附机理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等温线模型,为吸热单层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胀聚离子液体 刚果红 吸附 吸附动力学 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酸位13X分子筛的制备及其超深度吸附脱除生物柴油中硫醇
13
作者 徐智超 俞镇东 +6 位作者 吴昊峰 吴沛文 武洪翔 巢艳红 朱文帅 刘植昌 徐春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98-2208,共11页
针对生物柴油中微量硫化物难脱除的问题,采用离子交换法构筑了富酸位Ce-13X分子筛,将其用于生物柴油吸附脱硫体系。通过一系列表征对其物相组成、结构形貌、酸强度、元素价态和酸性等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e的引入增加了13X分子筛的... 针对生物柴油中微量硫化物难脱除的问题,采用离子交换法构筑了富酸位Ce-13X分子筛,将其用于生物柴油吸附脱硫体系。通过一系列表征对其物相组成、结构形貌、酸强度、元素价态和酸性等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e的引入增加了13X分子筛的强B酸位点以及弱L酸位点浓度。在最优实验条件温度40℃,剂油比为1∶80下,经过30 min,生物柴油中的硫含量从8μg·g^(-1)降至目标浓度2μg·g^(-1)以下。吸附动力学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整个吸附过程主要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控制,吸附热力学表明Ce-13X对硫醇的吸附为自发放热过程。该研究不仅提出了一种富酸位13X分子筛的构筑方法,而且能够构筑高效吸附脱硫体系,实现生物柴油中微量硫化物超深度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脱硫 离子交换 硫醇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子液体负载树脂选择性富集磷酸
14
作者 黄锐 张新宇 +3 位作者 任浏祎 王占昊 包申旭 杨思原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9,共9页
研究合成了一种对磷酸根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离子液体负载树脂,并用于富集湿法磷酸中磷酸,考察了磷酸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温度对磷酸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吸附条件下,磷酸根吸附量可提升至307 mg/g;该树脂能有效避免... 研究合成了一种对磷酸根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离子液体负载树脂,并用于富集湿法磷酸中磷酸,考察了磷酸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温度对磷酸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吸附条件下,磷酸根吸附量可提升至307 mg/g;该树脂能有效避免磷灰石浸出液中诸多阳离子的影响,显著提高湿法磷酸纯度,且具有一定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离子液体 负载树脂 吸附 富集 提纯 除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a^(2+)、Ce^(3+)改性钛渣衍生LTA型沸石及其CO_(2)吸附性能
15
作者 皇甫林 尚波 +4 位作者 李方园 罗中秋 祖运 周新涛 蔡秀楠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3-1606,共14页
以钒钛磁铁矿生产过程排放的固体废渣(钛渣)为原料,构筑了LTA(Na-LTA)沸石母体,然后通过常规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3种阳离子交换型沸石分子筛吸附剂K-LTA、Ca-LTA和Ce-LTA,采用XRD、FTIR、SEM、BET、CO_(2)-TPD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动... 以钒钛磁铁矿生产过程排放的固体废渣(钛渣)为原料,构筑了LTA(Na-LTA)沸石母体,然后通过常规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3种阳离子交换型沸石分子筛吸附剂K-LTA、Ca-LTA和Ce-LTA,采用XRD、FTIR、SEM、BET、CO_(2)-TPD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动态吸附法和质量吸附法评价了3种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性能,推测了CO_(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K-LTA、Ca-LTA和Ce-LTA的饱和CO_(2)吸附量(2.11、3.29、2.26 mmol/g)均高于Na-LTA(1.97 mmol/g),但K-LTA的穿透吸附量(0.11 mmol/g)比Na-LTA(1.67 mmol/g)显著减小。3种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其吸附速率常数由高到低顺序为:Ca-LTA[7.015 mmol/(g·min)]>Ce-LTA[5.343 mmol/(g·min)]>Na-LTA[1.416 mmol/(g·min)]>K-LTA[0.042 mmol/(g·min)]。Ca-LTA具有最强的CO_(2)捕集能力,最高的CO_(2)/N_(2)、CO_(2)/CH_(4)分离效率,经5次循环吸附/脱附后仍保持优异的吸附能力。Langmuir-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预测Ca-LTA最大CO_(2)吸附量可达4.017 mmol/g。3种吸附剂对CO_(2)吸附过程以物理和化学协同吸附为主,其中物理吸附为电荷尺寸比大的阳离子对CO_(2)施加强静电力,化学吸附主要以C键羰基的形式进行,这种协同吸附机制实现了阳离子交换型沸石分子筛对CO_(2)的高效及快速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A型沸石 固体废渣 阳离子交换 CO_(2)吸附 吸附动力学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木质纤维素基阴离子交换剂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性能
16
作者 陈思豪 曹威 +2 位作者 钱政文 李飞 周真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8-1386,共9页
本研究利用甘蔗渣通过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Amim]Cl)处理,成功制备了球形木质纤维素颗粒(LCB)。进而,在吡啶反应体系中,对LCB进行了季铵化改性,得到了球形木质纤维素基阴离子交换剂(LCB-AE),利用制备的LCB-AE吸附去除水中Cr(... 本研究利用甘蔗渣通过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Amim]Cl)处理,成功制备了球形木质纤维素颗粒(LCB)。进而,在吡啶反应体系中,对LCB进行了季铵化改性,得到了球形木质纤维素基阴离子交换剂(LCB-AE),利用制备的LCB-AE吸附去除水中Cr(Ⅵ),并探讨其吸附性能和去除机理。结果表明:pH对LCB-AE吸附水中Cr(Ⅵ)的影响最大,在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在常温、中性条件下吸附量约为40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LCB-AE对Cr(Ⅵ)的吸附为吸热反应,即温度升高促进吸附;通过XPS对材料进行表征,发现去除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同时存在部分Cr(Ⅵ)还原转化;共存阴离子(PO_(4)^(3-)、NO_(3)^(-)和SO_(4)^(2-))竞争吸附、吸附-再生及柱实验表明LCB-AE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并能在多次循环中保持稳定,且能够快速吸附水体中的Cr(Ⅵ)。研究表明,木制纤维素通过季铵化改性之后,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球形木质纤维素基阴离子交换剂 Cr(Ⅵ) 吸附去除 还原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电解液中杂质铅锌的存在状态与深度净化研究
17
作者 陈胜利 金岩 +4 位作者 王庆天 张峰瑞 李亦婧 卢晓锋 郭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0-57,共8页
采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计算了杂质铅、锌在硫酸镍、氯化镍混酸体系中在的存在状态。混酸溶液体系中铅锌的主要存在状态为铅、锌和氯的配合离子PbCl_(3)^(-)、PbCl_(4)^(2-)、PbCl^(+)、ZnCl_(3)^(-)、ZnCl_(4)^(2-)、ZnCl^(+),锌和... 采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计算了杂质铅、锌在硫酸镍、氯化镍混酸体系中在的存在状态。混酸溶液体系中铅锌的主要存在状态为铅、锌和氯的配合离子PbCl_(3)^(-)、PbCl_(4)^(2-)、PbCl^(+)、ZnCl_(3)^(-)、ZnCl_(4)^(2-)、ZnCl^(+),锌和硫酸根的配合离子Zn(SO4)22-,以及二价阳离子Pb^(2+)和Zn^(2+)。其中PbCl_(3)^(-)和PbCl_(4)^(2-)为铅的最主要形态,占溶液中总铅摩尔量的68.15%,ZnCl_(3)^(-)、ZnCl_(4)^(2-)阴离子在锌的形态中所占的比例达到锌总量的80.36%。针对杂质铅、锌的PbCl_(n)^((n-2)-)、ZnCl_(n)^((n-2)-)(n>2)氯阴离子形态,研究制备了选择性吸附材料。对1-乙烯基咪唑进行氨基化修饰得到氨基离子液体溴盐,再将其与二乙烯基苯交联得到双功能的离子液体复合树脂。该树脂对铅、锌的氯阴离子表现出了优异的吸附性能,对镍电解液实际样品中的铅、锌杂质移除率分别达到97.7%和81.26%,能够将电解液实际样品中的铅、锌浓度降低至0.1 mg/L以下,满足深度净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解液 离子形态分析 杂质净化 离子液体 阴离子交换树脂 Visual MINT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氟氯次氧化锌粉多元浸出液中Cl^(-)竞争吸附及迁移行为
18
作者 宋健清 李存兄 +6 位作者 陈帮耀 戴兴征 周中华 邱伟佳 张少博 刘自虎 代林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7-1351,共15页
随着传统锌资源的日益枯竭,复杂二次锌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趋势。针对二次锌资源中氟、氯含量普遍较高且脱出成本高,易新增二次危废的行业难题,研发了“可控浸出-靶向脱氯-氯资源化-原位除氟”的氟氯梯级靶向脱出及氯资源化利用的短流程... 随着传统锌资源的日益枯竭,复杂二次锌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趋势。针对二次锌资源中氟、氯含量普遍较高且脱出成本高,易新增二次危废的行业难题,研发了“可控浸出-靶向脱氯-氯资源化-原位除氟”的氟氯梯级靶向脱出及氯资源化利用的短流程处理工艺,同时实现氟氯高效洗脱富集、氯靶向分离、氯资源化利用、氟原位沉淀等多重目标。本文着重研究了新工艺流程中产出的高氟氯次氧化锌粉多元浸出液离子交换法靶向脱氯时Cl^(-)的迁移行为及锌、氟、砷、锑共存离子的竞争性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在优化技术参数下,大孔强碱阴离子树脂对Cl~-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化学吸附能力,树脂饱和吸附容量(N_(max))为108.04 mg/g,Cl^(-)脱除率>98%,硫酸溶液中Cl^(-)解吸率达98.91%;复杂多元高氯溶液的连续吸附过程遵循B-A吸附模型;微量的锌、氟、砷、锑等共存离子具有竞争性吸附能力,其中,F-是与Cl^(-)竞争吸附的主要对象,砷、锑主要以含氧酸根(H_(2)AsO_(3)^(-)、SbO_(4)^(3-)、[SbO(OH)_(2)]^(-))的形式与Cl-竞争部分活性位点,而Zn^(2+)则与Cl^(-)形成ZnCl_(n)^(2-n)(n=3,4)配合物被树脂吸附并固定于树脂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氯次氧化锌 离子交换树脂 多元复杂溶液 氯吸附率 杂质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钛渣制备Ca-LTA沸石及其CO_(2)吸附性能
19
作者 皇甫林 贺政卿 +5 位作者 赵世民 周新涛 罗中秋 祖运 尚波 李方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LTA沸石因其优异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CO_(2)吸附选择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CO_(2)捕获材料。该文提出了一种以工业固废含钛渣为原料的绿色可持续合成策略,先制备Na-LTA沸石母体,再通过常规液相离子交换法(LPIE)调控钙负载量,制备出x Ca-... LTA沸石因其优异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CO_(2)吸附选择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CO_(2)捕获材料。该文提出了一种以工业固废含钛渣为原料的绿色可持续合成策略,先制备Na-LTA沸石母体,再通过常规液相离子交换法(LPIE)调控钙负载量,制备出x Ca-LTA沸石系列,以提升其CO_(2)吸附性能;然后通过动态吸附法对样品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x Ca-LTA沸石不仅显著提高了CO_(2)的捕集能力,还在CO_(2)/N_(2)和CO_(2)/CH_(4)分离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尤其是0.05Ca-LTA样品的吸附性能最为突出;在25℃、10~5 Pa条件下,0.05Ca-LTA的CO_(2)吸附速率为Na-LTA的4.95倍,最大吸附容量达到4.02 mmol/g。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0.05Ca-LTA对CO_(2)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协同主导,这种协同作用不仅加快了吸附速率,还提高了吸附效率;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0.05Ca-LTA仍保持高效稳定的吸附性能,展现了优异的循环再生能力。该研究遵循“以废治废”的环保理念,不仅为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也为CO_(2)捕集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渣 LTA沸石 钙离子交换 CO_(2)捕集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炭流动电极对氮磷钾钙离子的电容去离子性能分析
20
作者 牛文娟 宋涛 +5 位作者 须吴潇 余政 唐浩冉 艾平 袁巧霞 孟海波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7-239,共13页
针对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flow electrod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FCDI)技术的的电极材料吸附性能欠佳和电解液不统一的问题,该研究以多孔炭为流动电极,探讨不同多孔炭理化特性和电容去离子性能,探究不同电解液和不同初始离子浓度的去... 针对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flow electrod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FCDI)技术的的电极材料吸附性能欠佳和电解液不统一的问题,该研究以多孔炭为流动电极,探讨不同多孔炭理化特性和电容去离子性能,探究不同电解液和不同初始离子浓度的去离子性能,并利用动力学模型解析电容去离子过程。结果表明,ZnCl_(2)活化后,PC-1Zn-600的含氧官能团(C=O和O=C-O)增加,比表面积提升至1137.23 m^(2)/g,平均孔径为1.70 nm,对称电容器中PC-1Zn-600的比电容达72.30 F/g,还具有最小的电阻(2.53Ω),而经过100次的CDI(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吸附/解吸循环后,PC-1Zn-600的去除量保持率仍有73.83%。在210 min时,PC-1Zn-600为电极材料对氨氮、P、K和Ca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4.98%、79.97%、72.79%和91.21%。对于3种电解液(进液、K_(2)SO_(4)和H_(2)O),当电解液为H_(2)O时,处理氨氮和P的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91.69%和75.55%,并且回收能耗更低。随着初始离子浓度的增加,FCDI的离子去除率降低,但随着时间延长至210~570 min以上,FCDI对氮磷钾钙离子的去除率都可以接近100%。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过程更适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6),建议FCDI处理高离子浓度运行时间6~9 h以上;FCDI的离子迁移过程由双电层和离子交换膜控制,进液界面与离子交换膜的接触面积以及离子交换膜的性质是FCDI处理高浓度离子的关键因素。研究可为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电解液 吸附动力学 对称电容器 双电层 离子交换膜 养分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