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际尘埃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墨萍 赵刚 李爱根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76,共17页
由于星际尘埃的广泛存在和其在恒星与行星系统的形成、星系以及整个宇宙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星际尘埃的研究成为当今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前沿课题。该文从尘埃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观测证据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星际消光(包括吸收和散射)、星际... 由于星际尘埃的广泛存在和其在恒星与行星系统的形成、星系以及整个宇宙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星际尘埃的研究成为当今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前沿课题。该文从尘埃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观测证据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星际消光(包括吸收和散射)、星际红外辐射、星际偏振等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星际元素减损,以及行星际尘埃和陨石中的前太阳尘埃等问题。从相应的观测证据中,可以得到关于星际尘埃的丰度、化学组成、尺寸和形状的信息。该文还对当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尘埃模型(硅酸盐-石墨-PAHs模型、硅酸盐核-碳有机耐熔质壳层模型和多孔尘埃模型)进行了讨论与比较,对该研究领域中待解决的问题也作了简要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星际尘埃 综述 星际消光 星际发射 星际偏振 星际元素减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体物理环境中的硅酸盐尘粒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墨萍 赵刚 李爱根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46,共15页
硅酸盐尘粒是宇宙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许多天体物理环境中,其特性随环境而变化。由于近年来观测数据的不断增加和红外光谱质量的逐步提高,宇宙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详细地介绍了在各种天体环境(星... 硅酸盐尘粒是宇宙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许多天体物理环境中,其特性随环境而变化。由于近年来观测数据的不断增加和红外光谱质量的逐步提高,宇宙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详细地介绍了在各种天体环境(星际空间、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绕年轻恒星和主序星的星周尘埃盘、彗星的彗发和行星际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的观测特征,并分别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综合比较.观测已经证实在星际尘埃演化的前身(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和其遗迹(彗星)均有可观数量的结晶硅酸盐存在。但是至今还没有在其中间态(弥散星际介质)找到结晶硅酸盐存在的证据。这一尚未解决的难题突出了结晶态硅酸盐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硅酸盐尘粒 综述 星际尘埃 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 绕年轻恒星和主序星的星周尘埃盘 彗星的彗发 行星际尘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雪及非南极地区尘粒的研究及其成因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道德 戴诚达 《南极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2-13,共12页
南极冰、雪及冰川沉积物中,特别是在富集陨石的冰区内发现和收集了较大量的宇宙尘、微陨石及火山成因的尘粒带,在非南极地区的大气平流层和深海沉积物中也收集到了宇宙尘。按其宇宙尘分布特征划分为行星际宇宙尘和恒星际宇宙尘。按其... 南极冰、雪及冰川沉积物中,特别是在富集陨石的冰区内发现和收集了较大量的宇宙尘、微陨石及火山成因的尘粒带,在非南极地区的大气平流层和深海沉积物中也收集到了宇宙尘。按其宇宙尘分布特征划分为行星际宇宙尘和恒星际宇宙尘。按其成因将宇宙尘划分为彗星成因、小行星成因、陨石消融成因及恒星际成因或前太阳的尘粒或粒子,并提出了判别宇宙尘的综合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 宇宙尘 南极地区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外星际尘埃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
4
作者 吴建新 何宝鹏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内的“冷”星际尘埃热再辐射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星系内的星际“冷”尘埃的热辐射所形成的背景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和“...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内的“冷”星际尘埃热再辐射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星系内的星际“冷”尘埃的热辐射所形成的背景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和“冷”尘埃量,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无论宇宙减速因子取何种值,“冷”尘埃所占的比例都是非常少的,如果Ostriker所作的平均每个星系内由尘埃产生的蓝光光深τB=0.5的假定是合理的,那么星际尘埃量随温度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外星系 星际尘埃 背景辐射 微波辐射 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外星际尘埃的亚毫米波发射
5
作者 吴建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89-94,共6页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的冷尘埃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外星际冷尘埃辐射强度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D)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在合理的光深范围内...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的冷尘埃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外星际冷尘埃辐射强度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D)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在合理的光深范围内,宇宙减速因子趋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外星系 星际尘埃 背景辐射 亚毫米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消光规律及尘埃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钰溪 高健 +2 位作者 姜碧沩 李爱根 李军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305,共23页
对星际消光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还原天体本来的光度与颜色,也有利于人们了解星际尘埃的性质。小麦哲伦云紫外波段的消光曲线比银河系紫外波段的消光曲线更加陡峭,大麦哲伦云的平均消光曲线介于银河系的平均消光曲线与小麦哲伦云的消光曲... 对星际消光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还原天体本来的光度与颜色,也有利于人们了解星际尘埃的性质。小麦哲伦云紫外波段的消光曲线比银河系紫外波段的消光曲线更加陡峭,大麦哲伦云的平均消光曲线介于银河系的平均消光曲线与小麦哲伦云的消光曲线之间。M31的消光曲线与银河系的消光曲线类似,都存在2 175?A的驼峰和紫外波段增强的特征。此外,对高红移河外星系尘埃的星光衰减曲线以及M33,M101,NGC 2207,M82,Ia型超新星、星暴星系、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消光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所处的星际环境不同,消光规律及尘埃特征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消光 星际尘埃 银河系 麦哲伦云 M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分子云核L183的射电观测和尘气相互作用
7
作者 李华宁 毛信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利用青海德令哈观测站 13.7m射电望远镜对暗分子云核L183作成图观测 ,选用的谱线为C18O(J=1 0 ) .与Swade利用NH3(1,1)谱线所作的等积分强度图比较 ,发现NH3图中的 2个极值位置位于C18O密度分布的低密度谷区 .由于NH3的辐射与尘埃的红... 利用青海德令哈观测站 13.7m射电望远镜对暗分子云核L183作成图观测 ,选用的谱线为C18O(J=1 0 ) .与Swade利用NH3(1,1)谱线所作的等积分强度图比较 ,发现NH3图中的 2个极值位置位于C18O密度分布的低密度谷区 .由于NH3的辐射与尘埃的红外辐射分布相关 ,所以C18O分子密度的减少是因为尘埃吸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分子云 星际尘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尘泡N109中的恒星形成
8
作者 孙金旭 李金增 +3 位作者 刘洪礼 董晓怡 袁敬华 张国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64,共16页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正北部和西部。它们均可能形成恒星,其中5个很可能形成大质量恒星,而其他的均可能形成小质量恒星。在这两个区域还存在5个袖珍电离氢区,意味着新一代的大质量恒星形成。此外,还观测到与N109成协的电离氢区的膨胀正在挤压正北和西部星际介质的迹象。这些结果共同表明红外尘泡N109正在通过电离氢区膨胀作用于周围介质,并通过挤压的方式再聚集物质,为新一代恒星形成提供了场所,这可能为触发恒星形成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质量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 电离氢区 分子云 红外尘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