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oadband beam steering for misaligned multi-mode OAM communication systems 被引量:1
1
作者 TIAN Zhengjuan CHEN Rui +2 位作者 LONG Wenxuan ZHOU Hong MORETTI Marc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4期779-788,共10页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at radio frequency(RF)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a novel approach of multiplexing a set of orthogonal OAM modes on the same frequency channel to achieve high spectral effici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at radio frequency(RF)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a novel approach of multiplexing a set of orthogonal OAM modes on the same frequency channel to achieve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SE).However,the precondition for maintaining the orthogonality among different OAM modes is perfect alignment of the transmit and receive uniform circular arrays(UCAs),which is difficult to be satisfied in prac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cenarios.Therefore,to achieve available multi-mode OAM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we first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blique angles on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mode OAM broadband system in the non-parallel misalignment case.Then,we compare the UCA-based RF analog and baseband digital transceiver structures and corresponding beam steering schemes.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validate that the SE of the misaligned multi-mode OAM broadband system is quite low,while analog and digital beam steering(DBS)bot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E of the system.However,DBS can obtain higher SE than analog beam steering especially when the bandwidth and the number of array elements are large,which validates that the baseband digital transceiver with DBS is more suitable for multi-mode OAM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 uniform circular array(UC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ISALIGNMENT beam st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能量梯度上升的光束入腔指向方法
2
作者 邢成文 徐天尧 +7 位作者 马超群 栾苏琪 李跃 孟范超 孟令强 吕刚 印雄飞 贾建军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2-690,共9页
为了解决光束与法布里珀罗腔的入腔失调问题,本文基于谐振模式能量梯度上升自适应调整双反射镜步进,实现所需谐振模式的入腔光束指向。首先,利用双反射镜步进与入腔光束失调的关系,提出分离式入腔光束平移与角度调整方法。其次,利用Effi... 为了解决光束与法布里珀罗腔的入腔失调问题,本文基于谐振模式能量梯度上升自适应调整双反射镜步进,实现所需谐振模式的入腔光束指向。首先,利用双反射镜步进与入腔光束失调的关系,提出分离式入腔光束平移与角度调整方法。其次,利用EfficientNET神经网络对谐振模式图片进行分类,实现不同激光模式的图像识别。最后,利用腔后模式能量梯度调整双反射镜步进,低成本、高效率实现目标谐振模式的入腔耦合。本文的入腔光束指向调整方法为超稳激光器以及引力波探测中法布里珀罗腔的入腔耦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腔耦合 光束指向控制 法布里珀罗腔 双快速反射镜 梯度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a Modified Fast Adaptive Algorithm for Digital Beamforming
3
作者 Wang Zhong(Dept. of Electronic Tech., Chengdu Climate College, 610054, P. R. China)Huang Shunji(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bengdu 610054,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8年第4期75-80,共6页
This paper provides a modified fast adaptive algorithm for digital beamforming. It is analgorithm with strict constraint minimum power sampling matrix gradient (CSMG). It has merits ofboth traditional sampling mains g... This paper provides a modified fast adaptive algorithm for digital beamforming. It is analgorithm with strict constraint minimum power sampling matrix gradient (CSMG). It has merits ofboth traditional sampling mains gradient (SMG) and strictly constrained minimum power adaptivealgorithm. 16-element uniform circular array is selected. Some result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aregive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eam direction will change with constraint angle and can beadaptable to adjust zero very well. The algorithm is fast conver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steering Adaptive algorithm GRADIENT Convergeu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一维相扫雷达空域稳定算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心成 张林让 张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传统上机载雷达是采用硬件稳定平台保持天线扫描空域稳定的,如今采用数据处理方法保持扫描空域电子稳定的研究正在引领发展趋势。文中针对机载平台运动引起天线波束指向角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探测精度下降甚至目标丢失的问题,系统地探... 传统上机载雷达是采用硬件稳定平台保持天线扫描空域稳定的,如今采用数据处理方法保持扫描空域电子稳定的研究正在引领发展趋势。文中针对机载平台运动引起天线波束指向角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探测精度下降甚至目标丢失的问题,系统地探讨了一维相扫机载雷达保持扫描空域稳定的波束控制方法,建立了机载运动平台下指向角变换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由于平台运动引起的波束指向角变换公式,设计了一维相扫移相码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计算精度、计算时间、波束指向精度和移相器位数选取等关键技术指标。结果表明空域稳定算法有效可靠,为机载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设计提供了通用化的设计思路,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空域稳定 一维相扫 波控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光束指向调控的双快速反射镜偏转角快速解算方法
5
作者 黄泽帆 李延伟 +3 位作者 谢虹波 杨睿 谷佳荣 谢新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基于双快速反射镜的光束指向调控系统可补偿光束位置偏差及角度偏差,双反射镜引入的耦合效应致使难以快速求解合适的镜面绕轴偏转角。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构建了双快速反射镜光束指向调控模型,分析了偏转角与光斑位移在小角度下的近似线... 基于双快速反射镜的光束指向调控系统可补偿光束位置偏差及角度偏差,双反射镜引入的耦合效应致使难以快速求解合适的镜面绕轴偏转角。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构建了双快速反射镜光束指向调控模型,分析了偏转角与光斑位移在小角度下的近似线性关系,提出了偏转角的快速解算方法,可在单次求解后获得适用的镜面偏转角。该方法采用迭代收敛算法解算抑制随机光束指向失调的偏转角并形成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训练浅层神经网络,可根据当前光斑位置偏差直接解算快速反射镜偏转角。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依据该方法解算的偏转角进行调控,相较于未调控前光束状态,在X和Z方向的位置偏差分别减小99.32%、99.46%,角度偏差分别减小99.07%、98.98%,平均综合偏差减小99.16%,极大地抑制了光束指向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快速反射镜 光束指向 偏转角求解 浅层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光学相控阵可编程光束偏转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健 徐林 +2 位作者 吴丽莹 刘翔 张进厂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97-1502,共6页
研究了一种一维透射式向列相液晶光学相控阵.建立了器件的数学模型,根据Frank-Oseen液晶连续体弹性形变理论计算了电场作用下液晶指向矢分布,定量分析了器件的相位延迟及衍射特性.研制了含1024个驱动电极的实际器件,由FPGA对电极驱动电... 研究了一种一维透射式向列相液晶光学相控阵.建立了器件的数学模型,根据Frank-Oseen液晶连续体弹性形变理论计算了电场作用下液晶指向矢分布,定量分析了器件的相位延迟及衍射特性.研制了含1024个驱动电极的实际器件,由FPGA对电极驱动电压进行可编程控制.经实验测试,该器件可以实现60个角度的准连续随机可编程电控偏转与扫描,最大偏转角度为2.0014°.根据器件的理论模型,对光束偏转的衍射效率进行了定性讨论,发现电极之间形成的"相位凹陷"是形成衍射旁瓣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控阵 液晶 光束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雷达分布式波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24
7
作者 郑清 张健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49-51,共3页
讨论了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 ,针对波控的特点研制了专用大规模波控集成电路 ,实现了大型相控阵雷达体积小、控制灵活。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波控系统 分布式波控 波控专用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快速反射镜设计 被引量:30
8
作者 黑沫 鲁亚飞 +2 位作者 张智永 范大鹏 夏年中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了实现快速反射镜系统(FSM)的性能预测和快速设计,建立了两轴FSM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该动力学模型的FSM设计方法。介绍了FSM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推导了FSM的理想动力学模型,分析了FSM的高阶谐振和轴间耦合,建立了二自由度FSM整体... 为了实现快速反射镜系统(FSM)的性能预测和快速设计,建立了两轴FSM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该动力学模型的FSM设计方法。介绍了FSM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推导了FSM的理想动力学模型,分析了FSM的高阶谐振和轴间耦合,建立了二自由度FSM整体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某型FSM的主要参数,并进行了性能仿真。根据所设计的参数制作了FSM试验样机,测试了样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性能仿真结果与试验样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系统带宽达到250Hz以上,调节时间小于15ms,超调量小于8%,定位精度优于20μrad。结果表明,设计的FSM样机性能满足指标要求,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射镜 快速设计 激光束控制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向柔性铰链连接快速反射镜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磊 纪明 +2 位作者 王佳 赵振海 王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在高能激光武器系统中,快速反射镜作为光束指向控制的核心器件,对提高毁伤效能起到关键作用。针对扩展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光束指向范围的战术需求,设计了一种万向柔性铰链连接快速反射镜系统。研究了各组成单元对快速反射镜系统性能的影... 在高能激光武器系统中,快速反射镜作为光束指向控制的核心器件,对提高毁伤效能起到关键作用。针对扩展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光束指向范围的战术需求,设计了一种万向柔性铰链连接快速反射镜系统。研究了各组成单元对快速反射镜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单自由度单音圈电机驱动反射镜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音圈电机和光栅测微仪的设计依据,进行参数设计,推导了万向柔性铰链的柔度表达方程,并验证了万向柔性铰链的弯曲强度。仿真结果表明,快速反射镜系统具有±3.3°的运动行程,一阶谐振频率达到了231.04 Hz,满足了大行程、高带宽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 快速反射镜 光束指向控制 万向柔性铰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双棱镜光束指向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24
10
作者 范大鹏 周远 +3 位作者 鲁亚飞 黑墨 熊飞湍 李凯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2期136-150,共15页
旋转双棱镜系统通过两棱镜的共轴独立旋转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可用于调整光束或视轴指向。与传统的两轴、三轴式光电平台相比,基于旋转双棱镜设计的光束或视轴调整装置具有精度高、结构紧凑、动态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传统光电平台的有益... 旋转双棱镜系统通过两棱镜的共轴独立旋转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可用于调整光束或视轴指向。与传统的两轴、三轴式光电平台相比,基于旋转双棱镜设计的光束或视轴调整装置具有精度高、结构紧凑、动态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传统光电平台的有益补充。本文分析了双棱镜系统的光束指向调整机制;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涉及光束转向机制、光束扫描模式、棱镜回转控制以及棱镜引起的光束变形、成像色差、成像畸变的研究。文中描述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进展,给出了利用该项技术开发的典型产品以及该项技术在激光光束指向调整和目标搜索、识别与跟踪成像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旋转棱镜在扫描模式、光束质量、成像色差与畸变、回转控制等方面面临的技术难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双棱镜 光束指向 自由空间光通信 红外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反向波束控制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欣宾 王薪 +1 位作者 王立 贾海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7-894,共8页
分析几项重要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反向波束控制技术研究工作,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无线能量传输(MPT)分系统的初步方案和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波束发射和反向波束控制仿真模型,重点分析发射天线子阵列的微波馈电相... 分析几项重要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反向波束控制技术研究工作,提出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无线能量传输(MPT)分系统的初步方案和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波束发射和反向波束控制仿真模型,重点分析发射天线子阵列的微波馈电相位误差、频率误差和姿态误差等因素对于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相关结论将为微波无线能量系统的设计和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反向波束 波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控阵在光束偏转中的应用分析及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黎 杜鹏 +1 位作者 颜宏 田飞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1-355,共5页
与传统光学偏转器件相比,光学相控阵可实现快速、灵活、高精度的光束指向控制。介绍了光学相控阵实现光束偏转的基本原理,并对影响偏转效率及偏转角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现有材料可实现的光束偏转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针... 与传统光学偏转器件相比,光学相控阵可实现快速、灵活、高精度的光束指向控制。介绍了光学相控阵实现光束偏转的基本原理,并对影响偏转效率及偏转角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现有材料可实现的光束偏转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目前光学相控阵材料只能实现小角度偏转的缺陷,进一步介绍了增加其偏转角度的技术途径。最后对应用光学相控阵技术实现的大角度高精度偏转系统APPLE(adaptive photonic phase-locked elements)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技术先进性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偏转 光学相控阵 APP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晶材料的光束偏转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永超 司磊 +2 位作者 陶汝茂 周朴 马浩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8,304,共7页
基于液晶材料的光束偏转系统具有高精度、低功耗、系统轻便、可随机指向等优点。介绍了该技术国内外研究动态;详细阐述了基于液晶材料光束偏转系统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研究进展及发展瓶颈;介绍了液晶材料与大角度步进器件组合使用实... 基于液晶材料的光束偏转系统具有高精度、低功耗、系统轻便、可随机指向等优点。介绍了该技术国内外研究动态;详细阐述了基于液晶材料光束偏转系统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研究进展及发展瓶颈;介绍了液晶材料与大角度步进器件组合使用实现大视场角光束偏转的几种新型技术;综合比较评价了各种液晶光束偏转技术发展前景;对新型液晶光束偏转技术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光束偏转 液晶 光学相控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光学相控阵的双波束成形和2维扫描技术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相如 谭庆贵 +3 位作者 黄子强 孔令讲 杨若夫 幺周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1-635,共5页
为了在光学相控阵中实现双波束成形和2维扫描,以玻璃作为基底材料,以液晶作为移相介质,利用液晶的电控移相特性,对入射光束进行双波束成形和相控空间扫描;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对液晶驱动芯片进行波控数据发送,完成对液晶移相阵列... 为了在光学相控阵中实现双波束成形和2维扫描,以玻璃作为基底材料,以液晶作为移相介质,利用液晶的电控移相特性,对入射光束进行双波束成形和相控空间扫描;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对液晶驱动芯片进行波控数据发送,完成对液晶移相阵列的电压驱动,从而达到电控光束扫描功能,完成单个透射型液晶光学相控阵组件的研制;利用该组件的电控光束扫描功能,采用多个组件级联的方式,实现基于透射型液晶光学相控阵组件的双波束成形和2维扫描技术。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双波束独立偏转控制,以及高精度的空间2维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液晶相控阵 双波束 2维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超表面远场散射波束调控设计 被引量:8
15
作者 郝宏刚 张婷 +1 位作者 李江 罗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7-442,共6页
针对编码超表面远场散射波束的调控,在对相互正交方向的序列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加法规则,可快速得到超表面的编码序列.加法规则的利用,可减少编码个数,降低设计难度,方便实现对超表面远场散射波束的设计.论文采用金属小棒结构作为超... 针对编码超表面远场散射波束的调控,在对相互正交方向的序列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加法规则,可快速得到超表面的编码序列.加法规则的利用,可减少编码个数,降低设计难度,方便实现对超表面远场散射波束的设计.论文采用金属小棒结构作为超表面单元,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编码序列设计方法,可以有效融合两个正交方向编码序列的散射特性,灵活调控超表面上半空间的散射场.研究方案在通信和雷达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超表面 加法规则 波束调控 分束 远场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双棱镜光束指向解析解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远 鲁亚飞 +3 位作者 黑沫 熊飞湍 李凯 范大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3-1379,共7页
光束指向机构实现光束指向调整时,需要搞清两棱镜的方位与出射光束指向位置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一级近轴近似方法和非近轴光线追迹方法研究了旋转双棱镜指向系统的光束指向机制,由两棱镜的旋转角度推算出了出射光束指向的解析公式。对... 光束指向机构实现光束指向调整时,需要搞清两棱镜的方位与出射光束指向位置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一级近轴近似方法和非近轴光线追迹方法研究了旋转双棱镜指向系统的光束指向机制,由两棱镜的旋转角度推算出了出射光束指向的解析公式。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并设计旋转双棱镜光束指向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非近轴光线追迹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系统光束偏转机制,而传统的一级近轴近似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实验值存在偏差,且光束的偏转角越大,偏转角的一级近轴近似解与实验值的差异越明显。当两棱镜旋转角之差为90°时,光束方位角的一级近轴近似解与实验值的差异最大。实验表明,对于大偏转角度旋转双棱镜光束指向系统,应采用非近轴光线追迹方法来探讨其光束偏转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束指向 旋转双棱镜 一级近轴近似 非近轴光线追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波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设计 被引量:14
17
作者 翟国富 梁宝 +2 位作者 贾文斌 杨金旭 汪开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41-1448,共8页
针对横波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声场分布特征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仿真分析不同换能器设计参数下横波声束偏转特征变化规律,据此提出横波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设计方法。研究表明,横波位移分布受频率影响较小,但受阵元宽度影响明... 针对横波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声场分布特征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仿真分析不同换能器设计参数下横波声束偏转特征变化规律,据此提出横波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设计方法。研究表明,横波位移分布受频率影响较小,但受阵元宽度影响明显。其中,0.2 mm阵元宽度激发产生的横波在±35°范围内位移分布平稳,随着阵元宽度的增加,横波能量朝向0°位置聚集。考虑到平稳位移分布更有利于保证相控阵换能器缺陷检测精度,因此采用0.2mm阵元宽度设计横波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此外,阵元间距选择和声束偏转角度控制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横波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设计提供快速、准确的指导。最后,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换能器 相控阵 横波 声场分布 声束偏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动载体激光发射系统光束控制反射镜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恒坤 张国玉 +3 位作者 郭立红 刘廷霞 王兵 郭汝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6-341,共6页
设计了一种适于车载等运动环境下的快速控制反射镜,用于在具有振动和冲击的工作环境下控制激光发射系统的激光光束稳定及其精确校准。根据某光学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阐述了用于高能激光的平面反射镜的物理性能以及控制反射镜负载应有的... 设计了一种适于车载等运动环境下的快速控制反射镜,用于在具有振动和冲击的工作环境下控制激光发射系统的激光光束稳定及其精确校准。根据某光学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阐述了用于高能激光的平面反射镜的物理性能以及控制反射镜负载应有的机械特性。采用大行程的音圈电机作为控制反射镜的驱动器,并设计了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角位移测量装置作为控制反射镜的位置传感器。对所采用的4个音圈电机和4个角位移测量装置进行了合理布局,既降低了系统的转动惯量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快速控制反射镜的定位精度优于1.4″,满足高能激光发射系统对控制反射镜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控制 快速控制反射镜 激光发射系统 动载体 音圈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解过程的Risley棱镜光束指向控制精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鲁薇 王卫兵 +2 位作者 王锐 王挺峰 郭劲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07-513,共7页
为了获得Risley棱镜系统光束指向控制精度指标设计及性能提升的依据,对系统光束指向控制精度随轴系角度测量精度的非线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以一级近轴近似矢量合成模型为基础,采用正解方法根据双棱镜方位推导了出射光束指向的... 为了获得Risley棱镜系统光束指向控制精度指标设计及性能提升的依据,对系统光束指向控制精度随轴系角度测量精度的非线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以一级近轴近似矢量合成模型为基础,采用正解方法根据双棱镜方位推导了出射光束指向的解析表达式;然后,结合单自由度轴系伺服控制经验,通过泰勒级数展开的方式推导出了光束指向控制精度与轴系角度测量精度之间的非线性解析表达式,并由此获得了界定限判据;最后,分别对小偏向角系统和大偏向角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光束指向控制精度在全视场区域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所得的非线性解析式描述了影响系统光束指向控制精度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为Risley棱镜光束指向系统的设计及整体性能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指向 Risley棱镜 控制精度 正解 界定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相控阵的材料结构健康监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亚杰 袁慎芳 蔡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93-1396,共4页
研究利用超声相控阵技术进行结构损伤识别和成像的实验方法,通过控制信号的时间延迟而控制波束指向,实现对结构的多方位扫描,利用相控阵技术使信号在损伤处聚焦而使损伤信号能量增强,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利用损伤图象显示损伤识别结... 研究利用超声相控阵技术进行结构损伤识别和成像的实验方法,通过控制信号的时间延迟而控制波束指向,实现对结构的多方位扫描,利用相控阵技术使信号在损伤处聚焦而使损伤信号能量增强,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利用损伤图象显示损伤识别结果。实验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结构中损伤,识别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时间延迟 波束指向 结构健康监测 压电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