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通过调节肠道IEL亚群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4
1
作者 蒲爱民 张治草 +1 位作者 韩宾 杨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观察传统中药成分姜黄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状况及IEL亚群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 目的观察传统中药成分姜黄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状况及IEL亚群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组、DSS组和DSS+姜黄素组,通过对小鼠疾病活动程度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及结肠组织HE染色评估炎症状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结肠IEL亚群。结果与正常组对比,DSS组DAI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加重;CD8αα和TCRγδ亚群比例降低(P<0.01),CD4亚群比例升高(P<0.05)。而与DSS组比较,DSS+姜黄素组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D8αα和TCRγδ亚群比例升高(P<0.01);CD4亚群比例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通过调节IEL亚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溃疡性结肠炎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去氧胆酸通过FXR调控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GLP-1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鹏飞 蒋玲 +3 位作者 候鹏飞 董妞 糜漫天 易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2-961,共10页
目的 探究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通过FXR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GLP-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D组)、HFD+CDCA组、HFD+Z-Gug(FXR拮抗剂)组、HFD+CDCA+Z-... 目的 探究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通过FXR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GLP-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D组)、HFD+CDCA组、HFD+Z-Gug(FXR拮抗剂)组、HFD+CDCA+Z-Gug组,每组8只。干预8周,期间每周检测体质量及24 h摄食量。第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小鼠处死后,检测血清学指标GLu、TG、CHO、LDL-C、HDL-C;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肠道组织GLP-1及FXR表达水平;RT-qPCR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Gcg及FXR mRNA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GLP-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肠IELs亚群比例及CD26/DPP4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增加,血清糖脂代谢异常,口服糖耐量受损,胃肠激素分泌减弱(P<0.05);FX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Gcg mRNA表达及GLP-1分泌水平下降(P<0.05);肠道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TCRαβ+IELs、TCRαβ+CD8αα+IELs与TCRαβ+CD8αβ+IELs细胞比例增加,TCRγδ+IELs比例下降,IELs总CD26/DPP4表达增加(P<0.05)。与HFD组相比,HFD+CDCA组小鼠体质量增加,口服糖耐量异常,胃肠激素分泌减弱(P<0.05);肠组织FXR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Gcg mRNA表达及GLP-1分泌降低(P<0.05);肠道炎性因子表达降低,TCRαβ+IELs、TCRαβ+CD8αα+IELs与TCRαβ+CD8αβ+IELs细胞比例下降,TCRγδ+IELs占IELs比例升高,IELs总CD26/DPP4表达升高(P<0.05),以上作用在加入FXR拮抗剂Z-Gug后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CDCA可能通过激活FXR受体抑制肠道组织GLP-1表达,减少GLP-1分泌;同时可能抑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调节IELs亚群比例,上调CD26/DPP4表达水平,促进GLP-1降解,加重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去氧胆酸 GLP-1 FXR iels CD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奶对仔猪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顾宪红 佘锐萍 +2 位作者 张宏福 李长忠 方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8,共7页
试验选用12窝0~56日龄仔猪,以断奶日龄为主要因素,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一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Ⅰ,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3~56日龄采食... 试验选用12窝0~56日龄仔猪,以断奶日龄为主要因素,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一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Ⅰ,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3~56日龄采食日粮Ⅲ。17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4天、4天+1周、4天+2周,22、28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3周,35日龄断奶组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剖杀,每次每个重复分别剖杀1头;同时35日龄断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7、21、28日龄断奶组剖杀时间点的相同日龄,每次每个重复也各剖杀1头,共计剖杀54头。剖杀取得的样品用于测定仔猪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和日龄对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杯状细胞数量均有显著影响(P<0 05),28日龄断奶组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3组(P<0 05),而21日龄断奶组仔猪小肠各段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其它3组(P<0 05)。断奶越早、日龄越小的仔猪肠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猪肠上皮 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数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龄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付菊 陈耀星 +2 位作者 王子旭 刘云芳 谢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62-1367,共6页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84.45%和98.14%(P<0.05),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与上皮内淋巴细胞相似;相反,杯状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在山羊小肠的早期发育中,杯状细胞起着重要的黏膜屏障功能,随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黏膜防御作用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小肠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胺对鸡小肠粘膜中分泌型IgA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杨倩 练高建 +1 位作者 黄国庆 陈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2,共4页
实验组肉鸡在灌喂半胱胺 2 0mg·kg-1(CY Ⅰ )和 80mg·kg-1(CY Ⅱ )后 ,应用鸡新城疫弱毒苗 (NDV) (Ⅳ系苗 )以口腔注入法进行免疫 ,检查小肠粘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阳性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数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肉鸡在灌喂半胱胺 2 0mg·kg-1(CY Ⅰ )和 80mg·kg-1(CY Ⅱ )后 ,应用鸡新城疫弱毒苗 (NDV) (Ⅳ系苗 )以口腔注入法进行免疫 ,检查小肠粘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阳性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CY Ⅰ在NDV首免后第 4周 ,十二指肠中sIgA阳性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 (P <0 0 1) ;CY Ⅰ和CY Ⅱ组在NDV首免后第 4周iIEL数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首免后第 5周CY Ⅰ组十二指肠中iIEL数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而盲肠扁桃体中这两种细胞数量的变化不大。提示生长抑素 (SS)可抑制小肠粘膜中sIgA阳性细胞和iIEL的分化和增殖 ,半胱胺通过耗竭鸡小肠中SS的含量可提高鸡的粘膜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 粘膜免疫 鸡小肠 分泌型 IgA 阳性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 阳性细胞 SS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圆小囊免疫功能及其与肠道粘膜局部免疫关系的研究 Ⅳ.实验性感染肠球虫兔的圆小囊上皮间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定量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环 佘锐萍 +2 位作者 宋俊霞 杨汉春 马毅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48-452,共5页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第4天、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第4天、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在2月龄组和5周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则呈减少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圆小囊的局部细胞免疫机制可能在机体抗球虫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病 圆小囊 肠球虫 上皮间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增加小鼠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活化和促炎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霞 罗爽 +3 位作者 郑彦懿 温如燕 邓向亮 周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 IEL)功能的影响。方法口服给予广谱抗生素头孢曲松钠造成菌群失调小鼠模型,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硫苏糖醇(DTT)消化上皮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i IEL表型和T细胞亚群的比例,ELISA检测...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 IEL)功能的影响。方法口服给予广谱抗生素头孢曲松钠造成菌群失调小鼠模型,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硫苏糖醇(DTT)消化上皮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i IEL表型和T细胞亚群的比例,ELISA检测肠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以及PCR检测肠道细菌的类别。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给予头孢曲松钠后小鼠肠道内细菌明显减少,真菌和酵母菌增多;i IEL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发生变化,其中γδ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3+T细胞、CD8+T细胞以及T细胞受体(TCR)γδ+T细胞活化增加,肠腔内IL-2、IL-6、IFN-γ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定植抗力下降,真菌增多,微生物屏障功能被破坏,引起i IEL中T细胞活化增加,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可能是菌群紊乱引起炎症性肠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淋巴细胞 肠道菌群 生物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提取与抗原表型测定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正任 叶晓卉 +1 位作者 杨晓临 王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提取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方法 ,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法和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经间接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应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其自然杀伤功... 目的 :建立一种提取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方法 ,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法和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经间接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应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其自然杀伤功能。结果 :应用该法可获得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2× 10 6 ~ 4× 10 6 只鼠 ,活力测定 >95 %。抗原表型中73 8%以上表达CD8分子 ,TCRγδ为 43 8%。而且自然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小鼠脾淋巴细胞。结论 :表明采用该法提取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活性 抗原表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锌、硒水平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子旭 佘锐萍 +3 位作者 陈越 陈耀星 刘欣 马卫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99-102,共4页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相互作用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将 2 4只 1日龄AA肉鸡随机分 3组 ,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锌 1 0 0 0 mg/kg、硒 5mg/kg)、低锌低硒 (锌 3 4mg/kg、硒 0 .0 8mg/kg)或常锌常硒 (锌 50 mg/kg、硒 0 .1 5...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相互作用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将 2 4只 1日龄AA肉鸡随机分 3组 ,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锌 1 0 0 0 mg/kg、硒 5mg/kg)、低锌低硒 (锌 3 4mg/kg、硒 0 .0 8mg/kg)或常锌常硒 (锌 50 mg/kg、硒 0 .1 5mg/kg)的日粮 45d后 ,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盲肠扁桃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高锌高硒或低锌低硒组肉鸡的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 ,表现为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 ,绒毛长度下降 ,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盲肠扁桃体的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中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细胞出现肿胀 ,有的核消失 ,结缔组织增生 ,淋巴小结萎缩。尤其是高锌高硒组的损伤最为严重。而常锌常硒组肉鸡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的形态结构正常。结论 :日粮中按锌 50 mg/kg、硒 0 .1 5mg/kg的比例添加 ,对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屏障结构是合适的。过高或过低的锌和硒对小肠黏膜有毒性作用 ,破坏其屏障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肉鸡 肠道黏膜 屏障结构 影响因素 上皮内淋巴细胞 盲肠扁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恩亮 陈耀星 +5 位作者 王子旭 王文利 刘晓牧 徐西彬 巢国正 吴乃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9-1114,共6页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最多(P<0.01)。在1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4和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犊牛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年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肥大细胞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时犊牛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最低。结果提示犊牛的黏膜免疫水平可能与其机体的发育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犊牛 黏膜免疫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全身辐射后对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辉 程天民 +3 位作者 粟永萍 肖桃元 林远 艾国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对肠粘膜免疫的影响。方法:小鼠全身照射12Gy为模型,于照后8、24、48h取材光电镜观察,同时分离全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检测其细胞增殖活力、细胞毒力,并检测IEL培养上清中TNF-a、TGF-β浓度的变化。结...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对肠粘膜免疫的影响。方法:小鼠全身照射12Gy为模型,于照后8、24、48h取材光电镜观察,同时分离全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检测其细胞增殖活力、细胞毒力,并检测IEL培养上清中TNF-a、TGF-β浓度的变化。结果:①12Gy全身照射引起IEL数量减少,变性坏死的IEL能够造成相紧贴的肠上皮细胞损害。②12Gy全身照射后IEL增殖活力和细胞毒力下降。③12Gy全身照射后IEL分泌TNF-a、TGF-β增多。结论:12Gy全身照射引起肠粘膜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肠粘膜 小肠 iel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大鼠肠黏膜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闫金坤 陈耀星 王子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67-1271,共5页
为了研究雌激素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18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E2组,双侧卵巢摘除,苯甲酸雌二醇100μg/kg.d连续用药7 d,然后观察小肠黏膜上皮... 为了研究雌激素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18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进行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E2组,双侧卵巢摘除,苯甲酸雌二醇100μg/kg.d连续用药7 d,然后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绒毛萎缩,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明显降低,IEL数量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OVX+E2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OVX组,但是部分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卵巢摘除对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有严重影响,补充适量雌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肠黏膜屏障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左愈臻 高世杰 +2 位作者 邵建华 方梅 贾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76-1781,共6页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而浆细胞数量则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递增,且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表明,牦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连接为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半桥连接,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丰富;上皮内淋巴细胞核大、胞质较少;杯状细胞呈典型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电子密度极强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成年牦牛小肠结构特点能大大地提高了对高寒草地牧草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而小肠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显示牦牛小肠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小肠结构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瘦素长型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秀莹 陈正礼 +1 位作者 罗启慧 张小龙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近年来成为一个焦点。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免疫调节因子瘦素受体(长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建立肥胖模型;... 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近年来成为一个焦点。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免疫调节因子瘦素受体(长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建立肥胖模型;然后将筛选出的肥胖大鼠分别灌胃剂量为对照(I:0mg/kg)、低(Ⅱ:50mg/kg)、中(Ⅲ:150mg/kg)、高剂量(Ⅳ:450mg/kg)的大豆异黄酮,并设置基础对照组(Ⅴ:溶媒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4周用HE、PAS染色观察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和分布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瘦素受体(长型)水平。结果表明:大鼠上皮内淋巴细胞以小型淋巴细胞为主,主要分布于上皮的基底膜附近;大鼠杯状细胞分布在肠黏膜上皮层;瘦素受体(长型)阳性细胞分布于黏膜层。应用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大鼠的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且有向肠内层移动趋势,同时肠黏膜瘦素受体(长型)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豆异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趋于完整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大鼠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瘦素受体(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小鼠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分布及对IL-2水平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石玉祥 闫金坤 王雪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18-320,共3页
为了研究枸杞多糖(LBP)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给10只C57BL/J健康小鼠连续灌服枸杞多糖7d后,显微镜观察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GC)数量和分布变化及测定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结果表明,应用枸杞多... 为了研究枸杞多糖(LBP)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给10只C57BL/J健康小鼠连续灌服枸杞多糖7d后,显微镜观察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GC)数量和分布变化及测定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结果表明,应用枸杞多糖小鼠的肠黏膜IEL数量和GC的数量明显增加,且有向肠内层移动趋势,同时肠黏膜IL-2水平升高。证实枸杞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小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趋于完整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小鼠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锌、硒添加量对肉鸡肠黏膜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子旭 佘锐萍 +2 位作者 陈越 陈耀星 成安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6期568-572,共5页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互作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24只1d龄AA肉鸡随机分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晒(锌1000 mg/kg、硒5 g/kg)、低锌低晒(锌34mg/kg、晒0.08m/kg)和常锌常硒(锌50 mg/kg、硒0.15mg/kg)的日粮45 d后,观察小肠...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互作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24只1d龄AA肉鸡随机分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晒(锌1000 mg/kg、硒5 g/kg)、低锌低晒(锌34mg/kg、晒0.08m/kg)和常锌常硒(锌50 mg/kg、硒0.15mg/kg)的日粮45 d后,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高锌高硒或低锌低硒组肉鸡的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尤其是高锌高硒组的损伤最为严重。而常锌常硒组肉鸡肠黏膜结构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和杯状细胞数正常。结论:日粮中按锌50 mg/kg、硒0.15 mg/kg的比例添加,对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屏障结构是合适的。 过高或过低的锌和硒对肠黏膜有毒性作用,破坏其屏障功能;而且高锌和高硒可相互促进以增强其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量 肉鸡 肠黏膜结构 杯状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疫苗不同接种途径对母猪生殖道黏膜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光明 刘胜兵 +1 位作者 杨倩 李玉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16头 5月龄长白×大约克夏二元杂交母猪 ,通过不同途径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弱毒疫苗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其对母猪生殖道黏膜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鼻腔和肌注接种可使猪子宫角、子宫体和子... 16头 5月龄长白×大约克夏二元杂交母猪 ,通过不同途径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弱毒疫苗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其对母猪生殖道黏膜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鼻腔和肌注接种可使猪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极显著增加 (P <0 0 1 ) ,生殖道接种则使淋巴细胞的数量极显著减少(P <0 0 1 )。鼻腔与肌注接种间无明显差异。经生殖道接种疫苗时 ,子宫黏膜上皮变得不规则 ,有些部位上皮变薄。而经鼻腔和肌注接种时 ,黏膜固有层中多见淋巴细胞聚集 ,形成淋巴细胞群 ,并向黏膜腔表面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 疫苗接种途径 生殖道黏膜 淋巴细胞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脾虚大鼠小肠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尹朋 赵烨 +4 位作者 朱晓宇 王宁 刘凤华 许剑琴 胡艳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9,I0002,共5页
本试验采用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观测和探讨其小肠结构与免疫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脾虚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绒毛长度与肠黏膜厚度均显著降低;黏膜上皮内淋... 本试验采用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观测和探讨其小肠结构与免疫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脾虚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绒毛长度与肠黏膜厚度均显著降低;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绒毛顶端与黏膜下层TLR2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表明,小肠黏膜结构损伤是脾虚动物体重下降的原因之一;局部过强的免疫反应是造成小肠黏膜结构损伤的主要机制,且此过程并非通过TLR2介导;小肠结构损伤及TLR2表达的显著下降均提示其抵御病原侵袭的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小肠黏膜结构 杯状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TL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山羊和藏绵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付菊 常兰 魏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7-571,共5页
为了探讨藏山羊和藏绵羊在低氧环境中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结构的适应特征,本试验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对4只成年藏山羊和4只成年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藏山羊小肠... 为了探讨藏山羊和藏绵羊在低氧环境中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结构的适应特征,本试验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对4只成年藏山羊和4只成年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藏山羊小肠各段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均高于藏绵羊(P<0.05),其中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37.87%(P<0.05)、21.43%(P>0.05)和31.68%(P<0.05),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肥大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85.20%(P<0.05)、50.73%(P<0.05)和22.52%(P>0.05);而藏山羊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36.35±0.98)低于藏绵羊(48.84±2.12)(P<0.05)。结果提示,成年藏山羊的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强于藏绵羊;藏绵羊小肠中上皮内淋巴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而在藏山羊小肠中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山羊 藏绵羊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玉仙 王文利 +3 位作者 陈耀星 王子旭 李然 平淑雨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蒜素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分布与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8周龄BALB/C雄鼠50只,分为5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饲喂5种不同浓度的大蒜素溶液,每天80m l,实验期为10天。结果显示...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蒜素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分布与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8周龄BALB/C雄鼠50只,分为5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饲喂5种不同浓度的大蒜素溶液,每天80m l,实验期为10天。结果显示,1%大蒜素溶液对小鼠小肠肠绒毛长度、V/C比值、黏膜厚度,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影响最大,对改善和增强小鼠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肠道的防御能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小肠黏膜结构 上皮内淋巴细胞 杯状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