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tu observations on interphase boundary migration and grain growth during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iron-4.2%Cr alloy
1
作者 渡边忠雄 OBARA Kouichi TSUREKAWA Sadahiro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1-91,共1页
In-situ observations on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were mad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ain boundary microstructures on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hase and the migration of α/γ interphase boundary in an iron4. 2%Cr allo... In-situ observations on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were mad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rain boundary microstructures on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hase and the migration of α/γ interphase boundary in an iron4. 2%Cr alloy. It was found that triple junctions with more random boundaries could be the primary nucleation sites for a new phase, while triple junctions with low angle or low ∑ coincidence boundaries did not play any role as preferential sites. The migration of α/γ interphase boundary during heating over th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range showed the two stage behaviour characterized by a stage with a migration velocity of 0. 33-0. 75 mm/s and secondly by a stage with 3. 7-7. 6 mm/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abnormal grain growth and a high density of ∑3 coincidence boundaries could occur in a phase with bcc structure after cycling of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A new mechanism of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a new phase in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roles of plane-matching interphase boundaries, as previously discussed on the origin of anisotropy of grain growth due to the migration of {110} plane-matching boundaries in Fe-3z%Si alloy. The most recent theoretical work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e-matching boundaries in solids with different crystal structures was found to be usefu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nucleation and growth during α/γ phase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phase velocity stage effects crystal with random origin the range after new was more play over high MOST for The to DID BCC It 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弱电网的单相并网逆变器改进IPT-PLL技术
2
作者 蔡振兴 潘红娜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针对弱电网普遍存在的直流偏置、频率变化等问题,提出1种适合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改进反Park变换锁相环IPT-PLL(inverse Park transform phase-locked loop)技术。首先,在鉴相环节选用Park变换后的α分量为基准电压,解决电网电压直流偏置问... 针对弱电网普遍存在的直流偏置、频率变化等问题,提出1种适合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改进反Park变换锁相环IPT-PLL(inverse Park transform phase-locked loop)技术。首先,在鉴相环节选用Park变换后的α分量为基准电压,解决电网电压直流偏置问题,采用1/4基波周期延时的方法构造其正交分量;其次,引入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逼近分数阶延时,以降低频率变化造成的延时计算误差,并理论分析PI调节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改进IPT-PLL频率适应性强,能明显抑制电网直流偏置干扰,且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环 频率适应性 直流偏置 反Park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P_(SAG12)-IPT基因小麦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奚亚军 马晓妮 +4 位作者 刘曙东 朱建楚 胡建宏 伦玮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8-22,共5页
 对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植株根际土壤及其周边小麦、大麦、燕麦进行了基因漂移检测,并对食用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混合饲料的小白鼠进行了毒理性试验,初步研究了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PSAG12 IPT基因并未通过根系...  对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植株根际土壤及其周边小麦、大麦、燕麦进行了基因漂移检测,并对食用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混合饲料的小白鼠进行了毒理性试验,初步研究了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PSAG12 IPT基因并未通过根系分泌物漂移到土壤中;除西农1376在距离T2代西农1376小麦3和6m处各发现1株PCR阳性植株外,在小麦郑9023及大麦和燕麦中均未发现PSAG12 IPT基因存在;食用含有转基因小麦混合饲料的小白鼠和对照小白鼠的肝脏和肾脏的结构解剖图未见明显差异,可以初步认为应用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是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SAG12-ipt基因 遗传转化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IPT和etr1-1双基因转化番茄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艳 陈国祥 +1 位作者 李朝军 刘少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3-87,共5页
 建立了番茄子叶高频再生体系,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转化番茄的条件,将IPT和etr1 1双基因导入番茄中,以除草剂PPT作为筛选标记,得到3株转化再生植株.通过PCR,RT PCR检测证明etr1 1和IPT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基因组中,并...  建立了番茄子叶高频再生体系,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转化番茄的条件,将IPT和etr1 1双基因导入番茄中,以除草剂PPT作为筛选标记,得到3株转化再生植株.通过PCR,RT PCR检测证明etr1 1和IPT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有一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etr1-1 ipt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基因促进杜仲遗传转化不定芽再生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岩 赵德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3,共4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35S启动子驱动的ipt基因遗传转化杜仲,分析ipt基因对杜仲遗传转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转ipt基因及空载体,外植体不定芽的分化率分别为0.96%和0.93%,差别不明显,但转ipt基因的单位外植体平均长芽数为3.1个,...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35S启动子驱动的ipt基因遗传转化杜仲,分析ipt基因对杜仲遗传转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转ipt基因及空载体,外植体不定芽的分化率分别为0.96%和0.93%,差别不明显,但转ipt基因的单位外植体平均长芽数为3.1个,明显高于对照的1.9个,进而促进了杜仲遗传转化的不定芽的诱导,其不定芽诱导率可达2.95%,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的1.68%。本文首次证明:ipt基因能够促进转化困难木本植物杜仲的不定芽诱导,为通过该基因与其他功能基因结合提高杜仲遗传转化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 遗传转化 杜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P_(SAG12)-IPT基因转化柳枝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柴乖强 徐开杰 +3 位作者 王勇锋 孙风丽 刘曙东 奚亚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1-1336,共6页
为延长生物能源作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的叶片功能期,以柳枝稷‘西稷1号’品系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衰老延缓基因PSAG12-IPT。结果表明:经过农杆菌转化,共培养,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再生和生根培... 为延长生物能源作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的叶片功能期,以柳枝稷‘西稷1号’品系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衰老延缓基因PSAG12-IPT。结果表明:经过农杆菌转化,共培养,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再生和生根培养,在农杆菌介导处理的8500块愈伤组织中共获得了320株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分析,转化植株中共有19株植株扩增出标记基因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的目标片段,初步表明PSAG12-IPT基因已整合到柳枝稷基因组中,转化率为0.223%。对柳枝稷转基因植株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进行测定,表明PSAG12-IPT基因在部分转基因植株中已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PSAG12-ipt基因 遗传转化 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中特异表达IPT基因的植物双元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水稻获得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红心 王桂兰 +2 位作者 陈超 赵璞 马春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在水稻籽粒发育中的作用,构建了p1300-p PG-5α-IPT-Nos植物表达载体,并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以水稻品种9311为材料,采用PCR法获得种子中特异表达的PG-5α基因启动子,并将此启动子与p1300相连接,构建p1300-p PG-5α载体...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在水稻籽粒发育中的作用,构建了p1300-p PG-5α-IPT-Nos植物表达载体,并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以水稻品种9311为材料,采用PCR法获得种子中特异表达的PG-5α基因启动子,并将此启动子与p1300相连接,构建p1300-p PG-5α载体,用NcoⅠ和SpeⅠ双酶切p SG516,获得IPT-Nos核酸片段,然后将此核酸片段插入到p1300-p PG-5α中,构建p1300-p PG-5α-IPT-Nos植物表达载体。以水稻品种日本晴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遗传转化。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1300-p PG-5α-IPT-Nos,获得了阳性率为81.3%转IPT基因群体。获得转基因株系后,将为进一步筛选高效表达株系及观察其籽粒生长发育过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5α启动子 ipt p1300-pPG-5α-ipt-Nos 水稻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ipt融合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转化大豆萌动种胚的研究─Ⅰ苗期子叶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汪清胤 黄永芬 +3 位作者 傅桂荣 许志茹 郑宝江 李洪泉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有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有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两条差异带:Rf0.509及Rf0.712;酯酶同工酶有一条差异带:Rf0.531。综合分析,上述三条差异带都显示的转化植株占所分析的转化植株的14.4%。此法可作为转基因植株早期筛选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萌动种胚 基因 根癌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PSAG12-ipt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及其延衰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亚琴 梁承邺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转入南方推广的优质籼型不育系中A、恢复系明恢63、南胜10号,所获得的潮霉素抗性植株通过GUS组织化学分析、PCR检测、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证实,PSAG12-ipt已经转入水稻基因组中。对转... 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转入南方推广的优质籼型不育系中A、恢复系明恢63、南胜10号,所获得的潮霉素抗性植株通过GUS组织化学分析、PCR检测、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证实,PSAG12-ipt已经转入水稻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延衰性考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转基因水稻植株明显表现出叶片推迟衰老,提高了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对转基因R1代植株进行了PCR和PCR Southern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SAG12-ipt基因 遗传转化 农杆菌 延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SAG12)-ipt嵌合基因转化马铃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旺泽 彭晓莉 刘小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5-901,共7页
以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PSAG12-ipt嵌合基因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对影响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多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茎段分化效率高于叶片,马铃薯愈伤诱导和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25mg/L+NAA 0.25mg/L+2,4-D 0.25mg/L,添... 以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PSAG12-ipt嵌合基因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对影响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多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茎段分化效率高于叶片,马铃薯愈伤诱导和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25mg/L+NAA 0.25mg/L+2,4-D 0.25mg/L,添加1%Na2SO3能有效防止褐化;茎段愈伤诱导和分化苗生根最适的Kan浓度分别为50mg/L和75mg/L;外植体预培养2d,OD600为0.2~0.5的农杆菌浓度侵染8min、共培养3d后进行选择培养能有效地提高植株再生能力.用PSAG12和ipt双重PCR检测再生植株,阳性转化率为65.8%.South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多以单拷贝形式整合进马铃薯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AG12-ipt 遗传转化 马铃薯 细胞分裂素(CTK) 根癌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ipt基因四季海棠植株抗旱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雷 鲍平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7,共5页
利用ipt重组表达载体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并筛选出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转ipt基因植株。研究结果发现,在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下,转基因植株的高度、叶片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但根系长度增加;在渗透胁... 利用ipt重组表达载体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并筛选出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转ipt基因植株。研究结果发现,在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下,转基因植株的高度、叶片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但根系长度增加;在渗透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体内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都明显增加。通过温室栽种,发现在同等情况下转基因植株的耐旱性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 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 细胞分裂素 遗传转化体系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基因转化四季海棠及其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鲍平秋 张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的很多栽培品种广泛用于城市绿化,其性状稳定、整齐,观赏效果好,但该植物对水分需求较大。试验对四季海棠再生体系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ipt基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抗旱性能提高的转基因植株。通过... 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的很多栽培品种广泛用于城市绿化,其性状稳定、整齐,观赏效果好,但该植物对水分需求较大。试验对四季海棠再生体系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ipt基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抗旱性能提高的转基因植株。通过对所得植株进行PCR以及Southern印迹法检测,证实外源基因ipt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DNA。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到转基因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浓度有明显变化。大田栽培发现,同等情况下转基因植株的耐旱性明显优于对照组非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海棠 ipt基因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 细胞分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ipt基因半夏植株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新颖 文晓鹏 胡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4-668,共5页
以贵州珍珠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为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影响半夏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是100mg/L,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 以贵州珍珠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为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影响半夏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是100mg/L,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侵染时间为20min,共培养时间为3d,乙酰丁香酮的浓度控制在60~100mg/L时可以有效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波处理5min,可以有效提高叶柄转化的瞬时表达率。对抗性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ipt已经整合到半夏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ipt基因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PSAG12-IPT基因转化辣椒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秋庆 陈国菊 +2 位作者 曹必好 陈长明 雷建军 《辣椒杂志》 2015年第2期23-29,共7页
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Transferasas,IPT),也称作细胞分裂素合成酶,是植物中细胞分裂素合成的限速酶。IPT在转基因植株中超表达后,会使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从而延缓叶片衰老。但过高对植物的生长和育性都是有害的。如果... 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Transferasas,IPT),也称作细胞分裂素合成酶,是植物中细胞分裂素合成的限速酶。IPT在转基因植株中超表达后,会使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从而延缓叶片衰老。但过高对植物的生长和育性都是有害的。如果将衰老特异性启动子(PSAG)与IPT基因融合,在它的驱动下表达,只有在叶片衰老时才表达合成分裂素,既能延缓衰老又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以p CAMBIA1301-PMI表达载体为基础载体,用衰老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目的基因IPT,用辣椒Flamingobill外植体作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辣椒,并利用甘露糖筛选体系对辣椒转化体进行筛选,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抗衰老检测。结果表明,共获得82株抗性植株,PCR检测的阳性率约为50%。而在对T1代的PCR检测表明该基因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这些经转化的植株具有叶片衰老延缓及植株生命周期延长等现象,花的衰老也有所延缓。T1的株高和侧芽萌发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ipt基因 衰老特异性启动子 甘露糖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S压扩算法降低CO-OFDM系统PAPR的研究
15
作者 胡亚农 童峥嵘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共4页
针对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系统中存在较高的峰均比(PAPR)问题,提出了一种翻转迭代部分传输序列(IPTS)联合压扩算法的IPTS压扩新算法。通过CO-OFDM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压扩迭代系数m=3、子块分割数V=4、压扩系数为μ... 针对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系统中存在较高的峰均比(PAPR)问题,提出了一种翻转迭代部分传输序列(IPTS)联合压扩算法的IPTS压扩新算法。通过CO-OFDM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压扩迭代系数m=3、子块分割数V=4、压扩系数为μ=2,互补累积分布函数(CCDF)值为10-4时,与IPTS算法和μ律压扩变换相比,其PAPR性能分别提高了3.53d B和1.21d B。在误码率(BER)为10-3时,IPTS压扩算法(m=3,V=4,μ=2)所需要的光信噪比(OSNR)比IPTS算法(V=4)和μ律压扩算法(μ=2)分别增加了2.51dB和0.58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 翻转迭代部分传输序列 压扩变换 峰均比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电流信号深度特征融合的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浩 宋俊材 陆思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219,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CNN)与Transformer结合的新型深度学习框架1D-Uniformer(one dimensional unified transformer),解决开关磁阻电机高阻接触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的分类识别问题。搭建开关磁阻电机...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CNN)与Transformer结合的新型深度学习框架1D-Uniformer(one dimensional unified transformer),解决开关磁阻电机高阻接触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的分类识别问题。搭建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实验平台,在开关磁阻电机定子绕组上设置高阻接触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并通过非侵入式方法采集电机的三相电流信号;引入动态位置嵌入、多头关系聚合器和前馈网络对传统CNN进行改进,得到1D-Uniformer以充分提取高阻接触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高阻接触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诊断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分类效果,在18种故障状态下识别精度能达到100%,在不同的噪声强度下仍然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高阻接触故障 相间短路故障 CNN与transformer 1D-Uni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源电压纹波注入的24脉航空交直流变换器
17
作者 史艳博 葛红娟 +1 位作者 王永帅 潘怡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0-598,共9页
针对航空线性交流直流变换拓扑输入侧电流谐波含量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源电压纹波注入单元的多脉波航空变压整流器,它由12脉变压器、2组整流桥、1个平衡电抗器和无源电压纹波注入单元组成。结合平衡电抗器和无源电压纹波注入单... 针对航空线性交流直流变换拓扑输入侧电流谐波含量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源电压纹波注入单元的多脉波航空变压整流器,它由12脉变压器、2组整流桥、1个平衡电抗器和无源电压纹波注入单元组成。结合平衡电抗器和无源电压纹波注入单元,该拓扑利用12脉变压器和2组整流桥实现了24脉波直流输出。本文详细描述了基于纹波电压极性,通过等比例交替调整2组整流桥输出电压矢量幅值,形成新的输出电压矢量,达到脉波倍增的过程;推导了相关表达式。本文对提出的变压整流器的工作模式、等效容量、源侧谐波含量等展开了详细分析;研制了样机,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拓扑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整流器 脉波倍增 无源电压纹波注入 谐波抑制 匝比 多电飞机 平衡电抗器 移相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用24脉波自耦变压整流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朝晖 杨阳 +1 位作者 姚文利 张晓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7-991,共5页
从抑制谐波电流和减小体积质量的目的出发,设计了基于星形连接自耦变压器的24脉波自耦变压整流装置(ATRU),提出了采用4组相间变压器并联整流桥输出的方法来简化电路。介绍了ATRU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整流电路的等效容量。对相间变压器的结... 从抑制谐波电流和减小体积质量的目的出发,设计了基于星形连接自耦变压器的24脉波自耦变压整流装置(ATRU),提出了采用4组相间变压器并联整流桥输出的方法来简化电路。介绍了ATRU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整流电路的等效容量。对相间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在Saber仿真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18 k W ATRU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了相间变压器的24脉波ATRU不仅能够保证各个整流桥独立工作,降低输入电流的总谐波畸变,而且通过降低整流装置的等效容量,有效减小了其体积和质量,简化了电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耦变压整流器 24脉波整流 相间变压器 星形连接 谐波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抗叶片早衰的基因工程育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洪清 李美茹 +1 位作者 刘鸿先 梁承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4-80,共7页
以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一个抗叶片早衰的基因成功地导入木薯基因组 .将成熟培养 1 5天后的胚状体的子叶切碎 ,与农杆菌LBA44 0 4共培养 3天 ,然后转入器官发生培养基 (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P 1mg/L、IBA 0 .5mg/L)附加 3 0mg/LG41 8进... 以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一个抗叶片早衰的基因成功地导入木薯基因组 .将成熟培养 1 5天后的胚状体的子叶切碎 ,与农杆菌LBA44 0 4共培养 3天 ,然后转入器官发生培养基 (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P 1mg/L、IBA 0 .5mg/L)附加 3 0mg/LG41 8进行筛选 .三个星期后出现抗性的愈伤、芽 .将这些抗性芽连同外植体转入茎轴生长培养基促进苗的生长 ,最后转入生根培养基长成植株 .所得抗性株经PCR、Southern分析证实部分植株为转基因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12-ipt基因 木薯 转化 基因工程育种 抗衰老 培养基 转基因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牧草蔗42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翁频 陈亮 +2 位作者 陈睦传 卢川北 洪月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6-540,共5页
将拟南芥叶片衰老特异启动子sag12与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构成的嵌合基因经农杆菌介导转入牧草蔗42中 ,建立了农杆菌转化牧草蔗 42的遗传转化系统 ;已经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 ,PCR及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ipt基因确实转移到牧草蔗 42中 。
关键词 遗传转化体系 牧草蔗42 ipt基因 农杆菌 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