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IPN阻尼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唐冬雁 蔡伟民 +3 位作者 张巨生 于金姝 周德瑞 李会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6-59,69,共5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体与聚醚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高温固化的聚醚氨酯 ,用于与体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化研究 ,并对所获得的IPN体系阻尼性能进行了测试 .动态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聚氨酯软段中—OH与—NCO的比例、软硬...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体与聚醚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高温固化的聚醚氨酯 ,用于与体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化研究 ,并对所获得的IPN体系阻尼性能进行了测试 .动态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聚氨酯软段中—OH与—NCO的比例、软硬段的相对含量以及交联密度 ,对体系的相容性及阻尼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检测结果还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醚氨酯 ipn PMMA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U/PMMA半IPN_s与BaTiO_3纳米复合体系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唐冬雁 蔡伟民 +1 位作者 周德瑞 赵连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与BaTi03纳米粉复合,获得纳米复合体系.分别采用IR、TMA、TEM等技术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和网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与BaTi03纳米粉复合,获得纳米复合体系.分别采用IR、TMA、TEM等技术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和网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通过确定的同步互穿工艺可有效地控制两相间的分离程度;IPN中大量的互穿缠结结构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区有效衔接,且体系中化学交联结构的引入,可大大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使聚合物两相间及复合体系的相畴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PU/PMMA ipnS BaTiO3 纳米复合体系 相容性 聚氨酯 钛酸钡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PAAm-co-AAm)共聚凝胶和PAAc/P(NIPAAm-co-AAm)IPN凝胶的溶胀与释药性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饶燕平 潘春跃 赖金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29-1134,共6页
以丙烯酸(AAc)、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丙烯酰胺(A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 IS)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P(NIPAAm-co-AAm)共聚水凝胶和PAAc/P(NIPAAm-co-AAm)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研究了两类具有不同温敏... 以丙烯酸(AAc)、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丙烯酰胺(A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 IS)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P(NIPAAm-co-AAm)共聚水凝胶和PAAc/P(NIPAAm-co-AAm)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研究了两类具有不同温敏特性的凝胶的溶胀与释药性能,并考察了AAm含量对两类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NIPAAm-co-AAm)共聚水凝胶具有热缩温敏性,当n(AAm)∶n(NIPAAm)由1∶3增加到3∶1时,该共聚水凝胶的有效交联密度由2.518×10-6mol/cm3升高到3.071×10-6mol/cm3,平衡溶胀比由18.65减小至15.36,温敏性减弱,水杨酸释药率由29.87%增大到66.12%,水杨酸钠释药率由95.30%减小到75.55%;与共聚水凝胶相反,PAAc/P(NIPAAm-co-AAm)IPN水凝胶具有热胀温敏性,当n(AAm)∶n(NIPAAm)由1∶3增加到3∶1时,该IPN水凝胶有效交联密度由31.06×10-6mol/cm3下降到26.92×10-6mol/cm3,平衡溶胀比由1.816增大至8.792,温敏性增强,水杨酸释药率由41.56%增大到59.65%,且水杨酸钠释药率由43.77%增大到6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共聚 互穿聚合物网络 水凝胶 溶胀 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酰胺IPN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鲍俊杰 许戈文 +1 位作者 刘都宝 纪学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由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等合成了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在此乳液中加入丙烯酰胺、交联剂、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IPN结构的聚氨酯-聚丙烯酰胺(PU-PAAm)水凝胶,并采用IR... 由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等合成了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在此乳液中加入丙烯酰胺、交联剂、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IPN结构的聚氨酯-聚丙烯酰胺(PU-PAAm)水凝胶,并采用IR、DSC、TEM等测试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经分步IPN聚合得到了PU-PAAm水凝胶。PU-PAAm干胶具有胞状形态结构,并具有较好的相容性。IPN结构的PU-PAAm水凝胶具有协同效应,当m(PU)∶m(PAAm)=50∶60时,溶胀比最大达到11.16。对水凝胶采用TNO、ZX-10和壳聚糖3种抗菌药物载药,测试结果表明,前2种载药水凝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显示出较好的载药性,但此水凝胶对壳聚糖载药性能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WPU) 聚丙烯酰胺(PAAm) 互穿网络(ipn) 水凝胶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PU IPN灌浆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海霞 王晖 +2 位作者 庄彩虹 刘有才 尹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29-3136,共8页
在自制的环氧丙烯酸酯(EA)及聚氨酯(PU)预聚体的基础上,制备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化学灌浆材料,考察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聚氨酯预聚体用量、活性稀释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促进剂用量、环境温度等对灌浆材... 在自制的环氧丙烯酸酯(EA)及聚氨酯(PU)预聚体的基础上,制备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化学灌浆材料,考察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聚氨酯预聚体用量、活性稀释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促进剂用量、环境温度等对灌浆材料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同时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分析浆材固结体的官能团组成、拉伸断面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FT IR表征说明:IPN材料固化时发生聚氨酯预聚体的扩连反应及环氧丙烯酸酯与活性稀释剂的自由基共聚;SEM观察表明:IPN材料的拉伸断面出现韧性断裂特征,两网络之间的聚合与交联限制相分离;TG DTA曲线表明:IPN材料的热分解温度较高,耐热性能好。制得的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为2.5:1,用量为15%时,IPN材料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佳值,另外,可根据不同的灌浆要求,选择适宜活性稀释剂用量的灌浆材料,浆液胶凝时间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酯(EA) 聚氨酯(PU)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化学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PU/UP-IPNS)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冬雁 强亮生 +1 位作者 金政 赵连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6-821,F006,共7页
以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纤维和同步法制备的互穿聚合物网络为原料,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获得了一系列BaTiO3/(PU/UP-IPNs)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交换红外分光光度计跟踪考察了IPNs的聚合过程,用透射电镜观测了IPNs及其复合物的形貌。结果表明... 以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纤维和同步法制备的互穿聚合物网络为原料,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获得了一系列BaTiO3/(PU/UP-IPNs)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交换红外分光光度计跟踪考察了IPNs的聚合过程,用透射电镜观测了IPNs及其复合物的形貌。结果表明,IPNs中两相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实现了BaTiO3纤维状的复合。动态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相较纯IPNs,复合材料的阻尼损耗模量和阻尼损耗因子值均有所提高,且在低温区均出现了肩峰。复合物的最大损耗因子值均大于0.4,在约50℃范围内,E″值提高100MPa。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IPNs中的连续相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机/无机组分间混溶性的降低,使BaTiO3/IPNs复合材料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钛酸钡纤维 复合材料 阻尼性能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原位分散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研究 Ⅲ.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Semi-LIPN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鹤 李建宗 程时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0-113,共4页
通过IR、DSC、TG、TEM、溶胀比测定等方法,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BA-St-MMA)交联共聚物的结构和EP/P(BA-St-MMA)Semi-LIPN(EP为环氧树脂)的结构、热稳定性、溶胀性... 通过IR、DSC、TG、TEM、溶胀比测定等方法,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BA-St-MMA)交联共聚物的结构和EP/P(BA-St-MMA)Semi-LIPN(EP为环氧树脂)的结构、热稳定性、溶胀性及乳胶膜的吸水性、乳胶粒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St-MMA共聚物中主要是无规共聚物,也含有嵌段或接枝共聚的链段,但并不太长;当该Semi-LIPN受热时,其中的EP因未交联而先行分解;EP的加入使乳胶膜的吸水性降低;在乳胶粒的测试过程中,由于分散程度不同还观察到了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n 环氧树脂 胶乳型 聚丙烯酸酯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PBMA聚丙烯酸酯半IPN阻尼涂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万里鹰 卢金山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3,共4页
采用分步聚合方法合成了P(MMA-co-AA-co-HEMA)/P(BMA-co-HEMA)半互穿聚合物网络水溶胶,在MMA网络中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在BMA网络中不加入交联剂。用动态黏弹谱DMA(DynamicMechanical Analysis)分析水溶胶的阻尼性能并测试其涂膜... 采用分步聚合方法合成了P(MMA-co-AA-co-HEMA)/P(BMA-co-HEMA)半互穿聚合物网络水溶胶,在MMA网络中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在BMA网络中不加入交联剂。用动态黏弹谱DMA(DynamicMechanical Analysis)分析水溶胶的阻尼性能并测试其涂膜5项性能指标。实验发现当m(MMA):m(BMA)=5:5,w(DVB)=0.1%,PMMA/PBMA半IPN可同时满足阻尼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基本要求。同时涂膜力学阻尼能力经力学振动阻尼测定装置检测,振幅衰减明显,而且振动阶数越高,阻尼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水溶胶 耗散因子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醇丙烷蓖麻油聚氨酯IPN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4
9
作者 向前 谈晓宏 +1 位作者 肖玉岭 谢洪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40,共4页
三甲醇丙烷蓖麻油聚氨酯互穿网络由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三甲醇丙烷在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作溶剂反应形成氨酯加成物的溶液,再与蓖麻油、过氧化苯甲酰和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反应生成。研究了其合成条件... 三甲醇丙烷蓖麻油聚氨酯互穿网络由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三甲醇丙烷在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作溶剂反应形成氨酯加成物的溶液,再与蓖麻油、过氧化苯甲酰和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反应生成。研究了其合成条件、机械性能、电性能、耐水及耐油性能等。结果表明,其邵氏A硬度可达88,拉伸强度最高可达15.18MPa,断裂伸长在120%~180%,永久形变在2%以下,耐水耐油性能良好。同时,其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在10(12)~1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三甲醇丙烷 ipn 蓖麻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氯酸锂的IPN固体电解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敏 吴四维 黄家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0-82,共3页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polymericsolidelec-trolyte)由于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目前,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室温电导率和机械强度进行研究[2]。在所有这些研究中,利用环氧树脂(...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polymericsolidelec-trolyte)由于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目前,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室温电导率和机械强度进行研究[2]。在所有这些研究中,利用环氧树脂(ER)与低分子量聚乙二醇(P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固体电解质 互穿聚合物网络 高氯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PnBA乳胶IPNs体系动态力学性能及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树材 李允明 杨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8-82,共5页
借助动态粘弹仪和透射电镜,着重研究了PMMA/PnBA乳胶IPNs体系的相容性,乳胶颗粒的形态和动态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探讨了对它们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通过分析该乳胶IPNs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表明PMMA/PnBA乳胶IPNs属于部分相容体系... 借助动态粘弹仪和透射电镜,着重研究了PMMA/PnBA乳胶IPNs体系的相容性,乳胶颗粒的形态和动态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探讨了对它们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通过分析该乳胶IPNs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表明PMMA/PnBA乳胶IPNs属于部分相容体系,网络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子混合;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PMMA/PnBA乳胶IPNs呈现两相细胞结构和“芯-皮”结构,随着体系相容性的增加,其结构更加精细,相区尺寸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 相容性 力学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纳米粉/COPU IPNs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唐冬雁 许晴岩 +2 位作者 蔡伟民 周德瑞 赵连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采用'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室温固化型蓖麻油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制得其梯次化涂层材料,通过原料分析、TMA的温度—形变检测及TEM对相间形貌和相容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所获为两相间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的... 采用'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室温固化型蓖麻油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制得其梯次化涂层材料,通过原料分析、TMA的温度—形变检测及TEM对相间形貌和相容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所获为两相间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的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且随相间混容程度的增加,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区的有效衔接也有所增强.IPNs及其BaTiO3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随聚甲基丙烯酸甲酸含量的增加,IPNs体现出弹性体向脆性变化的形变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良好压电特性的钛酸钡纳米粉对此网络体系进行复合,确定了复合工艺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随BaTiO3复合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纳米粉 COPU ipnS 复合体系 力学性能 蓖麻油聚氯酯 钛酸钡纳米粉 互穿聚合物网络 梯次化涂层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改性PU/PMMA接枝型半IPNs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唐冬雁 蔡伟民 +1 位作者 金政 周德瑞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78-81,共4页
采用“同步”法制备了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的接枝型聚合物网络 (IPNs)体系 ,通过红外光谱跟踪检测了其固化过程 ,用TEM对所形成的多相体系形貌进行检测 ,并对不同软 /硬组成比及交联密度的IPNs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 采用“同步”法制备了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的接枝型聚合物网络 (IPNs)体系 ,通过红外光谱跟踪检测了其固化过程 ,用TEM对所形成的多相体系形貌进行检测 ,并对不同软 /硬组成比及交联密度的IPNs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 ,从IPNs体系网络间的互穿缠结作用角度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IPNs所形成的复相体系中接枝结构的存在可使组分在较宽范围内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 ,这为从分子设计及工艺设计两角度获得性能优异的功能材料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改性 PU/PMMA 接枝型半ipns 制备 力学性能 半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氨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体系L′IPN的合成和性能研究──Ⅰ(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体系L′IPN的相容性
14
作者 吴蓁 赵德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80-488,共9页
通过DMS、电镜、平衡溶胀比、密度等测定研究了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单体作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种子乳液聚合所形成的L'IPN具有“核... 通过DMS、电镜、平衡溶胀比、密度等测定研究了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单体作为共聚组分引入全(甲基)丙烯酸酯L’IPN(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中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种子乳液聚合所形成的L'IPN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无规共聚引进不同链结构能显著地调节IPN(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相容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L’IPN中的网络密度对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是有效的;密度效应在IPN共混系统中存在,但其正负偏差的同时出现体现出IPN结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n 相容性 种子乳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PMMA-IPN体系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王正青 马树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采用FT-IR法研究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PU/PMMA-IPN)的光固化和热固化动力学以及固化方式对聚合物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U/PMMA-IPN的组成百分含量为75/25时,光固化试样的抗张强度(22.6MPa)和伸长... 采用FT-IR法研究了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PU/PMMA-IPN)的光固化和热固化动力学以及固化方式对聚合物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U/PMMA-IPN的组成百分含量为75/25时,光固化试样的抗张强度(22.6MPa)和伸长率(201%)均高于热固化试样(抗张强度18.6PMa伸长率69%)。这是因为光固化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迅速聚合形成凝胶产生“速冻”效应,阻碍了PU予聚体迁移分相,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网络的互穿程度,此结果亦为电镜照片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n 聚氨酯 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型PLZT/IPN压电复合材料制备和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再立 唐冬雁 +1 位作者 郭玉娣 张晓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4-6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确定镧改性锆钛酸铅(PLZT)凝胶粉体的制备工艺流程,采用TG-DTA热分析确定了凝胶粉体的热处理工艺,获得粉体颗粒尺寸分布均匀,最小颗粒尺度可达到纳米级的PLZT陶瓷粉体。研究了La掺杂浓度和预烧温度对粉体晶型转变和陶瓷... 采用溶胶-凝胶法确定镧改性锆钛酸铅(PLZT)凝胶粉体的制备工艺流程,采用TG-DTA热分析确定了凝胶粉体的热处理工艺,获得粉体颗粒尺寸分布均匀,最小颗粒尺度可达到纳米级的PLZT陶瓷粉体。研究了La掺杂浓度和预烧温度对粉体晶型转变和陶瓷性能的影响。确定较佳的掺杂浓度为2 wt%,较佳的预烧温度为700~870℃。在此基础上,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了0-3型PLZT/互穿聚合物(IPN)压电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形貌以及频率对PLZT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在复合体系中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分布较为均匀,孔隙较少;La的掺杂浓度增加,陶瓷相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增加;而复合后体系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ZT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压电复合材料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纤维素基双重敏感型IPN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靖淳 蔡平雄 潘远凤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83-2390,共8页
为制备具有双重敏感性的水凝胶,以甘蔗渣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蔗渣纤维素(SBC);以SBC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基体制得的SBC/CMC水凝胶作为第一聚合物网络,并在第一聚合物网络的基础上,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N,N'... 为制备具有双重敏感性的水凝胶,以甘蔗渣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蔗渣纤维素(SBC);以SBC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基体制得的SBC/CMC水凝胶作为第一聚合物网络,并在第一聚合物网络的基础上,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互穿网络聚合物技术形成第二聚合物网络,制得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水凝胶。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水凝胶中两种结构相互独立存在并形成了互穿网络结构。不同温度和p H条件下的溶胀实验结果表明此水凝胶具有p H和温度双敏感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水凝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其最大可承受80 k Pa的压缩应力。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为药物模型,研究了在磷酸缓冲液和模拟胃液环境中水凝胶的药物释放性能,证明p H和温度影响水凝胶药物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纤维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互穿网络 药物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键相互作用的IPN体系(Ⅴ)——体系组成变化对相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肖宏 江明 于同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1167-1171,共5页
研究了含引入氢键的PBA和PS(OH)组成的IPN体系,PS(OH)为含羟基的改性聚苯乙烯.与相应的非交联聚合物的共混体系不同,IPN均显示两相结构,一相几乎为纯PBA,另一相则是混合相;仅当PS(OH)中羟基含量高达30 mol%且其为IPN的主要成分时,才有... 研究了含引入氢键的PBA和PS(OH)组成的IPN体系,PS(OH)为含羟基的改性聚苯乙烯.与相应的非交联聚合物的共混体系不同,IPN均显示两相结构,一相几乎为纯PBA,另一相则是混合相;仅当PS(OH)中羟基含量高达30 mol%且其为IPN的主要成分时,才有相当量的PS(OH)溶入PBA为主的相.IPN的模量-组成行为可用Budiansky方程描述,表明两相的连续性,这一结论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相容性 聚合物 互穿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丁羟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形态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雪晶 罗运军 +1 位作者 柴春鹏 李国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6-28,33,共4页
为改善丁羟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改性技术,将改性超支化聚酯引入丁羟聚氨酯体系,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丁羟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最大拉伸强度和延伸率比单一丁羟聚氨酯网络提高了3倍以上。... 为改善丁羟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改性技术,将改性超支化聚酯引入丁羟聚氨酯体系,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丁羟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最大拉伸强度和延伸率比单一丁羟聚氨酯网络提高了3倍以上。利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透射电镜分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化学结构和微相结构,以确定超支化聚合物对丁羟聚氨酯的增强增韧机理。认为互穿聚合物网络之间形成氢键以及微相分离是互穿网络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当分散相粒径为1μm时,力学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复合固体推进剂 互穿聚合物网络 超支化聚酯 微相结构 增强增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物力学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20
作者 万里鹰 肖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对高聚物力学阻尼材料最近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内容涉及聚合物力学阻尼机理及实验方法,阻尼行为的评价,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不同阻尼材料的合成及性质和互穿网络聚合物的阻尼机理。笔者认为,以阻尼评价方法为理论基础,考虑阻尼性能... 对高聚物力学阻尼材料最近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内容涉及聚合物力学阻尼机理及实验方法,阻尼行为的评价,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不同阻尼材料的合成及性质和互穿网络聚合物的阻尼机理。笔者认为,以阻尼评价方法为理论基础,考虑阻尼性能影响因素,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出优异的阻尼材料。最后笔者简述了互穿网络聚合物与金属两端钉扎弦阻尼共振型有内在机理方面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聚合物 阻尼 共混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