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5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 vertex degree correlations of fixed act-size collaboration networks
1
作者 雷敏 赵清贵 侯振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830-833,共4页
A rate equation approach was presented for the exact computation of the three vertex degree correlations of the fixed act-size collaboration networks.Measurements of the three vertex degree correlations were based on ... A rate equation approach was presented for the exact computation of the three vertex degree correlations of the fixed act-size collaboration networks.Measurements of the three vertex degree correlations were based on a rate equation in the continuous degree and time approximation for the average degree of the nearest neighbors of vertices of degree k,with an appropriate boundary condition.The rate equation proposed can be generalized in more sophisticated growing network models,and also extended to deal with related correlation measurements.Finally,in order to check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a numerical example was solved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gree correlation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xed act-size collaboration networks degree correlation function clustering coefficient Markov ch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Manufacturing Strategy and System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Redefine the Boundaries of Manufacturing and Firm
2
作者 Yongjiang Shi (Research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Instit ute for Manufacturing,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18-119,共2页
In recent decades, the world economy has been stron gl y driven by worldwi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 ons (TNCs). And business globalisation is leading to widespread re-structuring of... In recent decades, the world economy has been stron gl y driven by worldwi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 ons (TNCs). And business globalisation is leading to widespread re-structuring of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systems in TNCs. However, still very little sys tematic research i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or production/operations managemen t (P/O M) has focused on these new types of globalis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 d little communication is organised between different academic disciplines such as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business studies, economics, geography, internatio nal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so on. Many critical issue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 tood and are not covered by current research agendas, for example: · properties of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network systems in terms of structu ral architecture, dynamic mechanisms, strategic capabilities, strategy processes , new technology, and alliance relationships ·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mechanisms in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ntext, especially in globally coordinated networks at both intra - and inter- organisational levels · global economic trends, regional collaboration, national culture/identity, an d their impacts on industrial sector development, and company’s manufacturin g system design/re-structuring In industry, lack of global vision and appropriate strategies during internation alisation have become major barrier to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In academia, limited multi-discipline exchanges have inhibited de velopments not only in each area but also knowledge contribution to industry whi ch could arise from discipline integr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recent years case observations and action research work on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isation, especially globalisation, introduces an evol utionary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It seeks to explore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driving forc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sponses of manufacturin g systems in terms of static architectures, dynamic mechanisms, and strategic ca pabilities in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The paper Reviews recent researches on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dif ferent disciplines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about international manufactu ring system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observations of industrial issues and difficulties, a further research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tackle wider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vering manufacturing value creation process, internationalisation process, and strategic alliance formatio n process. The paper argues that, besides deep research on three dimensions of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system, development of strategy process to synthesis e these three processes is more important in the future research work. It sugge 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nd disc iplines, and stimulate explorations of new frameworks that can provide more insi ghts about new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foresights thei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isation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global manufacturing network firm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嵌入性动态演化对创新新颖性与影响力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巍 刘彦娇 +1 位作者 陈劲 王海杰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86,共19页
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研发合作网络关系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但大多以静态网络范式侧重于探究关系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而对动态网络范式的关注相对不足,且为数不多关系动态性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的观点,缺乏对创新绩效不同维度的进一步解... 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研发合作网络关系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但大多以静态网络范式侧重于探究关系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而对动态网络范式的关注相对不足,且为数不多关系动态性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的观点,缺乏对创新绩效不同维度的进一步解构。鉴于此,基于社会资源理论和创新组合观,将研发人员创新绩效区分为新颖性与影响力,探究研发合作网络中边的增加、边的减少以及关系动态性对创新新颖性与影响力的作用。运用美国医药行业专利数据,负二项回归结果表明:边的增加对创新新颖性与影响力均产生正向影响;边的减少对创新新颖性与影响力均具有负向作用;关系动态性对新颖性产生正向影响,但对影响力具有负向作用。研究结论验证了关系嵌入性动态演化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双重效应,为组织管理者提高创新产出的新颖性或影响力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合作网络 关系嵌入性 动态演化 新颖性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多元化、持续创新与企业韧性——双重网络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花 李雅洁 龚燕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1,共12页
技术多元化是分散外部风险、增强企业韧性的有效途径。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资源—能力—结果”为理论逻辑,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从双重网络视角引入内部合作网络密度和外部合作网络中心度,进一步探究技术多元... 技术多元化是分散外部风险、增强企业韧性的有效途径。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资源—能力—结果”为理论逻辑,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从双重网络视角引入内部合作网络密度和外部合作网络中心度,进一步探究技术多元化、持续创新与企业韧性间的深层关系机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与企业韧性呈倒U型关系,持续创新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内部合作网络密度负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持续创新的关系;外部合作网络中心度能够缓解内部合作网络密度对总体技术多元化、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持续创新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结论可为企业制定技术多元化战略、构建内外部合作网络以培育持续创新能力,进而在变局中行稳致远,实现韧性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多元化 持续创新 企业韧性 内部合作网络 外部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无人系统跨域集群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敬 关新平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4-761,共18页
随着无人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海上无人系统跨域集群凭借其诸多优点已成为当前无人系统领域研究热点.具体来说,海上无人系统跨域集群是指空中、水面、水下无人平台,通过跨域任务规划与信息交互实现高效集群协作,对提升复杂海洋环境下无... 随着无人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海上无人系统跨域集群凭借其诸多优点已成为当前无人系统领域研究热点.具体来说,海上无人系统跨域集群是指空中、水面、水下无人平台,通过跨域任务规划与信息交互实现高效集群协作,对提升复杂海洋环境下无人平台应对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海上无人系统跨域集群理论体系还不完善,相关研究正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首先梳理跨域集群相关概念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关键问题;进而,从控制理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简述跨域集群任务规划、组网传输、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海上无人系统跨域集群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 海上无人系统 跨域 协同控制 组网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发展与技术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文虎 黄文威 +5 位作者 郭采珊 荆朝霞 郭琦 徐敏 袁智勇 李立浧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5-867,I0001,共14页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征,以及新发展趋势带来的技术瓶颈。阐述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内涵与技术特征,其核心在于对现有电网网络架构与运行控制方式的智能重构,并提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组织方式、结构形态与控制框架。进而,分别从分布式单元建模与协同、分布式集群划分与交互、分布式电网优化与控制3个层面构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框架,阐述了适用于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新理论与方法。从物理层、信息层、价值层3个层面分析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探索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智能电网 分布式资源 柔性组网 分布式协同优化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技术互补与协同创新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潇 李家宝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6,共13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平台企业赋能互补者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隐含在协同创新活动中的技术组件互补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其次,采用数据驱动的NK模型对互补者协同创新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探究技术相互依赖对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基于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实例研究和仿真实验,发现互补者通过组件策略嵌入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技术相互依赖水平负向影响协同创新潜力,并且系统中核心组件比例(C-Ratio)越高,协同创新绩效越低。据此,提出平台企业协调创新生态系统各类参与者资源及赋能平台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平台 协同创新 NK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协作治理的网络结构及行动路径研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晶 裘文韬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F0003,共9页
区域协作治理能够跨越传统行政界线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应对区域公共问题,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机制。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地区,新安江流域成为研究地方政府协作治理的一个典型样本。在对新... 区域协作治理能够跨越传统行政界线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应对区域公共问题,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机制。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地区,新安江流域成为研究地方政府协作治理的一个典型样本。在对新安江流域协作治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流域协作治理网络结构和行动路径展开机理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纵向干预是促成流域协作治理的首要推动力,但在纵向干预退出后,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协作就会成为协作治理得以持续并完善的主要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新安江流域协作治理的网络结构从领导网络组织(NLO)演变为受控型网络行政组织(RNAO),流域协作治理效果得到同步提升。与此同时,协作治理效果又反作用于政府间的互动和网络结构调整,协作治理行为与效果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流域协作治理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有效增强。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动流域协作治理,适时进行纵向干预、加强横向协作、促进多元主体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地方政府协作 网络治理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画像相似性的电影评分预测模型
9
作者 艾均 李明浩 苏湛 《应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3,共12页
协同过滤算法在推荐算法中应用广泛,如何实现用户聚类并发现更相似的邻居集合一直是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重点。为了有效提高该类算法分类和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画像相似性的电影推荐算法。首先,基于电影内容特征的... 协同过滤算法在推荐算法中应用广泛,如何实现用户聚类并发现更相似的邻居集合一直是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重点。为了有效提高该类算法分类和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画像相似性的电影推荐算法。首先,基于电影内容特征的标签集合,计算用户评分在不同电影内容标签上的频数,建立基于电影内容标签的用户偏好画像矩阵。然后通过该矩阵计算用户间的相似性并进行用户复杂网络建模,计算用户在该网络中的中心性权重。最后,结合用户网络K-core分解得到用户网络的社区权重,并利用邻居用户的中心性权重和社区权重改进评分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评测指标预测准确性和分类准确性上分别提高2.72%和3.17%,验证了基于用户画像相似性进行复杂网络建模对推荐系统信息利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画像 协同过滤 相似性 复杂网络 分类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视图多尺度对比学习的图协同过滤
10
作者 党伟超 温鑫瑜 +1 位作者 高改梅 刘春霞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068,共8页
针对图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存在的单一视图局限性和数据稀疏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视图多尺度对比学习的图协同过滤(MVMSCL)模型。首先,根据用户-项目交互构建初始交互图,并考虑用户-项目中存在的多种潜在意图,以构建多意图分解视图;其次,... 针对图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存在的单一视图局限性和数据稀疏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视图多尺度对比学习的图协同过滤(MVMSCL)模型。首先,根据用户-项目交互构建初始交互图,并考虑用户-项目中存在的多种潜在意图,以构建多意图分解视图;其次,利用高阶关系改进邻接矩阵,以构建协同邻居视图;再次,去除不重要的噪声交互,以构建自适应增强的初始交互图和多意图分解视图;最后,引入局部、跨层和全局3种尺度的对比学习范式生成自监督信号,从而提高推荐性能。在Gowalla、Amazon-book和Tmall 3个公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VMSCL的推荐性能均优于对比模型。与最优基线模型DCCF(Disentangled Contrastive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framework)相比,MVMSCL的召回率Recall@20分别提升了5.7%、14.5%和10.0%,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NDCG@20分别提升了4.6%、17.9%和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系统 协同过滤 图神经网络 多视图 对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绿色计算的算网能一体化:架构、关键问题与挑战
11
作者 谢人超 胡珉昊 +7 位作者 唐琴琴 黄韬 彭开来 文雯 罗必雄 张力 句赫 李舒涛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5-224,共20页
随着新型网络业务的快速发展,绿色算力需求愈加迫切,传统算力网络在满足服务需求的同时面临能耗与碳排放双重压力。聚焦算力、网络与能源协同创新,首先提出了算网能一体化的概念,明确了算网能一体化的定义、内涵及意义;其次,提出了算网... 随着新型网络业务的快速发展,绿色算力需求愈加迫切,传统算力网络在满足服务需求的同时面临能耗与碳排放双重压力。聚焦算力、网络与能源协同创新,首先提出了算网能一体化的概念,明确了算网能一体化的定义、内涵及意义;其次,提出了算网能一体化功能架构与通信流程;随后,从度量、感知、交易与调度4个维度探讨了研究难点与挑战;最后,结合几个应用场景阐释了其实际价值,并提出了一些开放性问题,旨在为绿色低碳转型与数字中国战略实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算力 算力网络 协同创新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网计算:愿景与关键技术
12
作者 刘杨 孙浩南 程伟强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2,共6页
随着5G/6G通信、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网络架构面临算力资源分布不均、服务响应延迟高、动态适应能力不足等挑战。提出三级分层在网计算体系架构,通过算力泛在化、服务动态化与决策智能化的深度协同,解决算网协同关键... 随着5G/6G通信、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网络架构面临算力资源分布不均、服务响应延迟高、动态适应能力不足等挑战。提出三级分层在网计算体系架构,通过算力泛在化、服务动态化与决策智能化的深度协同,解决算网协同关键瓶颈。该架构在数据中心网络速率限制中显著提升处理性能与系统稳定性,为高效数据传输、灵活网络服务及大规模智能训练提供支撑,推动网络向高性能、智能化方向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网计算 架构 算网协同 智能网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云边端协同网络的eBPF赋能任务卸载研究
13
作者 李硕 严飞 +2 位作者 张立强 罗清彩 杨小林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2,39,共9页
作为云边端协同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计算卸载是解决边缘嵌入式设备计算能力不足、资源有限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当前一些相关工作主要关注在给定环境模拟参数下如何降低延迟、减少能耗等,然而,如何准确感知云边端协同网络的实时变化、灵... 作为云边端协同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计算卸载是解决边缘嵌入式设备计算能力不足、资源有限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当前一些相关工作主要关注在给定环境模拟参数下如何降低延迟、减少能耗等,然而,如何准确感知云边端协同网络的实时变化、灵活地实施任务卸载是一个亟须解决的挑战。提出了名为FreeOffload的云边端协同网络任务卸载框架,利用拓展的伯克利包过滤器(extended Berkeley package filter,eBPF)技术实现了计算资源、网络状态的实时感知。设计了适用于异构嵌入式端设备的任务灵活重卸载方案,实现边缘节点负载均衡。搭建小型云边端协同原型实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该框架能在引入较小开销的情况下高效灵活地实现端设备任务卸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端协同网络 拓展的伯克利包过滤器 任务卸载 负载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模糊聚类和多主体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
14
作者 黄悦华 涂金童 +3 位作者 陈庆 张磊 张子豪 夏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66,共15页
针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与多运营主体利益冲突导致主动配电网规划结果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场景模糊聚类和多主体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首先,针对风光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FCM聚类的典型场景与双层极端场景生成方法,... 针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与多运营主体利益冲突导致主动配电网规划结果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场景模糊聚类和多主体演化博弈的主动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首先,针对风光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FCM聚类的典型场景与双层极端场景生成方法,得到全年风光典型日场景与极端场景;然后,建立考虑源、网、荷、储多市场主体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分布式电源运营商、配电网运营商、储能运营商以及电力用户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并提出演化博弈方法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提升主动配电网供电稳定性的同时兼顾了多主体利益且更加趋近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模糊聚类 多市场主体 演化博弈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场景的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方法
15
作者 乐健 王靖 +2 位作者 廖小兵 汪维豪 毛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7,共16页
为应对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中分布式光伏(photovoltaic,PV)出力和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场景的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Copula理论构建了源荷时空相关性概率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和K-means聚类算法... 为应对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中分布式光伏(photovoltaic,PV)出力和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场景的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Copula理论构建了源荷时空相关性概率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和K-means聚类算法分别进行场景生成与削减,得到了典型日场景源荷相关性出力曲线。在此基础上,以提升PV的高效消纳和配电网规划的经济性为目标,开展基于随机场景的配电网源网储协同规划研究,建立了PV、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和网架扩建的联合规划模型。最后,以25节点和54节点配电网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轻PV和负荷不确定性对配电网的影响,显著提高PV的消纳能力以及配电网规划的整体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源网储协同规划 COPULA理论 随机场景 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产业集聚区网络协同制造技术与系统
16
作者 孙备 孔鹏 +3 位作者 廖良芳 杨辉 黄学雨 鄢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针对稀土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缺乏协同、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稀土产业集聚区网络协同制造技术与系统,构建协同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机制与企业智能决策方法。该系统支撑制造全链条信息、业务和资源的深度融合,以及研发/... 针对稀土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缺乏协同、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稀土产业集聚区网络协同制造技术与系统,构建协同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机制与企业智能决策方法。该系统支撑制造全链条信息、业务和资源的深度融合,以及研发/供应/生产/销售/服务业务全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协同迭代,为形成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链与市场无缝协作的网络协同制造系统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应用示范案例阐述了上述方法在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企业间协作等方面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产业集聚区 网络协同制造技术与系统 一体化机制 企业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协同过滤和相遇概率预测的DTN路由算法
17
作者 崔建群 晏晖然 +2 位作者 常亚楠 高梦楠 马致远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5-743,共9页
在延迟容忍网络(DTN)中,网络的拓扑结构是随机动态变化的,节点之间的间歇性连接使得网络拓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设计一个高效的路由策略,来提高消息成功投递的机率是容迟网络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喷射等待路由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了... 在延迟容忍网络(DTN)中,网络的拓扑结构是随机动态变化的,节点之间的间歇性连接使得网络拓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设计一个高效的路由策略,来提高消息成功投递的机率是容迟网络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喷射等待路由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融合协同过滤和相遇概率预测的DTN路由算法CFPP(A DTN Routing Algorithm Combining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nd Encounter Probability Prediction).该算法关注节点间的社会属性特征,通过协同过滤算法为节点推荐最佳好友集.在消息转发时,优先考虑将消息转发给处于消息目的节点的最佳好友集中的节点.同时提出了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相遇概率预测算法,将节点间的历次相遇概率作为初始序列进行建模,来预测两个节点下一次相遇的概率.仿真实验表明,与SCSS,CPNASW,TLRNSA,SaW,DPN-ASW算法相比,CFPP算法在消息投递率、网络负载率方面均要优于上述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过滤 延迟容忍网络 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边端场景下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边缘缓存策略
18
作者 王海艳 常博 骆健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167,共15页
云边端场景下,边缘缓存技术旨在通过促进边缘节点间的协同内容分发,减轻回程链路的流量负载并提升服务质量。考虑内容流行度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的内容请求状态预测(TCNCRSP)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化累积奖励为目标... 云边端场景下,边缘缓存技术旨在通过促进边缘节点间的协同内容分发,减轻回程链路的流量负载并提升服务质量。考虑内容流行度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的内容请求状态预测(TCNCRSP)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最大化累积奖励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边缘缓存策略,通过在云端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对各边缘节点的状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生成低维全局状态,减少状态共享所需的通信成本。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显著提升了缓存命中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降低了系统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端协同 边缘缓存 内容流行度预测 时间卷积网络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农业灰水足迹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孔阳 郝雨欣 +1 位作者 张兆方 彭青玲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4-1413,共10页
我国农业水污染形势严峻且空间差异显著,厘清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对我国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农业水管理调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对我国31个省(市)2013—2022年农业水污染进行核算,运用改进后的社会网络分析法(S... 我国农业水污染形势严峻且空间差异显著,厘清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对我国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农业水管理调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对我国31个省(市)2013—2022年农业水污染进行核算,运用改进后的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二次指派程序法(QAP)探究其空间关联结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省际农业灰水足迹的空间关联网络已经打破了地理邻近性限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河南和福建五个农产品生产大省(自治区)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上海、吉林、天津、广东和北京五省(市)则在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影响力有限。我国省际农业灰水足迹块模型划分结构明显,整体呈现“主受益←双向溢出→经纪人”的要素流动趋势,各板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均能够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地理邻近关系和农村人均GDP对我国农业灰水足迹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有效灌溉面积、产业结构和水资源禀赋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省际农业灰水足迹的空间联系紧密,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稳定性逐步提升;农村人均GDP和地理邻近关系是影响我国省间农业灰水足迹关联关系的最大干预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污染 空间关联网络 协同治理 社会网络 二次指派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中存在结构洞悖论吗——基于个体与辛迪加的双层次分析
20
作者 肖小虹 赵俊茹 罗超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4-65,共12页
组织关系网络研究领域日益关注结构洞悖论现象,但该悖论是否存在于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之中,在风险投资机构个体和风险投资辛迪加两个维度是否表现出一致性,其中的作用机制如何等问题尚不明晰。以2001—2022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机构投... 组织关系网络研究领域日益关注结构洞悖论现象,但该悖论是否存在于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之中,在风险投资机构个体和风险投资辛迪加两个维度是否表现出一致性,其中的作用机制如何等问题尚不明晰。以2001—2022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机构投资和退出事件为样本,分别从风险投资机构个体和辛迪加(多家机构联合投资)两个层面检验结构洞悖论的存在性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第一,风险投资机构占据的结构洞越多,其获得的投资机会越多,而辛迪加成员占据的结构洞越多,辛迪加获得的融资额越大;第二,风险投资机构占据的结构洞数量增加可有效提升其投资绩效,但辛迪加整体结构洞数量的增加则抑制辛迪加绩效;第三,结构洞水平较高的风险投资机构倾向于与结构洞水平同样高的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但强强联合的辛迪加绩效反而出现下降;第四,拥有高结构洞水平的风险投资机构倾向于投资创业初期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这种风险偏好在结构洞水平与投资绩效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在理论上进一步拓展了结构洞理论的应用场景,也可为风险投资机构优化合作策略、平衡资源获取与协同效率提供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洞悖论 风险投资 辛迪加 合作网络 投资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