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多模态组合型Y源逆变器
1
作者 马建伟 刘鸿鹏 +2 位作者 魏来 张伟 王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7-238,共12页
针对耦合电感型阻抗源逆变器升压能力不足和直通电流较大的问题,将多模态组合思想引入到Y源阻抗网络,提出一种多模态组合型Y源逆变器。对所提逆变器的所有模态组合方式、相应的调制策略和电压电流关系进行详细分析,推导出升压比和关键... 针对耦合电感型阻抗源逆变器升压能力不足和直通电流较大的问题,将多模态组合思想引入到Y源阻抗网络,提出一种多模态组合型Y源逆变器。对所提逆变器的所有模态组合方式、相应的调制策略和电压电流关系进行详细分析,推导出升压比和关键器件应力。与改进型Y源逆变器和高升压Y源逆变器进行对比,多模态组合方式使所提逆变器的升压比引入新的影响因子,能在相同绕组系数K和直通占空比d下令升压能力更高。同时具有更低的二极管电压应力,且抑制了直通电流的大小。最后通过搭建200 W的实验平台,验证所提逆变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电感 y源逆变器 调制策略 多模态组合 电压应力 直通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直通电流抑制能力的低电压尖峰Y源逆变器
2
作者 马建伟 刘鸿鹏 +2 位作者 魏来 张伟 张书鑫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2,共11页
针对传统耦合电感型阻抗源逆变器存在直流链电压尖峰和直通电流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直通电流抑制能力的低电压尖峰Y源逆变器。分析了所提拓扑在直通状态和非直通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主要波形。采用安秒和伏... 针对传统耦合电感型阻抗源逆变器存在直流链电压尖峰和直通电流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直通电流抑制能力的低电压尖峰Y源逆变器。分析了所提拓扑在直通状态和非直通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主要波形。采用安秒和伏秒平衡原理,分别推导出关键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与改进型Y源逆变器对比,当绕组系数相同时,所提拓扑在相同的升压比下具有更小的直通占空比,增大了调制比范围,提高了直流链电压利用率,并能够降低直流链电压尖峰。而且,所提拓扑能够抑制直通电流的增大,相同直流链电压下需要更小的直通时间使其直通状态下的开关管导通损耗更小。最后,搭建240 W实验装置充分验证所提拓扑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源逆变器 耦合电感 直通电流抑制 电压尖峰 电压电流应力 功率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倒“Y”型吊挂的降落伞系统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8
3
作者 宋旭民 秦子增 +1 位作者 程文科 郭叔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具有倒“Y”型吊挂的降落伞系统在回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建立了这类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包括考虑附加质量的一般刚体动力学方程和基于“平衡点”假设的吊挂系统建模方法。利用该模型对某型飞船空投试验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与试验... 具有倒“Y”型吊挂的降落伞系统在回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建立了这类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包括考虑附加质量的一般刚体动力学方程和基于“平衡点”假设的吊挂系统建模方法。利用该模型对某型飞船空投试验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系统 动力学建模 倒“y”型吊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类共聚物对纳米Y-TZP水悬浮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阳桥 高濂 +1 位作者 孙静 郭景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38-1740,共3页
An acrylic acid/acrylate ester copolymer was employed as a dispersant for Y\|TZP aqueous suspensions. The adsorption of the copolymer on Y\|TZP powder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he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method.... An acrylic acid/acrylate ester copolymer was employed as a dispersant for Y\|TZP aqueous suspensions. The adsorption of the copolymer on Y\|TZP powder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he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method. The addition of this dispersant caused a dramatic increase of the \%ζ\% potential in alkaline region and broadened the stable pH region. SEM and effective diame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polymer pronouncedly improved the stability of the suspension. The force\|distance curve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colloidal probe AFM method. The stabilizing mechanism of the dispersant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悬浮液 吸附 原子力显微镜 丙烯酸 丙烯酸酯 陶瓷 纳米y-TZP 胶态成型 颗粒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类共聚物在纳米Y-TZP粉体上的等温吸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阳桥 高濂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5-640,共6页
采用化学需氧量(COD)法测定了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在纳米Y-TZP粉体表面的等温吸附状况.吸附量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较低pH值下;离子强度对吸附量几乎没有影响;而较高pH值下,离子强度的升高会显著增加吸附量.C... 采用化学需氧量(COD)法测定了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在纳米Y-TZP粉体表面的等温吸附状况.吸附量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较低pH值下;离子强度对吸附量几乎没有影响;而较高pH值下,离子强度的升高会显著增加吸附量.Ca2+可改变表面共聚物的吸附构型,因此其存在会显著增加吸附量.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共聚物的吸附是通过羧基与粉体表面金属离子的成键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等温吸附 悬浮液 吸附机理 红外光谱 丙烯酸 纳米y-TZP粉体 丙烯酸-酯 陶瓷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分散剂对Y-TZP悬浮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浚 孙静 高濂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通过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铵(NH4PAA)和聚甲基丙烯酸铵(NH4PMAA)的合成与在Y-TZP粉体上的等温吸附实验及红外分析发现,悬浮微粒的表面状态由于聚电解质的吸附而得到改善;ζ电位测定表明,阴离子型分散剂使粉体的等电点(IEP)降低,... 通过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铵(NH4PAA)和聚甲基丙烯酸铵(NH4PMAA)的合成与在Y-TZP粉体上的等温吸附实验及红外分析发现,悬浮微粒的表面状态由于聚电解质的吸附而得到改善;ζ电位测定表明,阴离子型分散剂使粉体的等电点(IEP)降低,浆料的流变性能也因为分散剂的加入而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氧化锆 浆料 分散剂 y-TZP 吸附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3Y-TZP水悬浮液性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阳桥 高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55-2158,共4页
采用 2 -膦酸丁烷 -1 ,2 ,4 -三羧酸 ( PBTCA)为分散剂 ,制备了稳定的纳米 3Y-TZP(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粉体悬浮液 .运用 ζ电位及流变学等方法表征了分散剂对浆料性质的影响 .采用静电排斥稳定理论对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 ,所得结... 采用 2 -膦酸丁烷 -1 ,2 ,4 -三羧酸 ( PBTCA)为分散剂 ,制备了稳定的纳米 3Y-TZP(氧化钇稳定氧化锆 )粉体悬浮液 .运用 ζ电位及流变学等方法表征了分散剂对浆料性质的影响 .采用静电排斥稳定理论对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 ,所得结果与实验吻合得很好 .讨论了该分散剂对悬浮液的稳定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3y-TZP 水悬浮液 性质 流变性 静电排斥稳定理论 陶瓷 氧化钇 稳定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型逆变器驱动的多套Y绕组电动机空间矢量电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铁军 辜承林 +1 位作者 陈永冰 单潮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67,共4页
研究了电压型逆变器(VSI)驱动的多套Y绕组结构电动机的空间矢量电压(SVV)。根据SVV和磁链矢量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积分关系,提出用该量替代磁场量进行谐波分析,以用于评估多相交流电动机运行性能;根据伏秒平衡原理,求取了中点不相连的多套... 研究了电压型逆变器(VSI)驱动的多套Y绕组结构电动机的空间矢量电压(SVV)。根据SVV和磁链矢量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积分关系,提出用该量替代磁场量进行谐波分析,以用于评估多相交流电动机运行性能;根据伏秒平衡原理,求取了中点不相连的多套Y绕组合成SVV;总结了各Y绕组之间的空间相移与绕组电压相移的一般性规律;以4Y(十二相)绕组结构为例,理论分析了当一组三相逆变桥故障时绕组的空间矢量电压谐波,并通过仿真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电动机 电压型逆变器 y接绕组 空间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倒Y形混凝土桥塔的三维日照温场及其效应 被引量:9
9
作者 顾斌 谢甫哲 +1 位作者 钱海 雷丽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8-260,共13页
以长江下游某大跨斜拉桥的倒Y形混凝土桥塔为例,基于传热学、气象学和计算机几何图形学等理论,建立倒Y形混凝土桥塔的三维日照温度场及其效应的有限元模型,对桥塔的三维日照温度场及其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桥塔南北塔壁和东西塔... 以长江下游某大跨斜拉桥的倒Y形混凝土桥塔为例,基于传热学、气象学和计算机几何图形学等理论,建立倒Y形混凝土桥塔的三维日照温度场及其效应的有限元模型,对桥塔的三维日照温度场及其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桥塔南北塔壁和东西塔壁的外表面最大温差分别可达13.1℃和10.4℃,超过规范的推荐值(推荐值为±5℃);东南西北各塔壁沿壁厚方向上的最大温差分别可达14.5,18.2,16.8和7.8℃,且温度沿壁厚方向近似呈指数形式分布,北塔壁和其他三面塔壁的衰减系数分别处于3.1~3.5和4.1~5.0之间;桥梁走向为南北时,塔顶纵横桥向的最大位移分别可达132.3 mm和8.7 mm,桥梁走向为东西时,塔顶纵横桥向的最大位移分别可达51.4 mm和25.7 mm;不论桥梁走向是东西还是南北,桥塔纵桥向和横桥向的温度应力均超过C5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1.83 MPa,与其他荷载组合时可能会使桥塔开裂,故建议在塔壁内外表面以及截面突变部位多布置一些钢筋或钢筋网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混凝土桥塔 温度场 温度效应 光线跟踪算法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Y移30°PMSM两电机串联系统的谐波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陵顺 张少一 刘华菘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78,共7页
针对广义零序谐波驱动的双Y移30°PMSM两电机串联系统解耦运行的问题,利用绕组函数的概念,建立了双Y移30°PMSM集中绕组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函数式,得到了第一台电机高次谐波与相串联的第二台电机基波电流耦合关系的磁动势表达式,... 针对广义零序谐波驱动的双Y移30°PMSM两电机串联系统解耦运行的问题,利用绕组函数的概念,建立了双Y移30°PMSM集中绕组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函数式,得到了第一台电机高次谐波与相串联的第二台电机基波电流耦合关系的磁动势表达式,分析了高次谐波对该串联系统解耦运行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第一台电机含5、7次空间谐波的串联系统多维空间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变速、变负载的仿真研究,得出了5、7次空间谐波的耦合效应,揭示了该串联系统解耦控制对电机定子绕组设计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逆变器 y移30°PMSM 串联系统 谐波效应 解耦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斜拉桥倒Y形混凝土桥塔的横向拟静力试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爱君 周连绪 +1 位作者 陈光 王晓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74,共9页
为研究强震下大跨度斜拉桥倒Y形混凝土桥塔的横向破坏机理及屈服后性能,文中以苏通大桥为背景,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动力特性等效和恒载轴力等效原则将全桥模型简化为单塔模型,并确定了两点位移加载模式,采用1:35... 为研究强震下大跨度斜拉桥倒Y形混凝土桥塔的横向破坏机理及屈服后性能,文中以苏通大桥为背景,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动力特性等效和恒载轴力等效原则将全桥模型简化为单塔模型,并确定了两点位移加载模式,采用1:35的几何缩尺比设计了试验模型并进行拟静力推倒试验,最后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地震下桥塔的屈服顺序和破坏位置,并分析屈服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简化单塔模型可替代全桥模型进行横向地震破坏机理研究;在横向强震下,横梁上侧塔柱截面最先屈服,塔底截面其次屈服,横梁下侧塔柱截面最后屈服,最后破坏位置为横梁上侧塔柱或塔底截面;在塔柱截面屈服后,桥塔整体强度增幅明显,破坏位移可达屈服位移的4~6倍,具有延性破坏特性;塔柱截面配箍率的增加会显著增大桥塔的整体强度和位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y形混凝土桥塔 拟静力试验 地震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倒Y形混凝土桥塔有效温度的预测与极值估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斌 谢甫哲 +1 位作者 钱海 雷丽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4-1129,共6页
基于1年多的实测温度和气象数据,使用统计学和极值分析等理论,对长江下游某大跨斜拉桥倒Y形混凝土桥塔有效温度变化规律、预测方法以及极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塔有效温度近似以年为周期呈正弦式变化,并在2.0~31.3℃之间波动;桥... 基于1年多的实测温度和气象数据,使用统计学和极值分析等理论,对长江下游某大跨斜拉桥倒Y形混凝土桥塔有效温度变化规律、预测方法以及极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塔有效温度近似以年为周期呈正弦式变化,并在2.0~31.3℃之间波动;桥塔日最高和最低有效温度分别主要发生于22∶00—00∶00和10∶00—12∶00之间,桥塔日最高有效温度的发生时间与日最高气温相比滞后6.5 h左右,桥塔日最高有效温度的发生时间与日最低气温相比滞后4.5 h左右;桥塔的日最高和最低有效温度均与连续6 d平均日最低气温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可达0.982和0.981,故使用连续6 d平均日最低气温能对桥塔日最高和最低有效温度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桥塔最高和最低有效温度的50年一遇标准值分别为38.65和-1.84℃,100年一遇标准值分别为39.61和-2.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实测数据 y形桥塔 有效温度 极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倒Y形导管架筒型基础受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海军 唐贝 +3 位作者 练继建 刘维斌 谭志辉 张永旭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以一6.7 MW风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30~50 m水深的海上风电倒Y形导管架筒型基础结构型式,采用三维精细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受力特性展开研究,包括结构的自振特性以及在随机风浪流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倒Y形导管... 以一6.7 MW风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30~50 m水深的海上风电倒Y形导管架筒型基础结构型式,采用三维精细有限元模型对结构的受力特性展开研究,包括结构的自振特性以及在随机风浪流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倒Y形导管架筒型基础采用“三腿变六腿”导管架的结构型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将上部荷载传递至下部筒型基础,具有较好的受力特性和传力体系;整机结构的前两阶自振频率均在风机允许运行的频率范围内;在50年一遇极端随机风浪流荷载作用下,整机结构的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均可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y形导管架 筒型基础 静力特性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Y型挡土墙结构的抗滑稳定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小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3-210,共8页
【目的】研究倒Y型挡土墙结构的稳定性,为填土范围较小、施工空间有限、地基开挖难度较大区域倒Y型挡土墙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倒Y型挡土墙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其最优值。【结果】对比计算结果表... 【目的】研究倒Y型挡土墙结构的稳定性,为填土范围较小、施工空间有限、地基开挖难度较大区域倒Y型挡土墙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倒Y型挡土墙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其最优值。【结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倒Y型挡土墙墙趾板长度每增加0.5m其安全系数可提高3.5%,墙趾板与铅垂线夹角每增加10°其安全系数可提高2.73%,墙踵板长度每增加0.5m其安全系数可提高4.35%;倒Y型挡土墙的安全系数随着墙踵板与铅垂线夹角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结论】倒Y型挡土墙墙趾板与铅垂线夹角为90°、墙踵板与铅垂线夹角45°时,挡土墙的稳定性最高。挡土墙的稳定性随墙趾板、墙踵板长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墙趾板、墙踵板的具体长度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要求计算确定。传统悬臂式挡土墙也可视为倒Y型挡土墙的一个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挡土墙 抗滑稳定性 滑裂面 墙趾板 墙踵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字形臂架及其钢丝绳拉臂的动臂起重机
15
作者 李鹏举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87,共6页
本文介绍了动臂起重机臂架的受力特点,阐述了人字形组合臂架的结构形式和构造类型,在臂架中部设置转换节,起升或A变幅钢丝绳绕过转换节之后进入臂架头部,通过钢丝绳的拉臂作用使臂架减载。给出最大额定起重量500 t的桅杆起重机实例,计... 本文介绍了动臂起重机臂架的受力特点,阐述了人字形组合臂架的结构形式和构造类型,在臂架中部设置转换节,起升或A变幅钢丝绳绕过转换节之后进入臂架头部,通过钢丝绳的拉臂作用使臂架减载。给出最大额定起重量500 t的桅杆起重机实例,计算臂架轴压力、臂架自重弯矩、钢丝绳拉力等载荷对臂架四根弦杆产生轴力的大小,并分析其占比情况,表明起升或变幅钢丝绳的拉臂作用能够有效减小臂架自重弯矩的影响,并抵消部分臂架弦杆和腹杆轴力,提高臂架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从而对臂架的设计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形臂架 钢丝绳 拉臂 动臂起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改良在局麻下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隆突狭窄10例
16
作者 徐清宇 陈世晞 +2 位作者 陆游 姜浩 尹国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评价X线引导局麻下倒Y型金属气管支架置入过程中改良交换导丝引入方法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的技术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麻下置入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16例。其中6例采用常规分次加硬导丝引入,10例患者采用改良方法 ,一次性2根加硬导丝... 目的评价X线引导局麻下倒Y型金属气管支架置入过程中改良交换导丝引入方法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的技术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麻下置入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16例。其中6例采用常规分次加硬导丝引入,10例患者采用改良方法 ,一次性2根加硬导丝引入,技术成功率及手术操作时间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局麻下16例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均成功置入,常规方法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15.6 min,改良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11.1 min,两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一次性加硬导丝置入在局麻下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隆突狭窄能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加硬导丝引入 y型金属气道支架 恶性隆突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母线电压尖峰的改进型Y源逆变器及其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婷婷 管乐诗 +2 位作者 石恩达 王卫 徐殿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09-217,共9页
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型Y源逆变器,通过拓扑结构优化,有效地改善了输入电流特性,同时减小母线电压尖峰。以采用SiC MOSFET为例,详尽分析该改进型Y源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流程及方法。该流程依据器件参数搭建器件的电热耦合模型,分析改进型Y源... 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型Y源逆变器,通过拓扑结构优化,有效地改善了输入电流特性,同时减小母线电压尖峰。以采用SiC MOSFET为例,详尽分析该改进型Y源逆变器的可靠性分析流程及方法。该流程依据器件参数搭建器件的电热耦合模型,分析改进型Y源逆变器逆变桥中开关管的热行为,并且通过查表法获取基于任务剖面的器件热负荷曲线。考虑相应寿命模型以及Miner理论,实现了开关管的寿命预测。最后通过蒙特卡洛分析以及威布尔拟合完成系统元件及该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相关研究内容可为后续相似电路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y逆变器 低电压尖峰 吸收回路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源并网逆变器的能量成型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冉岩 刘鸿鹏 +1 位作者 刘宽 王卫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69-3376,共8页
改进型Y源并网逆变器作为非线性系统,在并网控制中若采用传统PI控制则存在鲁棒性较差、调节速度慢等问题。为此提出采用端口受控哈密顿(port-controlled Hamiltonian,PCH)模型和能量成型的控制方法,从能量的角度研究改进型Y源并网逆... 改进型Y源并网逆变器作为非线性系统,在并网控制中若采用传统PI控制则存在鲁棒性较差、调节速度慢等问题。为此提出采用端口受控哈密顿(port-controlled Hamiltonian,PCH)模型和能量成型的控制方法,从能量的角度研究改进型Y源并网逆变器的控制问题。通过状态平均法将改进型Y源并网逆变器模型转化为PCH模型,同时根据功率等级确定系统的平衡点,进而设计系统的控制器参数;并引入自适应控制,补偿耦合电感漏感带来的直通占空比损耗问题。最终,为了验证所提能量成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搭建了一台200W的基于TMS320F2812的实验样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y源逆变器 哈密顿系统 能量成型控制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单相Y源逆变器的功率解耦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冉岩 刘鸿鹏 +1 位作者 刘宽 王卫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2-329,共8页
基于改进单相Y源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新型功率解耦方法。由于二倍频功率纹波的存在,会在单相逆变器直流母线侧产生电压和电流纹波。通常情况下,会在全桥逆变器的直流侧并联大容量电解电容来实现前后级功率解耦。然而,电解电容体积大、寿命... 基于改进单相Y源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新型功率解耦方法。由于二倍频功率纹波的存在,会在单相逆变器直流母线侧产生电压和电流纹波。通常情况下,会在全桥逆变器的直流侧并联大容量电解电容来实现前后级功率解耦。然而,电解电容体积大、寿命短,会影响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因此,利用改进Y源逆变器来实现功率解耦,该方法只需要分别在全桥中点和两个桥臂之间增加一个解耦电容。同时对应的控制策略确保在不影响负载电压的情况下,功率波动完全转移到两个解耦电容上。最终,搭建了一台基于TMS320F2812的200W的实验样机来验证所提功率解耦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y源逆变器 功率解耦 二倍频纹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非隔离型改进Y源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冉岩 王卫 王艳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7-1098,共12页
为了解决传统Y源光伏逆变器并网时的共模电流问题,通常需要在电网和逆变器之间串联工频或者高频变压器实现电气隔离,但是工频变压器体积大、成本高,而高频变压器需要加入新的能量变换电路,控制复杂,效率较低。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 为了解决传统Y源光伏逆变器并网时的共模电流问题,通常需要在电网和逆变器之间串联工频或者高频变压器实现电气隔离,但是工频变压器体积大、成本高,而高频变压器需要加入新的能量变换电路,控制复杂,效率较低。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隔离变压器型Y源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将光伏阵列负端与电网中性线直接相连,引入虚拟直流母线并改进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策略,同时通过电压电流应力分析优化电容容值,解决负半周期电压跌落的问题。最终,搭建了一台基于TMS320F28335的实验样机来验证所提拓扑的有效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拓扑可以在确保并网电流质量的情况下,旁路共模电流回路,从而完全消除共模电流。所提非隔离型Y源逆变器拓扑可以减小逆变器的体积和成本,为光伏并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y源逆变器 共模电流 共地拓扑 PWM 容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