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换一个角度看“何为中国”:从“大一统”观到“国家—民族”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继焦 刘云广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F0002,共9页
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对主体性的自觉在“何为中国”的提问中得到重申。比照西方现代政治的国家叙事,当代中国对国家性的表述实现了知识逻辑的根本性转换,即从基于实体政治民族的“民族—国家”到立足于一体性历... 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对主体性的自觉在“何为中国”的提问中得到重申。比照西方现代政治的国家叙事,当代中国对国家性的表述实现了知识逻辑的根本性转换,即从基于实体政治民族的“民族—国家”到立足于一体性历史过程的“大一统”。作为共同体的本质内核,传统中国在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中的意义进一步凸显。中国共产党坚持共同体政治理念,以彻底的革命战胜了政治和社会的双重危机,取得了国家建设与民族建设的双重成就。“大一统”凭借悠久的历史成为“中国性”的支撑性概念。然而在政治传播与话语辩驳的意义上,面对“民族—国家”的现代知识传统,“大一统”仍然无法精准表述、精确传达其作为独特现代政治过程的中国政治的发展逻辑。应以“国家—民族”理论表述“大一统”观,将“大一统”用于指称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整体形态,并在历史和理论上论证这一概念的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国家—民族 何为中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在联合国的对华政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毛瑞鹏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5,共15页
多边机构是美国实施大国战略竞争政策的重要一环。美国在联合国对华实施打压遏制政策,是其大国竞争战略的延伸,也是其奉行“美国例外主义”和将联合国“战场化”的突出体现。美国行政当局、国会及战略界均参与到有关在联合国对华打压遏... 多边机构是美国实施大国战略竞争政策的重要一环。美国在联合国对华实施打压遏制政策,是其大国竞争战略的延伸,也是其奉行“美国例外主义”和将联合国“战场化”的突出体现。美国行政当局、国会及战略界均参与到有关在联合国对华打压遏制政策的设计之中,对中国在联合国影响力的提升作出系统性反应,并重点寻求打击中国的规范倡导、阻遏中国的人才输送、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瓦解中国的伙伴关系。美国的大国竞争政策破坏了联合国正常的合作氛围和运作秩序,加剧了联合国的动荡和分裂,阻碍了全球治理的进程和效能。面对美国压力,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展望未来,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对大国关系的调节功能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联合国 大国竞争 多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意大利蜜蜂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凯 周瑞琪 +5 位作者 达娃 土艳丽 李万里 旦真 吴黎明 黄苑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5,共8页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蜂种,也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优势传粉昆虫,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意大利蜜蜂A.mellifera ligustica的引进,其对保护区内中华蜜蜂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蜂种,也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优势传粉昆虫,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意大利蜜蜂A.mellifera ligustica的引进,其对保护区内中华蜜蜂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探讨了引进意大利蜜蜂对西藏地区本地中华蜜蜂及生态平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意大利蜜蜂的引入对中华蜜蜂构成了多重挑战,包括削弱中华蜜蜂种群竞争力、降低繁殖效能、增加疾病交叉感染风险及破坏生态平衡,具体表现为不同蜂种蜜源争夺优势、性引诱干扰及病原传播。另一方面,引进意大利蜜蜂也可能带来了一定的正面效益,如促进经济作物授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为保护本土蜂种优势和生态平衡,本文提出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包括划定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养殖区、规范蜂农放蜂等养蜂活动、加强入侵物种管理和本土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等。这些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当地农户以及社会各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促进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管理,也为我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建设以及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意大利蜜蜂 物种引进 生物多样性 生态平衡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现代世界的民俗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丙中 杨闪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民俗”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大致经历了从作为现代的他者的农民旧俗到普通国民的生活文化的演变,其概念发明与内涵演变是在传统与现代、小地方与大共同体的二分对立框架下进行的,民俗学既以学术方式、也在社会事业的意义上参与其中,既在... “民俗”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大致经历了从作为现代的他者的农民旧俗到普通国民的生活文化的演变,其概念发明与内涵演变是在传统与现代、小地方与大共同体的二分对立框架下进行的,民俗学既以学术方式、也在社会事业的意义上参与其中,既在一国之内的意义上参与了现代国家的文化建设,也在人类共同体的意义上参与了文化多样性的现代工程,由此谱写了从对立到融入现代世界的学科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小地方与大共同体 一国民俗学 世界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理论类课程如何实施混合式教学——以“7P”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伟 王聪帅 王果团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在探索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征程上,混合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正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个案调查法等方法,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学理支撑,构建了“7P”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探索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征程上,混合式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正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个案调查法等方法,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学理支撑,构建了“7P”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体育概论》为典型案例,对“7P”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7P”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贯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环有机联动,系统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具体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价值塑造的学习进阶目标体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的结构化内容体系、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关键能力活动体系、以学生关键能力活动行为表现为观测点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显著地提高了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混合式教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体育概论 金课 教育目标分类学 问题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与均质化治理
6
作者 孔兆政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3,共10页
多民族国家需要有效化解国家共同性与民族差异性之间的冲突。现代国族是在人人平等理念之上构建的集体生活秩序,需要推动公共治理的均质化,公平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建设国族的共同性;也需要肯定相对的文化异质性,尊重人们自主选择多样... 多民族国家需要有效化解国家共同性与民族差异性之间的冲突。现代国族是在人人平等理念之上构建的集体生活秩序,需要推动公共治理的均质化,公平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建设国族的共同性;也需要肯定相对的文化异质性,尊重人们自主选择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权利。古代中国有着崇尚仁爱、宽容的中华文化理想,但在中国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下,古代中国建构的社会形态却是不平等、差异性的。近代以来,中国开始构建自己的民族国家,进行均质化治理。当前,我国的均质化治理旨在建设社会成员同一的公民身份,保护所有民众的平等权利;建构均质化的公共治理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公正、仁爱、以人为本的中华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发展,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构建开放、流动、包容的社会结构,实现多种差异性的互嵌融居与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国族 共同性 均质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的建构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民族认同
7
作者 常士訚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5,共9页
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往来,放大了“我们”和“你们”之间的分野。“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等等问题凸显出来。在以异质性为主要特点的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国家民族的建构为“我们”话语的登场提... 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往来,放大了“我们”和“你们”之间的分野。“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等等问题凸显出来。在以异质性为主要特点的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国家民族的建构为“我们”话语的登场提供了现实条件。“我们”的核心是“认同”,认同有其基本的要素,也有实行的基本特性,即行动性、同一性和完整性,从而为认同的展开提供了基本逻辑。在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民族建构进程中,立足于本国国情,凝心聚力、目标引领和发展“我们”与周周国家的关系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各种因素的发展完善,足以使国家民族行稳致远。反之,国家民族将陷入冲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 认同 国家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80年政治格局的塑造、演变与前瞻
8
作者 毛瑞鹏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63,151,152,共29页
联合国诞生于二战后特定的国际格局,它既是人类追求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成果,也是大国博弈的产物。联合国政治格局由制度框架、国家权力、国家联盟三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而成。联合国机构间的权力关系、决策机制等制度框... 联合国诞生于二战后特定的国际格局,它既是人类追求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成果,也是大国博弈的产物。联合国政治格局由制度框架、国家权力、国家联盟三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而成。联合国机构间的权力关系、决策机制等制度框架构成其政治格局的基础;国家在联合国内外的权力差异造成它们影响联合国议程和决策的能力不同;组建联盟是国家增强谈判力量的重要方式。联合国政治格局是国际权力结构的“晴雨表”,总体经历了筹建时期的大国协调格局、建立初期两大阵营对峙下的东西分裂与美西方主导的格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推动形成南北分野与东西矛盾并重的格局,再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单极霸权与世界多极化相互交织的格局。联合国未来政治格局走向存在不确定性。世界多极化有引发联合国内新对抗的风险;安理会改革关乎联合国权力结构及合法性,各方博弈与妥协仍存;在保持主权国家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事务的力度可能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政治格局 制度框架 国家权力 国家联盟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STEM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9
作者 孔令帅 侯佳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6,共12页
美国STEM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卓有成效并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如今,世界格局动荡、STEM人才需求量骤增以及工业4.0时代的技术变革推动了美国STEM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为美国STEM教育发展带来诸多挑战。2024年5月美国发布《S... 美国STEM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卓有成效并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如今,世界格局动荡、STEM人才需求量骤增以及工业4.0时代的技术变革推动了美国STEM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为美国STEM教育发展带来诸多挑战。2024年5月美国发布《STEMM公平与卓越2050:国家进步与繁荣战略》,指明了美国STEM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改革策略。美国STEM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STEM教育公平方面,性别及种族差异日渐显著;二是在STEM教学质量方面,教师队伍缺口持续扩张;三是在STEM科研创新方面,研究人员的多样化严重不足。美国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增加STEM教育学习机会以保障教育公平、弥合STEM教师队伍缺口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STEM研究支持体系以推动科研人员多样化。同样地,我国STEM教育也在这三个方面表现出不足,借鉴美国STEM教育改革经验及基于我国教育基础,我国STEM教育应创设包容环境,拓宽STEM教育途径;整合多方资源,提高STEM教师质量;制定公平程序,加强STEM科研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美国 挑战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的文明范式:基于“全球南方”的理论想象
10
作者 姬德强 闫伯维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民族国家”范式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构成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的主导叙事。然而,全球化进程的波浪式推进,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增强,以及“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导致单一“民族国家”范式及其零和博弈逻辑,特别是西方单一现... “民族国家”范式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构成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的主导叙事。然而,全球化进程的波浪式推进,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增强,以及“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导致单一“民族国家”范式及其零和博弈逻辑,特别是西方单一现代性叙事及其内含的文明等级秩序日渐式微。立足中国历史与社会语境的“文明范式”,兼具动态性、静态性以及竞合性等多重特征,推动国际传播研究实现范式转型。该范式超越传统二元对立和等级结构思维,审视多元文明内部的融合与演进历程,拓展文明交流互鉴之可能路径。一个国际传播的“文明范式”应包含时间、空间、主体、媒介四维度,而“全球南方”更为超越北方中心主义,探讨文明性与南方性的互构关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想象力,“文明范式”的兴起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实践转型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文明范式 “全球南方”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能力、现代国家建设与农村基层治理财力支撑体制变迁
11
作者 张启春 王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共11页
农村基层治理的财力支撑体制,不仅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国家战略意图的执行力和基层社会自我治理效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治理财力支撑体制呈现出阶段性变迁的差异化特征,这一差异... 农村基层治理的财力支撑体制,不仅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国家战略意图的执行力和基层社会自我治理效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治理财力支撑体制呈现出阶段性变迁的差异化特征,这一差异化特征映射于农村基层“财”与“政”的悖论之中。伴随国家财政能力的阶梯式跃升与国家建设目标的渐进式迭代,农村基层治理的财力支撑体制经历了从“自给自足”逐步迈向“国家财政保障”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不仅遵循了“能力跃升—目标迭代—体制转换”的驱动路径,揭示出国家财政能力、国家建设目标与农村基层治理财力支撑体制的内在互动机制,更彰显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具有“立足本国国情、探索独特路径”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财政能力 现代国家建设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商业间谍行为的规制困境及疏解路径
12
作者 李兰英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77,共18页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针对商业秘密的商业间谍行为冲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尽管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和《反间谍法》填补了惩治商业间谍行为的立法空白,但是由于商业间谍行为的隐秘性和商业秘密的专业性,导致学界对商业间谍罪的...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针对商业秘密的商业间谍行为冲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尽管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和《反间谍法》填补了惩治商业间谍行为的立法空白,但是由于商业间谍行为的隐秘性和商业秘密的专业性,导致学界对商业间谍罪的理论解读莫衷一是,办案机关对商业间谍行为的惩办力有不逮,严重影响了对商业间谍罪的打击成效和商业秘密的保护质效。对此,在理论层面,应廓清商业间谍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厘定其保护法益,破除单一罪名适用的理论误区,针对商业间谍行为适用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和商业间谍罪的想象竞合,完善对我国企业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在治理层面,应确立“联动治理、差异保护、协作分工、内部完善”的综合治理原则,并将其嵌入具体措施中,从而实现专门、精准及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商业秘密 商业间谍罪 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 刑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国家级高新区空间重构研究——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
13
作者 李志刚 余毅君 +1 位作者 闫登辉 耿云明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8,共8页
高新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尝试与创新,已有研究多关注其物质空间重构,多局限于传统理论,亟待结合中国式治理特色建立更加系统全面的解释框架。为此,基于“国家治理创新”视角,以典型国家级高新区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例,揭示其空... 高新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尝试与创新,已有研究多关注其物质空间重构,多局限于传统理论,亟待结合中国式治理特色建立更加系统全面的解释框架。为此,基于“国家治理创新”视角,以典型国家级高新区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例,揭示其空间重构特征、治理创新机制,并以此建立基于中国经验的高新区空间演化的解释框架。定性实证表明,东湖高新区发展包含工业生产主导阶段、建成环境生产主导阶段和科技创新生产主导阶段3个发展阶段,并具有不同的阶段化特征。伴随发展阶段的转换,政府角色由单一的“行动者”转向连接多元主体的“合作者”,由“直接参与者”转向引领创新变革的企业家和创新资源的“整合者”。研究表明,高新区空间重构具有“国家治理创新”特征,政府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吸纳市场及社会参与,走出了一条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高新区 国家治理创新 空间生产 城市治理 东湖高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派驻监督制度的实践反思及体系完善
14
作者 秦前红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共15页
派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公权力运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多维价值定位体现在推进监察全面覆盖、强化外部监督力量、紧盯“关键少数”,以及构建常态预防机制等方面。在长期实践中,派驻监督... 派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公权力运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多维价值定位体现在推进监察全面覆盖、强化外部监督力量、紧盯“关键少数”,以及构建常态预防机制等方面。在长期实践中,派驻监督形成了直接领导体制、统一管理模式、全面派驻布局及聚焦主责主业等成功经验。同时,当前派驻监督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制度设计与运行实践的偏差、人员配置与实际需求的矛盾、监督成效随层级递减的困境以及多元协同监督合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制约着派驻监督效能的充分发挥。对此,亟需细化派驻监督规则、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创新派驻监督模式、健全内外衔接机制,从而破解派驻监督效能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驻监督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全面从严治党 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与国族:中国民族理论构建的新探索
15
作者 孙琬婷 赵永春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民族可以区分为广义民族和狭义民族两大类型,狭义民族是指具备斯大林所说的民族四特征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民族六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广义民族是指具有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特征的包括两个狭义民族以上的多个狭义民族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可以区分为广义民族和狭义民族两大类型,狭义民族是指具备斯大林所说的民族四特征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民族六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广义民族是指具有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特征的包括两个狭义民族以上的多个狭义民族的人们共同体。国族属于广义民族中的一种类型,只要有国家就会有国族,一个国家的国族只有一个,具有政治属性。狭义民族是文化共同体,不具有政治属性,既可以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多个不同的狭义民族,又可以超越国家限制,成为包括移居不同国家的狭义民族而形成的跨界民族共同体。狭义民族与国族的关系不完全是上下位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国族(政治共同体)与国族内部的狭义民族(文化共同体)虽然属于上下位的关系,但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多个狭义民族可以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一个等同于国族的新的狭义民族(仍然是文化共同体),其与国族的关系就不再属于上下位的关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国族可以随着国家的灭亡而灭亡,也可以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而发展壮大,而狭义民族(包括新形成的狭义民族)则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灭亡,可以与其他狭义民族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而形成新的国族(一个狭义民族一般不会单独发展成为新的国族),也可以与其他狭义民族建立多个国家而形成多个新的国族,也可以融入其他狭义民族之中而消亡,也可以继续融合其他狭义民族,不断向前发展、演变和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狭义民族 广义民族 国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智库对美交流中的“化劲”机制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浩瀚 王波 +1 位作者 孙金华 白芸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3,共10页
[目的/意义]智库的国际传播功能中,其固有资源是国家软实力的“定劲”,智库与智库之间的互动交流则是化解战略误判、凝聚国际共识的“化劲”。智库交流不仅有助于国家安全发展和全球治理创新,也是智库践行“二轨外交”角色、积极贡献于... [目的/意义]智库的国际传播功能中,其固有资源是国家软实力的“定劲”,智库与智库之间的互动交流则是化解战略误判、凝聚国际共识的“化劲”。智库交流不仅有助于国家安全发展和全球治理创新,也是智库践行“二轨外交”角色、积极贡献于非官方外交渠道,以独特视角和策略性建议影响国家间关系及全球议题解决的关键功能之一。研究旨在提升智库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作用及其国际传播能力,进而推动智库的国际化建设。[方法/过程]聚焦国家安全领域,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框架,分析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2017年以来与美国智库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案例,揭示CCG对美交流中的互动模式,并据此构建CCG在对美交流中行之有效的“化劲”机制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围绕中美智库在国际情境中社会资源、文化资本、情感能量等方面的不平等现状,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语境中总结CCG对美交流中的“化劲”机制模型。该模型强调融合“交流形式”“社会符号”“国际热点”“命运共同体”构建仪式要素,形成“群体团结”“符号共享”“情感传播”和“道德共识”的仪式结果,从而增强中美智库间的互信合作,提升智库在国家安全议题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对美交流 二轨外交 国家安全 互动仪式链 国际传播 智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社会国家化及其原则的批判
17
作者 刘洁 吕敬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4,208,共13页
马克思经典文本是研究和叙述资产阶级社会及其自我否定的直接产物。正是由于社会个人化和社会国家化的张力,资产阶级社会往往表现出自我否定的状态。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既获得了历史起源,又获得了理论辩... 马克思经典文本是研究和叙述资产阶级社会及其自我否定的直接产物。正是由于社会个人化和社会国家化的张力,资产阶级社会往往表现出自我否定的状态。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现代国家既获得了历史起源,又获得了理论辩护。基于此,马克思深刻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国家化:这个过程不仅推动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否定,还助力于将资产阶级社会锻造为一个整合的政治世界。在马克思的视野中,社会国家化背后的国家原则一方面体现在黑格尔式的理论主张中,另一方面体现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政治中。通过透彻把握社会国家化的国家原则,马克思在理论探索上充分展示了国家社会化的基本定向,集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理论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产阶级社会 现代国家 社会国家化 国家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的思考——基于“国家—民族”理论
18
作者 吴玥 张继焦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下,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本质可凝练为“国家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辩证统一。基于“国家—民族”理论框架,中华文化作为国家整体文化的主干属性,通过“主从统合”逻辑实现对各民族多元文...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下,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本质可凝练为“国家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辩证统一。基于“国家—民族”理论框架,中华文化作为国家整体文化的主干属性,通过“主从统合”逻辑实现对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引领:前者以中华文化内核确立文明赓续的主线方向,后者以各民族文化提供创新演进的要素动力。二者共同构成“主干引领、枝叶繁茂”的中华文化发展结构,既维系了中华文化的强大主体性与突出包容性,又保证了各民族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与鲜明独特性,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文化维度的具象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民族”理论 国家文化 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股权改革如何推动国企经营机制转换?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兰欣 张启迪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6,共10页
股权结构改革是破解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和所有者缺位股权结构痼疾的关键途径。目前围绕国企股权结构层次的改革在实践中主要形成了替换控股股东和引入非控股股东两条典型的实现路径。以尚未发生国有股权改革的企业为基准,分析不同股权结... 股权结构改革是破解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和所有者缺位股权结构痼疾的关键途径。目前围绕国企股权结构层次的改革在实践中主要形成了替换控股股东和引入非控股股东两条典型的实现路径。以尚未发生国有股权改革的企业为基准,分析不同股权结构改革路径对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影响。从剥离国有企业负担、强化高管激励机制的视角出发,研究发现,单纯替换控股股东并未实现国企经营机制的转换,而非控股股东尤其是民营资本的融入,显著优化了国企经营机制,从而国有股权改革的有效路径应聚焦于构建制衡式结构和混合式结构。拓展性研究表明,在股权制衡度与混合程度较低的国有企业中,引入非控股股东,尤其是民资性质的非控股股东,对经营机制转换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基于保持国资控股地位的既定政策导向,同时聚焦于促进国企经营机制转换的改革核心目的,将两种国有股权改革路径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为当前国有股权结构改革实践中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股权改革 经营机制转换 替换控股股东 引入非控股股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竞争力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刘昊 黎朝红 祝志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71,328,329,共17页
基于国有企业的功能特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国有企业竞争力对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而以2003—202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能够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且... 基于国有企业的功能特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国有企业竞争力对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而以2003—202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能够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且这一结果在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回归中仍然成立。(2)市场化水平在国有企业竞争力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增强能够通过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3)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动作用在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更为突出。(4)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由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一是夯实要素配置与区域协同基础,释放国有企业市场整合效能;二是构建市场化改革传导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制度引领作用;三是实施分层次差异化赋能策略,强化区域市场协同发展;四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攻坚,释放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乘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竞争力 市场化水平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