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用中药周期疗法改善IUI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姚瑶 樊艺 +1 位作者 夏敏 王彩霞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目的]观察加用中药周期疗法改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诱导排卵联合IUI的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分为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诱导排卵组(治疗组)20例,单纯诱导排卵组(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观察加用中药周期疗法改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诱导排卵联合IUI的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分为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诱导排卵组(治疗组)20例,单纯诱导排卵组(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排卵率相当(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45%,对照组为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使用中药周期疗法能使子宫内膜增厚,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周期疗法 宫腔内人工授精术 妊娠结局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HSG术后IUI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永旭 赵夏丽 +3 位作者 姜根风 陈思文 洪程程 胡卫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术后不同时间对不明原因不孕症(UI)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生殖医学科2016年1月~2021年6月UI患者行IUI共333周期,根据其行HSG与IUI的间隔时间分为2组,A组...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术后不同时间对不明原因不孕症(UI)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生殖医学科2016年1月~2021年6月UI患者行IUI共333周期,根据其行HSG与IUI的间隔时间分为2组,A组为HSG术后3个月内行IUI助孕,共157个周期,B组为HSG术后3个月以上行IUI助孕,共176个周期,分析其术后妊娠情况。结果:A组单周期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低于B组(14.01%vs. 22.73%,11.46%vs. 19.89%)(P<0.05),但两组间流产率(18.18%vs. 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I患者HSG术后何时行IUI均不增高其流产率,HSG术后过早行IUI助孕并不能提高UI患者单周期妊娠率及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造影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40例不孕患者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3
作者 朱娟 马燕琳 +5 位作者 黄元华 卢伟英 张毅 黄炜 李崎 羊在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2 140例不孕患者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 140例不孕患者,均行IUI治疗,共治疗3 383个IUI周期,采用B超测量HCG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计算直径≥14 mm卵泡数。IUI后第30天计算临床妊娠率、抱婴... 目的观察2 140例不孕患者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 140例不孕患者,均行IUI治疗,共治疗3 383个IUI周期,采用B超测量HCG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计算直径≥14 mm卵泡数。IUI后第30天计算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析IUI的临床妊娠率、抱婴率与不孕症患者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IUI次数的关系。结果 3 383个IUI周期中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9.4±2.0)mm,直径≥14 mm卵泡数(2.6±1.9)个。IUI后第30天时临床妊娠率15.0%(508/3 383),抱婴率11.1%(375/3 383)。流产率16.9%(86/508),异位妊娠率8.9%(45/508),其中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妊娠者4例、双胎妊娠58例、三胎妊娠8例、四胎妊娠3例,多胎妊娠率13.6%(69/508)。女性年龄>40岁者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明显低于其余年龄者,P均<0.05。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4.8%(285/1 921)、15.3%(223/1 462),抱婴率分别为10.9%(209/1 921)、11.4%(166/1 462),二者比较,P均>0.05。39~40岁原发不孕患者抱婴率明显低于继发不孕者,P<0.05。女性因素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率、抱婴率均低于混合因素者,P均<0.05。不同IUI周期次数之间临床妊娠率与抱婴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UI的成功率仍较低,女性年龄<40岁、提高IUI周期次数是提高IUI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临床中应综合分析女性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选择合适助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宫腔内人工授精 夫精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抱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宫、腹腔镜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再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覃春容 姚吉龙 吴琳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6-858,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宫、腹腔镜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的不孕患者进行再评价,分析其临床特点,了解术后获得妊娠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自1994年1月 ̄2004年4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因IUI失败的不孕患者21例,先后或同时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 目的探讨联合宫、腹腔镜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的不孕患者进行再评价,分析其临床特点,了解术后获得妊娠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自1994年1月 ̄2004年4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因IUI失败的不孕患者21例,先后或同时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对其临床特点及其手术后妊娠率及术后获得妊娠时间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盆腔炎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57%)是引起IUI失败的不孕患者的主要盆腔病变;子宫内膜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是IUI失败的不孕患者的主要宫腔病变。IUI失败的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妊娠率为47.6%(10/21),术后18个月内获得妊娠者占90%。结论在IUI失败的不孕患者病因诊断中,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明显优于单独的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宫、腹腔镜联合可以手术矫治可逆的输卵管及宫腔病变,提高IUI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减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盼 赵敏英 +2 位作者 郭丽娜 孙晓慧 王素改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73-276,296,共5页
目的:评估减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夫精IUI(IUI-H)助孕的PCOS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者共180... 目的:评估减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夫精IUI(IUI-H)助孕的PCOS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者共180例336个周期,按预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减重组、药物组和无预处理组(对照组),其中减重组按减重比例分为5%≤减重<10%组(减重1组)、10%≤减重<20%组(减重2组)和减重≥20%组(减重3组),比较各组的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4组LH差值、LH/FSH差值和T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减重1组、减重2组、减重3组的LH差值、LH/FSH差值和T差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的LH差值和T差值小于减重3组,但均高于减重1组、减重2组(P<0.05);药物组的LH/FSH差值与减重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减重1组和减重2组(P<0.05)。减重2组、减重3组、药物组的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减重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减重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2组、减重3组、药物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3组、药物组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和减重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2组、减重3组、药物组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型PCOS患者来说,随着减重比例增加,LH、LH/FSH和T值的降低幅度也相应增加;减重10%以上时促排卵后行IUI治疗的妊娠率明显提高,而流产率的显著降低则需要至少减重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体重减轻 多囊卵巢综合征 宫腔内人工授精 授精 人工(丈夫供体) 妊娠率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lycodelin-A水平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美玲 梁元姣 +3 位作者 沈涛 邵永 靖俊 姚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 Glycodelin-A是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在胚胎着床以及植入期抑制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反应、维持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妊娠结局的一个重要指标。文中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 目的 Glycodelin-A是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在胚胎着床以及植入期抑制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反应、维持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妊娠结局的一个重要指标。文中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周期中,HCG日检测血清Glycodelin-A水平与子宫内膜容受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共107例。纳入研究条件为接受IUI治疗且须双侧输卵管检查证实通畅,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宫腔粘连。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IUI患者HCG日血清Glycodelin-A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水平,同时经阴道超声评价子宫内膜情况。结果 HCG日妊娠组血清Glycodelin-A[(1.47±0.38)ng/m L]较未妊娠组血清[(0.62±0.13)ng/m L]显著升高(P<0.05),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较≥7 mm的患者HCG日血清Glycodelin-A水平显著降低[(0.51±0.17)ng/m L vs(1.53±0.49)ng/m L,P<0.05]。结论 HCG日血清Glycodelin-A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对IUI后妊娠结局的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血清Glycodelin-A蛋白 子宫内膜容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阳虚型不孕女性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术中补加复方玄驹胶囊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莉 孙琴 +3 位作者 沈涛 许娟娟 姚兵 梁元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成功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患者类型、术中用药等。文中观察肾阳虚型不孕女性行IUI术中补加复方玄驹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7例... 目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成功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患者类型、术中用药等。文中观察肾阳虚型不孕女性行IUI术中补加复方玄驹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本中心的常规IUI方案,观察组在常规IUI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口服复方玄驹胶囊。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发育情况、内膜厚度和妊娠结局。临床症状主要以疗效指数为评判标准,疗效指数≥95%为痊愈,70%≤疗效指数<95%为显效,30%≤疗效指数<70%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结果①复方玄驹胶囊对肾阳虚临床症状的治愈率达50.0%,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治愈率为3.7%,总有效率为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和孕酮水平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授精日成熟卵泡个数、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④2组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为25.0%vs 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IUI治疗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转化节律补加复方玄驹胶囊,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从而达到助孕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玄驹胶囊 肾阳虚 宫腔内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庆阳 彭弋峰 +2 位作者 胡卫华 江建 唐静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104对夫妇的195个周期。分析年龄、不孕年限、IUI治疗周期数、不孕原因、促排卵、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104对夫妇的195个周期。分析年龄、不孕年限、IUI治疗周期数、不孕原因、促排卵、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等因素和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妊娠率更高(OR=3.494,P=0.032,OR=3.657,P=0.048)。与自然周期相比,促排卵周期成熟卵泡数目更多(OR=18.279,P=0.000),子宫内膜增厚(OR=0.186,P=0.007)。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有统计学意义(χ2=5.946,P=0.015)。结论:在IUI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患者和促排卵治疗可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精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最佳时机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雪双 许玉刚 +1 位作者 李清芹 张喜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20 0例患者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 IUI) 3 44个周期 ,妊娠 69例 ,妊娠率为 3 4.5 % ,周期妊娠率为2 0 .1%。 IUI在排卵后 2 4小时内 1次、排卵前 1次、排卵前后各 1次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 2 6.8%、14.8%、14.5 % ,前者与后两者相比有显... 20 0例患者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 IUI) 3 44个周期 ,妊娠 69例 ,妊娠率为 3 4.5 % ,周期妊娠率为2 0 .1%。 IUI在排卵后 2 4小时内 1次、排卵前 1次、排卵前后各 1次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 2 6.8%、14.8%、14.5 % ,前者与后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排卵后 2 4小时内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丈夫精液 宫腔内人工授精 最佳时机 妊娠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案对322个夫精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美玲 梁元姣 姚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目前临床上认为促排卵治疗可显著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临床妊娠率。文中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UI的189例患者,共322个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自然周期(nat... 目的目前临床上认为促排卵治疗可显著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临床妊娠率。文中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UI的189例患者,共322个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自然周期(natrual circle,NC)组、克罗米芬(clomifene citrate,CC)+人绝经尿促性腺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hin,HMG)组、CC组及来曲唑(letrozole,LE)+HMG四种不同治疗方案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自然周期(natrual circle,NC)组、克罗米芬(Clomifene Citrate,CC)+人绝经尿促性腺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hin,HMG)组、CC组及来曲唑(Letrozole,LE)+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30%、26.32%、11.11%、16.28%,4组妊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C+HMG组较NC组妊娠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不同治疗方案对IUI妊娠率有影响,CC+HMG促排方案可显著提高IUI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 不同方案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与成功妊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彩娥 田正平 +1 位作者 陈正勤 何丽霞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的影响因素,提高成功妊娠率。方法:比较IUI治疗69对夫妇,共13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促排卵周期、排卵数及不同适应症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1)自然周期妊娠率17.2%,高于促排卵周期妊娠率12.5%,差... 目的:探讨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的影响因素,提高成功妊娠率。方法:比较IUI治疗69对夫妇,共13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促排卵周期、排卵数及不同适应症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1)自然周期妊娠率17.2%,高于促排卵周期妊娠率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排卵2个的妊娠率较排卵1个者妊娠率高。(3)44例男方精液异常,妊娠率16.2%;18例女方排卵障碍,妊娠率10.3%,两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I最佳适应症为男方因素引起的不孕,且自然周期妊娠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精人工授精 促排卵 授精适应症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促排卵方案在AID助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华 覃瑶琴 +3 位作者 孙丽君 管一春 李巍巍 王兴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来曲唑(LE)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供精人工授精(AID)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ID治疗的126名不孕患者,分为单用LE组(n=58)与LE联合尿促性素(HMG)组(n=68),比较两... 目的:比较应用来曲唑(LE)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供精人工授精(AID)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ID治疗的126名不孕患者,分为单用LE组(n=58)与LE联合尿促性素(HMG)组(n=68),比较两组间肌注HCG日优势卵泡数(≥15 mm)、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多胎率及流产率。结果:LE组肌注HCG日的优势获卵数、子宫内膜厚度低于LE+HM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周期妊娠率、例数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发生。结论:LE+HM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提高了临床妊娠率,降低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LE) 尿促性素(HMG)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促排卵 供精人工授精(A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形态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文静 刘振娥 +1 位作者 丁丽萍 李月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8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28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资料,根据男方精子形态学检查结果分为三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2%~〈4%、〈2%,比较各组间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浓度、... 目的探讨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28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资料,根据男方精子形态学检查结果分为三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2%~〈4%、〈2%,比较各组间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浓度、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以及IUI临床妊娠率。结果处理前精子浓度、活力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后精子浓度、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2%~〈4%、〈2%各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5%、17.9%、2.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影响IUI临床妊娠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2%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形态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促排卵方案对PCOS患者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隆英 高云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2期2194-2196,共3页
目的比较3种促排卵方案对PCOS患者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320对PCOS不孕夫妇45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HM... 目的比较3种促排卵方案对PCOS患者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320对PCOS不孕夫妇45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HMG)组、来曲唑联合HMG组。B超监测卵泡和子宫内膜变化并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优势卵泡直径≥14mm的个数,HMG组最高,来曲唑联合HMG组居中,来曲唑组最低(P〈0.05);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来曲唑组明显小于HMG组(最厚)和来曲唑联合H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联合HMG组临床妊娠率为29%(54/187),均明显高于HMG组20%(32/162)和来曲唑组10%(10/103)。三组I晦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HMG用药促排卵方案可明显提高PCOS患者子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OS促排卵子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丹丹 张立新 陈新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PMSC)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75例269个周期。按照注入的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四组:TPMSC〈5×10^6(A组)... 目的:探讨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PMSC)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75例269个周期。按照注入的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四组:TPMSC〈5×10^6(A组)、5×10^6≤TPMSC〈10×10^6(B组)、10×10^6≤TPMSC〈20×10^6(C组)、TPMSC≥20×10^6(D组),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结果总体临床妊娠率为15.24%(41/269),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A、B、C、D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7%、15.09%、19.72%及21.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TPMSC影响IUI的临床妊娠率,当TPMSC〈5×10^6时,临床妊娠率将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不孕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茜冬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8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明原因不孕症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原因不明不孕患者进行不同治疗的治疗结果。经HMG促排卵后进行排卵监测指导同房65周期(HMG组),自然周期IUI治疗17周期(NC+IUI组),HMG促排卵后IUI治疗共237周期(H... 目的观察比较不明原因不孕症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原因不明不孕患者进行不同治疗的治疗结果。经HMG促排卵后进行排卵监测指导同房65周期(HMG组),自然周期IUI治疗17周期(NC+IUI组),HMG促排卵后IUI治疗共237周期(HMG+IUI组)。HMG+IUI治疗1~3周期组192周期,4~6周期组45周期。比较各组的周期妊娠率。结果HMG组和HMG+IUI组两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P<0·05);4~6周期组的周期妊娠率较1~3周期组的周期妊娠率低(χ2=3·902,P<0·05)。结论促排卵联合IUI是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较为简单、有效而经济的手段。治疗3周期后妊娠率降低,可采用其他的助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不孕 治疗 宫腔内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离心直接上游法优化精子用于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17
作者 马征兵 闵保华 +1 位作者 张永奇 罗亚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离心直接上游法优化精子前后精子动态与形态学主要参数的变化。方法:随机采用不离心直接上游和洗涤上游2种方法对90例患者130个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前的精子进行优化,分析这2种方法优化精子前后精子动态与形态学主要参数... 目的:探讨不离心直接上游法优化精子前后精子动态与形态学主要参数的变化。方法:随机采用不离心直接上游和洗涤上游2种方法对90例患者130个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前的精子进行优化,分析这2种方法优化精子前后精子动态与形态学主要参数变化的差异。结果:130个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洗涤上游法70个周期,不离心直接上游法60个周期。2种上游法处理精液后,精子动态学主要参数与处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主要参数与处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离心直接上游法优化后精子的主要参数与洗涤上游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离心直接上游法优化精子可以选择应用于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前精液的体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不离心直接上游法 夫精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内人工授精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8
作者 邢冠琳 王芳 柳胜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IUI助孕的756例患者,根据促排卵方法及授精时机的不同分为4组:自然周期排卵前授精组(A组)、自然周期排卵后授精组(B组)、刺激周期排卵前授精组(C组)和刺激周期排卵后受精组(D组...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IUI助孕的756例患者,根据促排卵方法及授精时机的不同分为4组:自然周期排卵前授精组(A组)、自然周期排卵后授精组(B组)、刺激周期排卵前授精组(C组)和刺激周期排卵后受精组(D组)。对比分析4组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情况。结果 4组注入宫腔精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妊娠率分别为10.9%、10.0%、15.9%、19.4%,刺激周期人工授精妊娠率较高;B组妊娠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流产率分别为0、6.2%、16.1%、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及刺激周期排卵前及排卵后均可进行人工授精,但刺激周期排卵后进行人工授精妊娠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授精 排卵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穿刺结合人工授精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所致不孕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春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卵泡穿刺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在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所致不孕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采用促排后卵泡穿刺结合夫精人工授精;对照组(25例)患者药物促排卵后指导同房。观... 目的探讨卵泡穿刺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在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所致不孕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采用促排后卵泡穿刺结合夫精人工授精;对照组(25例)患者药物促排卵后指导同房。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率。结果卵泡穿刺组临床妊娠率为37.1%,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16.0%(P<0.01)。结论经阴道卵泡穿刺术联合人工授精治疗,有助于提高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率,是治疗LUFS所致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卵泡穿刺 宫腔内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治疗对提高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后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20
作者 苏生 梁宝珠 +2 位作者 黄显文 李彩娟 余健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215-217,共3页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改善精子形态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对不孕不育夫妇参与研究,且80对夫妇中男性的...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改善精子形态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对不孕不育夫妇参与研究,且80对夫妇中男性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不足4%并排除了女性不孕因素,随机将男性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补肾填精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随后对两组女性患者均采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查看两组男性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查看两组女性患者临床妊娠率。结果经过治疗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治疗改善男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有利于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形态精子 药物治疗 宫腔内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